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个博士姐妹的家庭教育:玩学习-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阅读准确度的测量,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我采用的方法是:针对阅读内容,每10000字口头提问3个~5个主要问题,根据回答情况粗略地估计阅读准确度。这是万不得已的办法,不是非常科学的,但比没有一个办法还是要好些。
  高速阅读技术训练
  现在,图书市场很少见到有关如何训练高速阅读的书籍。我猜测,这些人都是经过长期的探究花费了难以估量的心血才掌握这一技术的,他们不肯轻易示人,无可非议,谁都应该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长江日报》2001年4月25日第10版,报道了山东济南一位“天才”和“奇人”:韩君升。2001年4月8日10时50分,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的名牌栏目《欢聚一堂》的主持人赵保乐、朱迅,随便说出一个字,30岁的韩君升当即就能准确地答出此字在哪一页,并说出这一页的全部内容。当两位主持人随便说出一个页码,韩君升便飞快地在题板上写起来,他不但把这一页所有的文字一字不漏地写出来,而且排列顺序精确无误。该文记者称,为尊重知识产权,他不便对此作过多的涉及。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金钥匙之一高速度高准确度的阅读技术(7)
为了提高女儿们的阅读速度,对高速阅读我也作过一些探究,但远不及韩君升的水平。在此,就我个人的体会,作一些介绍。或许等到韩君升的《超级全脑潜能学习法》一书问世时,读者再用心一读,可能收获更大。
  中小学生的阅读速度有的高,有的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阅读速度一般在每分钟100字左右;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一般在200字/分钟左右,通过高速阅读技术训练,阅读速度可以达到2000字/分钟以上。如果不进行高速阅读训练,中小学生的阅读速度随着学历的增长,也会提高,有的人会达到这样高的阅读速度,但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有的人可能终生达不到这样高的阅读速度。
  高速阅读技术训练,最好安排在小学四年级或五年级暑假进行。先用1小时~2小时的时间,专题详细讲解高速阅读技术,并指导学生进行几个相关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高速阅读技术,我以为,这样训练的效果会好些。
  在小学生初步掌握了高速阅读技术之后,再选三五十册、总阅读量约1000万字、适合学生文化水平且学生又喜爱的简易读物,让他们进行高速阅读实践,并以册为单位粗略测算其阅读速度,作下记录,逐册进行阅读速度比较,随时观察、分析其阅读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及时进行技术指导。
  我以为,现在小学生的阅读总量太少太少。很多家庭是有条件让小孩子多读些书的,有些家庭可能条件达不到这个标准。
  掌握这种方法所需训练时间是不长的,大约半个小时就够了,剩下的问题,就是为孩子们准备一些相应的阅读材料。
  在进行快速阅读技术训练时,请家长注意:
  1.更新观念:多个汉字可当一个阅读符号来认。
  2.对比观察:学生的速度不高的技术因素是什么。
  3.分析指导:及时分析指导学生,提高训练效率。
  进行阅读技术指导时,家长或教师要举例说明,两个汉字在阅读时是可以作为一个阅读符号来进行识读的。
  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中国,在汉语里是两个字,而在英语里却是一个单词:China.
