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战争期间,中共或者称颂和维护苏联,或者保持沉默。但显然毛是
独立行事的,并且有理由对俄国人的许多做法深为不满:战争初期只援助国
民党,1939 年德苏条约,1941 年对日中立条约,继续并只是偶尔批评地承认
蒋介石。他或许怀疑斯大林确实对他本人作为第一个未经克里姆林宫帮助和
认可而获得权力的中国共产党领袖,对他的政策,以及首先对中共的胜利前
景心怀疑虑。在无疑是毛经心作出的决定中,中共七大几乎完全无视苏联和
①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549—560 页。
斯大林。①
在延安和重庆的中共报纸对苏联 8 月 8 日参战的庆祝几乎还没有结束之
时,日本就投降了,中苏条约也公布了。对条约的不满必然冲淡了胜利的喜
悦。尽管中共在公开场合试图表现出最好的姿态,但党的领袖们感到痛心、
愤恨和迷惑不解。一个中层干部的讲话肯定代表了许多人的想法:
为了维护和巩固远东的和平,苏联已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这有利于中国和世界人民而不利
于日本及其他所有战争贩子。然而,苏联同时要承担条约中的义务,就不能对我们进行直接的援
助,而这一做法当然对我们有某些限制……我们无法理解俄国人的实际政策。②
毛后来带着痛苦的口吻回忆道:“他们不许中国革命:那时在 1945 年。
斯大林想阻止中国革命,说我们不应打内战,而应与蒋介石合作。否则,中
华民族将遭毁灭。”③
① 在《论联合政府》的专论国际形势的几小节中,毛只提到苏联是联合打败法西斯势力的三(或五)大国
之一。不提苏联的领导作用,也不提斯大林的名字。
② 引用于里尔登…安德森:《延安与列强》,第 103 页(但是是转译的)。
③ 宣道华:《毛主席向人民讲话》,第 191 页。
瞻 望
日本投降对于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大地当然是一件伟大且令人欣喜的事
件。它标志着外国入侵的结束,以及所有中国人的希望:在似乎无穷无尽的
苦难和牺牲之后,真正的和平可能终于到来了。但是日本的投降并不意味战
争在中国结束,因为日本入侵只是复杂、多边的政治和军事冲突的一部分,
所有其他方面依然如故。甚至对日本人来说,射击还在继续,因为日本军队
在执行国民党人的坚守阵地、不得向共军投降的命令。
这样一来,毛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没有时间喘气并庆贺一下他们自 1937
年以来所取得的进展。然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
年 8 月 13 日)中,毛还是花时间做了一下回顾和展望。过去被描绘得黑白分
明;没有用浓淡不同的灰色来描绘抗战前或抗战中的国民党和它的领导人。
据毛看来,内战的危险极大,因为蒋介石和他的外国支持者将极力夺取本应
属于人民的胜利。毛非常冷静地看到,在中国,力量的平衡并非有利于中共:
“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人民,这是一个问题,但是,胜利果实究竟落到谁
手……这是另一个问题。不要以为胜利的果实都靠得住落在人民的手里。”
有一些果实——所有主要城市和东部沿海——将肯定落到国民党手里,另外
一些果实是要争夺的,还有其他的——根据地和敌占区的乡村——会落在“人
民”手里。唯一的问题是斗争的规模将有多大:“公开的全面的内战会不会
爆发?……会不会因为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
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呢?这种可能是有
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8 月 28 日毛泽东、周恩来和帕特里克?赫尔利将
军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讨论和平、民主和团结问题。
最后,毛泽东强调要自力更生。他确认美国是一个敌对的帝国主义大国,
并坚持不需要来自苏联的直接帮助:“(在世界上,)我们并不孤立,(但)
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
然而,与此同时,“钟不敲是不响的……扫帚到了,政治影响才能充分发生
效力。……中国的地面很大,要靠我们一寸一寸地去扫……我们马克思主义
者是革命的现实主义者,绝不作空想。”
第 13 章 1945—1949 年的国共冲突
谈判与美国的卷入
到 1944 年,美国政府已越来越急于消除正在削弱中国抗战努力的国共之
