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你是EQ高手吗?-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艾森豪总统向全体阁员说:
“如果你‘用力推’,再怎么推绳子,
它哪儿也到不了!它就是无法向前推进;
但是,如果你‘拉这条绳子’,
轻轻一拉,你要到哪儿,
它就会到哪儿!”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没唸过书,目不识丁,所以对一些客套话都不甚了解。有一天,这农夫遇见乡里的“状元”,就很客气地请教他:“请问您,‘令堂’是什么意思呢?”
状元一听──唉,种田的就是“没学问”,连这么简单的基本常识都不懂,真是“乡巴佬”、“土包子”一个啊!
状元对这个问题感到厌烦,就以不屑、鄙视的口气说道:“‘令堂’二字,就是一般有程度的人,用来称呼别人家女儿的!这样懂不懂?”
状元说完,心里还暗自地窃笑──他真是“呆瓜”呀!这农夫听了,恍然大悟!为了感谢状元的教导,农夫就很客气地与状元闲话家常:“敢问,状元您府上有几个‘令堂’呢?”
状元一听,气得脸色发白,但是又不便发作,只好装作若无其事、勉强地笑说道:“我家里没有‘令堂’!”
纯朴老实的农夫信以为真,就十分难过,并恳切地安慰状元说:“状元,您没有‘令堂’不用太伤心、难过,我家里有五个女儿,都长得很不错,您不嫌弃的话,可以选一个,我就把她送给您当‘令堂’吧!”
曾有一个基督徒,家中很富有,也是书香世家,但是,他经常瞧不起那些没唸书的村民,也瞧不起那些不信耶稣的人,总是认为别人知识程度很低,天天烧香拜佛,没水准,总有一天会“下地狱”!
当然,这基督徒过得并不快乐,因为他觉得自己很“清高”,而不愿和“异教徒”来往:他也觉得别人都是“罪人”,不能和他们当朋友。
一天,这基督徒向上帝埋怨──我这么虔诚,天天读经祷告,每个星期天到教会做礼拜,又慷慨地奉献金钱,为什么我都没有得到丰富的祝福?为什么我都没有要好的朋友?为什么我的生意愈来愈差?
后来,上帝回答他说:“不错,你是个虔诚的教徒,我知道了,我一定会赐给你加倍的恩典与祝福……”不久后,该地区油料短缺、闹油荒:但后来有人发现,附近农田竟然从地里冒出了“天然地油”。于是,所有村子里的人都拿了瓶子和容器,赶到农田冒油处,希望多装些天然油。可是,说来也真奇怪,地里冒出的油都是“间歇性”的,每个人“排队盛油”时,总是冒出一下子,就停住了;按规定,只好轮到下一个村民盛油。
不过,轮到那个基督徒盛油时,地里的油突然源源不绝地涌现,哇,真是太棒了、太高兴了,上帝真是应允他,有加倍的“恩典与祝福”!
当那基督徒看见地里的油溢出手中的瓶子和桶子时,大声对其他人喊道:“你们赶快把瓶子和桶子拿过来啊!快来帮我装油啊!这里的油很多,都满溢到地上了…”可是,尽管这基督徒再怎么大叫、大喊,旁边的村民却都无动于衷,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将瓶子或桶子借给他去盛油,还冷冷地说:“你不是一直觉得我们是‘异教徒’、很没水准,不和我们来往的吗?”
的确,每个朋友都可算是一个“瓶子、杯子”,而每个人都应该有“很多杯瓶”,足够我们拿来盛用、享受的爱;但是,假如“心存高傲”,自视甚高、无视他人,却会使杯子一个个“破碎”,以致成为“很有油,却没有杯子、瓶子的人”!
“情绪智慧”提醒我们,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一环,如果只有“聪明智慧”,却“高傲自负”,经常瞧不起别人、轻蔑他人,则可能将“原本可以属于我们的杯瓶都打碎”:最后造成──“有大量恩典与祝福时,却没有杯瓶可用。”
《静心一得》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将军,在一次内阁会议上,把一条绳子放在会议桌上,请其助手把绳子“往前推”,结果,绳子始终“推不动”,无法往前进。
艾森豪向全体阁员说:“这就是领导的艺术,如果你‘用力推’,再怎么推绳子,它哪儿也到不了,它就是无法向前推进;但是,如果你‘拉这条绳子’,轻轻一拉,你要到那儿,它就会到哪儿!”
