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武生-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种种消息,众说纷纭。
陈大公子最后也没有正面回应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过,田小娥,已然远走高飞。
就连在这件事中穿针引线的刘大印刘大全兄弟,也都不见了踪影……
第50章 贵和班
乾符三年六月初七,晴,宜出行。
刘家班,在这一天,离开了长安城。
刘蒲河等人进入都城长安,满打满算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除了杨凤楼之外,没有交到什么朋友,自然也没有什么灞桥折柳十里相送的戏码,不过,刘家班还是在十里长亭处停了下来。
这是副班主的命令。
如今的刘家班,可谓兵强马壮,除了原有的五个人之外,刘蒲河还在长安多方斡旋,招募了三位乐师和六个打杂的后生,除此之外,副班主还带来了十一个人,共同组成了新的刘家班。
甚至副班主还蛮横地给刘家班更名,叫做,贵和班。
队伍大了,规矩自然也多了。
刘蒲河虽然是名义上的班主,不过各种规矩都是副班主一人制定的,贵和班的人都知道,在班里,真正说话管用的,却是副班主。
副班主年纪不大,年仅十五,身高六尺有余,面目微黑。
正是大唐右龙武军行军参军,右龙武军中侯,致果副尉,飞骑尉,杨台杨凤楼!
原来,杨凤楼终究还是接下了任务,带领右龙武军的众多人员,前往成德方镇,在青云门成立一事中,探查博陵崔氏的最终目的。
杨凤楼别出心裁,将刘家班所有成员,全部招募成右龙武军的外围成员,与原右龙武军人员,组成新的贵和班。
以演出剧团的形式,做自己一行人的身份掩护,前往成德方镇!
这种新型的方式,得到了老头的大力肯定,并且动用右龙武军在成德方镇的各种内线,给予杨凤楼行动上的支持。
按照计划,杨凤楼应当在六月十七出发,在七月十五之前到达成德方镇的治州——镇州,带领贵和班参加那里的盂兰盆节的庆祝活动,然后在当地内线的接应下,再次出发,前往博陵崔氏所在的深州,在八月十五之前抵达,正式开始对青云门和博陵崔氏的调查。
从长安出发到达镇州,路途足足一千八百里,要想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走完,时间虽说不上多么紧迫,却也没有多少富余,按道理说,杨凤楼应当早早上路才是,不过,杨凤楼一过了长安东北的十里亭,就命令队伍停下了。
他要等人。
不多时,两人四马,带着一辆马车,姗姗而来。
走到近前,为首大汉跳下马来,哈哈一笑,“杨兄弟,幸不辱命啊……哈哈……”
却是原神策军校尉刘大印。
他身后的大汉,却是他的族弟,刘氏排行十三的刘大全。
这刘氏兄弟,曾经因为陈大公子调戏聂一锦,与杨凤楼不打不相识,如今重新调动到右龙武军中,自然和杨凤楼更加亲近。
杨凤楼上前,微微一笑,“刘叔叔,可不能这么论,您和先父交情不浅,凤楼在您的面前,不过是一个小辈,咱们可不能乱了规矩……”
刘大印哈哈一笑,“凤楼,话不能这么说,以前,我们兄弟说认识你父亲杨烈,只不过是高攀而已,说什么交情不浅,我们兄弟自己都脸红……再说,你杨猴子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我们兄弟都有所耳闻,那真是不得了,还有,前几天的事,嘿嘿……如今咱们同在右龙武军当差,我们兄弟又在你手下讨饭吃,咱们还是平辈论交的好。”
杨凤楼一笑,“如此的话,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人带来了么?”
刘大印一指身后的马车。
一位美妇挑开了车厢的帘子,款款走来。
正是田小娥!
如果陈大公子看到田小娥、刘氏兄弟和杨凤楼搅合到一起,绝对会气得吐血!
他那彻底不举的毛病,根本就不是什么酒色掏空了身子,而是杨凤楼等人给他下得圈套!
