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抱怨的法则-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会拼命地找一些人或事情进行抱怨。有时候我们抓到的只是最直接或者是最方便的替罪羊而已,而这就会阻碍我们采取正确的行动。
谁该受到责备?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测试,时间飞船在发射场仍巍然屹立着,一闪一闪发着光,搭载的5名机组人员正在等待出发。他们听见倒计时开始了:10,9,8,7,6,5,4,3,2,1—发射,于是飞船像一个巨大的投掷物被磁力吸引着绕地球按逆时针方向飞向时间的起点。
眨眼间,飞船脱离了地球大气层。它现在处于2亿年以前,机组人员也一样处于那个时代。船长布朗命令“着陆”,经过几小时对植物的检查,做动物的电子图像,他们抓到了一只小恐龙。生物学家简测量了一下恐龙的体温,千真万确,恐龙是热血动物。然后她把恐龙放了。任务完成了,机组人员返回飞船,简按了一下按钮,钛合金门就滑向密封的位置。在机组人员进入自己的太空旅行服中后,布朗开启了反极性按钮,飞船开始发出响动,然后被磁力吸着按着顺时针的方向飞行,并且速度越来越快,最后穿过时间隧道回到发射的地方。当机组人员走出太空船,他们发现眼前是一片贫瘠的山地,有稀稀疏疏的几棵树、小小的黄色蜥蜴、怪异的绿色鸟和巨大的像蛹一样蠕动的红色动物。这些动物把蜥蜴群赶进一个容器里,而其他很小的有鳞片的黄色动物则四散奔逃。他们被这一切惊呆了,布朗说:“我的上帝,我们已经把时间抹去了。”
通过这个荒唐的时间隧道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如果你混淆了自己的过去,你可能就改变了自己的未来,或许会使结局更糟糕。当然,你不得不假设所有的事情都是彼此相联系的,每一个很小的事情,或者看起来毫不相干的行动,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都会积聚能量,直至看到最后的结局才能了解那些戏剧性的变化。这并不能作为普遍真理,因为在宇宙中,每一秒钟都发生着亿万个微小的变化,每一个变化都有一个戏剧性的长期效果。我们只能希望会毁灭这个世界的微小变化被那个能够拯救世界的人遇到。但是,“微小的变化”在时间—原因—结果的链条中也是异常有效的。就像在14世纪,当跳蚤和老鼠通过商人们的船把黑死病从亚洲带到欧洲后,这一变化夺去了当时25%~50%欧洲人的生命。对待微小变化,最大的挑战是把那些相关的和无关的、会产生影响的和不会产生影响的事件分隔开来。
第四章 打破自责的锁链(2)
让我们回到我们的故事中吧,抱怨布朗、机组人员,或者那些把他们送到太空的人就很公平吗?不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何解释,时间一直是向前的,永远也不会倒退。因此,我们的时间之旅只是一个假想的因果故事而已。与此不同的是,诡辩者们通过歪曲事实,用自相矛盾、似是而非的话来进行欺骗。
别陷入“困果抱怨”的怪圈
抱怨别人一定要有理由。但是,原因并不就是可见的或者很实在的。就像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观察到的,许多事情完全是在 “大脑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发生的。下面的故事将向我们讲述假想大脑受到威胁后引起的因果抱怨的事例。
莱斯莉在玩飞盘的时候,意外地把飞盘扔在了邻居家的篱笆上。当她走向邻居的家门时,她想:“他们如果看到飞盘把他们的花碰掉了一定会生气的。”她又想:“这只是一个意外,他们应该知道。”经过进一步的思想斗争,她想:“他们总是表现得很不理智,如果他们因为飞盘的事和我吵架,那我多冤枉啊!”在她敲门的时候,她越想越生气。她的邻居打开门向她打招呼时,莱斯莉却突然说:“你们为什么那么卑鄙?”然后就急急忙忙地跑开了,留下她的邻居在那里不知所措。
在这个虚构的故事中,是什么导致莱斯莉发怒的?是因为飞盘飞到邻居家的院子里吗?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是她自己引发的事件,但她为什么还要抱怨邻居?是什么引起她对邻居反应的预测并很快郁积在心呢?简单说来,这是因为她的意识中感受到了一种威胁,“飞盘事件”因为自己臆造的责备而恼怒,继而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赖尔提醒我们说这样的威胁叫“先入为主”。
