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生成败分水岭:神奇的情智管理-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很多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了人类的知觉有扭曲的特性。著名的心理学家采用过许多图形来证明人类知觉的扭曲性,但略有遗憾的是,他们只是证明了视觉的扭曲现象,而实际上其他感官的知觉也同样存在许许多多的扭曲现象。比如人类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也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觉知,而且情绪觉知更有严重的扭曲现象。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心理学扭曲现象的图形和事例供大家参考、分析,以印证人类心识作用产生的其他感官扭曲现象和情绪觉知的扭曲现象。
二、八种情绪觉知的扭曲现象
(一) 固执性扭曲
知觉扭曲:下图的方形门原本为梯形,但藏识内心认知门应为上下长方形,故觉识视觉解读为长方形。从而产生出视觉的固执性扭曲。
视觉的固执性扭曲现象(来源:《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
邻居老林对本村黄先生有成见,所以每当别人提起黄先生时,老林就马上会生气地打断对方的话,并固执地说:“老兄,你省省吧,我知道了,那个人不是好东西,他不是个好东西……”
由此可见,在吵架时,往往很难理智地看待问题。所以,对方辩解的理由我们往往听不进去,只听到对方的嘲讽与挖苦等气话。特别是在有成见或吵架时,因为人们的内心藏识早有“定见”,所以,结果往往就会依定见来解读听到的话语,从而使自己的觉识立即产生扭曲性的情绪觉知。
(二) 选择性扭曲
1。 心理学视觉选择性的扭曲
下图说明的主题叫“魔鬼与天使”,我们发现同一图形中,读者可能解读为恐怖世界的黑色魔鬼,也可能看到善良世界的白衣天使。
是魔鬼,还是天使?(来源:蓝心网站,)
2。 情绪的选择性扭曲
下雨时,卖雨伞的人会觉得高兴,卖水果的人会觉得忧愁。
公司宣布加班,不想加班的人会烦恼,想赚钱的人会高兴。
第四章 不易觉察的知觉扭曲(2)
由此可见,对同一件事情,根据各人内心藏识的认知解读,即会产生情绪觉知的选择性扭曲。
(三) 比较性扭曲
比较下图,我们往往很容易解释心理学相对性的视觉扭曲,各位看—— 同样尺寸的a、b两个圆形,在左图显得比较小,而在右图则显得比较大。
是圆形a大,还是圆形b大?(来源:《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
同样一个人,如果他站在一群肥胖者之中,我们往往会觉得他显瘦,但是,如果当他站在一群比较瘦的人之中,又立即会觉得他略显肥胖了。还是同样一个人,与高者(美者)相比觉得矮(丑),与矮者(丑者)相比觉得高(美)。
有个人领了3个月的年终奖金,比去年多领了一个月奖金,感到很高兴。而听到同事领了4个月奖金,就会很失落,影响第二年工作态度。
如果一个人常常被责备,或者认为被骂“习以为常”,那么,偶尔没有被骂,往往会感觉特别开心和满足。
(四) 以偏概全扭曲
下面左右两图在心理学上用来证明知觉的整体性扭曲。本来是几个零碎的图形,视觉却觉知为完整的正方形或三角形。
情绪觉知“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扭曲现象,更为明显。比如,我们有时候听到某些声音(话)或看到某些事物,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毫不相干的事或某些没有任何牵连的物体主动地串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而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
吴先生最近因为经常加班,所以连续数夜晚归,但是吴太太却固执地怀疑是吴先生有外遇了。于是她多方打听、调查,甚至决定跟吴先生摊牌,结果双方大吵特吵、大打出手。其实,我们常常因为爱得越深往往也恨得越彻底,于是错误地促使爱人一下子变成可恨的仇人。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吴太太在心里不自觉地将吴先生的加班(以为是借口)、晚归(以为是跟情人幽会)及与其吵架(以为先生不再爱自己了)等内容连接起来,从而判定吴先生不再爱自己了,可能有外遇了,以致将局部事件通过人为的自我想象编辑成为一个完整的事件。
(五) 联想性扭曲
人们往往比较容易就相似的事情、相近的人或事物联想在一起,而产生情绪的扭曲,我们称其为情绪的联想性扭曲。
这里,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知觉的组织性扭曲现象进行简单分析。通常,我们特别容易将相似、接近、闭合连续性的几何图形组织起来,或者是习惯于将某些相似、接近的事物联想在一起,从而形成职业性“习惯”。
职业情书
安妮的未婚夫来信了。信中写到:“亲爱的,我非常非常想念你!你那浓密的金色卷发,浅蓝色的大眼睛,高高的颧骨,你右手上的那块伤疤,你一米六五的身高,你的一切一切,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安妮的同室女友看了这封信,说:“这真是一封罕见的情书呐!你的未婚夫是干什么的?”
