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上下五千年4-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童贯到了苏州,知道花石纲引起的民愤太大,立刻用宋徽宗的名义下 
了一道诏书,承认错误,并且撤销了专办花石纲的“应奉局”,把朱勔撤职。 
    东南的百姓看到朝廷取消了花石纲,罢免了朱勔,总算出了一口气。 
哪儿知道童贯正在这时候,加紧部署镇压起义的兵力呢。 
    童贯集中各路大军进攻,方腊不得不退回青溪,据守在山谷深处的帮 
源洞坚持战斗。官军不知道山路,没法进攻。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起义军里 
出了奸细,给官军引路。官军终于摸到帮源洞,方腊没有防备,被俘虏了, 
没多久,被押解到东京,惨遭杀害。 
    方腊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给北宋王朝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时候,在 
北方也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领袖宋江等三十六人从河北起兵,在青州、 
齐州、濮州(都在今山省)流动作战,打得官军心惊胆颤,一听到他们打来 
就跑。 
    在山东梁山泊,也发生渔民起义。据说宋江的起义军也到过梁山泊。 
后来民间流传的“梁山泊好汉”“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就是根据他们的事 
迹发展起来的。到了元朝末年明朝初年,小说家施耐庵把梁山泊农民起义的 
传说加工写成长篇小说《水浒》(浒音hǔ),成功地塑造了林冲、鲁智深、 
武松等许多梁山英雄好汉的艺术形象,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优秀长篇小说之 
一。 



                      199 头鱼宴上的阿骨打 



    童贯镇压了方腊起义没多久,东北的金朝派人到东京,催促北宋攻打 
燕京,夹攻辽朝。 
    原来,辽朝经过几次内乱和各族人民起义力量的打击,渐渐腐朽衰落。 

在这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逐渐强大起来。 
女真人民长期受辽朝贵族的统治和压榨,早就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 
    公元1112年的春天,辽天祚(音zuò)帝耶律延禧到东北春州(在 
今吉林省)巡游,兴致勃勃地在混同江(今松花江)捕鱼,并且命令当地的 
女真各部酋长都到春州朝见。 
    按照当地风俗,在每年春季最早捉到的鱼,要先给死去的祖先上供, 
并且摆酒宴庆祝。 
    这一年,辽天祚帝在春州举行了头鱼宴,请酋长们喝酒。辽天祚帝几 
杯酒下肚,有了几分醉意,叫酋长们给他跳舞。那些酋长虽然不愿意,但是 
不敢违抗命令,就挨个儿离开座位,跳起民族舞蹈来。 
    接下去轮到一个青年人,他神情冷漠,两眼直瞪瞪地望着天祚帝,一 
动也不动。这个青年就是女真族完颜部酋长乌雅束的儿子,名叫阿骨打。 
    辽天祚帝见阿骨打居然敢当着大家的面顶撞他,很不高兴,一再催他 
跳;一些酋长怕他得罪天祚帝,也从旁劝他。可是不管好说歹说,阿骨打拿 
定主意不跳,叫天祚帝下不了台阶。 
    这场头鱼宴闹得不欢而散。辽天祚帝当场没发作,散席之后,他跟大 
臣萧奉先说:“阿骨打这小子这样跋扈,实在使人没法容忍。不如趁早杀了 
他,免得发生后患。”萧奉先认为阿骨打没有大过失,杀了他怕引起其他酋 
长的不满,就说:“他是个粗人,不懂得礼节,不值得跟他计较。 
    就算他有什么野心,小小一个部落,也成不了气候。”辽天祚帝觉得萧 
奉先说得有道理,也就把这件事搁在一边。 
    阿骨打当然不是不会跳舞,他是个性格刚强的人,多年来对辽朝贵族 
欺负女真人民,早就不满。现在,眼看辽朝越来越腐败,就决心独立门户。 
    不久,阿骨打的父亲乌雅束死去,阿骨打继任完颜部首领,他建筑城 
堡,修理武器,训练人马,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准备反辽。 
    辽天祚帝得知阿骨打备战,一面派使者到阿骨打那里去责问,一面调 
动河北几路人马到东北威胁。 
    阿骨打对部下说:“现在辽人快要动手了,我们要先发制人,免得被 
动。”他集中女真各部骑兵二千五百人,亲自率领袭击辽朝。辽将没有准备, 
狼狈奔逃。辽天祚帝得知消息,立刻派大军镇压,在混同江边,遭到阿骨打 
骑兵的痛击。女真兵乘胜追击,兵力发展到一万人。 
    公元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正式称帝,国号 
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金太祖即位后,攻打辽朝东北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辽天祚帝 
派了二十多万步兵、骑兵到东北去防守,被金兵打得大败,连武器、耕具都 
丢得精光。辽天祚帝想跟金朝讲和,金太祖可不答应,指名道姓要辽天祚帝 
投降。 
    辽天柞帝恼羞成怒,组织兵力七十万,亲自带领到黄龙府去。 
    金太祖命令将士筑好营垒,挖掘壕沟,准备抵抗。正在这个时候,辽 
朝发生内乱,辽天祚帝下令撤兵。金太祖趁机追击,几十万辽军一下就垮了 
下来。辽天祚帝一天一夜逃了几百里,才算保住了一条命。 
    这时候,辽朝兵力大部丧失,北方人民不满辽朝贵族的统治,纷纷起 
义。 
    有人向宋徽宗提议,辽朝快要灭亡,收复北方燕云失地,这可是个好 

