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总统-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女子道:“我叫孙晓云,字小云,上虞崧厦人。朱大哥让我来给你李燮和当线人,陪你们去马来西亚。”
陶章成穿好上衣,问孙晓云道:“你一介女流之辈,怎么会加入复明同盟会?”
孙晓云回答说:“为反抗包办婚姻,我十五岁就离家到上海,后来赴日留学,认识了朱大哥他们。”
陶章成搜了一下孙晓云的身,她没有携带武器,便收起了枪,问道:“你是怎么到我房间里来的?”
孙晓云脸红了,道:“我跟旅店的老板说,我是你的未婚妻,他便让我进屋子里等了。”
陶章成这才意识到是误会一场,赶忙跟孙晓云道歉:“不好意思,我错怪你了。不过这么晚了,一个女孩子家,你要到休息呢?这客栈的房间很少,我订的是最后一间房子。”
孙晓云说:“今晚,我就睡在你这了。”
陶章成“啊”了一声,男女授受不亲,这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两人年纪相仿,都是如狼似虎的年纪,难保不发生点什么事情,便说:“这不太好吧?”
孙晓云说,“现在天黑了,我没地方可去了。我一个女孩子家都不介意,你一个大男人怕什么?”
陶章成想了想,说好吧,在地下打了一个地铺,把床让给了孙晓云。
“这陶章成的人品还不错。”孙晓云心里有一点小感动,但更多的是不安,其实孙晓云这次是受陈美其派遣,监视陶章成,并准备伺机投毒剪除他。
第 169 章 以身相许
ps:
今日七夕,祝所有支持正版的书友们有情人终成眷属、性福满满
马来号,这是一艘五十英尺长的双桅杆货船,吃水二十吨,船主赵老三原本用它来出海采捞珍珠,后来生意不景气,就用来跑运输了。陶章成和孙晓云等五名光复会的骨干就乘坐这条船去马来西亚的槟榔港找李燮和。船上的几名船工都穿着打了补丁的脏裤子,汗背心,但看起来身体壮实。赵老三也穿着一条粗布破裤子,但脚上穿了一双黄靴子,当他晃着身子走在甲板上,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船老大。
孙晓云女扮男装,跟陶章成他们挤在船尾的客舱里。舱室里太低了,人根本没办法站直,天花板被煤油吊灯的烟熏得漆黑。客舱里面的空间也很小,他们把各自的床垫铺在甲板上,三个人横着睡,再有两个人横睡在门口。在舷墙和船舱之间塞了一只小的救生船。
桅杆船刚抛锚出海的头几天,风很紧,但阳光明媚,天空湛蓝。陶章成和孙晓云他们上了甲板,站在主帆和三角帆下。孙晓云看着船飞速前进,大海里翻滚的蔚蓝色波涛,心情振奋。陶章成此时的心情却很芜杂:感觉自己就是一片孤岛,不知道将来会被哪片汪洋淹没。
船离马来西亚的槟榔港还有三四十海里时,海上却刮起了猛烈的季风,白色的波涛汹涌。赵老三赶紧带船工收起前帆,捆紧了装淡水的水桶。狂风不时向桅杆船袭来,一个四五米高的浪头打来,海水涌上甲板,船上的人就像站在风口浪尖上。这时,一大团乌云飘了过来。暴雨也不合时宜砸了下来。
孙晓云有点晕船,想要吐,陶章成扶她到客舱休息。船身在风浪里像是着了魔,直晃荡。倾侧下去又猛地正过来。他们两人在客舱里也翻来覆去。孙晓云有点害怕。差一点摔出船去,船桅刚好穿过了客舱。陶章成只好一手紧紧拉着船桅,让孙晓云抱紧他。
到了槟榔岛的外海,小岛隐约可见了,但是风大浪高。赵老三指挥着船穿过一座座小岛屿,行驶在浑浊的海水里,到处都是礁石。一个船工站在三角帆桁下瞭望,每次一个浪头打过去,他就赶紧躲闪,免得被淋成落汤鸡。
在客舱中的孙晓云听到一阵闷闷的刮擦声,问陶章成是怎么回事。
陶章成说:“放心。这只是船刮到礁石上了。”
孙晓云这时想起了老家的父母,还有弟弟,心里很不是滋味,小声说:“陶大哥。船不会触礁沉了,我们不会死在这海底吧?”