安妮:“他在警察局工作,专写寻人启事。”
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当我们看到某个好朋友和自己的仇人站在一起,就会联想到他们会不会是一伙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朋友对自己不忠”的怨恨。
当我们到达某一个曾经令自己伤心的地方时,往往就会联想到此处以前的种种不快,触景生情,产生伤心与痛苦的联想性扭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把“1414”当作一种不吉利的数字来看待,因为曾经有人把“1”念成“幺”,把“4”念成“死”,于是“1414”一下子就联想成了“要死要死”。可是,假如某个音乐家下海创业时遇到这组数据,他肯定会快乐地努力一番,因为乐谱中的 “1”发音为“多”,“4”发音为“发”,“1414”会被他唱成“多发多发”,从而感觉前途美好,更加发愤图强。
第四章 不易觉察的知觉扭曲(3)
马先生高中没毕业就中途辍学了,可是经过几番努力后,他做了销售总监,但工作中只要一听到有人在背后说他没多少文化,心里就大为窝火。
(六) 错觉性扭曲
下图中,左边同样大小的一个长方点,远处的一点像一座高楼大厦,而近处的一点却像一块砖头。右图中的正方形看上去却是扭曲的螺旋线。
远处之点像一座大厦,近处之点像一块砖头 变形的四方形和螺旋状
(来源:《心理学》)
事实上,这些视觉扭曲如果与情绪的各种扭曲现象相比,情绪的错觉扭曲往往更为明显。
正在恋爱中的一对情侣,本来什么都是好好的,彼此爱得天昏地暗,恨不得立即进入对方的心中,甚至钻入其骨子里去。但是,等到双方因为种种原因分手后,失恋的一方却往往因爱生恨,深深感觉到对方的“十恶不赦”,从而恨之入骨。
当我们对某个人有“成见”时,与其沟通的过程中往往听话只听进对方的气话,而对其合理的分析辩解都认为是歪理,从而导致“一句话也没听进去”的结果。
(七) 习惯性扭曲
经过前面的分析与探讨,我们明白了觉知有习惯性扭曲,而当我们的藏识对于某些已知的东西进行辨认的过程中,如果它判断一件事情不重要、不特殊,就不加以“注意”,往往也会因此产生“疲乏现象”,甚至不会“觉知”出来。一种东西不管多么好吃,多次以后往往愈吃愈没有味道,从而形成习惯性扭曲。视觉的觉知扭曲亦同。比如,在熟悉的环境下,一些事物往往在人们眼中出现“视而不见”的扭曲。
同理,很多人过惯幸福的生活,结果却越来越感觉不出幸福的味道来。
听觉的觉知也与视觉的觉知扭曲类似。比如,当我们第一次听到单位要发放奖金时,往往会感觉很高兴,可是发奖金的次数一旦多了,往往也就不觉得那么令人高兴了。
(八) 累积性扭曲
情绪还有一种累积性的扭曲,当不如意时会联想到其他不如意的事;得意时,会再想到其他得意之事,产生得意忘形的扭曲;害怕时,草木皆兵,因此,情绪觉知常常会愁更愁,忧更忧,或愈吵愈凶的情绪扭曲现象。
愈想愈气
碰到一件生气的事时,又想到另一件令人生气的事,又想起昨天的事、去年的事、以前的事……
真的不是自己的不对,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如果没有他……连续的假设累积重复,思索对方的千错万错,越想越气。
愁更愁,忧更忧
我们对某一件事感到不如意,往往非常容易想起另一件更不如意的事情,甚至再想另外很多件,所谓“祸不单行”,其实就是这种道理。
愈吵愈凶
很多时候,为某一件小事而争论,双方互相刺激之后,又拣起一件又一件过去的事情不断挖苦对方,从而愈吵愈凶,气话越来越多,痛苦累积加重,最后大打出手,直到两败俱伤后情绪才被迫安静下来。
工作和生活中这8类扭曲的事例还有很多,多注意观察研究,看看每天会发生多少这样的扭曲现象,你如何掌控这样扭曲现象?
