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契丹人如果非要三关之地怎么办?”
  陈尧叟揣测赵恒对此事拿不定主意,自己当然也不敢贸然表态,免得罪责落在自己头上,于是俯首言道:
  “此事还须陛下圣断!”
  这话明明是暗示赵恒:我陈尧叟没意见,皇上自己看着办吧!
  赵恒缄默良久,自语道:“朕要是答应了这一条,就是卖国,就要愧对列祖列宗和子孙后代啊!”
  

第四十七回 王钦若谨守大名(8)
“可契丹人绝不可能不提任何要求便与我大宋讲和!”陈尧叟话里有话地说道。
  这个道理赵恒何尝不知?他长叹了一声:
  “难啊!”
  “陛下的意思是地不可割,如果用羁縻之术,陛下是否以为可行?”陈尧叟所说的“羁縻之术”,就是中原政权惯常使用的对异族收买的政策,说白了也就是朝廷出钱哄着蛮夷听话别闹事。
  赵恒盯着陈尧叟问道:“你是说给契丹输岁币?”沉思了片刻,自语道:“这倒是个可行之策。朕年轻的时候听刘贵妃读《汉书》,汉朝对匈奴就施行过这样的策略。嗯,容朕想想!”
  陈尧叟不停地偷瞥赵恒的脸,他猜测赵恒求和之心并不比自己弱,刚才把寇准支出去,其意已经十分明确。现在关键是看赵恒怎么下这个决心。
  终于,赵恒又开口了:“陈爱卿,朕想把此事交给你办,就不必再经过寇丞相了!你以为如何?”
  “请陛下明示!”
  “契丹人十分贪婪,朕想只能多给他们些银绢岁币,才能封住他们的嘴。一旦和议定下来,他们就再也没有理由发兵生事了,这算不算是朕为大宋子民做了一件好事?”
  “此乃大好事,大大的好事!”陈尧叟连声赞道。“陛下打算每年给他们多少银绢?”
  赵恒掐着指头算了半天,说道:“朕看,每年给他银百万两、绢百万匹,总不算什么重负吧?”
  “有陛下如此大度,臣以为此和必成!”
  赵恒一副如释重负的轻松之态,说道:“陈爱卿心里有数?”
  “臣料此和必成。”陈尧叟又重复了一遍。
  “那好,朕这就让杨亿草写国书,你尽快准备,下午就出城!”
  “啊?”陈尧叟听罢大惊,不由叫道。“陛下让臣前去?”
  “是啊。”赵恒有些不解。“朕刚才说把此事交给你,你不是答应了吗?”
  “陛下,两国之使,古称行人,不过是些能言善辩的小官充当,岂有堂堂大国枢密副使驱车出使的先例?若以高官出使,被敌方扣留,岂不有伤大国体面?”陈尧叟明明是惧怕契丹,却摆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陛下,此事交枢密院办理即可,臣这就去寻派使者,前来领旨!”
  “那也不能随便找个人去呀,辱了国命,岂不坏了朕的大事?”赵恒不以为然。陈尧叟眼珠一转,立即想到一个人,连忙奏道:
  “陛下放心,臣选一人,绝对不会辱了使命!”
  “哪个?”
  “就是门外候旨的曹利用!”
  “曹利用?嗯,此人是有些威风劲儿!”赵恒满意地说。“爱卿且去交待,速速成行!”
   。 想看书来

第四十八回 永和好澶渊成盟(1)
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赵恒把寇准支开,独留陈尧叟议事,寇准早猜了个###不离十。不过刚才陈尧叟扔了个撒手锏,警告自己不要逼皇上太过,力主出战而为自己身后留名。他暗中观察,感到随行的官员中,有不少是赞成和谈的,倘若再一意孤行地坚持下去,恐怕连一些将军也要出面反对了。他无可奈何地“唉”了一声,对跟在身边的知制诰杨亿说道:
  “人都以为当宰相是件荣耀事,本相怎么感到当宰相如此之难啊?”
  杨亿坦然一笑,说道:“丞相的难事儿大概还在后头呢!”
  寇准咀嚼着杨亿的话,斜了他一眼,问道:
  “什么意思?”
