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荐人才。你中途逃离,也不给人家公主面了。”
宇明哪敢说自己是怕作不诗才逃的,只得哈哈一笑道:“既然大家都去追捧公主殿下,我自然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反正这赛诗会,我也是被李姑娘拉来凑数的。洛琪公主如实向圣上禀报也可,没有也无所谓,原本我就对此事看得不重的!”
他只得把自己打扮成个清高有气节之人,才能说得通。
宇明如此一说,倒让长孙无垢不禁心中佩服。因为如今她的哥哥长孙无忌便留在了大厅内参加行酒令,恐怕正在向这位公主殿下大献殷勤呢。
而且她还很清楚,自己哥哥根本不喜欢杨洛琪,只不过他一门心思都想在朝中混个官职,企图以此来巩固他在家族中的地位。确保自己能成为下任家主的继承人。
于是,她亦是有些好奇地继续问道:“宇公,你就真的一点不在乎自己的仕途?也不在乎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
宇明听到这话,却是哑然失笑道:“长孙姑娘,我又不是圣人,怎么可能真的视金钱名利如粪土?只不过,作人却也得要有自己的气节。历朝的公主,由于身份尊贵,自幼受人奉迎惯了,一个个都自视甚高,喜怒无常,非得男人哄着捧着才觉欢喜,又喜众星捧月,听不得半点指责。要我堂堂一个男汉大丈夫,去惺惺作态,逢迎一个女,哪怕她的身份再高贵,讨得她的欢心对我有莫大的好处,我也不会去作的!”
他这一番话,顿时让长孙无垢面色微变,她眼珠一转,却是故意一惊一咋道:“哎呀呀,我说宇明,你可胆大了,竟敢在背后非议公主,你就不怕我说出去吗?”
其实宇明刚一说出口,就有些后悔了,这些话虽然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杨洛琪不好,但也是将她包括了进去。万一传进了公主的耳朵,那自己就惨了。
只不过,话已出口,他也收不回来了。而且他看长孙无垢乌溜溜的大眼睛直转,模样甚是可爱,似乎也不象要说出去的样。
于是,他性爽朗大笑道:“我既然敢说出来,就不怕传出去。再说了,我也就是在这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说说。只要你不说出去,她怎么会知道?难道你会出卖我吗?”
“当然不会!”长孙无垢听他的言语,明显也有些色厉内荏了。不禁暗自偷笑,拍拍小胸脯道:“本小姐最讲义气啦,宇兄尽管放心好啦,这番话出得你口,入得我耳,就算洛琪公主拿两黄金给我,我都不会说的。”
“嗯,两黄金你不说,那要是两两黄金呢,你是不是就会说了?”宇明也放下了心,故意逗她道。
长孙无垢一怔,随即却是掩着小嘴咯咯一笑,然后啐了他一口道:“你就这么看低我吗?既然答应了你不说出去,不要说两黄金,就是万两黄金也不会说的……”
宇明见她恨得牙痒痒的娇俏模样,不禁哈哈大笑。长孙无垢不但活泼开朗,而且没有一点世家千金那种娇贵做作脾气,和她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时,她也不会生气,要说女人长得国色天香实在不算什么,要活色生香才招人喜欢。
象杨洛琪那种身份尊贵的公主。宇明可是一向是敬而远之的,他可知道,历朝的驸马,在家受公主气的可不在少数,不要说不能纳妾,甚至连家中的所有大权也全得听公主老婆安排。
可长孙无垢虽然是世家千金,但却很随和,和她聊天真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除了在和自己妹妹宇羽晴相处时,他还没有对第二个女人有此感觉。因此,这也让他十分珍惜和长孙无垢这次聊天的缘分。
。。。
 ;。。。 ; ;
第十八章 赛诗会的压轴戏
、、、、、、、、、、
说话间,他们已经在假山旁的一处石凳上坐了下来。由于这石凳并不长,所以两人之间挨得很近。