陶章成面不改色,指着舷墙和船舱间的救生船说,“要是这船要沉了,我让赵老三他们带你坐着小船走。我一定不会让你出事的。”
孙晓云道:“那你呢?这船只坐得下三四个人呀。”
陶章成说:“你们先走,我老家是江浙一带的,我会游泳。”
一起共着患难,孙晓云对陶章成的为人更加佩服,心里也更加纠结,有点后悔接受了陈美其指派的暗杀陶的任务。
不一会,船又刮到一块礁石,赵老三脱了湿透的上衣,光着膀子挥舞着黝黑的胳膊,指挥掌舵的船工把船头向外,避开礁石。船再往前走,槟榔港的外围有两重环礁带,他们的船驶向一条环礁的入口,打算进入后奋力前行,绕着岛寻找一个可以安全抛锚的地点。
赵老三的掌舵经验丰富,很快找到了外层礁带的入口,指挥船驶了进去,到了内礁只有十米远的地方,船几乎原地大转弯,风刮得很大,他们扬起了所有的帆,帆布在狂风中噼里啪啦直响。反复试了四五次,他们的船终于靠近了槟榔岛的尽头,三角帆都撕裂了,主桅杆折断了,潮水逆着风涌上船,淹没了甲板。船工们使尽最后的力气,使得船驶向锚地。
这时,槟榔岛上空的乌云也急速散了,化作了绵绵细雨。陶章成和孙晓云等五名光复会的人才上了岸,只见岸上的椰子树也被吹得东倒西歪,岛上一片狼藉。
上了岸,孙晓云的浑身湿透,发起了高烧,陶章成将她安排在槟榔镇上的一间客栈,找来大夫,悉心照料了三天,亲自端汤倒水,孙晓云很内疚,想起身去和李燮和的线人联系。
陶章成说:“不急,等你的烧退了,再去联系李燮和不迟。”
那天黄昏,陶章成扶着孙晓云出门散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海边,那天风很小,海面蔚蓝,很美丽。这个小镇的房子都是建立在木桩上,客栈外面的灌木丛上,就有很多色彩艳丽的蝴蝶翩翩飞舞,这岛上主要住了中国人、马来人和黑皮肤的阿拉伯人,偶尔还会看到金发碧眼的英国人。
二十一岁的孙晓云仿佛来到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小岛,她望着眼前的陶章成,问道:“陶大哥,你可成家?”
二十三岁的陶章成望着茫茫的大海,说:“大丈夫功业未成,何以家为?我在绍兴老家父母倒是订过一门娃娃亲,是个药店掌柜的女儿。我没见过她,就跑到日本留学了。你问这个干什么?”
孙晓云道:“没什么,随口问问。我也是不喜欢父母的包办婚姻,我听说对方是一位纨绔子弟,整天在外面沾花惹草,才离家出走。”
陶章成说:“在下觉得孙小姐做得对,很有勇气,离家到日本,这可不是一般女子能做到的。”
孙晓云想从中调和陶章成和朱象帝、陈美其他们的矛盾,问道:“你和朱大哥他们刚开始一起革命,为什么后来又走了呢?”
陶章成说:“朱象帝这人好夸夸其谈,口口声声说要建立美式民主共和国,我觉得那都是瞎扯。”
孙晓云说:“朱大哥常跟我们讲在美国纽约自由女神的基座上铭刻着这样一段话,‘在自由女神基座上铭刻着这样一段话:“把你们疲惫的人,你们贫穷的人,你们渴望呼吸自由空气挤在一堆的人,都给我;把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饱经风浪的人,都送来。 ;在这金色的大门旁,我要为他们把灯举起。’ ;美式民主共和国难道不好吗?”
陶章成说,“说得倒好听。我们中国最早移民到美国新大陆的华人,那些在黑暗矿洞子里两眼一抹黑的华人矿工,那些在美国中部顶风冒雪筑路的华工,那些被白人贱称为‘猪仔’的同胞,他们双目无神,脸色泛黄发黑,他们的前途、他们的幸福,什么时候被自由女神的火炬照亮过?”
孙晓云沉默了一会,说:“陶大哥理想的国家是什么样子呢?”
