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浮尘--乡村教师纪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成不由得笑了,但心里却苦苦的。他不禁想起了上次对老吴说的话:只要我在工作着,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当时,老吴还挺诧异地说方成真是个怪人,从工作中去寻找快乐。是的!方成曾经很渴望工作的,也许他不懂,工作的时候正是最快乐的时候。

  只是方成又想起他们来了,想他们从各个方向独个离开,想到他们回到学校的时候,走进空空的房子里,是否也会像他一样感到空荡么?感到孤单么?有时候,他就感到一个人的时候,仿佛一切就已经停顿了。

  晚饭后,想去散散心,对着那些青山绿水,唱唱那些难以瘉痊的伤痛。但不想只走在半路里,落起了豆大的雨点。于是踽踽折回来,却只管照样慢慢地走着,并不闪避一下。一路淋淋漓漓直到房里,那雨却越下越密起来。夜灯下疑神间,窗外响起了越来越脆响的雨滴声。

七、女生(一)
七、女生

  第二天,照样收拾了心情上班去。

  刚进办公室的门,有学生交来了一堆作文。方成顺手取过几本来看,当中竟有一位学生在作文后写了“老师我想对你说。”她说方老师的普通话不准确,有些词她听不明白,并反复说课上太吵了。又说如果想教好语文要管严些,最后还说“写得不好,可能还有一些帮助。”

  方成当时特别感动。一看那姓名就知道那是坐在前排第二小组的一名女生,上课时很认真,一双大眼睛总是突闪突闪的,像在询问疑难似的。然而,也许他们听惯了先前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吧,所以反以为方成的说的不准了。因为方成在连平也好,在县城也好,大家都以为方成的普通话是很好的。何况在学校其间早就练习熟练了,对这点方成是有相当的自信的。当然方成他们讲话比较快的,总是相信他们能理解那些简单又常用的词,不想现在看来却不行,是要放慢了说话速度的好。课堂上方成却希望大家活跃一些。至于管严一点,当然可以,只是与方成听来的却不一样。

  末了,方成在她的文后批上:“你的建议很好,老师把它收下了,以后有什么建议可以多与老师说。你是一位有责任心并且很上进的学生。”然后,方成以为言之不足,又另外写了几句话。趁着上课之时当着同学的面给了她,并且以此告诉学生向自己多提建议。学生们只是怔怔地看着方成,响应者很是寥寥。当时,方成就突然意识到了,已是很后悔这样做了:农村的孩子面子薄,想头多。学生向老师递纸条,无论内容是什么,都会被看作为向老师讨好,是出卖同学的行径,往后必定多被同学嘲讽的。所以师生的私下交往最不宜公之于众。

  果然在往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一个学生写上几句话给方成了。并且那位大眼睛的学生也不再信任方成似的,反是尽量躲开了去。方成从她的不满的眼神中似乎总会读到“老师你没有保守好该保守的秘密”之类的言辞。方成的心里觉得一节一节地凉下去,直透脚底。方成十分愧悔自己做事欠周全,原以为坦坦荡荡会受大家的欢迎。哪知自己虽得了坦荡之美名,但却无意之中也得了无信之恶名,并且还深深伤害了一颗真诚又热忱的心灵,这都是自己不知“巧为”之过啊!有时夜半起来,往往突然间会想起这件让人懊悔的事,心里便告诫自己以后千万要谨慎对待学生的事啊!

  不想没几天又有一位学生——

  看那模样儿,准是初三的学生了。在方成的印象中,她只是到他这里要了几次开水,但要开水的又不只她一个女生。在门口的走廊下有些旧桌子,总有好些女生的饭盆就放在这里。每天放学就有好些女生在这里或蹲或站吃着饭,向老师要开水是常有的事。因为这样,方成每天总要打多几回开水。不过方成记得头一回,她站在门首怯生生问:“老师,有开水吗?”头一句总叫人听不明白,方成还没适应本地方言。第二遍明白了,才知又是一个问开水的。那声音挺娇柔的也很挺甜润的。于是,方成才不禁抬起头望去,只见她闪着双大眼睛,一脸热切的渴望。让人不忍心拒绝,当然本来也没想拒绝的。便道:“你自己拿去倒吧!”于是,她自己进来把水瓶提到门外去了。

