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落架的凤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治水的王你是父亲胁间延续的肋骨那玩具是青铜锸,挥舞着沉没的涛声敲打月光的浆橹吧!治水的王,那息壤太高你只能化作一头黑色的熊罴在仰望之外山会像手掌一样轻轻推开在历时13年的治水过程中,大禹的足迹遍布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从西岳华山、积石山到东岳泰山、黄河之滨,从北岳恒山、寒谷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到南岳衡山、交趾(今越南),先后疏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汉水、渭水、济水、洛水、黑水(源于今甘肃省西部,注入哈拉海)、弱水(源于今青海省北部,流入居延海)等河流。这些河流,除济水后来改道而成为黄河的一部分外,其余大河至今仍奔流不息,滋养着灿烂的中华文明。
禹即天子位后,曾两次会盟诸侯,所选的盟址一次是涂山,另一次则是在会稽山。禹之所以把第一次诸侯会盟大会的地址选在涂山,就有报答妻子部族的意思。
BOOK。▲红桥▲书吧▲
第10节:涂山之会
涂山之会
大禹治水,可谓艰苦备尝,在治水的同时,还要打仗。禹时代,共进行了两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即与共工(共工是一部落名,与颛顼、帝喾争夺帝位的是前期的部落首领)和三苗的战争。
共工氏在大禹之前治水失败了,他怀着嫉妒的心肠,不愿看到大禹治水成功,便千方百计地将洪水引向大禹所在的治水工地——空桑山(即现在的山东曲阜)。空桑山被淹没后,治水工程只好暂时停了下来。
当时,涂山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中原各方国中势力最强。皋陶为涂山氏首领,禹任命皋陶为刑官,两族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对大禹治水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据《尚书?舜典》记载:帝舜之时,禹为司空,皋陶作士,伯益为虞。禹即帝位后,皋陶、伯益迭为首辅,涂山氏成了夏后氏最倚重的力量。为了进一步获得妻族的支持,大禹便携同女娇,在涂山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准备与共工决一死战。据《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正是涂山之会,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会议开始后,当时有个叫汪芒氏方国的部落首领防风氏,被共工收买了,有意怠慢大禹的命令。大禹当机立断,就在会上杀了防风氏,以儆效尤。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这使得与会的所有方国之君深感恐惧,他们只得小心翼翼地听从大禹的指挥。共工很快被大禹打败了,但共工的臣子相柳却不服气,妄图继续顽抗。相柳为人贪婪,时常抢夺民众的粮食,民众形容他长了9个脑袋,食量惊人,每次都要吃掉9座山高的食物。大禹于是又领兵继续进攻,再一战杀掉了相柳。共工知道不是禹的对手,便逃掉了,据说最终还是被祝融杀死。
共工的另一个帮凶河伯,一看情势不对,态度急转直下,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忙从河里跳出来,献上了“洛书”,争取从宽处理(前已叙述)。
