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一类话语时,请先扪心自问“以前的我果真如此吗?”人活于世,我们绝不能缺少这种处世智慧。
  

抹杀过去
“现在心态”不仅能将过去重塑成与现在大致相同的模样,必要之时,它也会制造出一个“过去与现在存在天壤之别”的假象。尤其是在人们经历过某种特定事件、由此对自己的发展及变化抱有很高期望的情况下,这种倾向表现得尤为明显。
  通常,一个人在结婚以后,会产生一种“一定要比婚前更懂事”的思想压力。如果结婚以后当真更懂事了,这就不会再有什么问题可言。然而,如果结婚以后依旧不懂事,人们又会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他们只能在回忆中,将婚前的自己想得一无是处。
  皈依某种宗教时,相同的心理机制也会产生作用。例如,基督教徒总是会说自己在信奉上帝以前,甚至连一只虫子都不如,并且坚信皈依以后,自己已经脱胎换骨获得了新生。就是这样,
  人们为了将现在的自己看做是“优胜者”,宁愿将过去的自己看成是“傻瓜”。
  最早通过实验验证“抹杀过去”现象的人,是心理学家迈克尔?昆威和迈克尔?罗斯教授。[5]二人以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施了一种“学习技巧训练计划”。计划开始前,他们首先让每名大学生对自己具备的学习技巧进行了一番自我评价。待为期三周的训练计划结束以后,两位教授又让大学生们重新评价了他们现在的学习技巧,并要求他们回忆,计划开始前自己对当初的学习技巧是如何作出评价的。
  结果,学生们此时对于计划开始前自身学习技巧的评价,远比当时更为糟糕。这是因为他们太期望这次训练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技巧了,为了证明自己的提高,他们只有尽可能去贬低过去的自己。
  大学时期,我在做家教时也曾遇到过类似状况。当时,在我辅导的学生中,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确实得到了一定提升,但也有一些却丝毫不见起色。前者自然是皆大欢喜,而后者,无论是对于学生家长、作为老师的我、学生本人以及中介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处于这种尴尬的局面中,我们总是能够找到一种既可维持彼此面子,又能维护课外辅导正确性的妙策,即贬低学生在请家教以前的学习态度——“他以前在书桌前连30分钟都坐不住,现在至少能安静地学一个小时了”。事实上,如果能够以牺牲过去的方式,突出现在的自己,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样去做。
  与此相反,有时人们还会选择以夸大过去的方式,来抚慰自己现在的寒酸。离开拳坛的拳击手总是会回顾自己的全盛时期、回想自己斩获拳王金腰带的瞬间;当平凡的大学生再也无法听到别人称赞自己是“天才”时,他们回忆最多的,就是自己广受欢迎的高中时期。其实,“回顾荣耀”一事原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我们在回想的过程中总是会将过去比实际中更为夸张、更为美好地再现出来。
  退掉尖锐牙齿的我们,如今只能依靠回忆过去曾拥有多么尖利、多么强硬的牙齿,来保护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将过去的再现,想象得比实际中更为荣光。
  自传的秘密
  徐载弼在自传中,一直强调自己是1866年生人。但是,如果我们去查看他中状元时的1882年《国朝榜目》就会发现,他其实是1863年出生的。
  徐载弼说,自己当时的年龄在13~14岁之间,是当届年龄最小的状元。但根据李光麟教授的调查,他是在自己20岁时的1882年,在庆祝中宫病患好转的“别试文科”中,以丙科成绩摘得的探花。也就是说,他所说的“年龄最小的合格者”是事实,但他并不是状元。
  上面这段文字,引自历史学者朱镇五教授发表在《历史批评》上的论文之中。朱镇五教授以徐载弼的自传为例,指出许多历史名人在写*或自传时,都有歪曲事实的现象。以下就是朱镇五教授最终做出的结论:
  我们之所以要研究那些历史伟人的一生,是为了借此去了解他们生活的时代,并将他们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正因如此,我们绝不能允许“制造神话”的现象在这里出现。
  自传并不是少数名人的专利,平凡的人们虽然没有将其编撰成书,但他们也在不断地“撰写”着自传。他们时常回顾自己的过去,从中抽取素材编造故事、记录故事,并将这些故事讲给自己的子女及后辈们听。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常常为了美化自己的历史而制造神话,一直不能摆脱那种“扭曲过去”的错误习惯。
