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兵部尚书-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所制,是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所创立,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在这一制度中,明太祖又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其中就定制,卫所内兵员大限为五千六百名士兵,而一卫所又分为了千户所和百户所,从人数上看,卫大约相当于现今的师,千户所相当于团,百户所大约同等于连,

  其中以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百户所,通常每卫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又被分为二总旗、十小旗,为五十到十人不等,有时候又会被临时或因事将一卫三分,左卫、中卫、右卫,李大忠所领就为太原卫中的右卫

  集结完毕之后李大忠又命每人从箭壶之中各抽出三支箭矢,将所有火把熄灭,只可取火折以萤蚊之火辨别位置,熄灭的火把不可丢弃,要随身携带,短暂的准备过后,李大忠抽刀大喝:“全军!向北上冲锋!”

  两千铁骑犹如出水蛟龙一般,以来时近一倍的速度原路冲锋而去,虽然头顶上挂的依旧是猎猎寒风,

  一路保持着冲锋时的急速,十里路瞬息而至

  突然李大忠眼前一亮,在漆黑一片的黑暗中徒见一串亮点,格外显眼,他迅速的判断着与光点之间的距离,

  四箭地……“弓箭,预备”

  三箭地……

  两箭地……

  一箭地……“放!”随即一片让人头皮发麻的弓弦“噔噔”声,从耳边飞过

  “弓箭,放!”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第二轮箭矢被硬弓射了出去

  “弓箭放!”箭矢脱弦“点燃火把!”

  借助黑夜的帮助,一片如雨幕、飞蝗一般的箭矢射入进仍在收集载有粮秣车辆的鞑子人群之中,在队伍最外围的鞑子兵部队,齐刷刷的倒下一片

  猝不及防之下的鞑子兵都在急忙的搭弓射箭试图还击,可一箭之地顷刻既过,有些手快的也不过匆忙的射出一箭,就发觉眼前突然变得清晰明亮,等当抬起头时,迎来的却是寒光四射的刀刃,

  身穿叶子甲、头顶铁盔的李大忠冲在最前,抄起身后的斩马刀,单手持刀,劈向一名还再准备搭弓欲射的鞑子兵,手起,一朵刀花耍了开来,那名鞑子兵大骇,连忙抽刀挡了上去

  “喀!噗!”极力的一刀,配合着战马的冲击力,只一刀,便将名鞑子兵从右肩至左腰间,连刀带人劈为两段,

  驰马霹雳般呐喊道:“擅退者!斩!畏战者!斩!杀!”

  听闻到主将将令的大明士兵们热血沸腾,眸中只有冰寒无比的杀意,对方的人马是他们的一倍之多,可是他们却没有避开正面采用侧翼冲锋,面对着敌军,一声令下,雪亮亮一片钢刀耀眼,反射着火把的光芒,照亮了周围

  “杀杀杀!杀杀杀!”

  整齐划一的口号,喊出了必杀的气魄,气势如虹的明军冲进了鞑子兵的人群之中,

  双方的战马冲撞在了一起,沉闷的“嘭嘭”之声不绝于耳,钢刀砍入肌肉的声音,血溅长空痛苦的悲鸣声,愤怒的喊杀声,到处都是刀光剑影,远远近近都是挥舞着刀枪亡命冲杀的人,就像礁石群中激起的海浪,互相拍击着,鼓荡着。

  本来以明军的有备打无心,原本可是重挫敌人,可惜兵马数量太过悬殊,即使这样,李大忠的军队在这一次冲锋之下,依然损失了近一百多名官兵,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多,但是从现实中来看,四十人成队,百人成群,千人就已经是望不到边了。

  李大忠挥舞着滴血的钢刀,在鞑子的队伍中横冲直闯,他的亲随个个骁勇,紧随其后,犹如一股旋风,当者披糜,战力虽可一较长短,可奈何人数相差太过巨大,

  明军的冲锋渐渐感到受阻,已经没有一开始时那样的冲击速度了,

  一直跟在李大忠身后不远处的王好善,手提厚背儿虎头刀劈向了一名正要持枪刺向李游击后身的鞑子兵,

  那名鞑子兵见王好善刀匹链般劈来,一声不吭,一抖手中尚未完全刺出去的铁枪,斜指王好善,其快如风,王千户没想对方竟然有枪术这般高明的人在,深吸口气,迎了上去,

  两人兵刃堪堪相遇,王好善一矮身,随即弹身而起,刀身斜挑,怒目大喝一声:“开!”