机会。宋徽宗派人从山东渡海,前往金朝会见金太祖,表示愿意夹攻辽朝。 
双方约定灭掉辽朝之后,北宋收回后晋时期割让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失地, 
北宋把每年送给辽朝的银、绢,如数转送给金朝,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海 
上之盟”。 
    金兵向南进攻,接连攻下了辽朝四座京城。还留下一个燕京,按照双 
方约定,应该由宋军攻打。 
    童贯刚刚镇压了方腊起义军,就带领十五万大军赶到北方,攻打燕京。 
他满以为辽兵的主力已经被金军消灭,打下燕京可以不费多大劲儿。哪知道 
辽兵虽然虚弱,比宋军还强得多。童贯一连打了两次败仗,不但燕京没有收 
复,而且损兵折将,把多年以来积存的粮草、武器全都丢光。 
    童贯为了逃避失败的责任,暗地派人请金军攻燕京。金军一举拿下了 
燕京,不肯还给北宋。童贯只好答应把燕京的租税每年一百万贯钱献给金朝, 
才把燕京赎了回来。这一来,北宋王朝的腐朽可让金朝看穿了。公元112 
5年,金太祖的弟弟金太宗完颜晟(音shèng)派辽将追杀辽天祚帝, 
灭了辽朝。接着发兵南下,把进攻矛头转向北宋王朝。 



                        200 李纲守东京 



    金太宗灭了辽朝之后,借口宋朝收留了一名辽朝逃亡的将领,分兵两 
路进攻北宋。西路由宗翰(又名粘罕)率领,攻打太原;东路由宗望(又名 
斡离不,斡音wò)率领,攻打燕京。 
    两路大军约定在东京会师。 
    前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北宋朝廷。金太宗又派出使者到东京, 
胁迫北宋割地称臣。满朝文武大臣吓得不知该怎么办,只有太常少卿(掌管 
礼乐和祭祀的官)李纲坚决主张抵抗金兵。 
    西路金兵攻下燕京,宋将郭药师投降。金将宗望叫郭药师做向导,领 
兵南下,直取东京。 
    宋徽宗看到形势危险,又气又急,拉住一个大臣的手说:“唉,没想到 
金人会这样对待我。”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喉咙,昏厥过去,倒在床上。 
大臣们手忙脚乱地把他扶起,把太医请来灌药急救,总算把他救醒过来。他 
向左右侍从要了纸笔,写下了“传位东宫”的诏书,宣布退位。不久,他带 
着二万亲兵逃出东京,到亳州(今安徽亳县)避难去了。 
    太子赵桓即位,就是宋钦宗。宋钦宗把李纲提升为兵部侍郎,并且下 
诏亲自讨伐金兵。 
    其实,宋钦宗并不比他父亲强多少,他做了一番表面文章,心里却七 
上八下没主意呢。 
    宋军在前线接连打败仗,东京吃紧起来,宰相白时中、李邦彦两人劝 
宋钦宗逃跑,宋钦宗也动摇了。 
    李纲得知这个消息,立刻求见宋钦宗,说:“太上皇(指宋徽宗)传位 
给皇上,正是希望陛下能留守京城,陛下怎么能走呢?”宋钦宗还没开口, 
宰相白时中先搭了腔,说:“敌军声势浩大,哪能守得住?”李纲驳斥说:“天 

