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你的误区-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去享受生活;再也不按照刻板的计划生活了。
很早以前;你曾在学校里学过写作文。老师告诉你;要先写一个好的开头;然后写出有条理的正文;最后再写上结尾。遗憾的是;你可能将同样的顺序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将整个生活过程视为一篇作文:〃开头〃是为成人期作准备的童年;〃正文〃便是安排;计划得有条有理的成年阶段;而〃结尾〃则是退休阶段和幸福的晚年。所有这些有条有理的思维使得你无法生活于现时之中。根据这一计划;生活意味着稳妥的一生。安全感意味着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意味着没有激情;没有风险;没有异议;意味着没有发展;而不发展则意味着死亡。这种所谓的安全感是荒谬的。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只要社会不改变;你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全。退一步讲;即使这种安全感不是荒谬的观点;也是一种可怕的生活方式。肯定的已知因素排除生活中的兴奋感;因而也排除发展的可能。
上面讲到的安全感是指外界的保障;如金钱;房产和汽车等物质财富;或者是工作或社会地位等生活保障。但是;世界上存在着另一种值得追求的安全感;这就是内心安全感。所谓内心安全感;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处理任何事情的安全感。这是唯一的持久的安全感;唯一的真正安全感。财务终会毁坏;经济衰退会使你耗尽钱财;房产也会被别人占有;但是唯有你自己;可以信赖;可以依靠。你应该相信你的内在力量;而将财产;工作或社会地位仅仅视为你生活中令人愉快;但可有可无的附属物。
现在;请做这个练习。假定此时此刻;当你正在阅读这本书时;突然有人扑向你;把你全身衣服剥光;仍到直升机上。假设直升机把你运到某国的内地;留在一片荒地上。你既没有预先得到警告;也没有带任何钱财;除你自己之外;一无所有。你将面临新的语言;新的风俗习惯;新的气候;而你的全部所有仅仅是你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你将生存下去;还是因愁困而死?你会结交新朋友;找到吃的住的呢;还是仅仅躺在那儿哀叹自己多么不幸?如果你需要的是外部安全感;你将无法生存下去;因为你的所有个人财物都已被人剥夺。然而;如果你具有内心安全感;并且毫不畏惧未知;那你就会活下来。这样;我们就可见安全感的定义改为:知道自己可以应付各种局面;包括没有任何外界安全条件的局面。不要跌入那种外界安全感的陷阱中;因为这样你就不能生活;不能发展;不能有所作为。看看那些无需外界安全感的人;他们并不事事都定好计划;却可能事事走在前面;至少他们可以尝试新的经历并避开那种苟且偷安的思维陷阱。
关于安全感的问题;一位作家曾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
有那么一天;我将出走;
去寻求自由。
让那些没有头脑的人;
〃保险〃个够。
我将不透露我的去处;
我将探索荒凉的道路。
我将告别旧我;
然后无忧无虑地游荡
就像卸下重担的阿特拉斯巨神。
(阿特拉斯;希腊神话中泰坦巨神之一。因反抗主神宙斯失败;受到惩罚;在世界极西处用头和手顶着天。欧洲人常以他的画像装饰在地图册里;至今依然称地图集为〃阿特拉斯/Atlas〃。)
然而;只要你认为自己必须事事获得成功;上面所讲的〃出走〃以〃寻求自由〃就是难以实现的。惧怕失败是我们社会的一种强大恐惧心理;从孩童时期别人就向你灌输这种恐惧感;而这种恐惧往往将终身陪伴着你。
你或许会惊奇地得知;世界上并不存在失败。所谓失败;只不过是别人对你应该如何做某件事的看法。所以;一旦你相信没有必要事事都按别人的意图去做;你也就不会失败了。
然而;有时你根据自己的标准也未能完成某项具体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不要将这件事与你的自我价值等同起来。你在某一具体事情中的失败并不等于你作为一个人失败了;你只不过是在某一具体时刻中未能成功地进行某一具体尝试而已。
你可以设想用失败来描述动物的行为。比如一条狗在那儿叫了15分钟;有人便评论说;〃它叫得实在不大好;我最多给它打3分。〃这是多么荒谬!动物是不可能失败的;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评论自然行为的标准。蜘蛛吐丝织网;但并不存在成功或不成功的蜘蛛网。猫逮老鼠;如果一次逮不到;它会再去逮;既不会躺在地上发牢骚;抱怨自己没能逮住那只老鼠;也不会因此而精神崩溃。这只不过是自然行为!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这种逻辑推理运用到你自己的行为之中并不再惧怕失败呢?