  “寇大人,你说这忠臣是怎么来的?”杨亿问寇准。
  “这话问得大失水准!”寇准被他逗笑了。“爱国忠君,圣贤所训嘛!”
  “下官以为不对。”杨亿应声答道。“下官以为,忠臣是从奸臣那儿把名声赚过来的。大人想想:有天才会有地,有阴才会有晴。若是朝中没有奸臣,清一色都是忠臣,也就都不是忠臣了!”
  寇准哑然片刻,若有所悟:“你是说有了陈尧叟、王钦若之流,才能显出寇某的忠直?”
  “寇大人又错了!”杨亿连连摇头道。“站在寇大人这一边儿,尚且可以这么说;倘若站在陈枢密、王参政那一边儿,人家才是真正体君护国的大忠臣,而你寇大人,只能是站在忠臣的对面的那一个!”
  “你等等你等等!”寇准觉得杨亿这话有琢磨头儿。“你刚才说本相的难事儿还在后头,是不是想告诉本相谁忠谁奸还难以定论?”
  “不不!寇大人别误会,下官口无遮拦,开罪大人了!”杨亿是个好戏谑的文人,有时候说话把不住门。一看寇准着了急,赶忙劝道:“依下官的眼光,百年之后,寇大人一定是个普天之下被人讴歌的大忠臣,可是两年以后、十年以后,那可就说不定了,寇大人还是把脾气改改吧!”
  “本相明白你的意思了!不过你想让本相变成看别人脸色行事的娘们儿,怕是不大容易。”
  正说着,赵恒派人来宣杨亿。杨亿朝寇准做了个鬼脸儿,说道:
  “下官有圣旨可写了!”
  寇准一把拽住杨亿,低声吩咐道:
  “若是让你写投敌的圣旨,你务必回报本相,否则本相饶不了你!”
  “寇大人回下处等着吧。”杨亿向寇准作揖告辞。
  寇准往北城走的路上,一直在考虑赵恒究竟会作出什么样的决策。既然写圣旨,那就一准儿是要与契丹讲和了,因为如果想战,用不着写什么圣旨。怎么个和法?且等等杨亿的消息再说。他没有立即回屋休息,而是信步登上城楼,朝下望去,但见成片成片的银枪铠甲在阳光下闪着晶光。多好的形势啊,此时振臂一呼,契丹不败才怪呢!他惆怅地在城头上转了好几圈,才闷闷地走下城去。
  日正午时,杨亿匆匆来找寇准,一进屋便开门见山:
  “寇大人,皇上要以羁縻之策对待契丹,许以百万银绢岁币!”
  “写在圣旨上了?”寇准被这个数目字吓了一跳。他是个从县令做上来的人,深知老百姓织一片锦赚一文钱是何等辛苦!如今一许就是一百万,这个赵恒,出手太阔绰了吧!
  “没写在国书上,下官是听皇上私下念叨的。”
  寇准这才定下神,又问:“皇上派谁出使,是不是陈尧叟?”
  “寇大人和下官一样,都猜错了。陈尧叟没那个胆儿,临时把曹玮派来的部将曹利用抓了垫背!”
  寇准稍一思忖,立即命杨亿道:“你速去把曹利用叫到本相这里来,本相有话要对他说!”
  “是是!”杨亿闻声出屋,风风火火地朝南城而去,也算他运气不错,曹利用准备停当,正打算出城呢。杨亿箭步上前,扯住曹利用的马络子说道:
  “曹将军,寇丞相有请!”
  此时陈尧叟就站在曹利用身边。曹利用不知所措地看了看陈尧叟,想征询他的意见。尽管陈尧叟连连摇头,怎奈杨亿抓得紧,连拉带扯把曹利用拽到了寇准面前。
  “敢深入虎穴的勇士,壮哉曹君!”寇准赞赏道,请曹利用下马。
  “临危受命,下官必会尽心其职,请寇丞相放心!”曹利用语气坚决。
  “好好,像个西北汉子!”寇准携起曹利用的手往屋里走。“本相不多耽搁你的使命,只问你一句话,若输岁币,皇上打算以多少为限?”