涂山大会,大禹论功行赏,对有功者封赏,对作恶者惩处,众人咸服。又任命皋陶为相,封女娇为后妃。把启留在涂山氏国培养,继续寻求妻族的支持。为了纪念战胜水患,禹用当时天下九州出产的铜铸了九个鼎,雕铸上奇兽异禽来代表九州,九鼎因此成为日后国家政权的象征。大禹起自民间,具有很浓烈的民本思想。他以富民为本,时时出访巡察,了解民情,查访贤能之士。把钟、鼓、磬、铎分别挂于厅前,发出告示:教我以道者击鼓,谕我以义者击钟,告我以事者振铎,对我述说困难者击磬,有告状者摇铎。诏命初下,天下贤士闻风而至。
一切准备妥当,不久,大禹即指挥了对三苗的最后战争。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夏禹的王权得到了加强。
蚩尤为九黎部落的酋长,分为九派,亦称“九黎”,即后来的“三苗”,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与黄帝争锋失败被杀。颛顼、帝喾时代,“九黎”趁共工与颛顼、帝喾争夺帝位时迅速发展起来。颛顼曾多次打败三苗;到了尧、舜时代,三苗再次兴起,又被打败。
到禹继承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后,三苗再度挑起事端。为了进一步扩大原始居民的生存空间,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迫在眉睫的国家战略了。因此,禹决定对三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禹出兵之前,在祖庙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上天和祖先的宗教仪式。
禹手执玄圭说:“三苗为乱,上天要惩罚他们。因为他们不听教化,多次叛乱,诛杀无辜。现在,他们那里妖魔四起,天生怪异,夜里出了太阳,又下了三天血雨,炎热的夏天竟然也结冰。种在地里的五谷也发生了变异,祖庙中出现了青龙,狗也在市中嚎哭,人民惊恐,怨声载道。我受上天、祖先之命前去讨伐他们,希望大家同心协力,英勇奋战,歼灭那些有罪之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尚书?禹贡》篇。
三苗见禹率军前来征讨,慌忙率众抵抗。但禹所率军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强悍无比,三苗之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开战不久,其首领就被东夷部落的弓箭手射死。首领阵亡,苗军大乱,纷纷四散逃命。三苗故土难守,大部分逃往西南地区,逐步被当地土著氏族部落融合。相传今天聚居在湖南、广西、广东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后裔。
禹征服三苗,统一了长江流域,此后一段时期,华夏大地出现了少有的社会安定的太平盛世。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已经有了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说明我国在这时已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形式。
禹到晚年,原本打算禅位给皋陶,可皋陶先禹而死。按照禅让制的原则,禹推荐皋陶子伯益做了继承人。于是又召集各部落首领到苗山(今浙江省绍兴)集会,征询各部落首领的意见。大家如期到会,还向禹呈献了各自的贡物。禹命令手下人将贡物计算清楚,由此,后人便将苗山改称为会稽山。可是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他废除了禅让制而实行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遭到了伯益的激烈反抗。经过战争,伯益兵败被杀,夏启建立了夏朝。众多邦国首领都到阳翟朝会,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境内)举行宴会,此即历史上有名的钧台之享。而夏王朝内部的贵族有扈氏由于反对夏启破坏禅让制,拒绝赴会。禹便动用军队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才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