原来,杨凤楼在无奈接下了成德方镇的任务,一听到是护军中尉田令孜亲自点将,就知道是陈大公子在背后阴他!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被人阴了,不去报仇,那可不是杨凤楼的性格。
所以,他就找上了刘氏兄弟和田小娥,请刘氏兄弟将陈大公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坊司田小娥的身上,然后动用右龙武军贮存的秘药,请田小娥在曲意奉承陈大公子的时候,给他悄悄下到饮食之中,最后的结果,便是陈大公子在不知不觉之中,彻底失去了做男人的能力!
这个局,做了个天衣无缝,一把坑得陈大公子生不如死。
田小娥款款上前,在杨凤楼面前站定,恭敬行礼。
“多谢杨公子仗义出手……”
杨凤楼点点头。
“你事情做得不错,救你出教坊司,也是早就商量好的,不必多谢……现在有两条路给你,第一,是给你金银财宝,让你远走高飞,虽然数量不多,却也能保你个衣食无忧,第二,允许你加入贵和班,算做正式的班社演员,跟着我们把任务做完,给你个放良的文书,要是在任务中表现突出,说不定能够将你从外围人员,正式纳入右龙武军。何去何从,你自己选吧……”
田小娥一声苦笑,“小女子无依无靠,在这乱世之中如何能够自立?还请杨公子怜惜,让我加入贵和班,为杨公子鞍前马后,只求不要再做那无根的浮萍。”
“这么说,你选第二条路了?”
“是。请杨公子怜惜……”
杨凤楼点点头,这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这田小娥虽然才貌出众,却也没有什么依靠,本以为嫁给王阔能够过上相夫教子的安宁日子,却不想短短几天时间,就因为王阔犯事,被纳入了教坊司,可谓才出龙潭又入虎穴。如今杨凤楼给了她这两条路的选择,她自然是要紧抱右龙武军的大腿,再也不愿做那人人都可以欺凌的弱女子了。
杨凤楼刚刚安排好田小娥,刘大印就上前一步。
“杨兄弟,此间事了,我们兄弟也告辞了,咱们日后再见!”
杨凤楼一拱手,“请刘六哥,十三哥,万事小心!”
刘大印哈哈一笑,翻身上马。
“荣华富贵马上取,不做权贵狗奴才!”
“这才是我辈男儿作为!”
说完之后,打马而走。
杨凤楼也被刘氏兄弟的豪情所感染,大喝一声,手指东北。
“出发!”
第51章 贵和班的杨凤楼时代
关中地区的盛夏,绝对能把人热死。
空气干热干热的,一口吸进去,仿佛要把整个胸膛点燃,再一口吐出去,燎得嘴唇干巴巴地疼。
这样的天气,别说人了,就连一条狗都不愿意出门,随便找个树荫一卧,吐着舌头,呼哈呼哈就是一天,只有等到太阳落山之后,才勉强有点吃东西的想法。
晋阳城外城南驿站,也是如此,根本没有多少来往的官员,连带着驿站左近的客栈酒楼茶铺也没了生意。
悦来客栈的小伙计赵三,趴在桌子上,赖洋洋地盯着驿路发呆,也不知道是热傻了,还是抱怨老太爷太狠了点,这么热的天气,自然没有多少旅客上路投宿,也就少了些铜钱的打赏,这个月家里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整条驿路之上,黄土夯平的路面,在太阳的照耀下,明晃晃地有些耀眼,好在根本没有什么人行走,要不然黄土沸腾起来,能落得满头满脸,那才叫一个难受。
也不知道到底是盼着来人好,还是盼着没人来才好。
赵三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盯着驿路,时间长了,双眼干涩得厉害,闭上了眼睛,暗自叹了一口气。
也是,谁会在这样的天气出门?