  来过两三回了,渐渐熟了。她胆子大了,也不再拘束了,便和方成说话。她说墙上的字好漂亮。方成只是笑了笑,反问道:“是吗?”她站在门边,双手抱在门棂上,却正好拉门边的开关线,顿时屋里全黑了,然后又开了,反复几次。方成说她太调皮了。她竟爽朗朗地笑了起来,就像似平静的水面突然投下了石块,激起的波浪直撼过岸边来。末了,她又向方成借小说看。方成一向以为现在的学生多不看正经名目的书了,借了她也是白借,况且他也没几本书在这里,便推说她们没时间读这类书了。她竟辩道:“作业早就做好了。”其实方成是以为:初三了,该是紧张一点的时候了,哪有那些闲时间呢?不想她只是记得几个作业,可见并不是一个很上进的学生。 

  不过,这时方成才正眼看看她。她个儿不很高,却渐近成熟了,依稀可见她掩在校服下的或隐或显的女性的曲线了。齐项的黑发,刚好可以掩过还端庄的脸。只是一脸的稚气并未褪净,还有少许细小的点点突起,再过几年或许就是一张漂亮的脸庞。她无拘无束的笑倒是给方成很深的印象。

  这夜下了晚学,她还来倒开水,却告诉方成没开水了。方成去看时,她也返身,竟差一点就撞在方成的身上,而她轻轻巧巧地偷笑道:“骗你的!”

  后来,她竟当真带本书给方成看,只是全不是方成平时爱看的名目。于是只把它搁在一旁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八、双休
八、双休

  双休日里,学生都*了,这里犹为沉静了。早上变得好睡起来了,因为明知起来早也是没事可忙,全会让人觉得时光难捱。或许大半天在睡梦中,比现实中的任何时候反而美妙,起码不用为闲情而恓惶到怕。枯燥,寂寞,孤独全来包围着他们,就像那慵懒的阳光一样,从屋顶,从窗子上射进来,时时光临他们,时时缠着他们,赶也赶不走,躲也躲不开。

  原以为多些工作,便少些烦恼;多些勇气,会多些自信。但在这寂寥的日子里,毫无倚靠来支撑起人生的朝气,于是便常常感到艰难时刻的不知所措。难怪老吴总是说,他不喜欢双休日,没课上更加无聊。那时,方成还未染上无聊的习气,当然不以为然了,反以为自己善于坚忍,只管充满了活力和勇气奋力向前行,却知这日深月久的时间的可怕,任你是铜墙铁壁,直把你染蚀成同一色了,叫你后悔也来不及了。难道老吴那些怪异都是在些练就的吗?那实在太可怕了。也许不久方成亦要步其旧路了。方成真怕再想下去了。

  孤孤单单一个人做什么呢?吃饭,睡觉,闲聊,散步,写字,记日记,都变得那么无味,那么难过,那么无神,那么单调,周而复始,一层不变。这是一种渐渐枯涸的生活,就像一条不幸遇到旱季的小河一样,它正在慢慢地失去可怜的一点点欢笑,而老吴他们更要剔除了写字和记日记的事,不过他们可以去打牌和聚餐啊。相比起来都是一样多的活动,可是大家还是觉得很无趣和无聊。

  原来这人长大了,不单单要活着,而是要好好活着,还要有趣的活着。总要有些东西来依靠,来寄托,来充实。寄托了还行,又要像似看人回头一笑似的,只有这样心里才满足才快乐,而他们有时真无法感到自己的存在,那如何知道生活的乐趣呢?

  一些很细小的事,也那样拖拉着,慵懒着。往往总以为有的是时间,所以并不用那么紧张去做完它。因为有了事先的教训了,当事已早早做完,以后又做什么呢?是的,大家都怕了没任何事可做的日子了。就是琐屑也有温一遍翻一次的时间,想起的每一件事也不一定是一定要想的。因为无法解得闲闷,所以只要有点情趣的,便禁不住一遍接一遍的要想起来。但又是往往只是很不经意地想起来,没法刻意去想起。

  方成就常想:这样过日子,对比着活泼生动地小溪,我就是一条没人理会的小水沟了。周围是杂草丛生,遮住了生命的光彩,掩住了生命的声息。我是缺乏形容的,就不必说生动了。

  于是他免不了要时时想到过去,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的过去,才到今日如困的局面啊。“倘是早些时候,多一些勤劳,多一些人生的指导,我焉有如今的境遇呢?”但他又固执起来,不愿意后悔。想得更多的还是未来。他想年纪轻轻做什么要后悔呢?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力量。古诗有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来是有很多的事要做,因为年青,所以会感到发愁。因为不愿意去疯狂,只要追求,所以总是隐去了阳光的色彩。方成于是就想:如果生活真是一首诗,那情调一定是低沉的。

  现在才知道不能怪老吴总是那样说。难怪每回出了山外去溜跶归来他总是那么精神焕发,只可恨那点工资偏叫人不能常出山外去。只好像只懒猫一样赖在这静得可怕的角落里,一声不响地沉睡吧!