虽然夏王朝只是一种部落联盟的政权形式,和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大不相同,但总算粗具国家规模,这就使得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进入了信史时代。也使社会形态脱离了原始氏族公社阶段,而发展到阶级社会时期,这也就是古代文献中所说的由“大同”社会转变到“小康”时期。由此可见,夏朝是不可逾越的中国历史记忆的源头了。
※虹※桥※书※吧※。
第11节:引言
晴色毒药:春秋郑国公主夏姬的妖娆爱情
夏姬是春秋时代的绝色美女,是郑穆公的女儿,大约生于公元前640年或者稍晚一些时候。没人能确切描述她的美貌,她的事迹在《左传》、《列女传》、《谷梁》等古籍中皆有记载。
柏杨《中国人史纲》说:“夏姬是一位绝色美女,从她的沧桑经历和因她引起的国际战争,我们可以肯定她一定是世界上最最具有魅力的女子之一。”的确如此,在她身上发生的一连串故事似乎可以表明,在中国历史上,及至世界历史上,都难找出第二个人能比得上她那么吸引男人的了。夏姬完全称得上是“晴色毒药”、“战争酵母”。凡是沾过她的男人,无一不下场悲惨,非死即逃。夏姬一生所历男人很多,具体数目不详。但从史书上对她的称谓:“三代王后”;“七为夫人”;“九为寡妇”,我们可想见其然。她私通的第一个男人是公子子蛮,是她同父异母的庶兄。很不幸,公子蛮两年后就肾衰而死。常言说得好:“只有用坏的犁,没有犁坏的地”。后人多猜测子蛮是纵欲过度而死的,因为夏姬太美了,太迷人了。她是那个时代男人们意淫的对象。
夏姬和子蛮的情事,在后世视为乱仑,但那时还残留着远古婚姻混乱、族内婚的遗风,性观念比现在要开放多了,男女性事是比较宽容的,当事人也大都不以为耻。在《左传》里就记载有很多王公贵族不合礼教的男女性事,况且郑、卫两国,本就是淫风大炽的地方。溱洧之地,男女又淫奔不禁。就连孔子在编《诗经》时,虽对郑卫之音啧有不满,但仍然选入大量诲淫的诗篇。儒家虽提倡周礼,但“野合”和“裸奔”都是民间习俗允许的行为,男女在野外可自由交合,不像后代那么严格,这或许是远古生殖崇拜的遗风吧!但周礼毕竟已推行了几百年,即使同姓,婚姻也要受到质疑:“男女同姓,其生不繁”。由此推断,她和子蛮的性事也是有违礼教的。只是到了汉代的董仲舒,用儒家传统统一思想,才收紧了道德的绳子。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解读夏姬的故事,就自然不会大惊小怪的了。
虹←桥←书←吧←。←
第12节:妖娆公主
妖娆公主
公主们都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因此,她们的美丽举世公认。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文学作品,把公主描绘得天仙一般,一个个高傲无比,光彩照人。随便举一个例子,《诗经?硕人》就是描绘齐国公主庄姜的美丽的:“肤如凝脂,手如柔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形象绝对是天上有地下无的绝色女子模样,千百年来,历代文人莫不根据这样的描绘而驰骋情思,臆造自己心中的女神塑像,并为之神往而激动。
