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汉往事-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亲自动手不代表就不动手。因此,项羽准备布局了。
第一步棋:齐赵两地都在楚国北边,而在齐赵的北边还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臧荼。项羽送信给燕王臧荼,让其出兵攻赵。而此时的臧荼却存了私心,自从他私自杀了韩广兼并其地后,多少有些怕项羽找他麻烦,并且田荣和陈余已手挽手连成了一片,自己也不会傻着脸去寻晦气。因此,臧荼对项羽的命令不置可否。这个人虽然没有动静,但在事实上牵制着齐赵的后方,因为有他的存在,田荣和陈余不敢放手一搏。
第二步棋:任命萧公角(萧为地名,公为官职,角为名,姓不祥)率军攻击彭越。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彭越闹腾的太为厉害,带着他的一万多人四处打游击,见人就砍、见钱就抢、见粮食就吃,这个人让项羽很头疼。更关键是他在昌邑,把齐国和赵国连成一片,使得西边的田荣和北边的陈余能及时救援,有效配合。因此项羽准备灭了这个人,隔开田荣和陈余的联系,便于各个攻破。可事实证明他派去这个人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因为就在刘邦攻破陈仓的同时,彭越把这个人打的满地找牙、四处乱窜。
第三步棋:申阳救三秦。就在项羽正在摆棋子时,刘邦进军了。从陈仓陷落到咸阳丢失,一连串不幸的消息刺激着项羽的神经,因此他下令河南王申阳兵救三秦。正在洛阳享受的申阳接到这个命令后,无比痛苦,但老大下了命令不出兵也不行,因此这个人进军了。而这个人的办事效率有些低下,从整队到出发,前前后后用了近两个月时间,等他到达函谷关时候,司马欣已经投降了。在这里叫了几天板,结果挨了一顿打,败的一塌糊涂,更过分的是被刘邦围着不放,万般无奈的申阳最终也举起了双手。
第四步棋:任命郑昌为韩王。刘邦平定三秦的消息传来,项羽大怒,立马任命郑昌为韩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一颗棋子,用得好足以稳定时局。可项羽这一次明显用错了筹码,他最大的弊端就是任人唯亲,而非唯贤。项羽早年在吴县时,郑昌为县令,和项氏关系交好,但此人没有多大本事,吹牛皮、拍马屁、侃大山可能还可以,但领兵打仗却是个门外汉,叫这么一个人去当韩王,项羽休矣。因为韩国地处中原腹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甚至苏秦曾说过一句话,“韩地虽轻;得韩者重”。如果这颗棋子用好,刘邦出关很有难度,同时直面赵、齐两国,亦是项羽的屏风。而项羽却用了这么一个人,想不败都难。
项羽试图稳定局势的四步棋下了出去,但收效甚微。也正是这四步棋,为他的败局埋下了伏笔。
第五章 楚汉争锋—(五)还定三秦
韩信把项羽骂够了,也把形势给刘邦分析的差不多了。这一次刘邦很满意,今天算是对这个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自从张良离开后,刘邦已经好久都没这么舒畅过了。前些天,每逢别人提建议,自觉不自觉拿他和张良做比较,结果看谁都不顺眼。今天韩信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面前这个人的形象慢慢从张良的影子里走了出来,愈来愈鲜活,愈来愈生动。刘邦现在开始有些欣赏这个年轻人了。
战略业已规划,可措施仍未敲定,你既然认为能打,但还的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呀,没方案的战略那是白搭。秦地三王并不都是软柿子,尤其那个章邯曾是多少诸侯的噩梦,对于这个人刘邦还是很在意的。因此刘邦发问了,“该如何行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指咸阳,平定秦川。”
