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本海军的覆灭:中途岛之战-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距离越来越近了。田边数了数,共有6艘军舰和1艘扫雷艇,在离航空母舰约1000米处成两列环绕。
田边知道,由于敌人担任掩护的驱逐舰数量众多,加之海面平静,潜望镜很容易被发现。于是他命令收起潜望镜,靠听声音在水下航行。
一开始,田边每隔10分钟升起一次潜望镜观察海面,后来改为大约每隔1小时才升起一次潜望镜。当接近至目标约万米时,他再次冒险升起潜望镜观察。
他从潜望镜中观察到,美军驱逐舰高度戒备着。而且田边从噪声中判断出,敌人使用了声纳。
“准备对付敌人深水炸弹攻击!”田边下达了战斗指令。
艇员们立即执行指令,做好对付深水炸弹的准备后屏住气静静地等候着。
这时,东风徐起,吹起了层层细浪。这对“伊-168”的隐蔽接敌是有利的。
田边随后又进行了几次潜望镜观察,但所看到的情况使他疑惑不解。虽然那艘航空母舰已基本静止不动,可它的位置却与潜艇领航员的计算不符。田边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他与航空母舰的相对位置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糟了。敌航空母舰的航速有多大?平均航向是什么?是否正随风漂移?这些疑问田边都难以解开。
田边原想从航空母舰的左侧实施攻击,但由于航空母舰的运动,田边又决定改为攻其右舷,并相应地变动了潜艇的位置。但经过几次变换位置都不理想。
此时,美国的几艘驱逐舰不断从“伊…168”上方开过,田边更加提心吊胆。潜艇的乘员也都听到了美国人声纳装置的噪音。
9时37分,田边轻声祈祷后,又一次升起了潜望镜。潜望镜呈现出来的景象使他吃了一惊。因为航空母舰的庞大身躯就像一座山一样,矗立在他面前,连舰上美国官兵的一个个面孔他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距离“约克城”号大约只有500米,已经深入到美军驱逐舰的警戒圈以内了。
田边急忙收起潜望镜,那速度比他刚才升起它的时候快得多了。
靠得太近,使田边不仅感到不自在,而且担心由于太近会使鱼雷攻击归于失败。因为距离太近,已经调定深度的鱼雷会从航空母舰下面钻过去。
此时,田边最担心的是美国的驱逐舰警戒圈。他知道,面临敌人如此高度的戒备,自己的攻击机会将只有一次,他必须首发歼敌。
为了确保首发命中,田边只好硬着头皮再次穿过两道驱逐舰警戒线,把潜艇与目标的距离增加一倍。
正当田边小心翼翼地向攻击距离运动时,他突然发现敌人的声纳探测声全部消失。他对这一奇怪现象感到不解,便向领航员问道:“是不是敌人的声纳值班人员都去吃午饭了?”
不论是什么原因,这个出乎意料的空子给了田边一次机会。他再度冒险升起潜望镜观察,发现自己在距航空母舰900米的最理想的距离上。而且,航空母舰正朝着他转身。这样,他正好面对舰体中部,“约克城”号的整个侧面恰在他的瞄准器中央。他在瞄准器中还捕捉到一艘驱逐舰,但他认为这艘敌舰构不成障碍。田边虔诚地想:我肯定是受到了战神的保佑,要确保歼敌,这个位置我真是求之不得。
“伊-168”有8个鱼雷发射管,艇艏4个,艇艉4个。田边知道,他只能靠发射艇艏的几枚鱼雷,因来不及掉转潜艇,进入尾部发射的阵位。所以他决心每发必中。
最后一幕(6)
10时05分,田边高声下达命令:“准备发射!”
几秒钟后他果断地喊了一声:“放!”
两条鱼雷飞速射出。
两秒钟后,“伊-168”向同一方向又射出两枚鱼雷。
在一般情况下,田边会取不同角度,把这4枚鱼雷发射得散开一些,这样就可以保证有一二枚鱼雷命中目标。但这次他认为肯定会命中,所以就两次齐发,射向同一个点,以期达到最大限度的破坏力。
在“伊-168”接近“约克城”号过程中,“约克城”号也似乎正在逐步恢复元气。
整个上午,巴克马斯特率领着抢险人员在航空母舰上奋战,“汉曼”号驱逐舰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动力。有一个抢险分队为水箱进行排水,为抗倾覆进行注水。另一个分队把倾斜一侧的重型装备拆掉。他们处理了左锚、左舷5门20毫米口径小炮的炮座以及一门5英寸口径的炮。这些措施使该舰的倾斜度减少了两度。杂货舱烧了很久的火也终于被扑灭。舰艉第三层甲板下积水已被抽掉大部,有一个作业组把飞机从前机库取出,慢慢放进海里。医疗人员完成了鉴别死人的痛苦差事,并准备进行安葬。35具尸体中,只有10具无法辨认。巴克马斯特主持了适当的仪式,然后就把他们海葬了。
10时05分,巴克马斯特正在忙碌着,突然发现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出现了4道鱼雷航迹,他大声叫道:“鱼雷!”
