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总统-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霾涣恕5捂绶刹恢来褥位故谴鹩θ面饴砭笆僬乒苌窕残硭歉劝蔡竺孀樱蛘咚蚕肟纯矗位实鄣降滓墒裁础
第十四章 荣禄中计
荣禄和李鸿章个头差不多,一米八左右的长腿欧巴,长得帅在朝廷是出了名的,要是出个大清美男公务员排行榜,他估计能进前三。他帅到什么地步呢,据说男女通吃,和年轻时候的醇郡王奕譞都传过绯闻。
他是满洲正白旗人,出身世代军官家庭,所以武功不错。在1861年辛酉政变前,荣禄基本上是一个无名小辈,因为贪污还差点被拉到菜市口砍头,醇郡王奕譞很器重他,不只把他从阎王爷那救了回来,还花银子给他买了个四品官。男人对帅哥的欣赏,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很难被中国人理解和接受,所以当时流言蜚语满天飞,攻击他俩有一腿。
在1861年的北京政变中,二十五岁的荣禄表现出军人的良好素质:执行命令不折不扣,砍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关键时刻还冒死替慈禧挡了一冷箭,得到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訢的赏识。到1874年,三十八岁的荣禄已是总管内务府大臣,内务府都虞司有自己的亲军营,成员一般均选满清八旗中的上三旗,他们主要禁卫内廷、行宫、陵寝,扈从皇帝和太后的出行车驾,同治皇帝要操纵神机营的军士在木兰秋狝搞政变,必须把布库们安排进亲军营。而且,神机营洋枪洋炮的弹药也归内务府管理,要用时必须提前申领,搞不定荣禄,洋枪洋炮就是一堆破铜烂铁,政变一点戏都没有。
那日夜色已至,黑暗笼罩着整个大地,紫禁城的乾清宫内却烛火通明,大殿里十来根几米高的红烛高照,不时有通体半透明的小飞蛾扑入火里,烧得啪啦直响。康熙御题的“正大光明”金匾下,同治皇帝端坐龙椅,端着麒麟高脚杯喝茶;手有点发抖;焦急地等待荣禄入瓮。荣禄老奸巨猾,又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同治皇帝对搞定他没有十足的把握。
不过最近有关荣禄和慈禧太后的绯闻满天飞,慈禧为了避讳,基本上不召见荣禄了。荣禄花银子打点太监总管李莲英,李莲英竟然不肯收他的银子,这让他诚惶诚恐。此刻皇帝召见,他匆匆赶来乾清宫,跪在殿下,行礼完毕,道:“皇上深夜招奴才来此,不知所为何事?”
宋骁飞看了荣禄一眼,这奴才颧骨突出,双眼炯炯有神,加上大长腿,身板结实,估计有六块腹肌,气质和长相也不错,按现代的标准,也算是一位大帅哥。
“你跟朕好好谈谈年轻时的私事。”同治皇帝故意板着脸。荣禄觉得同治皇帝也听到了宫外的风言风语,心中叫苦不已,要证明一个人做了什么事很容易,但要证明没做什么却相当难。
宋骁飞和几位太监抬进桌凳,宫女端着冷盘、热盘开始上菜,不一会,桌面上已经琳琅满目。荣禄坐到御赐的椅子上,面前放一个小食碗,里面盛有生鹿血与白兔胎做成的羹。
不一会,菜上齐了,深闷明虾,韭菜甲鱼,清蒸雀肉,豆腐煮泥鳅,肉酉咸鼓,爆肉双下角子……眼前一桌子的美味佳肴,都是大补壮阳的食物,同治皇帝让荣禄边吃边说。
酒席中,荣禄从三岁时说起,慢慢说到三十岁,同治皇帝一个劲地给荣禄赏酒。御赐的酒,荣禄不敢不喝。约摸一个时辰后,他欲醉欲昏,同治皇帝恩准他在宫中休息。
宋骁飞便搀扶荣禄走出乾清宫,到一座别致的院前就离开了。醉意朦胧的荣禄以为这是皇帝恩赐的普通房间,毫无顾忌地走进屋里。穿过门厅,后面是一间雅洁的书房,壁上挂着几幅清秀的字画,窗下置有书案,书案上纸笔砚墨一应俱全,屋子从窗里透进一片月光,光线十分昏暗。荣禄忽见书案上搁着半杯茶水,上前一试,尚有余温,酒后口渴已极的他不等细想,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只觉茶汤清苦微甘,煞是解渴,却不知其中放了催情的药物。
在房内侧,是一张宽大的檀香木寝具,罗帐低垂。荣禄半睁着朦胧的眼睛,解衣就寝。他拨开罗帐,眼前竟然出现一名浑身一丝不挂的女子,云鬟高耸,眉目闭着!