夏姬天生丽质,若幻若仙,绝对的极品美人。《列女传》上说她:“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夏姬既有美丽的外表,又有内敛的气质和征服男人的本领,是春秋时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夏姬比较完整的故事记载于先秦的典籍《左传》、《列女传》、《谷梁》中。在《诗经》和《国语》中都有所补充或印证,《史记》、《资治通鉴》更是言之凿凿,记叙犹详。她的姿容仪态,绝对是美艳不可方物。大凡物极而必反,美极而近妖,因此,“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难怪历代文人要把红颜比作祸水了,而朴素的民间则有另类说法:“英雄难过美人关”。万法归宗,其意一也:就是美丽的容颜,绝对有超强的倾城倾国的杀伐威力。
谓予不信,且看跟她有过关系的男子便知,凡是围绕着她石榴裙转的,无一不霉运当头,下场悲惨。不是死于非命,就是祸及家族,更有甚者是亡国灭种。纵使这种悲剧周而复始地发生,而公卿贵戚始终执迷不悟,乐此不疲,都想一亲她的肌肤,赢得她的爱情,可谓死而后已。史书凿凿,她与陈灵公等三个国君都有不正当关系,故称“三代王后”;她先后嫁了七次,又称“七为夫人”;有九个男人死于她的超强的床上采补之术,又称“九为寡妇”。
夏姬的一生,可谓晴色的一生。她除了用温软的酮体诱惑男人之外,在历史文字的夹缝里,再也找不到哪怕是微如芥末的可圈可点之处了。这也是中国历史的特点,高者扬之,低者抑之。让好的更好,让不好的更不好。即好名声给予你的是加号,坏名声给予你的是减号。
这位性感尤物,因此成了银荡的代名词,被卫道士们咒为“不祥之人”。我们用现代流行的话,称她为“情人杀手”或“晴色毒药”,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为夏姬之故,陈国杀死一臣二君,另有二位大臣逃亡,楚国发动了攻灭陈国的战争;为夏姬之故,楚国庄王与太子,太子与大臣,大臣与儿子之间尔虞我诈,互相倾轧,导致君臣离心,大臣叛逃,百余人死亡;为夏姬之故,吴楚发生了激烈战争,楚二太子死亡,楚都被吴攻破,几乎亡国,楚由此衰落;而吴也元气大伤,越王勾践趁机灭吴。这场前后绵延近半个多世纪的战争风云,都因为夏姬之故啊!翻遍中国历史,你还真找不到第二位像夏姬一样,散发着有如此狐媚妖娆的气味女人了,或许只有和她同时代的古希腊美丽女神海伦和她才有一比。但海伦只引发了一场战争,夏姬却引发了三场战争,其战争规模之大,牵涉国家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战局之悲惨,都是特洛伊战争所不可比拟的。可惜中国自古以来向无叙写史诗的传统,否则,夏姬的艳名,是绝不会逊于海伦半分的。
那么,就让我们掀开夏姬妖娆的面纱,走向乱云飞渡的春秋的舞台。
夏姬约出生于公元前640年前后的春秋时期,是郑穆公之女。郑国是春秋时的诸侯国,其建国者为周厉王少子即周宣王庶弟郑桓公姬友。都于新郑,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新郑一带。到她的父亲郑穆公继位,已呈衰世气象。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郑穆公在位时,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为争夺诸侯霸权,经常发兵袭郑。历史上有名的郑商人弦高劳秦师后,急告求救而退秦兵的故事,就发生在郑穆公时期。
夏姬在史书上没有留下正式的名字,只留下了一个称呼。当时的女子,称呼有从父的,也有从夫的。她被称为夏姬,就是因为成年后,她嫁给了陈国公族夏御叔。而姬一方面是她的姓,还有一层意思是春秋时期对公主的普遍称呼。
在古代的言情小说《株林野史》上,对夏姬就有确切的描绘:她自幼就生得蛾眉凤眼,桃腮殷红,狐色狐媚,妖淫成性。少女时即成为兄长与国内权臣染指的对象。长大后更是体若春柳,步出莲花,羡煞了不知多少贵胄公子。夏姬姿容绝世,不但具有骊姬息妫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是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
传说夏姬曾受神人指点,精于采补之术和永葆处女之身的内视法。民间对夏姬这种奇特的身世,以及与她有关系的男人们的遭遇无不兴趣盎然,于是各种怪诞的说法都出来了,并且越传越神。