  小学生在阅读时,多数是将“中国”作为两个阅读符号来处理,汉字是方块文字,“中”字和“国”在书写时是断开的,因而,他们在阅读时,眼光第一次总是仅仅注视在“中”字上,读完“中”之后,目光再下移,注视“国”字。如此阅读,目视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字体以印刷体5号作为尺度,目视能力一次至少可视10个~15个字符,一次只视读1个字,太浪费目力了。
  看是一回事,理解又是一回事;看是一回事,记忆又是一回事,全方位地看一次,所获信息量是巨大的,全部准确记忆下来,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所阅读的书籍之中,有些信息对于某个人来说,是无效信息,不需要记下来,我们平常看报纸,也并不会去记忆所有的阅读到的信息,这时要有迅速的“信息过滤”能力,如同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打乒乓球一样,他的注意力只在飞来飞去的乒乓球上,其他所视信息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一种能力,这也是一种技术,也需要进行技术训练。在阅读时,也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这种“信息过滤”能力。
  任何一门技术;都需要反复练
  任何一门技术,都需要反复练习。练习阅读得有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择也是家长比较费心的事。练习用的阅读材料,要适合孩子的学习基础,要符合孩子的爱好,这样容易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过深过难的阅读材料,容易损害孩子的阅读兴趣。
  改变小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是一件需要耐心的教育工作,不可能指望他们在一两句点拨之后,小学生就能改变他们的习惯,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的学生短些,有的长些,这种差异总是存在的,这是个体天资的差异所决定的。但是,快速阅读技术是99%的学生能掌握的,并非只有天资好的学生才可以掌握,天资差的学生也是可以掌握的。要教育学生,人一能之,我十能之,高速阅读只存在阅读速度的高低问题,而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要向孩子明确指出,不能将天资问题作为不想接受训练、不想进行艰苦训练的借口,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家长应当进行鼓励,要谨防伤害小孩自尊心的言语。  。 想看书来

金钥匙之一高速度高准确度的阅读技术(8)
具体操作方法
  1.选字词:本书为方便家长,从六年制小学课本和初一课本中选取了一些二字词、四字词、六字词,分别供不同年级的学生训练之用。当然家长也可以另选字词。
  2.训练一瞬阅读量:先用手指压住所选二字词,让小孩注意,然后快速移开手指,要求小孩立即认出手指下面的词组,可以读出声,最好不出声,只要小孩告知已看清则可。
  手指每次移开的时间,家长要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在开始时,可控制在0.5秒左右,也不可太短,最短控制在0.3秒则可。
  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时,如果他们能在0.3秒的时间,阅读2个汉字,则他们的阅读速度可以提高1倍。开始训练时,学生所面临的困难要多些,只要有耐心,这个阅读技术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如果孩子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一瞬0.3秒,每瞬视读量达到4字,那么阅读速度就可以达到800字/分钟,比原来的每瞬1个字,每瞬0.5秒,每分钟阅读120字的阅读速度要快6倍以上,用这样的阅读速度来看一本10万字的民间故事,只需要2小时左右的时间,如果说,以120字/分钟的速度来阅读的话,则需要14小时左右,这就慢得多了。快速阅读技术用于课外阅读,不但速度高,而且准确度也较高。
  在进行一瞬多字训练时,手指每次移开的时间,有意识地放长一些,然后再缩短。在开始时,可控制在0.5秒左右,也不可太短,最短控制在0.3秒则可。小学生平时阅读,每阅读一个汉字大约0.3秒左右,现在,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阅读6个字符,平均每分钟可以阅读1200字符,这已经达到快速阅读的速度了。
  高速阅读技术的应用,要依个人的实际阅读技术而定。一瞬2字、3字、4字最适于做作业,一瞬1行、2行、3行和多行的超高速阅读,最适宜于阅读小说、新闻报纸、查阅资料等。