  “铿”地一声,迎面刺下的长枪籍着马的冲势,犹被他这一刀磕得弹了开去,斜斜荡向空中,战马贴身而过,王好善身形落下,半空中拧身回扫,手中地虎头刀夹着一阵狂风,自那人腰间斩过。

  “噗!”喷出的血链溅了他一身,就见那半截身子落地,残肢被战马拖带着奔出老远,这份骇人的功夫令四下官兵一阵兴奋的大叫,

  王好善抹擦了一把满是鲜血的脸,催马赶上了李大忠

  “将军!在这样下去我们会被围困住的!”

  李游击心中自然也早就察觉出了形势不对,略一盘算,自己的目的也算达到了,嘴角之间闪过了一丝狡诈的冷笑

  “将火把投向粮车!随我突围!”

  边军的将士对于将令是一种盲目的服从,李游击跃马横刀,冲杀在最前沿,与王好善两柄大刀舞的车轮一般,手下杀人无算,

  有这二人开路,队伍的行动速度再一次提高了起来,

  鞑子兵的将领发现明军部队的行进有异,急忙大喝:“明军要逃!拦住他们!拦住他们!”

  可惜这一切发生的太快,早先被李大忠他们所挖的陷马坑,和横七竖八摆放的那些车辆,这些不能称之为兵器的兵器,却起到了阻碍鞑子马队杀锋和掩护官兵逃脱的效果。

  突围中以近两百人的代价,烧毁了一开始特意遗留下来为迷惑鞑子部队的粮食后,全军彻底的摆脱掉了想要围堵他们的鞑子骑兵,向北方长扬而去。

  这一接触战打下来,李大忠部损失了三百余名骑兵,伤者近五百人,虽然损失颇为惨重,但是却用偷袭的无赖手法歼灭掉了鞑子近九百人,致伤近一千五百人之多,

  鞑子兵的将领厉声怒骂:“来人!率两千人给我追!一定要将这伙明狗给我屠光!”。

  
  =========================================

  
  PS:最近在制作紫禁城的模型,由于规模太过庞大,所以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更新的有些缓慢,看官多担待~当然,有意见可以提出,小的虚心接受,我会尽量提高更新速度的,谢谢各位无声的支持~ 。。

15奸军支昏招
从鞑靼军队中顺利逃脱出来得李大忠,带着大队朝北方松烟镇方向快马奔去,

  虽然在队伍中有许多伤势不清的士兵,可是大家依旧是咬紧牙关拼命的催动着战马跟随大队向北面跑去,

  王好善在刚才突围时右腿小腿上被一支乱箭射中,虽然伤口不大,可是在这一路拼命的奔逃之下,伤口却被抻裂开来,再加上寒风一吹,如同小刀割一般,疼得他额头上一片的白毛汗,

  “将军,你说鞑子他们会追来么”在马上没有办法包扎伤口,而且他也注意到了有不少受了伤的士兵也快坚持不住了,想劝李游击寻个地方停下歇歇,也好让这些伤兵们有时间包扎一下。

  李大忠闻言轻轻的摇了摇头,依旧紧紧地看向前方的一片黑暗,希望可以看到一些援军的影子,沉声道“我想如果他们的将领不是疯子的话,应该不会派人追上来,虽然现下咱们的人马不足两千人,可这里终归是在咱们大明的境内,