间的不和,并想阻止一旦日本投降后苏联会站在中共一方的一场可能的内
战。1941 年新四军事件(皖南事变)后中断的国共谈判,于 1943 年重新恢
复。随着 1944 年 9 月罗斯福总统派往蒋介石的私人代表帕特里克?J.赫尔利
少将抵达中国,美国人的介入变得积极了。在赫尔利被任命为美国大使几个
月之后,他的主要使命是,“为了打败日本,统一中国的一切军事力量”。
赫尔利使团:1944—1945 年
赫尔利在促进中国“两大军事集团”领导人的和解上所作的努力,在第
一年并未取得什么成果,尽管有一些相反的令人乐观的插曲。毛泽东在 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上宣布了共产党的立场,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统治,成立包
括中共参加的联合政府。这一主张赢得了国民党统治区内刚刚兴起的和平运
动①的热烈支持;在这些地区,当日本侵略者走下坡路时,人们对重新爆发内
战的恐惧与日俱增。但这并不是国民党政府想要同意的那种主张。就在 8 月
14 日日本投降的一天以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讨论双方间悬而未决
的问题。毛最后接受了邀请,赫尔利大使亲自陪同他从延安来到政府的战时
首都。在其后的谈判中,这位大使继续担任调解人的角色。
毛泽东于 10 月 11 日返回延安。主要原则已达成一致,但实施的细节仍
待制定。周恩来留在重庆做收尾工作。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 10 月
10 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其中包括实行民主,统一军队以及承认中
共和其他所有政治党派的平等合法性。政府同意进一步保证人身、信仰、言
论、出版与集会的自由;同意释放政治犯,同意只有公安与司法部门才有拘
捕、审讯与处罚人民之权。
根据这个协定,应召集一次代表所有党派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商讨政府
的重新改组,并通过一部新宪法。共产党承诺,按政府军裁减陆军师的对等
比例来削减其军事力量。共产党还同意从它所占领的最南端和最薄弱的八个
根据地撤出。①政府对共产党提出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要求作了让步,共
产党则放弃他们立即组成联合政府的要求。在达成这些协议的过程中,双方
都表示要尊重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大众要求和平的普遍愿望,政治上的优势
显然要依从这一愿望才能获得。
然而,在这次谈判中有一个关键问题,甚至连表面上的一致都未达到,
这就是留下来的 10 个共产党根据地及其政府的合法性问题。蒋介石要求它们
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更
为紧要的问题则是,当双方的领导人因此而忙于谈论和平之际,共产党的军
① 即民主运动——译者。
①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2 卷,第 577—581 页。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毛泽东集》第 4 卷,第
1155—1164 页。
队和政府军在长江以北的日占区展开了一场接收竞赛。那一地区包括有战略
意义的东北三省(即当时所谓的满洲),共产党正在那里匆匆忙忙地开辟一
个新的根据地。
盟军最高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发布“第一号通令”,授权中国
政府在中国本土、台湾和印度支那北部接受日本投降。苏联军队应在满洲接
受日本投降。但是,战时撤退到西南地区的中国政府在接收长江以北日占区
的行动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共产党已经控制了华北农村的大片地区。
蒋介石预料到日本就要投降,在 1945 年 8 月 11 日,命令共产党军队就
地驻防待命。但是共产党军队按照发自延安的与之相抵触的命令,向日军据
守的战略要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以迫使他们投降。毛泽东和共产
党军队总司令朱德,在 5 天以后发电拒绝蒋介石 8 月 11 日的命令。
于是,8 月 23 日,政府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①命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冈
