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汉往事-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刘乐和刘盈走丢却碰见了刘邦,虽然被踹下车好几回,但终归随着老爹跑回了汉营。而吕雉却没这么幸运,一行几人找刘邦不得,反而摸到了楚军的军营。楚军平白捡到了个大财,二话不说就交给了项羽。项羽也毫不客气,把他们扣留军中作为人质。
至此,彭城之战基本结束。此战,刘邦遭到严重挫折,诸侯纷纷背汉降楚。连司马欣、董翳也逃亡楚国。从天上到地下,从攻城略地到落荒而逃,只用了几天时间。这几天时间让刘邦感受了世态的炎凉,也体味了项羽的火辣。
此战,已近尾声,但我还是认为需要对项羽的兵力进行剖析,因为我一直认为项羽一方参与彭城之战的总兵力不应该只有3万。那个数字要想一天之内灭掉二十多万大军,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别说灭掉的是二十多万手持武器的兵士,纵然赶二十万头猪让三万人去抓也得好几天。更重要的是,据史料记载,项羽在灭掉刘邦二十多万大军后,还很有精力地做了一件事——“围汉王三匝”。三万人就能把刘邦围三匝,真难以想象他是咋围的。
我个人分析,项羽此战投入的兵力最少应该在十万人左右。
项羽从齐地带回三万,这个数据是准确的。
当初留守彭城的兵士还有近十万人,这十万人只是被打败,并没有被灭亡,因为他们的主将龙且、项它都没有战死。他们没有战死,自然而然要去见项羽,当然他们绝不会单枪匹马跑出来。因此搜罗残兵最少也有四五万。
项羽绕道彭城之西,已然跨入黥布、吴芮和共敖的地界,纵然黥布没有发兵,吴芮和共敖多少也会意思意思,就按每人出兵一万来看,又是两万军队。
也就是说项羽兵力最少应该在十万人左右比较合理。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猜测,做不得准。
对这场战役来说,项羽具体兵力有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事项羽又夺回了彭城,争会了面子,霸王的称号当之无愧。这次较量,刘邦无疑是失败者,如果没有一个人的及时赶来,将这场战争拖入僵持,刘邦或许会失去所有竞争的资本。这个人的及时出现,打破了项羽一头独大的局面,刘项双方开始进入僵持阶段,在经过几年胶着的对抗后,方才分出高下。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章 楚汉争锋—(八)三王归降
就在项羽东掠齐地之时,刘邦也悄悄地打开函谷关的大门,向东进发了。虽然章邯还没有缴械,但申阳的投降,已解开了对关中的封锁,刘邦带着自己的手下,风风光光地开到了洛阳。然而,刘邦的胃口很大,饥饿感很强,洛阳虽然不小,但填不饱他的肚子。
就在项羽肆虐齐地之时,刘邦很成功地干成了三见事,降郑昌、收魏豹、俘司马卬。
这一次刘邦的目标是彭城,项羽的老巢,然而洛阳和彭城之间隔着还站了一个人——郑昌。应该说郑昌是帮了刘邦不少忙的,正是这位仁兄的帮忙,才把项羽忽悠到了齐地,可刘邦却不承他这个情,这让郑昌很无奈。
刘邦进入洛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了一个人跑去了韩国,这个人就是韩信二号,也就是前边提到过的韩王信。
刘邦派他过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时候人们比较注重出身和名分,尤其要干“王”这个很有前途的工作时,人们尤其重视这些方面。虽然有兵就能当老大,可没有出身和名分通常当的不踏实。而韩王信既有显赫的出身,又有相应的名分,派他过来简直是不二人选。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人得到了张良的支持。张良的选人宗旨充分显示着他对韩地的执着。
韩王信是老韩国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身高八尺五寸,英俊潇洒,一表人才。早在项梁拥立熊心当楚怀王时,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纷纷复国,只有韩国没人干这份工作。后来在张良的忽悠下,项梁封韩成当上了韩王,并派张良去当上了丞相。在韩国故地,张良碰到了韩王信,并且任命他为韩国将军。后来张良跟刘邦进入关中,这个韩王信也一起西游了一趟。他是张良的嫡系,当然也成了刘邦的嫡系。在刘邦的面前他还说了一段很有见地的话。
