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千古大帝-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哥,我们接下来去哪儿?”

    只见孔武嘴角挂着一丝笑容。

    “北海,孙乾家。”

 ;。。。 ; ;
第十六章:入剧县初见公佑
    既然来到了北海,孔武便一心想着为自己招揽几位像样的人才,北海的众多人才中,孔武最熟悉的怕便是孙乾了。

    孙乾字公佑,北海人,孙乾是最早跟随刘备的一批人之一,其人诚实笃信,在刘备手底下也是任劳任怨。

    孙乾的才能,政略只能算中等,谋略也只能算是中等,但是在纵横辩才这方面,是刘备手底下的那些谋士拍马不能及的。

    他曾多次为刘备出使外交事宜,都得到了十分满意的成效。

    现在的孔武,很需要一个这样诚实笃信而且有能力的谋士来帮助自己,来到北海郡的时候,孔武便已经在心里计划开了。

    一定要把这个孙乾拉拢到自己的手底下,无论用什么手段!

    孔武和太史慈为了打听到孙乾的住所,于是又回身来到了之前吃饭的悦客楼。

    ===============================================================

    “客官,您还有什么事?”

    由于之前孔武的出手阔绰,刚看到孔武进来,小二就赶紧过来笑脸相迎。

    “小二,向你打听件事情。”

    “爷,您请说!”

    “你可知这北海有位孙乾孙公佑?他家在何处?”

    “嘿,客官,您可真问对人了,这事儿啊,您要是问别人,那白搭,别人没人知道。”

    “但是刚好我舅舅住在离孙乾家不远,只有我才知道,只是您看”

    孔武看着眼前谄媚的小二,不由得有些好笑,从怀里摸出些碎银子便丢给了他。

    “谢谢爷,谢谢爷!”

    “钱拿了,赶紧说吧。”

    “好嘞好嘞!”

    “这孙公佑家啊,就在离咱们北海郡一里地的剧县中,您到那儿的酒馆一打听啊,您就知道了!”

    听完小二的话,孔武一转身便出了酒楼,嘴角还挂着一丝略有略无的微笑。

    “孙公佑,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的人,我收定了!!”

    离开北海,孔武和太史慈牵着自己的黄鬃马,慢慢悠悠的往剧县走去。

    路上面对太史慈变着花样的追问,孔武只能无奈的用自己的冒牌师傅于吉来挡着。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很快便来到了剧县。

    看着天色才过晌午,孔武没有耽搁一点时间,牵着马便进入了剧县。

    “大哥,你说的那个孙公佑住哪儿啊?”

    “还是老办法,去这里的酒馆里问问小二,他们肯定知道。”

    两人边说着便走到了剧县的一个小酒馆中。

    酒馆中的小二看着二人气势非凡,自然是不敢怠慢。

    “客官您要点儿什么?”

    “小二,我想向你打听一人,可否告知?”

    “客官客气了,您请说!”

    “你可知孙乾孙公佑家所住何处?”

    小二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便凝固了下来。

    “二位有何事要找孙公佑?”

    看着小二脸上表情的变化,孔武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我二人乃是公佑兄的旧友,今日特地前来拜访!”

    “噢?为何我却不知公佑有你们这样的朋友?”

    “你认识公佑兄?”

    “认识又如何?”

    “实不相瞒,我二人久仰公佑兄的文采,今日特地从东莱县赶来,就是为了和公佑兄一起探讨学问,还请兄弟代为引荐才是。”

    “东莱?这么说你二人不是孔融大人的人?”

    小二说完,孔武瞬间会意,怕是这孙乾与孔融有隙,故不愿意见孔融的人。

    “请放心,我二人和孔融没有任何瓜葛,只是久仰公佑兄,这才千里迢迢赶过来拜访一下。”

    “那你二人又是如何得知公佑在此处?”

    “乃是北海悦客楼中的伙计告知。”

    “原来是我那不争气的外甥,我早该想到,怕是收了公子不少好处吧。”

    “原来你就是小二口中的舅舅,呵呵,孔武有礼了。”

    “公子多礼了,待我这便陪公子一起去探望公佑。”

    “有劳了!”

