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玄感于是在河南郡屯兵,准备攻打东都洛阳,并向被占领的郡县姓宣扬道:“杨某身为上柱国,家里黄金细软甚多,可说身处既富且贵的地步。杨某如今已是一无所求,不顾被破家灭族的危险,只是为了为天下人解倒悬之急,拯救黎民姓的性命罢了。”
沿途的民众听了他的煽动之言,都很高兴,到他军中请求效力的,每天都有数千人。杨玄感信心大增,还迫不及待地给樊盖写信,说明利害关系,希望樊盖能归顺于他,不过樊盖却是严辞拒绝了他的招降,反而屯兵于虎牢关,阻挡杨玄感进入洛阳。让杨玄感一时之间难以寸进。
而半个月后,形势却发生了变化:长安守卫玄,率军五万,奉杨广之命,从关中赶过来援救洛阳了。
卫玄先用步兵、骑兵二万,作为前军渡过黄河前来挑战,杨玄感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先假装败退,然后将敌军引入了自己的埋伏圈。
卫玄不知是计,只顾追赶,结果这时杨玄感的伏兵冲了出来,隋军大为恐慌,几乎溃不成军。卫玄的前军全被歼灭。
几天后,卫玄又与杨玄感交战,两军刚交战不久,杨玄感就故意让人大呼道:“官军已经捉住了杨玄感了!”
卫玄军以为己方大胜,顿时松懈了下来。但这时,杨玄感亲率八千骑兵乘机从侧翼进攻,并高呼自己还在,杨玄感军顿时士气大振。
卫玄军士卒眼见敌军主帅还在,心中落差大,士气顿时受挫,加上受到杨玄感军两面夹击,顿时被杀得大败。卫玄最后只带了两千人逃走。
杨玄感骁勇力大,每次作战,他都亲自挥舞长矛,身先士卒,呼叫叱咤,众敌莫不震骇。人们把他比作项羽。
而在起事前期,他又善于安抚、带领部队,那些投军的士兵也乐意为他拚死效力,因此战无不胜。
卫玄军被追杀得十分窘迫,一直退到邙山才站稳脚跟。
不过这时他也得到了从河东、荆襄赶来的隋军支援。
但他的兵力虽然增加了,可粮食却有些不足。于是卫玄决定孤注一掷,率领全部人马上前决战,阵地就摆在北邙。
由于隋军是背水一战,十分勇猛,和杨玄感军在一天之中,交战了十几次,双方互有胜负。
杨玄感也第一次遭受到了挫败:他的弟弟杨玄挺不小心被隋军流箭射死,导致其所率部队崩溃。
无奈之下,杨玄感军不得不稍稍退却。而这时,在荥阳的李渊也派兵赶到,从杨玄感军背后杀到,李渊之李玄霸阵前一锤击毙了杨玄感的弟弟杨玄纵。杨玄感军顿时大败,不得不向黎阳退去。
而这时,杨广却已经到了河北。他于是先命从江淮赶来支援的武贲郎将陈棱,率一支偏师,急行军到了黎阳城下,开始进攻已经投诚杨玄感的元务本。
然后,杨广又派右武卫将军屈突通驻扎在河阳,准备渡过黄河进攻杨玄感军。
左翊卫大将军宇述也率十万隋军发兵继进,杨玄感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势,顿时逆转。
杨玄感这时方懊悔不已,忙请计于李密。
李密思忖片刻之后,则献计道:“主公,宇述有大军十万,且军中猛将如云,如待其大军到达,我军就势难抵挡。但屈突通军则兵力稍弱。如让其渡过黄河,和宇述合兵一处,那么就败局已定。不如分兵拒守黄河,只要让屈突通过不了黄河,则樊盖、卫玄就失去了援兵。而己方抢在敌人援兵到来之前,先行击溃卫玄和樊盖军,尚有一线胜利希望。”
杨玄感认为此计可行,便派其杨嵘分兵赴黄河拒防屈突通。
樊盖却看破了他的计谋,一直不停地进攻杨玄感的军营,便杨玄感又犹豫起来,担心分兵之后,无力击溃樊盖和卫玄的军队。
而屈突通便抓住此机会,渡过黄河,在破陵驻军,威胁杨玄感军的侧翼。
此时,杨玄感不得不将军队一分为,北面抵抗卫玄,东面抵抗屈突通,西面抵挡樊盖。
数天之后,宇述率隋军主力到达战场,并与屈突通、樊盖和卫玄人取得了联系,四隋军同时出击,与杨玄感展开了大战。
由于隋军兵力雄厚,杨玄感军频频败北。
杨玄感不得已,又请计于李密,李密叹息道:“如今隋军主力援军已到,我军屡败,不可久留。现在关中隋军早被卫玄带来河南,其内空虚。我军不如直接进入关中,打开永丰仓,以赈济穷人,重新聚集力量。夺取关中之后,再向东发展,争夺天下,这也是唯一的希望。”
李密所献的计策,其实就是当初他为杨玄感献的上中下策中的中策。
