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纳德·托马斯·里甘,出身贫穷,但却生财有术。他曾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兴风作浪,在华尔街翻云覆雨。在下属眼中,他是一位畏而远之的“暴君“;在全融界里,他是一个财雄势大的人物。他从华尔街大亨变为美国财政部长,政治上的成功又使他的事业如虎添翼。个人档案唐纳德·托马斯·里甘,美国马萨诸塞州人。194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二战时,参加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以后,进入华尔街著名的一家投资公司 —梅里尔·林奇·皮匀斯·芬纳·史密斯公司工作。从此,他平步青云,直至在里根政府中担任财政部长、白宫办公厅主任。在职期间,他访问过中国。 1987年,他卸任返乡。

作为财政部长,你在我们的历史上播下了意义最为深远的税收改革的种

子.作为办公厅主任,你孜孜不倦并卓有成效的为我们向国会提出的政策、纲领进行工作。你帮助了我,我们感谢你。愿上帝赐福与你。

——美国前总统罗纳信·里根

1。丈夫为志,穷当益坚唐纳德·托马斯·里甘,1918年12月21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市,家境贫穷。他的父亲威廉·F·里甘曾是一名警察。1919年,波士顿市的警察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罢工。当时,马萨诸塞州州长卡尔文·柯立芝下令,把波士顿市每一个参加罢工的警察解职,而派遣一批包括威廉·F·里甘在内的警察去接替,但是老里甘拒绝服从命令,自动辞职不干。历史总爱开玩笑,68后,他的儿子唐纳德·T·里甘也向里根政府提出了“辞去美国总统办公厅主任的职务“。唐纳德·托马斯·里甘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穷助益坚,凭得自身的才学获得了一笔奖学金,这使得他有机会进入贵族学府哈佛大学深造。1940年,他在哈佛大学毕业,得到文学士学位。虽然他在这所大学的主修科是英语,但由于他和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是同学,因而对家财亿万的肯尼迪家族无限羡慕,遂产生了边读书,边生财的念头。他通过组织学生旅行团的办法,在1940年哈佛大学毕业之前,净赚了5千多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哈佛大学毕业之前,里甘就已经有了离开校门之后经商的打算。他知道,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要的条件之一是具备法律知识。因此,他在哈佛大学毕业之后,又进入哈佛法学院进修,但仅读了2个月,就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前退学,投入美国海军陆战队。1942年,他被美国军部遣派到太平洋战区。在关岛和冲绳岛率领军队作战后,被调回美国,担任北卡罗来纳州拉朱尼军营后备军官学校的主持人,随后被提升为中校,然后在 1946年退伍。

2。“我喜欢金钱,这是禀性,也是正业。”里甘于1946复员回家时,已是两个儿女的父亲了。为了养家,他没有回哈佛法学院去攻读法律,而是在同年进入华尔街一家投资公司—著名的梅里尔·林奇·皮尔斯·芬纳·史密斯公司工作,初时当会计行政学员。“我喜欢金钱,“他当时说得很坦率,“在我来说,这是禀性,也是正业。”他把职业与爱好冶于一炉,在梅里尔·林奇公司的职位步步高升。他本人的努力,加上他和这家公司创办人之一查尔斯·梅里尔的友情,特别是因为他的妻子白查南(Buchanan)的舅父温特罗普·史密斯是这家公司的五大股东之一的关系,他在这家公司里青云直上,在短短8年时间里从一名受雇的股票经纪,摇身一变而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他在1960年至1964年在这家公司任秘书和行政管理处主任,1964至1968年任执行副总裁。1968年,他登上了这家公司的总裁宝座。他当时年仅40岁,成为这家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总裁。3年之后,他担任这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和行政首长。从1971年至1981年在里根政府中担任财政部长,他除了在梅里尔·林奇公司里任职之外,还在美国其他机构及团体中担任要职,其中包括在1972年至1975年担任纽约股票交易所董事局副主席、曾任查尔斯·E·梅里尔信托公司理事、美国投资银行家协会会员等。他曾在1978年11月访问过中国。

3。“我凡事要求严格,但我不是一个粗暴的人。”

