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洪荒-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玄以往的经验,让其真的说自己无所不知,也并无不可,但是在明玄的前方,仍然有极与道在,明玄却也不敢枉然说自己真的就无所不知。
虽然明玄很谦虚,但是郭嘉以一凡人之躯所提出来的问题,明玄还是有所必答,从未让郭嘉失望过,即使是郭嘉故意刁难明玄,想方设法琢磨出来的难题。
郭嘉的身体,一天比起一天要好,归其根本,还是郭嘉所饮之酒的原因。
身体好了,便不会英年早逝,也就能多做两年明玄的狗头军师,而且,明玄不只如此打算,明玄之意,是传授郭嘉修仙之道。随便一位得了仙位之人,只要无灾无劫,长生不老,不过易事尔。
古人有效忠之说,比说说三国时期,谁谁,认谁为主公,而郭嘉,后来也拜了曹操为主,终其一生,为曹操尽心谋划,方才有曹操一统北方之举。
明玄,就是想让郭嘉认其为主,而像郭嘉这种性格之人,认主后,绝对会为明玄尽心尽力,一展才华的。
几年平淡无奇的生活后,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横空亮相。
巨鹿张角得一仙人传授,以《太平要术》为根本,一手建立了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
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活动。十余年间,徒众达十万之众,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张角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又在各处府署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作为发动起义的信号。中平元年初,张角命于三月五日同时起义。但预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张角派人飞告各方提前起义。于是36方“一时俱起”,众达数十万人。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灵帝慌忙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
明玄以前一直奇怪,东汉末年,传授给张角《太平要术》的人谁。刚到三国之时,明玄就曾推算过,原本一位只不过是一散仙尔,却不想,挑动如此之事的人竟然也不是个简单人物,竟然是血海冥河。
冥河也是一位先天神邸,乃是天地间至污处之精华所化形而出。冥河又借血海之势,练成三千六百血神子,是为三千六百位分身,乃是圣人之下有数的准圣级别的高手,手中有元屠,阿鼻两把杀戮之剑,为顶级先天灵宝,号称血海不枯,冥河不灭。
当年鲲鹏联合冥河,在五庄观外暗算红云,虽然惊与明玄之威,随即远遁而去,但仍然心有不甘。又挑起妖族太子,十位金乌祸乱洪荒,以至于才有了第二次巫妖大战。
明玄虽然也对其动手,但是与鲲鹏不同,定数之下,冥河合该有立族之功德,在未立族之前,明玄也动他不得,终是神通不敌天数。
女娲造人而成圣,冥河看在眼中,后土建轮回,使得洪荒中的孤魂野鬼全都找到了归宿,让冥河挑起的巫妖第二次大战无有用功之地,对后土更是恨恨不已。
无奈,后土有身化轮回之功德,功德加身,正是冥河至污至秽的克星,让冥河虽然恨得牙痒痒,但是也无可奈何。
当处心积虑的冥河终于想出来主义,在血海立一族,看是否能借其成圣,就欲仿照女娲与明玄所造的人族来建立。但是血海只有血,没有人死后的魂魄,冥河无法动手,只好在人间再次挑事,惹出血雨腥风,也好在魂魄入轮回之前,抢得一些是一些,不够的话,在去重建做个手脚就是了。
有了冥河在人间的小动作,才会有黄巾起义之事,明玄虽然算的明白,但是却也只能在冥河立族之后,才可整治冥河。
经过这几年,明玄也与三国时期一些比较出名的人物见识过了,交情不错的就有荀彧、荀攸、戏志才、陈群等等,而关系最亲密的,便是忠厚老实的徐庶徐元直与神神道道的郭嘉郭奉孝。
明玄的大名可谓是传遍中原,在颍州开了一家医馆后,每天前来求医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闲时娱乐,明玄还有心情给人看病,若当成负担,明玄才不会有那个闲心。
但是不给人看病,也对不起明玄所开的医馆两个字,正好三国有位著名的神医,后世称之为医圣,张机张仲景,前来拜师学医,让明玄有了解脱。