只不过,如果在隋军主力没有返回之前用此策,倒不失为一条好计谋。而如今,要在二十多万隋军的包围下,去取关中显然有些不可能。但如果不依此计行事,则杨玄感军必然被全歼。
不过,此时正好有弘农杨氏的几人请求当向导,称可为杨玄感引进攻弘农。
而杨玄感和杨素父原本就是出身于弘农杨氏,他见状非常高兴。于是便放弃了进攻洛阳,决定西取关中。
而宇述则率隋军主力跟在后面紧追不舍。到了弘农之后,家族的父老乡亲们则拦着杨玄感道:“弘农城兵力空虚,又贮存有很多粮食,容易攻破。这样,家主便可开仓济民,招揽兵马。”
杨玄感深以为然,于是便留下攻弘农城。但他没想到的是,弘农城的守将裴行俨却是将此城守得滴水不漏,他打了天夜,却硬是打不下来,而宇述的追兵却是追了上来。
杨玄感无奈,只得继续往西逃窜,与官军且战且走,数次被宇述战败。
他决定孤注一掷,调集所有人马在董杜原摆下战阵,宇述命宇成都为先锋进攻,一镗击杀杨玄感之杨峻,并夺了杨玄感军的大旗,叛军顿时大败。
杨玄感独自与十几名亲兵在山林间逃跑,奔向上洛。
但让他没料到的是,宇述派出精锐骑兵,以一人双马的方式加速追击,很快便追上了杨玄感。
杨玄感在葭芦戍和追兵交战,虽然杀退了敌人,但手下全部战死,只有其弟杨积善与之随行。而四周却是喊杀声大作,隋军开始进行山了。
杨玄感自知难免一死,便对杨积善说:“起事已败,我不能死于隋军之手受辱,积善,兄愿死于你手。”
杨积善痛哭流涕之后,只得含泪抽刀砍死了杨玄感,然后自己自杀。但他挥刀砍自己脖颈时,却被刚刚找到他们的宇成都一镗打落了大刀。
于是他被宇成都擒获,与杨玄感的级一起送到杨广的行宫之中。
杨广在回到东都洛阳之后,便喝令将杨玄感分尸,并暴晒日,然后又把他的肉切成一块一块的,放火焚烧。杨玄感余党全被宇述、卫玄、樊盖、屈突通等人率军平息。
杨玄感的弟弟杨玄奖、杨万硕、杨民行,儿杨嵘等皆被杀。朝堂上,众位公卿请求把杨玄感的杨姓改为枭姓,杨广也下诏同意。
而杨广之所以对杨玄感如此报复,不仅是因为他害得自己灭掉高丽的战争功亏一篑,更重要的是,杨玄感是第一个起来造反的世家家主。这不可避免地动摇了隋朝的统治基础。
杨玄感起兵后,余杭农民刘元进等也举兵响应,对隋统治集团造成了大分裂,贵族官僚弟中也有大批投降杨玄感的。如观王杨雄之杨恭道、韩擒虎之韩世谔等四十余名世家弟都投到了杨玄感军中。
而在朝廷中,工部尚书、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被发现与其通谋。赵元淑当即被斩,诛九族。斛斯政因为人已经逃到了高丽,没法处死,但杨广也下令将其家人全部逮捕下狱,只等秋后问斩。
由于朝中多名重臣的侄或亲戚投了杨玄感,因此杨广对朝中的官员也进行了一番清洗,凡是跟杨玄感和杨素关系密切的朝臣皆被免职或者流放。
而宇述由于在平灭杨玄感一役中立下汗马功劳,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则依旧是裴蕴和裴矩这二裴担任。
卫玄因功升为刑部尚书、樊盖也因功升为户部尚书,虞世基则担任了工部尚书。他们六人组成了新的内阁班,裴矩兼任右相,成为官之。
这也是杨广在大力提拔宇述这样的关陇门阀老臣的同时,不忘与山东士族搞平衡。毕竟他主要还是对关陇门阀不放心。
“宇将军,本座只带了两名卫兵,故走得较快。其实后面还有一万士兵,由张将军率领,估计就在这几天便会到达辽东,担任辽东留守,届时你们可以办一下防务交接。”岳曾省这时方透露出了杨广的安排。
“张将军?哪个张将军啊?”宇明听闻之后先是一愣,然后颇感兴趣地问道。他也知道自己回去之前,朝廷肯定要派人来接替自己。毕竟将来如果要再攻高丽,辽东城这种坚城还是不能丢的。
。。。
 ;。。。 ; ;
第113章 张须陀到来
、、、、、、、、、、
岳曾省饮了一口酒后,方淡淡道:“是原齐郡守张须陀,他虽然没有参加剿灭杨玄感一役,但却将山东的乱匪王薄完全剿灭了。让圣上也是龙颜大悦。既然山东已经没有大股乱匪,陛下便自然将他派来辽东了。毕竟好钢也要用在刀刃上嘛……呵呵……”
