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总统-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府,设书院,一省,设高博学院,对于新式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除开设中国传统的经学知识外,还开设各种新学,诸如文事、武备、天文、地理、算学、格致、化学、农学、商学、工学、万国史学、万国公法,以及各种要学,在今后科举考试中,以此学问为主。
李鸿章看了这折子后,大为赞赏,在折子上加注:“大振乎主权,严限乎官权,渐长乎士权,略予乎民权,则内治日起有功矣”,然后找了时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刘坤一等重臣联署此折,上奏光绪皇帝,这些强国的建议条条务实,二十岁的光绪皇帝看后,耳目一新,夜不能寐,恨不得马上召见宋骁飞。
李鸿章还到颐和园求见慈禧太后,历陈变法改革之要义,将此折的内容据实禀告,慈禧太后的思想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保守,不然她不会一直支持李鸿章办洋务,只要没有触及慈禧太后的威权统治,她还是比较乐意支持维新强国的。
慈禧太后听了李鸿章的汇报,尤其对第一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削弱督抚的权力”感兴趣。不过她想摸清李鸿章的态度,命李莲英将一位保守大臣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然后说:“这阵子哀家是听到一些风声,朝中大臣对维新态度不一,甚至有人到哀家这来进谗言,说李中堂你都快变成‘新党’了!”
慈禧口中说的“新党”,即是支持维新强国的大臣,因为大都和光绪皇帝走得近,差不多等同于“帝党”,李鸿章看了弹劾他的折子,面不改色,道:“臣主洋务已二十余载,推进缓慢,窃以为变法折子针砭时弊,正中革新之要害。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新党,臣无可逃,实是新党!”
李鸿章如此力挺宋骁飞,实属罕见,慈禧见李鸿章的话说到这份上,便同意维新,但她依然忧心如果变法改革在全国铺开,未免生乱。李鸿章便举荐宋骁飞为山东巡抚,在一省先展开试点,以观后效。慈禧太后这才点头表示支持:“山东是孔孟之故乡,崇尚儒家甚矣,如山东可变,则全国可变矣。”
宋骁飞听到这好消息,甚为惊喜,看来历史上变法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康有为他们急于求成,提的建议又太激进务虚,但宋骁飞对就任山东巡抚一职还有些犹豫,在这内忧外患之时,最好“枪杆子”“笔杆子”两手都要硬,便问李鸿章:“恩师,学生督练直隶新军才半年,如此半途而废,恐怕会影响练兵大计。”
李鸿章道:“这个无妨,老夫从驻守山东的淮军中调出七千人补充直隶即可。你可以把新军带往山东,一来继续督练,二来你首次出任地方大员,方便开展政务。”
宋骁飞一听,赶紧谢过李鸿章。
李鸿章说:“你赶紧回去好好准备,进宫面圣,皇上也饱读泰西变法之书,不要拿半桶水的东西糊弄他,另外,在太后面前谢恩,记得备一件重礼。”
宋骁飞道:“学生明白,这就去准备。”
