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回忆:美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月,有一艘奥地利商船进港,装卸完货物后启锚离开。这艘商船既没有申报也没有结税,逃避了所有的海关责任。但离港后,也未遇到来自清国当局或其他外国政府的任何阻碍。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1)
——一个美国人的游记
  1877年12月24日
  《纽约时报》特别报道,记者:
  上海,中国,星期二,1877年10月2日
  清国海岸独特的景象
  清国和日本是近邻,许多美国人认为,这是两个颇为近似的国家。然而,只要作一次简短的访问,就能消除这个印象。旅行者如果行色匆匆,他甚至无需上岸,就能明显察觉到这两个国家的区别。
  日本列岛的海岸,地势险峻,陡峭的海岬星罗棋布,海湾的出口通常也很不规则。从太平洋横扫过来的风暴,大多会被阻挡在海湾外面,不会危及安全。而清国海岸,在最靠近日本的部分,地势平缓开阔,通常看不到陡峭的悬崖和海岬。由于海岸线十分低平,领航员通常不能使用陆地坐标。扬子江上的领航员主要使用的导航标志是河上的小船和浮标。扬子江河口非常宽阔,一望无际。因此,测水深的铅锤就成为了重要的航行工具。
  从长崎到黄海的航行距离大约只有450英里。当我们沿这条著名航线前进时,不由怀疑,它是否只是现在才开通的。直到1858年,这条航线上还极少有船只冒险穿行。日本列岛的海岸,宛如在世界的尽头,没有多少人愿意到那里去。而现在,每周都有蒸汽班轮在清国与日本之间对开,而不定期蒸汽轮和帆船的数量几乎与班轮的数量一样多。东方世界在过去20年中,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
  我们现在的一些航海地图,将上海的坐标定位在距扬子江江口不远处。事实上,上海坐落于黄浦江边,离那条著名的大河还有12英里。黄浦江水从吴淞口流入扬子江。清国地方政府最近在这里建了一个炮台,用以保护这个水上通道。如果清国不幸与他国发生战事,这个炮台可以阻止敌国舰队进入上海。
  一些吃水很深的拖船不能开进黄浦江,它们通常就在炮台附近装卸货物。于是,吴淞口一带,千帆云集,密密的桅杆像树林一样耸立着,一个城镇就这样拔地而起。这里有清国惟一的一条铁路和电报线,连接着吴淞口和上海。
  铁路和电报线对当地的清国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它们经常被人为地中断,尤其是电报线。天朝的人民无法理解电报的工作原理,他们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如果在电报线附近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情,立即就会有人造谣,比如说其中一个传信的邪神玩忽职守,从电线里跑出来,迷路了,因此导致祸事发生,等等。这种谣言通常会引起骚乱,暴徒们将毫不犹豫地冲过来,砸毁机器。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①
  扬子江和黄浦江的江岸,地势低洼,地形少有变化。而在长崎、神户和日本的其他港口,映入访问者眼帘的,是陡峭的山坡,耕作精细的梯田,还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气势非凡的商埠大都
  上海静卧在黄浦江的河弯处,整个城市的景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新奥尔良,同样是水流湍急、浑浊不清的河流,同样是蜿蜒的河岸和岸边停泊着的汽船、驳船,而河中船上耸立的桅杆如森林般密集,江岸上也有一排排错落排列的储物仓库。江上,划艇和小帆船穿梭不停。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一组特有的景象,也不全是新奥尔良的翻版。上海有更多的小划子和小帆船,前者是一种摇橹而行的小船,后者是一种平底的帆船。船头坐着的那些留长辫子的清国船员,也与密西西比河下游的船工们毫无相似之处。
