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洪荒-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典韦势不可挡,在黄巾军中横冲直撞,等到波才集合起来自己的本部三万兵马,正要剿灭前来袭营之人的时候,徐庶已经带着黄巾军安然离开了,仅有数人,因为不小心,受了点轻伤,但是,有明玄在,这点小伤算什么。
黄巾军却是不同了,因为没有防范,有一部分物资在混乱当中被烧毁了。第二天一大早,波才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只有三千具尚还带着惊慌失措表情的尸体,还有一万余人,已经趁着黑夜,离开了。气的波才满脸铁青,发誓攻下城后,一定要将主使之人千刀万剐,以泄心头之恨。
在熟睡之际被吵醒的黄巾军,由于惊恐的缘故,剩下的半夜哪里敢睡,直到黎明之际,才休息了一会,随即便被盛怒的波才叫了起来,喝了一碗稀粥后,就要攻城。
黄巾军只不过是人数众多,大将也不过是只有波才一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不在少数,天时,地利,人和,由此三样,徐庶也能做到。
与熙熙攘攘的黄巾军不同,徐庶只率领了一万兵甲精良的守军,以及典韦,出城迎战。而高振,则带着剩下的一万人在城中做好防御,在城墙之上观战。
至于明玄么,则带着墨玄与张仲景,也来到了城墙之上。看到明玄的到来,守军手中的紧握的长枪,又紧了几分。
波才的确是气坏了,扬鞭策马,马儿小跑着来到两军中间,波才指着颍州阵势最靠前的徐庶怒喝道:“速速投降,本帅尚可既往不咎,否则,哼,待我攻下城池,有你们好看的。”
徐庶轻轻策马上前,朗声答道:“黄巾不义,犯我颍州,我颍州大好男儿,怎可行那投降之举。”
本来也没指望徐庶当应,波才怒哼一声,返回本阵,让三位身着汉军将服的黄巾将领前来挑战。
无需徐庶的吩咐,典韦骑着一匹神采飞扬的黑色的骏马,是明玄赠给典韦的,让典韦十分感谢。
古时候,一匹骏马的价值,绝对是典韦望而却步的,特别是一匹可以称之为马王的宝马。
典韦手持黑色双戟,与三位迎面而来的黄巾将领,战在了一起。
典韦原本就是三国数的着的猛将,三国武将的排名,有一吕二赵三典韦一说。吕指的是三国第一武将吕布,赵则是大名鼎鼎的赵云,典韦能排到第三,可见其武艺的确过人,更何况,典韦经过墨玄的训练,可以说,现在的典韦绝对是三国第一猛将,即使是吕布,也不能与其相比。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典韦的双戟与三位黄巾将领的长枪相比,自然就是短的了。
就在二十万黄巾军与两万守军,以及众多颍州百姓的注视下,典韦仅仅用了两招,(典韦的武器是双戟,夸大一下。)就将三位黄巾将领及击杀,看得波才目瞪口呆,不知道是该骂黄巾军的将领是废物好,还是叹服典韦的惊人武艺。
这其中固然有典韦武艺高强的原因,也有黄巾将领的轻视典韦的缘故,所以才会由此效果。
一百二十二 岂曰无衣
小鱼新添加了一个调查,关于三国之行,到底是谁能一统天下,是枭雄曹操?还是跟随明玄最早的徐庶,还是其他三国原有的名人?如刘备、孙坚之流,亦或是直接明玄一统天下?(不推荐第四个。)希望大家看书之余,帮我做个调查,小鱼先谢谢了。
察觉到典韦凶恶的目光,波才突然感觉到自己所在的地方一点都不安全,即使是在二十万黄巾军的前方。
驱赶胯下的黄骠马往后再退几步,波才觉得,还是在二十万大军中做一个指挥若定的大帅好,做一名冲锋陷阵的将军,太危险了,不再适合已经习惯优越的波才。
典韦暴喝一声,双腿一夹,马儿似乎也有灵性一般,载着典韦,朝着正在后退的波才而去。