所以,一个“EQ高手”,常懂得经营自己的“人脉”,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就力行“给、给.给”(Give; give; give)的艺术──给人方便、给人微笑、给人帮助.给人称赞、给人回报.给人鼓励……
也因此“EQ高手”应是一个懂得谦卑“拉绳子的人”,不断地“给予”,来累积人脉,而不是高傲“推绳子的人”,免得把一些朋友都“推吓”跑了。
伍、坚忍沉着、乐观迎向成功
众人皆走,我独睡!
*没有人因“懒惰、贪睡、懈怠”而成功
“死亡”所指为何?
是指“脑部”停止活动的时刻?
还是指“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
假如“死亡”是指“脑部停止活动”,
那我不得不宣布──
我们班上同学,很多人现在都已经死亡了。
一天清晨七时,南部有一居民惊吓地跑到分驻所向警察报案,指出路旁有一具“军人尸体”:警员闻讯赶紧前往处理,但是在翻动这具“军人尸体”时,这“尸体”突然悠悠醒来,并迷迷糊糊地问:“这里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里?”
原来,一个迷糊的洪姓二等兵,随着部队长途行军,但因天气酷热,士兵十分疲惫,所以黄昏时,部队就在路旁休息。而洪姓阿兵哥也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可是因他睡得太沉了,所以当部队休息完继续行军前进时,他都不知道:而在所有阿兵哥都走光时,他还一个人靠着两个背包和一箱通讯器材,继续昏睡!
这阿兵哥到底睡得多熟呢?您可以想像,在大马路边,大小车辆不断地呼啸而过,但是他都“不为所动”、“处变不惊”,一直睡到“东方大白”,被路人发现报警,才惺松地醒来。当时,他一时之间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古人说:“众人皆睡,我独醒”,可是这个洪姓阿兵哥却是“众人皆走,我独睡”,可爱吧!
曾听过一则故事── 以前,有一个爱睡觉的主人,邀请了另一个也喜欢睡觉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当这个朋友到了主人家里时,发现主人还在楼上忙,所以就在客厅的椅子上打盹,不久,也就呼呼大睡起来。
当主人下楼,看见客人在椅子上睡着,就不忍心惊动他,也坐在客人对面椅子,小睡一番。过了一会儿,客人醒了过来,看到主人也坐着睡觉,亦不好意思打扰他,所以继续“再睡一下”。
不久,主人从椅上醒来,看见客人还在睡:心想,客人一定很累,不要叫醒他,自己也就“再睡一下”。
好一阵子后,客人醒了,看“天色已暗”,而主人也还在睡,于是客人不愿惊扰主人,就小声细步地潜出主人家;而当主人醒来,看见客人已经离去,就回卧房,继续进入甜蜜的梦乡了!
有时候,人喜欢偷懒,喜欢迷糊地昏睡、大睡、沉睡,睡到“天色已暗”,甚至又睡到“东方大白”,却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有些人常虚度光阴、跷蛇青春,使自己成为行尸走肉、没有目标的人。
不知道大学生是否都有相同的一些经验──
第一学年──新鲜人,发奋图强,六点半起床,梳洗完毕,穿好衣服、吃完早点,从容不迫地到教室,上八点十分的第一堂课:挑个仔位子坐下,等待老师来上课。
第二学年──八点起床,漱口刷牙完毕,没时间吃早餐,怕老师点名,匆忙赶在八点半前冲到教室。
第三学年──九点起床,带着“牙刷牙膏”赶到学校,至少得在九点半第二堂课时抵达教室,同老师随便编个理由,说“摩托车坏了”,“路上塞车”……
第四学年──十点醒来,从被窝里伸出脚趾头,探试温度:哎呀,太冷了!这种天气不用上学!脚趾缩回,盖上棉被,“继续睡觉”!
再醒来时,一看,十一点半了,“吃饭时间”到了,先去吃午餐再说吧! 哈!好像我们都是这样渡过大学生涯的!