  他们北上时,在邯郸邢台与当地守军几次接触后,他们应该知道各省地的军队对于他们的行动,已经迅速做出了应对,而且这次咱们对这批鞑子先头部队的偷袭,使得他们的伤亡也颇为严重,虽然最后是自损八百伤敌一千的结果,

  但是心理打击要远远的超出实际伤害,他们今后会步步设防,处处小心,以防再次受到埋伏,即便他们可以返回大同边关,到那时恐怕也是一支疲惫之师,这样一来可使他们的战斗力大打折扣,与边关守军对战的话,会对我们的军队大有益处。”

  王好善对李大忠所说的话细细一琢磨,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他没读过书,也没学过什么功夫,能使得一手的上乘刀法,完全是在打仗中自己悟到的,可谓天成,所以对这些打仗用的兵法计策他是一窍不通,

  呲着牙嘿嘿一笑:“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道道,既然他们不会追上来,能不能寻个地方歇一歇,我看许多弟兄身上的伤口都还没有包扎,这样下去恐怕会有人坚持不住了。”

  李大忠回头看到确实有不少来不及包扎,身上各处伤口还在往外淌血的士兵,随即大声命令道:“全军急行两里便全军停止前进。”

  虽然他嘴里说鞑子不会派人来追他们,可是心里还是有些嘀咕,不敢太过大意。

  还要急行两里,王好善彻底无语了……

  
  **********************************************

  
  太原钦差馆驿议会大堂之中……

  大堂上在座的有太原知府、布政使、按察司等文职官员,和当地以及周边调来的参将、游击、防守尉、同知等武职将领,

  五彩缤纷的官服穿在众人身上,真是大小官员坐满堂,珍禽异兽爬全身,太原的高级“禽兽们”算是都到齐了,

  杨萍这个小“熊”窝着身子坐在最下手一角的师椅上,双手抱着茶杯,默然的盯着坐在首座上的刘大夏,经过王琼介绍之后,他对屋里在座的这些人多少都了解了一些,可当他听到刘大夏这个名字的时候,却觉得好像在那里听说过,

  努力的将脑袋中那点仅有的历史知识全都挤出来之后,这才恍然,原来刘大夏就是那个私焚郑和海图的人,

  年以五旬的刘大夏,一身青色官袍及身,雪白的仙须童鬓,颇有道古仙风之感,不略显微瘦的脸庞上,浅浅的布有几道褶皱,一张国字脸,五官十分匀称,一双精明的丹凤眼已显出此人的睿智,想必年轻时也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想过去,看今朝,杨萍的心中此起彼伏,历史上对于刘大夏私焚郑和海图这一事争议颇多,说法最多的就是刘大夏将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记录下的海图烧掉了,而另一种说法是海图被刘大夏给藏起来了,

  不管说法众多云云,唯一一个公认的共同点那就是,这一举动导致了中国先进的航海技术从此停止了发展脚步,

  相当初研制这些船图,记录航海路线时,不知耗尽多少能工巧匠的心思和多少条人命与银子才趟出来的,如今虽然未必会再制造出那些巨舰大船,可是要造精良小船的话,其中也大有借鉴之处,

  念及至此,杨萍心中一阵激动,假设如今这些图纸资料没有被烧掉的话,再在目前的航海技术的基础上再融合进自己所熟知的超越现在这个时代的知识,那大明的海军就可以独霸地球上的四大海洋了,

  假如被烧掉了的话,那也可以写篇文献给那些学者提供一个可靠的消息。

  就在杨萍想入非非时,在大堂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骚动,不一会就见一名钦差馆驿中的侍卫快步走了进来,来到一名身穿大红官袍的官员身旁,与他耳语了片刻,

  杨萍得知此人叫许谨,是大同卫的一名参将,此人年约四十出头,身材不高,褐色的面孔上一双眼睛极是凌厉,胸前的补子上着彩丝线精致的绣着一头云中松下虎,魁梧的身材将一件大红官袍涨得鼓鼓的,举手投足之间衣袍猎猎作风,带着几分傲色,自有一股身居上位者不怒自威的气概。