希望取得成功的原因来自我们文化传统中最具有自我毁灭性的四个字;你成千上万次地听到并使用的这四个字〃尽力做好〃!这就是渴望取得成功这一心理的根源所在。〃不管你做什么事;尽力做好。〃可是;如果一般骑自行车郊游;或到公园去随便散步;又有什么不对的呢?在你生活中;为什么不能仅仅去做一件事情;而并不〃尽力做好〃呢?〃尽力做好〃这种误区心理会使你既不能尝试新的活动;也不能欣赏目前的活动。
我曾接待过一位18岁的高中生;名叫卢安。她满脑子都是想要成功的概念。她是个标准的全优生;踏进校门以来就一直如此。她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拼命读书;做作业;因而没有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她简直就是一架储存书本知识的计算机。可是;卢安非常羞于和男孩子接触;长到这么大还从未同男孩子拉过手;更别说约会了。她养成了一种神经性抽搐的习惯;每当我们谈及她性格的这一方面;她的面部就会抽搐。卢安一心想做一个出色的学生;并因此而忽略了全面发展。在询诊中;我问她;在她生活中什么更重要一些;〃是你的知识;还是你的感觉?〃她自己也搞不清楚。尽管她是个出类拔萃的优等生;但她却缺乏内心的安宁;而且实际上非常不幸福。在询诊之后;她开始重视自己的情感;她用学习课程的顽强精神来学习新的思维方法。一年之后;卢安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她女儿在大学一年级英语考试中有生以来第一次得了个3分;她非常担心。我告诉她;这是件大好事;正说明她女儿在其它方面开始有所用心;说明她在全面发展;当妈妈的应该带她到饭馆里好好庆贺一番。
你为什么非得什么事情都要做好?谁又在给你记分呢?关于尽善尽美;温斯顿。丘吉尔曾讲过一句著名的话;这句话表明总想取得成功的心理会使你陷入何种惰性之中:
〃唯尽善尽美者为上〃;这句格言的含义就是两个字:瘫痪。
是的;事事追求完善;都要拼命做好;这会使你自己陷入瘫痪。也许你在生活中;可以确定一些自己真的想尽力做好的事情。但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尽力做好;或仅仅是好好地做这种心理本身便是阻碍你做事的障碍。不要让尽善尽美主义妨碍你参加愉快的活动;而仅仅成为一个旁观者。你可以试着将〃尽力做好〃改成〃去做〃。
尽善尽美主义意味着惰性。如果你为自己制定尽善尽美的标准;那么你便不会去尝试任何事情;也不会有多大作为;因为尽善尽美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人。它也许只适用于上帝;但你作为一个人;不必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你如果有孩子;不应要求他事事都要努力做好;因为这要求会使小孩子产生精神瘫痪和怨恨情绪。相反;你可以和孩子们谈谈他们似乎最喜欢的那些事情;并可鼓励他们在这些方面努力(而不是〃尽力〃)做好。至于其它活动;〃去做〃要比〃尽力做好〃更为重要。例如;应该教育小孩打排球;而不是让他们站在一旁说〃我不行〃。只要孩子喜欢;就应鼓励他们去滑雪;唱歌;画画;跳舞等等;而不应仅仅因为他们可能做不好某件事就不让他们去做。不要教育孩子们去竞争;去努力甚至去尽力做好。相反;在孩子们重视的那些活动方面培养他们的自尊;自豪和兴趣。
儿童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将其自我价值与其成败等同起来。因此;他会避开自己做不好的那些活动。更为危险的是;他可能会养成自卑;寻求赞许;内疚等心理由自我摒弃心理产生的所有个性误区。
如果你将自己的价值与成败等同起来;必然感到自己是毫无价值的。想一想托马斯。爱迪生。如果他以某项工作的成败来衡量他的自我价值;那么他在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就会认输;就会宣布自己是个失败的探索者;并停止用电灯照亮世界的努力。然而他并没有认输。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可以激励人们去努力;去探索。如果失败指出了成功的方向;人们甚至可将其视为成功。正如一位作家说的那样:
〃我最近修改了一些名言;其中之一便是将'一事成功;事事顺利'改为'一事成功;事事失败;因为我们从成功中学不到任何东西。唯一给我们以教益的便是失败。成功仅仅坚定我们的信念。〃
想想看。没有失败;我们就什么也学不到;然而;我们已学会将成功视为唯一可以接受的衡量标准。我们往往避免进行可能会失败的活动。惧怕未知因素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害怕失败。人们往往不做没有成功把握的任何事情。这样;害怕失败意味着即惧怕未知;也惧怕由于没有〃尽力做好〃引起的别人对你的不利看法。
我们已经审视了由于惧怕未知而引起的一些行为;如回避新事物;僵化;偏见;盲从计划;需要外界安全感;害怕失败以及尽善尽美心理等。这些都属于这一自我限制误区范围之内。下面;我们将列举这方面常见的例子。你可以对照评价自己的行为。
一辈子总是吃一种风味的饭。不愿品尝风味新奇的饭菜;总是吃自己熟悉的饭菜;经常说〃我就喜欢吃土豆烧肉〃;或者〃我总是要一份烧鸡〃。虽然每人都有某种嗜好偏爱;但回避没有尝过的饭菜则是一种僵化行为。有些人从来没有吃过塔果(一种未经发酵的玉米饼做成的拉美面食;中间夹肉);或者从未去希腊饭馆或印度饭馆吃过饭;其原因只不过是他们将自己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然而;他们如果愿意冲出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便可以尝到各种奇异的美味食品。
总是穿同样的几种衣服;从不试试新的式样;也不穿些其它不同的衣服。称自己为〃穿着保守的人〃;从不改变自己的服装样式。
每天都看政治倾向相同的几份报刊和杂志;从不接受任何不同观点。在最近的一项心理研究试验中;研究人员请一个其政治立场众所周知的人阅读一篇报纸社论。社论开头的观点与他的观点完全一样。读到一半时;社论的观点突然改变;通过暗藏的摄像机;研究人员发现这位读者的眼睛突然该版报纸的另一部分。这个思想僵化的读者甚至不愿意考虑一个不同的观点。
总是看同一类电影(尽管片名不同);拒绝去了解可能带有不同哲学或政治观点的事物;因为未知往往使人困惑;因而必须将其拒之门外。
仅仅因为你的父母或你的祖父母选择了其住所;就一辈子住在同一条街;同一个城市或同一个州;害怕搬迁到新地方去;因为那里的人;气候;政治;语言;风俗习惯等等会有所不同。
拒绝听取不同意见;不是认真考虑其他人的观点〃嗯;我可真没想到这一点;〃而是一听到不同意见马上认为人家要么神经不正常;要么就是无知。这便是拒绝交流信息;避免与不同或未知的东西打交道。
害怕尝试一项新的活动;因为你干不好。〃我不会干这个;我就在旁边看看吧。〃
强迫自己在学校或工作中取得成功。分数是至高无上的;工作评语比做好工作的乐趣更为重要;只求工作;学习的成功;而不去尝试新的;未知的事物;研究问题时;总是停留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因为〃这样我会得5分〃;而不愿冒着得3分的风险去探索一个新的学科;只想进行某种你知道将会成功的工作;而不愿冒失败的风险参加一种新的竞争。
避免接触任何你认为异常的人;用贬义词描述这些人;以使你免受因接触陌生事物而带来的恐惧。你不去试图了解这些人;而是将某些带有侮辱性的标签帖在他们身上;不去和他们交谈;而仅仅在一旁谈论他们。
即使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还是死守着这一工作;不是由于你必须干它;而是由于害怕换一个新工作所带来的各种未知情况。
勉强维持不美满的婚姻;因为你害怕那种陌生的独身生活;你已经记不得结婚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因而也不知道离婚之后自己的生活将会怎样。尽管你所熟悉的婚姻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这总比独身生活保险得多。
不管你干什么;总是用成败权衡;而不是用乐趣来权衡;即仅仅去做那些你能干得好的事情;而不去做那些你可能失败或做不好的事情。
以货币为标准来衡量事物的价值。如果某件东西价格高;那么它的价值也就高;因而也表明你个人成就更大。要记住;既使你可以用美元衡量已知事物的价值;但未知事物的价值是不能用货币标准来衡量的。