  社会心理学者康达教授带领研究小组进行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自传”会被“现在心态”歪曲到一定程度这一点。[7]研究人员将参与实验的大学生一分为二,首先对其中一半说道“据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上获得成功”,然后让参与者们回想自己的过去,并评价自己与别人交流时活泼与否、与陌生人初见时是否会主动打招呼等。但他们对另一半参与者介绍的则是“性格内向的人在工作上更容易获得成功”,随后又提出了相同的要求。
  结果,与接受“内向——成功”这一条件的参与者相比,接受“外向——成功”的参与者,明显对自己的社交性及外向性格,做出了更高评价。而且,在“初见陌生人时是否会主动打招呼”这项问题上,二者的作答情况依旧如此,当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回想能够
  表现自己社交性的事例时,“外向——成功”条件者想到的事例,远比“内向——成功”条件者想到的更多。
  我们的记忆就像是一只百宝箱,只要你现在需要什么,它就会毫不吝啬地给予你什么。当然,我并不是说要用怀疑态度,去看待一切传记或是自传,但我们有必要培养自己对比其他史料、参考资料真实性,摒弃武断认为书中记载一切属实的人生习惯。尤其是在我们每天都“记载”的自传中,更需要一种彻底贯彻批判精神的人生智慧。
  

自己过去的样子,“很土”吗
一些以公开当红艺人处女秀影照或视频为主题的节目,在韩国很受欢迎,那是因为他们过去的样子真的“很土”。20世纪90年代初,受“徐太志和孩子们”影响,一度流行起来的瓦楞帽和背带裤,在现在看来简直土得让人无法接受。再看看歌手全永录标志性的大黑框眼镜,现在看来,它又如何呢?但我敢保证,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徐太志还是全永录都不会觉得自己很土。如果十年以后,我们回顾自己现在的照片或是视频,相信大家也一定会对自己土里土气的样子感到搞笑。事实上,以现在的心态去看过去的模样,“土”是必然的,但我们并不会去想“10年以后我将感觉自己现在的样子很土”,也不会因此感到搞笑或是害怕。
  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着装方面。现在,我们回顾古人的习惯或是制度,会感觉他们非常的野蛮、原始,但其实,这与以当前标准评价以往衣装会感到土气的道理,如出一辙。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如今的制度或是习惯,也会令后世子孙感到原始的事实,那么,就应该更加客观、更加包容地去评价我们的祖先。
  在对自己过去的所有评价中,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我们回想自己10年前的智力水平时,并不会因此感到羞愧或不安,或许是因为我们以前的智力水平与现在真的相差无*。我们为了拥有符合时代特色、不被流行所淘汰的外表,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对于具有与时俱进的智力所作出的努力,却少得可怜。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成为一名智者,就不要再看着自己10年前的土气模样枉作羞赧,而应仔细去想一想,自己现在的智力水平较之10年前,到底增长了多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计划表的陷阱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做了一项实验,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参与实验的37名大四学生,预测自己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用时会是多久,学生们给出的平均答案是天。然而,在预定时间内发表论文的学生却只有30%。其实,发表论文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应该是天。[8]“现在心态”无论是在对过去的回忆,还是在对未来的预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原因在于,我们本身对于未来的预测就很不确定,我们很难说现在存在的东西,将来也一定会存在,也很难说现在不存在的东西将来也绝对不会存在。所以,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往往不会脱离当前观点太远。
  记得上小学时,每每放假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制定圆形计划表。现在想想,那些计划表的内容真的不太现实,甚至可以说成是搞笑之作。但至少在制订计划表的那一瞬间,我的态度的确很认真,而且还一直带着“一切皆有可能”的自信,憧憬着自己一一做到的那一天。