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对着宇明低声道:“听圣上的口气,似乎还会发动第次远征高丽之战。所以才把张将军先调来前线作好准备……所以,你可得和他多亲热亲热,说不定来年你们就要一起并肩作战呢。本座可不止一次听见圣上在御书房里夸你和张将军,说你们是国之栋梁,大隋军中的双壁呢。”
“张须陀?”宇明听到张须陀的名字,也是大吃一惊,他可知道张须陀在隋军中的巨大影响力。他的八风营堪称当世最精锐的军队,在剿灭王薄乱匪的战斗中,创造出了以千兵击破匪军八万人的辉煌战绩。是让各地乱匪望风丧胆的人物。
“嗯!就是那位当世名将的张须陀,他虽然没有参加过攻打高丽之战,但在平定国内乱匪的战斗中,他如果说功劳第二,那是绝对没有人说功劳第一的!”岳曾省显然也对张须陀非常欣赏。
这时,一桌的其他将领还不知道张须陀有多大能耐,听见岳曾省对他如此推崇,也不禁连忙发问。岳曾省趁着酒兴,便将张须陀的情况给众人详详细细地述说了出来。
宇明对这位隋军中的名将十分留意,竖起耳朵仔细聆听了起来。
岳曾省这时方徐徐道来:“张须陀,性格刚烈,有勇有谋,早在大隋灭陈一战中,便立下了战功。开皇十七年(597年)二月,昆州(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刺史、羌族领举兵反隋,张须陀跟随行军总管史万岁前去进讨。因功被授任仪同,赐布匹。”
“仁寿四年(604年),圣上继位。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因不满圣上即位,遂于并州(今山西原西南)起兵反叛。张须陀跟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任开府。”
“大业六年(610年),张须陀为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南)丞。,由于所在地遇上饥荒,粮食的价格飞涨。他便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其属下都认为:‘必须等待陛下的诏敕,不能够私自开仓赈粮。’但张须陀则说:‘汝今陛下在远方,派遣使者往来,必定要一年的时间。姓有倒悬之急,如果等待报告上去,姓就要填坑去。我如果以此获罪,虽死无恨。’于是,他便先斩后奏,开仓放粮。但圣上得知后,并没有责备张须陀,反而大加奖赏。足见对其十分信赖!”
“大业七年(611年)月,邹平(今山东邹平北)人王薄煽动群众,以长白山(今山东邹平会仙山)为根据地,次举起了反隋叛旗。躲避征役的姓主动聚集在王薄叛旗之下,达到数万人。经常在齐郡境内活动,官军多次围剿都被打败。”
“而当时,时任齐郡丞的张须陀带兵征讨,王薄引军南下,转战到鲁郡(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张须陀穷追不舍,追至岱山之下时,王薄恃其骤胜,未设防备,张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而攻击王薄军,大败王薄军斩数千级。王薄收拢被打散的部下万余人北上渡过黄河,又被张须陀追至临邑(今济南市北)击败,斩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
“而在今年,王薄趁着杨玄感叛乱之机,又联合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叛军十余万人攻打章邱(今山东章丘西北)。张须陀派遣水军断其水运,自率两万步兵、骑兵击讨叛军,叛军大败,散军溃至津梁时,又被水军周法尚所拒。张须陀与周法尚水陆夹击再次大败叛军,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圣上闻讯后也非常高兴,对他大大褒奖了一番,并派人画其相貌而奏之。”
说到这里,岳曾省方笑咪咪地说道:“所以,张须陀或许不是官当得最大的军中将领,也未必就是打仗最厉害的武将。但他绝对是陛下最信赖的将军。如果你和他搞好关系的话,定当受益无穷!”