陶章成道:“所有的政府,都是每个当权者手持自己心目中圣贤的大旗,打着为民众谋福利的旗号走向**罪恶,我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没有政府的国家,到时候,农民可以自己种田,而不用交租,商人可以自由做生意,不用交税,到时候国家就再也不需要革命。”
孙晓云其实也读书不多,搞不清楚民主、宪政是什么东西,只觉得陶章成说得还挺有道理,感觉眼前这位年轻人,有理想,有追求,人品也不错,心里渐生几分欣赏。
当天,孙晓云联络了李燮和的线人,让陶章成去和他见面。她自己在客栈里准备了一桌酒菜给陶章成接风洗尘,对于要不要在酒里下毒,她犹豫了半天,仔细比较了一下陶章成和陈美其的人品,觉得陈美其就是青帮的流氓,还是陶章成的为人比较靠谱,怎么也下不去手。
陶章成回到客栈,丝毫没有察觉孙晓云有心事,他一脸欣喜之色,跟孙晓云报喜。原来,李燮和的活动主要在南洋,在他的努力下,南洋一带发展了分部三十多处,一千余人,还深得当地华侨的拥戴,人多钱多。他们俩人性格都很豪爽,志趣相投,相谈甚欢,李燮和还主动要求加入了光复会。
孙晓云一听,也替陶章成高兴,两人入座庆贺。孙晓云给陶章成倒满了酒,自己也举起酒杯,道:“这次来马来西亚,我们遇到海难,大难不死,将来必有后福。来,陶大哥,我敬你一杯!”
陶章成想也没想,端起酒杯,仰着脖子痛快地一饮而尽。陶对自己毫不设防,这让孙晓云更加愧疚,心想要是自己在酒中下毒,他早就两腿一蹬上西天了。
陶章成发现孙晓云端着酒杯,好像在想什么,问道:“妹妹你为何不喝?”
孙晓云的脸红了,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没什么。”
陶章成没想到孙晓云也这么好酒量,给她又倒了一杯酒,道:“妹子你真是豪爽。”
两位年轻人觥筹交错,谈起了各自的家庭,过去的人生,渐渐有了醉意。最后孙晓云扶着陶章成回了房间。
陶章成喝多了,倒在了洁白的床单上,孙晓云上去帮他脱了鞋子,又伸手帮他脱衣服,陶章成看着孙晓云迷离的眼神,小巧而菱角分明的红唇,直张开着,像一个熟透了的小苹果,令人想立刻咬上一口。他一把拉过孙晓云,压倒在身下,那一晚,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空气也是潮湿的。孙晓云没有拒绝,她长袍上的扣子被解开,露出光滑细腻的皮肤,这一刻,什么人民,什么革命,暗杀任务,都不重要了,天地之间,只剩下两位光溜溜的年轻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发出了本能愉悦的呻。吟…啊…啊……啊……
第七章中国潜艇部队
ps:
感谢“龙111”投的宝贵月票,请订阅、点赞支持正版
1901年九月,旅顺港,微风夹杂着海水的咸味,扑面而来。阳光从港口东边的黄金山上一泻而下,岸上的重炮台堡垒静静守护这一片碧海蓝天。这里从二十年前宋骁飞任水师提督开始,就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军事港口存在,没有北洋舰队的通行证,任何外国人不许进入这里。此时,海军总长刘步蟾身着一身深蓝的海军上将戎装,陪着总统府卫队队长大刀王五仔细检查这里的安保情况。宋骁飞马上就要到这里视察,中国先进的现代潜艇编队马上就要在这里下水,而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将在1901年的国庆阅兵上亮相。
宋骁飞之所以选定旅顺港,因为这里四周群山环抱,港口东是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其间有狭长水道与外海相通,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天然的北方不冻良港,港内隐蔽性与防风性良好,港内水深,适合潜艇部队的发展。
宋骁飞到旅顺口后,登上停泊在这里“北京”号,在贵宾室会见了中国潜艇的总设计师、“现代潜艇之父”约翰。霍兰,他也是中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当时,科学家或其他人才的国际流动是很大的,服务哪个政府也很自由,这些人最为看重的是为雇主服务,谁资助他们,把他们的想法变成现实他们就为谁工作。所以晚清政府和宋骁飞的政府都聘请了很多外籍雇员。宋骁飞的用人原则更加大胆,是“乱世枭雄”的用人理念,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是什么肤色、哪个国籍,只要有真本事,重金聘用。享受各种优厚待遇,这也是他大胆启用海关总长赫德、北洋舰队副司令琅威理等人的原因,中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有二百多人。这个霍兰院士,原本是爱尔兰人。最后却成为了美国的潜艇设计师。但最后还是被席慕嫣的国际投资公司挖到了中国,为中国海军设计潜艇。