史家记载,夏姬未嫁时,曾做一梦,梦见天上降下一位“素女”,临床指点,向她传授了一套“吸精导气”之方与“采阳补阴”之术。也有的说,在她及笄之年,曾恍惚梦见一个伟岸异人,星冠羽服,自称上界天仙,与她交合,且教她吸精导气之法,名为“素女采战术”。此法使得女人能够常年被精气滋润,不被岁月雕刻,愈老愈少。夏姬从此掌握了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驻颜之术。不论岁月怎么增添,她都照样美丽窈窕,妩媚动人。因此一直到50岁上,仍然保持着青春少女的模样,有着吹弹可破的容颜,细腻光滑的肌肤,袅袅婷婷的气质,水汪汪的眼睛里都是青春的光彩。不像脂粉时代的有些女人,一脸的菊花瓣,还假羞涩,勉强装酷装嫩。而夏姬的娇嫩之姿,迤逦之态,春风有度,出自天然,都有历史事件为证。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证明,夏姬具有震撼人心的美貌。
※虹※桥※书※吧※BOOK。
第13节:初为人妇
初为人妇
可惜夏姬的操守与她的美貌南辕北辙,大成问题。美的东西总是要炫耀的,况且夏姬“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一人自爱自怜未免寂寞,之后她广泛找人试验,当者无不披靡,因而艳名四播。凡与她发生关系的男人都销魂丧魄,曲尽其欢。当她是处女,激情洋溢。只是,这些踊跃应征者不久后都成了短命鬼,原因是她的采阳补阴之术大大损伤了男人们的元气,使他们肾竭体衰而亡。她自己反而青春不老,越活越滋润。可尽管如此,一些男人仍惑于她的美色和神仙洞府的妙处,乐此不疲与她往来交接。郑卫两国,本是淫风大盛之地,溱洧河畔,男女又都淫奔不禁,性观念非常开放,男女之事相当宽容。但再宽容,最基本的礼教还是要讲的。而她竟和自己的庶兄公子蛮私通。由此,她的艳名播多远,其狼藉的声名也就播多远。
父母迫不得已,在她18岁那年,把她远嫁到了陈国。
夏姬的第一任丈夫是陈国(今河南淮阳)公族夏御叔。夏御叔是陈定公的孙子,他的父亲公子少西,字子夏,所以他就以“夏”为姓,官拜司马之职,相当于后来的国防部长。由于他是国君的孙子,因此食邑于株林。株林是陈国最富庶之地,风景殊好,气候宜人。夏御叔就在株林建起了大片山水园林式的豪华庄园,呼朋唤友,斗酒作乐,与夏姬过着优哉游哉的闲散生活。
一般是十月怀胎,而夏姬嫁人不到七个月就产下一子。人们风言风语,说这早产儿不是夏御叔耕耘的结果,多是夏姬从郑国带来的野种。夏御叔虽然有些怀疑,但是夏姬风情万种,她惊人的美丽几近乎妖,夏御叔晴色摇荡,惑于美色,早丧失了最基本的判断力。也便没有勇气甚至根本就不想去深究原委,就乐颠颠地给这孩子取名夏征舒,字子南,昵称夏南。夏御叔请同朝为官的宾客到株林庆贺,同为大夫且是好友的孔宁、仪行父自在邀请之列。
夏御叔事业顺利,家庭美满。因此,在一段时间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满意,三口之家其乐融融。他与夏姬的爱情,颠之倒之,女曰鸡鸣,士曰昧旦。恨夜太短,也有相当高的质量。
但是,色是刮骨钢刀。夏御叔虽孔武有力,体魄强健,毕竟经不起夏姬采补之术的长期损耗。结果在征舒12岁时,夏御叔壮年而逝,横死花下。后人多推测夏御叔是因为过度纵欲而死的。试想,面对灿若明星的妻子,他的心灵能不时时激动?能不时时抱持在怀?再坚强的男人,也会多少犯晕乎的,从而沉溺于温柔乡里难于自拔,把理智和力量抛得无影无踪。
丧期过后,夏姬便送征舒到城内从师习艺,自己仍旧居于株林山庄。夏姬正值如狼似虎的年龄,就这样寂寞地花开花落,独守空阁,情非所甘。况夏姬生就的有御人之术,欲望大炽,岂可荒废?孔宁、仪行父早垂涎于夏姬美色,心中念念不忘,各有窥诱之意。先前碍于夏御叔在,不敢唐突,现在夏御叔没了,孔宁和仪行父便借机大献殷勤。大凡美丽的女人,都有崇尚虚华的毛病,对于男人的殷勤总是笑脸相迎,心里十分受用。殊不知男人的笑脸和殷勤,就是陷阱旁的诱饵,或许夏姬巴不得落入陷阱呐!