刘邦刚到四川,韩信一号提出作战方略之前,韩信二号(韩王信)就向刘邦建议,“项羽把自己的部下都封在中原附近地区,只把您封到这偏远的地方,这是一种贬职啊!您部下士兵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都急切地盼望返回故乡,趁着他们锐气强盛向东进发,可以争夺天下。”他的这次发言,深得刘邦之心,就在他刚讲完话后,刘邦很爽快地承诺:定韩以后,封韩王信为韩王。因此,他是这次攻打郑昌的不二人选。
郑昌听说刘邦进入洛阳后,自己也心惊胆战,可项羽已去了山东,纵然求救也鞭长莫及,因此他开始整军备战,希望以一己之力搞出点成绩,做出点政绩。
就在郑昌拨弄自己手上那点极为有限的部队时,韩王信跑到了过来。二话不说平定韩地十余座城池,然后包围阳城,不幸的是郑昌这次就住在城里边。几经挣扎过后,少兵缺粮,孤立无援的郑昌无奈的举起了双手。郑昌的投降,彻底撬开了彭城的屏障,让项羽的老巢清晰的展现在刘邦的面前。
灭掉郑昌后,刘邦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封韩王信为韩王。
郑昌投降后,山西军阀魏豹带着小弟跑了过来,他的到来不是和刘邦打架,而是来投奔。魏豹是魏咎的弟弟,当初魏咎一把火烧死自己,魏豹却提着两条腿跑去求见项梁。后来项梁分给他一些兵,让他重回魏国闹腾,在这里他实现了东山再起,赶走秦军自立为王。自己的魏王当的好好的,项羽来了,并且还整出了个分封天下,十八王名单下来后,魏豹虽然还是王,却把名称给改了——西魏王。名称改了,地盘也得跟着改,并且缩小一大半。被迫搬家的魏豹很愤怒也很无奈,在愤怒和无奈之余也没忘记热烈的招呼项羽的全家,但不管怎么着,这位仁兄还是很规矩的也很准时地搬了一次家。但这次搬家彻底伤了魏豹的心,这个人时刻在关注着项羽的动向,但由于实力不济,一直没敢跳出来闹腾,只是钻在小黑屋里骂项羽,背地里使刀子。
直到刘邦收复申阳、郑昌之后,魏豹坐不住了,怀揣着对项羽的强烈不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刘邦的怀抱,并且亲自领兵过来帮忙。
刘邦此次东进成果颇丰,但在进攻彭城之前,还有一个人需要料理,这个人就是河南淇县军阀——殷王司马卬。应该说司马卬是很有些本事的。当初武臣被杀,秦军大举进攻赵国,并把赵国打的四分五裂。这个时期的司马卬独自将兵,在重重秦兵之中打游击、搞偷袭,章邯、王离牛的不行,就是奈何不了这位仁兄。巨鹿大战后,司马卬平定河内,屡立战功,并跟随项羽西进咸阳。他的作为和能力很得项羽赏识和认可。分封天下之时,项羽不失时机地封司马卬为殷王(殷商故地),作为羽翼。
然而这个人并没有项羽想象的那么听话。项羽出征齐国前,大肆征调诸侯兵力,黥布还做做样子,而司马卬却置若罔闻,比黥布还要嚣张,这让项羽非常恼火。当然,黥布的实力明显要超出司马卬很多,因此项羽准备挑个软柿子捏捏,教训教训这个不听话的东西。因此项羽准备派一个人去干这件事,挑来拣去后,项羽选定了一个人,这个人叫陈平。一个人精登场了。
陈平少时,父母早亡,家中贫困,跟哥嫂居住。可这位仁兄喜欢读书,也喜欢交游;总而言之不喜欢干活。他不干活,家里的农活可就全部由他老哥陈伯承担。
陈平身材高大,仪容俊美,长的白胖。这么一来就招人议论,“那么穷还能吃这么胖?”他嫂子恨他不关心家计,恨恨地答道,“也是吃些糠里的粗屑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这句话传到了陈伯的耳朵里,这位老哥不愿意了,生气地把老婆赶出了家门。
等陈平成人后,虽长的帅,但娶不到媳妇,因为家里穷,富有的人家没人肯把女儿嫁给他,娶穷人家的女儿陈平又不愿意。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过了好长时间,最终还是碰到了个慧眼识丁的人。
户牖有个叫张负的富人,这个人有个孙女,长的漂亮,但这个孙女有个不好的名声——克夫。因为她先后嫁了五次,五个丈夫依次嗝屁,以至于没人敢娶。然而意外总会有的,别人不敢娶而陈平敢。敢娶不代表就能娶,对于他那个家而言这只是一个奢望。