  进行超高速阅读技术指导时,家长或教师要依据高速阅读训练的道理,以进一步发展的观点,向生理和体能的极限挑战。这时,比较容易接受这种高速阅读的原理,难在生理和体能都受到挑战,其艰苦是显而易见的。
  进行超高速阅读训练的难点在于:学生初次接受训练时会有一些不习惯,这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训练,家长应该理解这一点。
  超高速阅读是不同于高速阅读和快速阅读的。这种阅读的目的多数在于搜索和浏览。在高中学习阶段,这种阅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偶尔想起某书上有一句名言,想引用一下,但记不准,需要查一下,如果超高速阅读技术不到家,就非常难办了。
  超高速阅读技术是一项综合阅读技术,它需要快速的敏捷的思维能力与之配合,目光要具有一种“过滤”能力,只关注所需要的,而忽略不关心或不重要的内容,同时,记忆能力也需要大大加强。
  超高速阅读训练:先选取字词,可任选一行、二行或多行,可以多到一页、二页。一般要有20个字符以上。先用一个小硬纸条,压住所选行,让小孩注意,然后快速移开小硬纸板,要求小孩,眼睛要像一架摄影机一样,将一行或多行文字当作一幅画面来整体摄录下来,并用脑子将所摄画面迅速地有选择地进行图像和文字转换,如同我们平时见到一个人(摄到一幅画面),立即转换成相应语义(喊出其名字或称谓)一样,或者说像电脑进行文字处理和图像处理一样,将其输入的一组数码转换成相应的文字或图像。这样的文字图像处理功能,其实是我们脑子的天然本性,不过,要有意识地进行开发,经过训练后,可以十倍地提高这种能力。相反,如果不进行开发,个人的这种本能,只能以潜能的形式存在,或者开发得不及时,这种能力长期处于“待业”状态,最终完全萎缩了。当然,由于个体的差异,这种特性,不是人人都一样的,有的人转换的速度高一些,有的人低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开始时,要选择信息量比较小的来进行训练,然后再选择信息量比较大的来进行训练。
  家长训练时,手指或纸片每次移开的时间,有意识地放长一些,然后再缩短。在开始时,可控制在1秒左右,也不可太短,最短控制在0.3秒则可。小学生平时阅读,每阅读一个汉字大约0.3秒左右,现在,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阅读20个以上字符,平均每分钟可以阅读4000字符。此项阅读训练可以在高速阅读训练后,小孩的阅读速度明显提高以后进行。
  超高速阅读的实用性。阅读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信息,阅读速度慢,所获信息量太少,则不适应目前社会的要求,也不适应目前学校学习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加紧训练小学生的阅读技术,提高阅读速度,对子女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这也可看作是一个学习基础问题,我想,没有一个家长不同意这种看法。
  看完此章,作者有几句话送给读者:
  1。学生可以掌握超高速阅读技术。
  2.不掌握超高速阅读技术,学习负担就会加重。
  3.能高速阅读就能建立书缘。
  4.书海茫茫,要有导航员。
  以下训练材料可以供不同年级训练之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金钥匙之二 高速度高准确度的口算技术(1)
一位家长如是说
  6月15日后,我接谈了几十位来访的家长,其中有一位姓汤的家长是我卫校的同事,他爱人是一位中学数学教师,他的儿子在读小学三年级,但是,儿子的数学成绩却有些令两位都是教师的家长大伤脑筋。平日里,数学作业错误多,做作业的速度特别慢,每天的数学课外作业要花1个多小时,有时要花2个小时,考试时也老是出错。他们原先总认为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做作业不细心,孩子做作业时总是提醒孩子慢一点,认真一点,效果却不显著,孩子的数学成绩总不见有长进。
  这位家长是位有心人。在我接谈外地来访的几位家长时,他也来寻宝。我在报上出了“名”后,武汉一些家长,大多数是妈妈,冒着酷暑,登门访谈,一位名叫熊丽春的家长,带着先生和孩子黄冰洁曾两度访谈。但是,本镇的家长登门访谈的就不多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我的熟人,老伴的熟人,三个姑娘的老师和同学不少,对于我家的情况,他们比报纸上的报道更清楚更明白,用不着登门。
  其实,各人管孩子的事,只有各人自己最清楚。我的这套特殊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不讲你不听,你是无论如何都不清楚的,你若是有意登门相谈,我自然高兴一谈。
  2000年10月,我和这位家长一同出差,他喜形于色地向我反馈了一个好信息:用你的训练方法,我仅仅只训练了三次,每次一个小时。这学期,我小孩的数学有了明显的长进。原来,小孩每天要花一二个小时完成数学作业,现在很快就可以完成,一般不要半个小时。小孩还说,我现在特别喜欢做数学作业,这套方法,的确有效。