。←虹←桥书←吧←
第14节:无良君臣
无良君臣
孔宁正愁没有借口接近夏姬,陈灵公却出乎意料的派给他一个好差事,让他代表朝廷慰问寡居的夏姬。孔宁心花怒放,屁颠屁颠地到了株林。慰问完毕,已近薄暮。夏姬出于礼节,自然要设酒摆宴招待孔宁,酒壮色胆,孔宁便在酒桌上言语挑逗夏姬。说来也巧,饭后却下起了没完没了的大雨,孔宁便以此为借口,留宿在夏姬家。两人都有淫奔之心,心照不宣,自然是你请我愿,干柴烈火。夏姬跟孔宁好上了,而孔宁也从此成了她的入幕之宾。此后便经常出入夏姬家。
夏姬的美艳与风情,特别是床笫之间的旖旎风情,使得孔宁欲死还生。孔宁藏不住独乐乐之心,便忍不住向仪行父炫耀。仪行父不信,孔宁就把一件绣花裤头(绣裆)拿出来,说是夏姬送给他的,以夸示于仪行父。
仪行父像吃了酸葡萄,既羡慕又嫉妒,也便不甘示弱,有事没事常去株林,千方百计勾引夏姬。夏姬见仪行父身材高大,鼻准丰隆,风流倜傥,比孔宁有风度多了,相与之心已久。遂许与私会,交合甚欢。仪行父又知心疼女人,广求春药以媚夏姬,夏姬对他越发倾心,也就冷落了孔宁。
一日,仪行父对夏姬说:“孔大夫有绣裆之赐,今既蒙垂爱,亦欲乞一物为表记,以见均爱。”夏姬笑道:“绣裆是被他偷走的,非妾所赠。”又咬着仪行父的耳朵悄悄说:“虽在同床,岂无厚薄之分?”于是自解所穿碧罗襦为赠。这碧罗襦大概就是古代女子的内衣,最早被称为“亵衣”。“亵”意为“轻浮、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回避和隐讳的。内衣蕴藏着女子不尽的情怀,回避还来不及,遑论赠人,可见夏姬的银荡。仪行父得到了碧罗襦,自然要向孔宁夸耀。
孔宁知道自己受冷落的真相后,心怀妒忌。哼,你让老子失去,老子也让你得不到。于是心生一计,向陈灵公盛赞夏姬的美艳,极言天下绝无。他举荐的目的,就是要让灵公把夏姬夺走,以此报复仪行父。陈灵公将信将疑,哂笑道:“夏姬的艳名久已听到,但她都奔四十的人了,纵有风情,恐怕也是三月的桃花,已无昔日的气象了!”孔宁忙怂恿说:“主公有所不知,夏姬天赋异禀,熟谙房中之术,容颜鲜嫩,姣如十七八岁女子模样。年龄虽快四十,风情却更加成熟,且交接之妙,大非寻常,主公一试,自当销魂。”灵公本就轻佻惰慢,耽于酒色,一听,欲火焚心,恨不得立马就能见到夏姬。
次日游幸株林,只叫孔宁相随。孔宁提前送信到夏家,夏姬穿着礼服出迎,她对灵公说:“不知主公驾临,有失远迎。”其声如黄莺,呖呖婉转。灵公视其容貌,仍是云鬟雾鬓、剪水秋眸、肌肤凝雪。真天仙一般,六官妃嫔罕有其匹。况夏姬出身君侯世家,风范礼仪,举止进退,自是中规中矩,应对有序。灵公心上愈加倾慕,饮酒中间,灵公目不转睛,夏姬也流波送盼,娇羞满面。酒带痴情,又有孔宁的旁敲侧击,灵公早已方寸大乱,不时以亵语挑逗。夏姬是一个虚荣浅薄、善解风情的女人,自然百般迎合国君的情意。
是夜,灵公拥夏姬入帷,解衣共寝。但觉肌肤柔腻,芬芳满怀,欢会之时,宛如处女。再经交接,不啻仙女下凡。后宫粉黛,无人能及,天生尤物如此,令人身心俱醉。而夏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会儿有少女的羞涩,表现出弱不胜情的模样;一会儿又有少妇的温柔,展示出柔情万种的态势;一会儿更有妖姬的媚荡,流露出分外的新鲜与刺激。陈灵公不禁叹道:“寡人虽遇天上神仙,亦只如此矣!”整夜风月无边,不知东方之既白。灵公恋恋不舍地说:“寡人得交爱卿,回视六宫有如粪土。但不知爱卿是否常有心于寡人?”夏姬怀疑灵公已知她与孔、仪二大夫之事,赶忙回答说:“孔、仪二大夫,因抚遗孤,遂及于乱,再没有其他人了。”灵公大笑说:“难怪孔宁说卿交接之妙,大异寻常,若非亲试,怎会知道?你既然告诉了我,请你不要多疑,只要我们能常常见面,保持这段真情,其他的你该怎样交往就怎样交往,我不禁止你。”夏姬感激不尽。事毕,夏姬把自己贴身的汗衫给灵公穿上说:“主公日见此衫,如见贱妾。”这样,君臣三人,就都有了夏姬所赠——灵公得到的是汗衫,仪行父得到的是碧罗襦,孔宁得到的是绣花裤头,都是夏姬的贴身之物。自兹后,君臣三人,便都穿着情妇送的内衣上朝理事(参见古小说《株林野史》)。
