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想金山-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001年3月,李学凌曾写下过一篇叫做《伴我雄心》的文字: 星期天跑了100公里去见一个朋友,回来之后非常沮丧。我的朋友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程序员,许多优秀的软件中都有他的手笔。现在他住在北京的郊区,一个修葺得非常精美的小区。不再整天泡计算机编程,专给国外大公司做外包工程,一年工作两三个月,每年有几十万的进账。他现在学会了尽情享受生活,家里是自制的石头音箱,到处都是散乱的零件。不知道何时他迷上了航模,用一个砖头大小的遥控器控制着嘟嘟喷出汽油尾气的直升飞机。他现在的朋友都是航模高手,其中一位据称是北京直升飞机航模的第一把手……能把一个直升飞机航模弄得上下翻飞,但也仅此而已。我的朋友表现得非常恭敬,怀着崇拜看着表演。
我一点也不在乎。身为产业中人,我对那些玩航模的高手一点兴趣也没有。我的朋友在行业内也是令人敬仰的对象,但是他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金山公司总裁雷军刚到北京机场就给我打电话,要和我见面。跑过去一看,无非是金山卓越融资成功,金山要在未来几年达到营业额10亿而已。我向雷军讲起我的那个朋友,我说这样的人活得非常自在,也没有什么不好。雷军还依稀能够记得他,但是言语中充满了淡漠。他说,人生有不同的活法,但是今天金山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依靠的是博大胸襟,当金山只有28个人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他有这样的雄心,有不满足的痛苦,所以才有现在的成就。
雷军不算高大,甚至稍显瘦弱,但从他的目光中,我能看到一种令人释怀的威严。中国软件在这些人的手上发展,让人放心。
我忽然为我的朋友感伤起来。
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可以写出精致的代码,能够统领一项工程,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轻松挣到自己需要的那么多钱。但是如果一个程序员没有傲视同侪、横扫群雄的气度,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程序员。许多程序员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满足整日编写代码的快乐,不愿意走向管理,不愿意了解更多的方向,只知道编程,沉溺其中,是最大的不幸。
并不一定说雷军就比我的朋友活得快乐,但是雷军这样的人更令人敬仰,中国更需要这样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李学凌所欣赏的是雷军对于人生方向的选择。在即将结束本节的时候,笔者还想选择雷军在1996年写的一篇颇具书生气的文章《我的程序人生》。之所以在描写1992年的雷军时却选择了1996年的文章,是因为在随后的叙述中将更多关注雷军从一个程序员向一个管理者的蜕变历程,这篇文章可以被看做是雷军对程序员生活的告别宣言,未来更具挑战性。
虹←桥←书←吧←。←
第25节:阳光灿烂的日子(1988~1996)(18)
发信人:floppy(软驱……八卦炉中逃大圣翻江倒海闹天宫);信区∶VisualC 标题:我的程序人生……雷军 发信站:北大未名站(2001年12月07日22∶59∶58星期五);转信 我的程序人生 这篇文章最早是1996年6月贴在西点BBS上的,对我过去很多年的程序生涯来说,也是一个总结。虽然我的程序生涯已经过去了,但在我内心的深处仍有一丝感伤,有时仍留恋在过去的情怀中。
我也不知道今天我上了西点BBS多少次,这次上站的时候所有信区都没有几封信,〃程序人生〃这个信区永远都没有什么信。我一直都有这样的感受:〃程序人生〃这个词太好了。仔细琢磨一下,可以理解成多个意思:第一,程序员的人生感受;第二,编程的感受;第三,看待人生如同一个程序,有的人执行得快,有的执行得慢等。但看到〃Programr〃就又想,是〃Programming〃还是〃Programmer〃还是??我觉得应该是编程感受。我是西点五期的,比较晚,没有看到本区规则,如果跑题,请信管批评,同时我也会禁止自己一天不上站,以表示认错的诚意。如果我理解得对的话,我再谈谈自己编程的感受。
