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行了!老大,你放手去做吧!我们相信你!”林墨毫不犹豫地说道。
“好的,那我就试下吧……对了,墨,你之前按我的要求,挖掘了一条通向城外的地道没?”宇明点头答应之后,却突然问道。
“是挖了一条,但是通往城外哪个地方,我还得去找负责挖掘地道的人问一下。”林墨忙点头答应道。
“嗯,如果有这条地道通往城外,我倒有六成信心杀高丽军一个措手不及了。”宇明听闻之后,一拍桌道:“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
接下来的几天,隋军大大加强了反击的力,几次趁高丽军还在搭云梯时,就以骑兵出城,大肆杀伤高丽军的攻城步兵,给敌军的进攻人员造成了重大伤亡。而等高丽军的骑兵冲上来支援时,隋军骑兵却又撤回城里去了,回以高丽军的是一阵箭矢和滚石擂木。
如此过了几天后,高建武终于忍耐不住,将派出去抢掠的几名大将都召了回来,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在高丽军聚集兵力再一次发动新的攻势时,隋军却又闭门不出,摆出一付缩在乌龟壳里全力守城的架势,而高丽军未能取得成果,哪肯就此罢兵,于是大兵压进,围住辽东城一阵猛攻。
高丽军猛攻了城池整整一天,直到日落黄昏,人困马乏时才开始撤退。而此时,宇明却指挥隋军倾巢而出,在城外摆开与之决战的架势。
高丽军虽然比较疲惫,但高建武显然也不想错过这次难得的,在野外和隋军大会战的机会。于是便也全军压上,和隋军在城外开始正面对决。
宇明这次摆出的阵势是一个螃蟹阵,主力在两翼。
他在左右两翼各安排了两千重骑兵,而跟在骑兵身后的则是以弓箭手、剑盾兵为主的轻步兵,人数各有一万人,这些士兵基本上都是经历过战斗的老兵。分别由罗成和尉迟敬德率领。
宇明的中军则是以新兵和伤愈的老兵为主,由自己亲自率领,他们人数只有两万余人,但全是重装步兵。他们战斗力虽然较差,但背后是城墙,有城墙上的投石机、弩炮、弓箭手支持,就算打不过敌人也不至于败得惨。
而且高丽军也无法在击溃他们之后,由于后面是城墙,也无法象一般的两军野战那样,从后方迂回包抄隋军的左右两翼部队。
所以,宇明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求不被敌人打得全军崩溃就行了。
双方乍一交战,宇明的中军就如同预料中的那样,开始有些不支。高建武见状大喜,下令盖苏立刻进行突击。
如此一来,隋军果不其然,立刻便支撑不住,开始节节败退。
而盖苏则率领高丽军大军压上,击败了隋军的中军,直杀到离辽东城城墙的墙根下。
这时,城墙上的投石机、弩炮等远程攻击器械,却在林墨的指挥下,开始发威了,对高丽军猛压上前的中军队进行了猛烈轰击。
高丽的中军虽然全是精锐部队,但毕竟是血肉之躯,抵挡不住这些巨石和弩箭的袭击,他们在抵挡了一阵后,发现根本不可能用盾牌挡得住弩炮和投石机的攻击,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他们被迫向后退去,企图退到投石机和弩炮射程之外稳住阵脚。
不料那些手持长枪和巨盾的重步兵前进时自然锐不可挡。但是后退时转身却很不灵活。而且,他们要一边倒退,一边又要应付杀将回来的隋军弓箭手射击,要想从容退去便更加不易,高丽军的阵型立刻开始有些混乱起来。
高丽军的前线指挥官乙支德见状,连忙便让自己的弓箭手先冲上去射住阵脚,掩护长枪兵和盾牌兵向后撤退。
宇明见机不可失,立刻喝令城头上的传令兵打出旗语,发布命令,让罗成和尉迟敬德率领两翼的骑兵部队发起进攻。
高建武见隋军的左右两翼已经出动,便也喝令高丽军两翼的重骑兵出动,双方在两翼展开了殊死搏斗。
不过从场面上看,还是高丽的骑兵略占优势,一来是他们人数多于隋军,二来高丽军毕竟长驻辽东,在骑射方面比隋军骑兵强。
只不过,隋军知道已经退无可退,个个拼死战斗,很大程上弥补了两军在战斗力上的差异。
两军左翼交战的部队靠近辽河河岸。双方实力相差不多,如果哪一方有生力军投入,胜势就会往哪边倾斜,只不过以现在的情况,双方的预备队都已经出动了,无法再投入更多的士兵到左翼了。
而高丽军由于人数和经验上的优势,开始渐渐占据了上风,高丽军左翼的指挥官渊祚脸上也出现了难得的笑容。不过就在他准备下令全军突击冲锋,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时,却突然看到河面上出现了大批隋军的船只。这些船只的船体十分巨大,明显是沿着河道开进来的。