那女子正是慧妃,她都快半年多没跟同治皇帝亲热,又喝了催情茶,对这一晚,显得特别期待,只见她桃腮樱唇,肤白如玉,小红衫儿半开着襟,露出翠绿色的抹胸,浑身散发出妩媚的气息,性感撩人。荣禄进了罗帐,慧妃以为同治来了,闭着眼睛,玉臂勾人。荣禄已经酒醉,刚又吃了大补的壮阳食物,还喝了催情茶,此刻以为在梦中,乱了分寸,正要举枪进入,慧妃双眼睁开,惊叫一声:“啊?你这狗奴才是谁?”
这时,同治皇帝和宋骁飞走了进来。屋内四根几米高的红烛都突然亮起,刺眼的光照在两位衣不遮体的帅哥靓女身上,也就是荣禄和慧妃身上,他们都傻眼了。
同治皇帝和宋骁飞看到这一幕,心中都大喜,荣禄终于中计了!
那天黄昏,夕阳将半空的晚霞烧得通红,同治皇帝的慧妃富察氏在永福宫一间空荡荡的房中,边抚摸着自己乌黑光滑的青丝,边清唱着诗经国风里怨女思夫的小曲解闷。永福宫是次西宫,慈禧喜欢她,便让她住在这,她入宫时还不足十三岁,现在也不过十六岁,俏丽清秀,但同治皇帝因为慈禧太后的缘故,恨屋及乌,亲政后,以政务繁忙为借口冷落慧妃,当她是空气。
桂宝和宋骁飞带着八位太监抬着的长椅花轿,来到永福宫,见到慧妃,桂宝一脸谄媚,笑道:“恭喜了!贵妃娘娘,皇上今晚临幸你,你可要多为西宫争点气,听说皇后那边已怀上龙种了。”
慧妃一听同治皇帝要临幸,脸上笑靥如花,赶忙让宫女拿出银子重赏了桂宝和抬轿的太监,“各位公公稍等,待我回房洗浴,从头到脚精心打扮一番,再去侍寝。”
慧妃没想到同治皇帝会陷害她。被捉奸后的慧妃泪如雨下,哭哭啼啼要去寻死,“臣妾该死,臣妾以为是皇上……”
“你这小贱人,还不赶紧回去,在这丢人现眼。”同治皇帝挥了挥衣袖,“今日之事,你要敢和别人说起半个字,我就把你永远打入冷宫,额娘太后也救不了你。”
“臣妾知罪了。”慧妃赶紧穿好衣服,回了永福宫。
宋骁飞望着慧妃的背影,突然觉得她也挺可怜的,她才十六岁,自己的丈夫不喜欢她,还利用她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她又做错了什么呢?
荣禄的酒一下子醒了大半,连滚带爬来抱同治皇帝的大腿,口中连称:“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屋内只剩下同治皇帝、宋骁飞、荣禄三人,同治皇帝问荣禄,“你身为内务府大臣,可知擅闯皇帝寝宫,非礼妃嫔何罪?”