虽然还要时不时的指点张仲景一番,但是除非是那种基本无救的人,其他的病症,张仲景全部都帮明玄解决了,让明玄长松了一口气,每天成百上千的人来求医,特别是有钱人更怕死,可不是有精力就能做完的,审美疲劳啊。
郭嘉的身子,有了明玄的帮助,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完完全全的好了,而且比其一般的人还要健康。而另一位身有宿疾的名士戏志才,只不过用了几副药,就彻底痊愈了。
明玄神乎其神的医术,过人一等的所学,让颍州书院的一些有志之士,经常前来明玄的医馆,听候明玄的教导。戏志才,荀彧,荀攸,更是医馆的常客。
一百一十八 崭露头角
小鱼写三国是为西游做铺垫,不喜欢历史的,可以越过不看。
黄巾起义的爆发,让颍州书院所有有识之士不约而同的一起来到了明玄所开的医馆中。
医馆左右挂着的对联,左书“治天下之病,”,右书“救天下之人”。而他们此来,就是来询问这救人之术。
儒家文化虽然经过明玄在汉武帝时期的有意更改,没有形成向后世一样,儒文化一家独大的情形,但是以孔圣人为首的儒文化,还是除却道家之外的另一深入人心之学术。
修道之士,都是方外之人,所以人家的凡人,还是以尊崇儒文化的居多,而道教,则属于“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所以,儒家的那一套,虽然明玄不怎么喜欢,但是还是流传了下来,只不过,有了道家的无形的钳制,儒文化并没有做到一家独大的效果。
而有了道家的地位,张角才能在建立“太平道”后,能凭借道家一说,迷惑了十数万之众教徒,开始了东汉末年,让整个东汉频与崩溃的黄巾起义。
医圣张机张仲景在前面的柜台上应付各种病人,而明玄,则跟十数位颍州书院的学子讨论黄巾起义的事情。
而根据才能的不同,所学的不同,郭嘉、徐庶、戏志才、荀彧、荀攸对黄巾起义之事早有预见,而如陈群等等,则是后知后觉,但也从容以对。
当明玄将学院的学子们都应付完毕,离开了后,这里,只余下了郭嘉与徐庶两人。
郭嘉、徐庶两人与明玄相识最早,对明玄的神秘也了解的比别人多一些,而郭嘉,能以自己的直觉,来判断事情,似乎打定了主义,要赖定了明玄,每日都前来讨要酒水。到时徐庶,有时因为学业的原因,偶有不来的时候。
明玄对于黄巾起义一事,细细想了一遍,按照中国附带的历史,黄巾起义虽然未能推翻汉王朝,但是也让汉王朝失去了根本,而导致诸侯并起,再现春秋战国之时。
而东汉末年后,就是三国的开始,曹操,刘备,孙权,个凭本事,都开创了自己的一片锦绣山川。而就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儿说,明玄还是比较中意一代枭雄,曹操。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据考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此说乃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待考)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并于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2年又击败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册封曹操为魏国国王,于邺城建立魏国王宫,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为“武帝”。
(曹操的经历实在是太长了一些,小鱼也很佩服曹操,所以就在百度百科上全复制了过来。)
曹操的大部分,明玄是很满意的,但是对曹操为父报仇,从而屠城之事,也是不喜,而明玄相信,经过自己的微控,能让曹操变得比之以前,要好狠多,至少不会在有屠城的事情发生。
而在典韦知道了黄巾起义,城破后会大肆破坏,所以典韦也就不在出去了,而是每天接受墨玄的教导,勤修武艺,保护根本就不用他保护的明玄。
明玄的神奇医术,受益最多的,还是颍州城的百姓,而淳朴的百姓,在得知了黄巾起义后的暴行后,纷纷前来相问,准备在黄巾军来颍州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护明玄的周全。
在黄巾军在十三州大肆攻击了不少州府后,东汉朝廷也终于反应了过来,任命何太后之兄何进担任大将军,派出皇甫嵩率领中央军前往黄巾军起义领导人张角所在之处,冀州,前来镇压。