“反击现在开始!命令舰队立刻攻击敌人左翼部队。”宇明这时在中军命令道。
随着城头上信号旗的挥动。辽河河道上的隋军船只发起了怒吼。这些船只的甲板上均有一架架简易的投石机,它们将一块块巨石抛向岸上的高丽骑兵,船上舷处也出现了一排排长弓手,开始向高丽军的骑兵进行覆盖射击。
高丽军在猝不及防之下,骑兵们一下被巨石砸得人仰马翻,没被砸中的,一边要躲避从河面上战船射来的箭矢,一边又要应付自己面前的隋军骑兵,形势立刻猛然逆转,高丽军从占据上风变成了处于下风,并且形势还在继续恶化。
“该死!这些船只是怎么来的?隋军什么时候在辽河里有这么多船了?”渊祚惊慌失措地大叫道。
“呵呵,高丽军绝想不到我会把鸭绿江内的渡船调到辽河来参于进攻吧。”宇明微笑着说道。
“阿明你可真是厉害啊!你提出的,把原本鸭绿江内的渡船,调到辽河来,再从河里向河岸边的军队发起进攻的作战计划,可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但却非常实用,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长孙无忌对宇明可真是赞不绝口。宇明提出的这个让渡船协同进攻的计划,实在让他大开眼界。
“我们这回也是运气好,正好圣上之前为了强渡鸭绿江,建造了大量船只。而且又留下了十万民夫和大量攻城器械,才让我们可以现成利用。不然也绝对无法的。”宇明说道。
为了能把原本放在鸭绿江中的船只开到辽河里,再把一些简易投石机搬上船去,他还是很费了一番脑筋的。如果不是有多达十万的民夫,恐怕要办到也很难。
左翼的战斗现在已经分出了胜负,高丽骑兵虽然英勇善战,但也是血肉之躯。他们在隋军舰船上的石弹、箭矢攻击下,逐渐呈现败象。指挥隋军左翼骑兵的郭逸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率领属下的重骑兵痛打落水狗,虽然人数远少于敌人,但也杀得高丽骑兵尸横遍野、惨叫连连。
“快向高元帅汇报我们这里的情况,如果再不派人支援的话,我们左翼就要崩溃了。”渊祚这时脸色发白,连忙向传令兵下令道。
高建武在听了渊祚派来的传令兵汇报后,亦是脸色铁青。
他长叹一声:“看来我还是低估了宇明,没想到他竟然会想办法把鸭绿江中隋军那些渡船开到辽河中来,杀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啊!”
。。。
 ;。。。 ; ;
第110章 战胜高丽军
、、、、、、、、、、
高建武这时心中也十分清楚,那些战船上的弓箭手多半也是些新兵,甚至有可能是从民夫中硬拉出来凑数的。这些人如果放在陆地上,恐怕高丽军随便派一支部队冲锋就能解决他们了。可偏偏他们如今都在河中的船上,根本打不着。
“元帅,要不叫渊将军将部队往中军靠一下,离河岸远点,这样敌人战船的投石机不就射不到了?”乙支德提议道。
“不过这样做很容易把我们的中军冲乱啊!”高建武担忧地说道。
“元帅,但如今我们也只有这样办了。不然左翼崩溃之后,敌人就会绕到我们后面,那我们的大营、粮草辎重贮存地、中军和右翼的身后都会受到袭击的。”乙支德无奈地说道。
“好吧……传令左翼向中军靠拢,远离辽河河岸!”高建武思忖了片刻之后,也只得如此下令道。
“现在大家往中军靠拢!远离河岸!”渊祚在接到高建武的命令后,连忙向左翼的高丽部队传令道。
被隋军船只上的投石和箭矢,射得焦头烂额的高丽左翼骑兵如获大赦,立刻掉头就往中间跑去。
不过重骑兵要在战斗中转向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他们一直是在高速行进之中的。有些骑兵转向了,但有些骑兵却还在往原来的方向冲击,高丽骑兵顿时阵形开始混乱起来。
郭逸这时便指挥骑兵部队衔着高丽骑兵的尾巴追了过去,而他后面的一万步兵也跟着杀了上去,高丽军左翼的局面开始由败象转为败势了。
而高丽军的中军为了不被敌人从左侧攻过来,威胁自己的侧翼,也不得不将阵型后撤。
“现在就看右翼如何了,如果右翼能够占据上风,甚至击溃隋军的右翼,或许还有些希望。”高建武在中军的队伍中,一脸期望地说道。
就在此时,突然后方喊杀声大作。只见在高丽军的大营后方一侧,突然泛起了一阵阵烟尘,似乎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怎么回事?难道我军后面又出现了敌人?”高建武惊愕地问道。
“元帅请勿着急,卑职马上派人去问一下!”乙支德忙道。
约莫过了一顿饭功夫,他方急匆匆地回来报告道:“高元帅,大事不好了!隋军偷袭了我军大营,守军损失其惨重。目前敌军已经开始在进攻粮草辎重贮存的营房了!”