波才正在后退,看到眼前黄巾军惊讶的目光,连忙朝后看了眼。不看还好,一看可把波才吓到了。典韦正策马狂奔,手持双戟,直奔波才而来。
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并不安全了,波才哪里管的里那些,用力一夹马腹,不管黄巾军,仓皇往后面逃窜去了,要离的典韦这个恶汉越远越好。
(别说小鱼写的夸张,历史上却有其事,不过不是典韦,而是大唐名将薛仁贵,他曾单枪匹马冲进二十五万大军中,斩杀敌军将领的项上人头,是大唐第一猛将。)
徐庶得此机会,哪里肯放过,拔出腰间悬挂的古朴长剑,指向前方,高声喝道:“将士们,冲啊。”催动胯下的白马,率先杀了过去。
面对二十万黄巾军,原本有些紧张的守军,在看到了典韦两招斩杀三名黄巾军将领之后,觉得黄巾军也不过如此,鼓起心中勇气,随着典韦,杀向二十万黄巾大军。
两军刚一接触,身穿布衣的黄巾军哪里是兵甲皆备的守军的敌手,稍一抵抗,二十万黄巾军竟然随着主将波才,逃跑了起来。
将士兵的胆,波才如此无能,导致一句古话,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的故事,在颍州地界,很好的展现了出来。
典韦驾着胯下的神骏宝马,在二十万黄巾军中来回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将原本还有些规律的黄巾军阵势,冲杀成一盘散沙,更加有利于守军的追击。
三十里的路程,看似漫长,但是黄巾军们,在扔下了兵器,旗帜的负担后,以百秒冲刺的速度,狼狈逃窜。
一万原本刚刚放下工具的农民转型的守军,经受着战火的考验,从原本的紧张,到现在的冷漠,直到眼神已经麻木起来,机械式的挥舞着手中的长矛,追杀着漫天遍野的黄巾军。
看着黄巾军有慢慢聚拢的趋势,徐庶带领着一万守军,缓缓撤回了颍州城,伤者不过寥寥几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古代的时候,一名好的将领的确很重要,而典韦,则势必会因为颍州一战,名动天下。
(神话不止存在于小说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你也能看到神话,请到百度百科搜索“陈庆之”三字,你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神话。)
休息了一天后,第三天破晓之时,黄巾军又卷土重来,没有过多的废话,黄巾军直接开始了最残酷的战争,攻城。不为其他,只为典韦。
徐庶将守军分为两拨,一波先阻拦黄巾军,一波在四面城墙之下养精蓄锐,准备随时接替守护颍州的职责。
明玄带着墨玄与张仲景,也来到了城墙上,感悟着天地自然中的杀戮之道。
留下一万波才的最精锐的本部兵马督阵,十五万黄巾军,冒着密集的箭雨,攀登着云梯,开始了攻城。
守家高振将守城的重任,全权交给了表现出众的徐庶,而高振自己,则坐镇前线,看到哪里需要支援,就挥舞着长枪,去哪里,倒也无愧于武将之名。
典韦拒绝了高振要送给他高振自己穿的精良盔甲,只着一袭黑色布衣,手握玄色双戟,饮尽了明玄刚刚送给他的烈酒,开始了又一次的战争。
波才充分发挥黄巾军人数众多的优势,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让颍州守军疲于应付。
血与火的考验,让这两万守军迅速成长起来,借助女墙,打退黄巾一次又一次不间断的进攻。
张仲景也没有闲着,得到明玄的只是后,张仲景与颍州其他医馆里的大夫,用早就配置好的金疮药,救治不断被送来的守军。张仲景虽然是一名内家宗师,但是你认为这点皮肉之伤,能难得倒这位号称医圣的张仲景么?
