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别跟孩子过不去-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是产 生对学习的厌烦和憎恨。
有一阵子,我经常收看北京电视台节目中心制作的《知心家庭》节目。我记得其中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 女孩在班里学习成绩处在第六名,成绩本来已经很优秀了,可是她却因为自己的成绩时常有死的念头。原因是 她的妈妈对她的期望特别高,希望她在班里考第一。可是她自己不管怎么努力却始终考不到第一。这个目标达 不到,她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妈妈。在这种愧疚的心理下,女孩有好几次都想跳窗自杀,在她看来妈妈对她那 么好,可是自己始终不能满足她的希望,她觉得实在没有脸面活了……
我们学校也有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是班里的学习委员,酷爱学习,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但父母 对她的期望很高、要求很严,父母要求女儿每门功课必须在98分以上,有时考了95分,虽然在班里名列前茅, 但父母仍不满意,对她进行严厉批评。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丝毫不敢怠慢。后来 渐渐地,她便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
诚然,家长在学习上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是必要的,但如果期望过高,则会适得其反,这时孩子会觉得 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 怀疑,进而会把学习当成一件可怕的、痛苦的事情,厌学情绪也会油然而生;有的极端的孩子干脆来个“死猪 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
有一个孩子经常逃课,当老师终于找到他时,他蜷缩在路边,十分恐惧,并且哀求老师不要把他送回家去 。原来这孩子的父母对他十分苛刻,要求考试的分数必须达到90分以上,否则回家不仅受责骂,还经常挨打受 饿。孩子的母亲更是严厉,有时一道题做不好,甚至整夜不让睡觉。这个孩子偷偷地写过一篇作文,文中写他 跑出了家,杀退了他妈妈一次又一次的阻截,躲进一座城堡,挂起了吊桥,关闭了城门,他妈妈在下面大喊大 叫,他在城堡偷偷乐。后来,他妈妈搭了一根绳,爬上了城堡,快爬进他的窗口时,他不慌不忙地掏出一把剪 刀,绳子一刀两断……在这个孩子身上,对学习的厌恶已发展到了一种极端,他由于被分数高压,身心已经疲 惫而无奈,学习对他来说已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他厌恶书本与学校,更是仇恨逼他读书的父母。
做父母的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孩子的学习成绩时刻牵挂着每位父母的心,但对于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能 太苛刻。有的家长会说,其实我们觉得孩子已经很优秀了,但是又怕他会因为自满而懈怠,所以才对他提出更 高的要求。殊不知,孩子的心灵毕竟很脆弱,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仍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会变得对学习没有 兴趣,甚至是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信心。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看重的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分数和名 次。
不要把用功学习挂在嘴上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早在我小时候就已经流行了,如今孩子们还在重 复着这样的生活,为了考试而不安,为了分数而烦恼。
我儿子的一个同学偶尔到我家,他一副烦恼重重的样子告诉我说,他简直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每天疲惫 地回到家里,刚喝一口水就听到父母说:赶紧做作业吧,平时多努力考试才能拿高分。
等到做完作业了,和同学打个电话吧。母亲又在客厅说:不知道整天惦记着什么事儿,要是学习这么上心 就好了。
好不容易过个周末,为了怕我不知道自己学习,又给我找了个家教。唉,日子没法过了……
的确,望子成龙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学习,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但是,愿望 归愿望,学生参加考试后的成绩总会有好有差,这是学习规律。家长没有必要过分看重,更没有必要时时将用 功学习挂在嘴边,俗话说,再好听的话,说得多了也会烦。在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孩子用书信的形式向他的爸 爸妈妈诉说了这样一种心声。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心里的话太多太多,想对你们说,又怕对你们说。这些话在我的心里已有很长时间了,我只有用写信的 方式才能把我心里的苦闷都说出来。也许你们已经忘记了,但就是这一件件的小事无数次地伤害了我,在我心 里留下了一片阴影。
记得上星期日的下午,我让你们一起陪我出去跑步,给我计时并帮我看看跳远时的动作。可你们不但不陪 我去,还说大好的时间不赶紧学习提高成绩,跑到外面去玩什么?也许你们认为这无所谓,当你们想没想过我 当时的心情,我只觉的心里冰冷冰冷的,鼻子酸酸的。我怕你们看见我哭,所以没跟任何人说便出去了。一出 去,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我也不知道当时的眼泪为什么会那么多,路上许多的人在看我,他们也许在想:这 么小的年龄,有什么事会使她哭得这么伤心呢?