心理学家佛洛依德(SigmundFreud)指出,人天生就有“追求快乐”和“满足欲望”的本能,这就是所谓的“本我”(id)。所以,在“唯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的支配下,人们经常追求“立即的快乐、享受和满足”,例如:吃好吃的东西、爱漂亮、好逸恶劳、少做多睡……
然而,人们在受到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法律与文化教育的薰陶之后,“道德原则”(moraly principle)就告诉我们,人必须要努力工作、不能好吃懒做、不能天天睡得“像一只猪”;要发奋图强、追求理想……,这就是“超我”(Super ego)的表现。
所以,“懒”,是人类的最大敌人,也是我们心中的“本我”,总是希望自己轻轻松松,不必付出太多,找工作也要“事少、钱多、离家近”:然而,天下事很少能“不劳而获”,而是必须利用我们心中的“超我”,来克服心中“懒”的惰性,且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造机会”。
以前在学校唸书时,一个教授就告诫我们:“各位同学,年轻是人生最大的本钱,大家一定要把握时光,趁年轻时多专心唸书,不要像我一样,大学时代好玩、谈恋爱,‘由你玩四年’,搞到现在才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是后悔莫及啊!”
可是,后来“哲学概论”的教授又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同学们,年轻是最宝贵的,青春一去不再来啊!所以,‘能玩就尽量玩’,‘能跳舞就尽量跳’,不要一天到晚像书呆子一样‘死读书’,读到最后,不懂得享受人生!像我,到现在,想玩也来不及,人老了!”
下课后,同学们就相互讨论,到底两位教授谁讲得比较正确、有道理?一位同学抢着说:“不玩,只能当教授:努力玩,也是当教授!我看,那么我们就‘能玩尽量玩’吧!反正最后都是当教授,薪水都差不多!”
哈!你认为呢?
《静心一得》
一位医学院教授在下午第一堂课上课,所以有不少学生打瞌睡。这位教授看到“昏昏欲睡”的学生,心里很不高兴地说:“死亡的定义,一直受到争议;死亡到底是指‘脑部’停止活动的时刻?还是‘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这两种说法,似乎是见仁见智。假如死亡是指‘脑部停止活动’,那么,我不得不宣布──我们这一班同学,有很多人现在都已经死亡了!”
听到这则故事,我不禁自问:“我会不会也已经死亡了?”
“懈怠”、“懒惰”是一种慢性自杀,因为这种“负面思绪”,不断地浪费时间,而使人的生命慢慢地枯干、毁灭!
所以,我们知道,因“废物利用”或“捡拾垃圾”而成功、致富的人很多,但是因“懒惰”、“贪睡”、“懈怠”而成功的人,却没有听说过,因为他们本身或许就是一种“垃圾”呀!
鸟飞于上,其欲在下,故死于纲
*天下未有贪而不穷者
小时候,长辈就教训我们:
你不能“吃一、挟二、想三、怕四”!
人不能“很贪”,什么“都要”,结果什么“都掉”!
所以,萧伯纳说:
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欲望难遂”,另一是“欲望得遂”!
有一个大人,看到一小孩在路边哭得很伤心,就趋前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小孩的一个铜钱掉入水沟不见了。这个大人为了安慰小孩,就给小孩一个铜钱,心想小孩应该不会再哭了:不料,小孩拿了铜钱后,哭得更厉害、更大声!
此时,这大人很纳闷地问小孩:“我已经给你一个铜钱,你失去的已经再得到了,为什么还要哭?”
小孩哭着说:“如果我刚刚不失去那个铜钱,我现在就有两个了,可是,我现在还是只有一个铜钱啊!”
另有一个精神病院,里头住有许多精神病患者。一天,该院院长对其中一病患说:“你已经住院三年了,现在可以出院了!”
“为什么?”病患问。 “因为根据我们几个月来的调查,发现你目前的病情有‘非常显著的进步’,你已经会撒谎、也会偷东西、又会恶作剧欺负别人、嘲笑别人,证明你越来越像‘正常人’,所以你可以出院了!”院长表情正经地说。“报告院长!”精神病患说:“可不可以让我多住几天再出院?”
“为什么?”院长问。“因为现在是月底了,等到下个月初,我领到了零用钱之后再走,好吗?”院长一听,很生气地说:“对了,我忘了说你也很‘贪心’,你赶快给我滚吧!”
印度文豪泰戈尔说:“鸟的翅膀上若系着黄金,就永远不能再于天上翱翔了!”的确,人们贪得无餍的“贪念”,会使人迷失本性,也会腐蚀人心:所以古人曾说:“贪念是万恶之首!”