“什么?大营被袭?怎么搞的,隋军又没有杀穿我们的阵型,怎么会跑到我军后面去了?再说了,我们不是专门配备了一万步兵保护大营吗?而且留守的高建见敌人来袭,不知道组织抵抗吗?”高建武气得差点跳了起来。也不管他是不是自己的哥哥了。
“元帅,前来进攻的隋军大部分都穿着我军军服,称是前线打了胜仗,押送俘虏回来大营的。所以营门口的卫兵就放他们进了大营,但谁料他们进来之后就直接杀人放火,然后直扑粮草辎重贮存地……”乙支德战战兢兢地说道。
高丽军的众将领一下全都吓得面如土色。他们可知道,高建只是一员谋士,并不擅长直接指挥打仗。所以才会让他留守大营。给他配备的军队也是高丽军中战斗力较差的。因为人人都认为,除非隋军能杀穿高丽军阵型,否则是偷袭不了位于大军后方的营地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建的留守部队遇到冒充成高丽军士兵的隋军突然袭击,在猝不及防之下,遭遇惨败,造成大营失守的确大有可能。
“现在大营损失情况到底如何?还剩下了多少人?粮草辎重贮存营地能坚持多久不失守?”高建武急切地问道。大营里可是存放有高丽军八成以上的存粮。
“我大营的留守军队正在和隋军的偷袭部队混战。战况还不清楚。”乙支德一抹汗水道。
“乙支德,你速派人去支援!告诉我哥哥,一定要他守好粮草库,营帐被烧了没关系,但粮草千万不能有失!”高建武几乎是吼着说出来的。
他万万没想到隋军会如此不讲道义,居然扮成高丽军前来偷袭。
“报告元帅!右翼遭受敌军的铁甲骑兵进攻,损失惨重,现在已经向后败退了。”又一名传令兵进来报告道。
“什么?右翼又出现了铁甲骑兵?难道隋军的进攻主方向不是左翼是右翼?”高建武已经被一连串的打击弄得神经恍惚了。
“高元帅,隋军在左翼和中都没有配备铁甲骑兵,看来他们是把这支精锐骑兵全配在右翼了。反正他们早就在左翼安排了渡船辅助进攻,的确用不上铁甲骑兵了。而中从现在的情况看,全是些老弱残兵,或者是才入伍的新兵,明显不是隋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乙支德沉声道。他的脸上也是带着深深的忧色,但仍然还算冷静地为高建武分析出了目前的情形。
“隋军怎么如此奸诈狡猾!才开战不久就假扮我军士兵偷袭大营,这是个什么礼义之邦啊?”盖苏用手巾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铁青着脸说道。他似乎完全忘记了在去年的战争中,高丽军多次诈降之事了。
现在隋军的作战方法的确非常实用,同时让他感觉匪夷所思。但高丽军的将领又不得不承认,宇明如此安排却是发挥了大作用。
现在高丽军左右两翼都已败退,后方大营也被偷袭,就算他们中军击败了隋军的中军,也仍然无法挽回败局了。因为隋军的中军背后是城墙,难道他们还能徒手爬上城墙去?