下的城池,没有比京城更坚固的。再说,京城是国家的中心,文武百官集中 
在这里,只要皇上督率抗战,哪有守不住的道理?”旁边有个宦官也嘟嘟囔 
囔说东京的城池不牢固,抵挡不住金兵进攻。宋钦宗叫李纲视察城池。李纲 
去了一会,回来说:“我视察过了,城楼又高又坚固,护城河虽然浅狭一些, 
只要安下精兵强弩,不愁守不住。”接着,他还提出许多防守措施,要钦宗 
团结军民,共同坚守,等各地援军到来,就组织反攻。 
    宋钦宗还有点犹豫,说:“那么,谁能担当守城的重任呢?”李纲把目 
光向大臣们扫视了一下,说:“国家平时用高官厚禄供养官员,就是为了危 
急的时候要大家出力。白时中、李邦彦身为宰相,应当担当起守城的责任。” 
白时中、李邦彦在旁边听了,急得直翻白眼。白时中气急败坏地嚷道:“李 
纲你说得好听!你能打仗吗?”李纲神色从容地说:“如果陛下不嫌我没有 
能耐,派臣带兵守城,臣甘愿用生命报答国家!”宋钦宗看李纲态度坚决, 
就派他负责全线防守。 
    白时中等和一批宦官并不死心,等李纲一走,又偷偷劝钦宗逃跑。第 
二天一早,李纲上朝的时候,只见禁军列队在皇宫两边,车马仪仗都已经准 
备停当,只等钦宗上车出发。 
    李纲大为恼火,厉声对禁军将士说:“你们到底愿意守卫京城,还是想 
逃跑?”将士们齐声回答说:“愿意保卫京城!”李纲和禁军将领一起进宫, 
对宋钦宗说:“禁军将士的家属都在东京,不愿离开。如果强迫他们走,万 
一半路上逃散,敌人追来,谁来保护皇上?”宋钦宗一听逃跑也有风险,才 
不得不留下来。 
    李纲立刻出宫向大家宣布:“皇上已经决定留守京城,以后谁再提逃 
跑,一律处斩。”兵士们听了,激动地欢呼起来。 
    李纲稳住了宋钦宗,就积极准备防守,在京城四面都布置好强大兵力, 
配备好各种防守的武器;还派出一支精兵到城外保护粮仓,防止敌人偷袭。 
    过了三天,宗望率领的金兵已经到了东京城下。他们用几十条火船, 
从上游顺流而下,准备火攻宣泽门。李纲招募敢死队兵士二千人,在城下列 
队防守。金军火船一到,兵士们就用挠钩钩住敌船,使它没法接近城墙。李 
纲又派兵士从城上用大石块向火船投掷,石块像冰雹一样泻了下来,把火船 
打沉了,金兵纷纷落水。 
    宗望眼看东京城防坚固,一下子攻不下来,就派人通知北宋,答应讲 
和。宋钦宗和李邦彦一伙人早想求和,立刻派出使者到金营谈判议和条件。 
    宗望一面向北宋提出苛刻条件,一面加紧攻城。李纲亲自登上城楼, 
指挥作战。金兵用云梯攻城,李纲就命令弓箭手射箭,金兵纷纷应弦倒下。 
李纲又派几百名勇士沿着绳索吊到城下,烧毁了金军的云梯,杀死几十名金 
将。金兵被杀死的、落水淹死的不计其数。 
    正当李纲指挥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宋钦宗的使者带来了金营的议和 
条件。 