  “回丞相,皇上设限在银、绢百万,下官拟先以五十万试之。”
  “不行!”寇准突然吼道。“一百万?五十万?那都是民脂民膏啊!五十万银绢能养活多少百姓,你知道不知道?皇上从小锦衣玉食,他哪知道稼穑的艰辛!”
  曹利用顿时不知所措,望着寇准,问道:
  “丞相以为多少为限合适?”
  “依本相的性子,一个子儿也不给狗日的!不过既然要求个安宁,不妨少许他们一些。”寇准算计片刻,对曹利用说:“至多不过三十万!就这么定了。你记住,三十万。如果超出此数而成和,别怪我寇某对你不客气!”
  “是!”曹利用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但寇准是当朝宰相,又是个强硬惯了的人,他只能应允下来。“寇丞相如果没别的事儿,下官就此告辞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十八回 永和好澶渊成盟(2)
“你去吧,本相在澶州城门下头等着你!”
  曹利用单人匹马出了澶州城,朝契丹人指定的赵征村方向疾驰而来。离村老远,便看见契丹人阵云密布,左右前后绵亘无尽,若是个胆小的,真会吓个半死。曹利用早做好了准备,所以也不胆怯,拍马直奔契丹中阵而来。此时萧太后自乘一车,其旁是契丹主耶律隆绪的另一乘车,萧太后右边还有一辆车,离萧太后很近。三辆车后头,便是数不清的战旗,在风中呼呼作响。
  按照临行之前陈尧叟所教的一些简单礼节,曹利用在萧太后车前十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高拱,朗朗言道:
  “宋朝特命全权大使鄜延路走马承受假节枢密直学士曹利用,叩见契丹国太后、契丹国皇帝陛下!”
  据陈尧叟交待,当他自报家门之后,契丹方面应该走出一个武臣收取他的国书,同时向他宣布大契丹国皇太后、皇帝陛下召宋朝使臣某某应问。曹利用等了半天,没人向他走过来,更没人对他宣布什么。他仰起头来看了看萧太后,只见这位长相富态的女人正微笑着朝他抬手,示意他起身。曹利用局促片刻,站起身来,昂然朝萧太后的车舆走了过去,近前时才看清:萧太后车舆前头横着一块一尺多宽的生漆木板,板子上陈列着切成大块儿的烤肉,还有两只大碗,碗里不是奶就是酒。
  “壮士,上车来,与本宫共同进餐,这样说话更和气些!”萧太后竟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曹利用更加不知所措。不过来到虎狼之中,也顾不得许多了。既然契丹人没有依国礼而行,自己也只能随俗。他抱拳还礼,健步走到萧太后面前,一纵身上了车,坐在萧太后身边。余光中,他感觉到萧太后右面那辆车上坐的人正目不转睛地瞅着他。那人一副英武苍劲之气,花白的胡须在风中冉冉飘动。
  萧太后像打量自己的孩子一样把曹利用上上下下看了个遍,直到曹利用感到很不自在,说了句“请太后懿旨”,萧太后才端起面前的一只碗递给他,自己端起另一只:
  “饮吧!”
  曹利用端起碗一气喝尽,原来是一碗甘甜又略带黏腻的奶。他抹了抹嘴把碗放下,说道:
  “谢太后款待!”
  “你以为南朝人杀死了大契丹国的元帅,契丹就会向南朝乞降了?不对!按照大契丹国皇帝的意志,必须要把南朝皇帝赶到大江以南!凭着大契丹的强兵劲旅,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可是本宫没有听从皇帝的意见,却听从了一个南朝降将的意见。他屡屡劝告本宫,要和南朝和平共荣,停止攻伐,保护生灵,免于涂炭。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本宫才派人到你南朝去约和。”萧太后语调娓娓,却暗藏着一股绝不服输的气概。“你知道本宫所说的南朝降将是谁吗?你往右看,这就是南朝赫赫有名的百胜将军荆嗣,他如今是我大契丹国的三司使。”
  曹利用顺着萧太后手指的方向看去,此人正是刚才瞥见的那个花白胡子将军,原来他就是荆嗣。当曹利用与荆嗣目光相接时,他隐隐感到荆嗣的目光中充满了自责。曹利用不认得荆嗣,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投降契丹,但他相信萧太后的话是真的,是合乎情理的。
  “我大宋皇帝也正是出于保护生灵免于涂炭,才欣然命本使来到契丹军前议和。”曹利用想结束这些铺垫,赶快进入实质性的交涉。萧太后也觉得是时候了,直入本题说道:
  “三关之地,也就是你们南朝的雄州一带,是晋朝石氏时期割让给契丹的。周世宗柴荣背信弃义,夺我三关,还劝降了我边关大将姚内斌。此事至今历时四十五年,该还给契丹了吧?”