前边对栈道未进行详解,事实上从关中到汉中并非仅此一条道路。关中防御汉中进攻的屏障是秦岭,秦岭东端有武关,西端有散关,有三条谷道穿越秦岭中部,作为汉中与关中之间的通道,它们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秦岭高峻,以至每条谷道都曲折回旋,幽深险峻,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运动,尤其不利于粮草补给的运输。南北交争之际,多以散关也即陈仓为要冲。
刘邦入蜀时,所走道路叫子午道,从杜陵(今西安东南)穿南山(秦岭)到汉中的通道,此道从秦昭王时期开始修建,历时多年,为长安通往汉中、安康及巴蜀的重要驿道,因穿越子午谷而得名。刘邦入蜀时走的就是此条道路,但此条路多处盘山架桥,上百里悬空甬道,当初听张良计策,刘邦一把火将甬道烧的干净。我们上边所谓的栈道就是这条路。
另一条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秦时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此道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始,西南经散关,沿故道水(嘉陵江上游)谷道至凤县折向东南进入褒谷,出抵汉中。这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就多次从走这条路跑出来。这条路上有个关隘更为有名——陈仓,无论是韩信还是后边的诸葛亮都对此地都情有独钟。
傥骆道北口在周至县西骆峪(骆谷),向西南,以太白、洋县,三次翻秦岭及其支脉,出傥水谷(傥谷)至汉中盆地,古道全长约200多公里。
简单点说,当时最少有这么三条路,一条在西安东边,一条在西安西边,第三条道将绕的很远,并更为险峻。这条路韩信没准备选择。刘邦烧掉了西安东边的路,而即将成为焦点的是西边那条——褒斜道。
当韩信说完话后,刘邦高兴了,站在一边的萧何也乐了。韩信骂项羽的话萧何以往听过,可最后一句话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人真的不枉追一场。
几天后,樊哙接到了一个命令,内容是率领一万人去修栈道。当初跟着刘邦一边走路一边烤火,把栈道烧个干净,现在刘邦一声令下,樊兄弟成了建筑队队长,领着人开始过上了猿猴一般的生活,攀悬崖、吃野果,还的扛着木头搞建设。
刘邦还给他下了个死命令,一个月修完。樊哙看着几百里大山愁眉苦脸。这是什么事啊,韩信竖跟杆,刘邦就顺着怕,这怎么能修完?别说自己带的都是人,没有爬山越岭的本事,纵然是群猴有爬山的本事一个月也修不完呀?这不明显在拷对人。因此这个屠夫就向老大诉苦,可刘邦根本不卖账,一个字——修。就这样,樊屠夫成了樊工头。
樊哙修路的消息很快穿到了关中,章邯得到这个消息时仰天长笑,“刘邦如此,无能为矣。”
章邯的高兴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有没有铲车、挖机、水泥搅拌车等高级货,要修路就靠人工,背着木头拉根绳就上阵了,当初秦国修栈道历时多年,人工都用十几万,你刘邦修路的效率能有多快?
章邯打了一辈子仗,刘邦这样大张旗鼓地搞,也没道理能迷惑住章邯,可一个人的身影混淆了他的判断,这个人就是樊哙。实际上樊哙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这个人每次打仗都站在最前边——先锋,就从他过往的那些“先登”就能明白他在刘邦身边的角色定位,这个人就是一把利剑,每次大战都是他站在风口浪尖。这一次,他在当工头。樊工头这次真的起到了迷惑的作用,因为到目前为止他的名声无疑比较响亮,虽然不见得最为响亮但也够用了。如果你认为现在的韩信比较出名,叫韩信来更能起到作用,我只能说你错了,现在的韩信还只是个不出名的小角色而已。
樊工头的这次认真并痛苦的修路,让章邯相信刘邦真的准备走这条路。如果走这条路的话,章邯应该还能惬意好几年。
章邯并不是不知道另外一条路,事实上他很了解,并且也做了准备。随着刘邦烧掉栈道后的没几天,章邯就派大军驻守陈仓,扼住了蜀地至汉中的咽喉,应该说他的高兴应该是有道理的。