  在许多小划子和平底帆船的船首,画有人的眼睛,它们就像肯塔基州大钟乳石洞里那些著名的鱼一样。据说,如果有这样的图案,船只就能看清前途。清国人会用严肃的口吻解释道,如果没有这些眼睛,一定会发生许多的事故。为表示对清国人习惯的尊重,许多在扬子江和其他清国水域航行的外国蒸汽船上也画上了眼睛,这消除了当地人对蒸汽船许多反对的意见。但清国人也不像先前那样看重这个水上人家的习俗了,现在的许多小划子和平底帆船上就找不到眼睛了。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2)
从江上看去,上海比日本的港口显出更好的风貌。理应如此,上海是一个更早开埠的国际商业城市,商贸业也有更丰厚的利润。临江的那条街道名为“外滩”。外滩上,有一排宏伟的西式建筑,有些楼房修了好几层高。豪华夸张的建筑风格向世人展示,在这个城市兴建之初,它的土地是多么廉价啊,没有人会在意占地面积是多少。著名的旗昌洋行、怡和洋行和其他大洋行,都拥有自己富丽堂皇的大厦。
  蒸汽革命和环球旅行改变了上海
  上海的俱乐部显得十分的奢华、阔气,足以让从伦敦和纽约来的客人们羡慕不已。早先的惯例,洋人来到上海,可将行李留在船上,自个儿先走下船来,然后按照介绍信标明的地址,前往事先指定的酒店。仔细检查过他的介绍信后,当地人会提供一个房间给他。然后,一名侍者会立即出发,去船上取回客人的行李。接下来,他愿意在上海住多久就可以住多久,食宿费全免。上海盛情好客,无比慷慨,这里的主人真诚地想让每一个从远方来的客人心满意足。
  那个时候,到上海来的洋人很少。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全球范围的大流动,一大批环球旅行家应运而生。今天的上海,从世界各地拥来了无数的观光客。酒店为他们敞开迎宾的大门,但上海人也改变了先前免费的惯例。这里有十几家服务层次不等的酒店。其中,以礼查饭店①最受欢迎,其服务水准与它在纽约的姐妹店相差不远。
  这里的结账方式简单,这是对酒店而言,对于入住的客人来说,则很复杂。如果客人是头天中午入住酒店的,于次日傍晚离开,他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被索要了两天的房费。他抗议道,自己只在房间住了30个小时,至多也只需支付一天半的房钱。但酒店经理会打断他的话说:“根据惯例,我们把不足一天当做一天计算。你住了两个不足一天的时间,所以你需要支付两天的房费。”
  豪华马车横行的世界
  在上海,即使在洋人的会馆里,也到处充斥着清国人的身影和声音。大街上,到处是扛着包的苦力。如果离开汽轮上岸,你会发现有许多这样的行李搬运工都在等待着一个可以挣点钱的差事。码头上还有一种独轮的手推车①,坐这种手推车的乘客几乎都是清国人。刚到上海的那个傍晚,我与一个朋友在街上闲逛时,提议去坐一回手推车,他同意了。一眨眼工夫,我俩就爬上了一辆,把自己完全托付给了推车的苦力。车轮下的街道,新近刚用碎石铺就,而这种车没有安装减震的弹簧,坐在上面真不舒服,刚走过几个街区就足以让我们领教了。
  我更喜欢从日本传过来的那种人力车,是新近从长崎流传过来的。虽然它没有日本当地那样清洁和舒适,但十分方便,而且价格不贵。这种人力车雇一辆的价格是每小时10美分,如包租一天,是50美分。在日本,这种人力车只做商业用途,可不是用来享受愉快旅程的。
  在上海,任何人若想获得别人的尊敬,他必须有一匹马和一架马车,需要以这样的气派在外滩或某条郊外马路上露面。清国人使用的驭马大多是骏马,许多马都能跑得飞快。他们也从加利福尼亚或其他地方进口了一些洋马,但当地气候对这些洋马不利,因此多数人更愿意用本地马。上海的赛马会花费巨大,而本地马几乎从来不用于赛马。
  电报和蒸汽快船改变游戏规则
  环球旅行家的大量出现,并非是上海曾闻名遐迩的好客态度消失的惟一原因。上海的商业近来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利润也不像原来那么丰厚了,因此好客程度也随着利润一起下滑。在没有电报、蒸汽轮也十分稀缺时,少数商行占据了本地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甚至垄断了上海的贸易。
  使用蒸汽快轮的惟一目的,就是要将新加坡和香港的市场行情尽快带到上海。当时,一些最激动人心的快船比赛就发生在相互竞争的商行之间。一方如果比其他商行早一天知道茶叶、大米和棉花的行情,它就能抢占先机。当所有人都知道实际交易价格时,它已经独霸市场。在许多年里,宝顺洋行和旗昌洋行就是以这种方式来竞争经营的。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3)