宇明只觉一股沁人心脾的淡淡体香从身边少女的娇躯上扑鼻而来。
他不经意地瞥了长孙无垢一眼,只觉她那雪腻的脸蛋、美丽而灵动的眸,透着一股妩媚和诱惑之意。
宇明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平素见到的美女也不过宇羽晴一个,今日在赛诗会看到的美女可谓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多的一次。
在这赛诗会上,最出色的自然便是洛琪公主了,其次便是他的搭档李秀宁。而长孙无垢只能排在第位。
不过,这也是因为她年龄幼之故。虽然如今她还不如杨洛琪及李秀宁抢眼。但宇明可以断定,长孙无垢再大几岁之后,绝对不会亚于上述两位美女。
“对了,宇兄,现在时候也不早了。你可猜得到晚宴之后,洛琪公主会安排什么内容?从时间上看,应该会是压轴戏了吧!”长孙无垢笑嘻嘻地说道。
说实话,这也是宇明好奇的,他也很想知道洛琪公主在赛诗会中安排的第个环节,也是最后一个项目是什么。
“听长孙姑娘的口气,似乎知道点什么内幕。”宇明心中一动,正想问话时,却突然只觉背后风声袭来,两只手臂被人一左一右抓住了。
“哈哈!宇兄,这下可抓住你了!你害得我兄弟二人好找啊!”从宇明身旁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宇明回头一看,却正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而说话之人正是李建成。
这两兄弟去隔壁的一处院找寻了半天,没找到他就又倒了回来,却是恰好把他揪了个正着。
“难怪宇兄不去参加行酒令了,原来是和长孙姑娘交谈甚欢啊!”李世民打量了一眼长孙无垢,眼中却是露出一丝惊讶之色,显然为她的美貌所震惊。
“我也是正好遇到了长孙姑娘,感觉十分投机,便多聊了几句。”宇明以一副很随和的语气淡淡道。
“宇兄,快回去大厅吧。不然不单是行酒令错过了,只怕连正宴都错过了。届时不光舍妹要发火,洛琪公主也会不快的!”李建成倒是好心提醒道。
宇明听了,只得遗憾地对长孙无垢道:“长孙姑娘,对不起了。在下是李姑娘带进来的,不能不回去应付一下!不过今日与姑娘一番交谈,却让在下感觉非常愉快,希望以后还能有再次相见。”
“嗯……长孙无垢俏眸闪烁,轻轻应了一声。
就在宇明被李建成和李世民一左一右挟着,向前走了几步时,她却忽然唤了一声:“宇公……”
宇明闻声忙回头,眼中显出询问之色。
长孙无垢甜甜一笑,扬声道:“待会正宴之时,你若对公主殿下的命题有独特的见解,则必然会出人头地的!哪怕你只是庶,也会得到家族的重视和培养的!”
“承蒙长孙姑娘吉言了,但愿如此吧……”宇明拱了拱手,便随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起,走出了院门。
而长孙无垢则站在假山前,托腮凝神,看着他的背影,露出妩媚的笑容。
不多时,人便回到了大厅。此时,大厅内已经多了许多侍女穿梭服务,开始上菜倒酒。显然晚宴要开始了。而之前那些参加行酒令的世家弟们也回到了各自的座位,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刚才活动的情形。
宇明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押送”下,回到之前的座位坐下时,李秀宁立刻便嗔怪道:“宇兄,你上哪儿去了?出恭这么长时间不回来,我还以为你迷了呢。”
宇明干咳了两声,含糊其词道:“我是觉得大厅内空气不好,所以就出去透了一会气,结果遇上一个朋友,便多聊了几句……”
“哦?是哪位朋友啊?”李秀宁好奇地随口问道。
宇明只得老老实实说道:“是长孙家的千金长孙无垢姑娘。”
他知道这是瞒不过去的,毕竟李建成和李世民可是还盯着他的。
李秀宁听闻之后,俏眸顿时露出复杂的神色,片刻后方轻声道:“无垢姑娘我也见过,她的确娇俏可爱,宇兄看来眼光不错啊!”