章邯高兴了,因此雍军松懈了,更为关键的是陈仓守军松懈了。应该说章邯纵然不想松懈也不行,自从章邯重回秦地当王后,他很明显觉得这里的人不是怎么欢迎他,也不怎么喜欢他,因此他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的关注着身边的一切,时时防备暗地里拍过来的黑砖。更为严重的是,秦人讨厌他,却比较喜欢刘邦,而不幸的是他却非常讨厌刘邦。在不同的爱好驱使下,弄的章邯连征兵工作都进展的困难,不是征不到,而是怕自己征的兵反过来打自己,因此章邯在这里比较节制,也比较难受。
筋疲力尽的章邯信不过很多人,时刻把弟弟章平留在身边,作为心腹大将。让章邯感到幸运的是,这个章平还真的有些能力,不过章平的能力当个保镖还可以,要是真的上阵也是稀松。
公元前206年8月,就在章邯着迷地关注刘邦的修路过程时,刘邦大军四处调动,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要打仗了嘛,不调动才怪呢。可让章邯没看明白的是,调动来调动去,如同换防一样没有个定数,今天跑过来明天又开走,来一拨走一拨热闹非常,可来的是大部队,走的只是小分队,样子装的很足,可局势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章邯没看懂,并不代表就真的没目标,就在这迷局之下,刘邦大军逐渐聚集到褒谷谷口。几天后兵出斜谷直抵陈仓,章邯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刘邦已出现在陈仓门口。当然,在大军在开拔前期,刘邦也不忘悄悄的把樊哙调回了身边。
这是全计划最艰难的第一步,是一场攻坚战,章邯军在陈仓给刘邦制造了不少的麻烦。理论和实际往往差距很大,在这里令刘邦痛苦万分,甚至一度动过撤军的念头。
陈仓这个地方,依山而建,紧卡关口,扼守咽喉,易守难攻。严格来说他并不是个城池,而是个关口,门不多,仅一扇,要想通过除了直面进攻,别无他法。如果想明白他的攻坚程度的话,我真是讲不好,我个人觉得应该去看三国演义。在后世诸葛亮曾在这里倾情演出了一场重头戏。那一次诸葛亮率军近十万人打陈仓,而陈仓守将郝昭只有千余人,又没有救兵。诸葛亮起云梯冲车在陈仓门外肆虐了二十多天,硬是没能迈进这座城池。凭诸葛亮的本事还的在城外凉快,可以想象这个城池的难啃程度。
这一次,刘邦也一样面临着这个问题。不过刘邦比诸葛亮要幸运的多,诸葛亮进攻陈仓时,身边并没几个狠人,而刘邦身边却大不一样。人才是第一位的,这句话真不是盖的。
刘邦身边可谓将星云集,这一次除把萧何和韩信留在老家外,其他人几乎都把带了出来。有些人前边介绍过,也有些人还没来的及介绍,介绍过的不见得是最厉害的,没介绍过的也不见得是不入流的,或许没介绍过的一些人将更使人发怵。
这一次跟在刘邦身边的主要有这么几位仁兄,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郦商、灌婴、刘贾……这一串人名里边还有两个韩信,重名重姓,不巧的是都在刘邦手下混。一个是我们观念里比较牛逼,在前边出谋划策的韩信,通常我们叫韩信一号,当然此时的他只是站在刘邦身边说话而已,对于带兵这个陌生的专业还没接触呢;另外一个虽然没那么牛气,应该称为韩信二号,但他也不失是一位猛人,以后得戏份也比较多,。并且这个人后来混成了韩王,为区分这两个人,我们也采用史书里的记录办法,把这个人称为韩王信,也算是私自给人家起了个名,非常不好意思。
名单中那个曹参,跟着刘邦没少闹腾,应该说这个人比樊哙要凶狠得多,到目前为止,刘邦手下的大将中这个人应该排名第一,直到随后韩信横空出世,才冲淡此人的锋芒。简单列举一下这位仁兄到目前为止干过什么事,就见分晓。
击胡陵、方与,大破之;
攻爰戚、亢父,先登;
击李由军,破之,杀李由;
攻杠里,大破之;
战开封,破之;
战曲遇,破之;
战尸北,破之;
攻武关、峣关,取之;
战蓝田,大破之;
……
还有那个夏侯婴,虽然没曹参干的那么过火,但也不是个善类。总的来说,那串名单中除过刘贾和韩王信稍微逊色点,其他人基本上是清一色二百五。章邯将将要面对这些人,只能说他真可怜。
可刘邦现在没顾得上想章邯的可怜,而是觉得他很讨厌,因为章邯在陈仓的部署只需四个字即可概括——重兵防守。刘邦领着那帮二百五啃了几天城墙,一无所获,这让刘邦很痛苦,痛苦的刘邦不光把章邯全家骂了个遍,还捎带把韩信的全家也招呼了个遍,最终痛苦的刘邦准备退兵,这个地方真的不适合居住。