航空母舰上的一挺机枪立即鸣枪报警,“鱼雷袭击!”的警报迅速发出。
“汉曼”号驱逐舰拼命向雷迹开炮,想在鱼雷击中目标前把它们引爆,但却无济于事。
第一枚鱼雷击中“汉曼”号舰体中段,另两枚从它底下钻过去,击中“约克城”号右舷舰底与舰侧间的结合部,把舰体炸出了一个大洞。第四枚鱼雷从舰艉部脱靶而过。
由于“约克城”号的三号辅助升降机被连根拔起,各种固定装置全部轰然砸在机库甲板上。前桅右舷侧支脚的铆钉断裂,人被抛得到处都是,有的被掀进海里,有的摔得伤筋折骨,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汉曼”号驱逐舰二号锅炉舱被击中,舰身几乎被炸成两截,不到3分钟就沉没了。许多人被从甲板上掀进了海里,还有很多人当场被炸死。
“汉曼”号舰长阿诺德·E 。 特鲁海军中校被爆炸气浪掀起,前胸撞在桌子上,肋骨折断一根,喘不上气,说不了话,所以只好由副舰长下令弃舰。
更糟糕的事又接踵而来。“汉曼”号下沉时,它上面的深水炸弹在3个不同深度发生爆炸,掀起的水柱足有15英尺高。舰上13名军官中9人丧生, 228名舰员中72名死亡。
在“汉曼”号沉没前,特鲁舰长让人把几名因休克而暂时失去战斗力的人从舷边放下去,并把救生衣给了他们。在舰艉部即将沉没时,他自己连救生衣也没穿就跳进了海里。后来,特鲁被“巴尔奇”号驱逐舰救起。这时他已经半死不活了,可是两只胳膊下面还各夹着一个死了的舰员。
在田边的第四条鱼雷射出的瞬间,潜艇已下潜到它所能安全下潜的最大深度——100米左右。接着田边驾艇直接朝“约克城”号驶去。田边认为,离现场越近就越安全,因为美军驱逐舰不会在航空母舰附近投放深水炸弹,否则就会炸死在这一海域游水的美军幸存者。
时间一秒一秒地缓缓走过,空气几乎静止了。田边和艇上其他人都在等候爆炸的声响。发射鱼雷后40秒钟左右,潜艇剧烈震动了一下,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潜艇每晃动一次,水兵们就高兴得跳一次,他们互相拥抱,使劲呼喊“万岁!”几名士官跑到指挥塔向田边祝贺。一位水兵给他端了杯软饮料,田边感动得有点哽咽。他几乎忘记了,自从发现“约克城”号以来,他一直在指挥塔里,连一口水都没喝过。直到现在,他才感到又紧张又渴,嗓子眼像把锉刀,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田边知道,对于艇上的人来说,战斗才刚刚开始。一艘潜艇潜近猎物要比从它身边逃脱容易得多。所以他向全艇传话说:“真正的战斗将从现在开始,请加倍留神!”