  曹利用有备而来,应声答道:“晋、周两代的事,大宋朝并不知晓,也不可能负起前朝的责任。莫说是本使,就是我朝皇帝,也断不敢把祖宗留下的土地割让给贵国。此事请太后不必多言!”
  太后左车的耶律隆绪斥责曹利用道:“南朝人从来狡诈多变,既然割给我国,又要从我手中夺回去,出尔反尔,是何道理?你回去告诉南朝皇帝:要么还我关南之地,要么在澶州一决雌雄!”
  “皇帝不要气恼。”萧太后止住耶律隆绪,又好言对曹利用道:“契丹皇帝此次发兵,就是想要回关南之地,并不想吞并你们南朝。南朝至今如此无理,让我家皇帝如何面对他的祖宗和他的子民?”
  “这不是本使能做主的事!”曹利用硬硬地顶了一句,随后放缓口气:“看来贵国君臣言和是假,倒不如我朝皇帝存一片真心哪!”
  “此话怎讲?”
  “本使临行之前,我朝皇帝料到贵国要提出关南旧事,故而嘱咐本使道:关南之地乃祖宗基业,断不可割!如果契丹国真的有意修好,本朝愿每年拿出部分银绢,以表诚意。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萧太后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道:“南朝皇帝岂不把我堂堂大国当成贪嘴的小孩子了?”
  一直没开口的荆嗣插言说道:“太后不可固执成见。宋朝皇帝如此用心良苦,难道太后非要把宋朝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凡事和则两利,争则两败。臣腐朽余年,之所以苟存至今,就是想亲眼看到两国息兵。还望太后三思而后行!”
  “荆卿替南朝说尽了好话,本宫也认为曹大使讲得有些道理。不过我皇帝陛下志在收回关南之地,就请曹大使暂回澶州回奏你家皇帝,明日再议,如何?”
  

第四十八回 永和好澶渊成盟(3)
曹利用斩钉截铁地答道:“宋朝皇帝一言九鼎,三关之地绝不可失,本使回去,也还是这个结果!”说罢,无意间瞅了荆嗣一眼,荆嗣不失时机地给他递了个眼色。曹利用明白:荆嗣是让他留在军中私下再议,大概是觉得当着三军将帅和大臣的面,太后和皇帝不好下台吧?果然,萧太后听罢曹利用的话,接口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回去了。本宫今晚在大营宴请你,如何?”
  曹利用没有应答。萧太后伸手端起板上的肉碗递到曹利用面前,又道:
  “吃下一块肉,象征着今晚上两下里都快活!”
  见曹利用迟疑,太后笑了:“大契丹人绝不会在酒肉里下毒,杀人就要见血,不见血绝不杀人!”
  曹利用抓起一块肉放在嘴里大嚼起来。
  萧太后所谓的大营,就是一座巨大的毡包。傍晚时,契丹将帅耶律奴瓜、耶律题子以及荆嗣等人先后入帐,皇帝耶律隆绪最后到,一屁股坐在萧太后身边,闷声不说话。
  “曹大使!”萧太后见人已来齐,开口说道。“你阵前所言,本宫已经和皇帝陛下商议过了,既然南朝皇帝如此固执,我皇帝陛下打算明日就与宋朝决战了!”