不过,事无绝对,总有例外。
天色将晚的时候,一个车队,从远方,缓缓而来。
赵三顿时一喜,运足目力,仔细观看。
车队规模不小,足足十来辆大车,还有两辆带厢的马车,也不知道坐的是大老爷还是女眷,随行精壮汉子,足足有二十多个,有的赶车,有的步行,还有人背着水囊前后照应。
每一辆大车的前头,都插着一根短短的小旗,杏黄色的旗面上写了两个大字,走得近了,才能认出来,贵和。
这是……看着不像官员家的队伍,又不像车马帮押运货物,难道是个戏班子?那这个戏班子,可够大的了。
赵三一边想着一边跑出了客栈,站在路边一个劲招呼。
“各位爷,歇会不?这大热天赶路,可够受罪的……歇会吧,下一个驿站还在三十里开外,再走可就错过了宿头,再说,你们走过去,就算人受得了,牲口也受不了啊……来,过来过来,咱们悦来客栈什么都有,您是投宿还是打尖?喝口凉茶再上路也好啊……诸位放心,咱们这还有上等的精料,保证把牲口伺候得好好的……”
赵三一边招呼,一边观察这些路人,发现大多数人都缓慢了脚步,显然都想歇会,却没有一个敢直接停留,都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年轻人。
身高六尺,面目微黑,年岁不大,看着可能还没有赵三岁数大。
难道,这个少年才是车队的主事?
赵三心头疑惑刚起,那位少年开口了。
“今天就歇这了……壁龙执勤……”
车队众人一阵欢呼,唯有另外一位少年一脸郁闷。
众人把大车赶到悦来客栈门口,有的卸车,有的搅拌饲料,有的收集空瘪的水囊要去灌水,那位叫壁龙的少年,前后照应,查漏补缺,倒是井井有条。
为首少年,从马车上请下一位中年男子,共同走进悦来客栈,直接包下了一个院子,算好了价钱,就带着人进屋了。
赵三得了三文的赏钱,伺候起来很是殷勤,一阵忙乱之后,总算把这个车队安顿好了。
等赵三把热水送到小院的时候,车队众人已经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坐在卸下来的箱笼之上,听了为首少年训话。
“再说最后一遍啊,都听好了,旦角坐大衣箱,生行坐二衣箱……花脸坐盔头箱,武行坐把子箱……壁龙你是丑角,坐哪都行……记住了,这是规矩,以后在后台也是这么个座次……”
赵三听着新鲜,没想到这些人规矩还这么大,还想多听听,却被一个少年拉住。
“小哥,找你有点事,咱们出去说……”
为首的那位少年看了一眼,微微点头,随后又说道:“坐好了咱们就正式开始了啊,这次去镇州,要在盂兰盆节上表演新戏,这关系到咱们贵和班能不能一炮打响,都给我卯上喽……”
这位少年,自然是杨凤楼。
而听从他训话的,自然是离开了长安城的贵和班成员。
贵和班离开长安城之后,一路晓行夜住,每天顺着驿路赶路三程,也就是九十里,然后在驿站旁边找客栈住下,吃过晚饭之后,总是要聚合在一起,听从杨凤楼给他们讲讲京剧。
杨凤楼以贵和班实际掌门人的身份,对贵和班的组织结构,完全套用后世京剧班社的架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是各司其职。
按照“七行七科”,将贵和班的所有人,全部重新划分了职能,就连从右龙武军挑选的柴飞,宋岩,泥鳅,独狼,娄金狗,锦尾,雄鸡,女雉,乌鸦,觜火猴,参水猿一众人等,也被他在贵和班中安排了各自的职位。
现在的贵和班,虽然没有后世班社人员那么齐整,不过,架子也算初步搭了起来,“七行”生、旦、净、末、丑、武、流,“七科”经励科、剧装科、盔箱科、容妆科、交通科、剧通科、音乐科,也有人各司其职。
其次,便是对所有人进行京剧的初步培训。
上台表演的演员,对“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也算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文武场面各个乐师,杨凤楼直接甩给他们一套锣鼓经,几经磨合之后,也能简单地配合演奏了。
后台的后勤人员,在杨凤楼的耳提面命之下,总算知道了自己应该干什么,再不复当初一般混乱。
总的来说,杨凤楼在短短十天左右的时间内,对贵和班的改造,可谓大有成效。
“今天,就说说这出戏,《锁麟囊》……”
杨凤楼正准备按照剧情安排演员的时候,牛四却一脸古怪地跑进了小院。
“大哥,您出去看看吧,出事了,有人在驿站中被围了……”
“关咱们什么事?坐好了,听我讲戏……”
“不是,大哥,您还是去看看吧……那个人,咱都认识……”
第52章 倒霉的张先生
『』,。
杨凤楼和牛四走出了客栈的大门,抬眼就能看到,对面驿站的门口,正有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对着驿站门口指指点点。
挤进人群,一位中年人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一言不发,旁边站着一位驿卒,正在破口大骂。
仔细一看,杨凤楼乐了,这人还真认识,正是张大善人府上那位账房张先生。
“张先生,您怎么到了这里?”