  起床时间一般不会是计划中的6点,而是6点30分,6点起床,即便是在上学时我也很难做到,不过,我还是执著于制定那种不切实际的计划表。我将平时根本不做的“晨练”,也像中药处方中必备的甘草一样写了进去;小学生读报纸吗?一般不会,但我像模像样地写进去了。当然,这里的确有一些必要的项目,如晨读等。就这样,每个假期我都会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去制定一份周密的计划表,甚至将所有时间接合的连一分钟误差都没有。
  可别说是三天,每次我的圆形计划都会在放假的第一天就失去光芒,最终成为上交假期作业时一并交给老师的装饰品。我想这种情形各位读者也一定深有体会吧?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小学时期不断重复这一过程还不够,甚至到了初中、高中,我们也一直在反复地做着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一直认为“这次只是意外”,我们的“现在意志”一直在支配着大脑对于未来的想象。“制订计划错误”这种情况,直至我们进入大学时代依然没有停止。20世纪80年代,《vocabulary22000》、《vocabulary33000》两本词汇集曾在我国各大学府风靡一时。记得那时,我们每人几乎都会拥有这两本书。如果有谁能够熟记《22000》并进入《33000》阶段,他就会在同学中被视为“英语高手”,甚至会被敬为“毅力不凡的韩国人”。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熟记《vocabulary22000》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依然记得,当时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学生们,每逢假期就会如同上小学时一样,满怀激情与希望地鏖战《vocabulary22000》。此时此刻,大家毫无例外地都会经历以下心理过程。?首先购买《vocabulary22000》,然后数一下一共有多少页。?按照假期天数,计算每天要看多少——计算一天要学习的页数。?脸上浮现出会心的微笑。“每天才2~3页,就这么点儿……”
  但不知为何,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单词书依然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好,时间还算充裕,这一星期过后,开始将总页数重新分配到剩余日数中,再次计算每天要背诵的单词量。就这样,虽说确实实践了几天,但离预期计划却越来越远,不知不觉中,假期就这么虚度过去了。当下一假期来临时,心中又会去想“这次一定要做到”,遂重拾激情再次挑战,但结果无非又是在重复上一假期的过程而已。周而复始,毕业典礼近在眼前……很遗憾,直至今日,《vocabulary22000》对于30~40岁的中年人而言,仍是一项未能完成的“心愿”。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薄弱,而是我们在制订未来计划之初,严重受到了“现在意志”的影响。如果未来计划为“现在意志”所左右,那么我们就会只注重自己的主观意志及心态,认为坚强的意志、火热的激情、思想准备、对于过错的认识、对于“这次肯定会有所不同”的确信等“现在意志”,必将一直持续下去,同时断定,现在不存在的东西,将来必然也不会存在。所以,过度疲劳、旅行、亲友的死亡、天气变化、必须要看的电影、与异性朋友之间的矛盾等无法预料、妨碍我们实践的因素,在我们憧憬未来之时,就不会被列入考虑之中。这与我们驾车驶入隧道时,只能看到隧道内部情况,而无法目睹外界状况的原理如出一辙。
  如果在预测未来之时,不想犯主观性错误(只考虑存在于自己内心的现在意志),我们就必须拥有能够考虑到各种因素的智慧,如现在虽不存在,但未来或许会存在的各类状况等。在做业务的时候,对于那些“乐观主义者(计划制定得过分乐观)”的话语,我们必须先挤出一点水分,为自己留下一份余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难以预测的“明日感情”
我们现在的选择与判断,针对的都是未来将要享受的事物。例如,在周三预定周五晚要看的电影;春季预定暑期的休假地;小时候预测并决定将来的职业;甚至死前还要定好死后的葬礼怎样举 行,等等。
  因此,以某种角度去衡量,可以说,我们的人生质量取决于我们预测未来的准确性。但令人懊恼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反复证明,我们对于未来的预测往往是不准确的。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假设有一个人中午刚刚吃过大酱汤(此人最喜欢吃的就是大酱汤),这时我们让他预定第二天的午餐食谱,他还会不会选择大酱汤呢?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概率非常之小。因为他会感觉“如果明天还吃大酱汤一定很‘腻’”,为了追求人生的妙趣——多样性,他有可能会点意大利面或是炒饭。