村宁次将军,在政府军到达之前,日军在必要时要就地防御共产党军队的进
攻。日军还接到命令,要他们收复新近丢失或被迫交给共产党军队的地区,
他们遵循这一命令展开了进攻行动。从 8 月末到 9 月底,以共产党军队为一
方,以代表国民党政府而行动的日伪军为另一方的冲突,有 100 多次见诸报
道。作为这些军事行动的结果,共产党在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山西、
山东和绥远丢失了大约 20 座城镇。②在他们所得到的城镇中有张家口,当时
这是一座有 15—20 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为察哈尔省的省会。张家口于 1945
年 8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从日本人手中收复,这是一个长城南北货物与车辆往
来的重要贸易和交通中心。由于它的规模,还由于它距北平并不太远的战略
位置,张家口成了共产党人城市管理的一个样板和他们的第二首府,直至一
年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为止。
美国为了国民党政府的利益也插手进来,把近 50 万政府军运到华北、台
湾和满洲。在政府军抵达之前,一支 53000 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占领了北平、
天津和北方的其他要地。授权进行这种援助的美国陆军部的命令指示说,不
要违反在国共冲突中不介入的原则。但是,既然冲突的双方都把接收日占区
的竞赛视为相互对抗的一部分,这一命令就隐含了一种矛盾。就这样,美国
从一开始就以这种方式放弃了“不介入”原则,它反映出整个这一时期内美
国人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的特征。中国共产党人立即提出抗议,认为美军的
驻防及其军队的调动,是美国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干涉。①
俄国人的参加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中国几方面的利益冲突进一步复杂
化了。1945 年 8 月 9 日,苏联根据 1945 年 2 月 11 日的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
就在 8 月 14 日日本宣布投降这一天,苏联军队开始进入满洲。同一天,苏中
两国政府宣布缔结两国友好同盟条约。在谈判期间,斯大林向中国代表宋子
文保证说,苏联军队将在日本投降三个月后从东北完成撤军。②苏联撤军的截
止期限因此定在 1945 年 11 月 15 日。
在俄国人占领东北的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而没用一兵一卒去控制农村的这
① 何应钦当时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译者。
② 重庆《新华日报》,1945 年 9 月 17 日、20 日和 10 月 5 日、6 日、22 日。又《美国对外关系,1945 年》
第 7 卷,第 567—568 页。
① 《美国对外关系,1945 年》第 7 卷,第 576、577 页。
② 《美国对外关系,1945 年》第 7 卷,第 612 页。
三个月时间里,中国共产党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在这一时期,共产党
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一些部队,乘帆船从山东或徒步从北方若干省份进入满
洲,这时政府军则坐着美国运输机和运输船,从他们头上或从他们身旁超过
他们。满洲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张学思率领的一支东北小部队与共产党军队汇
合,这支部队曾配合共产党人在华北抗击日本人的游击活动。张作霖的另一
个儿子是众所周知的少帅张学良,他由于在 1936 年西安事变中所起的作用,
一直被作为国共统一战线的人质而被软禁在国民党统治区内。
没有多少迹象显示,苏联军队在这一时期帮助过中国共产党人。但是,
东北 70 万投降日军的大量武器装备,却直接或间接地到了中共手中。①苏联
人也在一些要地采取了拖延战术,以阻止美国人帮助政府军在东北的港口登
陆。最后,从前穿过边境逃到苏联的周保中及其东北抗日联军的残余部队,