机会还是来了。乡邑中只要有人死了,陈平就帮着操办丧事。在替别人家办丧事的过程中,陈平碰见了张负,最终张负相中了他。回家和儿子商量后,把孙女嫁给了陈平,并还告诫孙女,“事兄如父,事嫂如母。”
娶了富家女,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
后来游学归来,正逢社祭,人们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肉。陈平把肉一块块分得十分均匀。为此,地方上的父老乡亲们纷纷赞扬他说;“陈平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称职了!”陈平却感慨地说:“假使我陈平能有机会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恰当、称职。”
如果嬴政再多活几年,陈平所说的一切也只能停留在理想的层面上了,而胡亥给了他机会。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周市平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和秦军在临济交锋。此时的陈平投奔到了魏咎旗下。由于他较会说话,因此魏咎任命他为太仆,也就是负责管理车辆、马匹。此时的陈平比较努力,多次向魏咎进言,魏咎不听,并且还有人说他坏话。才华不能外露太狠,他的锋芒毕露让周市也防他三分。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带兵救赵,这时陈平离开魏国,投奔了项羽。
司马卬对项羽的命令置若罔闻,让项羽愤怒异常,因此准备修理他。最终项羽挑中了陈平,让陈平和项悍(项羽的一个本家)带兵讨伐司马卬。
一阵连打带拉的连环拳过后,司马卬又老实了下来,乖乖就范。留项悍驻守殷国后,陈平搬师回楚。
经此一闹腾,项悍留在了身边,所以对刘邦此来,司马卬还是尽了一些力的。但实力不厚也就没有叫板的资本,当初分封时,这位仁兄手下只有一万多人马,经过后期征兵,再加上项悍带着的手下,满打满算也就那三五万人。
而刘邦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闹腾和征兵,总兵力已达到50多万人,五万人对付五十万,司马卬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
这次刘邦派过来的主角是灌婴。这位兄弟造反之前以贩卖丝绸为业,应该说买卖人应该擅长算计,而这位兄弟天生彪悍,不光会算计还很爱惹事,属于那种见墙砍三刀、见树踹两脚的人,他的骁勇甚至在樊哙之上,几天不砍人都会全身不自在。
在得到刘邦的授意后,骁勇的灌婴提着家伙就冲向了司马卬。几轮闹腾之后,司马卬被他的不要命打法震住了,因此司马卬准备逃跑,可不行的是灌婴不仅四肢发达,头脑也不简单,在司马卬逃跑的路上埋下了伏兵。就在司马卬埋头赶路时,灌婴冲了过来,把他按翻在地,捆了起来送给了刘邦。在刘邦面前,万般无奈的司马卬乖乖就范,举手投降。
至此,项羽最初分封的十八王,二王造反(刘邦、赵歇),六王殒命,六王归汉(如果包含郑昌的话是七王归汉),仅剩四王暂时属于项羽管辖,一个北京的臧荼,一个安徽的黥布,还有湖北的吴芮和共敖。
彭城已彻底裸露在刘邦的面前。
项羽我来了,咱们第一轮真正的较量开始吧。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章 楚汉争锋—(七)项羽掠齐
还定三秦后,有两个姓张的人先后来到了刘邦跟前。
一个是张耳。自从被陈余赶出来后,这个人不敢去见项羽,领了一些小弟东躲西藏地向蜀地进发,刚到半路就听说刘邦兵进三秦了,因此张耳直奔而来。张仁兄很会踩点,刘邦逼死章邯,前脚刚进彭城,他后脚就跟了进来。还定三秦之战,张仁兄虽没出力,但混了个脸熟,这种适时的祝贺方式让刘邦受用异常。更为关键的是,他这种行为让刘邦回忆起自己当混混时在他家混吃混喝的那段美好日子,因此刘邦对其甚厚,赏钱封官一应齐全,成了刘邦跟前的红人。
另一个人是张良。韩成被杀后,这位兄弟东躲西藏,最终在项伯的帮助下逃出彭城,在几条小路上七扭八歪地乱窜一气,躲过项羽的耳目,最终跑到了刘邦的身边。这位兄弟的到来,让刘邦高兴了好几天。在这几天里,俩人促膝谈心了好几次,高谈阔论了好些话。谈话的内容有项羽,有项伯,有韩信,有章邯,也有他们俩。几个月的分离使这两个人结合的更为紧密。
