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花落燕云梦-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一下,手指轻柔划过我的鼻尖,嘴角带着一丝诡秘的笑痕,说道:“以前的你,和现在一样调皮可爱……”我听他给我讲述着一段段亲密的往事,心中想起荷儿的话,忍不住问他道:“你以前很喜欢我吗?”
他亲吻着我的颈项,说道:“小傻瓜,还用得着问这个?我对你,可不只是喜欢……”我心头倏地掠过一阵恍惚的感觉,含糊说道:“真的吗?”他定定凝视着我,捧起我的脸贴近他,两人的唇瓣近在咫尺之间,我想后退时,他垂首将温热湿滑的唇覆在我的唇上,诱哄着我张开嘴接受他,温柔缠绵的热吻让我的脸颊瞬间发烫,仿佛荒原中点燃了一簇星星之火,我急忙挣扎着推开他。无论我们曾经是什么关系,眼前的他对我而言却只是一个陌生人,我没办法接受他如此亲近我。
他感觉到了我的反抗之意,抚摸着我晕红的脸颊说:“你还是那么甜,我好想你,今天晚上和我一起歇息吧……”我急忙退后一步,拼命摇头:“不可以!”他见我这副如惊弓之鸟的怯样,他忍不住叹了口气道:“怕成这个样子,看来你是真的全忘了!”我挣扎着说:“你不是还有许多妃子吗?你为什么不去找她们?”
他皱了皱眉,仍然温柔说道:“我为什么要去找她们?我并不喜欢和她们在一起。”我却不肯放过他,继续追问道:“你既然不喜欢和她们在一起,为什么还要娶她们?”他明朗的脸色略带尴尬,沉稳的神色有了一丝丝慌乱,片刻又恢复了严肃和庄重道:“我是皇帝,后宫一个嫔妃都没有,不合祖制规矩,她们在宫中除了地位更尊贵,其他的一切都和普通侍女一样,我也从来没有多看她们一眼。”我噘嘴说:“祖制规矩是皇帝定的吧?你既然是皇帝,你也可以改啊!”他将我抱起,亲亲我的脸颊,说道:“父皇定的祖制,我不能改,自古以来历代帝王,谁的后宫只有太监没宫女的?你不要和我为这个吵闹,我心里只有你一个人。”
我说:“可她们确实不是宫女啊!”他握住我的手,带笑的俊容中带着调侃的意味,轻快说道:“好,我改我改。我答应你,一定尽力改正。”我说:“你怎么做到?难道和她们离婚吗?”他眸中带着疑惑:“离婚?你说的是‘休弃’吗?难道这也是你们家乡的方言?”我听了他的话,更加糊涂,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他微笑道:“我不能休弃她们,我在北京再建一个皇宫,只带你一个人过去,好不好?只要你开心,我什么都答应你。”我看向眼前这个男人,论身份地位,明朝不会有人比他更高;论外貌仪态,他全身都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和风度,绝对拥有让所有女子倾心的优势,为什么他会对我这么好?我心中微微一动,不觉问道:“你真的那么在意我的心情吗?你真的愿意为我放弃后宫成百上千的美人吗?”他亲了我一下,说道:“只要你喜欢,我愿意放弃很多东西……当年我改‘永清’年号为‘永乐’,就是要天下百姓富足康乐,还要让我的燕燕永远开心快乐,你安心睡吧。”我听见他的话,心中觉得温暖安宁,试着将手指轻放在他的掌心之内,裹好锦被躺在他身侧,慢慢合上眼帘。次日清晨,我梳洗完毕后走到花园中,站在花圃前欣赏那些五彩缤纷的月季花,荷儿告诉我朱棣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一直住在气候寒冷的北京,因为娇嫩的鲜花都不耐北京严寒,惟有月季花四季常春,所以他最喜欢月季花。我突然听见一阵清脆的笑声,莲儿抬头一看,大惊失色,叫道:“赵王殿下!”