在 1945 年随苏联军队回到东北。这支在 1940 年以前遭受日本人沉重打击的
军队的其他残部,此时也从狱中和地下冒了出来,与来自华北的共产党军队
合作,很快开始重新组建。
到 11 月初,国民党政府意识到,苏联按照计划撤军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
对东北大片地区的迅速占领。政府尽管得到美国的帮助,但还是在组织对满
洲的军事与民事接收工作的竞赛中失利了。于是,中国政府与苏联人进行谈
判,后者正式同意延长其停留期限,并允许政府军队从方便的路线进入这一
地区。苏联撤军的新期限定在 12 月初,以后又改为 1 月初。这一期限又延长
了两次以上,后来苏联人呆得过久,超出了期限,不再受到欢迎。实际上,
直到 1946 年 5 月初以前,他们仍未完成从满洲的撤离。
与此同时,11 月 15 日,蒋介石从南方运来了一批精锐部队,部署在长
城一带,并向山海关发起了进攻。山海关是通往满洲的大门,长城就是在这
里达于渤海。接着,蒋介石开始设法进入东北,凭借武力去夺取被日本人统
治了 14 年的地区;在这之前它是由大帅张作霖的家族统治,却从未被国民党
统治过。在这个地区
的仍然羽翼未丰的中共军队,至此时为止尚无法与美式装备的蒋军相匹敌。
蒋接管东北的战略得到美国人的支持,苏联人也不再从中作梗,从而迅速得
以实施。
苏联人利用推迟撤离增加了他们的战利品,在撤军的同时,拆除并带走
了成吨的满洲最现代化的日本工业设备。①随着活动日益向战场转移,对手们
之间的继续谈判看来已毫无意义,周恩来于 11 月底返回延安。然而这些经济
与政治的代价,与战略性的军事错误相比,显得黯然失色,蒋介石本人后来
承认,错误在于他把部署在云南和缅甸地区最精锐的美械装备部队直接调往
东北,而没能首先巩固对西南与东北之间这片地区的控制。这些军队若是在
华北作战,是否比在东北更有成就,肯定永远是一个得不到解答的疑问。但
是,蒋介石进入东北的几个精锐师都是一去不回。他让这些部队投入接收这
一地区的决定是一个大错误,这一错误像鬼魂一样缠住这位最高统帅,因为
正是在东北,随着这些军队与那里的共产党军队作战的失利,导致了他事业
①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1 卷,第 381 页。在中国别的地方投降的 120 万日本军的武器和装备大部分归于
政府军。
①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2 卷,第 596—604 页。
的最终失败。②
与此同时,还有其他几幕戏尚需在外交舞台上演完。也是在 1945 年 11
月底,赫尔利辞去驻中国大使职务,他大骂美国外交机构的某些官员,据说
因站在中共一边而暗中破坏他的调解努力。在麦卡锡时代的反共主张结束之
前的若干年内,这些指责一直让人苦恼。③但是,1945 年 12 月,杜鲁门总统
直接任命乔治?马歇尔将军为他的特使,继续执行为赫尔利弃置一旁的调解
任务。总统布置给马歇尔的任务,是实现共产党人与政府军之间的停火,同
时通过召集一次毛和蒋在重庆的谈判期间已同意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使中
国达成和平统一。
马歇尔使团:1946 年
马歇尔于 1945 年 12 月 23 日抵达中国。也就在这时,美国为政府军 39
个师及其空军 8 又 1/3 个大队提供的装备交付完毕,实现了日本投降前达成
的协议。尽管美国的军需供应行动明白无误地显示了要在中国推动内战的意
图,马歇尔的和平使团还是产生了直接的效果。
对召集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问题迅速达成一致意见,同时还成立了一个
委员会以讨论停火。这就是所谓的“军事三人小组”,由担任主席的马歇尔
将军、国民政府方面的代表张群将军和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组成。停战
协定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前的 1946 年 1 月 10 日发布。协定要求 1 月 13
日全面停战生效,停止华北一切军队的调动。政府军接收满洲和长江以南日
占区的权利,在停战协定中得到确认。一个军事调处执行部在北平成立,以
监督停火并立即开始工作。它受代表国民政府、中共和美国的军事三人小组
领导。该执行部内设立停战执行组,由人数相等的政府与中共人员组成,美
国人只对其起协助作用。
政治协商会议于 1 月 11 日至 31 日召开,它公开宣布会议以寻求和平解
决国共冲突为目的。对于这次会议,如果说不是两大《亚美论集》;罗斯?Y.
柯恩:《美国政治中的援华院外活动集团》;和斯坦利?D.巴克拉克:《百
万委员会:“援华院外活动集团”政治,1953—1971 年》。又见肯尼思?W.