其实,“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它鞭策我们不断地向前努力:然而,“永不知足的欲望”,或“过度的贪念”,却使人的内心长出“毒瘤”,也使自己的心灵变得“肮脏”和“污浊”。
有一个农人,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捕野鸡器”:那是一公尺见方的木板箱子,入口处的木板用木棍撑起,棍上系着一条绳子,野鸡如果走进去、绳子一拉,野鸡就会被关在里面。
农人把这个“捕野鸡器”隐藏在树林草丛里,箱子里外都撒了许多稻米,以招引野鸡走入箱子。一天,这农人在树林中守候不久,竟然来了“十只野鸡”,其中的九只,都走进木箱子里,他看了真是高兴。
“不急,不急,另外一只迟早也会走进箱子里!”农人心里想着。
农人等呀等,但是,那第十只的野鸡就偏不走进去,反而是箱子里的两只野鸡走了出来。农人后悔不已,心想,他刚才如果“知足”就好了!
后来,农人自忖:只要那走出来约两只野鸡中,有一只再走回木箱子,他就要“拉绳子”了!可是,偏偏又有四只野鸡吃饱了,慢慢走出来,里面只剩下三只了。这农人很是懊恼,怎么办?再等一下吧!总会有两三只再回去的!因为箱子里还有许多稻米呀!
就在此时,又有两只野鸡走了出来。哎呀,糟糕,木箱子里面只剩下一只啊!要不要拉绳子?要?不要?
正当农人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时,最后一只野鸡也咯咯叫地跳了出来。十只野鸡全部都走了!就这样,原本“九只囊中野鸡”,最后变成“一无所获”。所以,古人也警惕吾人:“天下未有贪而不穷者”。
《静心一得》
小时候,就听长辈教训我们说:“你不能‘吃一、挟二、想三、怕四’!”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嘴巴吃着一块肉,筷子也挟着第二块肉,心里又想着盘中的第三块肉,同时又怕第四块肉被别人挟走!
的确,有时候人“很贪”,贪到想把什么都“弄到手”,但是,结果却是什么都“失掉了上!所以,古人说:“鸟飞于上,其欲在下,故死于网!鱼潜在下,其欲在上,故死于钩。”而萧伯纳也说:“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欲望难遂’,另一是‘欲念得遂’!”
“贪婪”是一种“负面情绪”,它把人的心越套越紧,也把理智蒙蔽,使人忘记自己原来心室的“富有”,最后反而变成心理上的“贫穷”。因此,“EQ高手”必须养成“自律”的习性,并且“戒之在贪”!
美国纽约警方在一九九七年元月,曾发函给二十七百七十名逃犯,通知他们可凭“通知单”领到六千美元:信函上印的头衔是“纽约州无主财产处理组”。警方还特别设立一个“假办公室”,并安排假秘书、顾客与接待员,充充场面。
结果,这项“瓷中捉鲨”的行动,竟有两百六十一名逃犯以为“天降横财”而自投罗网!只是自动送上门的逃犯,多半是鸡鸣狗盗的小角色。其中一人,竟远从四千公里外的新墨西哥州,兴冲冲地赶回纽约市,结果当然是“发财梦碎、直接入狱”。
斧头虽小,终能伐倒坚硬橡木
*坚忍毅力,必能动摇山岭
“全垒打王”王贞治,
在遇打击失常、比赛失利后,
继续拿起球棒,以“金鸡独立”之姿,
在屋子里不断地模拟挥棒,
练习到把塌榻米“踩裂”,
而双脚陷入塌榻米之中。
以前,俄罗斯有一个世界知名的纲琴家兼作曲家,名叫鲁宾斯坦:虽然他很有名气,但平常却有个坏习惯,就是喜欢“赖床”,每天总是不愿意早起。
据说,为了改变鲁宾斯坦的“坏习惯”,他的太太绞尽脑汁,但仍然很难使他早点起床。后来,鲁宾斯坦的太太终于想到一个方法──
正当鲁宾斯坦“赖床”不起时,他太太就坐到纲琴旁边,大声地弹起乐曲来:但是,曲子只弹奏了一半,就不再弹下去了。此时,鲁宾斯坦在半睡半醒时,听到乐曲“只弹一半”,心里就觉得很“不舒服”,于是便立刻下床、跑到钢琴那儿,继续把“后半段”的乐曲弹奏完。而这个时候,鲁宾斯坦太太就赶快地把她先生的棉被“拿走”,不让他继续睡觉。
有些人对其一件事有兴趣,甚至是“着迷”,所以会不眠不休地为它付出,使它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同时,也不容许它有太多的瑕疵。这种“执着”、“无怨无悔”的态度,的确是令人感动,也是自我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动力。