高高的宫墙头骑坐着一个神气活现的小小男孩,头戴着小金冠,脑侧飘缀着两条丝带,穿着合身的九色华服,五官酷似朱棣,一双淡紫色的眸子滴溜溜直转,好奇打量着墙内的情形。他拍了拍手,转头对墙外叫道:“黄俨!父皇在后院种了好多好多花!你上来看!”墙外一名内侍叫苦不迭,喊道:“小殿下,小祖宗,奴才求您快下来吧!那墙高,不是玩的地方,皇上即刻就下朝回来了,奴才还想留着这条命伺候您几年呐,求您可怜可怜奴才吧……”原来这个小男孩是朱棣的儿子,我看到这个小男孩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和他说话,甚至想摸摸他的小手。我走到墙头下,微笑仰视着他说:“你是怎么上去的?那么高,很危险的,快下来吧!”他看看我,得意地说:“我骑在黄俨肩膀上,黄俨骑在赵富的肩膀上……够高了,我就上来啦!”
他似乎突然间注意到了我,问道:“你是谁?是谨身殿的宫女吗?”我觉得他聪明可爱,摇头说:“我不是宫女,是你父皇的妃子。”他吐吐舌头,向我扮了个鬼脸。荷儿和莲儿拿来几个厚厚的褥子,央求道:“赵王殿下,皇上就快要散朝了,跳下来吧,奴婢接着您!”小赵王摇头晃脑,偏偏不肯下来。墙外一阵脚步声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说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那叫黄俨的内侍如获救星一般,忙道:“奴才叩见汉王殿下!赵王殿下吩咐奴才叠罗汉,奴才不敢有违,结果……奴才该死,汉王殿下武功盖世,求殿下救奴才一命!”
那男子哈哈笑道:“笨奴才,你们总有一天要掉脑袋!本王今天就帮你一次吧!”他话音才落,墙头出现了一个淡青色的身影,那青衣男子掠起将小赵王抱入怀中,吓得他大叫:“二哥!放开我!二哥!”
我忍不住喊道:“别吓着小孩子啊!”他怀抱着小赵王,在墙头稳稳立住,向我直视而来,我一直仰望着小赵王,恰好与他的目光撞个正着。汉王的年纪很轻,似乎不到二十岁,他一双闪灿着幽光的眸子移视到我身上时,微微露出讶异之色,不过一瞬间,他又带着小赵王从墙头轻轻跃了下去。小赵王叫他“二哥”,按排行他似乎应该是二皇子。朱棣气质成熟,年纪似乎不过三十开外,与汉王二人看上去并不像父子,更像是亲兄弟。我看着他们离去,心中怅然若失,不由自主问荷儿道:“小赵王真可爱,他是皇后的孩子吗?”荷儿迟疑了一下,才轻声答道:“不是。太子、汉王、永安公主、永平公主都是皇后娘娘所出,四皇子赵王和安成公主是贵妃娘娘所出。”我接着问道:“皇上膝下有很多皇子公主吗?”荷儿摇头道:“不多,就只有这几位。三皇子早年殁了,咸宁和常宁二位公主是皇上赐封收养的,不是皇上的亲生女儿。皇上政事繁忙,一直都独住在谨身殿,很少去后宫,这几年宫中娘娘都没有生育过皇嗣。”看来朱棣的孩子都是皇后和贵妃所生,我黯然道:“可惜我没有孩子。”
荷儿开始支支吾吾:“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很早就嫁给皇上了,所以子嗣多些,皇上最喜欢的是贤妃娘娘您……”
朱棣下朝之时,一名身着西洋服色、戴着眼镜的外国人和他一起来到谨身殿,向我行礼道:“臣汤若拉参见贤妃娘娘。”我上下打量着他,他胸前挂着一个银色的十字架,手中还掂着一个圆圆的水晶球。
朱棣向他说道:“西洋催眠术与中国苗疆巫术确实有相通之处,娘娘能够醒来,你功不可没,想要什么封赏尽管对朕说出来。朕只是觉得奇怪,为什么她会丧失以前的记忆?可有助她恢复记忆的方法?”汤若拉看了看我,躬身用汉语答道:“记忆是存留在脑海中的意想,当日娘娘中了巫术,耽误的时间太久,一些记忆片断保存时间有限就会消失。如果遇到触动记忆的导火线,例如小时候长大过的地方,或许可能会想起来。”
朱棣紫眸中透出一丝希望,看着我沉吟道:“小时候长大过的地方……那就是蜀中了。”我不知所以,说道:“蜀中?我到底来自朝鲜还是那里?”他携起我的手,说道:“你来自蜀中。”
汤若拉跪地说道:“如果回到故地,臣有八分把握,少则半载,多则两年,一定能够救治娘娘。”他微露欣喜之色,说道:“好,朕会将她送回蜀中唐家堡去。你尽快治好她,朕会重重封赏你的!”