最后一幕(7)
鱼雷发射出去还不到5分钟,美军的深水炸弹就投下来了。但田边觉得美军驱逐舰似乎在盲目地乱投。所以“伊-168”起初一个小时的日子还比较好过。
一个小时后,情况突变,一艘美军驱逐舰从“伊-168”上方自右至左直接驶过,投下两颗深水炸弹。随后,又接连有驱逐舰从潜艇上方驶过和投弹。
田边把教科书上讲过的所有规避方法全用上了,可总也无法避开从头顶上像接力赛一样轮番驶过的驱逐舰。
不过,总起来讲“伊-168”还算幸运,它已成功地避开了60颗深水炸弹。
令田边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突然,“伊-168”就像一匹野马似的跳了起来,艇员们头顶上方的油漆开始一块块地剥落,照明系统发生故障,艇内一片漆黑。
田边命令迅速启用紧急照明设备,并查明损坏情况。调查的结果是:前鱼雷发射舱和后转向舵机舱进水,蓄电池受到损坏。
艇员们迅速堵住了漏洞,但蓄电池一时却修不好。电池中的硫酸慢慢地渗漏出来,和舱里的海水产生化合反应,释放出大量氯气。艇员们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连船底的老鼠也呛得跑了出来,逃避令人窒息的气味。
接二连三地落下的深水炸弹,像配制鸡尾酒的震动器一样,使潜艇不断摇晃。由于没有电,潜艇动弹不得,水平舵和垂直舵失灵。
为防止潜艇浮出水面,田边指派艇员们东奔西忙,又是注水,又是排水,以使重量均衡分布。
主机械师和电器师戴上面具,率领手下人员争分夺秒地抢修蓄电池。有几个人被毒气熏倒,只好把他们抬出蓄电池室。
田边给大家打气说:“再有两小时就日落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住!”
田边知道,潜艇在水下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了两小时,因为气压只剩下40千克,空气几乎无法呼吸。紧急照明也熄灭了,水兵们在昏暗的手提灯光下工作。
大约在13时40分,“伊-168”的艇艏开始上翘了30度。
此时,田边的魔法已经施尽,不得已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听天由命,任其上浮,在海面上进行最后一次战斗,光荣赴死。田边认为,这样要比潜踪匿迹在水下憋死痛快得多。
田边下令:“炮和机枪作好射击准备,迅速上浮射击。”
舱口盖刚冒出水面,田边就纵身一跃跳上舰桥。他惊讶地发现,附近海面空空如也。他朝远处望去,只见大约在1万米以外有3艘敌驱逐舰。
特别使田边感到兴奋的是,那艘航空母舰不见了。他断定它确已被击沉。田边赶紧跑下去,和艇上的官兵共同分享这个喜讯。
然而,田边高兴得还早了点,因为“约克城”号此时此刻仍在海上漂着。
说来也怪,当“伊-168”发射的鱼雷命中“约克城”号后,反而使它的倾斜减到17度,而且巴克马斯特还希望再继续进行抢救。
“伊-168”的攻击使巴克马斯特的许多努力白费了,识别死者的工作也白干了,因为他们的遗物,包括指纹在内的档案全都掉进了海里。美国驱逐舰正在全力营救幸存者,打捞死尸,搜寻“伊-168”。巴克马斯特决定在天亮之前暂不采取任何行动,等舰队的“纳瓦霍”号拖驳到来。于是他和抢险队离开了母舰,上了“巴尔奇”号驱逐舰。
田边没有能高兴多久,他很快又看见那3艘驱逐舰正折头朝他开来。
田边想在潜艇全速航行时给蓄电池充电,但他马上意识到,“伊-168”的水面航速和追击他的驱逐舰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他感到这一次很难脱险了。
田边命令通联官给联合舰队发报说:“我们击沉了‘约克城’号,现将同敌舰决一死战!”
观察哨不断报告“敌人在逼近”,可是舱下传来的总是“电机仍无法使用”。怎么办?下潜还是继续在水面航行?或者是在迫不得已时和驱逐舰撞个同归于尽?
按田边的脾气,他倒很想与敌舰同归于尽。可是,他又考虑到舰上的人和他们的家小。他看了看表,离日落还有30分钟。此时,驱逐舰的舰炮开始对潜艇实施交叉射击。
最后一幕(8)
田边问副舰长:“我们已有多少空气了?”