雷亚和约翰?C.布鲁尔编:《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报告,1946—1949 年》。
对立党派,那么至少所有其他有关党派都寄予厚望。有一段时间,会议成了
公众注意的焦点,而且甚至在希望看起来要变成幻影以后,政府还援引政治
协商会议决议的权威性来证明其随后的若干政治行动的合法性。
政治协商会议的参加者,尽管并非民主选举产生,但也得到所有代表中
国政治舞台上各主要和次要政治团体的人士的承认。参加者包括 38 位代表:
国民党 8 人,中共 7 人,青年党 5 人,民主同盟 2 人,民社党 2 人,救国会
2 人,职教社 1 人,村治派 1 人,第三党 1 人,其他无党派代表 9 人。
② 蒋介石:《苏俄在中国:七十概述》,第 232—233 页。李宗仁后来说他提出的不要派兵到东北的意见未
被重视(《李宗仁回忆录》,第 435 页)。
③ 赫尔利最初对外交官员的责备是在他的辞职信中提出的,重印于《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2 卷,第 581—
584 页;又《美国对外关系,1945 年》第 7 卷,第 722—744 页。关于这一不光彩事件的现在可以利用的著
作有:柯乐博:《目击者和我》;小约翰?佩顿?戴维斯:《落后的龙》;周锡瑞编:《在中国的失机》;
小 E。J。卡恩:《中国通》;加里?梅:《代人受过的中国通》;谢伟思:
国共之间所有突出的政治与军事问题实际上都达成了协议。议案涉及如
下内容:国民政府的重新改组;一项有关结束国民党训政时期和制定立宪政
治的施政纲领;对 1936 年宪法草案的修改;计划召开国民立宪大会的代表人
数问题;在这次大会上将正式通过修改的宪法;在统一军令下对政府军和中
共军队进行整编。
政治协商会议规定组成一个军事三人小组,制定出方案来贯彻协商会议
要求全面裁军和中共军队统编为国军的决议。这个小组,即军事三人小组会
议,由代表政府的张治中将军、代表中共的周恩来以及作为顾问的马歇尔将
军组成。他们在 2 月 25 日宣布了双方大规模裁减军队方案的协定。这一协定
将在 18 个月内实施完毕,到该日期结束时,政府军计有 50 个师,约 84 万人;
共产党方面则为 10 个师,14 万人,后者将被统编为国军。关于这些军队的
部署也达成了协议。共产党的大多数师应部署于华北,这反映出那是中共军
队力量最强大和集中的地区。
不幸的是,并没有上级权威来强制停战,或强制作出军事的和政治的和
解。既然这些协议的贯彻只能依赖相互的信任和对手本身的诚意,因此,由
马歇尔将军来华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所激起的势头一过,这些协议也就很快
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也许两大党派对于制定这些协议都是真诚的。事后来
看,这些协议颇像两个对手所共同玩弄的玩世不恭的花招,以便安抚中国舆
论和美国伙伴,同时争取时间,以尽可能有利地完成他们的军队部署。事实
上,真正原因可能介于这二者之间,因为随后蒋介石和周恩来都指出,关于
实现他们之间和解的得失,他们各自的党内这时都存在真正的争论。①今天来
看,其言外之意,就是两党在 1946 年初可能都还未下决心;通过全面战争解
决他们分歧的决心,只是随着那时达成的协议被逐渐破坏后才表露出来。
国民党内反对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的右派,在 1946 年 3 月召开的国民党中
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能够在某些重要问题上修正党的立场。两项最重要的
修正是,限制地方自治和规定继续实行总统制,这后一项修正与政治协商会
议批准的内阁制是相对立的。随后,国民党还拒绝承认中共及其政治盟友民
主同盟在有 40 名成员的行政院中行使联合否决权,行政院在建立立宪政体之
前,将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这两个政党就此声称,国民党既违反了最初的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的条
文,也违背了其精神,并拒绝了承担继续履行决议的义务。国民党政府没有
因此而踌躇不前,单方面按照政治协商会议决议进行活动。国民立宪大会于
1946 年 11 月召开,目的是要通过 1936 年宪法的修改草案。1947 年 1 月 1
日,新宪法正式颁布;第一届国大代表的选举在这一年晚些时候举行,选出
的代表在 1948 年 4 月召开会议,选举国家总统和副总统。②
