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武生-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补牢,在青云门中又安插了些人,不过,最终的效果还是难以确定啊……”

“而以我现在的身份,能够接触到博陵崔氏的人,大都是他们家族的三代弟子,距离核心层还有所差距,就算探查到什么,也只能作为佐证,不能指向最终的结果……”

“所以,这个任务,要按照行动操典的标准来看,难,真的太难了!”

杨凤楼听了,也是一阵挠头。

原本他以贵和班为掩护,带领右龙武军的一个行动队前来成德,计划是在镇州与李思睿接头,然后在李思睿的帮助下,再前往博陵崔氏所在的深州,后续的具体任务还没有订立,谁想到,后续的任务难度这么大?

五姓七家的核心层,哪里是说接触就能接触到的?

而且不但要接触到,还要拿到博陵崔氏宗族大会的最终决议,岂不就是难上加难?

沉吟半晌,杨凤楼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又问道:

“李公子,要不,你给我介绍一下崔家老祖宗的情况,或者说说博陵崔氏的宗族大会?咱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有没有机会,能够拿到博陵崔氏宗族大会的决议?”

李思睿想了想,说道:

“我先给你介绍一下博陵崔氏宗族大会吧……”

博陵崔氏的宗族大会,每年举办一次,日期是固定的,定在每年的八月十八,之所以定在这个日子,一方面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博陵崔氏的宗族成员要团圆,另外,崔家老祖宗的寿辰是在八月十九。

宗族大会虽然开会仅仅一天,不过需要进行决议的议题早就派发给宗族成员,在开会之前,宗族成员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各项私下的交易和妥协,所以正式开会那一天,基本就是对各个议题进行简单的协商,然后形成决议。

在开会的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十九,乃是崔家老天爷的寿辰,博陵崔氏的族老,会将大会决议上报给崔家老祖宗,等老祖宗认可之后,便会存档,并且开始按照决议安排相关族人去做事。

崔家老太爷虽然是崔家的实际掌门人,不过很少推翻宗族大会的决议,所谓上报等待认可,更像是一种形式而已。

“也就是说,咱们要想拿到宗族大会的最终决议的时间,就是宗族大会开会完成,到崔家老太爷批示之后存档的这个时间段?”

“不错!”李公子点头,“时间不长,难度不小。”

杨凤楼低头沉思,良久之后,抬头,脸上挂着笑容。

“我想,我有办法了……”

“哦,快说说……”李公子大为惊讶。

杨凤楼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虽然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只听得李公子不断两眼放光。

“杨参军果然名不虚传,这个计划,可行性,非常高!”

李公子先是赞了一句,然后又面露难色。

“这不过这样一来,对贵和班表演的要求,就相当得高了,不知道,杨参军的麾下,能不能……”

杨凤楼傲然一笑。

“您就瞧好吧!”

第84章 德和楼

临近七月十五,镇州城中很是热闹。

七月十五,乃是大唐盂兰盆节,这个叫法,源自佛教。

而道教,对这一天,又有另外的一个叫法,中元节

只不过,有唐一朝,道家虽然是国教,在民间,佛教的接受度好像更高一些,所以大唐人,更喜欢把七月十五称呼为盂兰盆节。

无论佛教还是道教,对这一天都很是重视。

佛教大开方便之门,讲经说法。

道教设坛作法,驱鬼祈福。

又有无数信徒虔诚祷告,即便不信教的大唐民众,也会在这一天大肆游玩,让盂兰盆节更加热闹。

而乾符三年的镇州城,还有另外一件热闹事——德和楼开业!