而与此同时,三国其他各地的诸侯也纷纷在乱世之时显现,刘备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组织起义军投靠校尉邹靖讨贼立功。曹操也带领自己的本家兄弟,夏侯惇、夏侯渊两人,开始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而孙坚则带领着前来投靠的祖茂,黄盖,程普,韩当,也踏上了讨伐黄巾的征途。
黄巾军初时人多势众,且每攻下一城,都会有人增加,所以黄巾由最早的十万教众,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成了几十万之众,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豫州的黄巾军首领,乃是黄巾军中的一员大将,波才,率领十数万黄巾军,在朝廷援军还没有到来之际,直奔颍州而来。
东汉末年时,在位的皇帝汉灵帝是在历史上一个很出名的皇帝。汉灵帝最大的亮点就是,与别的皇帝不同,汉灵帝他公然买卖官职,从而赚取钱财。
而颍州郡守,便是一个捐了钱,买来的官,看到波才所率领的黄巾军来势汹汹,把守城的将军叫过来吩咐了一通后,便匆忙逃跑了,留下来的愤愤不平的守将。
颍州不过是一个豫州的郡,也不是豫州的治所,豫州的治所是谯,所以兵力并不对,算上老弱病残,也不过四五千人,而且训练缺乏,武器不佳,无法抵挡来势汹汹的十数万黄巾军。
守将无奈,虽然颍州也有豪门世家,但是面对黄巾军,不是逃,就是跑,也不会留在颍州这是非之地。
最后守将只好来到近年来传的很神的明玄所开的医馆,来求这位神秘之极的仙长。
一百一十九 黄巾威胁
明玄往日的表现,就像是一个飘然出尘的仙人,虽面貌平凡,但是却有一双不平凡的眼睛,与那出尘的气质,是无法掩盖的。
守将不过匆忙来到明玄所开的医馆里,发现平日里热闹非凡的医馆此刻极为冷清,只余下无聊的典韦,在门口擦拭着黑色的双戟。
守将虽然武艺不高,但是却还有点眼力,典韦身上肌肉盘扎交错;棱角分明;有若刀削;小麦色的肤色油亮光滑;有种钢铁铸就的感觉。配合上典韦那凶煞的表情,给人一种非常勇悍的感觉。
“典韦见过守将大人,道长今日并未开门治病,不知守将大人前来有何贵干。”典韦跟着明玄时间长了,常有颍州书院的的学子前来,有学会文绉绉的说两句话了。
“本将有事要见过道长大人,不知道长身在何处啊?”
典韦一搭手,指向医馆的里院,对守将道:“道长正在里面静坐,你若无有要事,还是不要打扰道长。”
“本将的确有要事要件道长,还请壮士代为禀告一声。”
典韦虽然对当官的印象不好,但是这位守将平时的为人还不错,而且明玄的名声在外,典韦不想坏了明玄的名声,所以也到对这守将颇为客气。否则若换了颍州郡守,典韦早就一甩手戟,将他打杀了。
大敌当前,扔下一郡之人逃跑的郡守,杀了也罢。
“那你就在此等会吧,我前去为你禀报一声。”典韦将双戟插回背后,往医馆里面而去。
张仲景正在医馆内整理这段时间明玄所传授的医学知识,和自己最近所看病人的病症以及如何更好的治疗。这似乎有着向前世发展的趋势,中医著名巨作,《伤寒杂病论》正在酝酿当中。
虽然感觉身边有一阵风似的有人经过,但是专心致志的张仲景头也不抬,依旧在奋笔疾书。
墨玄正在修炼明玄刚刚传授给他的斩三尸证道之法,这也让墨玄以后的日子,不再那么无聊。
明玄带墨玄确实不错,刚开始就赐予了墨玄一件不错的先天灵宝落魂钟,随后又传授给墨玄五行修炼之法,这种顶级修炼之法已经是常人忘背之所不及的。
现在,身处大罗金仙顶峰修为的墨玄,能得到梦寐以求的斩三尸证道之法,的确是明玄送给墨玄的大礼,单这一条,就足以让墨玄为明玄这个有时无良的主人,死心塌地了。
明玄正在默运神通,推算其他几位圣人的进来有何动静。冥河的一番动作,也为已经有些松懈的明玄提了个醒,让明玄意识到,不止是西游不可掉以轻心,连平日里也是如此。
进来几位圣人也的确挺安省,老子依然在太清天体悟更高的道,通天也因封神之辱,正在闭关苦练。女娲也安坐在娲皇宫,整日里不知想写什么。
到是准提与原始,最近是走得越来越近了,而两人之间似乎已经达成了什么协议,明玄似乎都能看到准提那得意的笑容了。
原始与准提两人相商的,不过就是西游之事,而明玄,也有意借此机会,另有谋算。最后,究竟是准提能笑到最后,还是明玄能够依然傲立。
感觉到典韦的到来,明玄睁开眼睛,淡淡一笑,时势造英雄,而明玄如果真的是一个普通人的话,明玄就将是被时势所造成的英雄。
但是很显然,明玄并不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明玄也是一位注定无法成为英雄的人,而是属于用时势,造就英雄的人。
这就是低调背后的华丽!