商务函件通过快船从香港送到上海。这些快船的烟囱一刻不停地向外冒着蒸汽,待机而发。一旦拿到送往上海的商务函件,它们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直冲出去。这些船上没有一个乘客,也没有一件货物,别的信件也一概没有。总之,它没有任何额外的负担。
  据悉,快船的船长和船员都是从所能找到的最矮小的人中挑选出来。他们的蒸汽船快得像风一样,驶往上海。在扬子江江口,有一个跑得特别快的家伙等在那里,信件就交给他。禁止快船立即进入上海,以防止船员偷偷摸摸地带出信息。它要等在上海外面一两天后,才可以悠然驶入黄浦江。
  大多数情况下,由此带来的金钱回报足以支付快船的所有开支。据说,旗昌洋行有一次花了50万美元,另一次花了40万美元,还有几次花了25万美元。
  然而,电报的出现改变了一切,赛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任何人只花一点美元就可获知伦敦、纽约、巴黎或圣彼得堡当天的行情,再没有人可能比别人有更多的信息优势。电报出现前,所有贸易都操控在少数人的手中,小人物没有任何机会。而现在,任何人都可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买卖,大商行不可能因为早几天拥有独家信息而挤垮他。我猜想,昔日的那些垄断商们面对此情此景,是多么厌恶而无奈啊!他们一定会为往昔的黄金时光而惋惜,对于今天盛行的新概念,又是多么愤恨!
  利润与先前比较,一下子薄了很多,而且常常入不敷出。去年的茶叶贸易就是一个例子,当时欧洲和美国的市场都非常糟糕,几乎所有货物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好几个小商行都破产了,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以外。稍大一些的商行,也被迫在账本和资金平衡表上记录下一笔笔令人不悦的账目。所有的商行都不得不惨淡经营,那些几年内或单单一年就能积聚大笔财富的日子已经远去了,没有重新回来的可能。先前那些嘲笑别人只赚上千元利润的人,现在也为能够获得百元甚至十元的利润而感到满足了。
  从前,外滩上的饭馆开席时,总会伴随着香槟塞子从瓶口喷射而出的脆响。据说,那时一个晚上积累下来的软木塞,就需要好几十名苦力用扫帚来扫除。现在,人们只能偶尔听到开香槟的声音了。有时候,连续好些天都悄无声息。昔日的黄金时代和现在的反差真是好强烈,但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人们的生活比先前更谨慎和严肃了,当然还是有大量尽情狂欢的活动在上海发生。
  茶叶、棉花和石油
  清国茶叶贸易从好几个方面受到损害。首先,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商业买卖从几家商行扩展到了许多家,这样导致竞争加剧,减少了单位货物的获利;其次,清国贸易刚开时,日本基本上还没有对外开放,当时荷兰人从日本运出的货物数量微不足道。而现在,日本大量出口茶叶,减少了人们对清国茶叶的需求量;第三,英国政府很早就开始在印度栽培茶叶,并努力在英国推广印度茶。过去几年里,印度茶发展迅速,严重地冲击了清国茶叶贸易。在清国的英商说,如果阿萨姆茶(Assam,印度东北部的邦)和其他印度茶叶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到本世纪末,清国茶叶就将退出英国市场了。在过去数年里,上海的茶叶出口量已大幅下降,尽管许多商人坚信可以生存下去,但其他人对此不抱希望,他们认为事情只可能越变越糟,难见好转。
  进口贸易的希望也面临类似的情形。但是,据了解到的情况,可能会比出口贸易的前景要乐观一些。英国人在进口贸易上占有最大份额,他们垄断了鸦片贸易。鸦片每年将成千上万的清国人送入坟墓。如世人所知,清国政府早就希望能禁止鸦片贸易,但英国用大炮和军舰强迫清国政府将他们的子民推向堕落的生活,致使他们一批批地走向死亡的深渊。英国为了发展贸易,继续在对华鸦片贸易上占据垄断地位,我认为没有任何国家愿意取代它的这个地位。此外,英国在纺织、钢铁及其他金属贸易中,也占有最大份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4)