杨凤楼也不避讳,直接上前,把他搀了起来。
张先生一看是杨凤楼,周身猛然一震,有些庆幸,又有惧怕,最后哭丧了脸,说道:“哎呀……杨大……”
却被杨凤楼一个凌厉的眼神制止,微微一怔,把“大人”二字吞了回去,张先生顺口改道:“……兄弟,杨大兄弟,我可找到你了……”
“呵呵……张先生,别来无恙啊,您还没告诉我呢,这是怎么回事啊?”
张先生面露尴尬,啜诺着还没开口,旁边的驿卒倒是说话了。
“怎么回事!?这个家伙,拿着张纸条,说是节度使亲批的纸符,到我们驿站骗吃骗喝,还说是什么贡生,吃喝完了还不算,还想讹诈我们!”
杨凤楼一愣,问道:“张先生,您还和节度使大人,有旧?”
“有过一面之缘,唉……”
杨凤楼听了张先生的描述,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来,张先生从赵州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路过河中府的时候,因同行之人的关系,确实拜访过河中节度使,也真的从节度使的手上取得了纸符,能够免费在河中范围内使用大唐驿站系统。
只不过,那已经是几年之前的事情了。
这次从长安返回赵州,钱粮用尽,无奈之下翻出了这张纸符,准备大肆吃喝一番。
晋州城南驿的驿长,倒是也没有为难他,好吃好喝地,准备打发走了事。
谁知道,张先生吃饱喝足之后,突然想起多年以前的一桩旧闻,还想从驿站讨要些盘缠,便套用旧闻之中的套路,叫过驿长,指着纸符问他,上面写着“仅供饮食而已”,现在饮食已毕,“而已”在哪里?
驿长就愣了,什么叫“而已”?
张先生告诉他,此“而已”非牛非马,非骡非驴,乃是一种异物,你这没有也可以,以金银财货抵偿即可,也不多,三千贯一个。
驿长一点也没惯着他,直接就给轰出来了,还让他把“饮食”所用财货补上,要不然的话,就让他在驿站劳作赔偿。
杨凤楼听完了,不由得哭笑不得。
那桩旧闻他也听说过,好像是发生在江南道,一个“而已”还真讹诈了驿站三千贯钱粮,但是,那件事是发生在七八十年前,那时候的驿站,和现在的驿站,完全是两码事!
大唐建立之初,太宗皇帝就特别重视驿站的建设,明令沿着驿路,每三十里设立驿站一座,以当地富户充当驿长。
这条命令,在实行过程中,就变了味道,当地富户以贴补驿站的用度为名,在驿站周边大量开设客栈茶肆,所得银钱却大部分落入自家的口袋。
久而久之,驿站越来越破败,那些富户倒是一个个混得家境更加殷实。
那个“而已”之所以能够成功,便是抓到了富户驿长的心理,他们只想闷声发大财,却不愿得罪节度使身边的人。
而张先生这次,明显是找错了人了。
安史之乱以后,朝堂的衮衮诸公也意识到,把驿站系统的一个个节点,交给商贾富户也不是个办法,就改变了命令,以朝堂派遣人员为天下驿站的驿长。
此驿长,非彼驿长啊!