无需典韦开口,明玄就对典韦淡淡道:“你让守将来此,再将元直也叫到此地。”
典韦也习惯了明玄的这种未卜先知的感觉,点头应喏,就转身离去了。
守将因为黄巾军的到来而很急躁的心情,当第一步踏入医馆的时候,却开始渐渐安定下来。当在后院见到明玄的时候,烦躁的心情,已经离去,转而是一种平静的感觉。
明玄那种从容淡定的气势,就能带给别人信服,从心底的信服。
“高振见过道长,还请道长发发慈悲,救救这满城的百姓吧。”原来这守将名字叫做高振,虽然说的是一件事关全城百姓身价性命的大事,但是高振却说的不急不缓,仿佛事不关己一般,就是明玄能让人信服最好的见证。
黄巾军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却并不成气候,虽有十数万之众,但大多数都只不过是刚刚放下锄头的百姓,只要防备得当,还是可以从容以对的。
但这就需要绝佳的智谋来谋算了,守将虽然才智不错,但是毕竟是一武将。让高振来带兵打仗自是不惧,但是要让高振一武将来策划,就是有点为难他了,倒也不怪他会前来向明玄求救。
明玄在颍州的声望实在是高,太高了,只要不是突然暴毙,意外死亡,哪怕是连病人自己都认为的必死绝症,明玄也能将其全部治愈。即使明玄后来不怎么看病了,代替明玄看病的张仲景,也能做到药到病除。
连同样开医馆的医生都是明玄敬佩有加,提不起丝毫恨意,更何况是那些受过明玄恩惠的百姓了。
在明玄所开的医馆里看病,你有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即使极其贫穷的穷人所得了绝症,需要野人参、鹿茸等珍贵药材时,可以分文不要,甚至还送给病人一些钱财,让其将养身体。
而有钱人就好办多了,即使是一点小病,怕死的有钱人也会来明玄所开的医馆里看病。由于敬服明玄,往往支付药钱的十几倍,倒也让明玄除了要养活典韦这个饭桶外,还能将将的维持收入持平。
明玄如此的为人,又怎能让别人不敬服?
黄巾起义之所以能够视若破竹,一天可以连下十几城,皆是因为里应外合之故,而颍州有了明玄在,谁还会去相信张角这个号称“大贤良师”的人?在颍州城里的百姓心中,明玄就是真正的仙人。
“且稍待片刻。”
守将高振也向明玄一样,坐在了明玄对面的蒲团之上,平心静气,安心的等待了起来。
一百二十 郭嘉之谋
徐庶很快就来到了,随他一起来的还有鬼才郭嘉。与他们平日的轻松表情不同,面对黄巾军的威胁,郭嘉与徐庶皱着眉头,满脸凝重。
感觉到了郭嘉与徐庶的到来,明玄睁开了原本闭目静神的深邃双眼。那守将不知郭嘉与奉孝两人是谁,难道明玄所等的就是这两人么?