  许谨听罢侍卫言语,鸠然起身,向刘大夏拱手浅浅一礼,要说起来许谨乃是正三品武职官员,而刘大夏不过是正五品的文官,可他是钦差,并挂有总兵衔,总兵就是正二品的武职了,不过也只在他当任钦差这段时间才有的临时头衔,等战事一结,这二品职位就会被收回去。

  大明重文轻武,又有文官把持军权的传统,是千次战功抵不过一片锦绣文章,所以虽然许谨心中有些别扭,但神色之间却很是恭敬,

  大声道:“禀钦差大人,刚收到邢台、邯郸方面快马军报,鞑靼部在北上的路途中陷进我军所布的天罗地网中之后,鞑子兵依仗是全骑兵,有着机动性强的优势,从围伏圈中突围了出来,经探报,我们推测是向平遥城的方向逃窜,猜想其意欲是想闯关逃回草原。”

  杨萍听说鞑子率兵又要往平遥这边来,心里忽悠了一下,平遥城是由东、南、西三方去往太原、大同方向的必经之地,刚经历过战事的平遥城内的驻兵还没有得到补充,填补在守城一战中受损城墙的工程也还没有完成,倘若鞑子率大军从此地淌过……

  想到这里,他不自觉地浑身打了一个机灵,手中握住的杯盖一个没拿稳妥,“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摔成了两半。

  刘大夏瞥了杨萍一眼,一手捋着胡须轻轻的道:“可知鞑靼的部队在突围后还剩有多少人马?”

  许谨垂臂立在原地答道:“由于保定等地方守军接到的消息比较快,所以都早已做好围剿策略的准备,曾在涉县、石城镇、西大镇一带与鞑靼部发生过多次对抗,先后歼灭了鞑靼近七千余骑,突围的骑兵约不足一万。”

  真的像许谨所说得那样轻松么,在场的人心中都有数,许多官员都是本地就职,而太原中又有本地驻守的卫所兵,这些世袭卫所兵的战斗力他们是相当清楚的,

  许多地区的卫所军队战斗力都不怎么高,士兵们都是世袭制的,大部分都不愿意从军,再加上明朝实行的屯田制度,这些大头兵的头目上司为了可以多赚油水,而去强制吞并士兵手上的田地,这样一来士兵没有土地可以耕作,

  自己吃不饱,也没有办法去养家糊口了,因而出现了许多的逃兵,慢慢的,卫所里士兵花名册中的名额越空越多,许多统领向朝廷虚报人数要纳军饷,进而从中捞取好处,来吃空饷,

  如此大有赚头,那些黑心统领又岂能放过,从高至低,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卫所部队普遍的战力极其低下,有时甚至不如当地的民壮团练有战力。

  王琼将目前的战况,已经简单的告诉了杨萍,虽然鞑子兵却是在北面受到过一些埋伏,可明军损失也很严重,各地综合起来一共派出了七千多的军队,只是几次的接触就被鞑子兵给干掉了近四千多,在鞑靼攻击邢台的时候,太原派出全骑兵准备去封锁鞑子的退路,鞑子统帅其一虽然对大明的军队不怎么重视,可在大明境内也要有所顾忌,其二眼看短时间内攻坚不下,倘若退路真要被明军掐断,再想突围就要多非一番功夫了,并且在他们北上之后,不知用什么途径得到了关外的消息,在了解到大明尚未上当的情况下,

  这才咬牙在丢下一千人的情况下转而西退以求自保。

  杨萍奇怪为什么调动的军队如此之少,还曾为此事询问过王琼

  王琼道:如今皇上龙体欠佳,再加上皇上最宠爱的万贵妃自从前些年大病之后,就一直不见起色,皇上一直对此事十分担心,朝中的事情也不怎么过问了,所以如今朝中各势力之间矛盾并出,朝争十分严重,对于此次偷袭进关的小股鞑子部队都不怎么在意,直到王琼的一封急报之后朝庭这才肯发兵围剿,