  “太后!”荆嗣听罢大惊,连忙起身跪地奏道。“契丹国已经一错,丧失了大元帅萧达览,不能再错下去了!南朝皇帝说得对,两国交兵,死的都是无辜之人。萧达览是太后的族亲之人,如果不发动这场战争,达览元帅现在应该在太后身边尽心伺候,可是战争夺去了他的性命,太后还不为此感到悲伤吗?”荆嗣越说越动情,声音也颤抖起来。“想我荆嗣的夫人姚桦哥,本应与荆某白头偕老,儿女容膝,可怜她一个杰出的契丹女子,最后竟惨死在契丹同胞的刀下,荆某每念至此,没有一次不是肝肠寸断!如今好不容易两国都有了和解之意,万万不可因为小小三关之地再起摩擦。荆某今日发下誓愿:只要太后和皇帝陛下不再和宋朝皇帝纠缠三关,荆某愿永生永世驻守三关,守护这块土地免于干戈!”
  听着荆嗣慷慨陈辞,曹利用不由看了他几眼,对萧太后道:
  “荆将军的话既合天心,也顺两国之民意。本使希望太后和皇帝陛下三思而行!本使以为:太后和皇帝陛下今日一决,善则造福于两国百代子孙,不善则从此兵连祸结,永无宁日。其实大宋与契丹虽属两国,血脉却早已交融,理应成为兄弟,成为朋友。兄弟相阋,手足相残,最终只能造成更多的荆将军和姚将军这样的悲剧!”
  萧太后扭头瞅着耶律隆绪,问道:“皇上,开口吧?”
  耶律隆绪阴沉着脸,半晌,逼视着曹利用说道:
  “南朝小侄之国,怎么能与我大契丹国兄弟相称?”
  曹利用当仁不让,答道:“皇帝陛下如果记起百年以前契丹初起,仰借中原大唐建立辽国之时,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其后中原大乱,契丹国借机巧取燕云十六州,又借机得到三关之地,居于强势,俯瞰中原。那时候中原王朝自顾尚且不暇,称侄称子,都已有之。如今大宋一统江山,西至秦陇,南至大海,兵强物阜,一派昌盛,绝非昔日气象了,何来叔侄之分?大宋皇帝所以提出要给契丹岁输银绢,也是想到契丹国处于冰雪北方,物产不丰,不愿自家兄弟换饿受冻。太后和皇帝陛下切莫以为我朝皇帝是出于惧怕,那就大错特错了!”
  “大胆泼使,竟敢在我大契丹的宴会上如此傲慢!”耶律隆绪怒声喝道。
  荆嗣连忙为曹利用开解:“皇帝陛下此言差矣!曹大使句句道出南朝的诚心,何来傲慢?臣荆嗣刚才算了一笔账:若必求三关之地,一年所产,不过值银十万两,何不就与南朝修好,得其银绢,再开商埠,使百官尊荣,百姓富庶,实为一举两得之策呀!”
  萧太后端起酒盏笑道:“众位爱卿,曹大使,本宫陪你等饮酒,让皇帝陛下算算账!”
  这句话果然缓和了气氛,几个人你吆我喝相互敬酒,一连饮了三四巡。曹利用站起身走到萧太后面前,高举酒盏,说道:
  “本使见今晚气氛融洽,两下里都快活,特来敬太后一盏!”
  萧太后彬彬有礼地说道:“还是请曹大使先敬我家皇帝陛下吧!”
  曹利用移步到耶律隆绪面前,毕恭毕敬地问道:
  “皇帝陛下,能否饮下本使这杯和合酒?”
  耶律隆绪单手接过曹利用的酒盏,没有喝,往案前一放,问道:
  “南朝皇帝打算每年给大契丹多少银绢?”
  “陛下把话说到这一步,我家皇帝还有何话说?请陛下先饮了这杯和合酒,再议不迟!”曹利用心里明白:接下来便要在银绢上讨价还价了。
  “你说个数,朕如果满意,不用你劝自会饮下,若戏弄于朕,朕会把酒泼到你脸上!”
  “哈哈哈哈,陛下说话真风趣!”曹利用机敏地把气氛缓和下来,伸手将案上的酒盏重新端起,说道:“倘若陛下信不过我家皇帝,倒不如本使先自以酒洗面!”