战至中午时分,波才指挥者黄巾军分批啃过早已预备好的干粮,丝毫不停断的继续攻城,而守军,只能匆匆啃两口城中百姓自发送来的饭菜,就重新站到城墙之上,继续抵挡黄巾军。
在这时候,一切的智谋只是空话,徐庶也只能无可奈何看着不断逝去的守军,看着最惨烈的战争,长叹一声,走下城墙,就要组织城中百姓做一些准备,却发现荀彧正在城墙下微笑着看着他,而荀彧身后,正是徐庶所需要的,守城所需要的物资,箭枝,滚木,一应俱全。
荀彧的家族,在颍州也是数的着的,在其他豪门不看好颍州,纷纷离开的时候,荀彧却力排众议,与其他荀氏子弟留守颍州,与戏志才,荀攸等人,在黄巾攻城之际,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守军做好一切后勤准备。
太阳西斜,日落西山,黄巾军已经进攻了整整一天了,两万守军,虽然借助地势,但是也只余下一万三千人,而那七千人,则为了保卫颍州城,永远离开了人世间。
心神俱疲的守军,觉得自己手中的长矛越来越重,全身肌肉发酸,望着还是不断攻城的黄巾军,守军觉得自己太累了。
典韦原本黑色的双戟,已经变成了血红色,一袭黑衣,也染成了红色,望着不断涌上来的黄巾军,典韦大喝一声,唱起了明玄交给他的一首秦军将士所唱的战歌,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苍凉的战歌,从颍州城中传出,守军也不自觉的,随着典韦唱起了这首悲凉的战歌。
受这首战歌的影响,原本疲惫无力的守军,慢慢的觉得自己身体又似乎重新充满了力量,看着身旁的战友,身后百姓祈盼无助的目光,重新挥舞手中的长矛,将原本已经冲上来的黄巾军又重新杀退,再次击退了黄巾军的又一轮进攻。
波才不惜用无数的人命来赢这场战争,等的就是在傍晚时分趁守军最为疲劳的时候一举攻破颍州城,得到典韦的效忠,争取“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之下的大帅之位。
不曾想,只不过一首波才毫不在意的普通战歌,却将波才最有成功几率的一次进攻击退。看着已经落下的太阳,不管波才心中如何的不愿,也只能鸣金收兵,准备明日再战。
反正攻城也不是一天能攻下来的,今天的攻城之举,不过波才的义气行事。波才就不相信,守军再多,能多的过自己还剩下的十数万大军么。
一百二十三 轻描淡写
第二日天刚刚破晓,黄巾军在波才的带领下,再次开始了进攻,疲倦与恐惧的表情,正代表着黄巾军的心情。
颍州城外,经过一天的激战,虽然用文字说的轻描淡写,但是,惨烈的攻城之战,岂是语言就可以道出的。
地上满是已经干了的血迹,还有无数头上绑着黄色丝带的黄巾军的尸体。
空中传来“嘎嘎”的乌鸦嘶哑的叫声,几只野狼,游荡在战场边缘。
此刻,颍州城中还有一万守军,(注意,是一万。)虽然昨天大战了一天,身心都非常疲惫。但是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后,却让人感到自己精神抖擞,彷佛自己昨天并没有经历战场一般,让人莫名其妙。
这一切,不过是墨玄所修炼的五行诀中的水行,其中一个普通的回复法术而已。
经过了战争的考验后,原本由农民转化过来的守军迅速的成长了起来。压力的背后就是动力,想想自己背后的家人,在不知不觉间,这一万三千守军,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了,杀戮,冷血,以及心中的那一丝家人的温馨。
阵阵箭雨,从越来越熟练的守军手中射出,弓箭手的前方,是手持长矛,肃立在城墙之上,冷漠的看向涌来的黄巾军。
守将高振,依然坐镇前线,昨日的一番激战,也让身着严密盔甲受了几处轻伤,在张仲景的医治下,已经恢复如初,还能再战。
徐庶站在城墙的最高处,远远的眺望城外的某一个地方,轻轻叹了一口气。
荀彧自昨天出面之后,今天依然出来组织百姓,让徐庶在守城之余,无需担心这后勤之事。
张仲景还是跟其他医馆的大夫一起救治受伤的守军,努力的为守城,做出一丝贡献。
明玄并没有向昨天一样,前往城墙上观战,而是坐在静室,潜心问道,至于墨玄,也在修炼明玄传授的斩三尸之法。