  杨萍听罢也只得大摇其头,真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可惜成化皇帝不是吴三桂,而万贵妃也不是陈圆圆,报的不是仇,可误的却是国……

  听罢许谨的话后,刘钦差还未发话,就听坐在刘大夏身旁从头至尾一直未吭一声的监军张永张公公开心地说道:“既然鞑子兵在北上时几次受挫,想必锐气大减,此时正是将其一举歼灭的大好时机。”

  这位张公公二十多岁的模样,圆圆的脸,一双精明却温和的眼睛,除了皮肤较为白晰细嫩外,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

  由于旧居内宫,他对于卫所兵的情况是盲人摸相,抓瞎,听完许谨“美容”后的军报只是盲目的乐观,认为大明的铁甲雄狮对付这一万来人的骑兵,还不如同天上麒麟碾死穴中蝼蚁那般容易?只想快点结束战事,在捞它一个战功,好在交差的时候让皇上在他的脸上帖张大戏报,

  王琼闻言心道不妙,正冠起身,向张永拱手道:“张公公,在下认为,现在鞑子部队会从何处突围出关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在军情不明的情况贸然出兵,倘若鞑子另择他法而退,我军此去只会扑空,

  而且一分军,十分辎重,也会限制到我军的行止,如果失算,要想再次追击或者将讯息传达给边关驻军恐怕也晚了,请公公三思。”

  张公公听完王琼的建议,心中老大的不快,他担心如果时间一长,若真惹恼了皇上,加之最近因为万贵妃的事情皇上本就不开心,这要是龙颜大怒……思及至此,微微蹙眉道:“皇上近日龙体欠安,如果因为这一小撮猴子久久不能剿灭,而让皇上担心的话,那

  咱们这些做奴才的可就没了面皮去见皇上了,所谓主忧臣辱的道理,想必各位比咱家要懂得多,在不多久就是圣上的大寿了,决不能扫了皇上的心情。”

  他左一句皇上,右一句圣上,将王琼噎了个大窝脖,只得轻声叹息,刘大夏闭着眼睛也不想再听下去了,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将领,刘大夏微微的摇了摇头,对众人道:“许参将,命你从大同调出左、中卫,次日酉在太原城外集结,王大人,命你调集所需辎重随军前进,冯参将,命你携军守城,发你调令,必要时候可调集其他各处驻军协防,在通知晋中、忻州,各调出一卫,次日酉时城外集结。”

  看着众将应声领命而去,杨萍也站起身来,对刘大夏道:“刘大人,卑职也愿效犬马之劳。”

  刘大夏对着杨萍轻轻点头应许,他之所以可以在如此年轻就升为五品官员,多半还是因为刘大夏和杨一清二人的推举,也可以算的是刘大夏的半个门生,从刚才杨萍进门之后一直没找着机会说话,他也很想知道这个年轻人的本事到底有多大,或许可以在这次的战事中体现出来,

  杨萍不知道刘大夏再想些什么,他现在只想尽快赶回平遥城,告知嫣儿他们马上搬到太原这边来,他可不想像吴三桂那样,事后才知道后悔,虽然他这个陈圆圆才只见上了一面……

  
  
  ====================================================================

  
  PS:有人曾对我说本作中那位“大汗之子”一角色的出现并不符合现实,这件事搞得我也很头痛,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对此事的理解

  在《诸汗源流黄金史纲》和一些其他文献中记载巴图蒙克是在1480年,成化十五年即位,又有一说为成化十六年即位,当然还有另一说法,

  满都古勒汗逝世于1467年,也就是在巴图蒙克的上一位大汗,文献记载这时满都海19岁,巴图蒙克4岁。满都海大巴图蒙克15岁,(可一些史书上强调说满都海比巴图蒙克大25岁,这事不提),自1467年至1480年满都海一直带着巴图蒙克东征西讨。