“高元帅,下令撤吧!不然万一被敌军左右两翼包抄了,可就连我们中军的六万人也完了。”乙支德忧心仲仲地说道。
高建武面色顿时变了数变,现在如果他下令撤退,以目前的战况和高丽军的实力看,倒是可以凭借鸭绿江天险建立防线。甚至可以保住一大块辽东的领地。
但是如此一来,自己企图以一场大胜仗迫使隋朝退回到辽河以西,收复辽东坚城的计划就会彻底落空了。而自己的战争经历上却要增加一条在辽东城下战败的历史。
但如果坚持不撤,就正如乙支德所说的那样,等左右两翼彻底崩溃后,敌人两翼骑兵包抄了自己后,再加上大营被袭,粮草辎重有可能已经被敌人焚毁,那绝对是一个全军覆没之局。
“高元帅,撤吧!我来断后!”乙支德这时坚定地说道。
“乙将军,断后军可是十分危险之事,还是我来吧。”盖苏连忙反对道。
“不!盖将军,宇明不出意外应该是在他们的中军营中,我曾在去年的战争中与他作战过,对他的情况多少有些了解,我来断后更安全一些。”乙支德反驳道。
“好吧!乙支德,那你可千万小心!如果实在情况危险,投降当下俘虏也没什么关系,我会想办法赎你回来的!”高建武心中挣扎了一阵,终于还是同意了由乙支德来断后。
当乙支德领着两万断后军,返身与已经逼近的隋军中军奋战时,却发现这些部队全是些才入伍的新兵和一些老弱残兵,如果不是他们背后城墙上的投石机和弓箭手帮忙,估计在高丽军一个冲锋之下就会崩溃。
“难怪宇明没把铁甲骑兵放在中军,这样的部队能不崩溃就不错了。”乙支德暗道。
他这时心中却十分渴望见宇明一面,看看去年战争之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的宇明,怎么一下就成了叱咤风云的统帅。
“明弟,好象高丽军已经在撤了,我们要不要追杀上去啊?”长孙无忌问道。
“当然要追上去了,不过‘杀’我看就免了,估计以咱们中军的战斗力,对上人家精锐的断后军,多半是送死。”宇明叹了一口气后说道。
“好的,我叫大家别追得紧了。”
“对了,无忌兄,你叫尉迟敬德快撤退吧。敌军估计要重返他们的大营了,他那五千人还不够给人家主力塞牙缝的。”宇明想了一会又吩咐道。
“好的,我马上就叫传令兵用信鸽通知尉迟将军吧。”长孙无忌点了点头答应道。
在乙支德的指挥下,高丽的断后军牢牢地阻档住了隋军进攻的步伐,为高丽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安全向鸭绿江一线撤退。
高丽军已经崩溃的左右两翼,则在高建武的亲自指挥下,在溃退中渐渐稳住了阵脚。而且,高丽军还在撤退中取得了一个战果:原本通过城中地道潜出城外,并奇袭高丽军大营成功的尉迟敬德,他想趁机再立一大功,烧毁高丽军的粮草。结果在高建指挥军队拼死抵抗下,损失惨重。
虽然最后高丽军的粮草被焚毁了,但尉迟敬德的奇袭军却在高丽军主力回防后全军覆没,只有尉迟敬德本人和几名亲兵逃走了。这算是高丽军在战役临近结束时,挽回一点面的战果。
而高建武在知道粮草被焚毁后,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
宇明自然也不会让高丽军撤得如此轻松,他也亲率骑兵趁胜追击,企图将高丽军打残。
隋军和高丽军就这样在追逐战中将战线渐渐东移,途中隋军有少部分将领不听宇明的命令,在追击中冒击,结果被乙支德抓住机会给予了重重一击,以致于遭受了不少损失。
后来,宇明严格规定,再有冒进以致部队遭受严重损失的,军法严惩。这样,才没有再给乙支德扩大战果的机会。
。。。
 ;。。。 ; ;
第111章 杨广的封赏
、、、、、、、、、、
五天后,高丽军大部分都渡过了鸭绿江,只有乙支德和一部分断后军还在鸭绿江北边的渡口处坚守。
而隋军也已精疲力尽,无力再战。于是宇明便率军缓缓撤回到了辽东城。
这时,一个月的留守期也早过了,他总算是圆满完成了杨广交给的断后任务。
宇明一边下令全军休整,一边派出快马,以八里加急的方式,将辽东的战况上报杨广,他要为自己的将士们请功。
整支断后军以万多人的兵力,即使加上了后来扩充的两万民壮,也仅有五万人,和两倍以自己的高丽军血战了一个月,终于取得了一场大胜。让高丽军无力再发动对辽东城的进攻。
现在他们不要说守一个月,就是再守半年都不成问题。
只不过,杨广之前下的作战任务,却仅仅提出:要他们坚守辽东一个月。一个月之后是撤还是留,却没有说。因此宇明也不敢擅自撤退,只能原地待命,等候通知。
宇明没想到的是,他这一等竟然就等了一个多月,渺无音信。无奈之下,他也只有天天操练兵马,熟悉战阵,为以后的作战积累经验。