打从60年代中期在梅里尔·林奇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起,里甘就逐渐成为华尔街一个财雄势大的人物。如今,只要一提起华尔街,人们马上就同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联系起来。华尔街是曼哈顿岛南端一条狭窄的短街,勉强可容两辆汽车通过,步行六七分钟就可走完。华尔街及其附近一带,原先是印第安人的定居地。1664 年,印第安人把这块地皮以24美元卖给荷兰殖民者,荷兰人筑墙为界,华尔(Wall )街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华尔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变成国际债权国以后成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华尔街通常泛指美国的全国金融市场,因为许多参加金融市场活动的主要金融机构和商行都设在这个地区,以这条街为中心。自1929年以来,华尔街已发生9次股市暴跌,其中4次暴跌之后美国经济仅出现过短时朗的下降,只有1次暴跌之后发生了经济大萧条,这就是30 年代大危机。

1929年10月24日上午11时,华尔街股市开始暴跌,美国报刊物这一天为“黑色星期四”,其源出于耶稣殉难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五”。股市暴跌引起了30年代大萧条:众多银行倒闭,不少老板与破产者跳楼自杀,血染华尔街,1/4的工人失业,200万人到处流浪,百业凋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如果自股市开始下跌时算起,从1929年9月3日至1932年7月8日,道·琼斯工业股票的价值共减少了89 %,是现代史上美国经济在和平时期遭受的最大的一次损失。

30年后,道·琼斯工业股票价值仍然损失,但经济却强劲增长。美国国

内购买美国股票的人有几千万,可是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只有在股市风浪

中载浮载沉的份儿,而没有反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正如美国《人物》

(People )周刊一位名叫大卫·贝克维斯的作者,在该刊1981年12月14 

日一期中一篇谈唐纳德·托马斯·里甘的文章里所说的,有能力在美国股票

市场上兴风作浪,使熊市变为牛市,或者相反的人,是像这位里甘先生过去

那样在美国以至全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人。

然而,里甘越来越难与人相处的坏脾气,也逐渐传遍整条华尔街。他曾

粗暴地责骂下属。他在下属眼中,是一位畏而远之的“暴君”。“我骂过许

多高级人员。“他承认。但他替自己的暴躁脾气和粗暴态度解释:“我凡事

要求严格,但我不是一个粗暴的人。“他说:“我要求高标准,要求下属做

事情达到我所定的标准。如果他们做不到,我就请他们另谋高就。“

4。身在华尔街,心在华盛顿

罗纳德·里根在1980年11月的大选中当选美国总统之后,提名里甘担

任财政部长。任命里甘为财政部长的决定虽然普遍受到金融界的欢迎,但也

多少使他的同僚们感到意外。在他们中间,里甘尽管被认为是非常自行其是

的人,但也享有绝顶聪明的声誉。

华尔街人士缘何大感意外?理由是:里甘不是里根的核心集团成员,也

不是一名坚定的保守派。于是,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里甘早就官瘾大发,

早就身在华尔街,心在华盛顿,极想在美国政坛上一试身手,要登上财政部

长的宝座。他没有能够在尼克松和福特政府中出任此职,已使他大感不快。

他不甘心失败。他是共和党人,他本人全力以赴,并且拉妻子白查南上阵协

助,在共和党人的要人中拉关系。他终于搭上了曾任美国汇券与交易委员会主席,后来担任里根竟选总统运动的经理人的威廉·卡塞(WilliamCasey) 的关系,又由卡塞的穿针引线,击败了争夺财政部长职位的领先者—美国万国宝通银行(Citibank )主席华尔特·莱斯顿(walterwriston ),而把里根政府中的“财神爷”职位弄到手,卡塞本人也在里根“登基”之后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里甘“商而优则仕”的愿望达到了,但是他却感到财政部长这个官并不好当。他由于把梅里尔·林奇公司发展成华尔街的最大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商行而受到人们的高度尊重,但他的大多数华尔街同仁却更多地把他看作是一个经理兼行政管理人,而不是一位政策分析家。确实,由于没有经济政策问题公开发表过意见,他并不比自己在银行里同等地位的人那样有名气。从政之初,舆论普遍认为,他是金融投机市场的专家,却不是管理国家财政的能手。他可以随意地在他1972年出版的《街上眺望》(AVieWFromTheStreet) 一书中发表他对华尔街金融业与股票市场的见解,却不能在美国政府的财政部里为所欲为。一句话,他不能把他在梅里尔·林奇公司里坐第一把交椅的一套做法,搬到里根政府的财政部来,虽然他在这里坐的也是第一把交椅。 5。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这是欧美社会人们常说的一