每次考完试,你们只记得我考得不好的分数,总把用功学习挂在嘴上,而且时常提起它。也许你们是想给 我些压力,让我努力学习。可我一听到这些话,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总是觉得鼻子酸酸的,一种无言的恐 惧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
也许是社会竞争意识的加大,也许是父母期望值过高。整个社会特别是广大学生家长只对孩子的学习情况 和学习成绩越来越关心,要求的标准和心气儿也就越来越高。这种过高的期望,加上不讲究教育方法,过分地 、自以为是地催逼孩子,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和名次,不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只在乎孩子的前途和未来,不在 意孩子现在过得是否快乐。每当谈起孩子的成长情况,总是问些诸如考试成绩多少呀,在班上名列第几呀,是 否有希望考“重点”呀之类的话题,很少有人问问孩子是否快乐。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要和真实的想法,致使 不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而使得原本自然和谐的亲情关系却变为孩子对 家长的不喜欢,甚至出现了与家长的对立等状况。
如果做父母的多学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减少许多烦恼,增添许多快乐。但令人 遗憾的是,我们的周围,有些文化水平很高的父母,由于多种原因,却让孩子成长得很不快乐,很不如意。
许多父母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就愁孩子不好管。自己上学时学习勤奋刻苦、热爱集体、热爱劳动、文 体活动丰富多彩,觉得上学是轻松愉快的一件事;而轮到自己当了家长却不许孩子看电视、上网,整天逼孩子 做作业、练复习题,每天盯着孩子的分数、成绩和名次,而忽视了孩子心里最重要的东西——愉悦与快乐,这 样孩子反而不喜欢甚至厌烦自己的家长等种种现象。家长不禁要问:这是我的孩子吗?孩子也会觉得父母爱的 不是他们而是分数。
据中国妇女联合会的一项问卷调查却显示,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在埋怨家长只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让 他们感到学习压力很大,他们甚至无法从家中获取课本以外的相关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采取恰当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方法简单、粗暴,否则会适得其反。
随意翻开中国一些杰出人物的成长史就会发现,他们都述说了母爱与父爱对他们事业及人生的影响。可这 些人中大多数的父母并没有高深的文化修养,有的甚至目不识丁,她们没有也不可能去具体关注孩子的学业, 但却以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化着自己的孩子,高屋建瓴地教育孩子怎样处世做人。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和陶冶在 不断影响着孩子人格品性的形成。
不如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是许多父母最大的心愿,然而,总有一些孩子的发展不能如父母所愿,于是做父 母的便觉的自己的孩子没有上进心,为此忧心忡忡。
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家长焦急而无措的声音:“我那孩子,在您那学校里都读初二了,可 是成绩就愣是上不去。把我和孩子他妈可急得呀!我们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头发都急白了!可是也无济于事 呀!老师,你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孩子的成绩怎么就上不去了呢?”
是呀,作为家长,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拿100分,可是事情往往无法尽如人意。孩子的成绩上不去 ,家长的眉头舒不开!
然而,做父母的也许不知道,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缺乏上进心,也不是因为懒惰,相反的, 有好多孩子学习起来特别认真,恨不得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是虽然时间花了特别多,却总是不 见成效。其实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这时,做父母的就应当多给孩子一些 鼓励,给孩子指导一些学习方法。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强其自信心,使孩子 能够更好地学习。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看过她女儿写给她的一篇作文,她说看了以后才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可怜。她 的作文是这样的:
一次要命的月考总算结束了。看看我的成绩,有了很小的一点进步。虽然只是一点,但我却真的尽力了。 一个月以来,我早起晚睡,有时累得眼冒金星。
妈妈,说这些我只是想告诉您,您的女儿知道努力,不管努力的结果是好是坏,我真的尽力了。回家后, 我想听见的是鼓励的话,那怕只是一点点,或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但这一切都没有,听到的却是:考试这几天 ,觉可睡足了吧?七八个小时呢!有一点进步就又松懈,这还没有中考呢!
妈妈,我不明白您的意思,难道考试那几天,包括考完那天,我比平时多睡一会,就是松懈了?就是又不 好好学习了?