昨天的攻城,历历在目,每个人的表情,动作,明玄都知道。就是放电影一般,将这一切在自己眼前来回放映,一遍接一遍。
最平凡的,也是最自然的,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恰恰反映了最根本的杀之道。
明玄是以力证道的圣人,成尊所需要的,却也正是这杀戮之道。
明玄本体成尊,没有现在那么多困难。鸿蒙空间中,大道至理不像开天以后的洪荒,非常完整,也非常清晰,容易参透,更何况,明玄还有无极莲与造化碟。
但是坏,就坏在这里,明玄成尊时,缺乏掌管杀伐之道的鸿蒙剑,即使是轻易的成了尊为,所学也不全,虽然明玄后来得到了鸿蒙剑,在鸿蒙空间使劲参悟,但是,始终还是差一点。
这次明玄若想成就尊为,就必须在自己最强也是最弱的杀伐之道上着手,而颍州黄巾之事,正是一个契机。
别看明玄的心境,修为都已经无限接近于尊,但是若感悟不了最自然的杀伐之道,成不了真正的尊为。
守军是一万,而不是应在存在的一万三,这是因为,郭嘉已经悄悄的带着典韦,与三千守军,从已经挖好的密道,潜伏到了黄巾背后,准备在黄巾攻城之时,一举将十数万黄巾所需要的粮草,付之一炬。
像这种人数比例如此悬殊的战争,不出奇谋,是基本无法取胜的,而最致命之处,正是人数多的一方的粮草。粮草未备,何以为战?
所以,从徐庶主事时,就组织颍州百姓挖取地道,以明玄的声望,这点小事还是没问题的。
郭嘉一直在指挥颍州城的百姓挖掘地道,黄巾到来的当晚,夜袭之计,不过是徐庶早已定下来的。地道,还在不断挖掘当中。
当战鼓敲响的时候,黄巾军吃了一顿饱饭,想象着波才对他们说的,大贤良师是多么多么的好,能怎样带给自己幸福的生活,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推翻汉王朝。
为了心中的那一丝想象般的幸福,在如雨般箭矢的攻击下,举着刚刚做出来,简陋的的木盾牌,潮水般的黄巾军,又重新来到了颍州城下。
没有投石机,没有火药,攻城,只能用最原始的攻城器械云梯,攻击颍州城。当数量众多的云梯被黄巾军运送到颍州城下时,倒下了无数黄巾军的尸体,而迎来的,是徐庶早就命人准本好的油锅。
即使连已经变得冷漠的守军,也觉得往城下的黄巾军倾倒滚烫的热油,是非常残忍的。但是为了自己身后的父母,妻儿,守军还是铁着心,将还在篝火上热着的油锅,一股脑的倒下。而油锅洒向的方向,则传起了几声撕心裂肺的嚎叫,随即就没有了声响。
云梯毁,黄巾亡,而守军,则又端起了另一个油锅,朝着黄巾军又推过来的云梯,等待好时机,倾倒而下。
厮杀声,即使明玄没有在城墙附近,而是在自己所开的医馆,也能清晰的听见,哀嚎之声,传遍颍州城中。
若不是有荀彧、荀攸、戏志才等人的竭力安抚,这些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的善良百姓,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哪能还在荀彧等人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做着一些事情。
明玄舍去量天尺,化为盘古身陨后的鸿蒙紫气,将六道轮回上的所积攒的怨念尽数消去,然后用剩下的鸿蒙紫气依附在六道轮回柱上,使得地府从此无怨念,孤魂不哀嚎。明玄对这种的怨念的感触,是非常深的。
人心中最底层的杀戮,在战场上,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歇斯底里,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战场上死去的孤魂,由凡人看不见的黑白无常都带走了,等待他们的,将是另一个轮回。
莫名的,在明玄体内的鸿蒙剑轻轻一动,古朴的剑身上,鸿蒙剑三字葛然隐没,消失的无影无踪。
明玄这才发现,原来在这一刻,鸿蒙剑,才真正的被明玄炼化了,而原本以为已经体会完全的大道至理,却还有一丝缺陷。
脑中突然多出来的几条或深或浅的大道至理,与其他明玄早已领悟的大道至理融合在了一起,然后慢慢的消融起来,一点一点的融入到明玄的鸿蒙紫气元神当中。
等到大道至理完全融入到鸿蒙紫气元神当中的时候,就是明玄再次成就尊位之时!