美国人曾与清国有相当可观的棉花贸易,但英国的棉花商们联合起来,将市场份额从我们手中抢了过去。我们的商标被伪造,贴在了曼彻斯特最低劣的产品上。英国商行把这些产品当成“美国制造”出售,损毁了我们的名声。而这些英国商行里还存有大量“英国制造”的上等质量的产品。他们窃取了我们的贸易,或者说保护了他们自己的贸易。据闻,如果我们的制造商和销售商也采取适当措施,是可以夺回大部分贸易份额的。英国棉花质量已在过去数年间急剧下降,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可以把比英国质量更好的产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出去。
  现在,美国出口到清国的主要产品是石油,其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清国有油井,但它们很少开采石油,也完全不知道提炼的方法。清国人很少使用机器,他们在这方面的主要需求就是衡器和一些简单的农机具。他们大量购买我们的白银和水银,将来可能会买得更多。他们也买了一些铅板,但很少买其他金属。一些行家认为,美国应保证其在清国的贸易份额,至少应保证在铅板和条钢贸易中的份额。条钢消费是巨大的。如果我们像以往一样将铁出口至英国并获利,我们也可以努力在清国开展这项贸易。
  去年上海的进口贸易总额为4700万两白银,价值6000多万美元。如果不把银币计算在内,美国在其中约占100万美元的份额。显然,我们还可以表现得更好些。
  1886年的上海:租界见闻
  1886年8月7日
  题记:近十年来,上海巨变,成为东方第一商埠。洋人在上海的租界里生活舒适,而美国对华贸易可能面临威胁。
  6月10日,上海。这几年上海发生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以致于那些怀旧的人们可能很难再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各个方面的成长,使这个城市矗立为远东第一商埠和东方的一颗明珠。
  市政管理井然有序
  《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城内的三块土地分别租借给英国、法国和美国,成为租界①。这些土地被三国永久占有,每年只须向大清国政府支付每亩725美元的租金。
  租界之内,三国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通常情况下,这两个市政机构能够和谐相处,一起工作。迄今为止,这种管理方式运转顺利。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
  租界内,约居住有4000名洋人和将近20万清国人。上海旧城的城墙与租界相邻,那里面居住着50万清国人。租界囊括了临河大约4英里的土地,顺江而下就是吴淞口,黄浦江从这里汇入扬子江。这里是东方最优越的港口。
  黄浦江的潮高约为6英尺。可以想象,要在一个地势如此低而平坦的大城市修建一个通畅的排水系统,会是一个多么艰巨而庞大的工程。然而,这个排水系统已经建成了,而且看起来运转得相当令人满意。
  接下来的大问题是供水,通常这是东方城市的致命弱点。在远东地区,由于饮用不清洁水而死亡的人数要比其他所有原因致死人数的总和还要大。令人惊奇的是,上海人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上海有一个了不起的供水系统,为居民提供优质饮用水。①
  他们在城中建起了一个巨大的用于过滤河水的储水池,还在市中心修建了一个巨大的水塔。河水由水泵吸入主管道,再流向水塔。这样,楼房的高层也可以获得充足的自来水。万一有火灾发生,消防队也可以因此获得强大的水压。
  上海警队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度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②
  城市的主要市区用电照明,而郊区道路上使用汽灯。③
  上海有一个组织良好的消防部门,配备了救火机。④街道以碎石铺成,显得井然有序。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5)
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在我们自己的城市中,又有多少可以吹嘘做到了这些呢?我想没有。而且,要特别提一句,这里的税也并不高。
