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新闻界立即就此做出反应:日本人打算连美国的文化都要夺取吗?在80年代末,美国的各主要工业产业纷纷败在日本公司手上,美国工业产业“空心化”正日趋严重。索尼公司在此时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使美国人感到了恐慌与愤怒,并夹杂着耻辱与颓丧感,举国上下发出了一片惊呼:美国魂被日本人买走了!
在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上,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注册商标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换成了身穿和服、满脸淫笑的日本艺伎。《日本进攻好莱坞》是这期杂志最醒目的大标题,同时还以《日本企业买走了美国之魂》为题,刊登了长达数十页的特刊,在这一特刊中,以民意调查的结果为依据,断言索尼公司的收购是“比苏联军事力量更可怕的威胁”!
一连数日,美国各新闻媒体均长篇累牍地报道这一收购事件,对索尼公司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据报道,当收购完成后,盛田昭夫乘机前往美国,刚一下飞机就马上有人前来搭话———“啊哈!您就是‘索尼先生’,下一步,阁下就要把美国人的全部文化财产都霸占了去!”
第二起引发美国人不满的是日本三菱土地公司购买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事件。1989年,日本三菱土地公司拆巨资亿美元收购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成为拥有洛克菲勒中心约80%股份的控股公司。
在当时,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美国媒体将这一收购行为称为日本人“买走了美国人的灵魂”。
世界历史上第三个超级大国正在崛起
1988年,保罗·肯尼迪教授所著的《大国兴衰》一书从世界历史角度,给美国读者描述了近现代历史上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衰退或正在衰退的历程。超级大国的定义是经济大国、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三位一体。
英国是第一个超级大国。从1815年取得滑铁卢大捷之后,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飞速发展。到186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铁、煤和褐煤的一半,消耗了世界一半的棉花,拥有全球现代工业生产能力的40%—45%。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英国在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期间天下太平,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或试图对英国的海军进行挑战。总体来说,英国受到的惟一抵抗只是来自世界遥远地方的土著居民,但他们的武器装备实在太差。直到1900年,英国的防务费用仍然相当少。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1945年到1950年,美国达到了英国在鼎盛时期所经历过的经济繁荣。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是英国的6倍、苏联的3倍和日本的10倍,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英国的2倍、苏联的3倍、几乎是日本的7倍。美国把大把大把的钱撒向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谁都欠美国人的钱。
现在,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今天日本的地位类似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所处的地位。经过25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那么,从今天开始的25年后,日本会不会步美国的后尘?
如果从大国兴衰历史演变来预测:现在,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正在衰退中,世界将寻求一个新的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大国、一个世界和平的维持者和世界领袖。
从目前来看,日本还仅仅只是一个经济大国而已。自从二战失败后,日本一直避免在国际事务中带头。在对外政策上,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日本都显得很畏缩和胆怯。日本人给全世界的印象是说话吞吞吐吐,对应该说什么和想说什么优柔寡断,人们经常不知道日本人想说什么,也不知道日本人到底在想什么。日本也从不愿意介入会惹恼别人的事情中去,在政治与国际事务中,日本人奉行无所作为的政策,美国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保持沉默是日本人经常做的事情。日本的防务费用和对外援助只分别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和,日本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日本不愿意承担与其经济实力相应的责任。与西德相比,日本的谨慎政策显得尤为突出。西德也是二战的战败国,也不愿意过多向周围显示实力。但西德实际表现出来行为已证明了它的实力,西德在国际事务中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防务上花费大量金钱,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欧洲,西德俨然又成为欧洲的领导人。
但这并不是说,日本永远不会成为超级大国。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执意反对拥有大量军队,避免对盟国承担一定的军事义务。其防务费用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在1898年—1914年,它仍是一个“工业”国家,而非一个“军事”国家。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拒绝在世界政治事务中担任领导角色,除非美国的商业利益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危害,否则美国不会卷入涉外事件。甚至到了1939年,美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影响与其不同寻常的经济实力毫不相称。
最后,美国还是成了世界超级大国,经济大国、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统一体。因此,日本也将以其独特的方式和在特定的环境下步美国之后尘。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资本输出是走向超级大国的必由之路。现在,日本在大规模资本输出,这些输出资本正在逐渐为日本提供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基本条件:资本成为发挥大国作用的手段;担负某些国际义务,以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产生和要求大国强权的动机。
对日本而言,日本在国外投资愈多,提供的发展援助或银行贷款越多,接受国就越是依赖日本,日本或日本的机构就可以要求得到更多的回报和权利。
随着日本在海外的投资增多,日本就越想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资本安全和商业利益。伴随着日本企业在海外大量投资建厂,日本公民也就要在海外居住,需要本国政府的保护。因此,随着日本海外净资产逐年快速增长,日本企业大规模海外投资,日本有可能成为军事大国。因为只有成为军事大国,日本才能保护海外投资的安全和利益,才能保护本国居民不受侵犯。
这就是说,经济大国必然会演变成军事大国,最后成为超级大国,成为全球领袖。
回顾历史,美国人怎么能不担忧!