站长Tonylow1998年关于程序人生的说明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陆续在报纸、杂志、BBS和Internet上看到一些以〃程序人生〃为标题的文章,一些作者说不知这个词出自何处。其实很简单,这是我在1996年初建立西线和西点BBS的时候给一个供程序员交流的信区所取的名字。BBS转信用的标识符取Programmers的缩写为PROGRAMR。WL,后来这个信区被正式升级为全国信区PROGRAMR。CHINA。之所以取名为〃程序人生〃,是不想让这个信区被狭义地理解为只讨论〃编程〃的问题,希望能尽可能广义地包容更多的话题,让Programmers知道,这个世界除了Programming,还有很多更精彩的东西。
程序人生 '题记' 如果是程序人生的话,这条路太漫长 〃程序人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刚开始时我并不明白。这个词源于业余BBS站,站上PROGRAMMER栏目的中文名就是这个词,英文翻译过来就是〃程序员〃,但程序人生又比程序员多了很多含义,似乎多了一种沧桑感。但不管这么多,讲讲编程感受不算跑题。首先我先讲讲自己的路,这样也许大家才能相信我的坦诚和我的这篇编程感受的真实性。这些感受是我个人感受,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我的程序人生路 我并非天生喜欢电脑,上高中时也没有想过程序员的生活。我学电脑非常偶然,小时候的一个好朋友上大学时选择了电脑专业,为了和这个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我也选择了计算机系,开始步入程序人生的道路。
当我学了一点电脑知识后,就发现电脑将是我人生的最爱。读书时,我不是特别会搞关系的人,同学关系说不上差,也好不到那里去。我是1988年上的大学,我们大一下学期才有专业课。当我有资格上机的时候,发现电脑世界太美妙,就一头扎进去。当时用的是Motorola68000(相当于Intel8088);540K的内存,运行的UNIX操作系统,8个人一起用。大二学PC,又过了一学期,开始出现在老师的实验室,帮忙干活,当时写了现在还有人用的RI(RAMinit;清内存的小工具;看来我还是最早一批写Shareware的人)。又过了一个学期,开始和校外的公司接触。大二暑假,也就是1989年8月,和一个朋友组建了YellowRose组,写了我第一个商品软件Bitlok0。99。后来开过公司也写过一些软件。
大学毕业后,分到研究所,不太适应研究所的气氛。跳槽到金山软件公司,开始了职业程序员的生涯。后来成了北京金山软件公司的经理,但我还是一名程序员。
编程的感受 程序员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
我刚接触电脑就发现电脑的妙处,电脑远没有人那么复杂。如果你的程序写得好,你就可以和电脑处好关系,就可以指挥电脑干你想干的事。这个时候你是十足的主宰。每每你坐在电脑面前,你就是在你的王国里巡行。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电脑里的世界很大,编程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你可以想象到电脑里细微到每一个字节、每一个比特位的东西。
※BOOK。※虹※桥书※吧※
第26节:阳光灿烂的日子(1988~1996)(19)
我爱编程这个工作,可以肯定我会干上一辈子。不少人认为程序员最多干到35岁就可以收山换环境了,脑子也差不多该歇歇了,体力也不支了;并认为写程序是年轻人的事情,到了一定岁数,估计没什么人再当程序员了。
当我刚有一点水平的时候,我也认为编程辛苦,也想30岁后干别的。当我年长一点后就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一个人大学毕业就二十一二岁,有点水平的时候可能25岁,接着就是老婆加上孩子和房子等等诸多事情。一切搞定的时候,也许就是35岁。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选择程序人生的道路。电脑进入我国时间不短,但真正大规模开始用,还是1985年PC开始的,因此国内真正写电脑程序的人最长也就写了十几年(不知道是否还有这样的人)。由于电脑应用在国内时间比较短,国内开发的主力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但这不表示程序员如同红粉佳人般容易衰老。美国和中国台湾开发以30、40多岁的人为主。