  估计这期间满都海赛音仍在用满都古勒汗这个名号,直到1480年巴图蒙克17岁时,满都海正式把大权交还给他。

  这么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按《黄金史纲》称,巴图蒙克在1480成化十五年即位时是6岁,杨萍到达平遥城时,是1486年,这样一来,巴图蒙克才12岁,要说他的儿子会出现在偏城一带那是绝不可能了

  而据说满都海赛音卒于1483年,如果《黄金史纲》所记载的是真的话,那时的巴图蒙克不过才9岁,

  文献记载了满都海皇后与巴图蒙克曾有4对孩子,7子1女,9岁的孩子又怎么可能生得出这么多孩子?这样在1480…1483的3年里满都海根本不可能有孩子,

  又有说法是满都海自1483年与明军一战之后失踪,即便咱们就说她还活着,可说她有孩子,那一对孪生兄弟也要在1486年之后才可能出生,

  而按《蒙古源流》所写,巴图蒙克即位时已经是17岁了,在1486年的时候就是23岁的年轻人了,

  这下就好说了,在巴图蒙克12岁时满都海生下了第一对孪生兄弟的话,那他的第一对孩子就已经是11岁了,如果说是11岁的孩子由他的师傅带着出征的话,那就好说了;据调查,个别男人在11…12岁时已经具备生育能力了,正常的话应该是14…15岁才有,所以在理论上这种可能还是说得过去的

  元史在顺帝妥灌帖睦尔和之后的元朝出关这一过程中记载的就已经很是模糊了,到草原后的鞑靼大元后裔这一时期的元史更是模糊不清,而北元的历史主要都记载在了《黄金史纲》全称也就是《诸汗源流黄金史纲》和《蒙古源流》这两部原始史料中,可问题是这两部史书所在又是六分真实,四分神话,最让人郁闷的是,这两部史料又互相冲突,其中的事件对照汉文史籍的年代还往往对不上号,

  所以或多或少会影响本作中的一些事件出处

  不过我还是想对各位看官说一句,这本书就算写的在真实,依旧是一本小说,我只是在让这本小说看起来跟符合现实的逻辑性而已,小可不过是码字新手,要把它当作史料文献来看,那真是太瞧得起我了……

  不过小可对此还是虚心接受,以后会尽量减少这种问题的出现,还是要谢谢各位看官默默的支持,在这里小可供手拜谢 。。

16初步官道
次日的清晨,天空上万里无云,初阳明媚,微微和风吹荡起挂落在枝头上的银雪,许许多多的雀鸟在积雪中轻啄着寻找果籽充饥,杨萍靠坐在花园旁的走廊廊登之上,面色之间时而微笑,时而冷漠,时而愁苦,时而开怀,

  从他身边路过的一些家丁侍仆看着杨萍坐在廊登上一会发呆一会傻笑,不知道这个俊秀的年轻老爷在想些什么,有些侍女从他身边过时向他问安,杨萍也只是傻呆呆的嗯啊几声,看着杨萍猪哥相的痴迷样,都是快步走过忍俊不禁的抿嘴偷笑。

  昨日馆驿议会一散,王琼便将他引到自己在太原城中的家宅,为他接风洗尘,杨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十余年,对于为人处事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所以两人聊得倒是颇为投机,

  再加上二人年龄相仿,官拜一般,话语之间更是随意,

  王琼席间给他讲了一番如今朝中的势力格局,现今成化皇帝对朝中事务很多都不闻不问,加上万贵妃身体日愈衰败,皇上更是集心于此,所以朝中原本被分为的五党,现在也是混乱之极,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以汪直、尚铭等一众权阉为首的内官党监派,将内阁的权势一再打压,