句话。里甘背后的女人是他的妻子—安·里甘。

就在1981年的春天,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白宫举行的一个宴会上,一个

女人对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说:“你可能以为你得到了一个聪明

的商人做助手。可是,如果他真是一个聪明人的话,为什么他竟然放弃年薪

95万美元,每年有6个星期假期,一架公司供私人使用的飞机和言出必行的

职位不要,而接纳现在这个伤脑筋的、常被下属反问‘为什么,的公职呢?“

这自然是一句没有诚意的,甚至有一点儿挖苦味道的话。身为白宫新贵

的里根当然不是傻瓜,自然明白个中含义:唐纳德·托马斯·里甘为了当你

的财政部长,放弃了多么巨大的私人利益。说这话的女人便是里甘的妻子。

会说话的人,说话贵精不贵多。安·里甘不愧为一个会说话的美国上流社会

女人。她的话道出了她的丈夫出任美国财政部长之前的社会经济地位。

里甘,不是一个出身于豪门富户的人,但他从华尔街大亨变为美国财政

部长,从华尔街强人变为美国财政部头号强人。他的事业之所以有今天,一

半靠他年轻时长袖善舞,生财有术,一半是靠他有一个能言善道、舌粲莲花

的妻子。就连里甘本人也不得不信服: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里甘夫妇有一段被称作是“一部非常奇特的罗曼史”。

那还是里甘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关提科(Quantico )的侯备军官训练学校

接受训练时,一个朋友向他表示,可以为他安排一个“盲目的约会”,即男

女双方初次见面的约会,他大受欢迎。在朋友问他喜欢什么样的女子时,他

回答说:“高身材的白肤金发碧眼女郎。”一语定终身。他与一个这样的女

郎初次会面,双方一见钟情。一年之后的1942年7月11日,他和这位芳名

叫安·戈登·白查南(AnnGordonBuchaan )的女郎举行了婚礼。这位白小姐

不是小家碧玉,也不是蓬门淑女,而是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个名门望族的大家

闺秀。两人的结合,一个是下嫁,一个是高攀。以后里甘在美国金融界步步

高升,在政界扶摇直上,与在华盛顿上层社会中十分活跃的“贤内助”的有力扶持是分不开的。

6。里根打了个如意算盆里根在大选获胜后,立即着手筹备组阁。1980年11月22日,罗纳德·里根在洛杉矶召开了“厨房内阁”会议。“厨房内阁”会议后,里根相继选定和宣布了内阁主要成员名单。12月11日,里根的发言人詹姆斯·布雷迪宣布第一批内阁成员名单,里甘名列其中。国防部长卡斯阳·温伯格;财政部长唐纳德·T ·里甘;司法部长威廉·史密斯;商务部长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班查德·施韦克;运输部长安德鲁·刘易斯;行政管理和预算局长戴维·斯托克曼;中央情报局长威廉·凯西。 1980年12月16日,里根又宣布,任命:国务卿亚历山大·黑格劳工部长雷蒙德·多诺万。

12月22日里根宣布,任命:内政部长詹姆斯·瓦特;住房和城市部长塞缨尔·皮尔斯;能源部长詹姆斯·爱德华兹。 12月23日里根宣布,任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理查·艾伦;总统内政事务助事马丁·安德森;农业部长约翰·布洛克。 1981年1月7日,里根宣布,任命:教育部长特雷尔·贝尔。

由此看出,里根内阁有三个特点:

(1 )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思想的人占大多数,但也吸收一些温和派人士。

(2 )里根注意平衡不同利益集团,兼顾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区利益,内阁班子具有广泛性。

(3 )已任命的内阁成员最大的67岁,最年轻的34岁,平均50多岁。多数人具有丰富的金融和经济管理经验,经济学家、金融家和实业家占大多数,其中不少人在尼克松、福特政府担任过要职。这表明里根将把调整和振兴经济作为新政府的主要任务。