  但据研究表明,如果第二天该人继续吃大酱汤,这时他的满足感才是最大的。这是因为在第二天中午以前,我们还需要吃两顿饭(今晚晚餐与明早早餐),所以即使翌日午餐依旧是大酱汤,也算不上是连续吃着同样的食物。可为什么人们不去选择能够带给自己最大满足的项目呢?其原因在于,我们无法正确评估未来的时间。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无法正确预算未来的24小时。我们的预算会使今、明两日间的24小时缩水,会让人感觉它非常的“短”。这是因为我们在想象的过程中,将未来24小时内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不由自主地排除掉了,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感觉今、明两日的午餐像是连在一起的一般,为了不使自己连续吃着相同的食物,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做出了其他选择。
  但事实上,在未来的24小时之内,我们至少还要再吃两顿饭,其间或许又要吃些零食,也许还会去喝酒,去开会、去见朋友,也有可能经历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在我们此刻的预测中,未来时间内可能会发生的这些详细事件,都被我们直接省略掉了,所以感觉上,现在与未来就好像是连续发生的一样。
  现在马上打开冰箱你会发现,冰箱里仍然存有买来后一次都未用过的调料或是食材原料。而且,越是习惯在周末一次性购买一周所需的家庭,这样的存货越多。这是因为主妇在购物之初,已然秉持着“即使很喜欢,也不能一直吃一样”的想法,预先定下了一周的食谱,所以她们买回来的食材原料一定也是多种多样的。但真到了做饭的时候,她们就会以家人平时的喜好为主来准备食物,因而那些大胆买来的特殊调料及食材原料,就会被锁入深宫、备受冷落。
  因此我要奉劝广大读者朋友,面对未来之事时,一定要以通常“我最喜欢的”为选择标准。请切记一点,反复选择钟爱之物,远比选择一份多样混合的礼物套装更容易使我们快乐不已、更容易使我们获得满足。当然,不能不说,多样性的确是人生的妙趣所在,但要知道,想要真正的享受多样性,握准时机也很重要。在生活之中,我们需要这种智慧。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套装礼物为什么卖得好(1)
慰问病人时,我们常带的礼物之一就是水果篮。在我们的意识中,果篮中盛有各种各样的水果,看上去既好看又好吃,因此对于病人的身体应该也会大有帮助。但我们为自己买水果时,却很少有人会去买果篮,除非是有特别兴趣的人,否则大家都只会买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来品尝。
  经笔者研究发现,较之为自己购买物品,人们在为他人购买礼物时,更倾向于多样性。因为他们推测,如果反复赠送一样东西,别人会比自己更快地出现“厌倦心理”。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人们预测,自己连续5天吃某一钟爱的特定零食时,满足度会怎样,同样,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满足度又将如何。其结果如图所示,据实验参与者预测,即使彼此吃的都是自己最喜爱的食物,但在连续吃很多次的情况下,他人一定会比自己先感到“腻”。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在对他人“未来时间”做出预测时,缩水现象会更严重。诚然,虽然人们在预测自己的未来时,也会排除很多因素,但与预测他人未来相比,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事实上,想象别人在未来24小时内将要经历怎样的事情、或是产生怎样的情绪,这一点非常困难,因此人们对他人的未来24小时做出的评估,其缩水程度往往会更大,相应的,买礼物时坠入多样性诱惑的概率也就大大提高了。多数礼品都以“套装”为卖点,原因就在于此。
  每逢节日或父母的生日,最令人为之苦恼的事情就是——这次该送什么礼物呢?除非父母事先告知我们自己想要什么,否则子女们无一例外地,都会为此大费脑筋。这时人们也许都在想“送什么才能既让他喜欢,又与上次不重样呢?”就这样,人们在买新年礼物的时候,总是希望准备有别于中秋的物品,送圣诞礼物或生日礼物的时候同样如此。
  尽管春节与中秋之间,已然相隔5个月之久,但在我们脑海中,它就像连续发生的一样。所以我们会认定“上次中秋已经送了排骨,如果这次还送,人家一定会感到腻”。事实上,两个节日间距数月,父母是不会像子女想象中那样,对相同礼物感到厌烦的。在那几个月中,父母身上发生了多少事?又吃了多少种食物呢?在我们的意识中,排骨似乎是在连着顿吃,可要知道,那已经是6个月以前的事情了。
  心理免疫系统