生活的荆棘地
有一只小兔子被狡猾的狐狸缠住了。
为了活命,小兔子便急中生智对狐狸说:“我说狐狸啊,大家都知道你很狡猾,所以,我请你千万不要把我丢到长满荆棘的地方去。”
狐狸听了以后,心中窃喜,认为兔子最害怕荆棘,就真的把兔子丢到荆棘里去了!
可是,兔子一旦到了荆棘丛生的地方后,狐狸反而不敢进去抓兔子了……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一个大智慧:将对手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些看起来对我们极具威胁,而事实上对我们较为有利的事情上,对方很可能因此而被困扰,反而不采取我们真正害怕的行动,也就是有意让其产生扭曲的觉知。
第五章 改善心灵的八大心识方法(1)
读明白了心识作用和心识运作过程,就不难发现改变情绪管理情绪的逻辑方法,应用心识作用的运作过程,转念改变想法,远离忧伤的感受,释放负面的记忆,种植善念,净化心灵等,可以归纳出改善情绪的八大心识方法,从而更好地管理*不羁。
一、正反转三思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
正反转三思,顾名思义就是正向思考、反向思考及转向思考的总称,它是一种积极改变人们内心想法的有效策略,是应用想识思考改变内心藏识的想法和认知。比如,对愤怒的事物,我们可以重新诠释,改变解读;对委屈的事及不合理的事可以重新将之合理化;对讨厌怨恨的人,改变对他的观点;对价值观、满足度重新定义,重新调整预期心。
正反转三思觉识图
(一) 改变想法策略
应用正反转三思策略,即从正面、积极的方面思考,或向相反方向作逆向思考,亦可换位进行转方向思考,即所谓人不转我转,我不转心转。
一位喜欢赌马的人,因为丢掉了比赛用的宝马而内心很痛苦。
我们假使他能够从正面去思考,就会觉得“丢马其实只是意外,没有人能永远拥有这匹马,再伤心烦恼也没有用”;
如果我们再假设他进行反方向的逆向思考,就会觉得“没有马也好,那样我以后就不用再赌马了,也就不会再有机会把钱赌输给别人,细细想来,即使就算我能把马儿找回来,以后赛马时万一不小心从马上跌下来、跌伤了、摔断腿了……更得不偿失”;
如果我们假设他转个方向去换位思考,就会认为“缘由天定,此马丢了,或许我可以再买一匹更好的马,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心理就会释然许多。
阿东本来想请假,但是经理未批准,于是阿东就与经理进一步发生口角,并从内心怀恨经理,认为他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主管。
其实,阿东如果能正反转思考,经理不批准事假这件事,肯定是有原因的,怨恨的情绪就会得到逆转,心态也会平和许多。
下面,我们再利用正反转三思策略对阿东请假的事件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我们从正面进行积极的思考——请假批准不批准是主管的权限范围,经理有其考虑的各种因素,我阿东有义务服从和尊重经理的安排,并将此视为一种美德,这样去想,或许就能够避免上述的一切不快。
其次,我们再从反面进行逆向思考——未批准我事假也好,可以继续工作,还可以多拿一点工资,并可节省外出的开支。其实,假如经理真的批准我的事假了,可外出时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
再次,我们可从各种角度进行换位转向思考——胳膊扭不过大腿,我没有必要和主管抗争,以免节外生枝,等下一次经理心情好些再去跟他请假吧。我相信,一旦公司的生产工作没那么紧张了,说不定经理就会批准我的假期了呢。
又比如,某人遭遇亲人病故,亲人离散,令人非常伤心痛苦,但是我们谁都明白伤心无用,只能节哀顺变。为了帮其释怀,我们可以引导他作如下思考。
首先,我们站在他的立场上作正面的积极思考——哎,老人家的一生是磊落的一生,幸运的一生,但是我们谁也没想到生死有命,老人家会走得这么快,这么急。可是生老病死,本为常事,再美好的人生也不可能永远保证亲人能不离不散,再说“人死不能回生”,再伤心也没有用,自己的日子还要继续过,咱们还是一起想一想如何完成老人家的遗愿才是关键。
第五章 改善心灵的八大心识方法(2)
其次,我们再从反方向进行逆向思考——老人病故了,他所有的病痛都从此解脱了,再也没有痛苦,没有人间烦恼了,上了天堂后还可以保佑我们大家,他在天上有天仙庇护,我们只有祝他一路走好,愿他在极乐世界里早日成仙……所以,我们应从内心去祝福他,为他祷告。
再次,我们可以站在换位的立场去引导他进行转向思考——为了不再增加家庭的负担,老人家选择了这条路,也真是苦了他了。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他以前未能完成的工作努力奋斗,帮助老人家实现他的心愿。
同样,离婚、失恋、单相思、失业等痛苦事情,我们也可以朝下面表中的方向进行思考。
积极、逆向、转向思考表
(二) 人不转心转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很难改变别人的观念和决定,没有办法弄走他,自己又不愿离开……那就只有设法改变自己的心态了。