人们不会忘记,里根就职后在第一个国情咨文的结尾曾感情洋溢地说:

“我们能给我们的子孙留下一个还不起的巨额负债和一个残破凋零的经济,我们也能留给他们在这片国土上的自由,在这片田地上每个人都有上帝意欲我们变成的那种人的机会。所有这些,要求的只是一点普通常识并且承认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团结起来就可以为美国创造一个新的开端。“里根热衷于发展美国经济。他需要像里甘这样的人才。因为他知道,他在就职演说中答应美国人的经济复兴的承诺不能成为空谈。于是,他拨弄着他的如意算盘,请里甘入瓮,里甘也自然正中下怀,欣然受命。

7。“他真正懂得把世界联系起来的方式。”
1981年7月,里甘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作的证词中提出了一些类似总统

罗纳德·里根的经济顾问们所提过的建议。他提倡实行一项由三部分组成的

刺激税收的计划:对企业实行更迅速的资本贬值,以最大限度为21 %的幅度

削减资本收益税,扩大个人所得税等级的范围,以抵销因通货膨胀而引起的

各项开支的增加。里甘认为,如果颁布一项法令,制约联邦开支总额的增长,

就能够在不使通货膨胀恶化的情况下消减税收。他坚定地认为,消减税收将有助于经济的增长。总统里根在其就职演讲中说:“现在是时候了,应当重新唤醒这个工业巨人,使政府能够重新量入为出,减轻我们惩罚性的赋税负担。这些将是我们的第一批优先任务,在这些原则上绝不会妥协。“里根在向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国情讲话时,提出了他的长达300页的“经济复兴计划”。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平衡预算;大砍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规章条例,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是其经济政策的集中表现,反映了里根经济学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关于削减赋税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大幅度削减所得税边际税率,以增加对工作和投资的刺激。

——实行折旧改革,削减企业税的主要途径是加速折旧。

里甘对里根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大加赞赏,二人一拍即合。

路透社曾针对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报道说,西方国家领导人欢迎里

根的经济计划,认为这使美国经济有了加强的前景,经济计划将有助于美国

经济回升。法国经济部长说,这是朝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英国持怀疑态度。

德国企业表示谨慎的欢迎。意大利银行家也反应谨慎。

然而最终,美国报刊在评论里根执政两年的经济“政绩”时,颇具讽刺

意味地指出,美国经济处于战后最严重的危机之中,出现了40年来的最高失

业率,50年来的最高企业破产数,有史以来的最大财政赤字。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罗伯特·萨默尔森说:“里根经济学寿终正寝了,它的死亡并非由于失

败,而是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萨默尔森的话不知是在替里根讲情,还是

在向人们解释着什么。但纵横于台前幕后的财政部长里甘却深知其味,他与

总统里根相扶相携着走过一个个责备与同情的关坎,而他心里却装着宏图大

略。难怪世界银行司库尤金·罗特伯格评价说:“他(里甘)真正懂得把世

界联系起来的方式。“

8。从北京给白宫带来了一个好奇有趣的报告

甘在1968年登上梅里尔·林奇公司的总裁宝座后,又于1971年,担任了这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和行政首长。他曾以华尔街金融人士的身份访问过中国,时间是1978年。里甘当选为白宫财政部长后,于1984年春天又一次访问中国。此次访问,意义深远,他的出访实是为里根总统访华投石问路。