宇明正想向她解释,但却发现自己还真不知道如何澄清。毕竟自己心中也真的有点喜欢长孙无垢。
好在这时洛琪公主的一番话,转移了两人的注意力,算是把此事掩饰过去了。
“今天恰逢元宵节,在正宴开始前,洛琪先敬大家一杯了!愿我大隋兴旺昌盛,天下平,黎民姓生活富足……”杨洛琪在简短地致辞之后,方端起手中的酒杯,全数倒入了檀口中。
在座的所有人这时都立刻站起身,也举起手中酒杯,一饮而尽。
随后,杨洛琪便招呼大家坐下,宣布晚宴正式开始。
不少世家弟已是饥肠辘辘,听闻可以就餐之后,立刻便狼吞虎咽起来。
酒过巡,众人肚中都有点垫货之后,杨洛琪方冲着裴矩使了个眼色。
裴矩会意,当即便轻抚了长须,高声说道:“现在时候也不早了。赛诗会也到了重头戏上场的时候。诸位都是世家弟,为朝廷献策献力乃是本份之事。公主殿下也想从中发掘一批才智出众之人推荐给圣上……”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想必大家都知道,年后不久,朝廷便打算要举行科举考试,从中选拔出一批优秀人才为官。而这最后一个题目,便是让大家提出对科举考试的选拔方法?谁的办法能够最公平公正,又能够最有效的选拔出适用的人才,便为胜出!”
众人大多数都没想到会是让大家提出对科举考试的建议,他们都以为是和作诗有关呢。如今听到竟然是这个题目,大厅内顿时便人声鼎沸,议论起来了。
宇明听到这里,方明白过来,长孙无垢在临别前,提醒他的那句话含义:“待会正宴之时,你若对公主殿下的命题有独特的见解,则必然会出人头地的!哪怕你只是庶,也会得到家族的重视和培养的!”
他自然知道,科举考试便起源于隋朝,是由杨广提出的。他举办科举考试的目的便是为了打破门阀士族对于人才的垄断,从寒门和平民中选拔人才,削弱世家门阀的影响,加强皇权。而今年,正是他将科举考试推出的一年。
“听说很多门阀贵族都明里暗里的反对。杨广想必自己也对于这项新制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心中没底,所以才会想到向他们这些年轻的世家弟收集建议。一来是想探探他们的口风,听听门阀中的年轻弟意见,看他们是否支持科举。二来想必就是真的要收集切实可行的选拔方法,好用在科举考试中……甚至,杨洛琪也可能负有观察的任务,看有哪些世家弟是把对皇帝的忠心建立在对家族的忠心之上的。”宇明略一思,很快便想明白了这其中关节。
。。。
 ;。。。 ; ;
第十九章 纵论科举考试
、、、、、、、、、、
这时,大厅内众人在议论了一阵后,便渐渐安静了下来。所有的世家弟象是约好了似的,都沉默不语。宴席上出现了冷清的场面。
片刻之后,方有一名二十七八岁,身材魁梧,留着短须,五大粗的世家弟起身道:“在下乃是元尚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乃是圣上的英明决定,我们元家自然是力拥护的……”
他先阿谀奉承了杨广一番之后,方说道:“据元某观察,目前朝中德才兼备,深得圣上信赖,姓口碑载道的官员多是宇、独孤、李家、元家、裴家、崔家、杨家等各大世家举荐的弟,可见各大世家在选拔族内人才上,深有心得。因此,在下便建议,科举考试可先由各大世家内部选拔数名优秀弟,然后再将这些弟举荐到圣上面前,由礼部和吏部进行面试考核,确定最终的名次。最后再根据考核的成绩确定其官职……”
他啰哩啰嗦地说了一大堆,其实核心就是一句话:这科举考试只能在门阀士族的范围内选拔,而且还要以家族推荐为基础,朝廷要做的工作不过是在各门阀推荐的弟中选人。如果照他的方法,那这科举考试等于是换汤不换药,还是由门阀士族垄断了朝廷官员的来源。
宇明对这些世家弟都不熟悉,于是便低声向李秀宁问道:“李姑娘,这元尚武是谁啊?看上去更象是武人,却跑来参加赛诗会。
李秀宁听罢莞儿一笑,露出了浅浅的小酒窝,轻声道:“这元尚武便是内史令元寿的嫡长,在元家也是为得宠之人。此人武双全,去年就曾在剿灭山东乱匪时立下战功。据说元家已经向兵部举荐其担任校尉。他其实更适合作一个武将,而不是官。”
元尚武说完之后,杨洛琪却是柳眉微蹙,并没有马上评论。明眼人一看便知她对这种方法并不满意。
随后,独孤家的独孤安、宇家的宇承、李家的李建成等均起身发言,对科举考试的进行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他们的方法各异,但却都是围绕着门阀士族而来的。不但将寒门家族和平民排除在外,就连考试时的评分标准中,还要求加上家族评价。
杨洛琪这时已经秀眉微蹙,暗忖这些门阀士族虽然不敢明着反对科举,但暗地里却是阳奉阴违,偷偷给科举考试设置障碍。如果真照刚才这些世家弟所说的方法,那这科举考试非但无法达到从寒门平民从选拔人才的目的,反而大大加强了门阀的影响力。
因为各家族的弟为了能在家族内部选拔中脱颖而出,只有把维护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有可能获得家主和族中长老的赏识,才有可能被推荐出去。
不过,杨洛琪也注意到一个细节,站起来发表意见,企图加强门阀士族影响力的几乎全是关陇门阀的家族弟。河东士族和山东士族的弟却都没有发言。
她微微有些诧异,不过却没有多想,而是依旧淡淡道:“还有许多才没有发言,是没想出好的方法?还是不敢说呢?其实诸位可以放心,这只是赛诗会,又不是朝廷廷议,不用担心说错话得罪人的,畅所欲言吧!”