说起这德和楼,可是不简单。

地处镇州最为繁华的十字大街上,两层,临街。

从六月初开始动工,仅仅一月有余,便已然拔地而起,这个速度,在乾符年间,实在是有些惊人了,要知道,以乾符年间的建造速度,在乡野盖几间草屋,还需要将近两个月时间的。

而且,德和楼用料很是考究,做工很是精细,一点也没有赶工所带来的粗制滥造,真不知道德和楼背后的东家,投入了多少财货,才达到了这个效果,

不但如此,就连里面的布局,也大异于其他。

不同于普通临街楼阁,德和楼的正门不是很宽,仅容三人并排而行。

大门两侧,全然封闭,根本不像普通临街楼阁一样,恨不得把一层临街的整面墙全给去除。

一层空间很是广阔,连常见的立柱,都不见了踪影,最奇特的是,一层顶部根本没有封闭,从一楼抬头,就能看到二楼的楼顶。

所谓二楼,只不过是在一楼的上空,靠着外墙,圈了三面,还被分为一个个小型包厢,前后通透,只要一打开窗户,就能讲一楼的情况一览无余。

而整个德和楼做工最为精巧的地方,竟然是正对大门的一处高台,长约五十步,宽约三十步,高出地面五尺,三面以三尺木质围栏围护,后面挂着幔帐,左右各有一个挑帘,左侧挑帘上方,写着“出将”,右边写着“入相”。

那真是要多怪异,有多怪异。

说是酒楼,却也不像,说是食肆,更是不对,倒是真有人猜测,这德和楼,莫不是一座戏楼?不过很快被推翻了,就算是戏楼,也没有这种样式的啊……

镇州城的人,越是猜测,就越是好奇,越是好奇,就越是对德和楼期待。

临近七月十五,德和楼贴出告示,盂兰盆节,开业,更是把镇州城中所有人的胃口,吊了个十足。

这种饥饿营销的套路,自然是杨凤楼的手笔。

这德和楼,正是李公子在杨凤楼的详细指导下,为贵和班专门营造的新型戏楼,其形制,完全是仿制民国时期的戏楼。

杨凤楼为了让贵和班的演出获得最理想效果,对德和楼的营造可谓煞费苦心。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镇州城中人,对德和楼种种怪异之处津津乐道,却根本没有说到点上,他们看到德和楼的诡异,只不过是浮于表面,真正根本的东西,都掩饰在德和楼的精心构造之中。

比如德和楼二楼的顶棚,根本没有选用唐朝营建法式中常用的坡屋顶,而是采用叠屋架的方式,搭建了一个藻井,开口广大,深度足足一丈有余,就像一个无形的大碗,扣在了舞台的上方。

在舞台下方,杨凤楼更是特意提点李思睿,让他寻来五口大缸,内不置物,埋在舞台下方。

无论是头顶的藻井,还是舞台下方的大缸,都可以让贵和班在表演的时候,让声音传播得更远。

除此之外,还在舞台前后做了很多的机关布景,只等演出到合适的剧目的时候拿出来,力争让人耳目一新。

与此同时,贵和班也在加紧演练剧目,务求烂熟于心,聂一锦更是被杨凤楼催得上蹿下跳,就差昼夜不息地排演京剧了。

贵和班七月初七抵达镇州,在紧张的排演中,终于等到了七月十五。

德和楼正式开业!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请了两队人舞狮舞龙,自然有一番热闹景象。

作为德和楼的东家,李思睿第一次正式露面,在众人的齐声恭贺之下,一把扯下了牌匾上的大红绸子,黑底金字的“德和楼”三个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同时,有人也扯下了门柱之上的两幅红绸子,露出了对联一副: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德和楼的少东家李思睿,满面红光,笑容可掬地大声说道:“承蒙诸位父老乡亲抬爱,德和楼戏楼正式开业,特从都城长安请来京剧名班贵和班,在德和楼演出,演出内容乃是京剧,必然不会让大家失望,请诸位赏脸一观,赏脸一观……”

说完之后,便招呼自己请来的众多亲朋好友,将其他的事情交给了雇佣来的大掌柜。

德和楼的大掌柜姓谢,四十多岁,很是能说会道,见东家离开,不由得高声说道:

“德和楼开业酬宾,原价三十文的门票,现在只需三文便可入场听戏,另外赠送绿茶一杯,可添水三次,另有干鲜果品,请大家品尝……”

“诸位,刚才鄙楼东家说了,德和楼开业之初,就请来了都城京剧名班,在我德和楼演出,机会实在难得啊,请诸位抓紧机会,万万不可错过啊……”

楼外众人一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他们对什么京剧名班到是不甚了解,但是对三十文钱,可是有着切身的认识,那可足够到酒楼之中,要上小菜两个老酒一壶了,结果到了德和楼,就换一杯茶水喝?

这是什么茶水,怎么如此金贵?

再说了,啥叫京剧?

什么都说不清楚,就敢叫价三十文?

这德和楼,可是够黑的啊!

不过,众人转念一想,原本三十文的茶水,现在只要三文钱,岂不是一个大便宜!?

没说的,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早有好事之人,掏出三文钱,要去见识个新鲜。

在他们的带动之下,也有人纷纷解囊。

不多时,德和楼中,已经人声鼎沸。

李思睿和另外几个年龄相仿公子,坐在二层最好的包厢之中,看着楼下一顿喧嚣,忍不住面露微笑。

旁边一位公子轻轻一笑。

“李六,你小子平时最是抠门,没想到,不声不响之中,就干下了这么大的一个买卖,还真让人刮目,不过,这京剧到底是什么,给咱们兄弟透个底啊……”

李思睿微微一笑,想起杨凤楼那自信满满的样子,不由得学着说了一句:

“京剧?哈哈……您就瞧好吧!”

第85章 五姓七家四公子

“要我瞧好?哈哈……”

李公子对面之人,哈哈大笑,“看来李六你小子,对接下来的演出挺有信心啊,我倒是要瞧瞧,有个什么‘好’在等着咱们……”

李公子听了,也不动气,依旧笑眯眯的,略带自得地说道:“卢十六,我实话告诉你,下面是什么‘好’,我也不知道……”

“哦,这怎么说?”被称作卢十六的公子很是意外,“这不是你的买卖么?怎么你还不知道?”

“德和楼的确是我的,不过,演戏的戏班子可不是我的,我说是从长安请来的京剧名班,没有一句虚言……你们都不知道,我请他们费了多少力气,别看就是一个戏班子,脾气贼大,就连我建德和楼,人家直接要求,必须按照他们给出的法式去营造,要不然的话,人家根本不来……”

“这还不说,这不眼看就要开张了,我说去看看他们排演的剧目吧,人家根本不让,还是说什么如果不能轰动镇州,宁愿分文不取,愣是没让我看,你说厉害不厉害?”

听了李公子的话,卢十六顿时咋舌。

“这么嚣张?”

“可不是么?你也知道,咱们兄弟为人在世,什么时候受过这个,我当时就要发脾气,不过转念一想,他们既然敢这么嚣张,估计是有些真才实学,我不看就不看,忍个几天,也有个念想,这不,到了现在,我还不知道到底演得怎么样呢……”

“嘿嘿,李六,这可不像你啊,你就不怕他们演砸了,把你德和楼的名声彻底搞臭了?”

“演砸了?哼!”李公子冷哼一声,“德和楼也不过十万贯而已,大不了我拆了它!不过,他们这个戏班子要是敢给我演砸了,那可就不是钱财就能解决的了……”

卢十六一听,没说话,一挑大拇指,毫不掩饰脸上的幸灾乐祸。

他旁边的另外一位蓝衣公子却开口了。

“得,我还以为今天能有什么好戏看呢,原来是怎么回事,唉……本来是想散散心的,看来,结果堪忧啊……”

李公子听了一笑,“崔七,我的好兄弟,知道你们家最近事多,我也是好心,把你带出来散散心,一会要是他们演砸了,我让你看看大卸活人,岂不也是一场好戏?”