就在此时,有个人叫赵衍来到了刘邦的面前。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但认识路,可能曾经爬山越岭比较频繁,很清楚这里的地形,站在刘邦面前上演了他在历史里唯一的记录,“有条小道可绕到陈仓背后。”
听完赵衍的话,刘邦激动了,这句话简直是雪中送炭,也让刘邦打消了退兵的打算。随后,刘邦让樊哙、周勃几个人继续在正面敲打,派曹参和夏侯婴带兵跟着赵衍顺小路绕到了陈仓背后。
陈仓的守军正在前面热情的表演,不小心背后竟然有人踹他们的屁股,这么一搞心散了,以为三秦已定,章邯已亡。气势一泄,整个军队一盘散沙,犹如人没了心气,如同行尸走肉,只能任人宰割。陈仓终于落到了刘邦的手上。
攻取陈仓后,刘邦并没有稳扎稳打,二话不说带着小弟一路向东,在好畤大败章平(章邯兄弟)大军,然后直奔咸阳。章邯没想到刘邦如此大胆,竟敢直接跑到自己老槽闹腾,这让章邯大吃一惊,但也毫无办法。刘邦进入咸阳后毫不客气地住了下来,把咸阳当成了据点。章邯对汉军动向的错误判断,使得自己异常被动,不得已只好退守都城废丘,采用了他所擅长的防御战术。连章邯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保守打法正好让刘邦腾出手来收拾另一个人。
就在章邯躲在废丘准备搞持久战时,刘邦转向了。刘邦这一次要找的人是司马欣。
司马欣最近也没消停,听说章邯在挨打,立马整军准备救援,可刚跑到半路,不用再跑了,刘邦已经来了。应该说刘邦这次来找司马欣的麻烦是有道理的,司马欣于项梁有恩,相对来说,三秦王中塞王是真正的项羽的耳目,对东扼函谷关要口,联系着关东与三秦的联系。如果有他的存在,函谷关的关口就难以封闭,项羽进入三秦如同观光旅游。
刘邦这次不准备叫项羽来关中请他吃饭。有鉴于此,刘邦留曹参、周勃一些人在咸阳周边地区布防,据险而守,自己亲帅主力直扑司马欣而去。此时的章邯钻在废丘捣鼓了几天,没弄出个所以然来,但发现情势不对,刘邦的目标不光是他自己,去找司马欣麻烦很明显想要关门打狗,这让章邯很着急,因此他带着人马向咸阳开去。
在咸阳城外,章邯感受到今生最大的痛苦,来到城东白忙活,到城西依然白忙活,怎么捣鼓都没能摸到咸阳的城门口,在这里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带兵能力。曹参和周勃这两个二百五很过瘾的教训了章邯一番,给他上了一次生动形象的防御战术实操演练课。这让章邯很痛苦,痛苦的章邯在咸阳城外晒了二十多天太阳,最终得到一个消息,司马欣投降了,三秦的大门实实在在关闭了。
要说司马欣也是努力了的,曾试图和刘邦一较雄雌,在刘混混面前展现展现自己的实力,可就在他准备表演时,突然发现自己真的很不济。自己本身兵力就不怎么够,并且这里很多人一听刘邦到来,章邯失败,纷纷准备痛打落水狗,部队部署根本就不能落实到位,并且还时不时有人斜眼看他准备拿他的人头去请功。在几个不是太大的战役过后,司马欣绝望了。如同丧假之犬的司马欣,最终举起双手投降了。
消灭司马欣之后,刘邦分出了三支最主要的部队——丁复攻上郡,郦商平北地,周勃、靳歙平陇西。由于远近距离不同进程也不同,上郡距离最近,为翟王董翳属地。董翳感受几天司马欣的痛苦后,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举手投降。陇西、北地为章邯属地,相对实力较强,用了几个月才得以完成。刘邦本人则把章邯围在废丘,不叫他出来,也不给他饭吃。等分出去的三支人马先后完成使命回到刘邦身边时,章邯绝望了。荡平关中周边,章邯无疑成了瓮中之鳖,纵然能守,也孤立无援,要想让项羽来救,却连个鸟都放不出去。
然而,章邯的防守能力也真不是盖的,虽然被重重包围、独悬孤城,却誓死不降。刘邦在城外肆虐了一阵后,发现这个孤城还真是个硬骨头,一时半会还比较难啃。因此刘邦决定暂缓攻击,把废丘团团围住,不让章邯出来,准备把他饿死。就这样双方在这个孤城面前对峙了起来。
对于刘邦而言,现在无疑使惬意的,历时四个月的“返还三秦”之战基本结束,虽然章邯未降,但也影响不了大局。至此,也正式拉开了楚汉争锋的序幕。
第五章 楚汉争锋—(四)战前谋略
抬高了身价的韩信终于站到了刘邦的面前。刘邦对这个人有点感兴趣了,就这个公子哥竟然能让萧何月下狂奔?他到底有有什么魔力?