    待得孔武与剧县客栈的小二客气了一番之后,三人这才从酒馆中出来。

    “听说这孙公佑才学出众,不知是否如此?”

    “嗨,我跟你们说啊,公佑从小便酷爱看书读书,喜欢和别人拌嘴,每每和别人拌嘴都是对方先认输,公佑才肯放过别人。”

    “至于才能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们远近乡亲要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去请他帮忙,他却从来没有推辞过。”

    一边走,孔武一边向小二打听着关于孙乾的事,三人有说有笑的往剧县城南的一座小屋中走去。

    转过一个弯,映入孔武眼中的便是一道古朴肃静的小屋,看来这孙乾也是个醉心风雅之事的人,在这闹市中竟然建了一座这么简朴的小屋。

    孔武会心一笑,便听见小二说。

    “这便是公佑的家,不过好像他们家有客人啊,平时小屋的门都是关着的,而今天却是敞开着的。不妨事,咱们进去看看。”

    在小二的带领下,孔武和太史慈也跟着小二进到了孙乾家。

    “公佑可在?”

    小二刚一进门,便大声嚷嚷了起来,丝毫没有拘谨的感觉。

    但屋内并未传来任何回应。

    正当孔武三人准备直接进入到内堂的时候,内堂中却出现了一个人。

    青衣纶巾,一身素装,下巴留着很有标志性的小山羊胡子,双目炯炯有神,大步的从内堂中走了出来。

    “哈哈,家里有客人,故不知仁兄光临,有失远迎,还请仁兄多多包涵啊!”

    “不打紧不打紧,今天带来两位朋友,想和你见见面,我看他们不是文举的人,所以我就把他们两位带了过来。”

    孔武见到面前的青衣文士,便往前走了一步,拱手说道。

    “敢问先生可是孙乾孙公佑?”

    “正是在下,公子是”

    “在下东莱县孔武,字子陵,我身后这位乃是我义弟太史慈太史子义,久闻先生才学出众,口若悬河,今日特地冒昧前来拜访,还请先生恕罪。”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孔武一上来便先开始夸起了孙乾,孙乾听完,脸上的笑容愈发的浓厚起来。

    “不敢不敢,乾乃愚钝之人,如何当得才学出众四字,公子客气了。”

    “方才听闻先生有客,故子陵斗胆敢请内堂一坐,与先生还有先生之客一同坐谈,先生意下如何?”

    “哈哈,是乾怠慢了,公子若不嫌寒舍简陋,请入内一叙。”

 ;。。。 ; ;
第十七章:闻大贤龙腹龙尾
    听闻孙乾有客人,孔武便临时改变了想法,既然孙乾不愿意帮助孔融,那便是有自己的想法,或许也已经找好下家,这才不愿意见孔融的人。

    想到此处,孔武这才准备和孙乾的客人先见上一面,看看他的客人是谁,再从孙乾的客人身上找到突破口。

    带着自己的小心思,孔武便跟随着孙乾到了内堂,刚走进内堂,却让孔武吃惊不小。

    内堂**有两人,一左一右分别跪坐在内堂的草席上,孙乾进门便拉着孔武便往草席走去。

    左手的一人,虽然是跪坐着,但是仍然能看出身高八尺,脸上的胡须与眉毛都似柳叶一般,端得是一偏偏美男子,虽然年近中年,但是这更是赋予了此人一股睿智的长者的风范。

    右手边的一人,脸廓方正,浓眉大眼,脸上时不时的透露出一股的正气,更是气势非凡。

    看到孙乾跪坐下来之后,孔武也学着三人的坐姿跪坐了下来。

    只是这跪坐的姿势实在是别扭,让孔武好一阵不舒服。

    这时听见孙乾开口说道。

    “子陵兄,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两位都是我的旧时好友。”

    “左边这位乃是北海朱虚县人管宁管幼安,右边这位乃是幼安的同乡邴原邴根矩,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之前子陵所说的才学出众形容二位仁兄,才是实至名归啊,二位仁兄今日刚好路过此地,这才特此前来与我一叙。”

    孔武听着孙乾的介绍,面上笑容不改,心里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管宁!邴原!三国当中著名的一龙中的龙腹和龙尾!