不过,她这话出口之后,却是依然没人发言。正当杨洛琪有些失望,准备宣布这个题目的考核到此为止,她与裴矩、虞世基、苏威人到后面商议赛诗会的名次之时,却终于有人说话了:“公主殿下,在下对科举考试倒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可否说出来?”
杨洛琪定睛一看,却见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表现佳,出尽风头的宇明。
她不禁微微有些恼怒,暗忖宇承刚刚才代表宇家发了言,你竟然又要发言,难道还想再出些主意,以加强世家权力?
但许久都没人发言,于情于理她都不好阻止宇明,于是只得道:“好吧!宇公有什么建议尽管说出来便是!”
宇明这时向杨洛琪拱手作了一揖道:“众所周知,在国时期,由曹魏建立了九中正制,在各郡县设立中正官,并由中正官根据家世来推荐弟为官。这项制延续了数年,到如今已经根本不适应我大隋的情况……所以,圣上才会英明果决,在大业五年时,就废除了九中正制。并力图建立一套新的选官制。”
“依在下揣测,圣上应是想建立一套不分士族庶族,不分汉族胡族,涵盖所有寒门平民的人考试制。从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为大隋官吏。上报君恩,下抚黎民。但如果依先前几位兄台所说,继续由各大世家举荐自家弟,那岂不是让九中正制死灰复燃?考试主官岂不又成了换汤不换药的中正官?所以,在下以为,新的科举考试,绝不能再限定考生出身及家世。只要不是罪犯和外国之人,都可报名参加!”宇明侃侃而谈道。
他在前世时,看过一些关于科举制的史料介绍,其中就对杨广为什么要废除九中正制,建立科举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因此,如今他算是按着杨广的“圣意”在述说,应该没有拍到马脚上才对。
果然,他话音一落,杨洛琪便眼睛一亮,俏眸望向宇明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欣赏之意。
不过这时,却有人听不下去了,一个二十四岁的世家弟当即便起身反驳道:“宇明,你诗是做得不错!可惜对于科举考试的建议却是完全大错特错了!一个人的出身和行道德息息相关。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将门才能出虎。选拔官吏不从我们这些世家弟中选拔,却要从寒门平民中选拔,成何体统?他们能和我们比吗?”