“诛…诛九族……奴才罪该万死,还请皇上念在奴才多年跟着太后的情份上,饶奴才一命。奴才一时走错房间,误入……”荣禄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没等荣禄说完,宋骁飞笑道,“荣大人你的意思是要皇上将此事禀明西宫太后,替你求情?要知慈禧太后可是非常喜欢慧妃娘娘,要是知道你毁了她的名节,你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小公公,你可要救我一命。刚才是你带我到这,我喝醉了才误进皇上的寝宫。”
“荣大人,你休息的房子还要往前走半里地呢,谁知你是不是有意进错房间呀。”宋骁飞冷笑。
皇帝让妃子给自己戴绿帽,这种荒诞事谁也难想到。荣禄虽狡诈,也没料到同治皇帝会来这么违反常伦的一招,只得连连磕头求饶,直到头破血流。
第十五章 万事俱备
见历史上不可一世的荣禄此时磕头求饶,直呼“奴才该死”,宋骁飞心里觉得好笑,同时又觉得可悲,汉人现在连自称“奴才”的资格都没有呢,在**体制下,除了皇帝,每个人都活得没有尊严。当然,这皇帝要是实君,像同治皇帝这样的傀儡也不行。
同治皇帝见时机一到,便扶起地上的荣禄,说:“荣总管,要活路也不是没有。”
荣禄见事情还有转机,连忙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道:“奴才愚钝,请皇上明示。”
同治皇帝朝宋骁飞使了一个眼色,宋骁飞心领神会,对荣禄说:“荣大人,皇上的意思是:你擅闯皇上的寝宫,对慧贵妃无礼,这件事你得认个错。”
荣禄连忙又跪到地上磕头;说:“这个当然。奴才认错,奴才罪该万死!”
宋骁飞递上房间里早已备好的笔墨纸砚:“荣大人,口说无凭,你还是立一张字据吧。”
荣禄吓出了一身冷汗,犹豫了一会,他知道一旦立下字据,他就只能受同治皇帝摆布了。宋骁飞也猜到了荣禄的想法,便催促他:“如果荣大人不想把这事闹大的话,就照我的话白字黑字写下来。”
荣禄头昏脑涨,别无他法,只好按宋骁飞的要求写供词。他握毛笔的手不停颤抖,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才把供词写好:“奴才荣禄,于九月初三日深夜,在寝宫内冒犯慧妃,罪该万死。”
同治皇帝看了供词,见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了,满意地点点头,让荣禄按手印画押,然后如藏珍宝,将荣禄的认罪书藏进自己的贴身衣物中。
写完供词,荣禄猜到皇帝连夜召他入宫,不是为了让他和慧妃搞点绯闻那么简单,战战兢兢地问:“敢问皇上深夜召奴才进宫,到底所为何事?”
同治皇帝这时才开门见山道:“朕并不会为难你。今年的木兰秋狝,朕打算会同新疆、西藏、蒙古等王公去承德木兰围场狩猎,‘秋狩习武,绥服远藩’,是大清国的重要盛典,这是朕亲政以来第一次狩猎,声势一定要浩大,除了各位王公,朕还邀请了各国公使和夫人出席,规模比往年扩大一倍,朕打算从神机营调遣两千人参加会操表演,另外调入一百神机营精锐充实亲军营,扈从朕去狩猎。”
“啊?木兰秋狝的侍卫早已安排妥当,上报圣母皇太后。这事奴才得再报告她才能定夺。”荣禄猜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回答道。
同治皇帝拿出荣禄刚写的认罪书,在手里扬了扬,大声说:“荣大人,你刚对慧妃无礼的事,是不是也要上报太后再作定夺?”