  远东最美的风景
  上海最主要的街道名为外滩,它距黄浦江约40英尺,与江岸平行。在外滩和黄浦江之间,是两排绿树和一片美丽的草地,它们总是保持得非常漂亮。
  外滩上,建有公共花园。在仲夏夜的黄昏,有乐队在这里演奏,女士和孩子们聚集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到那里去,有些女士还定期光顾。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让居住在这个东方城市的人们无不露出心满意足的神情。
  当然,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还是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返回故土,即使他们再不能像25年前那样衣锦还乡了。
  外滩上的建筑美观辉煌,让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感到无限的荣光。这个城市完全国际化了,她的街道呈现出世界上最独特的风景。
  让我们停下脚步,静观身旁来来往往的人们。
  这边,有一位洋行大班(商行的老板)带着家人,正朝一个很时髦的街道走去。即使在伦敦或纽约,你也很少见到这样富贵气派的排场。
  一位法国夫人款款走来,她身着巴黎最时新的服装。一点儿也看不出,这位夫人已经在清国度过好些年头了,她的打扮丝毫没有过时的迹象。
  有一位清国商人过来了,他坐在一辆光洁紧凑的四轮马车里,身后紧跟着一名扈从。当你看到他身穿做工精致的绸缎花衣时,可能会认为他一向喜欢这样穿着,以炫耀自己。实际上,清国人只是到最近,才开始追从外国的时尚。
  在清国商人背后,两个脏兮兮的苦力抬着一顶轿子,这才是当地人习惯使用的东西。在街对面,还有好多独轮的手推车,当地人称为江北小车,这才是清国通行的脚力车。瞧,有个高大肥胖的清国妇人坐在车轮一边,她那两个穿着漂亮的孩子坐在另一边,正神情悠然地开过来。
  有六辆小巧的清式双轮马车驶过去,它们型制不同,风格迥异。而后面跟着的一辆法式马车,却与巴黎街头跑的同样标准,只是在马车上挤着坐了六个清国男子。
  现在过来的是一位帕西人①,带着他的马车夫和男仆,三人都穿着他们本民族的服装。他倚坐在自己的四轮马车里,显得多么的诚恳厚道,但如果你跟他有商业往来,可要小心!
  川流不息的人潮中,还有最常见到的东洋车穿梭其间,这是一种从日本引进的交通工具,适合于所有人乘坐。而在街的另一边,清式手推车排成一排,一些是给当地人坐的,另一些则装载着货物。
  人行道上,你会看见来自于各个国家的人,他们神色从容,没有人显得特别的行色匆匆。
  靠近外滩的江边,停着一排废船,商人们用作存放鸦片的货栈,而鸦片是有史以来列强带给清国最重的灾祸。
  大型蒸汽轮船从上海溯江而上,最远可达汉口,也可顺江一直开到宁波。有一部分日本邮船是蒸汽轮船。十年前,这些船都悬挂星条旗,很容易让人触景生情,想起我们遥远的故乡。
  就像所有临近河流的城市一样,这里还有好多随江飘流的船上人家。上海旧城外,通常停泊着上千艘平底帆船,它们大部分是货船。在那一带,还挤着成千上万条小木船,这就是江上人家惟一的居所了。
  铁路在清国的遭遇
  从这里到吴淞口,有一段试验性质的铁路,尽管只有十英里远,但列车总是拥挤不堪。这条铁路在商业上是一次成功,但当路旁的茅草屋和干草堆几次失火后,清国民众疾呼抗议。大清政府最终买下了这条铁路,将其运往台湾。①
  清国人是世界上最迷信的人,这条铁路似乎触及了他们的某些迷信,他们将几次茅屋的失火归咎于铁路,作为让它迁走的理由。多年来,当地的清国居民也与电报线发生冲突,他们责怪电缆打扰了他们安葬在地下的祖先们休息。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6)
这条铁路运到台湾后,从未被拆除。它在台湾铺设数年后,被运到矿山,最终留在那里使用。在此地之外的人,当他们读到纽约和伦敦的报纸上有关财团要在清国架设铁路的文章时,一定会感到非常有趣。实际上,这个国家并未做好兴修铁路的准备,她也不能依赖一个失业的法国绅士的空想,而是需要切实找到筹集建设资金的办法。
  社交的天堂
  离开外滩,向市中心走去,你会途经五花八门的各式商铺。在一些店里,你几乎能买到所有的商品,从缝衣针到一只锚链。
  但走进租界,进入我们自己的城镇,你会发现,这里任何一个商店里,都能买到所有的东西,欧洲货或清国货一应俱全。