日本:高储蓄率支持日本长期高速…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的储蓄率一直稳步上升,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国民收入统计数据,在1960年,储蓄率为,1965年为,1970年为。高储蓄率对日本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巨大,首先,居民储蓄资金是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其次,储蓄也是政府财政投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第三,高储蓄率满足了企业旺盛的设备投资对资金的需求。所以,高储蓄率经常被称为日本经济高增长的发动机。参见图1…2。从该图可以看出,在1985年之前,居民储蓄增长高于GDP增长,1985年以后,居民储蓄增长与GDP保持同步增长。
高储蓄率会使日本成为一个永不落日的太阳。
图1…2日本居民储蓄增长与GDP增长比较图(1980年—1990年)
日本人:经济野兽
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欧美人心目的日本人是这样的:在“兔笼”里居住,就知道干活,把所有的时间都节约下来,不逛公园,也不休假,是典型的工作狂。
英国罗伊·登曼爵士在1979年担任欧洲经济共同体对外关系总干事的时候,根据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日本是一个工作狂组成的国家,他们居住在西方人认为比兔笼好不了多少的房子里。随后,他的这个看法被欧洲人和美国人广为接受,欧美以此作为理由要求对日本实施贸易限制。
面对这样的日本人:工作狂、不消费、工作效率极高,欧美人感到无法对付,所以只好采取贸易限制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日本:亚洲经济的领导者
日本正在通过贸易、投资和贷款而成为亚洲的领导者。
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以来,一个新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那就是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亚洲的第一经济大国,日本应通过何种方式来领导亚洲的经济圈,已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课题。在二战期间,日本希望凭借军事征服的手段来建立一个“大东亚经济共荣圈”,但因为战败,这一梦想破灭了。
1985年以来的日元升值使日本对亚洲地区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第一个影响是通过贸易起作用。日元升值使日本从亚洲国家的进口急剧增加,尤其是从新加坡、南朝鲜、台湾和香港等亚洲经济“四小龙”的进口飞速增长。在此之前,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但现在日本有取代美国、成为亚洲国家最大出口市场的趋势。仅在1987年,亚洲经济“四小龙”对日本的出口以日元计算增长了30%,以美元计算增长了50%。在某些技术含量偏低的电子产品方面,出口增长尤其明显。
以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来计算,日本从“四小龙”的进口,从1986年的增加到1987年的,这虽然还低于“四小龙”对美国的出口(1987年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但已高于对欧洲四大经济强国的出口()。
由于日本增加进口的原因,亚洲地区内的贸易额从1986年1470亿美元增长到1987年的1870亿美元,增长了29%。
第二个影响是通过投资渠道起作用。日元的升值引发了日本公司在亚洲的直接投资浪潮,日本企业纷纷向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生产基地。1986年,日本松下公司就宣布一项计划,将零售价格在100元以下的所有产品的生产,从日本转移到亚洲工厂,主要是台湾和新加坡。在1985年,日本对香港的直接投资仅为亿美元,到1987年达到10亿美元;在台湾,日本的投资在这两年里从亿美元上升到亿美元;在新加坡,从亿美元上升到亿美元;在南朝鲜,从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在东南亚,日本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在泰国,从1985年的4800万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亿美元。
第三个影响是日元在亚洲的广泛使用。由于日元成为强势货币,亚洲国家在对日贸易中倾向于用日元来作为结算货币;在贷款中,亚洲国家也愿意使用日元,因为它们的贸易收入是日元,这样可减少汇率风险;日本的银行也喜欢用日元来贷款,这样可以避免汇率波动的影响。在1987年,日元已占马来西亚外债的约1/3、印度尼西亚外债的1/3和泰国外债的40%。
迄今为止,亚洲所有货币都受制于美元,在外汇政策上,大都把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现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如泰国、台湾和新加坡,正式或非正式地使用包括日元在内的“一篮子货币”。据日本官员称,在亚洲有些国家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例高达30%,基本上所有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拥有10%以上的日元储备。这些数据表明日元在亚洲的地位的上升。从经济和贸易角度看,日本政府已拥有对亚洲其他国家的话语权,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的手段影响他国的经济和政治。