汤若拉道:“请皇上放心,臣一定尽力而为!”
第七章
翠减汀萍

午膳时分,朱棣和我一起用膳,满桌的山珍海味都是色香味俱全的佳品,我觉得无比饥饿,吃了几个松油卷,一碗米饭,还喝了一大碗野山菌汤。
朱棣正看着我吃东西,一名小内侍向偏厅内飞奔而来,脸上带着悲戚的神色,跪地落泪禀道:“启禀皇上,皇后娘娘病势沉重,贵妃娘娘让奴才速来恭请圣驾前往坤宁宫。”
“病势沉重”四字入耳,他全身猛然震动了一下,欣悦的脸色顿时阴郁下来,问道:“太医可都在坤宁宫伺候着?”
小内侍道:“太医院数位大人都在,只是皇后娘娘一直不肯按药方服药,所以……”朱棣立刻站起身,转身走向正殿,对那内侍说道:“朕这就去。”我听他们议论皇后病情,心中竟然涌起淡淡的酸楚,对他说道道:“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皇后,不知道方不方便?”
他的紫眸中透着深沉,脸色略微舒展了些,说道:“你去看看她也好,走吧。”我们来到坤宁宫前,侍立的宫女太监见到他一起跪迎,叩首道:“奴才、奴婢恭迎圣驾!”他携着我的手坦然走进宫门,宫人都向我投来异样的眼光,但是慑于他的威严,没有人敢表现出半点惊讶。我一眼就看见了一位宫妆美人,身上层层叠叠的藕荷色宫裙曳地,她的眼神如三月里的和煦春风,见到朱棣盈盈下拜,说道:“臣妾恭迎皇上。”我的手不自觉微微颤抖了一下,这样的美人,让人惊诧的不只是她的美貌,还有那浑然天成的脱俗气质,没有男人能够忍心不珍惜呵护她,朱棣对她一定很爱护。他加大力度握紧我的手,眸中带着淡淡的紧张,对那美人说道:“你回凤泽宫去吧,留心照顾燧儿,不用担心皇后这里。”
那美人急忙闪身避过,低头说道:“徐姐姐在寝宫内,请皇上进殿。”朱棣以极快的速度带着我从她身边走过,我回头再看那美人时,她的身影迅速消失在庭院中的假山之后。坤宁宫内殿布置简单洁净、质朴淡雅,丝毫没有皇后的奢华气派,我们走过淡蓝色的帷幕,殿中侍女皆静静跪迎,气氛十分安宁祥和。朱棣缓步到徐皇后的寝帐前,问侍女道:“娘娘昏迷多久了?”那侍女哽咽着说:“启禀皇上,太医开的药,娘娘一剂都不肯服……娘娘昨晚起就时时晕厥,却嘱咐奴婢不要告诉皇上,以免圣心牵挂……”他剑眉立刻紧簇,怒道:“你们怎么不早点回朕?”