  因为,很多中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除智力因素以外,与其口算的速度和准确度的相关性极大。
  从三个女儿学数学的经验看,智商平常的孩子,如果勤奋好学,口算技术经过训练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中小学可取得比较优异的数学成绩。
  智商稍高一点的孩子,如果勤奋好学精神差,口算技术又没有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中小学阶段要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也是很难的。
  良性循环
  口算训练必须分阶段进行,这样,容易形成良性循环。进行口算训练,开始时,小孩的进步很快,后来就慢些了,有时,想一次就达标,是非常不容易的。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原有基础,分阶段达标。比如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开始进行口算训练,第一次用了半小时,连续进行了三次训练,共花了1个半小时,他的运算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后,每天做数学作业时,可以节省半个小时,那他此后用这个节省的时间来训练口算,他的口算速度又会提高,在此后的学习中,还会节省更多的时间,再用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其他各项读写算记的训练,他就有时间了。这样不会加重小孩的负担,但是,对于那些想一蹴而就的家长来说,这又是一个磨耐性的事。 
  我说口算
  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也进行口算练习,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速度要求和准确度要求。学生只要能全部算得对,是快是慢,那就不管了,实际上,小学老师也管不了,小学一个班五六十、七八十个学生,哪能一个一个地去测量他们的口算速度。
  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口算能力应当视为小学生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提出一个可行的速度要求和准确度要求,这样才能测量小学生的口算水平。
  对于口算,一般人思想上存在一个误区。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会口算,只要能算得准,快一点慢一点,对数学成绩的影响,似乎不大。其实,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基于推测的说法,我可以负责地说,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其实,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潜能。虽说是小小年龄,但是如果按我的一套特殊的训练方法来训练,其口算速度可以提高好几倍。小学生的口算速度提高以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随之大大增强。
  有一个很简单的“口算游戏”,只要花几分钟做完这个游戏,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你原来的想法是多么可笑。下面是22题不进位的加法,我和三个女儿先后做了几百遍,但我们父女百做不厌,我们从中获益匪浅。不信,你也来试试。
  2+3=                4+3=
  7+2=                2+5=

金钥匙之二 高速度高准确度的口算技术(2)
6+2=                2+4=
  1+8=                4+3=
  4+5=                3+6=
  4+4=                5+2=
  3+3=                1+6=
  4+3                 4+3=
  2+1=                7+2=
  4+5=                6+3=
  4+4=                2+5=
  这22题不进位的加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几乎都会做。肯定是用口算,因为无须用笔算。1982年10月,我第一次实际测量了我的二女儿陈中静的口算速度:65秒。也是这一天,我第一次测量我自己的口算速度:13秒。
  女儿65秒,老子13秒,这就不是快一点和慢一点的问题,这是快几倍的问题。我当时想:
  ①老子和女儿的差距在哪里?
  ②老子和女儿的差距能不能缩小?
  ③老子和女儿的差距能通过哪种办法来缩小?
  ④老子和女儿的差距能缩小到什么程度?