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没有什么不能做的(现在还能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而且更要命的是好像我们特别聪明,特别适合开发软件,比老外强得多。当我们真正接触那些杰出的开发人员的时候,发现他们太厉害了,都有10多年的开发经验。虽然也有很多年轻人做了很多好东西,但绝大多数的产品出自这些有丰富开发经验的程序员之手。刚毕业的时候,编程不仅仅是爱好,而且也成了一辈子的工作。整天不知道写些什么东西,觉得特别没劲,找不到感觉,特别灰心。后来,才明白,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程序才会有意识。
写程序简直是在自杀,巨费精力巨费脑子巨累。但我爱编程这个工作,可以肯定我会干上一辈子,虽然我没有打算一生只干这一件事。用一生来编程序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难的事。如果碌碌无为,为交差写点程序,这样写两辈子的人都有。但如果想全身心地写程序,写10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不少朋友都洗手了,有时我也想〃用什么电脑,Windows外的世界不是也很大吗?〃面对电脑的时候,立刻顿悟:电脑还是自己最擅长干的事,也是最顺手的事。
高级程序员不是追求的目标 有的人学习编程技术,是把高级程序员作为追求的目标,甚至是终身的奋斗目标。后来参与了真正的商品化软件开发后,反而困惑了,茫然了。
一个人只要有韧性和灵性,有机会接触并学习电脑的编程技术,就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程序员。刚开始写程序,这时候学得多的人写得好,到了后来,大家都上了一个层次,谁写得好只取决于这个人是否细心、有韧性、有灵性。掌握多一点或少一点,很快就能补上。成为一个高级程序员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当我上学的时候,高级程序员也曾是我的目标,我希望我的技术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后来发现无论多么高级的程序员都没用,关键是你是否能够出想法出产品,你的劳动是否能被社会承认,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高级程序员绝对不是追求的目标。
编程不仅仅是技术,还是艺术 有人认为编程是一种熟练工种,也有人把编程说成是艺术创作。这两种意见争论比较激烈。
我们换个工种来看,石匠应该是熟练工种,属于工人,跟艺术似乎沾不上边。但正是这些石匠,给我们留下多少文物古迹,如乐山大佛、莫高窟等等。应该说这些石匠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文化遗产。现代软件工业已具相当规模,很多软件的完成需要的是大兵团作战。一名普通程序员接受编写某一模块的任务后,往往只是写代码,发挥的余地很小。在大项目中,很多程序员只能了解到和自己所编模块相关的很局部的细节,另外还受到开发环境的限制,真的很难体会到自己在从事〃艺术〃创造,更多的时候是感到自己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有的时候还担心自己苦苦参与的这个项目究竟有没有意义,是不是在同类产品中有竞争力,会不会开发出来以后就因为硬件的发展,操作系统的换代而过时?? 我认为编程的工作和石匠比较相似,有技术活,更多的是体力活。不管怎么说,写出一个好软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虹←桥书←吧←BOOK。←
第27节:阳光灿烂的日子(1988~1996)(20)
这两种想法都有片面性,编程应该说两种属性都有。编程不仅仅是技术,也还是艺术。编程是技术活,才有可能大规模进行,才会有软件工程和软件工厂;编程是艺术,才会有如此多的好产品,让大家如痴如醉。
第五节 金山开始长征 在2007年10月的一次采访中,记者追问张旋龙:〃如果金山上市的话,你当初的投资会有多少倍的收益?〃张旋龙笑笑说:〃我当时兜里有多少钱就都给求伯君了,根本没有计算过当时共投入了多少,也完全没有办法去统计。只要是对民族软件有益的,无论回报是多是少,我都会不遗余力去帮助的。〃
在金山20年的长征历程中,作为最初的投资人,张旋龙始终在幕后支持,一路走到今天。因此,很多媒体评论说:张旋龙、求伯君、雷军三人一路团结携手没有分家,这在中关村是个奇迹。
香港金山就这么没了?