  “曹大使!”荆嗣叫了一声。“何不快将银绢之数告知皇帝!”
  曹利用点点头,不假思索地说道:“每年白银十万两、绸绢十万匹。”
  耶律隆绪大为不满,嚷道:“你在打发叫花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十八回 永和好澶渊成盟(4)
“陛下听本使细言。”曹利用不慌不忙地说。“先说绸绢吧,契丹国地大人稀,为官食俸者决到不了十万人,每人每年一匹绢,年复一年,这个数目有多大,陛下一算便知。就是我朝官吏,也平均不到如此数目啊!再说白银。契丹人猎杀一熊,所值不过十两;猎杀一虎,所值不过三十两。若与我朝贸易,则利翻十倍。契丹之粮,每斛八两,若契丹之民拿着银子到宋朝购粮,每斛却只有三两,这样一来一往,同样一两银子,岂不是平白生出数两?陛下不能只看死数,还要看看活数!”
  这番话不仅是耶律隆绪闻所未闻,就连萧太后和耶律奴瓜等,也绝没朝这上面想过。经曹利用这么一算,那十万两银子,岂不等于三五十万两了?不过当此之时,再多也是嫌少的,耶律隆绪说道:
  “曹大使如此巧舌哄骗朕,还谈什么诚意?”
  曹利用坚持咬住此数,说道:“我朝皇帝一片真心,绝无一丝一毫的哄骗!贵国的贪婪,倒让本使吃惊!”
  荆嗣接着说道:“曹大使所言极是!臣在宋朝为官数年,宋朝皇上之仁德无人可比。如今恩被北漠,契丹就不该再锱铢必较了!”
  双方你来我往辩了半天,还是萧太后一锤定音:
  “曹大使既然说银可生银,十万两就十万两吧。但绢不能生绢,十万之数断断不行!”
  “太后的意思呢?”
  萧太后振振有词地说:“曹大使刚才为契丹国算了一笔账,说我契丹官不过十万,不错。可曹大使忘了,十万之官每人一妻一妾,便是三十万,若每官再生一女,便成了四十万,生两女,便成了五十万。南朝皇帝总不能让契丹的女人们都穿粗布衣裳吧?”
  到底是女人,最喜欢的不是银子而是绸绢!
  曹利用故作沉思之态,为难地说:“本使临行之时,我家皇帝千叮万嘱不得过此数,过了此数便要取本使脑袋。太后如此逼迫本使,本使只能如实复命了!”
  不想萧太后哈哈大笑起来,笑够了,才说道:
  “曹大使快不要在本宫面前演戏了!本宫小的时候,曾随父王到山后云州去买马,那里卖马的都是汉人,一谈马价,便把手揣在对方衣襟之下摆弄五指,讨价还价。本宫当时感到惊奇:一匹马该多少银子就是多少银子,怎么价钱还可以商量呢?后来才明白:不但马价可以商量,一切东西的价格都可以商量。你家皇帝该不会不懂这点儿道理吧?”
  “回禀太后,我家皇帝一向做事认真,绝不会左右摇摆。倘若太后依允此事,我家皇帝明天就会兑现诺言;倘若在此事上讨价还价,只怕我家皇帝一怒之下回到汴京,再议此事,可就遥遥无期了!”
  耶律隆绪不管不顾,说道:“绢四十万匹,一匹也不能少!”
  曹利用镇定自若地看了看耶律隆绪,又看了看萧太后,两手高拱,奏道:
  “如此,本使告辞!”
  “急什么!”萧太后叫住曹利用,与他商量道:“本宫知道四十万有点儿难为你,再减一半儿,曹大使总不会辱了使命的!”
  曹利用听完这句话,像吃了颗定心丸。他凝眉沉思,做出一副痛下决心的样子,咬牙说道:
  “也罢!本使豁出去,大不了被我家皇帝流放岭南。为了两国交好,生民休息,就算是流放岭南也值得!”
  萧太后看破了曹利用的手段,戏道:“曹大使真是有胆有识,本宫猜想你家皇帝不但不会降罪于你,反而会重重地奖掖你。假如你家皇帝真的要流放你,你不要去岭南,可以来我契丹嘛。契丹人是最讲信义的,曹大使若是有意,我家皇帝会任命你担任南京转运使!”