想方设法获得重要称号和头衔;高级汽车;名牌商品或其它象征社会地位的东西;尽管你也许根本不喜欢这些东西或它们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当出现更好的选择机会时;你不能改变原有计划。如果你离开预先订好的计划;就会在生活中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持有刻板的时间观念;让钟表主宰自己的生活;严格按照时间表生活;而不去尝试生活中大量新的未知的事物;无论何时何地;甚至在床上睡觉都带着手表;并且受着手表的控制;按时睡觉;吃饭;做爱;而不论你是否疲劳;是否饥饿或是否有愿望。
不赞赏某些你从未尝试过的某些活动;包括冥想术;占星术;十五子游戏;波西球;健肌术等〃古怪〃活动。
死板地对待性生活;总是以同样的姿势做同样的动作;从不试试新的奇异的姿势和动作;因为不合常规的活动可能是你难于接受的。
总是躲在同一群朋友中间;从来不去接触代表新的未知世界的其他人;总是与同一群人来往;一辈子都置身于这个小圈子之中。
当你和爱人或朋友一同参加晚会时;从头至尾都和他(她)待在一起;并不是因为你愿意这样做;而是因为你觉得这样做保险。
见到陌生人便畏缩不前;因为你害怕同他们谈到陌生的话题;总以为陌生人肯定要比自己更强;更聪明;更有本事或更善谈吐;并且以此作为回避新经历的理由。
无论干什么事;只要失败了;就贫民诅咒自己。
我们还可以列举出许多其它类似的例子。你或许可以自己列一个单子;看看由于这种惧怕未知世界的心理而引起的不健康行为到底有多少。然而;花费时间列举这方面的例子有什么意义呢?你应该对自己提出质疑:为什么一定要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
不到奇妙的未知世界去漫游;这对于你确实有些〃好处〃;例如:
由于你一直墨守成规;过着单调的生活;那么你就永远不必独立思考。既然你已经有一个计划;那么遇事只要看着计划就行了;而不必去动脑筋思考。
回避未知事物也有〃好处〃。你是如此惧怕未知;那么你只要固守熟悉的事物;就不必担惊受怕;尽管这对你的发展与成就会造成很大损失。走前人所开辟的道路总是保险的。然而;你可以想想哥伦布。当时;别人都告诉他;他的航海探险将彻底失败;然而他最后成功了。墨守成规总比冒险探险来得容易。毕竟;未知是一种挑战;而挑战总会构成某种威胁。
你可以说;你在推迟自己的快乐;并认为这样做是〃成熟的行为〃;从而固守熟悉事物并以此自慰。这样;似乎推迟快乐是〃成熟〃的〃大人行为〃;但实际上你固守自我;回避未知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你疑虑未知;惧怕未知。
你可以为自己做对了某件事而感到了不起。你一直是个好孩子。只要你以成败为衡量标准;总可以把做成某件事看作自我价值的提高;并因此自鸣得意。然而在这里;〃做成了某件事〃仅仅是别人对你的评价而已。
下面列举一些对付神秘与未知事物的方法
努力选择并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即使你仍留恋着熟悉的事物。例如;在饭馆里点一道从未吃过的菜。因为这道菜与其它的菜有所不同;而且你或许会喜欢这道菜的。
不要再费心去为你做的每件事找借口。当别人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或那样做时;并不非得说出可信的理由使别人满意。你可以去做你决定去做的事;为什么呢?因为你想这样做。
试着去冒冒风险;使你解脱出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例如;你可以在没有预订旅馆;没有地图的情况下到外地度假。这样;就要凭自己的能力来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不;你可以报考另一个工作;或者找一个你由于害怕其后果而一直避免与之接触的人;同他谈谈话。上班时走另外一条路;或在午夜吃顿晚餐。为什么?因为这与以往不同;而且你愿意这样做。
设想一种美妙的情景:倘若你可以要什么有什么。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假设你有一大笔钱;足够在两个月内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你将会发现;你设想的所有计划几乎都是可以实现的。你不会去要天上的月亮或海底的珍珠;而是希望获得一些十分简单的东西;如果你不再惧怕未知并勇于奋斗;便同样可以获得这些东西。