1992年,张旋龙找到方正张玉峰谈判,希望进行全面合资。最后,张玉峰说:〃你这些东西,我打8折,一共8?000万,我出4?000万。你一半,我一半。〃张旋龙看好北大和王选,也看好张玉峰,他希望合资之后让自己更强大。
张旋龙的弟弟、妹妹起初并不同意这桩姻缘,因为香港金山合并进香港方正,也就意味着父亲创办的香港金山就这么没了,他们在感情上很难接受。最终,张旋龙还是说服了他们。
1994年,方正(香港)公司成立,合资后,张旋龙任香港方正总裁、方正集团副总裁兼执行董事。1995年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第一家以中文计算机软件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此后,张旋龙的工作重心放到了香港以及方正排版海外市场的开拓上。
在张旋龙的努力下,方正先后在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成立方正的分公司或分支机构。方正的排版系统也一度占领了海外中文报纸市场的80%。
尽管张旋龙一直忙于方正的海外业务,但他也一直关注求伯君和金山的成长。
〃你在珠海新成立一个金山,给你一半股权〃 1993年,为了奖励求伯君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张旋龙在珠海为他买了一套价值200万元的别墅。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件很轰动的事情了,也足以看出张旋龙对求伯君的青睐。
在香港金山与方正合并之前,因为股份分配的关系,求伯君并没有被考虑进来。但张旋龙非常看好求伯君,他将软件这一块分拆出来,交给求伯君运作:〃你在珠海新成立一个金山,给你一半股权,珠海的房子给你用,没有钱,我还会给你。只要你还想做,我就支持你。我现在最怕你不想做了。你不想做的时候,你也告诉我,你也一定有碗饭吃。〃1993年,求伯君在珠海成立了珠海金山电脑有限公司。
求伯君接过香港金山的品牌,并继续用WPS等产品将金山打造成中国软件行业的知名品牌。张旋龙是懂得将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的道理的人。他得了方正,也没有丢金山,近20年始终与金山并肩作战,从未分开。
同在1994年,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成立,并进行基于Windows的办公软件《盘古组件》研发。在〃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局面下,金山开始了长征……
。←虹←桥书←吧←
第28节:动荡的1996(1)
第二章、动荡的1996
回顾中国软件20年,经历了〃从闭门造车到与狼共舞,再到主动出击国际市场的蜕变,中国逐渐产生了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软件企业〃。在很多人眼中,金山软件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历史的缩影和代表,因此了解金山历史可以从中管窥中国软件产业风雨兼程的跋涉之路。关于金山发展历史的分期,雷军的说法颇有代表性,他认为: 金山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6年。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岁月,一群技术理想主义者写出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产品,凭借口碑就在市场中声名鹊起然后很快成功;接着又演绎了一个脆弱的民族工业遭遇列强、然后输得一塌糊涂的故事。在那段阳光灿烂的岁月里,金山在IT业可能是最风光的公司,非常成功。在那个年代里,学电脑就是学WPS,非常普及。这是金山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3年,在遭遇微软和盗版的双重压力之下,金山抱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心态,然后重新开始新的一轮长征。这六七年时间里,坚守自己的信念,坚信中国软件业一定能成功,很执著地在这个领域里耕耘。
第三个阶段是2003年以后,金山开始进行突围。2003年金山战略重大转型,就是依托互联网来做好软件产业。在这一阶段里,金山的国际化业务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日本和越南市场的成功证明了其国际化战略的正确性。2007年,金山软件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金山发展史上第三阶段成功的最重要标志。
仔细比照金山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史会发现,两者都是遵循从闭门造车、与狼共舞到出击国际这三个历史阶段在发展演变的,大同而小异。而在整个中国软件业发展史当中,1996年前后显得尤为重要……经过这一年的动荡之后,中国软件企业开始分化,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96年,国家开始在软件领域实施火炬计划,各高新区开始建设不同规模的软件园,对整个软件产业格局也产生了深远影响。1996年6月18日,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专业化软件企业。