宋骁飞正准备转身离开,李鸿章叫住了他,说:“你此去山东,刘坤一大人给你chayexs。。chayexs。推荐了一位他的湖南小老乡,叫谭嗣同,他的父亲谭继洵曾任湖北巡抚,跟刘大人是故交。听说谭嗣同自幼从名师,好西学,也曾给刘大人提出过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等维新主张,他到时会持刘大人的拜帖去拜会你。此次上折,刘大人也有署名,你照顾一下谭嗣同,看是否有合适的位置给他。”
宋骁飞一听,心想这谭嗣同不会就是历史上写“去留肝胆两昆仑”绝命诗的那位维新志士吧,和大刀王五是朋友,听介绍像是他呀,宋骁飞以前读史书,总觉得谭嗣同这样的人物跟康有为算瞎了眼,于是道:“刘大人过去对学生也多有支持,学生一定将谭嗣同委以重用。”
第三章 强国之梦(求收藏、推荐)
一步。
两步。
三步。
宋骁飞的虎头官靴,啪啪踩在养心殿坚硬的玉石路面;跨过蠡斯门;走到第四步;就远远看见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方亭,亭中立了一圆形石桌,四张石凳;光绪皇帝神情严肃地坐中间,身穿开襟白衫的凤仙姑娘,像一位知心姐姐,坐在光绪皇帝身边听他倾诉。
光绪皇帝就住在这养心殿里;这次召见宋骁飞,因为帝师翁同龢的阻挠,变成了非正式见面。
宋骁飞此刻的心思,也不在光绪皇帝身上。宋骁飞远望着凤仙姑娘,眼眶有一点湿润,心跳扑通扑通加速,十五年了,虽然他也知道,她心里还装着同治皇帝,但他对她年轻而青涩的感情,永远停留在了以前短暂的流年里,触摸不到,又忘不了。
宋骁飞抬头看看天,几朵静谧的白云幽幽浮在空中,他努力抑制住眼中就要夺眶而出的热泪,他拼命告诉自己,凤仙姑娘不是欧阳小雪,但没有用,那种初恋的情愫,在心底挥之不去。只是现在,他还只能把这份感情,深埋在心底,埋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角落,只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初恋的感情,是伴随着自己的心跳而存在的!
宋骁飞甚至觉得,和秋伊,和于小婉,和金贤珠、李敏贞,都没有这种浓烈如火的浓情,她们虽然是自己的妻妾,有的还为他生儿育女,但自己和她们的感情,已经化为了亲情。
宋骁飞不知道为什么,只有见到凤仙姑娘,他的心跳才会如此加速,这是不是就是爱呢?还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近了,近了。
十五年不见,凤仙姑娘还是一点没变,依然是一副鹅蛋小脸,两条轻描过的眉毛如春天刚吐芽儿的柳叶,细瘦的身段儿苗条,头上插了一根蝴蝶簪,温婉秀气。
岁月没在她的脸上留下任何痕迹,或者说,她在宋骁飞心里,永远十六岁!
同治皇帝死后,宋骁飞打听过,凤仙姑娘在宫里,过得还好。她入宫后,光绪皇帝从小就喜欢找这个“姑姑”倾诉。凤仙姑娘擅长画画,慈禧太后有时兴起,还请她教自己画几张牡丹图。
知道她一切安好,宋骁飞也就放心了,他知道自己会有那么一天,会在宫中与她再见面,只是不期以这样的方式,等了足足十五年。
而且,还只是匆匆一瞥。
凤仙姑娘见身穿官服的宋骁飞到来,便主动回避。
宋骁飞知道,自己还不够强大,自己一定要足够强大!
亭子里只剩下光绪皇帝和宋骁飞。
假山上的泉水汩汩流下,“咚咚”落到鹅卵石构筑的池中,水清澈得像一面镜子,光绪皇帝和宋骁飞的影子在水里晃动。
宋骁飞一行完礼,光绪皇帝就迫不及待地问:“汝有何办法可以强国?”