  “多谢太后,本使没这个福气,只能等着回朝受罚了!”
  “好了好了,既然定下了银绢之数,各位先痛饮三杯,草写誓书,明日一早,契丹大使耶律题子便随你到澶州交换国书,两国从此永为盟好!”萧太后站起身,高擎酒盏。“皇帝,就这么着吧!”
  “那就只能谨遵太后之命了!”耶律隆绪说着也站起身。“众卿把盏,共庆盟好!”
  荆嗣眼里闪出了泪花,喃喃说道:“荆某规劝了两年,终于见到这一天,死而无憾了!”
  “别说什么死啊死的!来,为皇帝陛下,为两国和解,为曹使节、荆将军,干杯!”萧太后笑吟吟地说道。以下的故事又要话分两头了。先说契丹。
  耶律题子与曹利用来到澶州交换了誓书,契丹人开始大规模撤军。由于大宋皇帝赵恒已下了严令:契丹军队所过之处勿得惊扰追袭,所以萧太后、耶律隆绪以及契丹各部二十几万军队颇有秩序地向北行进,不日之间,回到雄州。出于友好,雄州知州何承矩设宴欢送萧太后一行,因为这是契丹人回国的最后一站。宴会上,双方自然谈些永远友善为邻的话题,又说到雄州不久便要建立榷货物,以促进两国之民互相贸易。所谓榷货物,就是今日所谓边境地区贸易市场管理站所之意,只不过当时所设榷货物,大多属于以物易物的贸易。众人直饮到个个尽兴,萧太后才发出收官之语:
  “本宫老了,但愿两国友好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那样本宫即使在九泉之下,也会深感欣慰!”
  “皇太后福寿绵永,为何言老?”荆嗣恭维一句,众人随声附和。安静下来,荆嗣又问:“太后,不知今天如何安排?”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十八回 永和好澶渊成盟(5)
萧太后稍作沉吟,答道:“宴罢之后就启程吧。”
  “宴罢启程,抵达新城驿刚好在夜里。”荆嗣禀道。“依臣之见,太后和皇帝陛下不如在此处暂歇一夜,明日一早归国,也好受百姓夹道之迎啊!”
  萧太后瞅瞅身旁的耶律隆绪,问道:“荆将军说得有些道理,皇上的意思呢?”
  耶律隆绪无所谓地应道:“谨遵太后之命。”
  “皇帝陛下还没有逛过瓦桥关呢,那里是姚内斌将军降周的地方,也是他女儿姚桦哥安葬的地方。如今两国交好,臣以为陛下可与太后稍作游览,也算是对结束宋辽战争的一个纪念吧!”荆嗣满含情意地劝耶律隆绪道。
  一提到姚桦哥,萧太后想起前几个月刚刚在那里为荆嗣修建的一座新墓,这次战争的起因,就是因为在修墓时两国士兵发生冲突。“荆将军是否也想去看看本宫煞费苦心为你建的那座生人墓啊?”
  “多谢太后,臣当然想去看一看,那里是臣的最终归宿嘛!”荆嗣答道。
  萧太后兴致甚浓,对何承矩说道:“何知州,你有兴趣随本宫及荆将军同行吗?”
  何承矩拱手答道:“守臣何某愿陪太后前往!”何承矩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但为了保证契丹主母的安全,他必须随同前往。
  “那好哇,咱们说走就走!”萧太后说着站了起来,耶律隆绪急忙上前搀扶。
  朔风吹得甚紧,一行二三十人跟随在萧太后车子后面,迤逦朝埋葬姚桦哥的地方走去。这里离城不远,大约一个时辰便到了。耶律奴瓜揭开萧太后的车帘把她搀扶下来,耶律隆绪、荆嗣和何承矩等紧跟在她身后,来到南岸易水边那块竖着三座墓碑的旷地上。萧太后第一次亲临此处,她在姚桦哥的墓前静静地看了半晌,又来到其南的张永德墓,问荆嗣道:
  “张将军和我契丹交过手吗?”
  “回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