几天后,郑昌当上韩王的消息传进关中,这个消息又一次刺激了张良。对张兄弟来说,韩国,已经不仅仅是个思念,而是一个梦想,一个伤痛。穷其半生为其奔波,千金散尽为她、千里逃亡为她、杀人为她、放火为她,阴招阳谋、殚精竭虑,而韩国依然如此,风雨飘摇。但无论韩国沦落到什么地步,这个人从来没有放弃心中的追求。
当郑昌当上韩王的消息传来的第二天,张良向刘邦提了个建议,“让我出使韩国。”
当听到这句话时,刘邦疑惑了,静静的看了他一会,但没弄明白张良心中所想,“刚逃生回来,何必再临险地。”
张良静静的说道,“项羽使郑昌为韩王,让其扼守关中出口,防备汉王。汉王如若东顾,必将受其牵制。我去韩国,一要联络韩地故友,暗中相助;二想迷惑项羽,让其放松对汉王警惕,为汉王东进创造良机。”
一段沉默过后,刘邦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十几天后,汉使张良出现在郑昌的面前。应该说他们俩算是老熟人,当初张良跟韩成去彭城旅游那一阵,和郑昌没少见面。
张良的出现让郑昌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张良敢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郑昌的第一反应是把他抓起来,刚准备下令,突然又觉得不是很合适。张良虽是项羽的通缉犯,但却是刘邦派来的使臣,如果抓了,不出几天就会有一场恶战。郑昌想当王,但不想打仗,那已经超出他理想的范畴,也超出自己的能力之外。
在一阵寒暄过后,张良说出了他此行的目的,“汉王没能如约称王关中,现在重返秦地,实现了原来的约定,将停止进军,不敢继续东进。”
听张良如此说,郑昌高兴了,“汉王真的不东进吗?”人比人会气死人的,和张良比起来,说郑昌是一头猪都不过分。
张良故作深沉地说道,“这个当然,汉王与项王当初相约兄弟,兄弟之间怎能起争端?请在项王面前多为美言,就说汉王绝不敢东进。现在齐、赵反叛,并扬言要合力灭楚,汉王定会相助楚王,平定齐赵。”张良说着在随从手上接过竹简呈于郑昌,“此乃齐、赵反书,也请转送彭城,让项王千万留意。”
郑昌接过竹简,慢慢的展开,那些不堪入目的诋毁之言扑面而来,郑昌连忙合起竹简,满面郑重地对张良说道,“田荣放肆,项王定将起兵击之。”
张良惬意的笑了,他心里想起项羽第一次看到田荣反书的样子。这一次将大不一样,因为这份反书是他连夜加工赶制的精品之作,如果项羽看了这个杰作还能无所举动,那将是天下奇事。
随后几天,张良在韩地办了几个酒会,招待了一些名流,会了一些朋友,所有这些好像都光明正大、名言正顺。可郑昌不曾想到的是,张良此来就是要告诉这些人,我张良还活着,并且在刘邦跟前混的很好,如若有一天刘邦和项羽闹崩,大家要分的清敌我,也要分的清远近。应该说张良此举是颇有成效的,因为他在韩地的影响力远非郑昌所能比,而这一点郑昌根本没感觉,也不愿意有感觉,他现在唯一的期望是赶张良返回关中。
就在张良离开韩地返回关中的当天,郑昌派了几个人八百里加急向彭城赶去,他为项羽送去的是刘邦不再东进的消息和被张良加工过的田荣反书。听完来人的汇报,项羽对刘邦多少有些放松警惕,当他展开田荣反书时,彻底被那不堪入目的辱骂激怒了。冲动是魔鬼,项羽这次冲动,差点让他丧失所有本钱。
冲动的项羽准备亲自出马了。经过几个月的布局,项羽算是弄明白了,自己的那些小弟绝大多数是不中用的,要想干成点事,必须的亲自出马。章邯现在仍顽强的在废丘坚持,现在刘邦肯定顾不上东进,正可趁此良机灭掉齐、赵,这样才好腾出手来和刘邦算账,如果现在就去找刘邦麻烦,田荣和陈余难免会在背后打黑枪。项羽在经过简单思考后,终于下了一道命令——进军齐国。
因此,项羽开始在国内进行整军备战,同时向各路诸侯大举征兵。当然各路诸侯基本上都很听话,纷纷派了不少人过来,可还有个别人不是太为配合,比如那个黥布,项羽三令五申叫他亲自过来,可黥布却三番五次地称病不往,最后只派去了千余人应付了一下,差点没把项羽给气背过去。
应该说黥布的举动是有道理的。最近一段时间北边、西边闹腾的那么狠,好几个人称王没几天都被人歇了菜,可项羽就是睁着眼装着没看见,让人家几个人自生自灭,痛苦无奈。黥布不愿意成为下一个被歇菜的人,因此不愿意把自己的兵力无偿资助出去,掏空自己的本钱,项羽也不负责赔偿,甚至还会要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黥布做出了这么个怪异的举动。黥布的这一举动让项羽非常恼火,但为了大局为重,不愿意在此时节外生枝,因此项羽强忍怒气没再追究。