  租界的建筑,大多为洋人所有,这是他们在上海绝妙的投资,因为他们的国人只在租界居住,房地产市场兴旺发达。
  走过租界后,就到了跑马场。跑马场每年举办两届赛事。①这里还有运动场和球场,远东最好的一条街道就从这里开始。整条街道不超过六英里,路面整洁、完美,街道两旁有漂亮的花园别墅。有些别墅,简直可以与美国罗得岛的新港相媲美。这条道路一直延伸到租界旁的徐家汇,再往前就变成清国狭窄的手推车道了。静安寺路的涌泉是行人们通常的歇脚处,几乎每个人都要在这个地方停下来,让他们的马歇口气。
  这里几乎每个人都喂了一匹可以骑的马。一年中的这个季节,他们每周都要出外狩猎。如果天气舒适宜人,就非常适宜参加这项活动。按惯例,女士们也可以骑马参加。
  大约两年前,有位从新加坡回来的华人雄心勃勃,在踊泉附近开张了一家中式茶馆,也许是一家中餐馆,因此发迹。这位暴发户和同时代其他的清国富绅一样,喜欢炫耀。
  这条街道沿江而建,直通吴淞口。来来往往的行人太多,而那里又没有其他道路,这条时髦的街道用得太多,年复一年,几乎遭到损毁。
  美国国内的人们恐怕会认为,生活在上海的美国人大概不会有太多的社交活动。实际上,来到这里的女士们会发现,她们可参加的活动真是应有尽有。上海每个晚上都有舞会、家庭聚会或是富丽堂皇的宴会。这里还有歌剧。业余爱好者们拥有一个可爱的小剧院。1866年,上海第一个现代剧场兰心戏院建成,1871年被火焚毁,于1874年1月27日重新建成。这是一座颇为考究的戏院,楼座两层,戏台宽敞,设备精致。此外,打猎也是洋人十分喜爱的活动。长江下游沙洲之地,苇草丛生,野鸭、候鸟随处可见,都是洋人喜爱的猎物。英国人为了到长江和其他河湖里打猎,特别设计了一种华丽小船。每届春秋假日,风和日丽,便三五结伴,泛舟于上海附近的江湖水面上,出没于茂盛的芦苇中,一边打猎,一边休息。他们每个季度都会有三到四场演出。另外,还有巡回剧团每年都到上海来举行大型巡演。
  完美的家居生活
  无疑,经过十年的艰苦经营,上海的生活品位已经大大提升了。来到这里的洋人们,开始把上海当成自己的家,而不是像先前那样,要等着在此赚一笔钱后再回家娶亲。他们先就结婚了。如此一来,这里聚集了很多已婚的年轻人,他们再不满足于清国旧式的宴会,而经常发明或引进一些新的娱乐方式,来唤醒沉默的旧时代。
  洋人在这里的家庭生活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大部分外国孩子都在9岁时被送回国去接受教育。这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件艰难的事情,然而现在还没有办法解决。
  这里是家庭主妇充分获得休息的庇护所。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可像大清国这样,家庭主妇们如此无所事事。在清国,你可以充分地使用仆人,一旦这些仆人们闯入了你的生活,一切就会像上了发条的时钟一样,井然有序地运转起来。仆人们忠诚可靠。你告诉他们去做一件事,就可以确信这件事一定能够做好。我相信,当来自太平洋彼岸的那些人们不能再拥有这些仆人时,一定会万分怀念他们。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7)
上海市场堪称完美,难怪许多人都会带着这种印象离开。目前,凡是这个城市及其周围买不到的东西,都可由蒸汽轮船带进来。想吃日本的牛肉吗?这难不倒上海。而“楚府羊肉”绝对是你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所能吃到的最可口的佳肴。即使在1月份,青豌豆、番茄和生菜也可从广州运来,而所有热带的水果都可从香港运来。
  世界在前进
  在过去三年中,经过好多次尝试,人们终于利用清国廉价的劳动力建起了一批大工厂。在这些宏伟的现代化制造工厂里面,安装了最先进的机器。但是,他们的产品还是很不容易打进清国的市场。
  我只知道有一个行业做得非常成功,这是最出人预料的可在此大获成功的行业,它就是照相平版印刷。最初,它只是取得了部分的成功。幸运的是,李鸿章大人在一次造访时,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通过他,商家获得了一份与北京政府签订的合同,将一些古老的政府档案进行照相平版印刷。据说,在未来的六年,这个行业的商人们都会一直业务充足,可以让他们忙个不停。
  实际上,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