被称呼为崔七的蓝衣公子一听,抱了抱拳,却摇了摇头,显然对大卸活人的兴趣不大。

李公子见状,嘿嘿一笑,说道:

“你也别太早泄气……这个戏班子还真有点想法,这不是今天是盂兰盆节么,虽然我没有看到他们排演的剧目,倒是听说了,他们说要表演点应节的剧目,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盂兰盆节有什么应节的剧目,这不,我也挺期待的么……”

那崔七公子还没有说话,包厢中一直沉默的一位黑衣公子说话了,而且,还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

“我觉得吧,这个戏班子,倒是有可能给咱们点惊喜……”

“哦?”这连李公子都诧异了,“郑兄有什么高见?”

黑衣公子“啪”的一声打开折扇,轻摇两下,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正所谓见微知著,看着德和楼的营造,再看看德和楼的这些小小细节,想必这戏班是有真才实学的……”

“别的不说,就是咱们身边这套胡桌胡凳,样式新颖,看似简单,却让人很是舒服,坐在这里不由得想放松下来……”

“再看看这一盏清茶,将茶道变繁为简,却又有无穷的滋味蕴含其中,实在暗合天地至理啊……”

“然后,咱们看看这二层包厢的营造,推开小窗之后,能够讲一楼一览无余,最关键的,还能讲戏台之上的一应变化看在眼中,说实话,就算是让我来设计,恐怕都难以到达这样的效果,看来这个戏班子,可是大不简单啊……”

“哈哈……郑兄高见啊……哈哈……”

李公子打了个哈哈,继续回头与两外两人打屁聊天,不再搭理这位郑公子,至于卢十六和崔七,根本没接这位郑公子的话茬。

郑公子也不以为忤,仿佛早就习惯了这种待遇一般,只是轻呷茶水,慢摇折扇,不再说话,一心等着好戏开场。

很显然,包厢之中的三位公子,与李公子的关系,自有亲疏远近之别。

最近的,应该是那位卢十六公子,与李思睿之间言谈无忌,说话很是随便,听起来完全不像个世家公子,倒像小门小户出身的读书人一般,其次,便是那位崔七公子,虽然不像卢十六一般熟络,却也在言语中透着股亲热,而那位郑公子,可就远了,就连最基本的称呼,也透着一种疏离。

这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包厢之中的这四位公子,可都是大有来头,他们都出身于五姓七家!

李公子自然不用说了,赵郡李氏的嫡系公子。

卢十六,乃是范阳卢氏的嫡系子弟。

崔七,乃是博陵崔氏的第三代七公子,现在更是负责家族中财货的往来,虽然比不上那些进入仕途的崔氏子弟来得清贵,却也算是位高权重。

至于郑公子,原名叫做郑经,也是出身于五姓七家之一的颍阳郑氏,说是嫡系吧,倒也不错,不过这位郑经公子的经历比较特殊,他乃是一位私生子,是郑氏上一代嫡系子弟酒后混乱所得,更兼在外面成长到十岁才认祖归宗,实在很难让人将他看做郑氏的嫡系。

也正是由于郑经公子的特殊经历,让李思睿等几位公子,对他一直处于不冷不热。

好在,郑公子也已经习惯了这些。

四位公子说说笑笑,等着好戏开台。

在正式开始之前,还是老规矩,跳灵官,跳财神,跳加官。

随后,作为贵和班的班主,刘蒲河上台。

先是向着台下抱了抱拳,然后朗声说道:

“承蒙各位赏脸,咱们贵和班感激不尽!闲话不再多说,今天是盂兰盆节,咱们贵和班特意准备了一场小戏应节,等到这场小戏演完,才是正式的大戏,诸位,请上眼吧……”

“天女散花!”

第86章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就是贵和班为盂兰盆节准备的应节戏!