副舰长答道:“已上升到了80千克。”
田边立即下令:“紧急下潜到60米深度。”
接着,主机械师那里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电机已能使用。”
驱逐舰似乎又失去了目标,它们的炮弹和深水炸弹落得越来越远。
田边指挥“伊-168”潜艇打赢了这一仗。
15时50分,潜艇浮出水面。在13个小时中,田边和艇上官兵除喝过一杯水庆贺胜利外,既没吃也没喝。
当田边确实弄清可以在海面上自由航行后,他下令说:“打开舱盖,换换新鲜空气。”
在夜晚的微风中,“伊-168”的艇员们深深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略带咸味的空气,他们感到心情特别舒畅。
此时,又有一件事情引起了田边的担心。艇上的燃油已经所剩不多,恐怕到不了吴港。
田边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他只使用艇上两台发动机中的一台,用油箱里仅剩下的800千克燃油,熟练地把潜艇开到了吴港。
进港时,他和全体官兵像英雄一样受到了欢迎。
“约克城”号令人难以置信地在海上漂了一夜,直到将近拂晓时分,它的舰员以及担任警戒的舰艇才真正把它放弃。
当驱逐舰中队司令爱德华· P 。 索尔海军上校看着这艘巨型航空母舰已实在无可救药时,才让各驱逐舰围聚在它的四周,向它举行了告别仪式。
目睹它奄奄一息的惨景,美军官兵心中十分难受。
在绚丽的晨曦中,“约克城”号下沉的速度越来越快。美军的驱逐舰列队就位,注视着它沉入大海。目送自己的大型军舰海葬,是个庄严肃穆、催人泪下的场面。它沉没时,各舰下半旗,全体人员脱帽肃立。
“约克城”号于6月 7日 4时58分沉没。至此,美军第17特混舰队大体上就解体了。弗莱彻率“阿斯托利亚”号和“波特兰”号返回珍珠港。“巴尔奇”号、“休斯”号和“莫纳汉”号在加油点被编入第16特混舰队。巴克马斯特及其部下从“巴尔奇”号转到“格温”号,随同载着“汉曼”号的幸存者的“本汉姆”号同时回国。
巴克马斯特回国后,汇报了“约克城”号的作战情况。该舰的作战使他感到骄傲,同时也使他很悲伤。他在报告末尾写道:
在所有这些战斗中,以及在为这些战斗进行海上训练的许多星期里,“约克城”号的战斗精神是无与伦比的。即使它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了,它的战斗精神仍与世永存。我们这些有幸能在这艘英勇的航空母舰上服役的人,不仅衷心希望它能永存于我们的记忆之中,而且希望能把它的舰员集中在一起,让他们操纵、管理一艘新的、最好还以“约克城”号命名的航空母舰,用它去同敌人战斗!
6月9日,战败的日本舰队继续向西退却。铅灰色的天空,云层低垂。从海上升起的雾气像幽灵似的盘旋飘忽,弥漫在条条桅杆之间。大海似乎此时也反映了日本舰队的气氛,它波涛汹涌,浊浪排空,极不平静。
旗舰上的山本感到头晕目眩,心里闷闷不乐。他下令“长良”号向“大和”号靠拢。他要召集舰队的主要参谋人员到舰上来开会。被召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草鹿、源田、舰队书记官大石等。在草鹿等人到来之前,山本已将宇垣、黑岛、渡边、佐佐木和有马等人召集在一起。
山本知道,“大和”号的退却,宣告了中途岛战役行动的失败。他也知道,参谋们已得出了某些不利于第1航空舰队及其负责军官的结论。所以,他指示这些人不要提出任何批评意见。他断然下令:“决不许对外人说潜艇部队和第1航空舰队要对中途岛战败负责之类的话。责任在我。”
黑岛对草鹿一直意见特别大。山本专门叮嘱这个容易激动的亲信,对他说:“不要责怪南云和草鹿。失败的责任在我。”
草鹿等人从“长良”号上下来时,身上还穿着厚厚的冬服,一个时期来的鏖战使他们都显得精疲力竭。草鹿拄着根手杖,而书记官大石的军服已破烂不堪。
最后一幕(9)
代表们走进山本的舱室。草鹿作为第1航空舰队的参谋长首先作了长篇发言,谈了他自己对这次灾难性失败原因的看法。他讲了6个基本点:(1)由于会合有困难,不得不在战斗打响前就打破了无线电静默。(2)搜索飞机在折返前未能发现敌人。(3)准备第二波攻击时,由于回收飞机造成了混乱局面。(4)轰炸机由于换装鱼雷而耽误了时间。(5)等候第一波战斗机返航又造成了耽搁。(6)航空母舰过于集中造成了许多不利。
草鹿讲的这些,无疑都是日军此次战败的原因。但是,他所列举的都只是第1航空舰队战败的原因,而不是中途岛之战日军战败的全部原因。由于草鹿自己离“画面”太近,他无法看清中途岛之战这幅“画”的全貌。