宇明认出,这便是之前发过言的独孤安,此人显然是力反对不分士族庶族,豪门寒门一视同仁的。因为这会严重削弱以独孤阀为代表的门阀势力影响。而且独孤安又是独孤家家主独孤罗的嫡长,将来十有**便会继承家主之位。以独孤家在关陇门阀和朝廷中的影响力,他当个大官是十拿九稳之事,自然不想因科举考试而再生波折。
想到这里,宇明便是呵呵一笑道:“独孤兄此言差矣。贵祖父独孤信,不也是北魏时期的一名小兵出身?但才华出众,有奇谋大略,无论是在北魏,还是后来的西魏,皆**连捷,为大魏立下汗马功劳。成为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可按独孤兄的意思,令祖父在年轻时,由于不是世家弟,便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了。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宇明此话一出,独孤安顿时语塞。宇明口中的独孤信,便是他的爷爷,独孤家的任家主。独孤信是鲜卑族人,出身贫寒,但却智勇双全,屡立大功。并且他的两个女儿都成为了皇后。长女便是北周明帝宇毓的皇后,七女是隋帝杨坚的皇后,当今圣上杨广的母亲。
所以,独孤家能成为关陇门阀中屈一指的大家族,可谓是独孤信打下的基础。无论是站在公正立场上,还是站在自己家族立场上,独孤安都根本无法辩驳。
就在独孤安涨红着脸,神色尴尬之时,一个响亮的声音却出现了:“宇兄果然高才,让人无法驳斥。只不过,光是说九中正制不好,这可没什么用啊!现在的题目可是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科举考试方法。在这方面你有什么好提议吗?”
。。。
 ;。。。 ; ;
第二十章 语惊满堂
、、、、、、、、、、
宇明向那人望去,却是面露惊色,瞳孔微缩。因为此人正坐在长孙无垢旁边,相貌和那古灵精怪的小姑娘还有五六分相似。不言而喻,此人应该就是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唐朝名相长孙无忌了。
他没想到长孙无忌会站出来给自己出难题,但看长孙无垢一脸焦急地向他使眼色,作手势,示意这不是她的意思。他便立刻明白过来了,这应该是长孙无忌自己的行为,跟长孙无垢无关。
“呵呵,我就是说嘛,无垢姑娘和我谈得颇为投缘,怎么可能会让她哥哥来和我为难呢?”宇明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既然敢站出来,而且是站在这么多世家弟观点的对立面,又怎么会毫无准备呢?
宇明目光扫视了一下周围,方侃侃而谈道:“依在下看来,可将科举考试分为级:即县试、郡试和殿试。县试每年二月举行,由各县的县丞和主簿负责对本县的报考者进行考核。考核过关的弟,便可在六月参加郡试,由各郡郡丞和长史进行考核,决出各郡的优胜者……”
“到了当年十一月时,便可举行殿试,让全国各郡通过郡试的优胜者,到东都来参加考核。而这考试便可由礼部举办,御史台监督。根据当年需要补充的官员人数,按名次从高到低录用。同时,如果圣上愿意,还可以亲自主持面试,与前十名考生交流,以确保胜出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才!”
宇明此话一出,顿时满堂皆惊。
因为大隋现在政权就分为级:中央、郡和县。宇明提出的,按考生户籍所在地,由县试、郡试、殿试一级级考上来,的确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算有地方官员舞弊,他也总不可能在级考试中都买通考官。而且最后一关殿试,可由皇帝亲自面试前十名。以当今圣上目光如矩的奇才大略,想要蒙混过关只怕也难。
李秀宁和长孙无垢望向宇明的眼神,便又多了几分讶色。暗忖这家伙是什么脑瓜啊?这样的方法也被他想出来了。
“宇公,你的方法的确不错!非常实用!但不知对于考试科目有什么想法呢?”杨洛琪也终于忍不住开口发问了。因为她发现,宇明所说的方法,却是真的切实可行的,既不是夸夸其谈,也不是牛头不对马嘴。
宇明微微一笑,这方法可是他根据后世唐宋时期,成熟的科举制略加改动而来的。这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办法,当然是比较实用和可行的。
他也知道,科举制考试的科目主要便是明经和进士两科。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字,令试者填充。而墨义便是对经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在宇明看来,科举制虽然做到了公平选拔人才,给原来无法作官的寒门弟和平民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但在考试科目上,却是过狭隘,从隋至清,都是以考试《论语》等四书五经为主,甚至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这也未免不适宜了一些。
官员的事务,大多都是统计、报告、计算、审判,以及处理一些突发的如救灾、抢险、济民、收税、安置等工作。《诗经》、《周礼》、《论语》之中虽然也有一些处事原则的内容,但都是大而空的理论知识,想要用这些经书来治理地方,所谓的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完全是无稽之谈。
所以,宇明便打算在这科举考试才开始问世时,就将它引到一条正途上,以免让中国自隋以后一千多年,社会上的精英才都在专研四书五经,以及吟诗作词的本领。而忽视了对其他方面的重视,造成中国的科技水平和政治制渐渐落后于西方。
于是,他方正色道:“依在下之见,便可将科举考试多设一些科目。不光是考四书五经,同时也要考算术、外语、武功、工艺制造等内容。以为朝廷选拔出不同的人才……”
“比如兵部,就需要懂战争策划、排兵布阵,精通兵法的人员,否则如何制定对敌作战计划?而十二兵府,则需要武功高强、善于临场指挥作战的勇士;鸿胪寺,时常要接待外国使节,选拔懂外语的人才便是重点。而工部,多从事武器制造,以及建桥造房,自然就得选拔在建筑、制作有杰出天赋的人员……这都可以列入科举考试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项科目,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是否报名该科目考试!”