那天晚上,我哭了,偷偷哭了,您知道您的那些话伤了我吗?有时,我真的不想学了,学了半天,最后得 到的却是讥讽、批评。我受不了。我知道,我也能理解您心中着急,您也希望我考好,怕我放松,因而才说出 那些话。可是,您却不知道,那些话对我没有好作用,只会起反作用。记得有一次,我学的很晚,您却说:别 磨了,快睡吧!请问妈妈,我认真地学习,难道是在磨吗?不是的,我是真的想学了。也许我以前很淘气,用 学习的时间来玩,那是我的不对,但那只是以前的我,不是现在的我,希望您真的能看出我的变化。
我想学了,发自内心地想学了,现在我所缺乏的就是您的鼓励。您可知道,您给我的一点鼓励,会给我带 来多大的帮助啊;您可知道,您给随便给我的一点讥讽,能给我带来多大的烦恼啊。您有时气得我想骂人,想 学坏,想撕书……我真快烦死了。但这一切,您都不知道,我只有自己来忍耐,自己来承受,因为我知道学习 不是为别人,我也知道您那么做是为了我。
最后,我只想对您说:妈妈!女儿真的懂事了,女儿清楚地知道什么对我最重要,我一定会发自内心地学 习,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比别人,我只希望您能理解我,了解长大的我。
读罢这篇文章,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女孩是多么地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鼓励,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看到 后,反而感到异常的难堪。难道对于我们从小养育,并且曾经引以骄傲的孩子,我们居然连一句鼓励的话都吝 啬吗?我们无非是觉得孩子还可以更优秀,还可以考得更好而已。所以我们总觉得孩子没有尽到最大努力,也 就不情愿说那些好听的话了。然而,批评和指责似乎根本起不到作用,甚至使我们的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这 时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考虑,是不是自己的态度和方法不对呢。
有这样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始终不怎么好,每次考试父母都是非骂即打。有一次考得实在不像话,就被爸 爸妈妈打得简直皮开肉绽。后来孩子离家出走了,这时父亲才明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头 了。想象孩子的诸多优点,他的心态就一下子变了,在这样的心态下去看孩子,他忽然眼前一亮。
后来孩子考了全班最后一名,他沮丧地告诉爸爸,等待爸爸的回应。没想到爸爸却说:太好了,你考了最 后一名就没有一点负担了。儿子这是特别奇怪,说:爸爸今天你病了吧!爸爸说我没病,过去爸爸有病,老是 对你不知足,今天想通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我着急也没用,爸相信你是聪明的,你今天考到最后一名就从 零开始,爸爸为你高兴。
第二次考试孩子的成绩成了第十五名。爸爸说太好了,你原来是最后一名,现在一下子考到第十五名,你 简直太聪明了,爸爸从来没有像你进步这么快过。孩子一想这算什么啊。第三次考试他考到了全班第五名,他 爸爸说我太佩服你了,你的进步速度简直太快了。这个孩子后来拿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并不是说每个学习不好的孩子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使孩子取得好成绩,但起码这个方法能使孩子的 学习态度发生很大的转变,学习毕竟是他自己的事情,只有让他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明白父母一直在支持 和鼓励着他。他就会觉得学起来有劲,而不是整天紧张兮兮的,提心吊胆的。
分数只能说明某一方面的能力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教育新闻,大意是说一个读四年级的孩子因为成绩差,班主任要他转学,说他 的成绩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成绩,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这个孩子被老师劝退后,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每天 还是与别人一样去学校,不过是徘徊在校门外,等到放学时才回家。
看完这段新闻后,我心酸不已,我们都是父母,即便是老师也都有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因为成绩差 ,而被学校拒之门外,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事实上,在一个班级中,差生是永远存在的。他们虽然学习不 好,却不一定没有任何优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使他们找到属于 自己的位置。而不应该以成绩论英雄,成绩不好就将他拒之门外。纵览古今中外的名人,被认为不聪明和学习 不好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我们普通的孩子呢?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许多的父母仅仅拿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只要成绩好,孩子 一切都好;只要成绩不好,孩子一切都不好。家长的这种思维方式和评价标准也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 长,他们背负了太重的学习压力,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偶然在考试中失手的孩子,迫于大人的压 力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他们在生活中有很强的挫败感。