宇明暗忖,就算你不说这话,这位当世名将我也会去结交一番的。他于是忙端起酒杯,又敬了岳曾省一杯酒,以谢他的提示之情。
岳曾省与宇明等人开怀畅饮,但以一敌众的老监哪是这些年轻小伙的对手,不过两个时辰,便喝得不省人事,然后被随从抬回了房间。
待岳曾省被抬走后,宇明也回到了自己的卧室,上床睡觉。不过,他却是怎么也算不着,大睁着眼睛,目光闪烁,脸上露出阴晴不定的神色来。
眼下辽东城和周围的数个城池,包括附近的大片乡村和草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虽然他也知道,现在是不可能起兵造反的,甚至他还要回去东都。但却总希望在辽东留守的人是自己的心腹或者朋友。
他原本打算让罗成留守辽东城,并将郭逸、林墨、尉迟敬德等人任命为其他几个大城的守将,这样便能将辽河以东的大片地方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后万一中原大乱,自己也算有块根据地了。
可现在杨广却是将张须陀派了过来,而且任命成了辽东留守,那自己的计划岂不就全落空了吗?张须陀可是隋军第一名将,手下士兵全是精锐,据说就连自己老爹宇化及见他都得客客气气的。他这种人杰,怎么可能任听自己摆布?
在忧虑之中,宇明也渐渐进入了梦乡。
…………
数天之后,宇明正在操练兵马之时,一名传令兵却急匆匆前来汇报道:“将军,岳公公说,张须陀率大军来了,要和您办防务交接,请您马上去城守府!”
“张须陀终于来了?”宇明听闻之后,心中也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自己终于可以见到这位一直敬仰的名将了。而忧的却是他来了之后,有可能将自己的部队全部打散,然后基层军官进行重新任命,瓦解自己在辽东军中的势力。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也许,真如岳曾省所说,张须陀只是奉杨广之命,来辽东是为第次远征高丽作准备的,而并非会在辽东长驻呢。”宇明也只能如此想了。毕竟张须陀派到辽东来,这可是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事。他也无法预测将来会如此发展,甚至张须陀会不会如同历史上那样,死于李密之手,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呢。
走进城主府后,宇明便见在大厅内站立了四人,当先一人年近五十岁,身材高大威猛,虎背熊腰,两膀粗壮,看上去有千斤之力一般,他长着一张英武而又异常沉静和果决的面孔,眼睛尤其细长,深邃的眼中闪烁着一种摄人的光芒。
不用任何人介绍,宇明也能一眼判断出,此人便是大隋第一名将张须陀了。
而在他身旁,则站立有人。
第一人渊渟岳峙,气沉稳,只是一张脸却是蜡黄,双眸中寒光闪动。
第二人皮肤白净,手指细长,眼神却是非常锐利,似乎一眼便能看穿别人的心思。
而那最后一人却是面黑皮糙,胡蓬蓬散散,长得高高大大,看上去倒也威猛。
“呵呵,宇将军回来了。”岳曾省这时笑咪咪地说道:“张将军,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便是稳守辽东城达数月之久,大败高丽军的宇将军!”