对光绪皇帝而言,这个问题,困扰了他整整十年。
从十岁懂事时起,光绪皇帝就谨记着“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的大清祖训,中国大片的大好山河被列强瓜分他却难以收回,仅沙俄一国,占中国的国土,就近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六分之一个中国:1858年5月《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的领土约40万平方公里;1864年,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占领缅甸,图谋西藏,法国虽然在越南战败,但亡我之心不死……中国版图大大的“海棠叶”被列强贪婪地啃得体无完肤。在国内,新疆、云南、湖北、两广等封疆大吏各自为政,如今没有一个人像二十岁的光绪皇帝这样,迫切想要知道强国之策。
但这个问题,实在高度抽象,难以回答。
宋骁飞立在光绪皇帝的面前,看了他一眼。光绪皇帝身材瘦小,显得黄龙袍宽大,他高挑的眉毛下,一双褐色的大眼睛,低垂着眼睑,生得大口薄唇,上唇较短,鼻梁很高——一副被称为“隆准”的高贵面相。但他名为帝王,实为最高贵的囚徒,真正的内政大权,全在慈禧太后手里。
光绪皇帝的烦恼,还不只在和慈禧太后争权。他那其貌不扬的皇后,就够让他心烦,他俩不只性生活不协调,性格也相克,各闹各的犟脾气,但最痛苦的事,当着西太后的面或在别人面前,得装成像恩爱夫妻一样。虽然还有一位珍妃可以说说心里话,但慈禧太后不允许他过多接触一个妃子。所以很多时候,光绪皇帝都只能找凤仙姑娘倾诉。
宋骁飞深吸一口气,他知道,面对这样一个皇帝,要想回答如何强国这样高度抽象的问题,绝不能开门见山给他讲民主共和或君主立宪,而要讲究策略:光绪皇帝刚满二十岁,正处于爱做梦的年纪,要给他一个真实的梦境打动他,也就是说,要给他一个强国之梦,一个君临天下之梦!
宋骁飞于是直视光绪皇帝的眼睛,没有回答光绪皇帝的问题,而是说:臣昨晚做了一个梦。
光绪皇帝奇怪地问:什么梦?
宋骁飞看光绪皇帝已经上钩,便滔滔不绝讲起自己的梦想:臣梦见皇上登上泰山之巅,鞭执天下,万邦来朝,泰西诚服,成为王中之王!
臣梦见皇上指挥着千军万马,还有坚船利炮,将祖宗之土,北扩莫斯科,东到东京,西吞欧美!
臣梦见皇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四万万国人美其服,甘其食,乐其居,万世太平由皇上开启。
臣梦见皇上阅尽天下美色,和胸大屁股沉的佳丽夜夜狂欢!
说到最后,宋骁飞两眼放光,光绪皇帝却黯然**,因为在宫里,西宫的太监们都不太把他当回事。光绪皇帝于是赶紧问,这些美梦如何实现?
时机已到,宋骁飞这才跟兴致勃勃的光绪皇帝讲起具体的新政措施,他把一本集合了自己和容闳、李提摩太、严复等人智慧的《日本维新考》交给光绪皇帝,称中国只要“练就十万强兵,开办一万工厂,兴办一万学校”,不出三十年,即可实现强国之梦。
光绪皇帝翻阅了《日本维新考》,很感兴趣,就其中一些问题详细询问宋骁飞,君臣一问一答,不知不觉谈了两个时辰,涉及八股、办学、铁路、开矿、购舰、练兵、教育等,光绪皇帝对宋骁飞更加刮目相看,他越发觉得翁同龢阻挠他和宋骁飞见面是出于和李鸿章的私人恩怨,心里对翁同龢公私不分很不痛快。
宋骁飞面见完光绪皇帝,按照李鸿章的指点,备了一份厚礼去颐和园慈禧太后那谢恩。他先奉送了李莲英一辆价值千金的豪华洋马车和十个印度产的极品大烟,李莲英一高兴,便告诉他慈禧太后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宋骁飞便通过李莲英向慈禧太后进贡了一座瑞士产的精致玻璃箱八音盒,里面音乐一响,就会有舞女跳舞,还有一尊印度产的镶嵌翡翠宝石的玉面佛像。
慈禧太后收了宋骁飞两样贡品,心里十分喜欢,加上李莲英在一旁说宋骁飞文韬武略,颇有战功,慈禧太后问了他几条自强之策,也颇为满意,道:“怪不得李中堂在哀家面前说,他的位置后继有人,你果然有定乾坤之才,哀家会跟皇上说说,你署理山东巡抚,加兵部侍郎衔,去山东放手干吧。”
慈禧太后还赏给宋骁飞一些福字荷包、银钱,恩赐他可以在颐和园的西苑门内骑马,宋骁飞赶紧谢恩。
宋骁飞从北京回到天津的府邸,谭嗣同就拿着刘坤一的拜帖,上门拜访了。
宋骁飞在客厅接见,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个头不高,落座后身子笔直。宋骁飞端看了他一眼,他鼻梁高挺,双目有神,脑袋后面一条辫子又黑又粗。表面看起来文质彬彬,一开口却豪气冲天。两人颇为投机,谈完维新变法,谭嗣同毫无顾忌地说:“古之变法维新,多有牺牲,如今这世道,恐怕最后非得流血不可。”
宋骁飞正色道:“本官是武将出身,在战场上杀敌,不管是日本兵还是法国兵,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但是,在国内变法维新,我还是希望少些流血牺牲。那些喜欢把枪口对准手足同胞的人,不管如何把自己的愚昧凶残,挂上替天行道或正义真理的旗帜,上台后难免会施行暴政,对民众来说,会是噩梦,对民族来说,更是灾难!”