日本:未来的军事强国,亚洲的新…
1986年和1987年,日本防务开支突破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超过了1976年规定的日本防务开支上限,引起了亚洲各国的普遍不安。
从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看,与美国、法国和西德相比(这些国家的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至少在3%以上),日本的军费开支不高。但由于日本的GDP总量很大,所以,日本军费开支的金额仅次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更令人不安的是,随着日本GDP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日本的军费支出将随之增长,很快便能成为军事大国。
从日本防务开支的增长速度来看,亚洲国家普遍感到压力。从名义上来看,日本的防务开支每年增长5%—7%,在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实际增长依然达到3%—5%,这一增长速度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快。
日本正从“专守防卫”的政策向攻击他国的方向发展。根据日美安保条约,日本自卫队的任务是自卫,不能拥有攻击他国的军事能力。在遭受他国攻击时,对敌国的打击由美国行使。
但随着日本经济的强盛,日本持有越来越多的攻击性武器,攻击他国基地的能力越来越强。日本政府认为,攻击敌国基地属自卫权范围内,不存在法律问题,也不会损害日美间的信赖关系。
尽管日本还没有成为军事大国,日本仍在美国的控制下,日本的防卫主要由美国来承担。但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强盛和高技术的发展,日本已成为潜在的军事大国。
首先,从技术能力来看,日本毫无疑问具备发展核武器的能力。日本拥有多套原子能发电设备,储备了大量核原料,拥有一支庞大的核科研队伍,从事原子能研究的单位达到600多个。因此,日本完全可以在短时期内制造出一定数量的核武器。拥有核武器是一个军事大国的标志,日本是一个潜在的核军事国家。
其次,日本航空工业非常先进。在二战期间,日本曾经在5年内生产了万架飞机和万台发动机。目前,日本能够生产先进飞机的企业包括三菱重工、###和富士重工等。
第三,日本常规武器生产能力很大。能生产坦克的企业有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和小松制作所等企业,其中仅三菱重工一家就拥有2000辆坦克的年生产能力。日本的汽车工业还能够提供雄厚的转产能力。目前日本有20多家企业可以生产弹药。从造船能力来说,日本是世界上造船第一大国,年造船能力约为1800万吨,有三菱重工、住友重机、日立造船等8家11个造船厂可以制造军舰。如果日本将造船能力的20%转产军舰,每年可生产军舰70万吨,这一数字是日本现有海上自卫队舰艇总吨位数的2倍。因此,只要需要,日本可以快速扩充其海上能力。
第四,日本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力潜力。物力潜力包括各种工业品的生产、储备,对军队的供应量,民用工业转军工生产的能力,以及军工生产的潜能等。日本的钢铁生产设备、技术和产量都高居全球首位,汽车产量与美国接近,造船技术和造船量为世界第一,日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及产品超过美国。此外,日本在军民两用产业,如冶金、机械、电子、材料化学、航空航天及核工业等产业上,都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充足到过剩的生产能力,军工产业也都有庞大的扩充潜力。
所以,从潜在能力上来说,日本完全具备成为亚洲、乃至全球军事大国的潜力。日本经济实力增长越快,日本成为军事大国的潜能越大。
房地产泡沫
在80年代末,关于房地产泡沫流传一个小故事:在东京,有一位学校的看门人在传达室干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过着艰苦的生活。他退休后,准备从东京返回乡下老家度晚年,于是托人把他在东京的一所小房子卖掉,不料这所房子竟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出手。看门老人转眼成为富翁,财气十足地以阔佬的气派衣锦还乡。东京房价之贵由此可见一斑。
从1985年开始,日本土地价格进入大牛市,价格快速上涨。在1985年之前,日本土地资产总额一直低于日本名义国民生产总值(GNP),到1996年末,土地资产总额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GNP)之比大于1,即当年土地资产总价值超过当年的GDP水平,1988年该比例达到。
地价飞涨使土地拥有者和土地投资者的财富直线增长。在1985年—1990年地产泡沫期间,日本土地累积的资本收益高达1420万亿日元,其规模是1990年日本GNP的倍。 。 想看书来
如果把日本的土地资产额与美国相比较,日本地价之高令人瞠目结舌。以1990年为例,日本土地资产总额为2400万亿日元,而美国全国的土地资产额约为600万亿日元,日本是美国的4倍,也就是说,如果把日本卖掉,可以买4个美国。而日本的土地面积只相当于美国的一个州,并且排名在第5位,即排在阿拉斯加、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和蒙大那四州之后。此外,在80年代末,日本的土地财富已经占到国家财富总额的约70%,而同期美国仅占25%。