这出戏的情节比较简单,剧情大意是:西天如来佛放开慧眼,遥知维摩居士在毗耶离城现身说法,不幸染病,遂命文殊师利率领诸菩萨、众弟子前往问疾,借聆妙法。又命伽蓝往众香国传法旨,派总领群花天女到维摩处散花,以测验诸菩萨、众弟子是否练习。天女率领花奴,携带满贮仙卉之宝篮,乘风驭气而来,历遍大千世界,赏尽天地美景。及至,倾篮散花,顿成五彩缤纷万紫千红之境。散毕,回归复命。

此戏中,有佛陀,有菩萨,有居士,有天女,又有佛家众弟子,本意又是劝世点化,醒人魔道,在盂兰盆节上演,当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可谓将应节戏之中的“应”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文已经说过,李唐一朝,道教虽为佛教,但是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不如佛教,这一点,从七月十五这一天,叫做盂兰盆节而不叫做中元节,就可以看出一二来。

这一点,在镇州的体现,更为突出。

也许是因为河朔三镇饱经了百余年的战乱,这里的民众,对轮回的期待要更迫切一些。

别的地方暂且不提,至少在镇州,是这样的。

自从初七那一天与李思睿一番长谈,有细化了完成任务的计划,杨凤楼就需要让贵和班的京剧,在镇州演出之后的影响力更加强大,所以,结合了成德镇州的情况,杨凤楼准备加紧排练一场《天女散花》出来。

七天时间排演出一场新戏,难度非常大,好在《天女散花》这场戏的唱词本来不多,更多是道白,重中之重乃是“云路”和“散花”两场的身段和水袖,这对能够舞动软鞭扫灯花的聂一锦来说,挑战不小,却也不是不能完成。

即便这样,贵和班这两天也被杨凤楼催了个鸡飞狗跳。

今天,就是正式演出的日子了,可谓,成败在此一举!

《天女散花》,以两罗汉同起舞为开始,随后,四云重、十八罗汉、四金刚、四揭帝、伽篮、七菩萨、文殊师利、大鹏鸟、韦驮众神为引,如来上场。

这一上场,就先声夺人!

佛祖居高而坐,众多菩萨罗汉列立两厢,如同众星捧月一般,无论菩萨还是罗汉,都宝相庄严,佛祖更是完全按照佛经描述进行装扮,真如佛陀在世一般。

台下散座,当时就炸了!

众多观众惊呼连连,不断有人口宣佛号,甚至还有虔诚的信徒,直接离开座位,三拜九叩!

二楼包厢之中,四位公子都看傻了。

“阿弥陀佛!不会是佛祖降世吧!?李六,你可得给我说清楚了,这……这……你到底是请来的戏班子,还是请来的西天众佛?”

卢十六虽然生性散漫,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佛教信徒,一看到佛陀出现,再也坐不住了,直接起身,不过他仅存的理智,还不断提醒他,这仅仅是在演戏,不能当真,不过他还是问了李公子一句。

李公子和崔七公子相对苦笑。

“这个‘好’,可是真够瞧的……”

台上,如来开口。

“慧日高悬,俺只是打坐普陀崖,

救取生灵,慈云洪展。

他那飞来金刚,眼光烁三千,

听吾道功成满月如来。”

一听到这韵味十足的唱腔,卢十六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

“是演戏,是演戏……可吓死我了……”

说着,重新落座,端起面前的茶碗,将其中的茶水一饮而尽,就连茶叶也喝了下去。

李公子连忙再给他倒上一杯茶,苦笑着说道:“我可真不知道他们要演什么啊……要不然早就提醒你了,来,喝茶,压压惊,压压惊……”

旁边黑衣郑经倒是一笑,“看来这个戏班子里面,还真有高人啊,听这两句唱,这用词,这配乐,真是恰到好处啊……卢公子,一会你要是不嫌弃的话,可以找找这个人,这个人佛性不浅啊……”

“是么?”卢十六一听,也顾不得其他,仔细看戏,又默念唱词,“还真是这么回事……行,一会我会会这位高人……”

包厢之内不再有人说话,四位公子,全都聚精会神地开始听戏。

一楼散座之中的那些观众,也都渐渐反应了过来,不在喧闹,偌大的德和楼之中,仅有贵和班的声音,再无余声!