1984年3月,里甘结束北京之行,给白宫带来了一个令人好奇有趣的报

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缓慢地但却是肯定地移向接受一个自由企业市场,

还邀请外国资本家来投资。许多农业公社正在被解散,中国农民正在得到长

期租约,有权利为赚取利润出售他们的产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根据里甘

提供的报告,为总统里根准备了一部反映中国现状的短影片,目的是让总统

预先了解将访问的国家和将要会见的领导人。

在总统里根动身来华之前,里甘曾开玩笑地劝靠他:在欢迎宴会上别去

问他们给你们送上来的食物,尽管大吃吧。4月22日,里根开始了他访问中

国的6天之行。在抵达北京后当晚举行的欢迎宴会上,里根意识到果然如财

政部长里甘所云,宴会隆重而热烈,但他却难于弄清楚他的盘里的几样食物是什么东西,便只好拨弄它们以图掩饰自己不情愿吃下它们。然而在以后几天举行的宴会中,里根曾回忆道:“不知怎么地,吃这些东西比起头一次可顺当多了,我猜想我是真正听取了里甘的劝告了。“财政部长里甘在促成里根总统纺华后的3年中,继续对中国发生的种种变化感到很大兴趣。他认为,中国仍然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国家,但是在鼓励小商业,把农业工人从集体农场中解放出来,允许他们租用他们所耕种的土地,共同分享土地的收益,他们在创造出干事业的人。里甘在访问中国时,游览了万里长城。当他亲眼看见长城高高耸立,蜿延消失在两端方向上的群山峻岭之中时,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经历,他说:

“甚至直到如今我还难以充分形容出来。”总统里根也在游览了中国的众多

古迹后,与里甘颇有同感:“那驱车行驶经过的无边无际的麦地田野、点缀

其间的村庄乃其坟堆和中国古代的遗迹—种种这一切,将令我长久难忘。“

9。“斯托克曼风波”

里根政府的财政事务中有三巨头,除里甘之外还有联邦储备局局长沃尔

克(PauIVolcker )和预算局长斯托克曼(DavidStock…man )。三人之间的意

见往往相左,不时发生争吵。例如,里甘说:“我们要经济持续增长,以便

增加就业。“沃尔克马上会辨护说:“增加货币供应会给通货膨胀火上加油。”

但是,里甘与斯托克曼却常常明争暗斗,二人尤如水火不容。

戴维·斯托克曼,1946年11月10日生于得克萨斯州,毕业于州立密执

安大学,获得历史学学位。同年又进入哈佛大学神学院为神学研究生。1970 

年到国会工作,曾任众议员约翰·安德森的助手,众议院共和党全体会议执

行干事。1976年以来曾三次当选众议员。他是州际和对外贸易委员会成员,

共和党经济政策特别小组组长。他后任行政管理和预算局长。

从1981年2月18日晚总统里根提出“经济复兴计划”后,在赞成和反

对两种意见激烈争论过程中,斯托克曼在公开场合没有对里根的经济政策提

出过不同看法。直到11月9日《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了斯托克曼与财政部

长里甘围绕减税问题的争论。报道说,里甘和斯托克曼在总统面前进行了激

烈辩论,斯托克曼给总统上奏说明他为什么必须减少联邦赤字的原因,而里

甘则表示,他决不能背叛他提出的决不在加重纳税人负担的基础上平衡预算

的原则。

据《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斯托克曼认为,经济衰退将使赤字上升到

如此高度—新的估计为1000亿美元—因此,再削减社会计划对弥合1981 

年度和1982年度的赤字不会有多大帮助。他认为,最好增加对香烟、饮料或

能源的税收。然而里甘认为,为了减少赤字而增税会抑制经济回升。如果在

减税几个月后就建议增税,那就等于重演里根经常嘲笑前总统卡特作出的那

种令人难堪的倒退。里甘是一个自称的货币主义者,他认为造成通货膨胀的

不是赤字而是货币供应增长过快,减少赤字最好的办法是消减预算开支,这

当然是预算局长斯托克曼的责任。

两人的争吵没有直接针对总统的经济政策。在《大西洋》杂志公布了斯

托克曼对总统减税政策的攻击后,引起了斯托克曼的不安和总统的不满。斯

托克曼对里根减税政策的指责,使得政府内部和国会一片哗然。里根连夜阅

读《大西洋》杂志刊登的采访记后,“怒气冲冲”地来到办公室,要求同斯托克曼当面谈话。某些议员认为斯托克曼的政治信誉已成问题,要求他辞职。一些官员也对斯托克曼的行为表示不满。斯托克曼在同里根面谈以后,提出辞职,但是里根挽留了他。接着,这位预算局长戏剧性地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相信总统为美国经济“制订了一个健全的、建设性的政策”,并对自己 “判断力差和说话随便”表示道歉。这场风波最终以里甘的胜利而告结束。 