                        201 太学生请愿 

    金将宗望提出的议和条件是十分苛刻的,他要北宋赔给金朝大量金银、 
牛马、绸缎;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土地;宋钦宗尊称金皇帝为伯父; 
还要派亲王、宰相到金营作人质。宋钦宗、李邦彦一心求和,准备全部接受。 
    李纲听到朝廷准备接受这些丧权辱国的条件,肺都气炸了。他竭力反 
对赔款割地,主张跟金人拖延谈判时间,只等四方援兵一到,就可以反攻。 
    宋钦宗不耐烦地说:“你只管带兵守城,和谈的事,慢慢再说吧。”过 
了十天,各地救援东京的宋军陆续到了城外,共有二十万人。东京守军士气 
振奋。围城的金兵只有六万。宗望一看形势不妙,赶快把人马后撤,龟缩在 
堡垒里。 
    援军大将种师道、姚平仲都支持李纲的抗战主张。种师道是个经验丰 
富的老将,主张长期相持,等敌人粮草接济不上被迫退兵的时候,再找机会 
反击;但是姚平仲心急,主张派一支人马乘黑夜偷袭金营,活捉宗望。这个 
偷袭计谋偏偏又被泄露了出去,金军得到情报,事先作了准备。姚平仲偷袭 
没成功,反而中了金军伏击,损失了一千多人马。 
    这一来,一批投降派大臣就幸灾乐祸,大肆造谣,说援军已经全军覆 
没,还攻击李纲闯了大祸。宋钦宗听信投降派的话,惊慌失措,一面派使者 
到金营赔礼,一面把李纲、种师道撤职。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东京全城骚动,军民个个气愤。特别是太学里的 
学生,群情激昂。 
    太学生陈东,是个爱国热情很高的年轻人。东京被金人围攻以后,他 
曾经带领太学生三次上书宋钦宗,要求钦宗处斩蔡京、童贯、朱勔等六名国 
贼,震动朝廷内外,逼得宋钦宗不得不把六贼惩办。陈东和李纲素不相识, 
但是李纲的坚决抗战的行动使他们十分钦佩。 
    这一天,陈东带领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 
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他们在请 
愿书中恳切地说:“罢免李纲的命令一下,全城军民痛哭流涕,都说这样下 
去早晚要当亡国奴。这不是正中敌人的计吗?”东京城的军民听说太学生请 
愿,不约而同地来到宣德门前,一下子就聚集了几万人。这时候,李邦彦正 
好从宫里退朝出来,群众一见到奸贼,眼都红了,指着李邦彦的鼻子痛骂, 
有的还从地上捡起瓦片、石头,向李邦彦劈头盖脑地扔去,吓得李邦彦抱头 
缩颈,赶快逃进宫去。 
    宋钦宗在宫里听见群众闹了起来,吓得要命,连忙派个官员传旨,说: 
“李纲用兵失败,朝廷不得已把他罢职;等金兵一退,马上让他复职。”群 
众哪儿肯答应,大伙儿愤怒地冲进朝堂,拼命敲打那里的“登闻鼓”(有急 
事上奏时候敲的鼓),把鼓面也打破了。抗议的呼声震天撼地。 
    开封府知府赶来,威胁太学生说:“你们怎么能够胁迫皇上呢?”太学 
生高声回答说:“我们用忠义胁迫皇上,总比奸臣胁迫皇上卖国好吧。”一面 
说,一面又要把那知府揪住,吓得那知府灰溜溜地逃走。 
    禁卫军将领一看事情闹大了没法收拾,进宫劝宋钦宗答应大家的要求。 
宋钦宗没法,只好派人召李纲进宫,并且当众派人宣布,恢复李纲、种师道 
的职务。群众还不放心,这时候,种师道正乘车赶了来。大家掀开车帘,一 
看果然是种老将军,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才陆续散去。 
    太学生的请愿终于得到胜利。李纲复职后,重新整顿队伍,下令凡是 
能够英勇杀敌的一律受重赏。宋军阵容整齐,士气高涨。宗望看到这种情况, 