“这便是宇明了?看起来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吗?”那面色黝黑的大汉嘴里咕噜了一句。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隔得如此之近,而且在座的众将都是耳聪目明的武功好手,哪有听不到的。郭逸、林墨等人立刻便对他怒目而视。
“咬金,休得对宇将军无礼!宇将军年岁虽小,却是我隋军中最杰出的后起之秀,你还不给他道歉!”张须陀大声喝道。
那面色黝黑的大汉对张须陀似乎十分害怕,听闻之后,方上前了一步,一脸苦色道:“宇将军,对不住了,俺程咬金就是这张臭嘴控制不住,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还望海涵那个……”
“程咬金?”宇明听闻之后也是心中一动,他万万没想到程咬金会在张须陀军中出现,而且似乎还成了他的手下大将。按道理,这个时候的程咬金应该还在贩卖私盐才对。
“咦,难道宇将军听说过咬金?”张须陀是个非常精明的人,见宇明的脸色有异,也有些好奇地问道。
“哦,没有!只不过见他如此莽撞,倒是象我曾经见过的一位故人!”宇明见张须陀发问,方哈哈一笑,掩饰了过去。
“呵呵,咬金原本是山东东阿县的一名商贩。因山东乱匪四起,威胁郡县安全,于是便组织招募了八人的民间乡勇,以保护村庄。而我北上的大军正好过东阿县,咬金很想从军立功,便也跟了我!宇将军觉得他看起来面熟,可能也是他原来跑商之时去过东都,打过照面吧!”张须陀笑呵呵地说道。
。。。
 ;。。。 ; ;
第114章 长孙晟病逝
、、、、、、、、、、
接着,张须陀又一指自己身旁,面色蜡黄的大汉道:“这位是我的副将秦琼,字叔宝。是我的得力臂助!”
“秦琼?没想到门神中的另外一位也见着了。”宇明在见过程咬金后,已经对古代的名人有些免疫力了。虽然心中依然有些惊奇,脸上却还是能保持原状了。
“末将秦琼参见宇将军!”秦琼这时上前一步,向宇明恭敬地行了一礼。
宇明忙拱手还了一礼,然后轻声说道:“秦将军跟随张将军扫清山东乱匪,战功赫赫,让在下也深感佩服!”
秦琼听闻之后,微微有些惊讶。他现在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将领,战功是立了一些,但因为都是剿灭农民造反的胜仗,含金量不高,因此现在还只是一员亚将,跟宇明差了好几级。他万万没想到宇明也听说过他。
张须陀目光闪烁,瞳孔微缩之后,方又一指那位皮肤白净,手指细长的将领道:“这位是我的爱将罗士信,他的箭法也相当不错。将来你们有机会还可以切蹉一下。”
罗士信这时也挺胸抬头,向宇明作了一揖,然后一言不发地垂不言,看来是一个沉默寡言之辈。
宇明随后也将自己的部下,如郭逸、林墨、罗成等向张须陀作了介绍。
见双方都已经介绍了各自的将领,岳曾省便督促他们办防务交接,他也早想回东都去了。
宇明无奈,只得领着张须陀到军营中巡视了一番。因为这断后军中,除了五名亲兵之外,其他的士兵他都带不走,得交给张须陀。
“张将军,防务已经交给你了,这些士兵都是作战勇猛的兄弟,希望你能好好善待他们!”宇明提醒道。
张须陀作为带兵多年的大将,哪会听不出宇明是话里有话。他一双锐利的眼睛盯着宇明,注视了片刻,然后方淡淡道:“宇将军放心!我不会打乱你的编制的,你的人依旧还是你的人,我用起来也未必习惯。来年陛下恐怕还会远征高丽,届时你也算是对高丽作战经验丰富之将了。我们将来恐怕还会并肩作战。”
宇明听张须陀如此一说,方放下了心,看来此人还真是一条英雄好汉,行事光明磊落,心中全是为大隋考虑。当然,张须陀如果真的要想吞并他的部队,他也准备了几条作梗的办法,为张须陀制造麻烦。但现在看来,是暂时用不上了。
“多谢张将军了!希望来年我们一起把高丽人打个落花流水吧!”宇明也紧握着张须陀的手,郑重感谢道。
这时,一阵寒风吹过,几片发黄的树叶落了下来,让一旁的小将林墨不禁打了一下哆嗦。
“北风刮起来了,要不了多久,辽东就会成为冰天雪地。大军行动将无法开展。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返回东都吧!”宇明环顾了一下自己身边的将领道。
“好!”众将齐声应道。他们也想回去东都温暧的家呢。
……
十一月的洛阳,刚刚才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城池都笼罩在一层银妆素裹之中。
宇明回到自己家中,推开了房门,原本以为长孙无垢会小鸟依人一般扑进自己怀里。但却发现房内空无一人。
这可让他吓了一大跳,于是他连忙向外奔去,准备找自己母亲萧婉君问个清楚。
不过,就在他刚刚迈出小院门口时,萧婉君却是蓦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明儿,我听你爹爹说,你应该就在这几天会回来,正想帮你打扫一下房屋,但没想到你竟然今天就回来了……”她这时抚摸着宇明的脸庞,心疼地说道:“你长高了,但却瘦些了,看来在辽东还是很艰苦的……”
宇明忙向自己母亲行了一礼,然后焦急地问道:“娘,无垢呢?她在哪去了?”