我的女儿欣如过去在日本读书时,一位舍友有些啰嗦,经常找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与欣如较真。有一次欣如生气了,她就狠狠地跟舍友吵了一架,弄得双方都很不高兴。
事后,欣如想,我暂时无法改变舍友的处世作风,但是,也无法将其赶走,而自己暂时又不打算搬离该宿舍,就只好在内心里说服自己“委曲求全”。
于是,欣如就去向舍友赔不是,说自己不知怎么一时糊涂了,竟然莫名地生气,并把这个气发到舍友身上了,是欣如的不好,请舍友原谅,以后还需要舍友多多照顾。从此,舍友再也不找欣如的麻烦,双方至今还保持着良好的互动沟通。
下面,我为正反转三思策略专门设计了一张简表,可供各位朋友作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正反转三思策略简表
(三) 改变认知,重新诠释,重新解读,重新定义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很多已经被定义了的事物,事实上其定义也许不一定是积极的、准确的、理想的,为了改变我们的“藏识认知”,可以重新将“被嘲笑、被诽谤、被骂、被侮辱……”的事情进行再定义,再生新的诠释内容。
认知、情绪变化表
(四) 改变心态
心态是内心藏识的态度,对人、事、物想法看法的状态,心里的主张。改变心态,就是应用想识改变思维,思考改变内心的观点、态度,例如悲观的心态、消极的态度,改变为积极的态度。
改变对生离死别的观点:
一个人在大地震中,妻子、女儿丧生,儿子残废,内心充满悲伤和地震恐怖的阴影。经过心理康复训练才想通:自己大难不死,应该好好活下去。他化悲愤为力量,开始当义工,帮助抢救工作,也劝儿子要勇敢,要改变心态,不要自怜自卑,断脚但生命还在,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日子还是要过。儿子也改变心态重回学校,过上正常的生活。
卡耐基的例子:
曾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爱尔默?托马斯,15岁时长得很高,瘦得像竹竿,但是打球、赛跑各方面却都不如别人,同学取笑他,给一个“马脸”的封号。托马斯内心充满烦恼和自卑,经过情绪管理的学习,托马斯克服了自卑感,战胜了尴尬的心态,重获信心和勇气,健康的心理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二、释放负面认知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难免会有一些忧虑、担心等负面记忆的存在,而这些负面的记忆长期积压之后,压抑在我们内心的藏识之中,累积多了就会形成压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 改善心灵的八大心识方法(3)
特别对于一些不平的想法、不合理之事、受屈受辱的记忆……压抑在我们藏识之中太久了往往会对心灵造成创伤,应当设法把它们从内心之中释放出来。那么,如何释放呢?也许我们可以站在高山上大声吼叫,或者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抑或清醒地摔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特别是对非贵重物品摔打也可以发泄。在日本、美国、韩国……有人聪明地注册了一些专供人们“发泄”的出气公司,他们会花小钱买来一些廉价的模特、道具……商品供要发泄的人摔打、报复,然后再照单付款。
三、远离感受环境
远离感受,其实就是离开负面的生活环境,主动选择感受的有效信息,远离或避免负面的刺激。
生活中,我们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不要主动去感受过多的负面环境,要善于断绝负面情绪信息的来源。如果不看某些事情,我们就可以“眼不见为净”,如果不听某些事情,我们就当自己“不知道就没事了”。
事实上,凡事均可以改变情境,感受不同情境可以让我们避免触景伤情。或者选择正面而有益的情绪信息;或者播种有利的想法、观念、行为;或者选择感识感受积极的信息,避免吸收负面的信息,从而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
下面,我们简单地举几个例子来进行分析说明。
一个成年女子,因为空虚看了很多恐怖片,从此内心有了不少恐怖片中的恐怖情节。于是,她每每在遇到类似情景时,就会产生恐怖的情绪。
我们如果听了某些神奇鬼怪的事情,或被相命人士告知我们某年某月会有“厄运”,往往就会有厄运的预期,有时候即使没有“厄运”,也会找出“厄运”的情节来“证实”其命运的灵验。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净化自己内心记忆的种子,不要为了好奇而花太多的时间去看恐怖片或乱看手相、算命、听鬼故事,应严肃保持心灵的净化与单纯,确保藏识只易于产生良好的觉识、感识,坚决消除可能产生负面情绪的藏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正确的信息?