那侍女吓得跪地叩首不止,说道:“奴婢知错了,求皇上开恩,奴婢下次不敢了。”我只觉得诧异,徐皇后病情严重,却坚持不肯吃太医的药,难道她不想治好自己的病吗?纱帐内传来几声微弱的喘息,一个女子声音缈若游丝,问道:“是皇上……来了吗?”朱棣以手掀起纱帐,坐在她床榻之侧,声音凝重,缓缓道:“妙云,是我来了。你为什么不吃太医的药?”我悄悄走近了床榻,看清了徐妙云的面貌,她虽然缠绵病榻,眉宇间气度依然高贵端庄,给人的感觉亲切温和,今天所见的二皇子汉王,相比较而言更像他的母亲。
徐妙云带着一丝笑容,轻轻说道:“大限将至,我自己心里清楚,药石也没有回天之力了……如果吃了太医的药不见起色,皇上一定会责怪他们的……何必连累他们失去好不容易挣来的名声地位……”她说到这里轻轻咳嗽,眼角余光瞥见了我,勉强支持着说道:“妹妹也来了,臣妾听侍女们说西洋天师救醒了她,皇上身边以后有妹妹相伴,臣妾去得也安心了……”朱棣回头示意我站近一些,对徐妙云道:“你为什么要自己放弃?即使是一线希望,也该努力去争取才是。当年在北平燕王宫,当我万念俱灰的时候,你不是这样对我说过吗?如果没有你们劝止我,我和她永远都不会有再见面的机会。”徐妙云以温柔的目光注视着他,说道:“当年皇上对妹妹的深情,臣妾最清楚不过了,这些年风风雨雨,皇上与妹妹终于能够苦尽甘来,是皇上的福气……洪武二十五年,皇上……”一阵急促的喘息声打断了她的话。朱棣凝望着她,紫眸中射出一缕沉痛的光芒,颤声说道:“妙云,你如今怨我吗?在她之前其实还有别的人……是我让你伤心失望了!”徐妙云似乎略带踌躇,终于还是说道:“王爷还记得洪武二十五年前,我们在北平的往事吗?”她此时竟然不再尊称“皇上”,而是称呼他为“王爷”,洪武二十五年似乎是一个分割线,那一年似乎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让他们的感情产生了一些变化,在此之前,他们一定是一对幸福的藩王和王妃。
朱棣点头,缓缓说道:“我记得,春天我们一起去郊游赛马,秋天一起带着孩子们去打猎,逢年过节的时候,还和他们一起放焰火猜灯谜。”她微笑道:“臣妾也一直记得……”朱棣眼中微有泪光,说道:“这些年你从没有怨过我,是我对不起你们。”徐妙云摇了摇头,喘息了一阵,才道:“皇上从没有对不起我们母子,可怜的是唐妹妹,还有……我家三妹。”
她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仿佛无比艰难。朱棣的脸色在那一刻突然变得暗沉下来,仿佛极不愿意提起这个“三妹”,更不愿意听见徐妙云亲口说出这个名字,轻声道:“原来,你一直都知道。”徐妙云接着说:“臣妾本以为过了这么多年,三妹会另择良配,却没有想到她竟然痴心不改,一直等候着皇上。臣妾从来没求过皇上什么,只有一件事,我这一去,只惟一放心不下三妹……她才德兼备、谨言慎行,恳请皇上斟酌臣妾所请……”
朱棣看着她道:“妙云,其实你是放心不下徐家,对不对?徐辉祖的罪过,我早已不与他计较了,你还担心什么?”徐妙云轻轻摇头,看向我道:“臣妾并无让三妹占据中宫之意,只求皇上给她一个名分。臣妾知道,皇上一直想立……”
朱棣截断她的话道:“我答应你,会给她一个交代,你放心。”徐妙云微微一笑,说道:“皇上如此眷顾徐家,臣妾和爹爹在九泉之下,会永远感激皇上。”我全然听不懂他们所说的话,唐妹妹是我,三妹却又是谁?他们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朱棣似乎很不情愿,却没办法不允诺她弥留之际的要求。我看到他们相互注视的情景,料想他们还有些话要说,于是悄悄退出寝宫之外,无论他们是否曾经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二人之间那种相互信赖、理解的感觉,都足够让人从心里羡慕。宫墙外种植着一排数株参天的香樟树,经历了春的灿烂、夏的茂盛,一阵轻风吹过,数片香樟树叶在空中纷飞起舞,摇晃着飘向青石地面。我弯腰拾起一片略微转黄的秋叶,透过天空明亮的光线,叶脉的经纬条条舒展,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丽。我一不小心,让秋风将手中的树叶吹出数丈之外,正要提起裙角去追寻,却发现面前多了一个身穿明黄色锦袍之人。他身形微胖,年纪与二皇子汉王相仿,宫门前走来几名乖巧的侍女,见到他纷纷行礼道:“奴婢参见太子殿下!”