守将高振穿着守将所穿的盔甲,徐庶与郭嘉虽然不知道明玄身前坐着的人是谁,但是也能凭一些细微之处判断出来。
“见过道长。”郭嘉与徐庶先是给明玄见过一礼,随后也不拘束,自己就找地方坐下,静静等待明玄开口。
守将原本宁和的心境,也因为郭嘉与徐庶的到来,重新起了波澜,便开口问道:“道长,波才所部黄巾军有十数万之众,来势汹汹,其意不善,还请道长大展神通,救救颍州的百姓吧。”语气极为诚恳,也看得出,这守将高振,算的上是一个好官。
明玄没有立刻回答守将高振,而是转头看向正在皱着眉头思考的郭嘉与徐庶,问道:“你二人有何看法。”
徐庶平日里为人正气,深的谋略之正道,讲究的是堂堂正正。但是作为一个顶尖谋士,思维肯定不会被如此限定,奇正结合,方是王道。虽然徐庶心中已有了腹案,但是却有些犹豫,毕竟徐庶不是一个擅长诡道谋略的人。
徐庶也转头看向郭嘉,却发现郭嘉面带微笑,似乎胸有成竹,便问郭嘉:“奉孝有何妙计,快说与我听听。”
“元直不也是早已想好了么,何须我多言。”郭嘉平日里开徐庶的玩笑习惯了,此时此刻,仍不忘开徐庶的玩笑。
“这……”徐庶是个老实人,哪能跟鬼灵精怪的郭嘉比,虽然平时也经常这样,但是徐庶总是对郭嘉无可奈何。
郭嘉在一旁调侃徐庶,边上的守将高振却没有那么好的心情了,事关全城百姓的性命,怎能儿戏。
但是高振却没有徐庶、郭嘉般的能耐,只好在求明玄:“还请道长发发慈悲,救救颍州的百姓吧。”
“奉孝还是快快说出来吧,否则守将大人要着急了。”泰山崩于眼前,能做到面不改色,方为大丈夫,很显然,守将并不能做到。
郭嘉闻言也是一正脸色,对明玄回道:“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百姓,不足为虑。所虑着,只不过是波才所率领的本部兵马而已。”
又问守将高振道:“城中尚有多少兵马?”
守将对于明玄所等候的人科不敢怠慢,而且郭嘉说的头头是道,让高振听着也是大点其头,此刻听到郭嘉问话,便答道:“能战着,约有三千之众。”
郭嘉听候却是一皱眉头,连高振的心都随之紧张起来。
“只有三千能战者?”这话像是问高振,但更像是问自己。
随即又自己答道:“即使是如此,以道长的声望,届时,只要道长振臂高呼,再征召一两万民兵,不过易事尔。”
“正是。”郭嘉刚刚说完,高振便赞成道。高振前来找明玄帮助的原因,也正是明玄在颍州百姓中的声望。
“但是黄巾军人数众多,即使都是一些刚刚拿起武器的农民,也不可小视,依然要做好防范才行。”
“这。”这又轮到高振为难了,高振还是看过兵书的。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现在黄巾军的数量最少也是守军的二十倍,这让高振怎么防守?
“还请先生赐教。”这次,高振终于重视起来这个眼前年为及冠的青年,虚心请教道。
郭嘉高深莫测的一笑,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城守高振无法,只能求助的看向明玄。
无需明玄开口,郭嘉就伸手一指,指向了迷惑不解的徐庶。
看到徐庶与高振不解的目光,郭嘉收回手,对城守高振问道:“颍州郡守听闻黄巾军到来,已经离开了颍州,不知对否?”
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若不是郡守的逃跑,何须高振来此,高振恨恨的应道:“不错,郡守已经带着其家人离开了。”
“我举荐一人,可助城守化解此次黄巾之威。”
高振听后立刻着急的追问道:“是谁?”