对着一个官员,玩这套,能捞到什么好处?
杨凤楼看着张先生,一阵无语。
而那位驿卒还在喋喋不休,“我看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贡生,那纸符也是伪造的!老家伙,你知道伪造大唐令符是什么罪名!?”
杨凤楼一听,不能不管了,要不然的话,再想见张先生,最起码得跑趟崖州了。
“嘿,这位小哥,话不能这么说,我这位张老哥,祖籍赵州,乃是如假包换的贡生,只不过科场不太如意,这才想起罢考归田,你可不要信口胡说……看看,纸符之上,是不是节度使大人的印信?这样吧,这二百文你拿着,就当支应他伙食的费用了……”
驿卒嘴一撇,“还差三百。”
杨凤楼一阵气结,唐末铜钱的力虽然大不如前,但二百文也足够三口之家支应几天了,怎么还要三百?
身旁张先生面红耳赤地说道:“我住了五天……”
杨凤楼:“……”
帮张先生补齐了铜钱,杨凤楼带着他回到了客栈,张先生一看赵家班全体都在,更是羞愧异常,一个劲地叨念着“斯文扫地啊……斯文扫地”。
杨凤楼把他领进屋子,问道。
“说说吧,怎么到了这里?”
张先生又是一声长叹。
原来,张先生在得知了张大善人乃是江洋大盗之后,听从杨凤楼的安排,以生病为由,没有跟着出殡,又得杨凤楼安排泥鳅暗中照料,总算是没有受到什么为难,不过,也在长安城待不下去了,这才打点行囊,准备回老家。
怎奈在张府做账房的收入,被官军收缴得差不多了,刚刚走到晋州,便囊中羞涩三餐无以为继,不得已之下才考虑“而已”,要不是碰上了杨凤楼,真不知道得凄惨到什么程度呢。
杨凤楼点点头,沉默半晌之后,直接开口。
“我这个贵和班里面,正好缺个账房,就请张先生重操旧业,如何?”
“我……我不太想干……”
张先生知道杨凤楼是干什么的,更是知道右龙武军是什么存在,现在在晋州碰上杨凤楼,又以戏班来掩饰身份,一看就知道没好事,他实在是不想趟这个浑水。
不过,杨凤楼却微微一笑,一句话,就让张先生颓然答应了。
“你想活,还是想死?”
这正是杨凤楼第二次见到张先生说过的话,当时他正用刀子架住了张先生的脖子,后面还有两句,“想死,就放你走,想活,就得听话。”
很显然,现在,就得听话了。
杨凤楼看着张先生答应做贵和班的账房,站起身,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放心,不会亏待你的……对了,那五百文,从你的月钱里扣……”
张先生:“……”
。
第53章 承天镇
张先生单名一个清字,虽说有些时运不济,却也是从县学州学,一步一个脚印升上来的赵州贡生,着实有些真才实学。
他进入贵和班几天之后,让杨凤楼不得不感叹,这人啊,只要放对了位置,就能焕发出他独有的光彩。
张清,便是如此。
进入贵和班不过几天功夫,便完成了所有资产登记造册,大到蟒服大靠,小到旦角头面上的一支钗子,都按照杨凤楼的粗陋条目,全都在花册上记录得明明白白。
说实话,这些演出用的服装,除了杨凤楼自己的那些,都是他承接了任务之后,通过用龙武军的关系,请将作监和织造署的匠人赶制的,由于时间紧迫,杨凤楼一拿到这些服装道具,便急急上路,还真没时间仔细清点一番。
等到张清把清单举到他的面前,杨凤楼才知道贵和班现在到底有多少家底。
不但如此,张清还按照杨凤楼的建议,形成了出入账目,简单分工之下,张清执掌出账,泥鳅执掌入账,约定每月顶对一次,虽然形式上还有所疏漏,也一改贵和班以前花多钱根本没数的局面。
最让杨凤楼欣喜的,便是张清还能够在剧目的排演上建议。
“这两出戏,我觉得第一次登台,还是演《长坂坡》为好,《锁麟囊》当然也好,但是咱们贵和班排演的时间过短,怕很多细节之处还表演不出来,尤其是这出戏主要以薛灵湘的唱段来吸引观众,第一怕聂姑娘的压力太大,第二也怕那些观众的接受能力还没有培养好,弄不好就白白糟蹋了好东西……”