公元前206年冬,项羽率领十万大军开进齐地,一路高歌猛进,直抵城阳。
前边说过,田荣也是个硬茬,打仗这方面一点也不含糊,可在项羽面前却成了个软柿子。听说项羽率军前来,田荣准备来个拒敌于国门之外,可不曾想项羽的杀伤力这么强,长跑速度这么快。项羽的速度让田荣极尽疯狂,最终准备来一个全力以赴、放手一搏。在城阳外,田荣将所有筹码全部抛出,上演了十几天白刃对砍的好戏后,田荣最终败下了阵来。
败下阵来的田荣转身跑到平原,这个人很顽强,在这里搜罗残兵准备再战。可在这里,很多人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
当初田荣杀田市、田安,已树了很多敌人,过去大家怯于他的实力,都不敢放肆,可现在田荣快被项羽打成孤家寡人了,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因此这些人有了想法。并且平原城很多老百姓也不愿意再跟着田荣闹腾,这样下去净等着项羽来屠城吧。因此就在田荣准备整军的时候,危险向他逼了过来。最终,田荣没能在这里东山再起,而死在了乱刀之下。
平原的老百姓杀死了田荣,没等项羽到来就开门等候,举城而降,项羽轻轻松松地迈进了这座古城。而在这里他又干了件很符合身份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情我没闹明白项羽的心理,应该说很多人都没闹明白他的心理,只能说这件事情很符合他的性格。
进入平原城后,项羽挥起了长戟,率领他的士兵冲向了手无寸铁的百姓,在这里肆意屠杀了一场,然后一把火烧毁了城池。应该说项羽这辈子没少干这种事情。从起领兵起,屠城这两个字一直伴随着他。
攻襄城,皆阬之(坑杀全城兵民);
在新安,阬秦卒二十余万;
进咸阳,屠之,杀子婴,烧秦宫;
攻城阳,屠之;
……
可这一次,面对那些杀了他的敌人,主动投降过来的老百姓竟然也挥起了屠刀。他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惹恼了齐国所有的人。朋友做不成,臣民做不成,那只好做敌人。过去的恩怨全部抛开,重新抱起了团,操起武器,开始了新一轮的pk。
这一轮pk,齐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项羽自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次屠城,项羽彻底摧毁了自己的霸业。
田荣死了,一个比田荣更加蛮横的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叫田横,是田荣的亲弟弟。就在项羽屠杀平原的第二天,正在逃亡的田横停住了脚步,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搜罗数万惨军反攻城阳。在这里,田横和项羽进行了拉锯战。人一旦有了破缶沉舟的决心,潜力将是无穷的。当初项羽在巨鹿上演了一次,可现在田横在领悟此种精神后,也形象的表演了一次。田横的这次表演,让项羽陷入持久的对攻之中不能自拔。
直到一个极为不利的消息传来,项羽才不得不无奈的离去。从公元前206年冬至公元前205年四月,在齐地,项羽停留了近六个月时间。这六个月,虽然杀了田荣,却又冒出了个田横,齐国依然是齐国,敌人依然是敌人,所得到的结果是,这里的人比以往反抗的更激烈,也比以往更强大。在齐国的每次局部战役中,项羽一直在赢,至少没有输;可从全局来看,项羽投用十几万大军,劳民伤财六个月,一无所获,无疑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六个月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刘邦东进,攻取彭城。也就是说,在项羽一无所获之时,自己的老家彭城被刘邦轻易地拿了去。在得到这个消息后,项羽扔下死缠烂打的田横,回军彭城。
第五章 楚汉争锋—(六)项羽的四步棋
田荣定齐、返还三秦,这两个影响时局的战役在史料里记录的很少,尤其对项羽的态度和行为只是一笔带过。田荣在东边闹腾,刘邦在西边肆虐,项羽好像什么也没有干,一直这样静静的欣赏。看着张耳失意的逃亡,看着章邯绝望的自杀。做为分封天下的老大,操着如此态度,好像有悖常理,不可思议。当然,这也是此段历史中的疑点。