就是一些本来学习好 的孩子,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再保持在班级里原有的名次和位置,如果此时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或正确引导, 孩子便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一位正在上初三的孩子在他的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总说不拿分数衡量学生,而那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话又是谁常常说的?家长在一次次地受教育过程中渐渐 觉悟了,我的孩子只要成绩好,分数高,就是老师的眼中花,就会有高人一等的贵族血统。虽然这荒谬的理论 在众多的家长那里不置可否,但我们的隔阂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我们要利用假期去打工,父母就会说:“现在不是赚钱的时候,影响学习”;我们要去郊游,父母就会说 :“一整天又荒废了,没法看书了”;我们要去看电影,父母就会说:“现在的电影不适合中学生,别把时间 耽误了”;于是我们就假装说去学习,父母这次说“乖,别分心,抓紧时间”。可实际上,我们去溜冰了。
这样无奈的事实,能怪谁呢。父母和我们在同一个战壕里,我们又怎么忍心看他们为我们的学习日渐憔悴 。我们努力老师表扬,家长高兴。可我好想说:“爸爸妈妈,我不想丢掉手中的画笔。”但我放弃了。为了家 长的厚望,我放弃了许多梦想。于是,我与他们的沟通少了,我的书本多了,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几乎没有。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变得傻乎乎的,眼睛模糊了,戴起了厚厚的眼镜。我不愿再做沉默的羔羊。我竟 为赢得自由而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被一条条深深的壕沟隔开了,这深深的壕沟,刻进了彼此的心里。从 此,两代人便在这被壕沟隔开的同一片蓝天下生活着,心却离得越来越远了。
孩子的日记是多么的发人深省,又是多么的让人心酸,然而令人庆幸的是,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家长并不“ 一成绩论英雄”,他们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鼓励孩子将这些优点充分发挥,终于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家长,由于他家孩子的数学成绩差,所以经常被我们的老师找来谈话,可这位家长说, 我儿子虽然数学成绩不是太好,但是他的作文却写得非常出色。主要原因是他除了大量阅读之外,在日常生活 中还注意细致观察。有一次,我带儿子和他的同学一起到公园玩,我注意到在玩的过程中,我儿子所提的问题 总是很多,观察事物也非常仔细。
印度洋发生海啸,一直以为这是大人所应当关注的事情,从来没有想到过给孩子讲这些。直到有一天我和 儿子的姥姥在电话里讲起这件事,姥姥问海啸是怎么回事时,我想也没有想就说,谁知道啊,大概就是天灾人 祸吧。不料儿子马上接过电话说,姥姥,海啸是因为在海里面发生了地震造成的,然后便有板有眼地给姥姥仔 细地做了分析。我惊奇于儿子对事情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后来,儿子还写了一篇关于海啸的作文,在《北京晚 报》上发表了,慢慢地,随着学习兴趣的提高,他的数学成绩也变好了。
所以对孩子来说,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只能说明 某一方面。而我们要培养的并不是考试机器,而是心智健全、善良美好的人。而当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还很脆弱 的时候,对于他身上优点、长处的发现和肯定,对他该是多么重要。父母一定要把一种健康的观念传达给我们 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你肯定他好的地方,他只会越来越好,而不 会越来越坏。尤其对那些长期被单一的成绩标准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这种肯定将会对他的一生都产生影响 ,他会获得自信,他对自身和他人的判断也会变得丰富、全面。
也许你的孩子将来不会有高薪优职,不是所谓的“社会精英”,那又有什么关系,社会就是由不同特点的 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他会开拓他自己的世界。一个人若有快乐安静的人生,你就不能说他 的人生是不富足的。而一个长期被认为一无是处的孩子,他的内心在受到粗暴践踏的同时,会产生怎样的扭曲 ,滋长怎样危险的心理,那才是真正值得忧虑的。
家长的付出和孩子的成绩不可能等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长对于孩子的投入也相应地增加了。家长们普遍认为自己 小的时候学习条件不够好,因此吃了亏,所以就尽力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希望他们能够利用这些取 得优越的成绩。但是总是有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于是父母就觉得很不理解,吃的、穿的都是最好的,要什么给 什么,为什么孩子学习还是上不去呢?一个家长就曾经向我表达过这种困惑。
她说,她家的孩子今年14岁了。从4岁读幼儿园起,在生活上就从来没有比别的孩子差过。上幼儿园时,进 的是全市最好的幼儿园,读小学时,上的也是全市最好的师大附小。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为此她感到 特别的困惑。前不久,是孩子14岁生日,她特意为孩子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物。
可当孩子把成绩单放在她面前时,她不由得怒火中烧,直到现在仍然耿耿于怀。原来孩子的成绩单上有好 几科不及格。气得她当时就把那份生日礼物甩得老远。
她说,为了孩子的学习我什么招数都使了,可以说是威逼利诱无所不包。激励的办法、刺激的办法、威胁 的办法,所有这一些好像都没有起到作用。为什么?