BOOK。←红←桥书←吧←
第15节:朝堂风月
朝堂风月
次日早朝,百官俱散,灵公召孔宁谢荐枕之事。又召仪行父,意有拂然,说:“如此乐事,何不早奏寡人?你二人占了先头,是何道理?”孔、仪二大夫矢口否认说:“臣等并无此事。”灵公说:“美人亲口所言,卿等还如此避讳。难道想欺君吗?”孔宁忙回答说:“岂敢岂敢!这好比君有味,臣先尝之,父有味,子先尝之。倘若尝后觉得不美,不敢进君。”灵公笑着说:“不对。比如熊掌,让寡人先尝也不妨。”三个人嘻嘻哈哈,胡言乱语,全没了正经,也早忘了君臣之礼。
灵公撩起衣服,扯着衬衣向二大夫炫示:“你二人虽曾与她有染,她却偏偏有一样东西送我。二位可曾有吗?”孔宁也扒开裤子,露出绣花的裤头:“难道这不是美人所赠吗?不但我有,行父也有。”仪行父更是自矜,解开内藏的碧罗襦,言称美人之赐。灵公大笑,说:“我等三人随身都有物证,异日同往株林,可作连床大会!”三人不但不妒忌,反而互相切磋心得体会,交流彼此的性经验性感受。时下最铁的朋友不是有一条叫“一起嫖过娼”的吗?因此,三人结成了牢固的铁三角关系。他们常常在一起饮酒作乐,谈论最多的话题不是朝政,而是夏姬和性。最后都不知该怎样赞美夏姬了,总要轮番骂上一句:“夏姬这婊子养的,真他妈的是人间尤物。”君臣完全沦为酒色之徒,每日每时逐于游戏,开心至极,渐渐把朝政也荒疏了。更有甚者,三人同时上床与夏姬作连床之会,三龙戏凤,恣行淫乐,秽声达于里巷。
他们每次从株林回来,朝会群臣时,灵公总是兴致勃勃地跟孔宁和仪行父在朝堂上谈风论月。夏姬的风情万种,夏姬的床上功夫,等等,他们谈论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又常常把夏姬送的内衣内裤拿出来,互相调笑、夸饰。语言下流,全无顾忌。满朝文武为之侧目。大臣泄冶是朝中的正人君子,实在看不过眼,当场制止了这番对话。他对灵公劝谏说:“朝廷纲纪之地,您身为一国之君,在朝堂上如此宣泄晴色艳事,互相标榜,实在是有失君臣之敬,好没道理。上行下效,致使陈国风纪大坏,淫风大炽。亡国不远啊!”灵公自觉汗颜,无以反驳,只好表示改过。
泄冶又找到孔宁、仪行父二人,指责道:“作为臣子,宜抑恶扬善,宣扬国君的善政。你二人却不然,千方百计诱导君王,以行不良。千古佞臣,有以是乎?”说得二人哑口不言。
孔宁和仪行父便找机会,诋毁泄冶,唆使灵公干掉泄冶,除去眼中钉。泄冶毕竟是忠君的,灵公于心不忍,便默然无语,未置可否。孔宁、仪行父窥见灵公暧昧,他们就故意理解为是灵公默许,很快就派人刺杀了泄冶。灵公知道后,也不予追究,实在是纵容其行为。从此,朝臣们噤若寒蝉。
孔子评价泄冶说:“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霪乿,死而无益。”也就是说,整个国家都为夏姬疯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一死岂能正风化?这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