谭嗣同一听,极为佩服,“我只看到眼前,想不到大人看得深远”,便约定十天后,同去山东济南府。
与此同时,在上海,席正甫的家中,祈祷完毕,他们吃晚饭,接着开了一次家族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角,是因怀孕从宋骁飞身边告假回家的席慕嫣,她说,经过这两年在宋骁飞身边的悉心观察,她认为宋骁飞有野心,有抱负,也有能力和手段,将来世界一旦有变,必是中国的领袖人物,是一位值得席氏家族与之联姻的人,妹妹席幕青可以嫁给他。
她的三弟席家栋平时最疼小妹妹,便说,大姐,你刚才自己都说了,宋骁飞已经有了一妻三妾,以他的性格,会同意离婚娶小妹吗?我们的家庭都是基督徒,只可能一夫一妻,总不能让妹妹去他家做小妾吧?
席幕嫣说:“这也是我为什么把妹妹先安排到他身边的原因,一旦他们有了感情,你情我愿,我有把握说服他俩去教堂结婚。”
席正甫点点头,表示同意席幕嫣到时去说服宋骁飞。
第四章 拳匪之乱(求首订支持)
ps: ; ;开始vip章节了,求首订支持
十天后,秋风渐起,宋骁飞在天津安排好北洋水师和新军军务,让段祺瑞、冯国璋负责把新军开到山东驻地,自己带着徐世昌、王士珍、席慕青等人,由亲军护卫,往山东进发,王士珍建议沿路考察民情,宋骁飞便没从水路前往烟台。
那日天色阴沉,快要下雨,大风把路旁的树摇得东倒西歪,风过处,落叶在地上飞舞。宋骁飞一行人的车马在官道上准备离开,谭嗣同还没有到,派人去他住的官衙客栈请,却不见人影,他心里正在着急,谭嗣同和一个中年汉子骑高头大马赶到,“达达”的马蹄声越来越近。
那中年汉子身穿一件黑色马褂,身材修长,面色冷峻,双腿夹紧马肚子,靠近一看,络腮胡子,双眼重眸,清澈明亮,岁月在他的额头上留下深深的皱纹,他背了一把青龙长刀,刀长十余尺,刀身镶有双龙吞月的图案,霸气外露。
谭嗣同道歉说来晚了,然后给宋骁飞介绍同他一起来的中年汉子:“此人乃是吾结义之兄,刀法纯熟,德义高尚,人称‘大刀王五’, ;在京城半壁街自开了顺源镖局,四处行走江湖。这次听说我要跟巡抚大人去山东,山东现在拳匪闹得很凶,他特赶来相助。”
王五给宋骁飞行抱拳礼,他身上那把沉甸甸的双龙吞月刀,据说重一百多斤,比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还重二十余斤。气吞山河,一般混迹江湖的人。看到这把长刀,就知道是谁出场了。
宋骁飞说:“王五大侠行走江湖多年。此去山东,我们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求之不得呀。这样,我们一行中,席家小姐是女流之辈,她的安危就交给王五大侠负责了,到时我按照顺源镖局押镖的价格支付酬劳。”
宋骁飞听大刀王五开镖局,怕他耽误生意,本是好意说要给点银两补偿。没想到大刀王五一听,脸顿时黑了,道:“大人这么小看我王五?我岂是贪钱之辈?壮飞(谭嗣同的号)是我兄弟,我来帮助大人也是自愿的,如若收大人的钱,我以后有何面目在江湖上混?”