徐庶还以为郭嘉耐不住寂寞,要毛遂自荐呢,却未想到,郭嘉话锋一转,道:“我友徐庶徐元直,有经天纬地之才,有其相助,自然可轻松化解黄巾之威。”
高振正要忙着追问徐庶是谁,却见一同随着郭嘉前来的忠厚男子惊讶道:“奉孝怎能言此,庶何德何能,能担此职位,不可,万万不可。”
“元直为何不能担当此职位,元直之才,嘉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此次黄巾前来,元直也早有定计,为何担当不得此职位。”
高振原本正要反对,转而起郭嘉为其设计,以此来对抗黄巾,却不想,自己一直没有注意的名为徐庶的忠厚男子,胸中早有定计,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啊。
见徐庶还要推脱,明玄于是开口道:“元直之能,我与奉孝皆都知晓,此次守城,我自会助你。”
徐庶见明玄都开了口,徐庶也不在拒绝,也正好借此机会一展胸中所学,方才不违自己弃武从文之本意。
自己本来就早有定计,何况何有明玄之助。
守将高振闻言大喜,喜的不是徐庶,而是明玄答应出手相助。以明玄在颍州百姓的声望,守城也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典韦。”
典韦原本守在门外,听着里面几人的谈话昏昏欲睡,突然听到明玄叫他,连忙应是,大步走进明玄的屋子。
“道长有何吩咐?”低调,一定要低调,明玄嘱咐过典韦,叫道长就可以了,而典韦也很听话,立刻就改过来了。
“黄巾之事,你也知晓,你最近且先随着元直,一则是保护元直的安全,二也是等黄巾攻城之时,相帮一二。”
“诺。”典韦最近被墨玄打击的都快没自信了,正好从黄巾军中找回点自信,典韦如是想道。
一百二十一 黄巾来袭
黄巾十数万之众,一行浩浩荡荡,直奔颍州而来,而沿途攻占了许多村庄,不堪朝廷重负的农民纷纷揭竿起义,也加入了黄巾军中。
当波才带领着黄巾军来到已经做好防范的颍州城外时,黄巾众已经有二十万之多。
波才还算是有点脑子,在离颍州城外十里之处扎下营寨,就派出许多大嗓门的人,来到颍州城外,站在弓箭手射程之外,高声说黄巾是如何如何好,大贤良师是如何的英明,让颍州城里的百姓不要做无谓的抵抗,赶快投降,好早日加入黄巾军的行列,就能吃得饱饭了。
一次两次的倒也罢了,关键是黄巾从中午来到后,一直喊道月升之时,城中的百姓看着外面乌压压的一群人,也开始烦躁起来。
黄巾还未来到之前,徐庶一边做防御工事,一边以明玄的名义征召民兵,几天的时间,竟然有两万余人前来报名,经过一番筛选后,在加上原有的守军,颍州都也有两万之众。
随后徐庶又开始亲自操练这两万守军,徐庶是弃武从文,从文之前,徐庶可是一游侠。至于徐庶的本名,明玄早就为其正名来了。城中的铁匠铺,也开始全力打造箭矢,兵器以及守城所需要的器械。索性的是,颍州原本有不少豪门世家,他们怕死,与是便借助关系,给颍州城弄了不少东西。但是现在的豪门都已经逃跑了,这些东西,当然由颍州最有权力的守将高振,全权支配了。
当月至当空,黄巾已经熟睡的时候。淡淡的月光下,徐庶带着典韦,以及两千之众,悄悄的从早已经挖好的地道,来到了黄巾军的驻扎之处。
黄巾军大部分都是农民,只有波才本部的兵马,才可以勉强算是有点军人的样。但是连日来的大胜,已经让黄巾军的警惕心,低到了一个极低的地步了。
徐庶带着两千人与典韦,悄悄来到了营寨外围不远处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守兵,也不过是昏昏欲睡之人。
这点小事,交给典韦就可以了,慢步俯身过去,在其他人还没有发现之际,几个守军,已经安静的离开了人世间。
继续前行,在典韦连续击杀了二三十人后,徐庶在其后所率领的大军,已经来到了黄巾扎营的边出,再往前,就是黄巾稀疏的营帐了。
黄巾军有二十万之数,在连续攻占了不少县城后,倒也得到了很多物资,但是也足以让二十万人都有地方住。还有不少人,还是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和衣而眠。
此刻,已经无须掩饰了。典韦一声暴喝,率先冲进了黄巾军的大营。
两千守军紧随其后,一路大声呼喝,用黄巾军照明的火把,扔向黄巾军的营帐中。
虽然不会造成多大的损伤,但是其惊恐的效果,却是徐庶所想要的。
黄巾军哪里想得到,在人数比例如此悬殊之际,颍州守军还敢前来夜袭。四处燃烧的大火,让黄巾军们忘了,据他们以前得知的消息,颍州守军,不过五千之数,根本就不是他们二十万之人的对手。
典韦势不可挡,在黄巾军中横冲直撞,等到波才集合起来自己的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