  ⑤缩小这个差距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这22题不进位的加法,如果要求在13秒钟内做完,并且要求把答案写在纸上,当然,得数要全对,你能达到这个速度吗?每个小学生都能达到吗?如果读者有小孩,看到这里,我建议你试一下。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完成这22题不进位加法口算,需要60秒钟以上的时间,我曾测得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竟用了88秒。经过实际测量,你才知道,这个差距不是快一点慢一点的问题,而是相差几倍的问题。面对这一差距,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年龄的差距所造成的。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喜欢拿小孩作试验,我希望以试验结果来说服自己。我当时想,能不能通过训练,让小中静的口算速度也和我一样快呢?如果能达到成人的口算速度,那么她以后做数学作业就快多了。
  为了帮助小中静提高口算速度,我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在小中静做口算时,我双眼紧紧盯住小中静的笔尖。经过仔细观察,我很快发现,小孩书写阿拉伯数字的速度不快,这是影响其运算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小中静书写阿拉伯数字的速度,我采用单项训练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单项训练都是采用“玩”的方式来进行的。我和小中静比赛写阿拉伯数字,经过短短几分钟,在我的指点下,小中静书写阿拉伯数字的速度大大提高,已经很接近我的书写速度。后来,经过训练,小中静对这22题的口算速度已非常接近我的速度,我是13秒,小中静是14秒。
  在数学中,10个阿拉伯数字是数学作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符,同时也是小学生发生关键错误最多的书写符号。家长和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小学生经常把6看成9,把8写成3之类的错误。初中生、高中生也不乏其人,因把算草上的256写成265而丢掉3分5分,家长们、老师们对学生的这种错误无可奈何,总是谆谆告诫这些犯这类错误的学生或小孩要慢一点,要细心一点,可是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呵斥总是没有结果,有些小学生直到中学这类错误也不见减少多少。
  我个人认为,学生的这类错误通过口算训练则可以迅速得到改正。通过口算训练可以10倍、100倍地提高小学生、中学生的口算准确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训练非常简单,就是书写10个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小孩的书写速度可以明显提高,最好能达到每秒钟书写2个阿拉伯数字。
  小中静的阿拉伯数字书写速度上来了,口算速度也上来不少,但与我的口算速度还相差不少。那天,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训练,小中静的口算速度仍只有30秒。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观察,我发现,小中静做口算时,有些题目,如2+3=,2+2=,3+3=等,她能一见就立即写出得数。但是有些题目,就不是这样了,女如7+2=,4+5=,3+4=等,小中静做到这些题目时,总要稍微停顿一下,停的时间长短不等。这一重要观察结果使我立即意识到,成人与小孩的口算的速度差别正在此处。这时,我的头脑中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结论:
  成人是在“认”算式,小孩是在“算”算式。
  于是,我开始教小中静一题一题地“认”算式。我给小中静讲,像2+3=,4+5=,7+2=这样的算式,以后再遇到了,就把它当作一个特别的字来“认”,例如,2+3=以后就直接“认”作“5”,不再把2+3=当作一个算式去运算。开始,小中静不习惯认这些特别的“字”。我要求小中静在思想上把“2+3=”当作一个特别的“5”字,并且大声读作“5”。同样的,对着“4+5=”大声读“9”,这样大喊了十几分钟,小中静居然“认”会了这22题算式。 。。

金钥匙之二 高速度高准确度的口算技术(3)
“认”当然比运算快得多。这样“认”算式的结果令人高兴,小中静的口算速度一下子飞跃到20秒。这使我兴奋不已,仅仅一个小时的训练,小中静的口算速度就从65秒提高到了20秒,我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一个星期后,我又从卫校回到家,我一提再玩一次口算,小中静高兴得不得了,由于兴趣来了,小中静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达到了14秒。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后,小中静的速度竟达到了12秒,大大地超过了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以想像,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口算速度有成人快,那么她做起数学作业来,肯定是非常轻松的事。做作业轻松,学数学当然有兴趣,对数学有了兴趣,数学成绩不会不好。寻到这个法宝后,我要求我的三个女儿都一卡一卡地“认”算式,三个女儿,个个都要过关。掌握了技巧后,认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一到周末,父女就一起“认”算式,断断续续的一年多时间内,三个女儿对120卡上的2500题都认得相当熟。其速度有的接近我的速度,有的超过了我的速度。 