宋骁飞知道王五误会了,正要开口解释,席慕青微微一笑,打圆场道:“也是。我这样一件无价之宝,巡抚大人倾家荡产也付不起镖银呢。”
一行人被席慕青的话逗得哈哈大笑,尽释前嫌,上路了。
车马在路上走了两天。才进入山东境内,德州知州宋森荫早率领官兵到边界迎接,一行人到德州吃晚饭。宋骁飞问宋森荫,“本官听说山东境内拳匪为患。滋杀教民,连普通百姓也劫杀。可有此事?”
宋森荫说:“确有此事,入夏以来,拳匪多在曹州、济宁一带滋扰,现在蔓延到泰安、东昌、济南三府。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千人。”
宋骁飞一听,甚为惊讶,道:“为何拳匪如此横行?”
宋森荫道:“山东这些年各地遭受严重的水旱灾害,百姓灾难深重,十室三空。洋人趁机救灾,二十多家教堂拔地而起,灾民入教者数千人。现在没有入教的民众和教民打官司,经常输,平民觉得洋人在教民背后撑腰,官府怕洋人,所以仇视洋人和教民。加上鲁西南地区,素来‘风气强悍’,拳匪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攻打教堂,很多乡绅也参加了。这些拳匪趁机抢劫财物,绑架勒索,杀害人命,不只教民遭殃,一些非教民也被攻击,家破人亡。”
谭嗣同道:“这就是巡抚大人说的,把自己的愚昧凶残,挂上替天行道的旗帜,对民众来说,果然是噩梦和灾难。”
宋骁飞夸赞谭嗣同说:“壮飞悟性不错,没想到我们此次新政还未实施,首先就得面对拳匪之乱,也好,大乱往往是大治的开始。”
谭嗣同问宋森荫:“拳匪这样无法无天,官府不管吗?”
宋森荫道:“不瞒诸位大人,山东前任巡抚仇教排外,纵容拳匪,我等也没有办法。”
宋骁飞心想,历史上李鸿章临终时嘴里还痛骂毓贤纵容拳匪误国,自己这次一定要把拳匪之祸扑灭在萌芽阶段,不能让拳祸蔓延,便马上转头告诉徐世昌,速速电报段祺瑞,让他和冯国璋带新军封锁山东各关口,不许放走一个拳匪,然后他想“擒贼先擒王”,便问宋森荫道:“拳匪们如何发展拳民?可有头目?”
宋森荫道:“拳匪的头目有两个,具体名字下官不知,只知道他们外号大师兄、二师兄,在各村庄设祭坛,招收青壮年拳员。他们请神时,一般都是磕头念咒语,然后仰面躺下,一会就起来手舞足蹈,气喘如牛,号称自己神仙附体,刀枪不入。”
宋骁飞一听,说:“这跟太平长毛是一路货色,他们请的什么神?”