一名侍女小声提醒他道:“殿下,皇上此时正在坤宁宫内。”原来他就是朱棣和徐妙云的长子。太子弯腰拾起树叶,轻轻递给我道:“儿臣参见母妃,刚才那叶子正好落在儿臣脚下,我帮母妃捡来了,叶脉留下来夹在书本里,可以存放很久的。”我伸手接过树叶,对他感激地笑一笑:“谢谢你。”
他轻声道:“不过举手之劳而已,是儿臣应该做的。”旁边出现一个青衣人影,正是那天在谨身殿后院墙头所见过的汉王朱高煦,他不知从何处突然闪出来,对太子说道:“大哥终于过来了!”太子走近对朱高煦道:“我刚才处理几件小事,所以来迟了些,母后怎样了?”
朱高煦冷诮的黑眸微微一勾,说道:“大哥身为监国太子,国事繁忙,当然无暇分身,不像我们这些闲人,听见母后有事就坐立不安,立刻赶过来了!”
朱高炽俊脸微红,尴尬说道:“父皇母后一向疼爱二弟,就是因为二弟孝顺……我实在惭愧,不及二弟细心周到。”
他清澈的黑瞳向我轻轻扫视,对我说:“母妃在此候着父皇,儿臣去看母后了。”他收回了目光,快步向殿内走去,朱高煦倏然睁大黑眸,直射向我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犹豫:“难道你就是……父皇的贤妃?”
我轻轻点头表示认可。朱高煦的脸上掠过一丝晦暗难测的清淡微笑,说道:“儿臣见过母妃,前次多有冒犯,请母妃原谅。”他们的年纪看上去比我还要大几岁,听他们“母妃”长“母妃”短地叫我,我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着实难堪,说道:“不用这样叫我,你们进去吧。”
朱高煦嘴角轻扬起一道笑痕,说道:“父皇将你珍藏在谨身殿中,宫中认识你的人确实不多。”
我察觉这句话似乎夹杂着几分调侃,有些奇怪,抬眸扫了他一眼,他迅速跟随朱高炽进入坤宁宫中,不再看我,那丝模糊暧昧的笑意和朱棣如出一辙。过了不久,几名内侍簇拥着朱棣走出坤宁宫,太子、汉王都跟随在他身后,似乎在垂头聆听他的教诲。朱棣面容严肃,淡然道:“你告诉太医院的几位御医,大胆用药,尽力而为。劝你母后打消那些顾虑,安心养病。如果皇后的病痊愈了,朕赐他们二品官位,子孙永享俸禄。”
太子低着头,恭敬答道:“儿臣一定用心侍奉汤药。”朱棣并不看他,径自前行说道:“午时到谨身殿来,朕有几件事情交给你办。”汉王立刻轻声道:“儿臣遵旨,恭送父皇。”我远远站立在香樟树下,太子等人的身影在宫门处消失后,朱棣轻掠到我身旁,注视着我说:“刚才为什么跑出来?”我仰起头,问他道:“你刚才答应皇后什么事情了?三妹又是谁呢?”他脸色阴沉了一霎,轻轻叹息道:“皇后的病只怕难以痊愈了,洪武二十五年到现在,整整十四年,是我亏欠她们姐妹,是该给她一个名分了。”我听得稀里糊涂,道:“你是说,如果皇后……你要续娶她的三妹?”他轻拂着我垂落的发丝,抬起我的脸,缓缓说道:“这些不过是虚名而已,皇后临终嘱托,我不能让她失望……但是我只会带你一个人去北京,让她们都留在金陵。”我心头疑云密布,昨天晚上朱棣还向我信誓旦旦保证说要努力“改正”,不再继续原来的“错误”,才过了多久,他竟然告诉我他还要再娶?这样的朱棣、这样反复无常的皇帝,我以前会爱他吗?我挣脱他,说道:“难道皇帝就可以言而无信吗?我不要跟你去北京,你愿意带谁去就带谁去,我才不希罕呢!你有那么多妃子,不缺我一个……我不要你了!”