  在我们预测未来时,能够产生作用的不仅是现存因素,那些此时并不存在的因素同样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在这种因素中,占据绝对地位的就是,面对否定事件时启动的心理免疫系统。事实上,正如身患疾病时,身体为了自我保护会启动免疫系统一样,在我们的心理中,其实也存在着一种免疫系统。一旦我们受到强大压力的侵扰,这种心理免疫系统就会高速转动起来,随之给予我们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够独自解决问题的力量。但是,在尚未达到那种状态的时候,我们往往只会考虑未来可能受到的压力,却不会想到有心理免疫系统为我们撑腰,所以经常会过高地估算消极事件所带来的冲击。
  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与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吉姆?威尔森,是“情感预见”这一研究领域的佼佼者。这两位教授在实验中要求参与者预测,倘若自己现在与恋人分手,那么“悲惨生活”将会持续多久。同时,他们又以真正的失恋者为实验对象,让对方报告,自己现在有多幸福或是有多悲惨。结果表明,想象分手的人们一致预测到,自己的“悲惨生活”必将持续很长时间,但事实上,真正经历分手打击的人,他们找回快乐的用时,要比想象者预测的时间短很多。 txt小说上传分享

套装礼物为什么卖得好(2)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在于,一旦我们身受失恋打击,心理免疫系统就会自动展开各种活动。它首先会促使我们在心中指责对方,接下来又会引导我们安慰自己“自始至终与她就毫无缘分可言”,甚至还会告诉我们“这只是为了遇到更好的缘分而必须经历的过程”。不仅如此,为了尽快治愈失恋所带来的创伤,有的人会投身宗教、有的人会重新培养兴趣、有些人会大胆地改变自己的发型,而这一切都源于心理免疫系统的卓越活动。这些行为虽然会令人感到些许意外,但借此,我们确实能够从失恋的阴霾中很快脱离出来。不过此时此刻,我们在预想中并没有将心理免疫系统的存在及其活动考虑进去,
  所以对于与恋人分手后的伤心程度,我们往往会预测得过于严重。
  如果在大学比赛中败给对手;如果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在选举中落马;如果没能通过晋升审查……面对这些,人们势必会灰心丧气。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
  想改变发型却不敢付诸行动的人,通常都是对发型改变后投向自己的目光感到忌讳,由于事先就感到畏惧,所以他们连做都没做就选择了放弃。但事实又会怎样呢?减掉飘飘长发以后,虽然最初会因为别人的目光而劳神费心,但数日之后不就很快适应了吗?暗恋一个人却又不敢告白的人,往往是因为害怕对方拒绝、害怕自己会丢面子。可是,纵然受到了拒绝,我们不是依然心中会想“幸亏我说出来了”、“和我心目中的理想对象还是有差距的”,很快就将创伤丢到九霄云外了吗?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来觉得很重要的东西也会变得渺小。
  总结
  站在由各种已有“结果”造成的现在,我们将“过去”看成是一个能够预测的所在。所以我们一直错误地认为,如果能够回到过去,就能够早点发现并提拔人才,在分配任务时,就能够人尽其才,使比赛走向胜利。同时,我们又得出了一个看似正确的结论——现在乃是由过去衍生出来的。
  对于过去的这种自信,可以说是现在所造就的祝福,同时它也是一种陷阱。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过去”只有站在“现在”这个角度上看,才会有序可寻,我们就不会时常嚷嚷“我早知道会这样”,借以夸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会再犯将愚蠢合理化的低级错误。
  在“现在意志”充斥其中的现在,我们将未来看得比实际中乐观得多。我们充满斗志,我们认为未来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计划顺利展开,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诚然,以积极的目光看待未来,这种心理素质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但要知道,正视自己对于未来的美丽错觉,也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智慧。
  

名字心态
“名字”,就是左右你心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众多领域中,受名字影响最大的就是钱。