(1) 离开现场,避免受刺激
争论吵架时人们往往互相刺激,双方急于辩解,急于反驳,脸上的表情、肢体动作互相感染,相互刺激,越争越气。而最好的方法是先离开一阵,进行“冷处理”,比如倒杯茶、喝点水、上洗手间等,让感识不再继续被刺激。劝说不动对方,对方不转变,自己先转变,正所谓:“山不转水转,人不转心转。”
(2) 远离伤心之地,避免触景伤情
失意、失恋,容易触景伤情。应改变环境,离开伤心的地方,通过转换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事、物,来避免继续受到同样的刺激。因此,失恋时,可以外出旅游,不仅能够陶醉于美丽的大自然,心旷神怡,还能舒解心中不愉快的情绪意念。
四、播种善念
内心藏识中每一种想法、每一种观念,就像是不同品种的种子,我们种下什么种子,就会结出与种子相同属性的果实。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内心藏识想法是爱,那么,觉识往往就会产生出“爱的情绪觉知”;如果我们内心中想的是愤恨,往往就会产生出某种“恨的情绪”。
所以,要想保持较好的情绪,就要储存好的观念和想法,因为种善因才能得善果。情绪管理就是要多播种善因,即播种善念、培养好的观念和想法,这样自然会产生好的情绪之果。
第五章 改善心灵的八大心识方法(4)
在生活与工作中,多做一些有功德的好事,多播种善因,在藏识里多储存一些好的记忆,让正面的、积极的,可成功发芽、能开花结果的种子深埋在你的内心深处。因为有风度、有学识、有好的心态、有善的记忆……从而在生活中,藏识散发出来的心念也是善的、正面的觉知和正面的情绪。
五、净化心灵
如果我们的内心藏识里没有烦恼的想法,就没有忧虑的事情,觉识就不会有忧愁的情绪;内心没有不平事或没有怨恨的想法,觉识就不会有生气的感觉。
通常,我们之所以会感到愤怒或怨恨,其情绪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有了太多的贪念、无穷的欲望……如果内心的某些欲望未达到,就会产生挫折失望的痛苦。看过武侠书的读者都知道,很多故事中某个坏人的内心常存嗔念,于是就为其怨恨、不平、报怨的想法埋下了根,从而会在正义的对面产生愤怒、生气、怨恨的不良情绪。
内心执著、有成见、主观,犹如镜子染尘,反映的影像会失真。我们内心的执著,如果不是择善而固执,一旦固执自有的主观“成见”,内心的觉识就会依照主观觉识产生想不开、看不清楚、听不明、想不通的困境,这就是“困扰”形成的原因。
六、心灵充电
工作时间长了,会感受疲惫;事情不顺心,会感觉压力大,不论体力、心力都感觉有种无力感,缺乏斗志,产生消极的情绪,此时需要给心灵充电。心灵充电可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情绪。心灵充电主要有下列方式:
10种舒解情绪的方式
心 灵 充 电 放 松 方 式
1 休息 冲凉后美美地睡上一觉,或带着孩子出去玩,或干一些简单的家务……
2 散步 一个人独自在马路上漫步,或与爱人一起牵手前行,或约几个好友边走边聊……
3 娱乐 唱卡拉OK、听mp3、打电子游戏、与朋友去公园玩、打牌……
4 听音乐 听交响乐、参加明星演唱会、听教育光碟、听学习录音……
5 看电视 看名人对话、专家大讲堂、足球评论、连续剧、现场直播节目……
6 运动 跑步、练拳击、打篮球、跳绳、赛跑、骑自行车……
7 打球 打乒乓球、打网球、打高尔夫、打台球、踢足球、打棒球、掷铅球……