“这,奴才不敢……”荣禄额头直冒冷汗,两腿直打颤。
宋骁飞趁机也劝道:“荣大人,你就不要犹豫了。皇上秋猎,规模扩大,增调神机营随军护驾也是内务府的份内之事。”
“是,这是奴才的分内事。”荣禄说。
“不过,这两千人你就不用管了,交由两广总督瑞麟统领。他是一个老将了,先皇时曾管理过神机营事,熟悉操练兵马,木兰秋狝中我要让神机营两千军士进行洋枪洋炮的会操表演,扬我国威,让那些洋人们也瞧一瞧,我大清国的军队也能使洋枪洋炮。你尽快配合驸马景寿,挑选神机营精锐两千,把洋枪和红衣大炮的弹药足量拨付给他们,不得有误。”同治皇帝道。
荣禄见同治皇帝意已决,无话可说,只得点头答应。
送走荣禄后,宋骁飞走在空荡荡的故宫里,抬头一看,一阵阴森的夜风吹散了天空的乌云,半个月亮爬上紫禁城的天空,幽冷的光,照着这片被无数鲜血染红的城墙,冷霜覆盖了皇城殿宇的屋檐。
那一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同治皇帝兴奋得睡不着觉,迫不及待进行了政变的第三步,连夜在乾清宫内召见了两广总督瑞麟。这些天来,满朝大臣中,只有他一直坚定地支持同治皇帝修圆明园。
同治皇帝像遇到了知音一样,拉着瑞麟长满皱纹的手哭诉,他表达了自己夹在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之间的无奈,表明自己要当实君的决心,对头发全白的瑞麟说,“如果你不怕死,就跟着朕干吧。”
瑞麟忠君的热忱彻底被同治皇帝的眼泪所激发,他跪在地上,高声疾呼:“女人干政,自古都是社稷之祸!承蒙先帝天恩,瑞麟才得以七尺之躯上阵杀敌,报效国家。先帝逝去,我只知天下有皇上!皇上的话,就是圣旨!只要能效忠皇上,我瑞麟垂暮之人,年过花甲,死何惧哉?”
“瑞麟不愧为先帝老臣,世代忠良。”同治皇帝赶忙上前扶起他,说:“这件事有老将军相助,朕便可放心了。”
此后的一个多月,在紫禁城四十多里地外的圆明园废墟上,瑞麟指挥着两千神机营精兵,每天都在操练,呐喊声震天。
圆明园原来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大园组成,周围约二十华里,山水名胜、阎榭亭台不计其数,1860年被英法联军的强盗烧毁后,只剩几截断瓦残垣,芜草凄凄,很是凄凉。重修圆明园的工程暂停后,同治皇帝便让瑞麟带人到这里来训练。
后来,东宫慈安太后、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等人都支持同治皇帝在木兰秋狝时会操表演,给洋人展示一下大清国威。随着木兰秋狝日子的临近,年轻的同治皇帝有点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一有空他就往圆明园里跑,亲自检阅瑞麟训练的队伍。
随着木兰秋狝日子的临近,万事俱备,宋骁飞反而有些失眠了。那晚,窗外一弯钩月东沉,清辉洒在了地上,他一宿没睡,打了好几个哈欠,想了很多事,他也期待着木兰秋狝后,同治皇帝能开创一段崭新的历史。但宋骁飞隐约感觉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慈禧和恭亲王也是老谋深算,会束手待毙?景寿和瑞麟会不会背叛同治皇帝,也不好说。而且作为历史系的大学生,他深知历史存在强大的壁垒,先不说工业技术落后,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没有两三代人难以改变,即便囚禁了慈禧和恭亲王,同治皇帝也会专政。他当然也知道不能把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君王越开明,百姓就越容易被愚弄。但现在自己的时代远未到来,只能在体制内混,全力以赴,尽量让中国底层的老百姓少一点屈辱。想到这,宋骁飞终于合上双眼,在心里对自己说:“管他呢,天塌下来先睡一觉再说。”
第十六章 节外生枝
那天,宋骁飞陪同治皇帝到圆明园,前脚刚到,醇亲王奕譞就阴着脸找了过来,质询同治皇帝:“皇上,斗胆冒昧问一句,你前两天是不是去了八大胡同的庆元春?”
醇亲王这些年一直比较支持同治皇帝,亲政之后,同治皇帝更是在他的面前表现得勤勤恳恳,可以说是印象良好。见醇亲王说出来自己去找姑娘的时间和地点,同治皇帝连忙矢口否认:“没有呀,皇叔听谁说的。难不成载澂被关进了宗人府,造谣生事?”