剧作家王尔德曾在牛津参加一次考试,题目是把一篇希腊文的“古代爱情故事”,翻译成为英文。王尔德的希腊文程度不错,很快地,就译为了两页:考试人员看他翻译得极为流畅、正确,就说“够了、够了、可以了!”可是,王尔德仍然不停地继续往下翻译。
最后,考试人员只好强迫他停笔,不要再写了。可是王尔德央求考试人员说:“不要叫我停下来好不好,我很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王尔德如此专心、投入的精神,真是所谓的“欲罢不能”!咱们一般人经常就是缺乏这种全心全意、一股脑投入的“傻呼呼”学习态度。
当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实验室研制白热电灯泡时,他尝试了一千二百次各种不同的原料,但是却都告失败。
有人讽刺、讥笑他,只为了一件小事,竟然就要浪费时间,“失败”一千二百次。可是,爱迪生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把它看成‘失败’呢?我已经知道一千二百种‘做不出电灯泡的方法’啊!”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在处理事情时,都会流露出不同的性格。例如:“内控型”(internal Control(的人认为,未来的命运“操之在我”,所以生活态度非常“积极”、而且努力不懈:遇有挫折,仍不愿低头认输,因为“天下事在乎于人为,绝不可因一时之波澜,遂自毁其壮志”。
但是,“外控型”(external Control)的人就比较“消极”、比较“宿命论”,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老天所注定”,再努力也没有什么用,反正“该你的就是你的,强求也没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而鲁宾斯坦、王尔德、爱迪生等人,即属于“内控型”的人,他们的执着、全心投入,即使再多次的失败也不算什么。
曾经听人家说过,一生中如果只是“傻呼呼”地专心做一件事、一项职业,一定会成功!是的,专心一致、全心投入的人,虽然表面上看来有点“傻”,似乎不是那么多采多姿、八面玲珑,但却是成功的保证。
不晓得大家可知,“傻”为什么会和“瓜”扯在一起呢?为什么说“傻人”是“傻瓜”呢?历史学家顾韵刚曾考证,“傻瓜”这个词,和古代的“瓜族”有关。
瓜州在今秦岭一带,凡聚居那里的人,皆称之为“瓜子族”。瓜子族的人有个特性,即老实、勤快:若受人雇用,从早工作到晚上,全心全意、专心投入,绝不偷懒。当时,有些投机取巧的人,把勤劳、不偷闲的人说成“傻”,再加上他们是“瓜子族”,所以,以后就称他们为“傻瓜”。
可是“投机取巧的聪明人”一定会成功吗?不一定!反而是“傻里傻气”、“专一投注”于自己理想、不断努力耕耘的“傻瓜”,才更有成功的希望呢!
一位二流的男高音歌手,在义大利米兰的一家歌剧院里唱歌,当他在独唱完拿手的抒情歌曲“归来吧,苏莲多”之后,听见有人大声喊道:“再来一次!”
这男歌手听了,惊喜万分,马上再唱了一遍。唱毕后,依然有人再喊叫:“再唱一次!”男歌手看到有人如此地欣赏他,真是满怀欣喜,又把牠的拿手歌曲再唱了两遍。
后来,楼上后座那边,传来了吼叫声:“唱呀!再继续唱!一直唱下去,唱到你‘不再出错’为止!”
《静心一得》
是的,人必须一次、两次、五次、十次、百次……不断地练习、再练习,专心一致地练习,直到“不再出错为止”,否则,怎能出人头地、顶天立地?
古人说:“勤勉能补手脚之不足,坚忍毅力则可动摇山岳。”唯有“努力不懈”、“锲而不舍”、“专心投入”的人,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冠冕”。
倘若一味地灰心、消沈、畏缩、悲观、懒惰、怨天尤人……,则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习惯”,将影响自身的心情、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
举世闻名的旅日棒球“全垒打王”王贞治,在遇到打击失常、比赛失利时,内心也常会有“挫败感”:然而,他不是一直咒骂对方投手太烂,或一直懊恼不已,而是继续拿起球棒,在屋子里以“金鸡独立”的姿势,不断地模拟挥棒。听说,王贞治练习到把榻榻米“踩裂”、而双脚陷入榻榻米之中。
莎士比亚说:“斧头虽小,但多次砍劈,给能将一栋最坚硬的橡树伐倒。” 是的困难险阻愈大,克服之后的光荣也愈大:老练的舵手,需航行过“狂风暴雨”,才能获得“荣耀与喝采”啊!