约翰。霍兰1841年出生在爱尔兰利斯凯纳镇。父亲曾是英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雇员,所以霍兰从小就对海洋及战舰充满好奇。但中学尚未毕业时,父亲不幸病故,年轻的霍兰被迫结束学业。到一所学校担任理科教员,他一边工作,一边设计潜艇。1873年,三十二岁的霍兰辞去教员工作,带着他的潜艇设计图纸到美国寻找机会。1875年,霍兰将建造新型潜艇的计划送交美国海军部。但美国海军对支付5万美金建造的一艘名为“智慧之鲸”的小型手操潜艇的沉没仍然心有余悸,因此断然拒绝霍兰的计划。
遭到拒绝的霍兰得到流亡美国的由爱尔兰一些革命者组成的“芬尼亚社”的资助。在“芬尼亚社”的支持下。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霍兰在1878年将自己设计的第一艘潜艇送下水,该潜艇被命名为“霍兰-1”号,是一艘单人驾驶潜艇。艇长5米,装有1台汽油内燃机,能以每小时3。5海里的速度航行,但悲剧的是,这艘潜艇一潜入水下,内燃机的空气用完了,发动机停止了工作。
烧了一大笔钱,却没成功,“芬尼亚社”开始对霍兰不满,对他的潜艇研制提出具体要求:所建造的潜艇,大到足以能有效地进行作战,小到使其能够塞进特制的商船船舱。这种商船要求可以装成民船的模样横渡大西洋。当遇到敌舰后,特殊商船将潜艇放出以攻击敌人。按照这一特殊要求,1881年,霍兰建造成功他的第二艘潜艇,命名为“霍兰-2”号。该艇长约10米,排水量19吨,装有一台11千瓦的内燃机。这艘潜艇安装了升降舵,解决了纵向稳定性问题。同时,他还在艇上安装一门加农炮,使得潜艇既能在水下发射鱼雷,又能在水面进行炮战。
但是,这艘潜水艇排水量太少,火力也不行,“芬尼亚社”的一些成员对霍兰无终止的试验丧失信心,并在一天黑夜将“霍兰-2”号以及建造中的第三艘潜艇偷偷地运走了。霍兰痛心疾首,与“芬尼亚社”分道扬镳,暂时停下潜艇的研究而到一家汽枪公司担任描图员。
不过霍兰没有放弃他设计潜艇的梦想,不久,在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他兴办了“肛鱼潜艇公司”,与炮兵上尉扎林斯基合作,建造了他的第四艘潜艇“扎林斯基”号。但很遗憾,失败的厄运还没有放过努力的霍兰。1886年,“扎林斯基”号建成下水,滑道倒塌,全艇被毁,沉入了茫茫的大海。霍兰失声痛哭,他的公司破产,朋友们也离他而去。
不过,命运垂青那些为了梦想而百折不挠的人。1893年,美国海军部举办了一次潜艇设计大赛。霍兰在这次大赛中技压群芳,荣登榜首。大赛的胜利使霍兰于1895年接到了制造一艘潜艇的定货单,并从美国海军部得到了15万美元的经费。于是霍兰又开始了他的第五艘潜艇的设计。
这一次,五十四岁的霍兰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再失败了,他从一开始就注意解决那些潜艇史上阻碍潜艇发展的问题,反复研究并数易方案,终于建成了他的第五艘潜艇 ;“潜水者”号。该潜艇长26米,拥有水面航行的推进装置——蒸汽机动力装置和水下潜航的推进装置——电动机,“潜水者”号由此成为了潜艇双推进系统的鼻祖。但是,美国海军部出于战争的需要,在“潜水者”号建造期间,就要求霍兰能够使“潜水者”号用于水面作战,但霍兰却认为,按照这种要求是不会制造出满意的潜艇的。于是,霍兰放弃 ;“潜水者”号的建造工作,归还了海军部的经费,开始用自己筹集的钱来设计建造一艘新潜艇。
1897年5月17日,时年56岁的霍兰终于成功地制造出 ;“霍兰六号”的潜艇。该艇长15米,装有4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是一艘采用双推进的最新潜艇。在水面航行时,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7海里,续航力为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则以电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5海里,续航力50海里。该艇共可乘5名艇员。武器为一具艇首鱼雷发射管,可发射3枚鱼雷,前后2门火炮,火炮瞄准靠操纵潜艇艇体对准目标。这潜艇能在水下发射鱼雷。水上航行平衡,下潜迅速,机动灵活。是霍兰一生中设计和建造出的最好的潜艇。
但可惜,之前霍兰退还美国海军经费,和美国海军部一些官僚结下了梁子,他们带着偏见和挑剔,这艘潜艇不仅未被美国海军部采用。霍兰这位大发明家受到了恶毒的嘲讽(由此可见,官僚全世界哪里都有)无情的打击,使霍兰愤然辞职。这时,作为替宋骁飞网罗全球人才的席慕嫣飘然而至。雪中送炭,她出众的外貌,诚恳的态度,开除的优厚条件,无一不使霍兰动心了。霍兰接受了席慕嫣开出的空白支票,1898年带着妻子和女儿一家人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