(三国之行,全都是为了明玄成尊,以及最后的结局做铺垫,惆怅啊。)
一百二十四 黄巾败退
暴晒的阳光下,黄巾军们再一次发起了冲击,面对锲而不舍的黄巾军,守军再次挥舞长矛,将黄巾拒与城墙之下。
黄巾似乎觉得现在比刚刚还热,不知是何故。再看向守军望着远方惊讶的目光,黄巾军也不由自主的回头看了一眼。
一片火海,这是黄巾军自己看到的。而原本看守严格的极多的粮草,在一片火海中隐约还能看得见,一道黑色的身影,在四处狼狈逃窜的守军当中,四处游晃,所夹带起来的,则是几声哀嚎,与一片血雨。
波才原本率领自己的一万本部兵马在前方督战,正沉思怎么今日守城没有见到那恶汉间,有亲卫前来报告说,不知道从来里冒出来几千人,在黑魔神(黄巾军给典韦起的外号。)的带领下,将我们后方的粮草给烧了。
在面对十数万的黄巾军攻城,已经激战了一天的守军居然还能分出人马来偷袭黄巾军的粮草?波才感觉自己的脑子一下子就蒙了。经过身边亲卫的提醒,波才才想起来,对身边的亲卫吼道:“快,快,鸣金收兵,回去救火!”
一马当先,手持长枪,率先赶了回去,也没有在细想,典韦没有出现在城墙守城,能去往何处?
当波才看到典韦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戟起头落地,波才,真是死都不能瞑目。
黄巾军纷纷回头张望之际,却发现自己的主帅波才,被那位穿着黑色衣服的魔神给击杀了,左手还手戟挑起了波才的人头,在大声吼着,“投降不杀。”
主将已死,黄巾军哪里还有攻城的心思,仍下武器,纷纷逃跑,也有的跪在地上,祈求投降。
面对毫无战意的黄巾军,徐庶带领八千守军,倾全城之力,打开城门,一路追杀黄巾军,同时还大喊“投降不杀”的口号。
在郭嘉与徐庶的前后指挥下,有七万黄巾被俘虏,而剩下的,或死或逃。
以两万的不成熟的守军,抵挡二十万黄巾军,竟然还可以将二十万黄巾军击退,击杀领军将领波才,俘虏七万之众,简直不敢令人相信,让人不得不赞叹,事在人为。
(不是历史,请勿对号入座,小鱼对战争没研究,大体一说,过得去就行了。抱歉。)
徐庶因为主持了此次颍州攻防战,从此名扬天下,而典韦,也因其过人的武力,为天下人所知。
姗姗来迟的朝廷大军,也在皇甫嵩的带领下,来到了颍州。
得到了两万守军胜二十万黄巾军,并且俘虏七万的惊人消息后,让皇甫嵩以及随他而来的将领,惊的说不出话来。
虽然徐庶已经擅自做主,将七万黄巾军的罪全部饶恕,并且还答应他们在颍州附近安家。由明玄出资,置办了一个超大型的农场,雇佣了七万黄巾余众,也让惊魂未定的黄巾军,心中有了一丝安宁。
徐庶因其功劳,皇甫嵩已经写了折子,奏请汉灵帝,表徐庶之功劳,暂时任命徐庶为颍州郡守。
拒绝了皇甫嵩的几次邀请,典韦选择了依然跟在明玄身边,情愿去做个农场的护院,也不去愿意到皇甫军中,做个将军。
遗憾的皇甫嵩,带着自己带来的朝廷大军,在休整了一天后,便朝着黄巾军的大本营,冀州而去。
明玄又找到荀彧,让其从别处购置些粮食,也好接济自颍州大名传出后,日益增多的难民。
闲来无事的郭嘉,在没有了学业后,暂时帮明玄管理起了农场,一边还接受前来逃难的农民,不管男女老弱,郭嘉尽数收下了。
这么多的难民中,不凡有各行各业的能手,马钧和郑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再此期间,还有一位猛将前来相投,正是有虎痴之称的许褚。(许褚没有那么大,但是让他提前出场了。)