  早先的时候方成还是觉得时光似流水般的宝贵,特别地珍惜着,不愿意相信自己会有朝一日也会讨厌双休日的。谁知日深月久,一样感到双休日的空洞和无力。甚至每到双休日,全身心就会周期性的如同从高处跌落一样,自己明知这样不行的,但是那些雄心壮志,那些豪言壮语到现在都不起作用了。方成也想到坚忍,可又在暗地里担心在这里无法成功。他希望自己能天天充满活力,天天不缺少勇气,那样就不用担心被富余的时光淹没了。

  于是他时时临字帖,他很庆幸当初带了几本字帖,只叹惜小说带得太少了,要不就不会像如今对付时光束手无策。

  只有学生来学校了,才有了人声和笑语。住处的旁边是初一的学生,只有他们来到,便有单车磕在路基的声响,铁桶打水声,碗匙声。原本这些都很平常的,但对在这里的年轻的教师来说,这简直是一种热切的交响曲,竟让人振奋不已啊!这便让人想起了人间啊!从而也就想起了自己来到这里的崇高使命啊!

  家中终于来信了。不过是说家中一切都挺好,嘱方成不必挂心,并且还给方成寄来了教案。父亲还叮嘱说别到河里洗澡,火食要吃好,多注意身体。想是父亲以为方成像在家中一样,常年不分天热还是天冷都喜下河游泳,却不知这里根本就没有可供游泳的河,只是一条可以洗足的小溪而已。吃的方面又总是不讲究,太节俭了。记得中学时候,班里开晚会。每人发了一个罐头,大家都急不可待吃完了,唯有方成却不吃,而是带回家里交给了母亲。最糟的是有一次*竟晕倒在操场,医生说是营养不良。这事父亲不会不记着吧!也怕方成自己苦了自己,所以一定要交代的。父亲竟不知在这里是身不由己了。而后又叨到了与同事关系要好,别太计较了,心胸放宽些之类的话。俱是周全到了,仿佛怕方成像小孩不能自理一样的担心。方成独自暗笑父亲。妹妹也有信来,她也借用古人的话,说万事开头难,慢慢就习惯了等语。想不到妹妹也能讲些大道理了,这些年在外边增长了见识了,还知道劝慰起哥哥来了。大家都一样的替方成担心,劝告着他。方成的心中深深感到温暖和感激。

  那些同事却总是好奇。向方成打听家里的情况,问“你们北方人是不是吃馒头的,”“冬天下大雪很冷吧,”“那么冷怎么过冬啊”等问题,让方成颇费回答。想不到在湖南在他们眼里是北方了,可是吃馒头却不相干竟不知道。偏偏提问的竟是一位地理老师。又问为什么跑到这里来的——那意思就好比说“这么差的地方你也来,想必你的家乡更差了”云云。方成却深感有话难言。心下却如同大考时,明知不会答的,但也要乱写一通,任由别人去打分吧!于是只说对这里不了解,大家前来是太盲目的缘故。而今既已到此——既来之则安之等作为答语。明知方成的回答闪过了要处,专拣了无关之言来说,再问也无味了,于是以后便少人提及了。

  其实方成并不挑剔条件的好坏,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人心要好,能让人安心地工作,有自己的追求,因为这是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多年来,方成早就想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哪怕是极其平凡的工作也好。那就意味着可以从家的羽翼下挣脱出来,为家里分担一些负重,那也是一个人真正长大的标志。对于贫穷家庭,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如果亲朋好友都这般明白他的想法,那他们又何必要劝告要担心呢?