    这要是论才智,二人恐怕比不上贾诩,郭嘉等人,但是要论到道德高尚,儒士正气,怕面前的二人称第二,这东汉末年没人敢称第一了。

    尤其是管宁,割席断交的事在后世那可是口口相传用来教育年轻一辈的事,就连孔武也从自己的孔叔叔口中听到过。

    孔武依稀记得,这管宁和邴原先是因为黄巾起义从北海逃难到了辽东,后又都归在了曹操麾下,对于民众教化和传播学问,二人可以说是能够这方面的专家了。

    虽然说二人不是郭嘉贾诩那样谋主级别的人物,但是对于现在的孔武来说,眼下最需要的便是这样德高望重的前辈来帮助自己,有了名望,或许许多的寒门仕子便会纷至沓来。

    于是孔武的小心思便在心里活动开了,不停的思考着要怎样把面前的三个人都拉拢到自己的麾下。

    听完孙乾的介绍,孔武这才拱手和管宁和邴原见礼到。

    “原来是幼安兄和根矩兄,久仰二位大贤大名,未曾想今日能在此处遇到,实乃武之幸事。”

    二人听完孔武客气的话语,都分别和孔武拱手见礼。

    “在下孔武,字子陵,乃是东莱县人,我身后的这位乃是我的义弟太史子义,之前我二人在别处听闻公佑之大才,这才冒昧前来拜访,不想在此遇到二位大贤,实在是荣幸之至啊!”

    说完孔武便拱手再拜到。

    但是此时管宁却开口说话了。

    “容宁一猜,公子此次来,是为了公佑之才,想把公佑拉拢到自己的麾下,在下猜的可对?”

    管宁话音刚落,孔武脸上的笑容便凝固了一瞬间,但是转脸还是露出了一脸亲和的笑容。

    “幼安兄此言何意?”

    “不瞒子陵兄,从你刚进门,我便知道了你的来意。”

    “你不识公佑,却为了公佑之才而来,此其一;你身后的义弟,名为义弟,但是他却时刻警惕着周围,护你周全,此其二;你看到我二人之后,虽不识我二人,但却礼遇有加,想来还是为了公佑,此其三;你姓孔,所以宁没猜错的话,你应该是孔圣人的后世孙,但是却和孔文举并不同路。”

    “宁所猜测,可有错处?”

    听着面前管宁的言语,孔武是真真的被震惊到了。

    管宁!历史上的管宁并没有太过耀眼,虽然是管仲的后人,但是却没有显现出太过惊人的才能,但是今日孔武亲自见到了管宁,却被管宁的识人之能深深的震撼到了。

    孔武深吸了一口气,从跪坐中站了起来,对着三人一拱手,开口说道。

    “武乃是一介布衣,今日得见三位大才,乃武之幸事,先生所言,字字不差。”

    “武乃孔圣先人之后辈,今日来到北海,便是为了认祖归宗,但是孔文举此人,虽然是武之族叔,但武对此人的行事方法颇为诟病。”

    “不敢欺瞒三位大贤,武不愿与之同仇敌忾,只愿镇守一方,还百姓一片安宁!”

    孔武说的话,三分虚,七分实,说完便对着三人深深的鞠了一躬,一直没有抬起头来。

    内堂中顿时静了下来,在场的人都心事重重的没有说话。

    “子陵请坐,幼安是个牛脾气,若是有何地方得罪,原代幼安向你谢罪了。”

    看到场中的气氛有些尴尬,一直没说话的邴原这才站了出来,拱手向孔武说到。

    “先生多礼了。”

    待得孔武坐下,邴原才开口说道。

    “不知道子陵准备如何还百姓一片安宁?”

    孔武听到这个问题,心里才默默的松了口气,本以为管宁猜出了自己的目的自己便没有了机会,但是现在看来自己不是完全没有了希望。

    孔武深吸了一口气,这才说道。

    “本来在三位先生面前,武不愿班门弄斧,但是根矩先生问了,武只能如实告知。”

    “如今的天下,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波涛汹涌。”

    “内有十常侍玩弄政权,外有诸侯林立,贼匪横行,天下大乱只在一瞬之间,想来武不多言,三位也可看清。”

    “天下大乱,受苦的是我大汉子民,武乃一白身,无兵无地,保不得百姓安宁。”

    “此次来到北海,便是为了借宗亲之名,偏安一隅,高筑墙,广积粮,法度清,政令明。”

    “以仁德治民,以纪律治军,待得天下大乱将起,武便有足够的实力,保我大汉疆土,护我大汉子民!!”