他略带愠怒,低声道:“你说什么?”我大声说道:“我不要你了!你可以再娶,我也可以再嫁,反正我也不记得你……”他眸光闪烁,克制着声音中的愤怒说:“你怎么可以这样!不许胡乱说话!”朱棣似乎很生气,微微蹙眉,挟持着我快速回到谨身殿寝宫内,将我重重放下,背转身我理睬我。我跌坐在地毯上,心中掠过一丝淡淡的恐惧,眼泪哗哗落下,叫道:“骗子,你是个骗子!你对我的喜欢就是这样吗?一边说喜欢我,一边准备娶别人?”他见我大哭,走近拭去我眼角的泪珠,和缓了语气柔声道:“蕊蕊,我不是有意欺骗你,我不知道该怎么对你说才好。遇到你之前,我从来这么在乎过一个人,我当年糊涂任性所犯下的错误,却总是害苦了你,每一次生离死别失去你的时候,我都生不如死……”
我看到他茫然失神的双眸,心底忽地痛了一下,问道:“生离死别?我们过去经历了很多事情吗?”他并不回答我的话,嘴角掠过一丝凄凉的笑意,喃喃说道:“其实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根本不由我们自己掌控。”我感觉到他话语中无限的凄凉和遗憾,无意识中脱口唤道:“棣棣……”他的紫眸说不出是惊喜还是忧虑,将我紧紧抱在怀中,低呼道:“蕊蕊!你记得我了吗?你想起过去的一切吗?”朱棣的伤心绝非伪装,他的怀抱温暖坚实,我也并不讨厌他,我想了想,抬头对他说:“我不记得那些事情。我并没有说一定要和你分开……但是,你不能娶别人!”他亲吻着我的眼睫,说道:“我答应你,不娶别人。那你也不可以食言,我要你发誓,从现在开始,生生世世都陪在我身边,和我在一起,好不好?”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生生世世都嫁给他?我可不能这么轻易把自己的婚姻给卖掉,我说道:“你是皇帝,你可以不让人告诉我,我怎么知道你娶没娶别人?”他抱着我站起来,说道:“我答应你一定不会。有些事情你现在记不起了,等皇后的病好些,我就送你回蜀中去。”世事难料,徐皇后当晚即病逝于坤宁宫,宫中哭声一片。朱棣连续五天没有临朝,为徐皇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安葬在长陵,命令举国服丧,同时下诏营建北京宫殿,接下来的几天,金陵皇宫笼罩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之中,朱棣独居在灵堂,一直没有回谨身殿。他送我返回蜀中的计划因为皇后的薨逝暂时搁置下来。


天气逐渐入冬,晚间我坐在窗下,手握一枝羊毫笔,看着宣纸上刚写下的字,迷茫了好一阵,我的脑海中偶尔会有灵光一闪,隐约回忆起一些词汇和情景碎片。我暗自留心,将想起的东西都在一张大宣纸上纪录下来,那张宣纸上很快就被我记满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例如皇宫里的一些地名,“映柳阁”、“勤政殿”、“奉先殿”等等,荷儿告诉我,勤政殿就是“金銮殿”,是皇帝上早朝与群臣讨论政务的地方。相信总有一天,我一定会想起以前所发生的事情。殿外传来荷儿的声音:“奴婢参见皇上!”他身着素服,缓缓走进殿中,见我独坐在灯下写字,疲惫肃重的神情缓和了几分,走近我道:“几天没来看你,你在做什么?”我将宣纸藏起,说道:“没做什么!”他斜倚在长榻上,示意我过去,将我拉坐在他身旁,眼中带着不舍之意道:“这几天我实在太忙,改日我再送你出宫,让郑和他们和你一起前去蜀中照顾你。我虽然舍不得送你走,为了你的病,眼下不得不如此,等我把事情都处理妥当了,我就去蜀中接你回宫来。”我问他道:“蜀中是我的故乡,我还有家人在那里吗?”他点头道:“应该有。”
我瞪大眼睛看了看他:“什么叫应该有?”他轻吻我的额头,却不回答我,说道:“今天晚上,我就在你这里歇息了……”皇后薨逝至今他一直独住,我故意假装糊涂:“我才不管你在哪里歇息!”他伸手轻轻划过我的脸颊,贴近我耳边说:“你不管,又不准我娶别人!你且说说看,身为妃嫔,该如何对待我?”我说:“当然是恪守后妃之德了!”他放下锦帐,目光直视着我,嘴角轻扬道:“后妃之德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让我回到宫里来能够开心一点,所以你一定要乖乖听我的话。”
我躲避着他火热注视的目光,微笑说道:“让你开心还不容易吗?我给你讲个笑话吧。”他略觉诧异,漫不经心点了点头。他本来对我很有“兴致”,我讲到第七个冷笑话的时候,他居然被吸引住了。我说:“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赛跑,如果乌龟想赢,它该怎么办呢?”他皱眉说:“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一定赢。”我说:“那不一定,乌龟会想办法。”“什么办法?”我说:“给兔子吃药,让它拉肚子,或者在乌龟脚上安上弹簧,再给兔子脚上抹浆糊,实在不行,让乌龟的双胞胎弟弟等在终点站。”他想了想,肃然说道:“那乌龟该赢了。”我眨眨眼说:“它输了。”“为什么?”