“那这蓝宝石钻戒是怎么回事?我记得这是圣母皇太后送给你的成人礼。”醇亲王奕譞从随身锦囊里取出一枚闪闪发亮的钻戒,正是同治皇帝钱袋被偷那天,给庆元春的老板娘,给凤仙姑娘赎身的。老板娘拿着钻戒去上等的当铺套现,清代京师的当铺发达,许多是高官自己或家属开的,这戒指太贵重,伙计把戒指送到当铺掌柜那,掌柜请“老板”一过目,便认出此钻戒乃皇家物品,不敢私藏,送到了分管内务府的醇亲王手里。
同治皇帝颇为尴尬,面红耳赤,道:“此戒指是朕的,前几日不小心弄丢了,可能是哪个太监或宫女捡去了,怎么会在你手里?”
“希望真是如此。”醇亲王奕譞明知同治皇帝在说谎,也没有戳穿他,毕竟同治皇帝成年了,要给他留点面子,他把戒指还给了同治皇帝,劝诫道:“皇上如能爱惜圣躬,乃天下苍生之福。否则,臣将奏请两宫太后,以保国体。”
这话说得很隐晦,意思要同治皇帝保重身体,不要再去沾花惹草,免得沾染梅毒什么的。否则,他就会站到两宫太后那头,以国家社稷大局为重。
醇亲王走后,同治皇帝摸着戒指上的钻石,越想越后怕,如果醇亲王奕譞把这件事告诉了慈禧,慈禧追查下去,说不定宋骁飞就会暴露,他整个政变计划也就泡汤了。再过一周就是木兰秋狝了,他不想出任何意外,心一横,暗地里派人放火把庆元春烧了。
当天半夜,八大胡同的庆元春就着火了。秋干物燥,老房子又都是木质结构,跟浇了松油似的,沾火星就着。这场大火从庆元春的一楼开始,火苗噼里啪啦,窜起几丈高,点着了二楼的油纸灯笼。接着,屏风、门窗、楼梯都被熊熊的火焰包围。一些姑娘和喝花酒的男人,来不及穿衣服,光着身子就跑到大街上。有人跑到楼外,身上的衣物带着火苗,情急之下扑通一声就跳进永定河里。庆元春里见过同治皇帝的人,无一幸免。大火甚至绵延到城阙,三日不灭,小半个西城化为焦土,死伤五百余民众,这便是北京城继圆明园之后的又一场震惊中外的大火,火灾还登上了美国的《纽约时报》。
宋骁飞听说这件事后,知道是同治皇帝派人干的,他心情颇为沮丧,对同治皇帝有些失望,这皇帝简直就是个瞎胡闹的小屁孩,连宅心仁厚的明君都算不上。他对同治皇帝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皇上有没有想过,这场大火,会有多少无辜的老百姓被烧成焦炭,家破人亡!”
同治皇帝呵斥宋骁飞:“你太妇人之仁。一旦我们的计划走漏风声,死的人又何止这些?自古这紫禁城的城墙就是用百姓的鲜血染红的。”
宋骁飞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认识同治皇帝,对历史书上的一些记载也渐渐产生了怀疑。慈禧嗜好权力,同治皇帝又何尝不是呢?为了自己的权力不择手段,难道这是人性根深蒂固的顽疾吗?他们又有何区别呢?宋骁飞怕同治皇帝一时冲动,还会对凤仙姑娘不利,便没有再和同治皇帝争吵,悄悄出宫,想给凤仙姑娘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
宋骁飞出了南宫门,路过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王府,看到王府墙上贴出一告示:小贝勒爱新觉罗·载湉,也就是历史上后来的光绪皇帝,生下来就闷闷不乐,都三岁了还不会笑,谁要是能逗他笑,赏金百两。
宋骁飞灵机一动,便在宣武门那的洋货市场买了一个瑞士钟表,让凤仙姑娘去揭榜,混进醇王府。
凤仙姑娘并不知道同治皇帝的身份,只知道他是皇三爷,还在傻傻等着同治皇帝来看她。起初,她说什么也不肯离开暂时寄居的祥泰客栈,宋骁飞望着她如泉水一般的双眸问:“你觉得皇三爷这人怎么样?”
凤仙说:“他很好呀,心地善良。我和他相识,刚开始还是装盲妓去骗他,和他聊天。他知道后,也没有怪罪。他知识渊博,教养很好,也不像一般的客人对我无礼,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只是有时感觉他比较任性。”
宋骁飞问:“什么叫盲妓?”