宋骁飞很清楚潜艇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马上接见了霍兰,并安排他到旅顺港口研发新的潜艇,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并在旅顺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潜艇学院,让霍兰当院长,培养中国的潜艇人才。其实,中国在潜艇设计方面,还是有基础的,早在1880年,中国的清政府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制造了近代史上中国的第一艘潜水艇并试航成功,开创了中国制造潜艇的先河。这艘天津机器局制成的潜艇,“式如橄榄”,“驶行水底”,“上有水标及吸气机”,“可于水底暗送水雷”,从外观、构造,到件能、功能,无不反映出近代潜艇的特征和性质,这艘潜艇下水试行时“灵捷异常,颇为合用”。
更让霍兰感动的是,宋骁飞十分体谅霍兰的失败,亲口对霍兰说:“我们中国要的世界一流的潜艇。你尽管试验,一切失败的责任都由我来承担。”
宋骁飞接见霍兰前,按照中国的礼节给他过了六十大寿,霍兰十分感动。在接见时, ;霍兰对中国政府的重用表示感谢,他对宋骁飞介绍了新设计的“潜龙”号潜艇的情况,“尊敬的总统先生,我们的‘潜龙’潜艇,装有6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采用双推进,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12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8海里,续航力为1000海里。与‘霍兰六号’相比,该艇在其内壳之外又包上了一层外壳。这使得“纳维尔”号既有一个酷似鱼雷艇似的外壳,又有一个按照潜艇要求设计的内壳,艇员及所有装备都装在耐压的内壳之中。内外壳之间的空间被充作压载水柜,并以此控制潜艇下潜和上浮,更加安全。武器为一具艇首鱼雷发射管,可发射5枚鱼雷,前后2门火炮。”
宋骁飞点点头,问到:“这跟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相比,性能如何?”
霍兰自豪地说,“据我所知,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唯一能和‘潜龙’号相比的,是法国的‘纳维尔’号潜艇,它也是采用双壳设计,水面航行的速度达每小时11海里,它的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5海里。”
会谈结束,宋骁飞在刘步蟾、霍兰的陪同下,一同观看了“潜龙”系列的四艘潜艇的演习,效果很好。宋骁飞让刘步蟾从海军和旅顺潜艇学院中挑选出五百名官兵,组建新的潜艇部队,让席慕嫣的国际贸易公司购买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首批生产四十艘“潜龙系列”的潜艇,中国的第一支潜艇部队在旅顺成立。
有了潜艇部队,宋骁飞让刘步蟾做好战争准备,准备在1902年在英国订购的六艘一万五千吨级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到位之后,就开始收复澳门,并从荷兰手中夺取南洋的殖民地,毕竟南洋有三千万华侨,也有很多资源,可以解决中国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宋骁飞当总统之后,大力投入卫生事业的建设,中国人的死亡率大大减少,加上政府对“溺死女婴”的陋行也严法禁止,并且每生一个女孩,政府提供十年的口粮,这使得中国的人口急剧膨胀,从1895年到1901年,中国总人口达到五亿人。
第八章 真实的中国乡村
ps:
天道无常,生命无常,为云南灾区的同胞祈福,愿苦难真能兴邦
1901年国庆过后,宋骁飞着手推动中国的宪政改革。但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宋骁飞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这件事就是政府制定的“减租减息”,这政策在传统乡村施行起来颇为曲折。
按照宋骁飞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时就制定的《新土地法》,规定“佃农田租一般为收成的百分之二十五”,并且“正产物全收获百分之五十为最高租额”。
宋骁飞认为,农民由很辛苦勤劳得来的粮食,被地主夺去大半,这是很不公平的,他不想以激烈手段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所以交租25%,这是一个温和的改良方案,减轻农民的负担,而且民族工商业会因为农民购买力增加而繁盛。
但没想到,这么好的政策,还未实施两年,内阁总理盛宣怀就来找宋骁飞,说:“减租减息政策执行不下去,农村经济之破产失业者繁多,农民和地主两方之生计,皆不得安定,矛盾日趋尖锐化,影响于整个社会之秩序”。
宋骁飞问:“这是怎么回事?”