 ;。。。 ; ;
第十八章:收公佑文武相助
    一席话,铮铮作响,就像是一柄大锤重重的敲在了三人的心里。

    “高筑墙,广积粮,法度清,政令明!”管宁喃喃的念着。

    趁着三人还没回过神,孔武改坐为站,对着三人拱手说道!

    “今武来此处,本想请公佑先生出山相助,而今武有幸得遇三位大贤齐聚,武在此,恳请三位先生,出山助武,也为了天下的百姓,恳请三位先生,用自己的才能,还百姓一片安宁!”

    这一次,孔武终于没有再掩饰自己的目的,冲着三人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看着面前躬身的孔武,三人都明显有些焦躁起来。

    “孔武,我问你,若是天下大乱,汉室倾废,你待如何?”

    三人中,管宁性子较为急躁,直接脱口而出问了出来。

    “汉室倾废,我愿从青州,率领手下众位将士,扶皇权,振朝纲,保汉室江山稳固,安民保境,固土开疆!”

    “若汉室不可扶,你又待如何?”

    从进门开始一直没有说话的孙乾,终于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若汉室败亡,我孔武愿以三千青州将士,抗各路诸侯,安各境百姓,战境外外族,礼贤下士,护国安民!”

    孔武说完,迎来的又是一阵沉默!太史慈伫立在旁,看着自己的大哥一声声说出自己的理想,顿时感到心里有一阵火焰想要迸发出来一般!

    而此时静坐在孔武面前的三人,又何尝不是同样的想法。

    看着面前年纪不大的孔武,但是三人在孔武的面前,气势仿佛天生的就被压制了一般,没有了以往的淡定,也没有了以往的沉稳。

    场面一时间冷静了下来。

    孙乾一直埋着头,不多时便仿佛决定了什么。

    抬起头来对着孔武说。

    “你可知你刚才这番话要是传出去,你可是犯了叛逆之罪,你难道就不怕我三人把这些话传出去吗?”

    孔武嘴角挂着笑容,盯着孙乾开口道。

    “若子陵犯了叛逆之罪,先生三人可为同谋?”

    说完,孔武和孙乾相视大笑了起来。

    “乾拜见主公!”

    “今日得闻主公大志,若主公不弃,乾愿追随主公安民保境,固土开疆。为主公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看到跪在自己面前的孙乾,孔武颤抖的双手出卖了自己的内心,孔武突然有种想要放声大笑的冲动。

    孙乾虽然不是三国顶尖的谋士,但是却是自己第一个心甘情愿靠自己的本事的归入自己麾下的名将。

    “哈哈哈哈,先生快快请起,从今以后,只要子陵在一天,必然不会辜负先生相随之恩!”

    看着孙乾已经拜了孔武为主公,管宁和邴原相视一笑!邴原这才开口。

    “公子既然已经完成自己的目的,那我二人便不再打扰了,我二人这就离开。”

    边说着,二人边站起身来准备往门外走去。

    孔武这才回过神,急忙扯住身边的管宁。

    “二位先生,孔武知道自己现在身无寸功,不敢相请二位先生,只是如果有一天二位先生准备离开青州的时候,不妨顺道来看看子陵,到那时,子陵必然扫榻相迎,二位先生意下如何?”

    邴原和管宁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过了许久两人才长叹了一口气。

    “蒙公子不弃,若真如公子所说,我二人有要离开这青州的那一天,我等必然会先来拜访公子。”

    “好,既然如此,那子陵便时刻恭候二位先生的大驾!”

    目送管宁和邴原离开之后,孙乾这才着急的开口道。

    “主公,我这两位兄长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他们二位,才能都要胜吾十倍!为何主公如此轻易便让二人离开?”