……
九月的一天,宇明正在辽东城外的一片密林内,和一帮兄弟切蹉武艺,如今在军中只有尉迟敬德还可以和他抗衡一下,其他的武将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至于箭术方面,则更是宇明的专长,就算是尉迟敬德也没法象他厉害。
“不玩了!老大,你这箭术厉害了!我完全没法比啊!”郭逸哭丧着脸说道。
他和宇明比赛箭术,看在一柱香时间内,谁射死的飞鸟多,结果哪晓得宇明一次同时能射箭,而且箭箭都命中鸟儿。
虽然郭逸射箭速比他快些,却一次只能射一箭,而且还不能保证箭箭命中。
一柱香的时间到了,郭逸射死的鸟儿还没有宇明分之一多。这让他如何不沮丧?
“呵呵,逸,箭术练习要看天赋,你原本就是以近战著称的武士,能把箭术练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在臂力上我可不如你呢。咱们是各有所长。”宇明微微一笑,拍了拍郭逸的肩膀,安慰他道。
郭逸叹了一口气,心中方好受了不少。
正在这时,林外却急匆匆奔来一名骑士,他在马上便急切地大叫道:“宇将军,东都来的圣旨到了!”
众将一听,皆是大喜过望,眼看都入秋了,还没有半点消息传来,他们可是早想回家了。
“今天的打猎和比武切蹉到此为止!我们立刻回城!看看陛下的圣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吧!”宇明也是一脸喜色道。
一回到辽东城内的城守府,宇明便连忙命人摆好了香案,然后请特使宣读圣旨。
而这位特使不是别人,正是宇明的老熟人岳曾省,他这时大摇大摆地拿着一个金黄色的卷轴,走到香案前缓缓展开。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今闻知鹰扬郎将、断后军主将宇明大胜高丽贼师,成功坚守住了辽东城,朕甚喜之。特对辽东将士予以嘉奖!封宇明为左翎卫将军,虎贲郎将。封罗成为北平府都尉、尉迟敬德、林墨、郭逸为车骑郎将,长孙无忌为黄门侍郎!其他立功将士,皆升级,赏白银万两!钦此!”岳曾省用缓慢而有序的声音念道。
众将听闻之后大喜过望,连声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宇明连忙恭恭敬敬地接过了圣旨。
他心中也十分高兴,隋军实行府兵制,建立了十二府:即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统领全部内外禁卫部队。每府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下辖骠骑、车骑府。十二府的大将军直属于皇帝,军人总称侍官。
隋初兵府各级将领的数目比北周时增多,而位则普遍降低二、级。这些改变大大加强了以杨坚为的隋朝中央政权对军队的控制。到杨广登基之后,便把隋初的十二府变为左右翊卫、左右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御卫、左右侯卫等十二卫和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等四府,统称十六卫府。而他的爷爷宇述便是左翎卫府兵的大将军。
而各府所辖的骠骑府也随之改称鹰扬府,军人改称卫士。十六卫府为中央军事宿卫机关,统领全**队。这与尚书省兵部仅掌军事行政,而无一兵一卒之权不同。十二卫各有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分统府兵。四府不统府兵,各置郎将一人,直斋或直阁若干人。备身府掌左右侍卫,监门府掌门禁守卫。
现在他成了左翎卫将军,便意味着在军职上只比爷爷低一级了。这也是正的军职,以他这个年龄,能担任如此重要的军职,可谓是大隋建立以来,非常罕有的任命了。
而罗成当上了北平府的都尉,也是相当不错的职务。这是正四的官职,是仅次于刺史的地方军职。
而且,罗成的父亲罗艺也在北平任守,父两人同在一地任职,且都是重要职位,足见杨广对罗氏父的信任。
让宇明更为高兴的是:尉迟敬德、郭逸和林墨也都得到了车骑郎将的军职,算是府兵的正式编制将官了。
“宇将军!可喜可贺啊!”岳曾省眉开眼笑地说道。
宇明忙快步上去,紧握住他的手,然后将一个沉甸甸的袋悄悄塞到了岳曾省手中,然后低声道:“岳公公,这是小将和前线将士们给公公的一点心意。公公劳苦功高,从东都千里迢迢赶来,着实辛苦。还请笑纳!”