宇明的这一番话,犹如石破天惊一般。
隋朝本来就武风甚,将武艺和兵法纳入科举考试之中,用来选拔兵部官员和军中将领,倒也说得过去的。
但在以往,工匠都是被划为“匠户”一类,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可听宇明的意思,这些工匠、通译竟然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参加科举,并担任正式官职。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裴矩和苏威对视了一眼,也不禁大为惊奇,感觉这样一来,科举就搞成了一锅大杂烩了,什么人都能来考。懂算术的,以那些商人掌柜为最多,武功嘛,不用说了,那些小兵、江湖好汉都是武功高强之人……然后匠户、通译都来参加了……堂堂人,各豪门的世家弟,竟然和这些斗升小民,粗鲁武夫一起参加考试?
不过,两人却又提不出反对意见,因为宇明也给出了充足的理由。而且这些人才也的确是朝廷急需的。特别是当今圣上一心想对高丽发动战争,目前正在全国大造兵器。一名熟练的军器工匠,朝廷开出的薪俸都堪比一个七县令了。还专门派人对其进行保护。难道魏晋以来形成的“士、农、工、商”出身排名,竟然要因这科举考试而从此颠覆了吗?
这时,全大厅的人都惊呆了。酒宴上,静得连掉根针在地上的声音都能让人听见。人人都在思着宇明所说的话,都有一种耳目一新,世间将要大变的感觉。
盏茶功夫之后,杨洛琪方终于幽幽道:“宇公的建议的确让人十分震惊。但不管怎么说,能够提出这些新奇,让常人难以想到的方法的人,都是让洛琪相当佩服的。大家请继续就餐。待会将公布赛诗会的优胜者名次!”
说罢,杨洛琪便站起身,轻移莲步,在两名侍女的陪同下,向后面的一间小屋走去了。
而裴矩、虞世基和苏威名老臣也同时起身,跟随公主而去了。不言而喻,他们四人便将在这小屋内,根据参加者的表现,确定这次赛诗会的名次了。
待这些人走后,大厅内便立刻沸沸扬扬起来了。众世家弟纷纷为宇明刚才的建议怒气冲冲。他们认为如果让宇明的建议打动了公主和圣上,那对于自己将来入朝为官,会是一个大的阻碍。
“明弟,你让我失望了!没想到你为了自己出风头,竟然提出让那些市井之徒和我等世家弟一同参加考试。这成何体统?”第一个向宇明发飙的竟然是他同族的另一弟宇承。
。。。
 ;。。。 ; ;
第二十一章 赛诗会的结果
、、、、、、、、、、
一旁的宇羽晴却是看不下去了,忍不住为宇明辩护道:“承哥,你这样说可就过份了。不管怎么说,都是明哥哥帮你出头,赢了柴绍,为你和我们宇家挽回了面。你怎么可以这样说他?”
“哼!这完全是两码事!羽晴妹妹,我很感谢他维护了宇家的面。但他刚才向公主晋献的方法,却又损害了宇家的利益。你可知道,族中多少年轻弟都想谋个一官半职。原本以我们宇家在朝中的地位,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如果真的象他说的方法那样搞科举。变数却是大了!”宇承冷哼了一声,然后压低了声音说道。
而其他的世家弟,或出于对宇明的嫉妒,或出于对他那方法的不满,都对其大加指责。只不过因为宇阀是关陇贵族中数一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