因此刘邦搬了把板凳坐了下来,“萧丞相多次赞赏将军,不知道你有何良策?”
韩信谦让几句后,开始说话了,“大王现在如要东扩,和你争夺天下的是不是项羽呀?”
“是。”
“大王估量一下,在勇敢善战、兵力精强方面与项羽比谁更强啊?”
刘邦犹豫了一会,“我不如项羽。”
“我也认为你在这两方面不如项羽。”韩信这句是老实话,这句话说出来我们就多少能明白为什么他以往提的建议都不被接受了,理由很简单,这位仁兄说话太实在,也太难听。搁在以往,刘邦早踹他去了,虽然不如别人,但你作为下属也不能肆无忌惮的揭人短啊。
恶心刘邦一下后,韩信进入了正题,“我曾侍奉过项羽,让我谈谈项羽的为人:项羽发怒呼喊时,千百人都会被吓的胆颤腿软,然而他不能重用有才能的奖励,这不过是匹夫之勇;平素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人生病,他甚至能同情地流下眼泪,并把自己的食物送给他们吃,但到别人有了功劳应该封赏时,他却能把封赏印信玩弄的没了棱角还舍不得授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韩信这段话算是把自己的邪火泻的干净了,也把刘邦吸引住了,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有人在耳边说项羽怎么怎么厉害,今天终于听到有人说他不行了,并且既觉得有道理,还感到很过瘾,因此他把耳朵拉的老长等着韩信接着往下骂。
韩信舔了舔嘴皮接着说,“项羽虽称霸了天下而且诸侯臣服,但他不据守关中而把彭城做为都城,并且违背了与义帝(楚怀王)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封王关中,很多人对他的这种做法都愤愤不平。”
听到韩信如此说,刘邦突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连身边的萧何都在想,以前怎么没发现这家伙这么能侃。事实上韩信这次侃是彻彻底底的侃到了刘邦的心里,随后他又数落了项羽很多不是,然后又吹捧了几句刘邦的优势,刘邦的灰暗几个月的心又开始泛起了红光,“那下一步该怎么办?”
“重入关中,还定三秦,”韩信自信地说道,“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虽然称王汉中,却不得关中人心,因为当初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而独此三人活命,秦人对此三人恨之入骨,只是找不到弄死他们的机会罢了;大王你当初在关中约法三章,深得人心,秦人时刻盼望你称王关中;并且按当初约定该由你称王关中,可大王失去应得的封爵,秦地百姓没有不替你可惜的。现在大王进军,三秦之地无不唾手可得,以汉中、关中两地为根基,足可和项羽一较雄雌。”
韩信终于闭上了嘴,这几年来别人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总是光动心思不动嘴,让这位仁兄憋的难受。今天终于有了说话的机会,并且刘邦给足了戏份,让他尽情表演了一番,虽然累得口干舌燥,但心情舒畅。
他的话讲完了,但刘邦的问题跟着出来了。到目前为止,项羽的实力无疑最强,你现在大张旗鼓去平定三秦,难道项羽不会来救?如果三秦还没平定,项羽就来插手,那该如何应对?
最终还是韩信替他解开了难题,东边田荣已反、陈余掠赵、彭越闹腾,项羽无暇西顾,此时进军正是良机。
刘邦这辈子不光人缘好,运气也好。如果田荣不反,可能刘邦还的消停几年。可如果没有一个人的撺掇,可能项羽现在也不会大发雷霆亲自出马,这个撺掇的人就是张良。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刘邦稳稳的占据两项,如果取得关中,那将三项全占。
韩信在大放厥词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感觉有些奇怪,韩信站大厅高谈阔论定谋略,而更会定谋略的张良却不见人影。事实上,张良现在的确不在刘邦身边。
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前,已经传出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将分王关中,刘邦知道自己没戏,在思来想去之后决定去巴蜀之地寻出路。可自己在项羽面前说话不顶用,甚至会适得其反,就在无奈之时,终于想到了个办法。这个办法实际上一点都没新意,因为这个办法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一直有人这么搞,并且花样翻新、辈有能人,而刘邦这次就没搞创新,因为他是很守规矩的按套路办的。