心急如焚、快飞回巢的燕子
*儿女“忘恩”,也是“EQ低能儿”
当我们还是婴孩时,
病了、咳了、发高烧、哭了、饿了……
但穷苦病痛的父母,
还是必须出去赚钱、借钱,没有怨言:
假如一天,积劳成疾的父亲病死了
婴孩一两天就把父亲忘记了……
自从认识她之后,正杰的日子就变得明亮、快乐起来:每天他们牵着手,依偎地走在广阔的台大校园里,或互相讨论功课,甚至谈论到将来一起到美国留学、结婚……
对于这外系漂亮女生,正杰真的打从心里喜欢她!虽然她的家世背景很好,父亲是省府官员,住在气派的首长宿舍里,但她从来没有大小姐脾气,而两人的感情也很好!
记得她曾问道:“正杰,你父亲是做什么的?”正杰回答:“我父亲是在政大总务处上班!”“是当总务长吗?”“不是!牠是总务处的职员!”正杰说。实在的,正杰一直都不太喜欢谈论到他自己的父母,因为父亲不是什么教授、大官,母亲也只是个极平凡的家庭主妇。
“咦?你怎么不带我去你家,见见你爸妈?”女友问。“噢,我爸爸他学校很忙,常不在家,不太方便!”每次一谈到家人,正杰就神色不对,尽量吧话题扯开,避免谈论。
一天,女友约正杰一起到政大图书馆,找报告所需的资料。当他们找完资料时,女友临时提议:“正杰,我们要不要顺路去总务处看你爸爸?”
“哦,不要了,他很忙,我们不要去打扰他!”正杰说。正杰不赞成,女友也只好悻悻然、耸耸肩说:“好吧!那我们就回去吧!”
当他们走出图书馆时,看见一辆空校车从他们面前驶过:突然间,校车紧急煞车,停靠在路边。车门打开,驾驶先生笑嘻嘻地向他们迎面走来。
“正杰,你们怎么在这里?”驾驶先生说。“爸……”正杰有点不知所措、吞吞吐吐地说:“爸……这是怡珍!”“噢,你就是怡珍啊,我常听正杰提起你,他说,你很忙,没时间到我家来!”父亲说道。“啊?──您就是伯父啊!”怡珍愣住了,说:“您怎么会开车到这里来?”
“没错啊,我们开校车的,都是这个时候把校车开过来,等一下下课时,要把教授、老师们载回去啊!”正杰的父亲高兴地说道:“我今天提早过来,还有十多分钟校车才开,要不要我们去喝个饮料,聊一聊?”
“噢,不要了,爸,我们还有事,我们要先走!”正杰急忙打断父亲的话,形色匆匆地带着怡珍离去。走在路上,怡珍心情很复杂,一句话都没说。
“你怎么啦?怎么不说话?”正杰问。“没什么啦!”怡珍想了一下,问说:“你怎么从来没告诉我,你父亲是‘校车司机’?”“我没骗你啊!我告诉过你,我父亲在政大总务处上班啊!校车司机本来就是总务处的职员啊!”正杰试图圆自己的说词。
当天晚上,正杰很不高兴地回到狭窄、拥挤的家里。“正杰,你回来了!你那个女朋友很漂亮、很大方哦!”父亲当着母亲的面,对正杰称赞着。
“爸,你今天这样子让我很丢脸,你知不知道?”正杰一副生气、不悦地说:“人家她父亲是大官,而我父亲却是一个开校车的司机,还突然莫名其妙地从校车上跳下来,这多丢脸、多没面子,你知道吗?”
父亲听了,坐在沙发上,愣住了!只见母亲大声斥道:“不准你这样说你爸爸:要不是你爸爸每天辛苦地开校车、当司机赚钱,你今天能够唸台大吗?你可以交得到那个女朋友吗?”
事后,正杰好几天不和爸妈讲话,也不在家吃东西,心情闷闷不乐。父亲见到儿子似乎是“变了一个人”,心里也觉得难过,总以为是“自己坏了儿子的好事”!后来父亲叫正杰的姊姊打电话给怡珍,告诉她──其实正杰很聪明,在家也很乖,并不是个坏孩子,请她不要误会……
三天后,正杰约了怡珍出去;但他故意不谈那天“遇见父亲”的事。不过,怡珍却主动地对正杰说:“我看,我们不适合在一起,我们分手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