大刀王五说:“ ;我走镖时看过拳匪请神,玉皇大帝、张天师、关老爷,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也请。有时候连诸葛亮、赵云、张飞都有。”
宋骁飞说:“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宋森荫道:“就是这样,老百姓知道什么神,认什么神,他们号称都能请,然后号称自己神仙附体,刀枪不入。”
大刀王五说:“什么刀枪不入?我看只是一些江湖杂耍卖艺。有时候拳首嘴里还会喷喷火,那也是事先喝了烧酒。”
宋森荫道:“我曾率官军拘捕过一些拳民,他们仗着人多,打死官军三人,下官带人反击,曾打死悍匪二十七人。
宋骁飞听到这,心中便有数了,胸中也有了应对之策,他们在德州歇了一晚,第二天便赶往山东省府济南。到了有名的“泉城”,济南全城的主要文武官员和当地一些有头有脸的乡绅出城迎接。
文武官员参见之后,宋骁飞说了一些场面话,只留下山东布政使张人俊,询问济南、泰安等地的拳匪情况,张人俊道:“这半年来,仅济南、东昌、泰安三府,就发生拳匪之祸一百四十六起,教民死亡一百二十七人,非教民死亡四十六人,被烧毁房屋二百多间。”
宋骁飞道:“拳匪托扶清灭洋之名,实际上是纠众劫财,刀枪不入乃是愚民,欺骗善良百姓。你马上去发布告,在山东全境禁拳,违者严惩不贷,一定要把拳匪之祸扼杀在萌芽之中,否则百姓会遭更大的灾祸。另外,派官兵配合我的新军严守各出省关口,不得让一个拳匪逃到外省。”
张人俊领命,问布告的内容具体写什么,宋骁飞和徐世昌、谭嗣同几人商议,决定以新任山东巡抚的名义发布第一道禁拳的谕民告示:“国家与泰西各国订约,有保护教堂之责,平民若有冤屈,可向地方长官申诉,平民和教民都是我同胞,一律平等相待,重大冤屈可直接来巡抚府衙呈诉,切勿私自报复,以暴制暴,否则依法治罪,绝不宽贷!乡绅如有支持拳匪者,一经查实,财产充公。”
告示贴出去,济南城沸腾了,大街小巷百姓交头接耳,有赞赏之,也有咒骂声。
第三天早上,宋骁飞刚起床,来到巡抚衙门的后院中,那天天空很蓝,像半块蓝色水晶,几缕白云在庭院上空悠悠浮动,金色的阳光从一棵老槐树上倾泻而下,两只羽毛未丰的小鸟从树杈的鸟巢里探出肉呼呼的头来,张开大嘴巴,叽喳地叫个不停,红色的钩舌清晰可见,仿佛在跟宋骁飞打招呼。
宋骁飞刚到济南,晚上没有睡好,打了一个哈欠,伸了一下懒腰, ;谭嗣同匆匆走进来报告:“巡抚大人,刚府衙前门的守卫来报,十来个乡绅模样的人还一百多位红布包头的人要往府衙里闯,说今天非得见大人,我看他们红带扎腰,腰间插着大刀,恐非善类,便让大刀王五带人拦住了他们,你看怎么办?”
宋骁飞道:“红布包头,红带扎腰,还带着大刀,那必然是拳民了。领头闹事的是谁?”
谭嗣同说:“好像拳匪的大师兄、二师兄都来了!”
宋骁飞:“哦,仗着有乡绅撑腰,这么嚣张? ;我正要去找他们,他们竟然送上门来,跑到巡抚府衙来闹事,也罢,叫王士珍带上五十个亲兵,跟我去会会他们。”
宋骁飞、谭嗣同、王士珍来到府衙前门时,大刀王五正横刀站定,纹丝不动,犀利的目光盯着前来闹事的大师兄和二师兄,他那气场,好像关羽再世,闹事的拳民乱哄哄的,谁都不敢上前走一步。
其中两个拳民胆大的想硬闯,大刀王五把刀子往地上一插,飞身一脚踢过去,其中一位拳民的身体飞出去五六米远,另一位拳民看大刀王五刚插刀的地方砖块都开裂了,目瞪口呆,刀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双手一摊,好像自己是跟来看热闹的。
二师兄看大刀王五的气势像关羽,催促大师兄赶紧发功,把陆逊请来附体,干掉大刀王五,后面的拳民也纷纷要求大师兄发功,大师兄一抓脑门,说:“我们先找巡抚大人要紧,一会再回来教训他!”(未完待续。。)
第五章 刀枪皆入(二更求订阅支持)
ps: ; ;今日四更,二更送到,求订阅支持
宋骁飞到了府衙门口,和颜悦色,让大刀王五放拳民的大师兄、二师兄还有十来个乡绅进府衙的西议事厅。来闹事的大师兄和后面的乡绅一看,宋骁飞面带微笑,并无恶意,便跟着他进去了。
在议事厅,他们参拜宋骁飞,行完礼后就座。一位为首的乡绅陈长寿站了起来,他七十岁左右,一身长袍,胡子花白,道:“我们都是本地的乡绅,大人发布告示,禁止拳会活动,拳会扶清灭洋,都是忠于朝廷的义士!老朽窃以为官府应该提倡,前任巡抚大人就是这样做的。”
宋骁飞脸色一沉道:“灭洋?你们灭的都是我中国同胞,死的都是我们中国人!前任巡抚昏庸无知,本官绝不会饶恕!既然诸位来了,我们就好好算算旧账!”