也有点害怕,不等宋朝交足赔款,就匆忙撤退。 



                      202 两个皇帝当俘虏 



    由于东京军民的坚决抵抗,金将宗望被迫退兵。种师道向宋钦宗建议, 
在金兵渡黄河退却的时候,发动一次袭击,把金兵消灭掉。这本来是个好主 
意。但是宋钦宗不但不同意,反而把种师道撤了职。 
    金兵退走以后,宋钦宗和一批大臣以为从此可以过太平日子了。他们 
把宋徽宗接回东京。李纲一再提醒宋钦宗要加强军备,防止金军再次进攻, 
可是每次提出来,总受到一些投降派大臣的阻挠。宋钦宗也嫌李纲噜苏。 
    哪料到东路的宗望刚退兵,西路的宗翰率领的金兵却不肯罢休,加紧 
攻打太原。宋钦宗派大将种师中带兵援救,半路上被金兵包围,种师中兵败 
牺牲。投降派大臣正嫌李纲留在京城碍事,就撺掇宋钦宗把李纲派到河北去 
指挥战争。 
    一些正直的大臣认为朝廷不该在这个时候让李纲离开京城,但是宋钦 
宗却硬要把李纲调走。 
    李纲明知道自己遭到排挤,但是要他上前线抗金,他也不愿推辞。钦 
宗拨给他一万二千人,他向朝廷请求拨军饷银、绢、钱各一百万,朝廷只给 
了二十万。李纲想做好准备工作再走,宋钦宗嫌他拖拉,一再催促,李纲只 
好匆匆出兵。 
    李纲到了河阳,招兵买马,修整武器。但是朝廷却命令他解散招来的 
新兵,立刻前去太原。李纲调兵遣将,分三路进兵,但是,那里的将领直接 
受朝廷指挥,根本不听李纲的调度。三路人马没统一指挥,结果打了一个大 
败仗。 
    李纲名义上是统帅,实际上没有指挥权,只好向朝廷提出辞职。投降 
派又攻击他专门主张抗金,打起仗来却损兵折将。宋钦宗把李纲撤了职,贬 
谪到南方去了。 
    金朝君臣最怕李纲,现在李纲罢了官,他们就没有顾忌了。金太宗又 
命令宗翰、宗望进攻东京。 
    这时候,太原城已经被宗翰的西路军围困了八个月。太原守将王禀率 
领军民坚决抵抗。 
    金兵用尽一切办法攻城,都被王禀打退。日子一久,城里断了粮,兵 
士把牛马、骡子杀了充饥;牛马吃完了,就把弓弩上的皮革煮来吃。老百姓 
天天吃野草,糠皮,没有一个人投降。 
    最后,太原城终于被金兵攻破。王禀带着饥饿的兵士跟金兵巷战之后, 
自己跳到汾水里牺牲。 
    太原失守之后,两路金兵继续南下。各路宋军将领听到东京吃紧,主 
动带兵前来援救。 
    宋钦宗和一些投降派大臣忙着准备割地求和,竟命令各路援军退回原 
地。 
    这时候,在黄河南岸防守的宋军还有十二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宗翰的 

西路军到了黄河北岸,不敢强渡。到了夜里,他们虚张声势,派兵士打了一 
夜战鼓。南岸的宋军听到对岸鼓声,以为金兵要渡河进攻,纷纷丢了营寨逃 
命,十三万宋军一下子逃得精光。宗翰没动一刀一枪,就顺利地渡过了黄河。 
宗望率领的东路,也攻下大名(今河北大名),渡河南下。两路金兵不断向 
东京逼近,把宋钦宗吓昏了。一些投降派大臣又成天向宋钦宗嘀咕,说除了 
求和之外,没有别的出路。宋钦宗只好派他弟弟康王赵构到宗望那里去求和。 
    赵构经过磁州(今河北磁县),州官宗泽跟赵构说:“金朝要殿下去议 
和,这是骗人的把戏。他们已经兵临城下,求和又有什么用呢?”磁州的百 
姓也拦住赵构的马,不让他到金营去求和。赵构害怕被金朝扣留,就在相州 
(今河南安阳)留了下来。 
    没有多久,两路金军已经赶到东京城下,猛烈攻城。城里只剩下三万 
禁卫军,也是七零八落,差不多逃亡了一大半。各路将领因为朝廷下过命令, 
也不来援救东京。这时候,宋钦宗再想召回李纲,已经来不及了。 
    宋钦宗急得束手无策。京城里有个大骗子,名叫郭京,吹嘘会使“法 
术”,只要招集七千七百七十九个“神兵”,就可以活捉金将,打退金兵。一 
些朝廷大臣,居然把郭京当作救命稻草,让他找了一些地痞无赖,充当“神 
兵”。到金兵攻城的时候,郭京和他的“神兵”上去一交锋,就全垮下来。 
东京城被金兵攻破。 
    宋钦宗眼看末日来到,痛哭了一场,只好亲自带着几个大臣手捧求降 
书,到金营去求和。宗翰勒令钦宗把河东、河北土地全部割让给金朝,并且 
向金朝献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绢帛一千万匹。宋钦宗一一答应,金将 
才放他回城。 
    钦宗回到城里,向百姓大刮金银,送到金营。金将嫌他太慢,过不久, 
又把宋钦宗叫到金营,扣押起来,说要等交足金银后再放。宋钦宗派了二十 
四名官吏帮金兵在皇亲国戚、官吏、和尚道士等家里彻底查抄,前后抄了二 
十多天,除了搜去大量金银财宝之外,把珍贵的古玩文物、全国州府地图档 
案也一抢而空。 
    公元1127年四月,宗翰、宗望和他们率领的金军,俘虏了宋徽宗、 
钦宗两个皇帝和皇族、官吏二三千人,满载着搜刮去的财物,回到北方去。 
从赵匡胤称帝开始的北宋王朝统治了一百六十七年,宣告灭亡。 