每当你发现自己避免接触未知事物时;问问你自己:〃如果我接触了未知事物;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样?〃这样;你很可能会看到;对未知的恐惧往往大于探索未知而产生的实际后果。
试着做一些愚蠢可笑的事情;如在公园里赤脚走路;或者光着身子游泳。试着做那些因为你觉得〃不应该这样做〃而避免这样做的事情。重新看待那些你以前视为可笑愚蠢;避而不做的事情;开阔眼界;尝试新事物。
常常提醒自己;惧怕失败往往是惧怕别人对你的否定或讥讽。如果〃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你便能够用自己的标准—而不是别人的标准—评估你的行为。你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将不是你的能力是否高于或低于别人;而是你的能力不同于别人。
试着去做你一直以〃我做不好〃为借口而回避的事情。你可以用一个下午来绘画;让自己得到充分享受。即使你画出的画不很好;你也没有失败;因为你至少高高兴兴地度过了一个下午。在我的起居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油画。要从艺术角度来评价;这幅画可真是糟透了。不管谁看见这幅画;都说这幅画是如何如何地糟糕;或者极力回避这样说。然而;在油画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送给您;戴埃博士;我并没有把最好的作品给您。〃原来;这幅画来自我以前教过的一位学生;她曾一直不敢画画;因为她很早以前就觉得自己的画太难看了。尽管如此;她还是用了整整一个周末来画这幅画;目的只不过是消遣一下。就这样;这幅画成为我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记住:生长发展的反面是僵化死亡。这样;你可以下决心每天都以不同的新方式去生活;去发挥你的主动性;进而享受生活。否则;你就会做出另一种选择:惧怕未知;永远单调地生活—失去活力;在精神上死亡。
接触那些你认为使得你惧怕未知的人;主动同他们谈谈话。向他们明确表示;你打算尝试新的事物;看看他们反应如何。你会发现;他们的怀疑态度曾是你担忧的因素之一;因而你总是在这些否定态度面前陷入惰性。既然现在你可以正视这种态度;那么你便可以发表你的〃独立宣言〃;摆脱他们的控制。
放弃〃尽力做好每件事〃这一信条;让你和你的孩子选择那些重要的事情;努力做好;至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只要去做就好了。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是不必要的!事实上;〃尽力做好〃这一概念是极为荒谬的。不论是你;还是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绝对〃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任何事物都有可供改进之处;就其属性来说;人是做不到尽善尽美的。
不要让你的观点阻碍自己的发展。根据过去的经验形成看法并坚持这一看法;无异于无视现实。重要的是现在;过去的真理未必是现在的真理。在评估你的行为时;不要根据你的观点;而应根据现时的具体情况;根据你现在的经历。如果你重视现在的经历;而不是以主观意志代替客观现实;你就会发现未知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十分值得探索的世界。
记住:别人能做的事;你也一定能做到。你可根据自己的选择;实现你的任何目标。牢牢记住这一点;每当为保险起见而回避未知时;都提醒自己一下。
每当你发现自己回避未知时;马上警觉起来;同自己进行一场对话。告诉自己:在生活的具体关头不知道正在往哪儿走;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要改变这一习惯;首先必须对其有所意识。
故意在一些事情上失败。如果你输了一场网球;或画了一幅糟糕的画;你的个人价值是有所减少呢;还是没有变化?你是不是仍然可以从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乐趣?