凤仙姑娘答道:“在京城的青-楼中,因为晚清一些高官达贵的身份比较特殊,不愿让姑娘看到他们,所以盲妓比较受欢迎。为了迎合这些高端客人,老板娘从小买些盲女培养,实在招呼不过来了,就让女儿冒充一下,但有的老板娘很残忍,会活生生地将姑娘的双眼弄瞎。”
宋骁飞一听凤仙姑娘提起同治皇帝,就一脸笑靥,看来她的确喜欢上他了,便谎称自己是受皇三爷的委托,让凤仙带着瑞士钟表揭榜进醇王府。
凤仙便答应了,她把那个瑞士的钟表给载湉玩,那钟表拉动转柄,每隔半个时辰就会自动报时,还会奏响一首西洋音乐,三岁的载湉爱不释手,被逗乐了,咧着嘴呵呵傻笑。
醇王府的管家如约拿出百金酬谢,凤仙姑娘不要,还拿出卖身契,说父母双亡,请求王府收留当婢女。醇王妃,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看凤仙姑娘聪明伶俐,小载湉和凤仙姑娘在一块玩很开心,便留她在府上,做了载湉的丫鬟。
1874年冬天的那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就像那一年大清的“木兰秋狝”。慈禧太后一再推延,“秋狝”,几乎变成了“冬狩”,才去河北东北部的承德举行。
承德有一块木兰围场,与内蒙古草原接壤。1681年康熙皇帝为了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皇家猎苑。道光继位后,清朝的秋狝之礼废止,1826年,也就是道光三年,承德的木兰围场开围,允许百姓入围垦荒。为了这次狩猎,同治皇帝派人把其中的老百姓都拆迁了出去,这也耽误了一些时间。
那一年,蒙古、新疆各部的王公贵族,还有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法国驻华公使罗淑亚、美国署理公使代办使事威廉士等应邀参加“木兰秋狝”。五万人同时狩猎,场面颇为宏大,光马匹就动用了五千匹,车舆百乘,护卫骑兵两万人。
在狩猎场中心,军士们搭了御幄,高二十米,宽四十米,高两丈多,上为穹盖,以竹杆撑着,同治皇帝便住在御幄内,宋骁飞跟在身边伺候。御幄左右各有一同样大小的圆幄,两宫太后居住。
御幄外用黄结绳围了一个网城,内设连帐275座,为内城,各国公使、满清王爷和贝勒公主、军机处,奏事处、兵部、户部的人都住内城,各帐幄外都有旗兵守卫。内城外设连帐550座,为外城,为军士所住。百里连营,旌旗猎猎,场面蔚为壮观。
草原上白茫茫的雪覆盖了大地,守卫大营的将士们全都穿着厚厚的胭脂色长袍;外套黑色马蹄袖短褂,戴凉帽;青色花翎,黑色长靴,配朴刀,寒风将他们长袍的衣角吹起。
宋骁飞到木兰围场的第一个晚上,走出御幄,他看了一眼慈禧太后的帷帐,发现不对劲:帷帐外旗帜高标,禁卫森严,枪刀密布,守卫几乎比同治皇帝多了一倍,其中还有不少穿淮军服的兵勇,全都是虎体彪形、狼腰猿臂的大汉。其中七八个兵还手握法国最新款的夏塞波步枪,长长的刺刀比一般的短剑还长,锋利无比。宋骁飞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淮军虽承袭湘军制度,但聘有西洋军官为教习,每营五百人,训练洋操,有洋枪队和开花炮队,因使用新式兵器需人较多,故战斗力很强。而且淮军一般驻扎在京师以外,怎么会调入亲军营护驾?难道慈禧太后对同治皇帝的政变早有准备?