1

0。飞扬跋扈引起的不满

里甘仕途春风得意,但自当上白宫办公厅主任后越发飞扬跋扈,积怨甚多。据《华盛顿邮报》1987年2月27日发表的社论中说,里甘表面上效忠于总统,而实际上总是玩忽职守。白宫办公厅人员,内阁成员,以及国会领袖都感到里甘非常自负,这使他难以与人交往,他那种待人接物独断专行的方式,使得他在办公厅工作人员的士气很坏。里甘有时自认为是“代总统”之类的人物,拥有作出与政府有关的重要决定的权力。他不让别人单独拜访总统里根,除非由他首先过目,他不会把一些信件或文件直接上呈给总统。关于里甘的怨言,白宫内外传得纷纷扬扬。白宫办公厅主任的任命虽不需要国会批准,但其权力的大小要看总统的授予,往往是权倾朝野,谁可以见或不见总统都要经过他,甚至副总统也不例外。哈佛大学一位专家说,从宪法上来说,他是总统的唯一助手,但实际上是总统的代表,有时甚至替代总统发号施令。据说,里甘和里根二人碰头,讨论政策问题时很少,就是爱互相说笑话。里甘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后,在美国记者的笔下,他不仅控制了白宫的人事、总统工作日程的大权,而且爱出风头,经常摆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架势,除此之外还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大男子主义者。

1987年2月26日参、众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向里根递交的调查报告中,对所有卷入美伊秘密武器交易的里根政府高级官员进行了措词强烈的批评,特别是对盛传将于近日内辞职的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提出了尖锐的指责。报告说,里甘必须对外界揭露美伊武器交易后给白宫造成的混乱承担主要责任。这对本来处境已相当不妙的里甘又是一次沉重打击。在1986年11月,里甘曾向里根总统递交了一份辞呈,希望解甲归田。直到1987年2月还在鼓励里甘“顶住”的里根总统,在特别调查委员会向里根递交调查报告后,突然改变了主意。2月27日,里根宣布接受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的辞职要求。里根在一份声明中说,里甘表示“他愿意按原定计划,退出政界。所以我很遗憾地接受了他的辞职。“ 1。第一夫人南希的恩怨是非美国第一夫人南希同里甘的矛盾由来以久。1985年里根肠癌手术后休养期间,里甘对记者发表讲话时声称,他正在处理平常由总统处理的决策性工作。因而被新闻界称之为“首相”或“助理总统”。第一夫人对此大为不满,认为他过于妄自尊大。同时,南希还担心,这些话会在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印象,总统力不从心,从而产生信任危机。

里根做前列腺手术后,“伊朗门”事件内幕不断被揭露。里甘苦无良策,急于把总统请出来恢复正常活动,以转移外界视线。他安排总统发表国情咨文讲话,里甘的建议遭到第一夫人的反对。她不仅不同意讲话内容,而且担心只休养三个星期的总统,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演不佳。一直认为女职员的作用就端端咖啡的里甘接到第一夫人电话时一言不语便挂断电话。尽管里甘事后向第一夫人道歉,但态度很不严肃,他开玩笑说,是他夫人让他这样做的。第一夫人气不打一处来,认为里甘不仅没有诚意,而且是侮辱了她。南希公开向新闻界宣告,她将不再同里甘打交道。观察家们认为,里甘被迫弃官,南希起了最后催化的作用。《新闻周刊》1987年3月7日公开披露里甘气得摔了第一夫人打来的电话一事,可能打破了多数美国人心目中白宫里一切是彬彬有礼的天真想法,但对于过去两年中耳闻目睹里甘与南希之间你争我吵情况的白宫工作人员来说,这一事件并不使他们感到吃惊。忠于里甘的工作人员称里甘同第一夫人的关系是“反复无常”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已经到了不仅里甘摔第一夫人打来的电话,而且第一夫人在其他场合也摔里甘打来的电话的地步。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里根曾深情地回忆说,他担任加州州长期间,一旦南希·里根听到别人抨击他,她就会在私下“愤怒地加以驳斥“。里根夫妇的老友雷诺丝说,南希是里根“强有力的顾问,最可信赖的心腹“。里根担任总统后,南希更把维护丈夫的总统形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她曾当着千百万电视观众的面与里根咬耳朵,告诉他怎样回答一名记者提出的难题,使总统从窘态中解脱出来。人们通常把南希看作(。hushui)是里根政府中真正掌握人事实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