1996年,更多软件企业开始走下坡路,走向没落或转型之路;在这种大背景下,金山软件也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第一节 英雄辈出,逐鹿洪荒
如今的软件制造越来越像一项集体作业,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当年的求伯君一样,凭借武林秘籍一样的10万行源代码独自打天下。与20世纪80年代的理想主义一起消失的,就是这一个个程序员的传奇。
在我们彻底遗忘这些前辈之前,有必要对他们的传奇进行简单梳理……而越是对中国软件早期的繁荣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就越能明白金山在理想主义年代消逝之后的商业环境下对WPS的坚持、对中国民族软件理想的坚持是多么难能可贵。
中国第一代程序员的理想主义 当互联网前所未有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当各种应用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当娱乐软件越来越绚烂,在尽情感受更奇妙的高科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感时,我们却比遗忘更容易忽略一个群体……程序员,他们才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奇妙世界的创造者,是他们用一行行代码营造了另一个虚拟世界。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代程序员以王选等为代表,既具有最好的数学功底又有最严密的逻辑思维。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计算数学专业学生,王选院士在回忆文章中说董铁宝是〃中国第一个程序员〃。董铁宝1945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学习,他参与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伊利亚克机的设计、编程和使用。董铁宝1956年回到中国,并在北京大学任教,是王选的老师。那时候电脑还是一件极其昂贵的大型设备,只能用打孔机进行编程,即用打孔机的方式将二进制数据和程序输入机器内存,然后执行计算,再将结果保存到磁带机上。
普遍意义上的第一程序员,是指PC环境下的第一代程序员,以求伯君、鲍岳桥、吴晓军、王志东等人为代表,这一代程序员担当起了普及电脑的重任,也因此成就了一个个耀眼夺目的程序英雄。他们多数在DOS下编程,用汇编语言,有着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和顽强的毅力,他们中很多人的事迹已经成为神话,而他们的软件作品成为经典,比如严援朝的CCDOS、王永民的五笔字型、王江民的KV杀毒、鲍岳桥的UCDOS、周志农的自然码输入法、王志东的中文之星等……每个程序员都希望凭借一个好软件打天下。
当时光进入互联网时代,新一代程序员更年轻,心态比前辈更开放,视野更开阔。他们可以轻松进行世界范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共享软件、自由软件甚至源代码公开代表了这种开放精神。再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软件开发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技能,与个人突破能力相比,团队协作更重要,而一个软件的开发也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虹桥门户网。
第29节:动荡的1996(2)
当个人天赋淹没在集体冲锋之中的时候,具有理想主义的程序员们仍能从历史中重温个人英雄时代的传奇,尽管从1997年之后基于DOS的中国第一代PC程序员已是英雄迟暮……
〃能够让我安心写软件,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中国第一代程序员中曾经显赫一时的人并不多。在这些前辈当中,至今仍然活跃在IT产业前沿者已所剩无几:王江民的江民杀毒在国内杀毒市场还有一席之地,鲍岳桥成功创建联众游戏后已退出江湖,王志东从新浪撤出后做lava…lava即时通讯工具,王永民的五笔字型和周志农的自然码虽使用者众但其本人已很少在IT界出现,吴晓军更是英雄迟暮到了无音讯……如果说这些前辈都还能被今人记起的话,那么严援朝、朱崇君等更早期的程序员则可能早已不为人知,在这一小节中主要对后者做些简单介绍。
或许你对严援朝这个名字感到很陌生,但对王志东和新浪网一定很熟悉……1993年,严援朝与王志东共同创办了四通利方公司,后任新浪网总工程师、CTO。2005年4月,54岁的严援朝〃解甲归田〃,退居幕后。