  内阁中阁老万安除了对金钱感兴趣以外,其它一概事务皆不做主,而阁老刘珝空有一腔热血却孤掌难鸣,

  王琼自从授工部主事之后不久,被任主管水利都水郎中,调派去出治漕河了,虽然离京已有数年,但是与京师仍保持着一定的来往,所以朝中事情,他也知道一些。

  两人谈起制度思想、到社会矛盾等等政治措施,往往是一拍而和,推杯换盏聊得甚是开心,杨萍也是一展平生所闻,天南海北,净捡着王琼不知道的事情一通胡侃,每每听到杨萍说起外番诸国的一些风土人情,民间习俗时,王琼总是听得入神,杨萍也时常见缝插针的将一些从电影中看到的故事掺杂在其中,

  “要说其欧洲的海盗啊,从前有个著名的海盗,叫杰克,人称加勒比海盗,他有一艘船叫黑珍珠号……”

  有的没有的事情全被杨萍有意组合在了一起,引人入胜海盗故事、欧洲中土的一群穷人为了抢一枚名叫魔戒的戒指,而互相发动战争的离奇故事……让王琼听得目瞪口呆,大呼过瘾。

  古代人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酒席散后,王琼便将杨萍引到了宅中的一间厢房,自己却兴奋莫名的满院子的溜达,王琼所住的这套宅院,是标准大四合院,为两进,一跨,杨萍所住的厢房就在左跨院中。

  这会,杨萍手中握着一本字帖,呆呆的望着蓝蓝的天空,阳光洒在他面孔上,将他映衬得面如红粉,红唇齿白,看上去更是眉清目秀,俊朗非凡。

  他现在是意马心猿,这会他想起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整天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汉成,时常被自己有意调笑,搞得满脸通红,坐立不安,那憨厚可掬的举止总能逗得他开怀大笑,又想起在城头上,有生以来参加的第一场真实的战争,让他心中充满着兴奋,似乎找到了一丝男儿真正的所在,

  还想起……那个长着一张鹅蛋的脸庞,饱满如鲜葡萄般光泽的小嘴,一双柳叶般的细眉,皮肤如同苹果一般的红润,又如拨去壳的鸡蛋一般柔软细嫩……被一杆冰冷的铁枪钉在地上!鲜血从身下向外缓缓的淌出,

  艰难的向他举着纤细的胳膊,嘶哑的嗓音唤着“相公……”又一道光亮从她原本红粉的脖颈中划过,一道道飘洒在空中鲜血溅洒了他一身!

  “啪”的一声轻响,手中的字帖落在了长廊旁的石阶上

  听到声响从幻想中激的惊醒了过来,突然感到左手掌中吃痛,低头一瞧,原来是不知不觉间,自己把拳头给握得太紧了,手指上的指甲刺进了掌心,微微的张开了攥得已经有些发白了的拳头,仔细的看了看,还好他没有留指甲的习惯,并未刺破流出血来,

  杨萍被自己的想象力给吓了一跳,自嘲的微微笑了笑,让身体放松了些,这才吸了几口冷气,平复了一下方才过于紧张的心情,虽然现在正是隆冬时节,可仍被自己给吓得是一额头的白毛汗,

  杨萍晃了晃脑袋,看着天空又作了几次深呼吸,这才低身拾起了掉落在脚旁的字帖。

  这时,他听到有人在他身后叫他,回头一瞧,原来是王琼从院门中走了进来,

  杨萍也起身迎了出去,

  王琼身着得,是一身丝绸织成的棕色便衣,头带着一顶四方平定巾,面如关玉,眉分八彩,目如朗星,鼻直口正,看上去风流飒爽,俊俏非凡,与杨萍并肩而立,相貌较之一比,要比杨萍更多一分女儿般的秀气,

  王琼亲切的对杨萍拱手一礼道:“杨兄,昨晚在席间之上,你所讲的那些有趣的故事,可是真是过瘾哪,哈哈,没想到杨兄竟如此见多识广,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杨萍吸了口气,迅速的调整了一下心态,也供手一礼,微微一笑道:“王大人,呵呵,昨儿晚上我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已,倒是让王大人看笑话了。”

  “那里,你我年纪相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