许褚是谯国谯县人,听闻典韦的大名,年轻气盛的许褚,特此前来讨教的,两人较量过后,输掉的许褚,便留在了农场中,每日锻炼武力,以期超过典韦。倒也让典韦有了事做,没事指点一下许褚,倒也乐得其闲。
郭嘉在没有金钱的后顾之忧后,建造了许多作坊,打铁的,织布的,等等都有,又挑选难民中的精壮人士,组成了三千人的守卫,至于首领么,自然就是典韦与许褚了。
郭嘉还差人前往北方辽阔的草原上,与游牧民族进行交易,用布匹,瓷器等高档却无用的物品,换来了优良的种马,在农场上进行培养。
在组成三十六方、确定起义日期上,张角的确这为黄巾军起了带头作用,但后来却失去了这种有计划性的行动。他们并没有统一的指挥,张角虽是太平道的领导,却只在冀州转战,没有为其他军团作调控,没有同一目标,只是占地死守或到处抢劫。加上当友方有难时,各军都不会相救,汉军就用此一个一个击破。虽然黄巾起义,令天下震动,但因这些原因,黄巾军未能成就推翻汉室的事业。
皇甫嵩,卢植,朱隽三人,各自率领自己的兵马,在各地剿除黄巾军。黄巾军的无组织,无纪律性,也决定了黄巾军注定被各个击破的命运。
远在冀州的张角,在面对皇甫嵩,卢植,朱隽三人的共同围剿下,在连续几次的惨败后,病死在冀州城。
张角的死,正式宣布了黄巾军灭亡的命运,没有了精神领袖,黄巾军不战自溃,黄巾起义,也正式宣布失败。
余下的黄巾军,面对越来越苛刻的杂税,也是越来越吃力,在有心人的带领下,又重新组织了起来,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张燕带领的黑山军,号称有百万之众。
人的心中还是善良的,为了保命,又不愿意落草为寇的淳朴百姓,来到了,在听闻颍州有为大善人后,不惜千里,也要来到颍州,好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性命。
明玄依然在颍州城中的医馆中,每日潜心问道,墨玄也要修炼斩三尸之法。
至于药铺,则由张仲景,与后来闻名而至的华佗,共同管理。
颍州书院,又重新开了起来,不过是由明玄赞助,以荀彧、荀攸、戏志才等为夫子,教导一些有资质的学生。
(明玄为什么这么有钱,这种巨小白的问题不会有人问吧……)
颍州城,在已经被正式任命为列侯,颍州郡守的徐庶管理下,渐渐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城市,城墙也扩建了几次,一片繁荣的景象。百姓无不赞其功劳,对这位年刚及冠的郡守,表达出了非常高的敬意。
几位枭雄,在黄巾起义的时候崭露头角,昙花一现,又进入了潜伏期。等风云再变,波澜又起的时候,就将是几位枭雄名扬天下之时。
一百二十五 三国来临
沉寂了五年后,天下再起波澜,三国,一个让无数人向外的三国,来临了。
这五年中,徐庶一直在做颍州郡守,很得颍州百姓的好评。为官几年,徐庶也越来越成熟了。有不少能人异士,闻名来投。
荀彧、荀攸、戏志才三人,在颍州书院做夫子的同时,还抽时间指点徐庶管理之道,帮助徐庶处理一些事情,虽然没有正式出任,但是却也默默的加入其中。
原来的城守高振,原来也是一位怀才不遇的热血之人,有了徐庶的支持,高振将颍州之战留下的一万一千名守军,精简到一万,又招收了两万守军,共三万守军,每日操练。