大师兄和二师兄先前没料到官府会追究他们的责任,一听宋骁飞这话,环视议事厅,已经立了不少荷枪实弹的亲兵,这时候想开溜,已经太晚了!
陈长寿说:“大人初到山东,可能还不了解当地的民情,教民大都是洋人的奴才,食洋人的救济粮,就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专门仗势欺压良民,一肚子坏水!那些教民还目无尊长,道德败坏,根本不把我们这些乡绅放在眼里。”
宋骁飞厉声喝道:“本官也曾亲入灾区救灾,知道灾民的苦处!不管是谁的饭,百姓只要家人不被饿死。便比什么都好。据本官了解,大多数教民都守规矩。即便他们有错。生杀大权也只有国家能决定,你们凭什么动用私刑。罔顾人家性命?而且拳民们还劫财,烧毁民房,这跟土匪有什么区别?”
听宋骁飞的语气越来越犀利,大师兄越来越心慌,答非所问道:“官府向来袒护洋人和教民,我们非把洋鬼子全灭了不可。”
宋骁飞说:“就凭你们的几把大刀,能敌得过洋人的枪炮吗?”
二师兄拍拍胸脯,道:“大师兄说了,拳民们念了咒语。就有如神助,洋鬼子的枪炮奈何不了我们。”
宋骁飞说:“前些日子在德州,拳民怎么被官兵杀死二十七个,他们不是刀枪不入吗?”
在座的乡绅议论纷纷,有人开始对拳民刀枪不入表示怀疑。大师兄涨红了脸,道:“被打死的拳民是心不诚,功力不够。”
宋骁飞一听,这话说出了一切邪门歪教糊弄人的“秘诀”:完全信教主才算心诚,一旦你信了。你就上当受骗了;如果你不信,人家就说你心不诚,达不到效果。这样他们的谎言,就永远不会被拆穿。不过宋骁飞没那么好糊弄。略加思考,道:“你们的功力谁最厉害?想必大师兄吧,心肯定是诚的。功力肯定够啦?给本官表演一下刀枪不入吧。”
二师兄抢着回答:“那当然,我们大师兄的功力。是有目共睹,我们亲眼看他发功。铁布衫罩体,火铳都打不死。”
二师兄没明白,大师兄表演时,火药的分量偷偷减少了十分之一,所谓的铁布衫,也只是胸前藏了一块铁板。
二师兄把大师兄逼到了墙角,他浑身大汗淋漓,又不好拒绝,只好硬着头皮答应表演一次。
宋骁飞让王士珍收了拳民的刀子,把他们都放到院子的小校场里来,让他们睁眼瞧一瞧大师兄怎么发功,到底能不能刀枪不入。
大师兄向前走了大约一百步,转过身子,拱手像东南方拱手作揖,跪下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躺在地上,然后双唇蠕动,开始振振有词:“天灵灵地灵灵,日月照我,托塔李天王,快快附我身,麻里麻里哄。”然后,他站起身来,双腿叉开,两手下垂,开始疯狂摇头,举着火枪的王士珍问:“好了吗,我数三声,就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