我们应该告诫自己不要在头脑中臆造这种不受欢迎的责备后果。例如,语言和想象会把很小的事情变成大的危机,或者把严重的事情弱化成小的事件,诋毁现实,或者在头脑中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念头。赖尔提到希腊哲学家泽诺·埃勒用似是而非的东西来逗乐的一些事情。泽诺说当你把箭射向一个靶子的时候,如果箭只飞向离靶心一半的距离,到达后再继续前行到所剩距离的一半,之后再次到所剩距离的一半……依此类推。按照这种模式,箭永远也射不中靶子。
泽诺的似是而非的故事展示给我们一种精神世界里的因果事件,这里是用语言的游戏代替*裸的现实。例如,用箭射向靶子将导致箭在空中飞行,一般在几秒钟之内,就该射中一个目标。泽诺会站在靶子的位置上吗?当然不会,一支方向性极佳的箭会射中他,就像他所知道的那样。但是,在思维的海洋里,我们可以努力构建一个超现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超出现实世界的藩篱。因为这种欺骗带有很高的技巧,同时精神上的因果链很难被戳穿,尤其是在哲学领域,因而想要把事实从诡辩中分离出来,需要有清晰的感知能力以正确处理大脑中存在的威胁。
不要甘当“替罪羊”
你曾经在很无辜且根本就没法改变后果的情况下遭到过责备吗?几乎每个读者都可以描述出至少一次这样的经历。
有些人把别人当做自己的替罪羊,他们把抱怨扔给别人时根本就没有什么理由,仅仅是因为这些替罪羊们容易受到这些抱怨的伤害而已。安伯尔的情况就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有时候很黑暗的、处于因果抱怨循环下的私人空间。安伯尔打开门,把她的课本放在桌子上,然后走到厨房。在那里,她看见父母正在喝家里自制的啤酒。她的继父一看见她就起身走向她,扬手准备开打,她被吓坏了,一步步后退。她的妈妈说:“我们知道你今天在学校做了错事,这算是给你一个教训。”安伯尔哭着跑回自己的房间。她做什么了?尽管她什么也想不起来,但她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很坏的人。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打破自责的锁链(3)
抱怨可能来源于不确定的理由,甚至只是某些人头脑中的虚构而已。在父母亲做出有敌意的诡辩之前,安伯尔努力地使自己做得很好而免于惩罚。她双亲不合理的举动,使他们对她的责备完全失去了理智。但是,对一个少年来说,她怎么知道他们的反应是失去理性的呢?幸运的是,一个好心的邻居照顾了她,帮助她认识到她父母拒绝停止酗酒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也使她认识到自身有许多好的品德和修养。相对于目前的境遇来说,让安伯尔和她的生父住在一起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安伯尔搬去和她的生父及继母住在一起,从此逃离了受责备的环境。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找到潜在的原因。这样,当我们遭到抱怨时,便可以评价自己是否真的该遭抱怨或者仅仅做了替罪羊。当我们发现自己像安伯尔的父母那样抱怨别人的时候,必须检讨自己,并分析自己是否真的做得很正确、很公正,自己有没有搞错对象,是否该在其他地方寻找受责备的目标,或许这目标正是我们自己。
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影响因素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时,许多有理智的人是不会抱怨别人的。他们更倾向于抱怨那些预先考虑过的行动所带来的负面结果。一个初学走路的孩子摇摇摆摆地撞倒了一个瘸子。许多人把这种摔跤看做孩子学走路的典型事例—因为小孩子还没有学会控制他(她)的动作,也不会意识到自己摔跤会把一个瘸子撞倒。但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小偷告诉法官:“我偷的那件衬衫,上面有明星的签名。”法官也许会回应他:“难道明星没有告诉过你,你将因盗窃而入狱30天吗?”