于是,我对这位家长说,你的心情我非常了解。天下父母心,父愿子成龙。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 生活得好呢?可是,父母的付出与孩子的成绩是不能等同的。
首先,家庭经济好,确实能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与学习器材。因为家庭经济好能为学生提供齐全的 设备,给他的学习道路铺平和清除障碍,让他专心于学习上。
例如我曾在一部电视剧中看到这一事例:孩子的父亲是一家公司的总裁,而且这家公司的效益很高,因此 他家很富裕。他父亲就为他的学习购买了国内外最先进的学习设备供他学习用。他也不辜负他父亲,学习成绩 在班上乃至在学校里都是名列前茅的。因此家庭经济好确实能为学生学习创造好条件,从而使学习成绩节节上 升,但是家庭经济好也能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使他(她)不能专心读书,整天泡在网吧、游戏厅里,结交一 些社会上的小混混。这样怎么能使学习成绩好呢?
其次,家庭经济差,不一定代表这个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就差。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差,但他们有坚定的信 念,坚信读书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因此他们就埋头苦读,整天钻研,不懂就问。因此学习成绩就很好,经常受 老师的表扬,还常拿到学校的奖学金。
家庭经济好坏就等于学习成绩好坏是不正确的,是片面的。同样的道理,父母的付出与孩子的成绩也不是 等同的。当我们在为孩子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条件时,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千万不要以为,家庭条件好,孩 子的成绩就一定要好,做父母的付出得多,孩子就会认真的读书。
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父母不要总是用家里的学习条件多么好,而孩子的成绩 不如人意的错误论调指责和埋怨孩子。了解一些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很关键的,这样我们就能在面对孩 子的成绩时多一份理智,抓住学习不好的主要根源。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对学习成绩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学习方法。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才会始 终处于不败之地,即使偶尔出现滑坡,也会在短时间内赶上。
第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很重要,这一点属于家庭教育和环境因素,其中家庭教育起的作用是 最主要的,而家长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所以我们说,良好的家庭条件,只是给孩子的学习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而真正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是学 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更为深入一些就是说,对学习成绩起最决定作用的是家庭教育的水平,而影响学习成绩的 最直接的技术因素是学习行为。所以一套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懂得如何做家长的父母是学生获得一个好的成绩的 重要前提。
不要为难成绩差的孩子
在学校,几乎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成绩差的孩子,他们总是老师找的对象,同学们嘲弄的对象。在同 学们和老师面前,他们一直扮演着失败者的角色。作业拖拉,问题回答不出,上课听不进去……在他们的身上 都有发生。他们在学校里一直都是被重点关注的对象,接收着别人不平等的眼光。当这些孩子面对老师时,他 们底气不足,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成绩差;面对自己的同学时,他们没有自信,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成绩差;面对 家长时,他们更是无所适从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成绩差,总觉得父母也看不起他。
成绩差,不仅成了这些孩子学习上的包袱,更成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精神上的包袱。这些孩子,因为学习成 绩差,他们失去了参加各项活动的机会;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 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无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失去了与同伴交流 的正常途径;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丧失了愉快的童年;因为学习成绩差,造就了他灰色的未来……
或许我们还不太了解,有许多的名人,在他们没有成才之前;也曾经被人视为差生。可他们不以成绩差而感 到羞耻,反而知耻上进,终于成了影响古今的名人。大科学家爱迪生当年也是一名“差生”;被学校劝退;在母 亲培养下成才;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也曾是一名“愚顽不化”的“差生”;成绩在班里排倒数第一;后来遇到 了对他不抱成见的恩师陈玉峰才浪子回头;爆发出对学习的热情;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因此;我们似乎可以套用鲁 迅先生的那句名言说明这个道理:世上本没有“差生”;教育失误太多了;慢慢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差生”。
当孩子把一张有不及格分数的成绩单拿给父母看时,大部份父母的反映是:轻者责备;唉声叹气;重者暴跳 如雷,孩子挨打。
更有说服力的是大诗人郭沫若的故居里,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两张报告单。一张是在郭沫若16岁读中学二 年级时的成绩单,成绩是:修身35;算术100;经学96;几何85;国文85;植物78;英语98;生理98;历史87; 图画35;地理92;体操85。另一张是中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成绩单,成绩是:试验80;品行73;作文90;习字 69;英语98;地理75;代数92;几何97;植物80;图画67;体操60。
从以上两张成绩单看,郭沫若当时显然算不上特别优秀的学生,因为,他每一科的成绩并没有全部达到90 分以上。虽说第二张成绩单上理科的代数、几何成绩是高分,但郭沫若后来并没有因此而成为数学家或医学家 ,却成了大诗人、大书法家。
可见,读书有读书的规律,孩子有孩子的追求。为人父母者还是少点功利,多些开明,让孩子顺其自然发 展为好。
从古到今,不计其数的成功人士在学生时代并无骄人的成绩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