    “哈哈哈哈,先生,不瞒你说。”

    “第一:今日我二人前来便是专程为你而来,先生既然已拜我为主,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第二:管邴二位先生,虽然是大才,但是现在却无心出仕,子陵也不好逼迫。第三:若不出意外,二人一年之内便会回来与子陵见面,到那个时候子陵所拥有的东西想必才能留住二位先生。”

    “所以,先生请放心,二位先生早晚都会回来与先生共事一主!哈哈哈哈!”

    虽然不明白自己的主公为何那么的有自信,但是孙乾却没有多问,主公有自己的考虑,做臣子的只需要提出建议就可以了,不必多言。

    正当孙乾胡思乱想的时候,孔武拉着孙乾便往外走去。

    “公佑先生,今日你愿意在子陵身无寸功之时前来追随,子陵心里十分感激,今日当和先生对酒而谈,明日请先生伴我一共去北海!”

    “诺!”

    孙乾看到自己的新主公平易近人,都不敢相信这就是之前那个侃侃而谈的孔子陵,跟随着这样的主公,应该很有趣吧?孙乾不由得在心里想到。

    三人从孙乾家出来之后,一同走进了孔武刚来到这里时的那个小酒馆。

    酒馆的小二早就回来继续当值,看到三人进来,忙上前打着招呼。

    “二位公子,公佑,你们这是来喝点酒吧。”

    “仁兄,此乃我新拜的主公,不可怠慢,帮我做一桌好酒菜,今日要和主公对酒相谈!!”

    “主公?公佑竟然拜了主公,哈哈哈哈,好,三位请坐,我马上去安排!”

    听得孙乾拜了主公,小二表现得很高兴,手脚麻利的便为三人上齐了酒菜!

    太史慈稚嫩的脸庞上带着一丝警惕的坐在了孔武的旁边,像极了一个后世的保镖。

    待三人坐下之后,孔武才举起酒杯,开口说道。

    “先生,此乃武之义弟太史慈,字子义,虽然现在年纪尚小,但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乃是我未来的大将之选!”

    “子义,以后要以公佑为先生,切不可冒犯!今日不必护卫,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是,大哥!”

    听得孔武的话,太史慈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了下来!慢慢露出了自己少年儿该有的朝气!

    三人相识不久,从天下大事,到军政发展,口才极佳的孙乾遇到先知先觉的后世之人孔武,还有只顾着吃肉喝酒的太史慈,一文一武围绕着孔武就在这小小的酒馆之中,氛围融洽的度过了孔武来到这个时代最为轻松的一天!!

 ;。。。 ; ;
第十九章:赴宴会重回北海
    日当正午,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剧县这片尚未被战乱侵蚀的土地。

    而此时小酒馆中的孔武才悠悠转醒,看着身边宽阔的床褥空无一人,孔武这才爬了起来。

    “自己在后世喝那种高度酒都不曾醉过,今天和这个时代的低度酒竟然还把自己弄醉了!”

    孔武不由得自嘲的笑了起来。

    走到小酒馆的后院,孔武便看到场中的太史慈正在不停的练着拳脚功夫,而孙乾却不见踪影。

    看着自己的大哥醒了过来,太史慈飞快的跑到了孔武的面前。

    “大哥你醒了啊,昨天你喝了好多,几坛子酒都被你一个人喝光了,没想到你的酒量这么好,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子义,昨日太开心了,忘了节制,绝无下次!”

    “对了,公佑先生哪儿去了。”

    “哦,公佑先生去他的旧宅收拾东西准备和我们一起前往北海呢。”

    “恩,走吧,我们一同去找公佑先生!”

    “好!”

    边说着二人这就走出了小酒馆,大街上早已经布满了行人。

    “大哥,公佑先生有何本事,值得大哥你费这么大的力气!”

    趁着二人前往孙乾家里的时候,太史慈不停的追问着自己心中的疑惑。

    “子义,公佑先生,谋略一般,但是说起外交手段和口才,公佑先生认第二,估计就没人敢认第一了。”

    “如若哪一天咱们自己建立了势力,迎来的必定是四面八方诸侯的压力,我需要一个人在我与诸侯之间调和斡旋,让我能够有休养生息,而这个人非公佑先生不可!”