  如此想来不免让人神情大动,于是不由自主地展笺写道:

  爸妈,如今儿子长大了,他已经见过一些世面。虽说二十多年了未能替你们分担点什么,可如今通过凡年的转辗奔波,终于获得了一份微薄的工作。这一切也正是得益于你们辛勤养育的结果。爸妈,二十多年来,你们用慈爱和辛劳养育了我,又不惜倾力的支持我去奔波去追求。我怀揣着你们的血汗钱和多年的心愿,多么艰难地向前蠕行着。可以说我的每一个脚印都浸着你们的每一份辛勤啊!在此你们的儿子感谢你们啊!二十多年来在你们的羽翼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而今儿子知道,又怎能一句感谢了得啊!早些年,我总是想,多么渴望替你们分担点什么啊!可是那时候儿子太无能了,曲曲折折地竟走了好些弯路,总是找不到早点在社会立足的适合的道路。现在想来,我真是太聪明了。而今,我总算可以独立做一番事业了,只是却又与你们遥遥相隔在千里之外了。身在异乡的儿子心里也惭愧:究竟替你们分担了什么呢?还是又给你们增添了什么呢?而你们无论儿子在何方,总是时时刻刻关切着儿子的一切。春去秋来,寒暑易节,几多思念,几多牵挂啊!儿子不禁常常在想:养育之恩如何报答?成人之恩怎样报答?爸妈,你们就放心吧!放放关切儿子的那份心意吧!多多注意自己那长年劳累的身体。你们的安康是儿子的最大幸福啊!你们的儿子是个审慎的人,遇人总有一份宽容,从来不愿让是非到耳。也像你们一样辛勤而又有能力,他能给自己创造一份独立而又自在的空间。只要你们在家幸福,做儿子的虽在千里之外也就不用牵挂太多……

  信写毕,方成心里舒畅了很多。

九、高潜
九、高潜

  方成自认为最爱看书,然而来时只带了一本,想应够了闲时消遣的了。不想恰在这时,让一学生拿去了。那学生也无信,说他家有好些小说,却迟迟不取一本来给方成看。这地方书本是奇缺的,要是知道当初何不多带两本来,也就不必像现在这么惶惶了。没有了书的日子,那是最无趣的。

  原来还可以天天练习写字的,也好度过这清闲时光。怎奈纸张有限。学校当然是没有这份供给的,但废报纸却是有的,只是也拿不得的,怕人说爱占小便宜,虽然明知那些报纸最终的命运是落在小贩的手中的。如自己花钱去买了来,怕开销不小,这里原本经济就不胜凄凉,又何必又摊上这个呢?只此两件原是最自在的,如今也不如意了。

  于是闲愁依旧在,几番挥不去。那就只好约人去走走吧!偏合适宜的人很是寥寥。一个人去吧,又怕这愁眉愁目的让学生见了,那岂更不好。再说了四边去得清楚了,不是上山就是下山,山里来山里往的,单调极了!那就去睡觉吧,然而年纪轻轻的,不具蓬蓬之朝气,却日日沉在睡乡中,怕是睡出毛病来更不好了。

  眼见别人都在忙这忙那,只有方成是个闲愁之人。无所适从,烦愁就好像影子一样随前随后,请也请不走,却不知何时开始养成了随口哼几句的嗜好。“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从来这里的那一刻到现在,经历了欣喜到失望又失望,心情还依旧好?微笑还依旧在?“人生自古就有许多愁和苦。”愁和苦也许现在才真正开始,请君宽心些吧!“请你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如能这样自然最好了。“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从一片贫瘠之地到另一片贫瘠之地,天意弄人啊!“迷迷登登上山,稀里胡涂过河。”要不如此莽撞,也不至于落在这般田地。“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那样活,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一个脚窝一支歌。”改变是迟早的事,只是眼前却只好安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才过去的日子恍如隔世一般,却又历历在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堪问君,君亦不堪作答,春江之水绵绵无绝。只此一句让人倾倒,不自觉情不能已,泪已盈眶了,孤自凝神不能动了。

  恍恍然忽回神时,竟想起可将此词抄去送给同是天涯沦落人。

  大家都惯以“老”字称呼人,似乎有种善意的的恶作剧的窃喜,居然很快就被大家毫无异议地接受了,这一点却是出乎意外的心声一致。只高老师有点不同,对别人可称老,单是称方成为方先生。让方成觉得有点怪怪的,有心让他管叫小方吧,又见他为人爽朗,干脆随便吧!