这五年中,颍州书院,由于徐庶的缘故,从原本就很出名的书院,一举成为与国子监并列的著名书院,很多名士,前来求学,也有不少人留了下来,默默的关注着徐庶。最出名的便是程昱,与原本应该呆在西凉,却莫名其妙而来的贾诩,以及,周异一家。周异是周瑜的父亲,而周瑜,已经在颍州书院就读了,让荀彧、荀攸等人有了事做,将一身所学,尽数传给了聪明机灵的周瑜。
郭嘉这五年中,除了听询明玄的教导外,其他时间都在农场里,这五年里,原本只不过是颍州城外的一个农庄,现在已经有了成为城市的趋势了,人,太多了。
一是明玄的神奇医术,二是明玄仁义的大名,原本只有七万黄巾余众的农庄,现在已经有了一百万,(颍州城也有差不多的人数。)并且仍在不断增加中。
郭嘉最近已经开始用新从明玄那学到的城市规划,画出了一个城市布局图,在颍州边上找了一个位置不错的地方,准备开始建城了。
期间十常侍几次差人前来邀请明玄前往京师,但是都被明玄拒绝了,由于明玄声望今年来已经传遍了整个中原,甚至连中原之外都传有明玄无病不治的大名。所以十常侍虽然恨得牙痒痒,但是却也无可奈何。
明玄体内的完整的大道法则,正在和明玄独有的鸿蒙紫气元神中相融,已经有一半融入了其中,似乎离明玄成尊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许褚从一个十五岁的愣小伙,已经长成了一个肌肉不亚于典韦的壮汉了。
强中自有强中手,无论许褚进步如何的快,典韦总是高其一筹,让终于找对人的许褚,每天都缠着墨玄请教,十分刻苦的修炼着。
原本的郭嘉选出来的三千卫兵,经过五年时间的磨练,在得到了另一位著名将领,高顺的投效后,已经练成了三国最强悍的,号称“陷阵营出,无所不破”的陷阵营。由大师马钧设计,郑浑亲手打造,明玄指点,三千具三国最优良的战甲,穿在了陷阵营身上。
郭嘉谋划已久的精良战马,经过五年的时间,终于培养出来了,而最精良,负重最好的三千战马,全部配给了陷阵营。在明玄的指点下,马钧设计出了马镫,马蹄铁,以及全身的重甲,披在了马身上。让陷阵营,成为了一只能马战,步战的精锐王牌军。
又用稍微次一些,跑的最快的五千战马,训练出来了五千弓骑兵,还有两万多比普通好些的战马,在马场闲置着,让徐庶与高振大为眼红。徐庶厚着脸皮,向郭嘉讨要了数次,也不过只要去了在郭嘉眼里最次,却仍然比普通战马要好的五千战马。
本来这五千弓骑兵,郭嘉是训练不出来的,但是明玄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亮了,三国著名神射手,黄忠带着自己有病多年的儿子黄叙,来到了颍州求医。
明玄出手,自然无往不利,黄叙的病情其实很麻烦,要彻底医治好,用人间现有的医术,是不可能的。
拿出了明玄取日月天地之精华,炼制丹药剩下的次品炼制出来的,回元丹,对黄忠就说是当年偶然之间得仙人所赠的灵丹妙药。给黄叙服下后,原本看着因为一路颠簸,看样子就要断气的黄叙,立马就好了起来。一天后,甚至能与前来向墨玄讨教的许褚大战一百回合,才落败,让碰巧看到的黄忠不自觉的流下了两行辛酸的浊泪,抱着黄叙痛哭一场,谁说男儿就不流泪?
黄忠当即认明玄为主,连同黄叙,明玄怎么也推辞不掉,只好收了下了黄忠与黄叙两人的投效,让其将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