我们并非生来就是白板一块。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积极地影响着周围的世界。我们影响着那些发生了的事情,有时多过我们自己所受到的影响。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的时候,意志和能力在我们选择方向时会告诫我们自己可以控制局面,我们可以明显地影响到周围的事情。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要进行选择,我们会因为这样的举动受到责备或赞扬。但是,有时候我们的选择会受到限制:我们缺乏信息,在某些方面是外行,有一些影响发挥能力的形式,在有时间限制的压力下工作,因情感的纠缠而失去兴趣,转移了注意力,不专心,或者把替罪羊归结为如健忘等普通人的性格弱点或是失误。我们应该为这些受到限制的选择所导致的错误负责吗?有时候,尤其是当我们已经预见到了会有某种风险将要发生时,我们是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其发生概率的。
抱怨是上天注定的吗?
我们自身的性情、学习能力及文化经历对我们自己影响重大,但我们的所思所想一般毫无痕迹。这种看法有其可取之处,至少我们的部分行为是由这些预先存在的因素所控制,通常不为我们的意识所感知。那么,我们可以因此宣布自己有强大而神秘的力量吗?我们可以说应该由这些力量来对做错的事情承担责备吗?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想法。有相当一批美国人认为他们的生活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周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在这个群体中多少有些人相信他们的命运是上天安排好的。一些新生代则会争辩说,他们的生命历程已经通过出生时的星座位置安排好了。还有一些更激进的言论说:“我们行为的准则在我们生活的或优或劣的环境中已经定型了。”一位牧师告诉我们,上帝主宰着我们的命运。因此,当事情做糟了的时候,那些固守各种先天决定论调的人会转嫁他们该遭受的抱怨,他们会说“是魔鬼让我那么做的”、“这不是我的错”、“这早就存在于我的基因中了”、“我是恶劣条件的受害者”。当事情做得很好时,我们可能听到的是“感谢上帝”、“我真幸运”等。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打破自责的锁链(4)
从直觉上我们发现这些奇特的理由很有吸引力。这种很纯粹的客观理由在得到辩论和宗教信仰的支持时,在激发我们想象的同时也在传递着一个错误的信息。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恰当地解释了客观现实呢?
尽管当事情搞砸的时候,“抱怨命运”很有诱惑力,但那些相信自我完善的人们会用另一种负责的态度来进行选择。他们把精力放在找到解决个人问题的方法上,然后直面挑战并采取行动,以此作为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途径。而另一些人则会等待奇迹的发生,或者宣称这些糟糕局面的出现只不过是一种因果报应。这些人认为,现在受到的惩罚是前生所做事情的报应,直到你进入天堂、得到上天保佑或者获得新生,一切才能有所改变。
无意识的冲动和抱怨
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吗?现代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通常在生活中我们意识不到是什么驱使我们那样做,是什么让我们陷入各种冲突中。”按照这种理论,能够解释我们现在行为的事件已经在我们的过去发生了,甚至是在我们学会说话以前,包括那些原始的欲望和冲动。这种“先天注定”的说法充满了争议。
分析家奥托·兰克有一种理论认为,当我们从母亲腹中被分娩出来的时候产生了伤口,这就预示着我们有分离的渴望。但是,研究一下婴儿的感觉过程就知道,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推迟分娩。因为这个原因,声誉卓著的教授们不再认可用分娩创伤的理论来解释渴望。
如果我被一种下意识的力量所驱使,如果我走出去时被一根树枝砸伤了肩膀,是否就意味着那是注定了的事情?精神分析专家可能会说,我对树枝的脆弱性估计不足,被砸伤是一种自我惩罚,因为这一事件是注定的而不是偶然的。这种争辩很愚蠢,就像说“箭因为只能延续一半的距离而永远不会射中靶子”,或者说“针眼里有天使在跳舞”一样,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证实它是错误的。
一个人在无意识的动机下会被反复解雇,像小时候经常与专制的父母吵架那样吗?也许是,但请考虑一下与此相反的情况。一些老板的行为很不理智,并且他们不合理的做法将会引起争论。这个集团中的一些人也许并不能胜任重要的任务,他们选择了错误的职业方向,过分地延误工作,焦虑并忽视了重要的细节,呈现出的怪癖使同事们感到不安,或在工作时酗酒、吸毒。在一些情况下人们会重复儿时对权威人物的抵触情绪,其结果也会归结为由小事件累积成的一种工作表现。
不管这些缺陷在分析中处于什么位置,如果你想逃避责备的话,心理学家有一个很具吸引力的方法。如果你在接受分析,你可以把你的胡作非为归咎于父母,还可以抱怨你的母亲没有给你足够的营养。现在你就可以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了,要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你说该怎么做?