① 莱曼?P。范斯莱克编:《马歇尔到中国的使命,1945 年 12 月—1947 年 1 月》第 1 卷,第 353—354 页;
《美国对外关系,1949 年》第 8 卷,第 358 页。
② 关于 1946 年 1 月 10 日停战协定的谈判,见《美国对外关系,1946 年》第 9 卷,第 1—130 页。关于政
治协商会议及其产生的协议的破坏,同上书,第 131—177、177—341 页;范斯莱克编:《马歇尔到中国的
使命》第 1 卷,第 8—68 页;张君劢:《中国第三势力》,第 142—222 页;钱端升:《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第 317—345 页、375—381 页。国民大会通过的宪法的英译文载《中国的政府与政治》附录 D。国民党中
央执行委员会 1946 年 3 月全体会议的决议和新闻报道,载《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2 卷,第 610—621、634—639
页。
与此同时,军队的裁减与统编甚至比政治上的重建进展还要缓慢。在这
方面,共产党似乎更不让步,甚至拒绝按照 2 月 25 日整军方案的要求提供其
军队的名单。然而双方对停战未能实现所进行的指责,似乎都同样地在减弱。
例如,马歇尔将军在 1 月底想寻求双方同意,由执行部派停战小组去满洲的
营口港,据报道那里发生了一些冲突。中共方面表示同意,而政府方面先是
加以拒绝,而后又游移不定。实际上,直到 4 月初以前,停战小组都未能进
入满洲,而在此期间敌对状态已经加深了。在马歇尔看来,政府方面不仅要
对拒绝在满洲遵守停火和不让停战小组进入该地活动负责,而且要对华南和
华北两地其他大量违反停战协定的事实负责。①
就共产党方面说,他们已在东北地区迅速加强了实力,足以反复向占优
势的政府军挑战。共产党军队在满洲的调动,从条文上说并未违反停战协定,
因为禁止军队调动的条款只适用于华北,而不适用于东北。敌对行动当时已
在很多方面展开。当俄国人在 3 月中旬开始撤军时,他们显然与中共军队协
调行动,在俄国人撤出满洲的大多数大城市时,其中包括沈阳、长春、吉林、
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中共军队已做好跟在他们身后进入的准备。
在沈阳,政府军能够在 24 小时之内将中共军队赶出去。而在长春,周保
中率领的部队向政府军和地方部队发动了三天的进攻,而后于 4 月 18 日进入
该城。政府军在 5 月 19 日占领四平街,但也经过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战斗。在
这次失利以后,共产党撤离了长春,而政府军于 5 月 23 日占领了这座城市。
在华北,共产党人也公开违反停战条款,沿着津浦铁路在山东和苏北调动进
攻的军队。①
鉴于停战已名不副实,马歇尔暂时不再担任正式的调停人,但他仍继续
作为双方的中间人进行活动。他以这种身份为满洲成功地安排了自 1946 年 6
月 7 日起为期两周的休战。在此期间将举行谈判,讨论如下问题:(1)终止东
北地区的战斗;(2)恢复华北地区的铁路运输,在该地区,共产党军队不仅阻
断了济南至青岛的铁路,而且也封锁了其他几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而阻止
了政府向北方的军事运输活动,也阻止了把煤炭装运到长江流域下游的工业
基地;(3)贯彻实施 2 月 25 日整编军队的协定。蒋介石宣称,这将是他与中
共在谈判桌上解决分歧的最后时机,国民党的报纸上也出现了同样的声明。
马歇尔恢复了正式调停人的身份,休战延期到 6 月底,但是并未达成协
议。使休战归于破灭的最主要障碍是,共产党不想同意在中共军队按协议从
苏北撤军后,让政府对苏北实行管理。共产党方面坚决主张,在他们的军队
撤离的华北一些地区,所有现存的地方政府都应继续保留。然而,就在这个
时候,政府全面进攻共产党统治区的计划已经制定完毕,中共对此也已察觉,
继续谈判已成毫无意义之举。
马歇尔使团的失败和它与美国对华政策的牵连
马歇尔使团直到 1947 年 1 月 6 日才正式停止活动。但是,由于休战期限
至 1946 年 6 月 30 日就告终结,在没有必须的延期协议的情况下,这个美国
① 范斯莱克编:《马歇尔到中国的使命》第 1 卷,第 49—63 页。
① 柯乐博:《20 世纪的中国》第 267—271 页;莱昂内尔?M。蔡辛:《共产党征服中国;1945—1949 年内
战史》,第 77—82 页。
和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