事实上,日军中途岛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山本五十六上将犯了“分散兵力”的兵家大忌。山本不是把参战的日本部队集中使用,而是采取了分散兵力的方针,结果各部队的兵力都比较薄弱。从战略上看,分散部署在阿留申的兵力是不必要的,因为这支兵力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摧毁那里的美军设施和短时间占领北方几个小岛,然后再予放弃。而且分散兵力还不只限于兵分两路,在中途岛方向作战的兵力也是分散使用的。南云的航空母舰部队在中途岛西北;山本的战列舰主力在后面300海里处;近藤的攻略部队主力在中途岛的南面或西南;栗田的直接支援部队同攻略部队输送船团则从西南接近中途岛。兵力不集中,对陆、海、空作战都是一种基本战术弱点。在中途岛,这一弱点给美军歼灭南云部队提供了方便条件。南云的航空母舰被歼后,日本方面由于兵力分散而产生的弱点使日军几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与此相反,美方部队的部署却是紧凑有力的。美军的参战部队虽然一分为二,但是两部分兵力配置的距离并不远,保持了紧密的战役战术联系,其舰载机完全可以集中攻击同一个目标。在所有的作战原则中,“确立明确的作战目标”是最重要的一条。然而,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日军摔了一个很重的跟斗。日军所设计的中途岛作战,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双头怪物”,两种意见争论不休。山本一方面计划攻取中途岛环礁,另一方面又打算诱歼美太平洋舰队残部。就连刚刚培养出来的日本海军少尉也能看出这两个目标犹如水火,不能相容。更为糟糕的是,在这两个目标中,日本人还搞错了重点。在联合舰队看来,攻占中途岛是首要任务,而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是次要任务。他们正好把两者的重要性搞颠倒了。如果日军首先集中兵力消灭尼米兹在中太平洋残存的主力舰只,然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中途岛。但是,这个十分浅显的道理日本人却没搞明白。日本的军事历史学者千早先生研究了半天,也没弄清中途岛作战究竟要干什么,他说 :“是要把中途岛战役作为进攻夏威夷群岛的准备吗?但是想当初,形势对我们有利得多,我们尚且不能一举攻占夏威夷,我们又怎能在这个阶段占领它呢?这次战役是为全面大决战作准备吗?但是这种解释也不能令人信服……如果把它作为酝酿已久的‘舰队大战’,为什么他们不再等两个月,待另外的2艘航空母舰修好后,6艘航空母舰一起出动呢?而且,为什么又要加上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这些累赘呢?但是,尽管矛盾百出,这个计划还是被强制实施了。结果落了个应得的下场。”
南云作为直接指挥作战的战场指挥官,犯了3个严重错误。第一,在空袭中途岛那天清晨,他没有做出充分的搜索部署,没能及时发现美军的特混舰队,致使他的部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第二,南云所采取的舰载机战斗编组方法有问题。他把舰载机编为两个攻击波,每个攻击波都是从4艘航空母舰上按比例抽调出来的飞机编成的,而不是由两艘航空母舰的飞机编成第一攻击波,另外两艘航空母舰的飞机编成第二攻击波。虽然同时使用四艘航空母舰的飞机可以缩短飞机起飞和回收的时间,但在收回飞机时及飞机起飞前必然十分脆弱,因为那时4艘航空母舰全都忙得不可开交,不能马上使自己的飞机起飞,以抗击敌机的进攻。倘若南云只从两艘航空母舰上派出飞机去空袭中途岛,让另外两艘航空母舰的飞机待机以备万一,情况就不会是这样了。第三,在南云发现美军特混舰队有一艘航空母舰后,没有立即用全部飞机进攻。不管这些飞机装备的弹药是否合适,或甚至没有战斗机掩护,也应该出动。这样做所冒的风险诚然很大,但绝不会比正当飞机在甲板上摆着、手忙脚乱地加油和更换弹药时遭到敌舰载机攻击的风险更大。南云当时可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美军不会在这最不堪一击的时刻来进攻,但美军恰恰是在这一时机来进攻的。但是,对于日军战败的上述原因,有些是草鹿能够认识到的,有些则是他认识不到的。
最后一幕(10)
草鹿的汇报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寻找借口。他强调说,明智的办法是向日本国民说明真情。他郑重其事地对山本说:“南云长官和我对这次战败负有重大责任。对此,我们将毫不怨言地接受任何惩处。但我希望给我们一点特别关照,以使我俩能像以前那样有机会在前线还清这笔旧账。”
听了草鹿的坦言,山本激动得热泪盈眶,喃喃地说:“行啊,行啊!”