日本土地价格的上涨使日本企业可以轻松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拥有生产和办公用地,这些土地的价值持续大幅上涨,使企业拥有高额的账外资产,从而增强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房地产持续大幅度上涨发端于两个原因:一是日本自1985年—1989年期间实施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二是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使得日元对美元持续大幅度升值,日本政府为抑制日元的升值,经常干预外汇市场,日本银行大量买进美元卖出日元,造成日元供应量膨胀,1987年,日元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达到10%以上。
在低利率的刺激下,日本住宅投资急剧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快速增长,推动土地价格上涨。
在1985年—1990年的泡沫经济期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倍,住宅用地上涨了倍,大阪的上涨幅度更大,商业用地上涨了倍,住宅用地上涨了3倍。东京银座4丁目的地价暴涨到每坪(平方米)亿日元,以5%的利率计算,购买土地的人如果不能获得每年每坪600万日元的收益,买这里的土地是不可能赚钱的,这种高收益率恐怕在哪里也找不到。可见,买地的人并非出于实业投资,而是纯粹的投机,希望有更傻的买主以更高的价格接手。东京千代田区的土地资产总值与整个加拿大的土地资产总额相等。参见图2…1。
图2…1日本六个最大城市土地价格指数图(1982年3月—2002年3月)
资料来源:日本不动产研究所
图2…1综合了日本六个最大的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和神户)自1982年3月至2002年3月的土地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该土地价格指数图以1990年为计算基准(1990=100)。
从该图可以看出,从1985年9月开始,日本大城市土地价格进入加速上升时期,1986年3月,六大城市的地价比上年同期上涨80%,1987年3月,比上年同期翻了一倍多,1988年涨幅比上年稍有回落,但涨幅仍在80%以上,1989年3月比上年同期再次翻一番。在1985年到1990年期间,日本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平均上涨了倍。
那时,房地产开发非常火爆,各大城市简直就是一个大建筑工地,高楼林立。在海岸线到处埋设着混凝土防波桩,在渔港的海滨矗立着各种豪华设施。
土地价格飞涨带动房价和商业办公楼租金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在大城市,老百姓抱怨最多就是房价太高而买不起房子,一般年轻夫妇对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根本不抱希望,因而他们一般把钱用于购买高级轿车或经常到国外度假,过起了悠闲富有的生活。
股票市场泡沫
日本股票市场从1986年1月开始正式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000点,四年上涨3倍。参见图2…2。
在1988年,股票市场总市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1989年股市顶峰时,股票市场总市值是GDP的倍。
图2…2日经225指数历史走势图(1980年—1990年1月)
资料来源:美国金融数据公司
由于股价持续快速上涨,使买卖股票完全变成投机行为,买股票完全是出于对股票上涨的预期。如果从股票分红的投资角度分析,当时日本的股票价格是美国的7倍以上,如此高的股价使日本股票失去投资价值。
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过了有百年历史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到1988年中期,前者已超过后者50%。在东京证券市场上排名第一的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的股票市值有时竟超过西德证券市场所有股票的总市值。这令美国人和欧洲人感到不可思议。
面对如此长期狂涨的股票市场,美国人一直在警告日本当心股价暴跌。在1987—1988年,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越来越高,平均已高达60倍,许多股票的市盈率远高于60倍。而与此同时,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和英国伦敦股票的市盈率一直在11倍—18倍之间。
日本人根本不理睬美国人的警告,市盈率是美国人评价股价高低的工具,这种方法不适合日本股市,“日本有别”。日本人只知道,股价在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在购买股票,股票供不应求。
在日本,企业间的相互持股现象特别明显,这导致上市流通的股票很少。日本的银行与企业之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协作企业之间和业务往来密切的企业之间大都相互持股,并且在持有后一般不会轻易抛售,而是采取长期持有策略,真正在股票交易市场上流通的股票比例不高。同时,由于企业间相互持股的做法,使得日本银行和企业一般都拥有大量的股权或股票。这是日本股票市场所特有的两个特点。