他迷惑不解。“因为他们比赛谁跑得慢。”他忍不住笑出声来,说道:“再讲几个给我听听看。”皇后逝世以来,我难得见到他这样开心,然后我继续给他讲笑话,讲到我自己迷糊着睡去。殿内的金漆自鸣钟敲击五下,我揉揉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喊道:“棣棣……”他挥一挥手,伺候他穿衣梳洗的小内侍们都退了下去,我突然想起很久以前我曾经早起过一次,见过皇帝在金銮殿中早朝的情景,但是那时候龙椅上的皇帝似乎不是他。他掀开锦帐搂住我,温柔说道:“我上早朝去,你继续睡吧,不用起这么早。”
我靠在他怀里,问道:“我想看看你上早朝的样子……你能带我去吗?”他轻刮我的鼻尖,道:“又想胡闹了?昨天晚上故意折腾我,半夜三更讲笑话……”
想起昨晚的事情,我忍不住想笑,却正视着他说:“我保证不胡闹,只要远远看一眼就好,我……”他抚摸着我如云的发丝,满眼都是宠溺和依顺,说道:“好,我带你去,不过你不许出声。”我急忙点了点头。勤政殿高大空旷、气势恢弘、金碧辉煌,御座设立在三重金阶之上,每重金阶都有九级,栏杆扶手上放置着三对金狮。礼乐之声响起,他松开我的手,示意我在金漆雕龙屏风后躲藏好,然后稳稳迈步走向御座,值守的内侍大声宣道:“皇上驾到!”殿中文武大臣身着统一的官服,俯拜于地,齐声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和汉王分别站立在文臣武将两列的前排,一个沉静谦恭,一个神采奕奕,两人面貌虽然相似,气质却迥异。司礼监上前一步,宣道:“平身!皇上有旨,众臣奏事宜言简意赅,切勿过于琐碎,非关国计民生之大事,下朝后再启奏监国太子。”早有一名文臣出列,叩首奏道:“臣户部尚书夏原吉,为奉旨营建北京行宫之事启奏圣上!”朱棣头上冠冕的珠串微微摇动,说道:“事情办得怎样了?”夏原吉赶紧上前几步,奏道:“臣将所需银两从国库中划拨出来,足够使用了。燕王宫修缮工程已经全部完毕,臣正加紧审阅修改西宫建设图纸,下月可以奠基动土。”
他欣然道:“北京西宫一切悉如金陵旧制,随时向朕回报工程进展,不可偷工减料,也不可奢靡耗费。”夏原吉恭声应旨,退回列中。另有两名身着大学士服的臣子出列,跪倒在金阶前,一人朗声奏道:“臣解缙重修《太祖实录》已成,恭请圣上御览!”朱棣目光投向解缙身旁之人,问道:“《太祖实录》已成,《文献大成》进度如何?”那官员低着头,缓缓奏道:“臣奉旨召进三千文士齐集文渊阁,《文献大成》全书共计二万三千余卷,目录六十卷,年底可完成。”朱棣目光中带着欣悦之意,说道:“好,此书编纂已经四年有余,书成之后朕会亲自题名,就叫《永乐大典》吧!”那官员略微抬头,向金殿上轻轻看过来,奏道:“较之《文献大成》,《永乐大典》更能昭彰圣上编修此典之宏图伟意。”他抬头的一瞬,让我仿佛坠入梦中。那张清俊中带着哀伤的脸,如此熟悉、如此亲切,丧失的记忆如滔滔洪水冲破固守的藩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