生于1951年10月26日的严援朝最为人知的成就在于CCDOS。1983年6月24日,严援朝正式开始写CCDOS。和求伯君写WPS一样,严援朝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天吃一顿饭,常常是废寝忘食。严援朝所使用的是一台128K内存、CGA显示、一个160K软驱、没硬盘的电脑……这在当时已是稀有之物。6月30日,一万多行代码快速写就。由于这个软件是为中国第一台PC长城机做的,软件的名字就取了ChangCheng汉语拼音的字头,即CCDOS。
严援朝并没有在CCDOS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也没有把源代码保密起来,谁都可以拿来分析研究……这时同行们也才明白做汉字系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于是,1984年后出现了很多种汉字DOS系统。1983年8月,CCDOS在北京展览馆亮相,引起很大轰动。1986年,CCDOS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8月,四通的王杰找到严援朝,请他代表四通帮微软推广Windows,全国巡讲面向对象的设计。1993年12月,严援朝与王志东、四通集团共同创办四通利方,并担任〃利方多元系统支撑环境〃系列产品的主要设计人。1998年,四通利方与华渊资讯合并,严援朝出任新浪网总工程师。随后的故事并无多少传奇,王志东成为新浪的标志人物。
再说朱崇君。
朱崇君1964年2月26日生于陕西商洛山区,1981年从陕西富平迤山中学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86年入清华大学核能所攻读能源经济专业研究生。1988年,朱崇君读研期间就首创中文字表编辑的概念,推出CCED1。0版。
CCED的第一个版本卖了450元,卖给了天津大学力学系的一个用户;CCED2。0和3。0版本都是联想公司做的销售,收入了3?500元的版本费。朱崇君还是最早在国内提出软件注册销售概念并付诸实施的人。这种销售模式的好处是建立了软件开发商与用户之间的通道,节省了渠道销售的成本。
1989年,朱崇君获硕士学位,被分配到国家科委信息中心工作;1993年,出任国家科委北京太乙机电高技术公司总工程师;1996年8月北京乾为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后,朱崇君任董事长兼总工……之所以将公司名字定为〃乾为天〃,是希望这一〃八卦中的上上卦〃能够〃保佑CCED顺利平滑地移民到Windows上来〃。
按照原计划,适于Windows平台的CCED98应于1998年11月问世,但后来却没有了朱崇君的消息。IT时代的发展是如此迅速,以至于谁的离开都不会引起多少轩然大波,程序英雄们的谢幕也是如此,去得悄然无声。
当年的严援朝尽管声名显赫,但每月固定工资却只有几百元,即使是别人修改他的软件挣了大钱,他也不在意。他的快乐在于:〃我觉得我能够左右世界。人家给不给钱是一回事,但这东西是我想出来的,而且很多人都挺喜欢用,这就足够了。〃这一代程序员身上有很多理想主义的东西,就像1988年的求伯君所说:〃能够让我安心写软件,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虹▲QIAO书吧▲
第30节:动荡的1996(3)
中国第一代程序员都是个人英雄主义者,或许也正因能够彰显个人天分,才让他们在中国软件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如今早已是软件开发工程化、流程化的年代,除了个人或小团队开发共享软件之外,任何一个商业软件几乎都无法留下个人的名字。理想主义岁月远去,留下的只是前辈程序员们各种故事的遥远记忆?? 第二节 蓦然回首,一片金山 如果说金山的历史从求伯君开始,那么,金山软件产品的历史就是从求伯君用10万行代码写下的WPS开始……正是这个产品20年来始终伴随着金山而成长,有辉煌,有低谷,有坚持,有重新崛起;也正是这个产品让微软在中国乃至世界办公软件市场不敢掉以轻心;还是这个产品让全世界了解到在中国还有一家公司能够和微软抗衡而屹立不倒……
WPS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国软件发展水平的投影,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折射……这种精神和民族使命感有关,和坚持不懈的顽强有关。
WPS就是电脑的代名词 对于金山软件旗下的产品而言,最知名的或许不是最赚钱的网络游戏,而是最不赚钱但口碑最好的WPS。而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历史而言,WPS字处理软件也曾经是中国软件业最辉煌的一页。
1989年,WPS1。0推出后,市场反响热烈,求伯君和WPS一夜成名。金山汉卡也填补了我国计算机文字处理的一个空白,并由它带动了整个汉卡产业。随后的六七年间,WPS在中国几乎成了电脑的代名词,凭借技术优势,金山横扫中国办公软件市场。
从1992年到1994年,是金山办公软件最辉煌鼎盛、如日中天的时期。当时,由于个人PC的普及率还很低,电脑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