  如果能够记住一个单纯的原理——给钱冠以不同的名称,其用法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即便没有成为大富翁,至少也能成为拥有智慧的富人。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经济学家们称作是一种“异变”。理由是,其得主之一——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并不是经济学家,而是一位心理学家。那么,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为何会捧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答案也许会有些出人意料,事实上,正是他对于心态的研究成就了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他的主要贡献时指出,由于卡尼曼“将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尤其是在有关不确定情形下人们如何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方面。”
  传统经济学一直以“假设人们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为出发点,因此,当被问及“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时,你的答案应该是很明确的。
  例如,无论别人问你“苹果和橙子之间更喜欢哪个”,还是“更讨厌哪个”,你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才对。如果前者的答案是苹果,那么后者的答案就应该是橙子。再比如,无论某种月刊的订购价是“12万韩元/年”还是“1万韩元/月”,人们都会做出同样的订购决定。就是说,如果感觉12万韩元/年的订购价太贵,进而放弃了订购,那么也不会因为感觉1万韩元/月便宜,而选择订购。
  表面看去,这种分析似乎合情合理,但卡尼曼教授的研究证明,它是错误的。卡尼曼教授在反复实验以后得出结论,人们在经济方面的选择,会随着心态变化而变化。这项心态研究最终得到了学
  术界的一致认可,为他斩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添上了重重的一笔。而左右心态的因素之一,就是名字。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意向去命名一切,再以名字来判断世界。对某人的命名是“恐怖分子”还是“自由之神”,在本质上都会引发不同的行为产生。例如,支持堕胎的人称,这是“选择的权利”,但反对堕胎的人则称,它是“生命的权利”。在这之中,一个很典型的事例,就是人们对于希拉里?克林顿的支持度。人们在称她为“希拉里?克林顿”,和添加婚前名字的“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时,态度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根据CNN在2006年4月进行的舆论调查,称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时的舆论,比称希拉里?克林顿时更为友好。但我并不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究竟何在)。
  那么,在众多领域中,受名字影响最深的又是什么呢?它就是钱。
   。。

外财
在市场经济中有一个重要的事实——“钱没有名字”。假设我们在超市中以一万韩元的价格购买一套礼品装饮品,如果这笔开销是从“工资卡”中直接取出的,它的价值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万元;但如果是在书中捡到的“外财”,那么,它的价值在我们心中就只能 按5千元来计算。当然,这种事情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
  不过,人们确实习惯于以钱的来源为钱命名,并根据名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花法。特别是当钱被贴上“外财”这一名称以后,在“原本也没有”这一心态的作用下,这笔钱很快就会被花光。
  下面这个故事似乎带点传奇色彩,但它却很形象地向我们反映出了钱被冠以“外财”这一名称的瞬间,会变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多么的容易出手。
  一对新婚夫妻为小过赌瘾,带着1000美元进入了酒店内设的卡斯诺赌场。数小时过后,这1000美元已然全部易主,夫妻二人虽然还想再玩,但终究拒绝诱惑回到了酒店的房间中。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自制力感到满足吧。
  新娘洗澡时,新郎无精打采地坐在床边,就在此时,他突然发现了5美元的卡西诺筹码。对!这是刚刚留下的“纪念品”。17!这里竟然有个17!新郎手捏着这枚筹码,目光完全被上面的数字所吸引了。“这一定是个好兆头!”这样想着,新郎背着妻子再次来到了赌场。进入赌场以后,新郎首先选了个轮盘游戏,并将手中的5美元全部压在了“17”上。天啊,球真的进了1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