“这出《长坂坡》就好的多,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喝退曹兵,这赵张二人,都是咱们幽燕人士,在河朔三镇算得上家喻户晓,就算没啥见识的乡野村夫,也都听说过他们的大名,只要上演,必然轰动。”
“只不过,这个剧本还是要调整一下为好……您看,这出戏的第一场从曹操点将开始,不算龙套,仅武将就八员,不说人员,就是八套硬靠,咱们贵和班也拿不出来啊,我看不如直接从第二场的当阳歇马开始演,另外,我还建议,把八员大将改成四员,逃难的百姓也得削减,要不然的话,就算咱们贵和班全上台,也不够,再说,也没有那么大的台子啊……”
杨凤楼听了之后,感觉张清说得很是在理,便点头答应,之后在剧目的排演上,也总是请他过来,对他颇为倚重。
张清加入贵和班只不过短短的时间,就彻底融入,而且还渐渐有了向智囊发展的势头。
只不过,聂一锦对他却一直没啥好脸色。
后来一琢磨,这才想明白。
原来是聂一锦埋怨他把《锁麟囊》排在了后面,很不满意。
杨凤楼知道这件事后,不由得哑然失笑,对聂一锦这种小女儿的心思,也没有太在意,只是嘱咐张先生好好做事,其他不必多想,就算了事。
长话短说,贵和班六月十七离开长安,白天赶路三程九十里,夜晚排演《长坂坡》,过河中府,走绛州,晋州,沁州,仪州,历时半月有余,便来到了太行山下。
按照原本的计划,应该在这里歇脚一天,然后走太行八径之一的井陉,直奔成德方镇。
贵和班歇脚的小镇,隶属太原广阳县,名曰承天,得名于镇守井陉苇泽关的承天军。
这苇泽关,便是鼎鼎大名的娘子关,相传是太宗朝长公主平阳公主,练兵驻守的所在,在玄宗朝安史之乱的时候,那是朝廷军队东出太行的必经之路,也是防守乱军的重中之重,战乱之中重建加固,建成军堡,由肃宗亲自命名“承天”。承天堡,又在四镇之乱之时,抵挡方镇人马,可谓朝廷防御河朔三镇的第一道防线。
一直以来,承天堡都由承天军镇守,随着承天堡的军事作用越来越凸显,承天军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自然对各种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便在井陉西头发展出一个小镇,这便是承天镇了。
小镇虽然不大,却很是繁华,茶肆酒楼一应俱全。
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不但有沐休的承天军军卒,也有南来北往的商贾行脚,更有数量众多的江湖人士,佩剑挎刀,昂昂然行走于闹市。
贵和班进入承天镇,寻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杨凤楼难得没有排演新戏,带着泥鳅和牛四,随意行走。
抬头看到一酒楼,随意一扫,杨凤楼却眼神一凝,迈步进去,自有伙计招呼,杨凤楼却是一笑。
“找你们掌柜的……”
说完之后,竟然不再理会伙计,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酒楼一层的正中。
那里正有一位说书先生表演评书,却不是随意坐在八仙桌旁边,而是坐在一座高台之上,居高临下地表演,众多酒客,散乱在周围。
正是这张高台,吸引了杨凤楼。
高约三尺,长约五十步,宽约三十步,三面突出,说书先生背后的一面,挂着一幅宽大的帷帐,将后面的空间,遮挡了个严严实实。
除了三面突出的部分没有围栏之外,这就是一座标准的戏台!