第十七章 擦枪走火
1874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木兰秋狝的第一日。清晨,围场四周万顷林海云雾镣绕,一轮红日自茫茫林海的东边浮现,山峦树木若隐若现,林海中的温泉冒着热气,遇到冷空气很快凝结成水珠。过了半个时辰,红日喷薄四射,霞光万丈,林中百鸟鸣唱,三五成群的狍、鹿、黄羊不时在草原中奔突掠过。
在御帐中,十八岁的同治皇帝满面红光,意气风发,他那天特意穿了一件明黄色的圆领缎绣云龙貂皮长袍,挂了紫貂皮里,领和袖边还镶了海龙缘,饰三色平金及石青祥云花卉片金边,脚下一双蓝色漳绒串珠云头靴,厚底高靿尖头,以红珊瑚钉缀装饰,靴头处呈祥云纹,这身行头大有来历,是康熙皇帝当年冬狩时的穿着,同治皇帝想借此来表明他也有康熙皇帝那样的亲政能力。
旌旗在草原的寒风中咧咧直响,参加围猎的八旗兵早就陆续走出了营帐,列队集结在看城附近,开始布围,也就是把野兽围在中间。只见五百多名红旗和白旗的军士骑着高头大马,向两翼跑去,撒开的范围,有三四十里长,然后延伸围拢,缩小包围圈,最后,达到人并肩,马并耳的程度,第一道包围圈设好后。然后再设第二道重围,以防野兽逃脱。布围就绪,几万名八旗将士摘下帽子,高高举起马鞭,高呼“玛尔格”,这是发出待围猎的信号。
木兰围场的中央,建了一座三四丈高、二十几米长宽的方形看城,专供同治皇帝、两宫太后、各国公使和满族王宫大臣们观看狩猎。荣禄打马直奔御营,请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驾临看城,同治皇帝和慈禧、慈安太后坐十六个太监抬的步舆来到围场,检阅完整齐的队伍,回座看城。
坐在鎏金龙椅的同治皇帝早就按耐不住,想在各边疆王公和各国大使面前秀一把。他让桂宝取来御弓和金羽箭,跨马上阵追逐野兽,恭亲王奕訢腰跨白虹刀,骑着高头大马,和扈从的亲军营将士紧紧尾随。
重围之中,同治皇帝对恭亲王奕訢说:“皇叔,早闻你勇冠三军,当年和皇阿玛创的‘棣泰协力’枪法和‘宝锷宣威’刀法举世无双,今日我们来比试一下箭法如何?”
这话说得让旁人摸不着头脑,换成大白话意思就是:你刀枪不错,我们来比箭吧,这明显是在挑衅。恭亲王说:“不敢,请皇上一人先射猎,以示天子独尊。”
同治皇帝就是想在众目睽睽之下,灭一下恭亲王的威风,他一箭射中百米外的一只梅花鹿,箭头穿透了鹿的脖子,鲜血直流。
满清将士们大呼:“皇上射中了!”
同治皇帝十分得意,请恭亲王也狩猎,奕訢再次推辞,同治皇帝带着轻蔑的语气对恭亲王说:“皇叔不会老得连弓也拉不动了吧?”
奕訢看了同治皇帝一眼,没有说话,皇帝已先行放箭,他现在狩猎不算无礼,便骑马上前,拉弓搭箭,朝雪地里一对野鸡射去,这一箭,竟然穿透了百米外的两只野鸡头。
看城上的慈禧看一身金黄戎装的恭亲王,威风不减当年,不禁想起第一次见恭亲王的样子,他中等身材,体型消瘦,年轻的脸上表情很和善,右颊上长了两个伤疤,脸和手很小,手指细小,戴着一个白底红面的玉石戒指,脖子上还挂了一串琥珀色珍珠和一串红珊瑚色的大珍珠,随着辫子垂向身后。
那一年是1853年,慈禧十八岁。她的父亲惠征在家道中落之后,去亲戚和朋友家,借了一些银两,用这些钱去朝廷上下通融,补任安徽的后补正四品的道台,太平军攻到安徽,惠征见势不妙,带了搜刮来的一万两银子擅离职守,以押解饷银为名带着家眷弃城逃往南京,怎奈城门不开。
因为按照大清律例,私自弃城的败军之将,谁敢收留,和弃城者同罪,诛灭三族!惠征在逃离安徽时就写信给宫中的女儿求援。慈禧接到父亲的求救信,心急如焚,她也想见咸丰皇帝,但是她才入宫不久,只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