  那晚,大家在高家看电视。无意中,方成竟与高老师交谈起来,先是说起了电视剧,自然说起时下流行的港台剧和内陆剧。

  “很多人爱看港台剧的,特别是有些学生。”

  “是的,比较来说,香港剧比较的生活化,大家爱看;大陆剧比较严肃些,不过爱历史的人还是喜欢看的。”高潜分析道。

  “香港剧比较注重人情的刻画,不过很多雷同的;大陆剧比较有历史厚重感,比较尊重历史;台湾的比较阴柔,阳刚方面稍微欠缺一些。”方成也说出自己的看法。

  后来又谈起了中国文学。方成在学校时读过一些名著,相比中外的著作,国外的现实感强些,更接近生活;国内的总是过于理想化,离生活更远些,尤其是主人公总嫌太完美化了。

  高老师就说:“那是立场不同。比如说《荡寇志》与《水浒传》,《荡寇志》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所以称农民起义军是寇。但《水浒传》是站在农民起义军的立场,表达的主题是官逼民反,立场不同而已。”

  听得方成不住点头,但方成心里却想起另一个问题,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历来文学都是从属于政治,服务于政治。文学是否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呢?只是方成又觉得在此何必讨论如此严肃的问题,强论也无味,于是并不说及,却是谈到了读书生活。

  高潜自我介绍道:“我那时候常去图书馆,别人要找我,只有在图书馆一定可找到。在图书馆,各种各样的书我都读过。书读多了明白一点,其实人与牲畜是一样的,只不过人有廉耻,畜牲没有廉耻。如果人没有廉耻了,那人就是牲畜了。”方成也曾经认为“动物的可爱在它有人性,人的可恶在于他没有人性”。听得高老师如此说,他不禁会意地笑起来,高潜也孩子般笑了。

  说起当官的,他竟猛然一摆手:“当官的不是好东西,很讨厌。”说时是孩子般的语气,旋即却又非常严肃。至于为什么讨厌,他也没有说了。方成也不好再问,只暗中猜测他也许吃过当官的亏,或者是讨厌官场习气吧,周围凡是秉性率直的人都有这样的看法的。

  高潜勤劳,课余时候他常在地里劳动。方成闲着没事,便到路边去溜跶,便看到高潜正在挖地。方成禁不住想起了他父亲劳动时的情景,便大声喊道:“高老师,你真是勤劳啊!”高潜笑呵呵地说:“没法子,是农民的儿子嘛!”边说边爽朗地笑了起来。在方成看来高老师好自在,无拘无束的他,有时竟像年轻人一样哼着小曲儿从方成的门前走过。

  方成房前有小片房檐遮着的,底下滴不到雨水。高老师充分利用空间,把些柴薪放在了这里。这天又见高潜抱了柴薪走过来,恰好方成与吴常在闲聊。

  “高老师,儿子都参加工作了,该享享福了。何必还做这些事啊?”吴常笑道。

  “唉,儿子有儿子的福,自己也有自己的日子。老吴,这个你不懂。”

  “我不懂。”老吴却是很不正经笑道。

  原来高潜的儿子在始庆当法医,他不愿儿子去抓犯人。吴常一听,竟咬着那烟屁股笑嘻嘻地说:“高老师,你应该替国家作想啊。”高潜感叹一声,看着吴常,没有说话,只管继续放柴薪。吴常自觉无趣便走开了。这时高潜对方成说:“天下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好啊!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听了这句父辈的感慨,方成心中不由一颤:自己的父母何曾不是与高老师一样的心思呢!于是,便说:“做父母的总是那样想的。”

  方成却想请教高潜备课的问题,便赶忙冲进房里去取了备课本来给高老师看。高潜放下手中的柴块,接过方成的备课本翻开了看起来,说道:“就这样很好啊!很好的!”不想他又轻轻地叹道:“你不用那样认真的,这是普九学校。”停一停,也许他不想冷了方成的心,于是又说:“你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很好的。”可方成还是听出来了:这是乡村学校就是不用那么认真的。于是他只好无奈笑了笑作罢。

  记得是听老许说的,高老师先在小学,由于镇里师资不够,调他上了初中。但后来,中学来了外省大学生,又把他退回了小学,并且捏造了他四大罪状。一是摆老资格;二是不服领导;三是爱有意见;四是喜管闲事。然而中学师资不够,最终需要他,于是又上中学了。现在教育办那个态度傲慢的主任是高潜的同学。据说在学校考试时还抄高潜的答案,可如今别人做主任了,也就不念旧情了。

  老吴曾说,这里的人际关系紧张,但方成却不曾觉得。不过,当地人多与当地人来往,外地人多与外地人来往。大概是语言不通的缘故吧。同在这里的人也并非吴常说的那样不好,他们来了同乡,就曾邀方成一起去聚聚的。方成才以为老吴说的不确实。但有的事似乎也是那样的,总有些偏心的。前几天学校新楼装线,据说是有工钱的,都叫当地人去了。外地的老师却闲着无聊,他们却忙活了好几天才完成。