“这位公子,小老儿姓何,乃是此间酒楼的掌柜,请问,有何赐教?”
却是酒楼的掌柜来到了杨凤楼的身旁。
杨凤楼一指高台。
“这张台子,我明天要用,你开个价吧……”
何掌柜一愣,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客人。
杨凤楼见他不说话,以为他在考虑银钱的问题,便开口说道:“这样吧,我说个办法,请何掌柜斟酌,我从明天辰时开始使用,到华灯初上为止,保证你酒楼的酒水收入,比今天高出三成,如果不行的话,我就给你补足三成……而我分文不取,只是借用一下贵宝地……”
何掌柜一听,更是迷糊了。
“请问这位公子,您要这座高台,有何用处?”
“打…炮!
何掌柜:“……”
第54章 贵和班扬名,就在今日!
杨凤楼当然不是要炮打酒楼,而是要在这座叫做顺来的酒楼,上演贵和班的第一场京剧!
与酒楼掌柜谈好之后,杨凤楼回到客栈,宣布了消息:明天午时,初演。
贵和班上上下下,顿时乱作一团。
就连很没有存在感的刘蒲河,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也不得不连连感叹,“太仓促了,是不是再慎重一些……”
倒是主管钱粮往来的张清,神秘兮兮地凑到杨凤楼近前,问道:“收入几何?”
杨凤楼大手一挥,“扬名在即!钱财,不足论!”
一句话噎得张清直翻白眼。
第二天,刚过卯时,贵和班浩浩荡荡地来到顺来楼,在睡眼迷斜的伙计眼皮子底下,开始了准备。
在昨天杨凤楼宣布完消息之后,便直接安排好了演职人员的分工。
杨凤楼当仁不让地饰演赵云。
刘蒲河,饰演刘备。
聂一锦,饰演糜夫人。
田小娥,饰演甘夫人。
宋岩,饰演张飞。
柴飞比较辛苦,一人连演三角,分别是糜芳,夏侯因,夏侯杰。
由出身自右龙武军的雄鸡,娄金狗,觜火猴,参水猿乌鸦五人,分别饰演曹操,许褚,张辽,曹洪,夏侯惇。
文武场面,也就是锣鼓家伙的乐器伴奏,一共六人,分别是牛四,出身右龙武军的锦尾,刘家班的原有两位后生,以及新近招聘的两位乐师。
其中,牛四司鼓,锦尾操琴。
还有一位乐师机动,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其他人等也各有所司,不再一一详述。
值得一提的是,杨凤楼在右龙武军中挑选人员的时候,就刻意挑选了比较有特长的成员,比如雄鸡此人,对参军戏等百戏极其喜欢,本身又有一副好嗓子,早早就被杨凤楼看中,准备让他担当贵和班的架子花脸,兼顾铜锤花脸,而锦尾乃是一位少妇,曾经有一次进入教坊司执行任务,练了一手好胡琴,正是贵和班文武场面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贵和班进入后台之后,打杂的后生搬出妆容桌,打开各个箱笼,需要上台的各个演员,开始化妆。
杨凤楼一边化妆,还在一边提点这众人。
“听好了,都把脸洗干净了,咱们说过了啊,三遍,第一遍冷水,第二遍热水,第三遍还是冷水,一定要洗干净……”
“第一步,先拍底彩,把白色和红色调配成肉的颜色,搅拌均匀了,先拍脑门,鼻子,下巴,然后是两颊,两腮,最后是脖子,拍匀了,注意眼角,嘴角,眉毛,别落下……”
“第二步,拍腮红,用胭脂,从眼窝和鼻梁两侧开始,压住了眉毛,由上向下,从中间向两侧,由深到浅,拍匀了,尤其是边缘的地方,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