同你过去一直避而不接触的人谈谈话。你很快就会发现;以前所持的偏见使你不再发展;并使别人对你不感兴趣。如果你在接触某人之前便对他作出评价;那么你便不可能真正地了解他;因为你已对他有了成见。你所接触的人越多;你就越会感到;自己由于偏见而失去了多少接触人;了解人的机会;那些恐惧感和偏见是多么荒谬可笑。认识到这点之后;未知将成为你不断探索的领域;而不是你所惧怕;回避的某种怪物。
上述建议是消除惧怕未知心理的一些积极方法。要消除这种心理;首先要重新审视你的回避行为;然后对自己以往的行为严肃地提出质疑;最后积极地向新的方向发展。假设以前伟大的发明家;探险家;先驱者都惧怕未知;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整个人类可能依旧居住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历史表明;未知中孕育着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发展。
假设你现在走到一个三岔口;一边是安全稳妥的道路;另一边则是通向无人涉足的未知之路。你会选择哪一条道路?
弗罗斯特在他题为《没有选择的那条路》的诗中回答了这一问题:
林间的小路岔为两条小径;
我选择了几乎无人涉足的那一条。
这个选择是个多么重要的决定!
要走哪一条道路;选择完全得由你做出。惧怕未知的误区在等着你以令人振奋的崭新活动来取代;从而使你的生活充满欢乐。在生活的道路上;你不必非得知道自己在往哪儿走;——只要你在走,在向前走走。。。。。。
我们都习惯于在生活中寻求公道和正义;一旦感到失去了公正就会愤怒;忧虑或者失望。然而;寻求公道同寻求长生不老一样不会有任何结果。我们周围的世界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平的世界。知更鸟吃虫子;对于虫子来说是不公正的;蜘蛛吃苍蝇;对于苍蝇来说也是不公正的。只要环顾一下大自然;就不难看出世界上没有任何公道可言。龙卷风;洪水;海啸和干旱都是不公道的。实际上;这种公道的概念不过是海市蜃楼罢了。整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处在不公道之中。你可以高兴;或者不高兴;然而这与你周围的不公道现象依然毫无关联。
我们提出的并不是什么犬儒哲学;而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述。公道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概念;在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中;尤其如此。然而;许多人认为正义感在人际关系中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常常会说:〃这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不能这样做;你也没有权利这样做〃或者〃我会这样对待你吗〃等等。人们渴望公道;在没有公道时就会不愉快。寻求公道并不是什么误区性行为;但是如果你一味追求正义和公道;未能如愿便消极处世;这就构成了一个误区。这种自我挫败行为并不是指寻求公道行为本身;而是指由于不公道的现实存在而产生的惰性。
我们的社会提倡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政治家们在每一篇竞选讲话中都说:〃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不公正的现象依然存在着。贫困;战争;瘟疫;犯罪;卖淫;吸毒和谋杀等各种社会弊病一代代地延续着。事实上;自人类有史以来;这些现象从未消失过。
不公道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然而你可不使自己因此而陷入惰性;并可以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积极斗争。首先争取从精神上不为这种现象所压垮;然后努力在现实中消除这些现象。
在任何国家中;法律制度是伸张正义的。人民需要正义;有些人甚至为正义而奋斗。但是;正义往往难以伸张。例如;在美国;有钱的人一般不会被定罪判刑;法官与警察往往会被有权有势的人收买。监狱里关押的都是穷人;他们在法律制度面前没有任何自卫的手段。大家都清楚;美国的一位总统和一位副总统显然犯有重罪;然而一个得到赦免;另一个仅受到轻微的处罚。这是不公道的;然而却是事实。(这里指的是美国现代两大政治丑闻。尼克松1974年因与〃水门事件〃有牵连;遭到全国强烈指责;被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其继任总统福特就任后宣布尼克松得到赦免。阿格纽;美国前副总统;1973年因贪污丑闻辞职;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罚款一万美元。)阿格纽靠逃避所得税发家;尼克松则获得赦免;他手下的几个心腹仅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