岳曾省掂量了一下这沉重的袋,心中暗忖,这么重,体积又这么小的东西,只怕十有**是黄金,从重量上看,只怕少说也有十两。
他顿时大喜过望,看着宇明也觉得更顺眼了。不过他却假意推脱道:“这怎么好意思呢?前线将士们也不宽裕……”
不过岳曾省嘴上虽然客气,手中却是半点也没有要把那个袋还给宇明的意思。
宇明微微一笑,暗忖这老监还真是虚伪。他忙将那袋黄金重重塞到岳曾省的衣袋中,然后故作生气道:“岳公公,你如果不收的话,可就是看不起我宇明和前线将士们了!”
岳曾省听闻之后,方哈哈一笑,终于收下了黄金,然后拍了拍宇明的肩膀道:“宇将军,你可和你祖父一样对人大方。我看将来宇家的家主之位,多半是你的……估计你还不知道,令祖在剿灭杨玄感的战争中立下了大功,已经升为兵部尚书了!”
“啊!爷爷升为兵部尚书了?那不是正式成为内阁相国了?”宇明一听,也是又惊又喜。
“呵呵,你父亲也终于如他所愿,正式成为了仆寺卿。”岳曾省笑着说道。
宇明这时忙作了一个“请”的姿势道:“岳公公,还请到堂屋赴宴,末将为公公接风洗礼!”
岳曾省点了点头,然后与宇明一起,并排进入了酒席之中。尉迟敬德、罗成、郭逸、林墨等也一起作陪。
酒过巡之后,岳曾省方向宇明等人述说了中原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谈到杨玄感造反从盛到衰,最后又被剿灭之事,更是让众将竖起耳朵倾听。
原来,杨玄感于黎阳起兵之后,便关闭县城城门,在此设置了自己的官署,按开皇年间杨坚的管理办法,来治理所控制的地盘,以示自己和那些农民起义军有所区别。
紧接着,他又送檄到周围的州郡,以讨伐昏君杨广为名,让他们发兵,到粮仓所在地相会。
投降于他的东光县尉元务本,被杨玄感封为黎州刺史,赵怀义被封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被封为怀州刺史,受其控制的部众已聚齐数万人。
李密这时向他献计,认为:北据幽州,断杨广后,方为上策;西入长安,占据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和隋朝打消耗战为中策;就近进攻东都洛阳,则胜负难测,有可能腹背受敌为下策。
不过,杨玄感却认为李密的下策方为上计。他引兵从汲郡(今河南淇县东)渡河,围攻东都洛阳。而此时,原被他十分看重的唐祎,却是突然叛变了杨玄感。此人到了河内之后,便立刻跑到了东都,向留守的朝中官员报告了杨玄感谋反之事。
东都留守的越王杨侗、非常害怕,但京兆尹樊盖却是沉着冷静,积调兵防御。组织当地姓一起守住临清关,杨玄感虽多次进攻却依然无法过河,于是他便在汲郡南渡黄河,由于他打到一就开仓放粮一,再加上人人都对杨广失望,随之叛乱的人很多,一直络绎不绝。
杨玄感起兵数天之后,大军进兵河南郡,人数达到十几万。樊盖命令河南郡守裴弘策拼死抵抗,但裴弘策兵少将寡,与杨玄感作战之后,很快战败。河南郡的各县父老乡亲们有感于杨玄感放粮济民,加上他的父亲杨素的威望,皆竞相送牛送酒,慰劳杨玄感军。
。。。
 ;。。。 ; ;
第112章 杨玄感的败亡
、、、、、、、、、、
杨玄感于是在河南郡屯兵,准备攻打东都洛阳,并向被占领的郡县姓宣扬道:“杨某身为上柱国,家里黄金细软甚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