一些自认为很失败的思想从很早就已经产生了,这种思想的产生部分是受环境状况的影响。人们的确会重复儿时做的一些事情。弗洛伊德对这一问题的观察是正确的,但他对幼儿早期的性别定位及其攻击性和后来的骚动问题的认识则是个大的错误。例如:乔治是一个客户委托人,他从小与一个蓝领家庭为邻。他的父母很重视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并积极支持他考大学的强烈愿望。乔治在学校里成绩优异,并进入了一所很好的大学。但是毕业以后,他找到的工作与其教育水平和能力相差很多。他遇到的问题很复杂,工作中还包含着不安全因素,致使他的工作热情很低,这些与其在大学里的表现和自信相差很远。谁能为乔治以前的情况负责呢?
第四章 打破自责的锁链(5)
当乔治逐步认识到是他对“成功”的定义影响了自我评价时,他就逐步改变了这种不一致的情况。他原先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蓝领阶层,基于这样的自我评价,他重新审视他的工作是否与他的兴趣相符,是否具有挑战性,他对其自身的不安全感提出了质疑。通过这些努力,他现在从事着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工作。乔治通过发现造成自己事业上受挫的原因,继而重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这些变化使他对自己的思想和作为充满了自信。
打破因果抱怨的循环链
有些重复性的因果抱怨会让人有种挫折感。例如,你为了迎合别人的兴趣而把自己的权利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你因此抱怨自己无用。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你解脱这种因果自责的心理。我们用汤姆的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
汤姆对拒绝别人有一种几乎病态的敏感。他总是例行公事一样地答应帮助别人,即使他根本就没有时间或能力提供帮助。但他想他不能对别人说“不”,因为他害怕如果这样做,自己就会被别人所抛弃。以下是引导汤姆克服重复性因果抱怨挫折感的8项措施。
(1)原因是什么?(例如:人们请求我的帮助,如参加一个委员会,或者带他们去商业街;或者参加对他们有益却需要耗费我的时间与金钱的活动。)
(2)结果是什么?(例如:我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私事。我做的事情常常是我不喜欢做的。我有一种受“强制”的感觉。我有一种受挫折和不痛快的感觉。我常常参与一些我不喜欢却需要强装笑颜的活动。我惧怕和别人意见相左。)
(3)抱怨是什么?(例如:我的朋友告诉我说,是因为我的错才让别人利用了我。我太没用,竟任由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帮助别人,却被自己的朋友看做是二等公民。我把所有的事务都揽在自己肩上,我怨恨我自己。我对这样的情形牢骚满腹。)
(4)随之而来的情况如何?(例如:熟识的人从来不和我联系,除非他们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我的朋友要我停止发牢骚,认真处理自己的问题,或者找一个人来倾听自己的抱怨。)
(5)不改变现有状况短期收效是什么?(例如:使自己避免不确定的后果,这样就减少了因为拒绝熟人的要求所冒的风险。)
(6)继续这种状态的长期效果是什么?(例如:除了重复性的短期收效外,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长期效果。)
(7)怎么做才是打破这种因果循环的最有效的方法?(例如:①对那些要求我利用自己的时间去满足他们的兴趣,同时却转移了我自己兴趣的人说“不”。②有选择性地做一些既能发挥个人优点,又对大家有益的事情。③仔细考虑自己所能支付的时间,以避免因一时的冲动而在错误的动机下作出决定。④试用一些技巧使人们转变其不好的情绪。⑤ 通过某些途径来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水平,以拒绝那些以前你不得不答应的事。⑥找到接受自己却还需要得到别人批准的原因。⑦说服自己:即使别人对我很失望,我依然可以接受我自己。⑧拒绝小看自己,把目光盯在自己的优点上而不是缺点上。⑨拒绝发牢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自己和朋友都感兴趣的问题上。)