“无垢?她回娘家守孝去了!”萧婉君愣了一下,然后方解释道。
“什么?守孝?长孙家谁去世了?”宇明听闻之后,亦是大吃一惊。
“长孙家的家主长孙晟,在十天前去世了。最近这半年,东都城内涌入了许多饥民,城中的疫病也比以前多得多了。医刘峰更是进言说,这些疫病应是饥民带进城来的。天前,圣上便下了命令,要将所有的饥民赶出城外,另设斋棚安置。这两天,城中的衙役都在忙着抓人呢。”萧婉君轻叹道。
宇明亦是嘘唏不已,没想到自己的老丈人就此去世了。
“娘,那我马上就去长孙家一趟,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去拜奠一下!”宇明正色道。
萧婉君点了点头,然后目送着才刚刚回家的宇明,又跨上马匹,向长孙家行去。
宇明到了长孙家,只见进进出出的全是身着黑白孝服的家丁,人人脸上都有悲痛之色。
他向门房说明身份之后,一位管事连忙恭恭敬敬地将他迎进了灵堂,毕竟宇明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可比长孙家的新家主长孙无忌还高了。
宇明进入灵堂之后,便见到已经哭得梨花带雨般的长孙无垢。她一身穿着一身雪白的孝服,头上系了白绢儿,鹅蛋形的小脸显得十分清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已经哭得通红的,长长的眼睫毛仍然是湿湿的。她浑然不觉宇明已经走入了灵堂,依然跪伏在地上,泪眼朦胧地望着自己爹爹长孙晟的灵牌。
“无垢,我回来了!”宇明也换上了孝衣,戴上了白花之后,跪在长孙无垢身边。
长孙无垢见到自己魂牵梦萦的夫君回来,不禁大哭了一声,扑入了他的怀中,抽泣道:“明哥哥,你知道不?这半年来,我一直都想着你,天天晚上睡觉都梦见你。恨不得能马上赶到辽东去与你相聚!听说你被留下来断后,我更是心都提到了嗓眼,还好天可怜见,你总算回来了……”
宇明搂着怀中的小美女,闻着她的发香,感受着她柔软的娇躯,不禁忍不住在她的樱口上重重吻了一下,然后说道:“无垢,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你的夫君可比你想象的更坚强!”
就在两人卿卿我我之时,一旁却传来重重的咳嗽声:“咳……咳……无垢,阿明,我看你们两个还是注意一下吧。毕竟这里是灵堂啊!”
宇明回头一看,正是自己的大舅长孙无忌。
长孙无垢听见哥哥这样一说,俏脸顿时一阵羞红,连忙从宇明的怀抱中挣脱出来。
宇明这时方郑重其事地为自己的岳父上了柱香,然后与长孙无垢一起长跪于灵堂。
到了吃饭的时候,他和长孙家的人坐在一起,方听见不少人在小声议论:“老爷这就去世了,将来长孙家可怎么办啊?”
“我们长孙家人丁单薄,无忌少爷算是最杰出的人了,又是嫡长,他继承家主之位是毫无争议的。”
“家主之位肯定没有争议,可是无忌少爷才只是一个黄门侍郎,这可怎么办啊?”
“黄门侍郎不是正四的官员吗?应该相当不错啊!”
“官是不低,可那只是一个闲职啊!往往都是一些养老的人才去的……”
宇明听闻之后,轻叹了一口气,长孙晟因为去年在朝议时,反对杨广再次远征高丽,被解除了鸿胪寺卿的职务。故家道便趋中落,原本一些交好的朋友和朝臣,也对长孙家开始疏远。
“唉,不管在哪个时代,世侩的人总是多数。”他口中喃喃道。
就在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却是拄着拐仗,晃悠悠地走到了宇明身边。
坐在宇明身边的长孙无垢吓了一大跳,连忙站起来,向那老妇人欠身行礼道:“祖母好!”
这老妇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孙无垢的祖母。
宇明也忙不迭地向这位老夫人恭敬地作了一揖。
“好……好孙婿啊!听说你在辽东又立下大功,得到了圣上的重赏和提拔,可比我那不成气的孙儿无忌强多了……”长孙老夫人老态龙钟地叹息道。
宇明见长孙无忌就在她旁边,也不禁心中一凛,忙谦虚道:“祖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