随着股票的持续上涨,使得日本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成本非常低。以公司债券市场为例,在股票价格上涨时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和附带认股权证的债券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使得公司发行债券的利息成本非常低。在1987年到1989年的股市牛市期间,日本企业在国内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和附带认股权证的债券总额为55万亿日元,发行利率仅在0%—1%之间,大大低于当时银行的贷款利率。如果在欧洲债券市场发行附带认股权证的债券,由于日元持续升值,使得发行成本比国内更低,甚至出现负利率。当时,日本千代田化工建设公司和京滨急行公司在欧洲债券市场发行附带认股权证的债券时,利率就是负利率,在日本成为头条新闻广为报道。事情是这样的:公司发行的是附带认股权证的5年期欧洲美元债券,票面利率为2%,当时的现汇汇率为1美元兑147日元,由于预期日元将持续升值,公司与投资者约定的5年后还款时的远期约定汇率为1美元兑127日元。如果以发行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的债券为例来计算,则日本公司的日元收入为147000日元(1000美元×147),5年后的还本日元支出为127000日元(1000美元×127),收入比支出多20000日元,5年的平均收益率为,高于债券2%的票面利率,导致发行债券公司支付的实际利率为负数。
由于股票和债券的融资成本非常低,企业通过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了巨额资金,这些资金在满足了企业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外,还有大量剩余资金,这些剩余资金一方面用于银行还款,其余的就是投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
大量银行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也成为推动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银行资金非常宽松。对于企业而言,由于股票和债券融资成本大大低于银行的贷款利率,所以企业融资渠道从银行转向证券市场,使得银行的优质上市公司贷款客户减少。同时,由于上市公司不断从证券市场融资来归还贷款,造成银行资金大量闲置,找不到好的贷款对象,于是也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
面对如此火爆的股市行情,日本许多证券公司全力拓展资产委托投资管理业务,通过承诺高收益率吸引了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大量资金。在这几年里,委托理财业务为证券公司带来了高额收益,年投资回报率都超过50%。但在股票泡沫破灭后,庞大的委托理财业务成为证券公司的主要亏损点。
一亿国民皆为中产阶级
在日本,70%的家庭拥有土地,27%左右的家庭拥有股票。1985年—1989年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大牛市,使大部分日本人变得非常富有。
据估计,在1985年到1987年期间,日本私人住宅和地产的市场价值增长了476万亿日元,同期股票市值增加143万亿日元,两项加起来共计619万亿日元,是工资增长的25倍,接近同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两倍。
日本人对未来经济充满信心,家庭财富在高速增长,股票和地产给家庭带来了财富,不管是已经实现的还是账面上的,工资收入逐年增长。泡沫经济使日本人陶醉在财富与幸福生活之中。
那些恋恋不舍把土地卖给房屋开发商的人,突然变成腰缠万贯的财主,过起了暴发户的摆阔生活,他们购买豪华的奔驰轿车和露伊·比顿之类的名牌手提包,穿高档服饰,经常到全世界各地去旅游度假。那些没有卖地的人,看到自己的地产价格天天上涨,股票价格节节攀升,也是财气十足,纷纷购买豪华汽车和穿戴名牌,竞相比阔。
日本现在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主,已经成为像美国那样的世界一流大国,理所当然地应该抛弃以前那种勤劳节俭的生活方式,学习美国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
银行卷入房地产泡沫
在泡沫经济时期,银行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有钱贷不出去。由于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成本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日本好的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纷纷选择证券直接融资方式,通过国内和国际证券市场募集了巨额低成本资金,除用于企业固定资本投资、股票和土地投资外,就是赶紧把银行的借款还掉,导致银行的贷款业务量急剧下降,危及银行的生存。在当时,各银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找项目把钱贷出去,总行给分行、分行给各部门、各部门给银行职员下达的主要任务指标就是贷款考核指标,如果分行的行长完不成贷款指标,业绩考核就过不了关,或降级或没奖金,造成银行上下到处寻找投资项目提供贷款。
在日本,银行与证券业务是严格分开的,银行被禁止从事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以外的证券投资业务,海外的证券业务也受到严格限制。
在这一时期,房地产业迅速增长,大城市的住宅开发、饭店、郊外高尔夫球场、大型观光设施、度假旅游场所、娱乐场所、滑雪场等投资项目非常多,对资金需求非常旺盛。银行于是向疯子一般向房地产企业融资。
在那时,只要有土地的项目,银行就会以高价评估土地,提供庞大的项目开发资金。为了扩大贷款业务,银行鼓动有土地的人投资开发住宅、写字楼等房地产项目,项目开发资金由银行来提供,土地拥有者以土地作为担保,这样做对有土地的人的好处是逃避财产继承税。在当时土地价格飞涨的时期,土地是许多家庭的主要财产,如果发生继承事件,需要缴纳很高的遗产继承税。地主逃避高额遗产税的最好办法就是投资建房,向银行大量贷款,由于负债增加,家庭财产随之减少,遗产税也就不存在了。许多拥有土地的人感到银行的建议非常好,纷纷向银行借款投资,一时间,日本的各大城市几乎就是一个大建筑工地。
在房地产泡沫期间,银行贷款主要审查土地的担保能力,而不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