(8)这些改变的方法带来的好处是什么?(例如:发现和发展了自己的实力,了解了自己的局限性,敢于用一种轻松的心态面对那些不可避免的挑战,很少再有那种自己不愿意参加的活动了,变得更加自信,从令人愤怒的因果抱怨循环的陷阱中解脱出来。)
这一过程同样可以帮助你解除因果抱怨的循环链。
个人心理学的创始人艾尔弗雷德·埃布勒认为,抱怨是一种心理自负的表现:“一个自负的人总是能够知道如何把责任和错误推卸到别人的肩上,他(她)总是对的,而别人总是错的。”一种更激进的看法是:原因总是外部的,是别人需要改变。因为你不可能提高到完美的地步,所以也不需要自我完善。这种形式的自负,再加上喜欢抱怨别人,使之成为影响其成长和发展的樊篱。
在寻找原因、结果和抱怨的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大致能够知道事实的真相,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承认也许是自己的失误,而不是把问题推卸给别人,或者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我们该做的是找到问题并努力解决它们。接受这样的事实,我们就可以充满信心地生活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弱点不是抱怨的理由(1)
人类的罪恶、缺点、脆弱、弱点和过失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大多数是他们自身具有的。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减少这些会导致不幸后果的抱怨,虽然我们绝不可能做到完美。
理解人类的弱点和过失要比否认它们更明智。
马克·吐温写道:“我一生中有很多问题,但大多数都没有发生。”他幽默的言语反映了人类的一种很正常的倾向:人们实际上在不同的时间里虚构着谬误,轻视自我。因过分烦恼而产生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幸运的是,我们有很多好的能力可以改正我们以前犯下的错误。
人类的罪恶、缺点、脆弱、弱点和过失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大多数是他们自身具有的。比如,人们常常由于健忘、假想的过错、暗示以及迷信的想法而自责或者被他人指责。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减少这些会导致不幸后果的抱怨,虽然我们绝不可能做到完美。
弱点一:健忘
你是否曾努力地回忆一个你曾经认识的单词,这个单词曾经在你的记忆中根深蒂固?心理学家称之为语言提示现象。你是否曾驱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由于全神贯注而忘记了在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你是否在餐馆里就餐时把伞放下,走时却忘记拿?你是否忘记了把钥匙放在什么地方?你是否会记不起别人刚刚向你介绍过的某个人的名字?虽然你有很深的洞察力,是否又很快就会几乎全忘了?忘记伞、钥匙、名字和想法常常是由于精神不够集中或者由于某件事情的发生导致了记忆的中断,因为记忆在正常情况下是容易被打断的。
记忆力,尤其是短期的记忆是脆弱的。像电话号码一类随意的信息,如果不进行复习就会很快在短期记忆里消失。有些人当他们受到了多种刺激,注意力被分散的时候,就很难集中精力或者进行记忆。这些刺激会妨碍大脑对发生过的事情进行记忆。例如,你是否曾经努力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件事,然而被打断后忘记了你所思考的内容?那就是引发挫折的典型条件。
大多数人会承认自己难免遗忘,然而人们会普遍地因为别人放错了文件、钥匙、档案或者其他事情而抱怨他人,而这类理应受到指责的过错实际上是人们所自然具有的。当因为什么事情弄错而去抱怨别人,自己同时却在想“我不会忘记”的时候,一方面承认健忘的存在,另一方面却拒绝将它纳入可以被原谅的范围中,这样就存在着自相矛盾。作为验证记忆力容易发生错误的很好的测试,回忆一下你曾经参加过的所有多项选择的测验,这些测验都是基于你所读过和听过的信息。我打赌你不会100%正确。如果你在学校一直是100%的正确,那你是个很少见的特例。
尽管我们有时会忘记想记住的内容,但我们也能记住想忘记的内容。大脑具有保留记忆的能力。热烈的感情留在大脑中的记忆会比枯燥的课文中的某个章节留下的记忆更为深刻。尽管热烈激动的反应一般是短暂的,但即使在想停止回忆它们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把它们保留在脑海中。