盛宣怀回答说:“土地是中国数千年来乡村社会的主要财富。自前年试办二五减租办法以来,地主和农民两方纠纷迭起。很多中小地主生平千辛万苦,粗衣恶食,齿积蝇头,购得薄田数亩,或数十亩,藉为一家数口或数十口养生之资者,莫不俯首帖耳。他们指责减租之举是‘苦乐不均,倒置主佃名义,抵制减租’,把出租给佃户的土地以各种借口撤回来。谁家佃户要求减租。地主就以撤佃相要挟。使农民不敢提减租的事情。农民说‘不敢减,减了租就不要咱种地了’。另外。中国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农民和地主共同生活在一个村庄里,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让地主减租。有些地方的农民觉得‘咱没牛借牛。没钱借钱,要减租就把掌柜亏了’,很多农民反而动员其他佃户给地主多交租子。”
宋骁飞一听,这旧社会的农村农民和地主看起来并不是苦大仇深呀,似乎还充满着人情味,但他不想就此放弃,对盛宣怀说:“改革总是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不可因困难而中辍,不可因噎而废食。减租乃是我复兴党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那些反对减租或者不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的土豪劣绅、恶田主及农人中之地棍、流氓,可以抓起来枪毙一批。”
盛宣怀摇摇头。说:“反对减租的大多是士绅,‘绅为一乡之望,士为四民之首’,中国乡间本是个牢固的宗法社会,自明清以来,乡绅势力坐大,渗透甚至控制着宗族、乡族组织。这些士绅地主,主持经营着地方重要的公共、公益事务,如学务、教化、公产、水利、桥梁、津渡等。以清代惠州府所建桥梁为例,官修10座,官绅合修3座,绅修34座,民修18座。容县桥梁,官修1座,绅修52座,民修32座;津渡,绅修21处,民修22处,官府则未修一处。这些乡绅,还承担着学务、教化等文化精神活动,社学、私塾普遍为乡绅主办,乡约等教化活动亦常由乡绅主持。实际上,我们政府任命的县长只有获得当地士绅的合作才能进行治理。而且,有的地方政府不考虑本地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法令,交百分之二十五的租,农民却吃亏了。过去有些地区的地租从未达到百分之二十五,遇到灾荒之年,地主还会主动免租,一改革反而超过了过去实交租额,因此在农民中引起了反感。”
“过去有些地区的地租从未达到百分之二十五?遇到灾荒之年,地主还会主动给农民免租?” ;宋骁飞对此表示怀疑,在他前世受的教育当中,地主都是黄世仁、周扒皮。
盛宣怀回答说:“是的。地主和农民都是乡里乡亲,地主是农民的东家,很多地主也不想农民饿死。有时,乡坤地主还会组织赈灾。”
宋骁飞回忆起当年自己到河南赈旱灾的情景,的确谢家福等乡绅出资出力不少,旧社会的却是乡里的公共事务听由宗族、乡族长老特别是乡绅打理、操办。对目不识丁、智识未开的广大民众来说,绅士乃是由儒学教义确定的纲常伦纪的卫道士、推行者和代表人,这些儒学教义规定了中国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准则:父慈、子孝、兄亲等传统伦理。最能集中体现这种传统伦理的文章是朱熹的《朱子家训》: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