台上表演还在继续。

佛陀退场之后,天女上场,接珈蓝相传佛祖法旨,前往毗耶离城,准备散花。

随后,便是“云路”一折。

“祥云冉冉波罗天,

离却了众香国遍历大千。

诸世界好一似轻烟过眼,

一霎时又来到毕岩钵前。

清圆智月广无边,慧业超明不作仙。幻中幻出庄严相,慈悲微妙自天然……”

“云路”一折,表现天女离却了众香国去毗耶离城时,一路上所看到的迷人景物,感慨大千世界的奇妙景观。

聂一锦所饰演的天女,在舞台之上载歌载舞,三丈长短的彩绸,随着她的舞动,不断上下纷飞,真如仙子凌波一般,那曼妙的身姿,那轻盈的舞动,让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要不是有“佛陀现世”的前车之鉴,恐怕还得有不明所以的观众纳头便拜。

“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

有善才和龙女站立两厢。

菩提树檐匐花千枝掩映,

白鹦鹉与仙岛上下飞飏。

绿柳枝洒甘露三千界上,

好似我散天花粉落十方。

满眼中清妙景灵仙万丈,

催祥云驾瑞行速赴佛场。”

八句反西皮快板,唱得那叫一个珍珠落玉盘,听得德和楼中众人,那叫一个如痴如醉。

随后,天女下场,众多观众的眼神一直盯着聂一锦的背影,很多人都恨不得,将那幅“入相”的门帘子给扯了,只因为他阻拦了自己观看仙女的视线!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果然是仙女!”

郑经活用杜甫《赠花卿》中一句,算是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包厢之中也是一片沉默,众多公子都在回味刚才仙女的风姿。

“仅仅赶路,就有如此曼妙的舞动,真不知道散花之时,有当如何?嘿嘿……我现在倒是对仙女背后的高人,相当期待,一会一定要见上一见!”

郑经说完,卢十六罕见地附和道:“同去,同去。”

众人口中聊着,眼睛却一直盯着台上,等着看《天女散花》的后续部分,却发现贵和班的一位管事上了台,那位仙女,早已仙踪渺渺。

期待的仙女不见了,上来一个管事老爷们,怎么看,都是贼眉鼠眼、面目可憎,包厢中人还好,台下散座客人一阵鼓噪,纷纷要求仙女上台。

贵和班的管事,正是泥鳅,他也不着急,就这么乐呵呵地听着台下的叫骂,直到声音稍小之后,才乐呵呵一抱拳。

“诸位,刚才是我贵和班为了应节,特意安排的一场小戏,大家说,好不好?”

“好……”

台下顿时传来一阵山呼海啸的叫好。

泥鳅一乐。

“下面,我贵和班,将为大家奉上一场大戏,保证更加精彩!”

台下顿时不干了,纷纷喝骂,最终竟然汇聚成一句话,“我们要看仙女!”

泥鳅也不着急,哈哈一笑。

“不瞒诸位,《天女散花》的确有下半场,不过,今天不演!诸位要是想看的话,明天请早!”

说完之后,也不管台下的反应,转身下台。

包厢之中,几位公子气得脸都黑了。

卢十六狠狠一拍桌子。

“果然嚣张!”

“这……这……这本来是一位好好的高人,怎么学得如此满身铜臭!?这……这……简直是有辱斯文!”

郑经就差破口大骂了。

李公子也很恼火,刚想开骂,突然意识到,这德和楼是自己的买卖,顿时神清气爽,还略带得意地问道:“嘿嘿……别说这个,我只问你,明天,还来不来看戏?”