  当然,方成是少与人来往的,本是不好闲谈之人,言语不通倒是省了不少事。他却认为这样也就少了许多麻烦。方成就觉得遇人有一份笑容,少与人作无谓的争执,也不必与别人深谈,不必去打听别人的事情,甚至是姓名,该知道的自然会知道。总之,他需要的是一份独立自在的空间,心安理得的过日子。

  老乡中几个人把方成称为“山顶洞人。”那意思自然是因为方成常独自在房中,长时间不出门。那样的称呼,方成也不怪人,只笑笑作罢。但他又驳道:“‘山顶’却是不对,住处只在半山腰还不到,哪来山顶?再说‘山顶洞人’是古物,古物自然是宝贝,而我方成自觉没那种价值连城的光耀。”那些人被驳得无话作答,只有笑笑罢了。然而称呼却依旧。

  开学快一个月了,但方成却感觉这学校真是奇怪。专用信纸没有,红墨水也没有,只是每人分发两支圆珠芯,一红一蓝。最糟的是连参考书也没有,各种必需的东西各自去办公室寻来,似乎没有专人管理。方成想去找腊纸刻点资料,也没有。问过校长,又问了主任,最后还是没有。让人想到好比战时物资紧缺似的无法无奈。

  方成这才发觉自己的信心有些太足了:原先并不很相信别人说的消极,甚至高老师相劝他的话也总在耳际回响。现在想来,他们说的不假了。现实是这样,我又如之奈何,大家又如之奈何啊?也许我当时还真是冤枉了他们,以为他们怎么可以缺那么点精神呢?

  方成心内在想,也许自己要改变教学态度了。虽然一开始就抱定了要注重主科的方向,但副科他也是认真的,并没有打算忽视。大家一再劝告方成不用备课的,不用那么认真的。现在看来大家不无道理,少备一门课,可以轻松很多。但是语文不同,一定要抓好学生的作文,应要求他们写日记的好。

  晚饭后依然是没事可做的空虚。公路上已经是挺厚的尘土。饭后走上几步,鞋面上便会落满尘土,但还是去了好几回了。只是沿着公路走到对面的山嘴,望那边是山,望这边也是山。回望学校也是在山腰排开,校门前有笔直的石阶,据说是共有九十九阶呢!石阶下边是公路,公路下边是小溪。小溪绕山而走,冲着山嘴而来,快到山嘴时便拐了一个弯,再到下边还是弯着走,一路下去都是七弯八拐的,如同蛇形,小溪两岸郁郁葱葱的树影便告诉了你。溪边是小片狭长的菜地,还有几步宽的田畴。

  高老师就有零星小片菜地在溪边。方成经常看到他在溪边开地。现在新开的地里早长出了一片嫩绿了。这一天,方成从公路上走回来,又见高老师在菜地里劳动了。因为隔着溪,方成冲他大喊:“高老师,快过来,过来了就有事做了!”也不管他是否听到,溪水依旧哗哗流着。

  方成当真打算去给高老师拣菜的,顺便可以聊聊的。但这回去到高老师家门口时,早已有好些学生在拣着了。高老师就说:“他们要看电视,也就一边帮着拣菜。”是的,这情形方成见多了。学生是学生,方成却觉得不能像学生那样看电视的,于是,只好走开去了。

  方成抬头望去远处,知道在那边的山嘴,也可以看到自己住处的瓦房。而在住处,一打开门就可以望见那边的山嘴,还有更远的地方,但还是山。

  山嘴边就是石新老师的家,这时候正好跟他去山上装老鼠去。

  老肖做了五个装老鼠的箱子,是石老师指点他做成的。至于什么时候做的,那就不大清楚。石老师是本地人,他们就喜欢到山上装老鼠,所以他们自然会做这种木制的小箱子了。箱子有一扇活动的门,这门上有一条铁丝,铁丝一端挂在诱饵勾上,诱饵自然是挂在箱子中的。这样可用来陷老鼠于箱中,大家就称之为装老鼠。其实这原理与街上卖的铁笼是一样的,但大家有闲,又有材料,而且大小可以自己定。再说,成本不高,最适于随意放在野外,就算意外丢失也不用太挂心。于是,大家很乐意做这样的箱子去装老鼠。

  蔡师父的儿子也会做的。下午放学回来,他们几个小孩子就在住处前的小空地上锤打着。看那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