过了一会儿,宇垣对草鹿说:“我们联合舰队司令部自身也犯了许多错误,我们对第1航空舰队深表歉意。但中途岛的挫折不应使我们悲观,还有更加艰巨的作战任务等着我们。我们不仅要进行北方作战,同时还要进行南方作战。目前,当务之急是给北方提供足够的力量,以便有效地对付敌人可能在那里的活动。同时,也为今后寻机报仇创造条件。”宇垣最后强调说:“如何恢复舰队的空中力量是当务之急,所以请你们过来共商大计。”
在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大约16时,宇垣把草鹿一行送回“长良”号,并给每人送了一点小礼品,还送了2000日元作为日常费用。
召开这次小小的碰头会真实目的是什么呢?宇垣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遭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大家无不痛心。作为每一个责任人,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当然是个人的事,但应当尽量保存宝贵的指挥员和战斗员。我左思右想,不禁对他们起了恻隐之心。在冷静达观和武士道精神这两者之间,决不能促使其作出错误的选择。”
草鹿回到“长良”号上时,已不像早晨离开时那么沮丧了。他指示该舰立即加速,直驶吴港,以便上陆后能立即着手制定重建部队的计划。
眼看着就要回国了,水兵们情绪渐渐好了起来。但到达吴港后所发生的事情,却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一进港,他们就立即被隔离了。不准他们上岸,也不准与舰外任何人接触,甚至连舰长也不例外。只有司令部的个别参谋人员因工作特别需要才能进出。
水兵们只好都留在舰上,望着岸上的灯火而兴叹。
为了对日本国民封锁中途岛战败的消息,日本军方和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6月10日,海军军令部副总长和副海军大臣联名下达一项通知:“兹决定公布中途岛海战中我方损失如下:一艘航空母舰损失,一艘航空母舰受重创,一艘巡洋舰受重创,35架飞机未能返回。”
5天后,宇垣又下达了一个补充通知:“除大本营公布的情况外,在海军内外都不许透露有关中途岛和阿留申战役的任何情况。在海军内部将公布‘加贺’号已损失、‘苍龙’号和‘三隈’号遭重创,但这几艘舰的名字将不对外公布。”
草鹿发现政府没有像他所忠告的那样把中途岛战役的真相告诉国民,非常失望,也非常反感。他懂得保持国内斗志的必要性,但他认为要取得战争胜利,全国都必须认真对待这场战争。为此目的,人民必须了解战争的进展情况,他们不仅可以分享部队胜利的欢乐,也应分担部队的忧愁。
可是,日本官方报刊却大肆吹嘘在中途岛战役中日本取得了重大胜利。而且在所有战况报道之前,都要播放庆祝胜利时的传统乐曲《战列舰进行曲》。
6月11日,日本官方的《日本时报与广告报》刊登了一幅奇怪的图画。画中有一艘美国航空母舰遭日机攻击,正在下沉。图画上方的解说词是:海军再次取得划时代的胜利。画面的下方有一段热情奔放的文字,开头几行是:“美国企图以舰载机对日本进行游击战之全部希望已成泡影。强大的帝国海军又击沉了两艘大型美舰。这一划时代的胜利是于6月4日至7日奇袭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以及中途岛时取得的。战争开始时,美国有7艘航空母舰,现在只剩下了两艘……”
6月15日,帝国大本营发表补充战报说:“先前所公布的奇袭中途岛的战绩中,还应加上一艘美‘旧金山’级A级巡洋舰和一艘潜艇……”所谓“先前公布”的战绩,是指两艘“企业”级航空母舰和一艘驱逐舰。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最后一幕(11)
更大的弄虚作假表现在有关日本所受损失的报道上。日本官方公报着重强调了北方行动的胜利,对于失利的一面则含糊其辞。为了对伤亡程度保密,日本政府采取了令人吃惊的极端措施。“长良”号从吴港抵达柱岛后,渊田和大约500名伤员被转移到医院船“冰川丸”上。“冰川丸”于夜色中偷偷驶入横须贺,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码头靠了岸。然后,沿着一条由海上警察严密警戒的道路,伤员被秘密地送到基地医院。他们被分在两幢楼房里,不许任何人探望,连妻子也不行;不许接打电话,也不准书信来往。日本海军实际已给他们打上了“绝密”印戳,把他们当作“绝密件”而妥加保管了。在这种严密控制之下,士气低落到零点。一些伤员日本海军与日本政府极尽其所能,在它自己和日本国民之间筑起了一道不信任的高墙。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