  小学里,一个班五六十、七八十个学生,一个一个地来测量,一个一个地来指导,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只有靠家长了,但有些家长太忙,有些家长对麻将更有兴趣,我就找不出来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了。
  小中静的口算速度达到成人的速度,使我进一步相信“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小中静小时候所表现出的天赋,非常一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的最大愿望是她将来能考上大学。完全没有想到她能出国留学。
  “只生一个好”政策出台前,我已是三个女儿的爸爸,小中静1974年2月出生,出生16个月后,奶水没吃够,小中州来到了她妈妈的肚子里,截去了她念念不忘的乳汁,身体发育不算太好,当时,农转非的政策还没有出台,1982年,小中静当时在农村一所条件很差的小学读二年级,我意识到,要抓紧时间进训练。后来,小中静的数学成绩在班上,一直较好,与这种口算训练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我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把我所介绍给各位的这些卡认会了,喊熟了,小孩的数学就可以得100分了,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我是想说,小学生如果口算达到了成人的速度,可以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不是天资问题。
  观念更新 
  观念更新,我说的是更新一个观念:“认算式”。在学校传统教育中,“2+3=”之类的一大批简单算式都是分别当作一个算式来看待,在课堂里,老师总是教学生把“2+3=”之类的一大批简单算式都当作一个算式来“运算”。我在训练我的三个女儿进行口算训练时,不是这样的。我的“创造”在于:把“2+3=”之类的一大批算式都是分别当作一个特殊的“字符”来看待,在进行口算训练的时候,总是把这些特殊的“字符”当作一个“字”来“认”,而不是去“算”。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创造”。小孩只有对算式的概念进行了突破——突破了“算算式”的概念,才会真正认识到“认”比“算”快。可以想象,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口算速度有成人快,那么,她做起数学作业来,肯定是非常轻松的事。做作业轻松,学数学当然有兴趣。 
  口算训练指要
  家长要根据小孩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练习内容进行训练。最好从最简单的开始。如果第一次达不到参考标准,是很正常的现象,同一内容,设置了多个练习。 
  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手指压住2+3=,然后突然放手指,旋即又压住,让小孩来认这个“字”。小孩开始会有些不习惯认这样的“字”,告诉他这些“字”,原本是一个算式,如果当作一个“字”来认,也是可以的,只是这个字”的结构有些特殊罢了。当小孩的思想转了弯以后,很快就会“认”这些“字”了。这个“认”与背加法口诀的“背”好像是一回事,但又不是一回事,通过以后的一些训练项目以后,读者会自己明白。孩子“认”会后就可以
  开始练习了,如果设计的表格不够用,可以自己动手画一些。 

金钥匙之二 高速度高准确度的口算技术(4)
使用下面的几张表时请注意:
  1。首次做比较口算训练时,让小孩做最前面的一栏20小题,记下所花时间秒数,作为原始口算速度,供日后比较分析之用。 
  2.随后,让小孩“认”下一栏20小题口算题,要求流畅,在认读时有哪个小题不流畅,则再认读,直至能将20小题一口气“认”下来,流畅无误。 
  3.接着,让小孩先作好训练准备,家长持表,发口令“开始”,小孩执笔在本书上作答,答完告“完”,家长将时间记入比较口算训练之一的相应栏目中,作为日后比较分析的数据。
  4.每做一次训练,都与达标速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差距,如果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又未经训练,一般来说,一二次就达标是有困难的,掌握一门技术需要反复的训练。 
  5.每做一次训练,都与上一次的速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家长应当适当地赞扬一下小孩,说“不错,有进步”,小孩这时需要鼓励,正如在球场上拼搏的球队员需要自己的队友当啦啦队一样,家长切不可一见到自己的小孩的速度是60秒,而达标时间是12秒就急不可耐,说“真笨,怎么搞的”,如果当家长的你是这般德性,那你干不了这等需要耐心和爱心才能做好的事情。 
  6.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为宜,如果小孩一时兴趣高还可以适当延长训练时间。 
  7.为了迅速达标,小孩在答题时,家长应当目不转睛地盯着小孩的答题动作,如果小孩写答数时,在哪一题下笔写答数时有稍微的停留,就说明他这题还没“认”会,还需要训练一下“认”算式,可以单“认”这些没认会的题。 
  8.上一次训练与下一次训练最好相隔一个星期左右,天天做这种训练容易令人生烦,要保护小孩的学习积极性,切不可伤害小孩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如果小孩主动要求多练,那又当别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