刘邦的办法就是拿金银财宝贿赂项伯,而项伯也不辱使命顺利帮他拿到了汉中,因此刘邦顺利的成了汉中王。虽然自己也不怎么情愿去那穷山恶水搞建设,可愤怒且无奈的刘邦最终还是向汉中进发了。
刘邦到达褒中(今陕西勉县东南)时,张良辞行了。当初张良替韩成争取到韩王的职位后,就领命为韩国的丞相,虽然最近一段时间跟着刘邦闹腾,说白了是出于朋友情谊,现在韩成又重新被封为韩王后,张良准备去就职了。应该说这位仁兄很忠诚也很尽职,这份忠诚也让称帝后的刘邦从未对他起疑,这难能可贵,连萧何也自愧弗如。
临走前,张良向刘邦提了一条建议,“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古代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道路),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张良真的聪明绝顶,这个建议既免去了项羽的猜疑,也防止了项羽的进攻,当然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行为,也为后来的韩信提供了一个表演的平台。最终,刘邦按他的意思办了,每过一段,就烧毁一段,就这样一边烤火,一边走路,迤逦而行,平平安安到了汉中。
下边的事情,我们在前边已经讲了一些。送走刘邦,张良打马狂奔赶到韩成面前,满面愁容的韩成浇灭了张良心中多日来的兴奋。因为张良来了,项羽反悔了,项羽不想让韩成当韩王,并且还准备带他一起去旅游,这让韩成很痛苦。
就在韩成一筹莫展之时,张良跑去见项羽了。人和人的差别真的很大,有些人啥都敢干、啥都能干,戴上眼镜是文人,留了胡子是流氓;可也有些人什么都不敢干、什么也干不成,不管怎么打扮,换几套工作服都是摆设。张良无疑使前一种,而韩成很不幸的就是后一种,应该说韩成这辈子除过懦弱和无能之外,他真的没什么长处了。
站在项羽面前,张良替韩成说了半天好话无所得,他知道项羽的心在哪,最终无奈的说了这么一句话,“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能直白地说出这句话,可见这位仁兄真的也没招了。
而项羽执死理,无论你怎么说我就一根筋往下捅,只给他两个字的答复,“不行。”
见项羽如此顽固,张良拿出了他的杀手锏,这个人的说话能力实际一般,但耍心计的能力绝对一流。张良在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了项羽,看着信的内容,项羽气的俩手发抖。信是田荣写的,内容是邀请天下诸侯当然也包括韩成反抗项羽。并且更为重要的是,田荣现在已经反了。气愤的项羽顾不上考虑刘邦了,因此准备亲自带兵教训田荣。
张良以为自己的策略见效了,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在为人处事方面对项羽使计谋那只能抓瞎,因为项羽用实际行动告诉张良他在白忙活。项羽最终还是带走了韩成,并且刚到彭城就把他废为侯,就在项羽准备出兵的前期,还是给这个懦弱的韩成找了个归宿——杀了他。
当然张良比韩成幸运的多,就在韩成被杀的前一天,张良提前跑了出来,东躲西藏几个月,项羽在彭城翻腾了好些天也没找到这位仁兄。张良躲猫猫的本事绝对是一流的,当初嬴政没找到他,现在项羽也一样。这绝对不是巧合,因为他的智商真的太高,并且在这里他还有一个叫项伯的朋友。在项伯的帮助下,张良才得以跑出彭城。
韩信在向刘邦替建议的时候,张良正在玩躲猫猫游戏。应该说,韩信的出现,及时弥补了张良不在身边的缺陷。
当然,如果没有张良烧毁栈道、撺掇项羽这种前期的铺垫,也不可能有韩信那得以成名的军事设想。这两位仍未谋面的仁兄,以各自超凡的智慧进行了一次默契的配合,最终也让刘项两位猛人正式登上了擂台,开始了真正的较量。
第五章 楚汉争锋—(三)韩信归汉
项羽分封天下,把关中一份为三,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人把关中分了个干净。满心跑来称王的刘邦结果又被赶了出来,分到巴蜀,去做了个汉王。
巴蜀在当时还是未开发的荒蛮之地,沟深石头多,项羽把他分过来,明显是在拷对他,因此刘邦很生气。但生气归生气,还的去那穷山僻壤当汉王,因为项羽现在太猛,刘邦还没傻到去和项羽干架的份。就这样,刘邦怀揣着愤怒和不满,问候着项羽的全家,向巴蜀进发了。
就在刘邦南下期间,有一个人也向相同的方向赶来,这个人的名字叫韩信。
如果现在的刘邦是愤怒的话,韩信是郁闷的,这位仁兄从出道到现在还没有干一件正儿八经的事情。到现在为止,眼高手底、一事无成、胆小怕事等这些成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