郑经还没说话,卢十六就一声暴喝。

“当然来!不来?不来那是傻子!”

第87章 声震长街

德和楼一楼,众多观众纷纷鼓噪,嚷嚷着要让贵和班把《天女散花》演完,音量之大,竟然声震长街,让德和楼以外的人纷纷驻足,还以为德和楼开业第一天,就要闹出大事了呢,很多好事之徒,就驻足门口,等着看热闹。

二楼包厢之中,卢十六有些幸灾乐祸,对李公子说道:“李六,这事,恐怕不好办了啊,这么多观众都不干了,你说……这贵和班会不会演下去呢?”

这个时候,一直沉默的崔七公子竟然也说话了。

“我估计他们得演下去……戏班子这种事,我知道,他们就靠着观众吃饭,要是得罪狠了,以后的演出,可就不好说了……”

李公子听了,沉吟了一会,却摇了摇头,没有附和。

“看看吧……”

德和楼的后台,现在也是一片混乱,众多演员都已经装扮好了,就等着开戏,却没有想到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都围到了杨凤楼的身边,等着他拿主意。

说实话,在演出之前,杨凤楼就知道,《天女散花》必然大受欢迎。

这出戏,原本只是佛经中一个小故事,根本不是京剧的传统剧目,乃是梅兰芳先生首创的个人本戏,灵感却来自于一副《天女散花图》,梅先生被画中天女的优美姿态深深吸引,这才请齐如山等梅党文人出手,历时半年有余的排演,才搬上舞台,甫一出演,便红遍了大江南北,随后,几经发展,成为了后世梅派青衣的代表剧目,在后世可谓经久不衰。

要是说,这出戏,镇不住大唐的民众,估计梅先生都不干!

虽然早就预料《天女散花》必然大受欢迎,但是杨凤楼也没有想到,竟然能够受欢迎到这种程度。

现在观众鼓噪不休,贵和班的演员们也都聚拢到身边,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眼神中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不但如此,就连聂一锦和田小娥都跑了过来。

杨凤楼想了想,不管演出什么,都是要为贵和班扬名,而且要尽可能地将名声宣扬得更大,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右龙武军的任务。

那么,现在的选择就简单了,两个选择——

第一,向观众们妥协,继续上演《天女散花》。

第二,按照原计划安排演出。

这两个选择,哪一个才能让贵和班的名声更大?

答案,显而易见!

“你们两个过来干什么!?回去!赶紧把发型和头饰改过来,换衣服,快点!”

“张辽,许褚,夏侯惇,李典,还有曹操,去后场!”

“牛四,起锣鼓点!急急风!三遍!”

“都给我听着,三遍急急风之后,不管外面什么情况,直接上《长坂坡》!”

杨凤楼做出决定之后,贵和班成员一哄而散,该干啥就去干啥。

牛四已经带着文武场面,敲起了急急风。

“呛,呛,呛,呛呛呛呛呛呛……”

一楼观众自然不太明白这锣鼓点代表着什么,鼓噪之声,渐渐平缓了下来。

二楼包厢,几位公子都是一愣。

“这个节奏……恐怕不是仙女吧……”

说着,郑经摇了摇头,说道:

“看来咱们都猜错了,今天,注定是看不到下半场《天女散花》了……”

崔七公子也说道:

“这贵和班果然硬气!李六刚才说,德和楼不按照他们的要求兴建,他们就不来,我当时还半信半疑,这么一看,估计是真的……”

李公子闻言大笑。

“哈哈……我就觉得他们不见得会妥协,果然如此,怎么样?脾气大吧?”

说着,李公子站起身形,走到包厢的窗前,冲着楼下一声大喊:

“手巾板!四个!”

楼下也有人高声回应。

“好嘞!”

说完之后,只见李公子把手伸出包厢窗口之外,一条纯白色的毛巾,从楼下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