8 爬山 上山野炊、与爱人游山玩水、与朋友登山比赛……
9 旅游 市内旅游、省内旅游、国内旅游、国外旅游、故地重游……
10 谈心
聊天 与朋友谈心、与老师谈心、与爱人谈心、与家人谈心……
七、静心
静坐,冷静,打坐,修心,静心可以使急躁的心念沉淀下来,使烦躁的情绪安静下来,更可以启发灵感,产生顿悟,发挥潜能。这部分在情绪控制中至关重要,下一章将详细叙述。
八、信仰
把问题与自己的责任、身上的使命、未来的伟大事业……一比较,会发现自己没有时间去计较很多身边的小事。同样,很多有信仰的朋友通过祈祷、祷告,把内心的烦恼交给自己的信仰,释放内心负面的情绪,将内心矛盾冲突的想法发泄出来,从而解决情绪的问题。
美国作家霍尔姆斯曾经说过:“人把自己的想法(或者称之为‘念头’)扩展成为一种新的观念之后,就再也不可能回到原来的面目中去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应变,千万不要一成不变。
第六章 静心发挥潜能(1)
何谓潜能?何谓灵感?何谓心念?本篇心灵哲学所论述的藏识储藏记忆、经验和学习过的技术、技艺、技能,潜藏在内心深处,不用时感觉不到,体会不到它的存在,应用时,会不自觉地发挥或浮现出来,这就是发挥潜能。因此,藏识有如心理学家所称的潜意识。
漫长的人生之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体会到的进入藏识,形成许许多多的记忆资料;所学习到的,经历过的存入藏识,形成很多很多的技术、技艺和技能,年复一年,经年累月,藏识储藏了成千上万,甚至几千几万几亿的记忆资料,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资料库,心念、情绪、灵感、潜能。
心念:藏识记忆浮现出来,觉识产生念头或者想到一件事情,称之为心念。
当一个人在禅修静坐、心灵极静之时,内心觉受到了一件事情,很快又浮现想到另一件事情,一件接着又一件事……这就是心念。
情绪:藏识记忆认知、想法、观点浮现出来,觉识产生觉知和表情称之为情绪。
内心储存不平事,受侮辱的记忆浮现出来,觉识产生面红耳赤的感觉和事情,就是生气或愤怒的情绪;藏识储存担心的事,浮现出来,觉识产生消极无力之觉知,就是忧愁的情绪。
灵感:藏识所储存的经验、知识、文章、方法、记忆,浮现出来或思考所获得的答案方法,称之为灵感。
以前所背过的文章、所读过的书的内容、所学习过的词句,所经历过的体验……储存在藏识,当在写文章时,所浮现出来的就是灵感。
潜能:藏识所储藏以前所学的技术、技艺、技能等浮现出来或身体产生的行为、动作,称之为潜能。
开车时手脚、眼睛、耳朵的配合动作,是以前学习过的技能,平时不觉得它的存在,开车时却会自主应用出来;
学会游泳之后,虽然许多年没有下水游泳,但是当跳下水时,手脚的动作自然配合起来。
如何管理自心、控制心念、管理情绪,如何启发灵感,如何发挥潜能,就是如何挖掘我们内心藏识所储存的资料,在以下各章节将进一步探讨分析。
一、心念的自主性与抑制力
在人类的心识作用中,记忆种子总是被不自觉地检索出来或自主出来活动,从而在我们的内心或脑海中浮现出来。藏识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庞大的仓库,储藏千万亿的记忆信息、认知、想法、观点、看法和过去的经验、能力、技术、技能……而每一记忆数据单元犹如种子,经过库存,他日就会生根发芽,故记忆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