通过回忆某个情感激烈的事件而重新点燃记忆的能力,说明了思考和信仰是怎样频繁激发起强烈感情的。当陷入过分抱怨的狂热想法中时,我们就会把像憎恨一样强烈的情绪凌驾于解决问题的判断之上。为了不让这种抱怨的想象蔓延扩大,必须找出改变这种抱怨语言的方法来改变情绪的状态。
第五章 弱点不是抱怨的理由(2)
弱点二:假想和抱怨
假想是指在没有支持和证据的情况下,想当然地认为某些事情是真实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必要假想的世界中,其中多数的假想围绕在真实的周围。例如,假想你买的牛奶是消过毒的,你的汽车能启动,你坐的椅子不会散架,你头顶上的天花板不会掉下来,你最好的朋友在你危难的时刻会站在你那边,等等。这些信赖的假想源于你直接观察的经验,因为重复的经验很少会不正确。然而当汽车不能发动的时候,假想在这种情况下就是错误的。
我们用假想来减少不确定性,然后得出结论,其中的一些结论正在付诸实施。一个二手车的销售员向你推销一辆一位非常讲究的银行家用过4年的汽车。当你观察到摇摆的车门和已经破碎的后仪表盘时,你就知道这辆车受到过撞击并且被重新喷过漆,这样你就会带着怀疑去听销售员的介绍。新的油箱和刹车片以及火花塞线表明这辆车的行驶里程超过里程表上所记录的3万英里。根据你的观察和推测,你会得出结论:销售员没有如实地介绍这辆车的状况,这样你就会到其他的地方去买。也许是你错了,但这些证据是无可辩驳的。
一些假想与自我期望有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拥有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有自己的隐私、得到认可、有成就感、自己是正确的,以及保持良好的形象。但当我们用假想的抱怨破坏了这种愿望的时候,它就会妨碍这些自我期望的实现。
假想的抱怨
假想抱怨是指假想他人做错了事情而应当得到报应。这种超感官的幻觉表明人们陷入了这种假想抱怨的陷阱中。超感官幻觉型的人设想他们自己的兴趣是普遍正确的,别人“应该”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参与其中。而这种幻觉被打破后,这些人就会不顾现实地抱怨他人缺乏敏感。由于大多数人不能读懂他们的想法,这种过分要求他人的人便会在很多场合感到慌乱、灰心丧气和烦恼。旺达的故事就描述了这种假想的指责是如何发生的。
旺达对洛伊丝感到愤怒。她认为洛伊丝“应当”知道得足够多,应当打电话询问她离婚后的情况。她设想好朋友会来询问,并且洛伊丝“应当”知道她很伤心(但是洛伊丝没有这样做)。旺达由此得出结论:洛伊丝是一个自私并且不敏感的朋友。当洛伊丝打电话邀请旺达参加宴会时,洛伊丝听到了冷漠的拒绝。
如果你对某些事情反响强烈,那么你的情感会验证你的假想吗?有时会这样的。比如,旺达让她的自我原则凌驾于她的推理之上。她气愤地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她认为自己生气的感觉支持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旺达设想洛伊丝正被她个人的悲剧所困扰,并且会很感激旺达的帮忙,那么是不是会有什么改变呢?
感到自己没用的人会把自己定义为“没有价值的人”。这种假设的无价值毫无意义:定义不同于实际。托尼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且懦弱的人,因为他没有得到期望中的提升,成为他所在部门的领导。为反思这种设想,我鼓励他这样想:既然提升被证明是有益的,那丢失了这种利益又会怎样呢?这样托尼就理解了失望与无价值之间是不同的。他的失望是对的,但他把自己定义为“没有价值的人”则是愚蠢的。
过高的期望
朋友请我去看一辆古董卡车。我来到停满车的停车场中寻找那辆卡车,开始没有找到。嗨,终于找到了—原来那是一辆侏儒般矮小的卡车,它不比倒放的机动高尔夫球车大,而我寻找的是标准型号的卡车。我所期望的(预先所做的判断)是不真实的。
第五章 弱点不是抱怨的理由(3)
几乎所有人在他们的生活中都经历过期望,希望一种事情发生然而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这种差别就类似于寻找那辆并不存在的大卡车。
一些期望可能会导致恼怒。例如,汤米曾对乔提到她曾在珠宝店里看到一条非常漂亮的项链。后来有一天,她让乔去买面包。当乔买回面包时,她埋怨乔没有买回她看中的那条项链。她是这样解释的,那家珠宝店紧挨着那家超市,况且她已经暗示乔她想买那条项链。她希望乔能知道那条项链对她而言很重要,并且她希望乔能领会她的暗示,把项链买回来给她一个惊喜。
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