    “原来是这样,那我以后会是将军吗?”

    太史慈稚嫩的脸庞上露出了无比希冀的目光。

    孔武转头看着尚未成熟的太史慈,低声说道。

    “子义,若有一日大哥真的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你便是我手底下的第一将!你的话就是我的话,你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你便是三军的统帅!”

    “所以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学识,练好武艺,等到哪一天机会来了,我需要你一战成名!”

    “是!大哥,你放心,我从跟随了大哥就从没有落下过自己的兵书还有双戟!总有一天,我要用我手中的双戟,为大哥打下一片地盘!”

    “哈哈哈哈,有弟日此,夫复何求!子义安心修炼学习,现在为时尚早,我们还有时间。”

    “张角,我孔武必然会在你之前打下一片势力,到时候,别怪我孔武用你的项上人头邀功了!”孔武喃喃道。

    两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儿便到了孙乾家门口。

    “公佑先生,子陵来了!”

    孔武站在孙乾家门口对着内堂中大声说道。

    “参见主公,未曾远迎,主公恕罪!”

    依然是青衣纶巾,今日的孙乾比昨日更加的精神焕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新拜了主公,或是昨天的酒气残存。

    “先生多礼了,先生收拾完了吗?咱们这就启程吧!”

    “收拾完了,咱们现在就走吧!”

    孙乾收拾好行李,三人便骑着黄鬃马,从剧县一路往北海走去。

    “主公,今天回北海,可是有何计划?”

    “不瞒先生,今晚酉时,孔融在他府中举办了一场宴会,所有的文武之臣都要去参加,而子陵已经请得武安国将军相助,今晚准备混入宴会中伺机给孔融提出返祖归宗之事。”

    “恩,主公,孔融此人,对于自己的宗亲那是极为照顾,若主公认亲成功,说不定孔融会直接给予主公一块地盘也不一定!”

    三人一边走着,就这初生的斜阳一边说着事。

    “对了,先生和孔融有何旧隙?我观先生对于孔融的人好像有些不喜。”

    “主公明察,那孔文举已经几次三番的派人前来邀请乾前往北海任职,可是乾都已拒绝了,所以孔融对于乾很是愤怒。”

    “那为何先生要拒绝孔融的邀请,在这北海,孔融才是最大的势力啊。”

    孙乾听到孔武所说,不由得苦笑了一声。

    “孔文举此人,沽名钓誉,虚有其表。在他手底下任职的人,所有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酷刑,对于自己的治下百姓,也十分严苛。”

    “外宽内忌,嫉贤妒能,他所能依仗的,便是他那孔氏圣人后人的名声,除了这一点,孔融可以说一无是处,这样的主公,我就算去了,自己生平所学,也得不到发挥。”

    孔武听到孙乾的分析,心中对于孔融算是有了个了解,难怪历史上孙乾在刘备来了之后毫不犹豫的便投奔了刘备,原来对孔融的成见如此之大。

    “先生为何愿意认我为主?”

    孔武开着玩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孙乾,孙乾只能一笑,拱手答到。

    “主公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眼光敏锐,礼贤下士,有战国四公子之风范。再者,主公为百姓着想,是一位能够体恤民情的好主公,乾毕生所愿便是让天下所有的人不再有战争,化干戈为玉帛,让百姓有一片安稳的家园,主公的做法和乾的想法是一样的。”

    孔武听完,只能微微一笑,便回过头去不再相问。

    三人骑着马,一路不急不缓的走着。

    好在剧县离北海不是太远,不多时,孔武三人的眼中便出现了北海城门的身影。

    “先生既然不喜孔融,那么子陵有件事要拜托先生。”

    “一来公佑可以不用和我们一起去见孔融,二来公佑也帮我完成了我的事情!”

    “多谢主公体恤,敢问主公是何事,乾必定帮主公完成!”

    刚走到北海,孔武突然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先生可认识国渊国子尼?”

    “不曾相识,此乃何人?”

    “我要找的人叫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敢情先生前往乐安郡,用先生的三寸之舌把国渊给我请过来,就算是请不来,也要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

    “诺!主公请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