田荣定齐时间太短。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分封天下,田安、田都纷纷前去齐地就职,还没站稳脚跟田荣就领兵而来,只经过几次简单的较量,一死一跑,随后田荣杀死田市,平定齐地而称王。田荣称王的时间是公元前206年5月,也就是说只用一个月时间田荣就进行了一次鱼龙变化。这么高的办事效率,弄得项羽措手不及,别说前去救援,就连求救的信使也还没跑到项羽跟前呢。
项羽还没来得及教训田荣,陈余又跑去了赵国,没几天就赶走了张耳。就在张耳痛苦逃亡的那一刻,项羽还不明就里。这只能说田荣和陈余的执行力太强,办事效率太高。
人,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田荣和陈余的称王速度也是靠实力争取来的。
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前,田荣已经营齐地很长一段时间,应该说他在这里是最强悍的军阀,如果谁想染指这一亩三分地,先得征求他田荣的意见。而项羽不卖他的帐,也不愿意搞平衡,因此自作主张地把齐地一分为三,并且还没有田荣什么事,这使得田荣异常恼怒。
恼怒的田荣最终向项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你不封我为王,我就用一个月时间自己称王。称王后的田荣把项羽当成了自己头号的敌人。
田荣如此,陈余也是如此。张耳手下的两万多人大多数曾跟陈余混过,都是老熟人,在陈余面前他们并没有较真的决心,在他们的心里,张耳、陈余是一回事,你俩老大之间的恩恩怨怨,这些人不愿意参和。
而陈余现在领的兵却没跟过张耳,因为这些人都是从田荣那里借来的,因此这些人跑过来一点都不客气,也不手软,发了疯似的逢人就砍。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役。最终,陈余只用半个月时间就获得赵地全境。
当齐、赵造反的消息传来,项羽异常震怒,然而震怒归震怒,最终还是不能轻易出兵。因为就在齐、赵刚闹腾结束,刘邦在汉中做了一件事——“明修栈道”。北边和西边同时闹腾,项羽有些不知所措,如果轻易动身,难免会有人从背后袭击老窝。更为重要的是,经田荣、陈余这一阵闹腾,项羽的实力也有所下滑。
正反方军事力量对比。
当初项羽进入关中之时,拥兵四十万,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巅峰,当然这四十万是包含各路诸侯的兵力在内的。随后,项羽分封十八王,这十八王中有十二个人跟随他进入关中,分别是章邯、司马欣、董翳、申阳、司马昂、张耳、英布、吴芮、共敖、臧荼、田都、田安。这十二个人就国后,各自带走了两三万人,就按每人带走两万人算,总人数就是二十五万人(关中三王各自兵力在三万人左右),也就是说项羽自己的总兵力也仅在十五万左右。
就此看来他的实力也并不比刘邦高出多少。但在当时,他所拥有的支持者比较多,刘邦简直没法比。这就是为什么刘邦会灰溜溜地跑去汉中的缘故了。
而田荣起兵后,正反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田荣定三齐后总兵力达到六万多人;陈余定赵后总,兵力也在四五万人左右;还有能闹腾的彭越也有一万余人;魏豹(被项羽驱逐,此人义无反顾地加入反抗项羽的行列)也有两万人;再加上刘邦的十几万人,也就是说反抗项羽的总兵力已达到近二十四万人。
而项羽这边,田都、田安先后灭亡,张耳随后奔逃,原有六万支持者消于无形,也就是说项羽现在总兵力(包含明面上支持他的各路诸侯兵力)不到三十四万人,并且这里面可能随时都会爆出冷门。
从四十万对十万转变成三十四万对二十四万,数字的变化,显示着双方力量的布局。如此军事力量对比下,在形势明朗之前,项羽没准备亲自动手教训这些人。
不亲自动手不代表就不动手。因此,项羽准备布局了。
第一步棋:齐赵两地都在楚国北边,而在齐赵的北边还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臧荼。项羽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