                    203 宗泽三呼“过河” 



    北宋灭亡以后,原来留在相州的康王赵构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公 
元1127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即位,这就是宋高宗。这个偏安的宋王朝, 
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历史上称做南宋。 
    宋高宗即位以后,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把李纲召回朝廷,担任宰 
相。但是实际上他信任的却是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个亲信。 
    李纲提出许多抗金的主张。他还跟宋高宗说:“要收复东京,非用宗泽 
不可。”宗泽是一位坚决抗金的将领,北宋灭亡之前,宋钦宗曾经派他当和 
议使,到金京议和。 

    宗泽跟人说:“我这次出使,不打算活着回来。如果金人肯退兵就好; 
要不然,我就跟他们争到底。宁肯丢脑袋,也不让国家蒙受耻辱。”宋钦宗 
一听宗泽口气那么硬,怕他妨碍和谈,就撤了他和议使的职务,派他到磁州 
去当地方官。 
    金兵第二次攻打东京的时候,宗泽领兵打击金兵,一连打了十三次胜 
仗,形势很好。他写信给当时的康王赵构,要求他召集各路将领,会师东京; 
又写信给三个将领,要他们联合行动,救援京城。哪知道那些将领不但不愿 
出兵,反嘲笑宗泽在说疯话。宗泽没办法,只好单独带兵作战。有一次,他 
率领的宋军遭到金军的包围,金军的兵力比宋军大十倍。宗泽对将士说:“今 
天进也是死,退也是死,我们一定要从死里杀出一条生路来。”将士们受到 
他的激励,以一当百,英勇作战,果然杀退了金军。 
    宋高宗早就了解宗泽的勇敢,这次听了李纲的推荐,就派宗泽为开封 
府知府。 
    这时候,金兵虽然已经撤出开封,但是开封城经过两次大战,城墙全 
部被破坏了。百姓和兵士混杂居住;再加上靠近黄河,金兵经常在北岸活动。 
开封城里人心惶惶,社会秩序很乱。 
    宗泽在军民中有很大的威望。他一到开封,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抢 
劫居民财物的,一律按军法严办。”命令一下去,城里仍旧发生了几起抢劫 
案件。宗泽杀了几个抢劫犯,秩序就渐渐安定了下来。 
    河北人民忍受不了金兵的掠夺烧杀,纷纷组织义军,打击金军。李纲 
竭力主张依靠义军力量,组织新的抗金队伍。宗泽到了开封之后,积极联络 
义军。河北各地义军听到宗泽的威名,自愿接受他的指挥。 
    河东有个义军首领王善,聚集了七十万人马,想袭击开封。宗泽得知 
这个消息,单身骑马去见王善。他流着眼泪对王善说:“现在正是国家危急 
的时候,如果有像您这样的几个英雄,同心协力抗战,金人还敢侵犯我们 
吗?”王善被他说得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说:“愿听宗公指挥。”其他义军像 
杨进、王再兴、李贵、王大郎,都有人马几万到几十万。宗泽也派人去联络, 
说服他们团结一致,共同抗金。这样一来,开封城的外围防御巩固了,城里 
人心安定,存粮充足,物价稳定,恢复了大乱前的局面。 
    但是,就在宗泽准备北上恢复中原的时刻,宋高宗和黄潜善、汪伯彦 
却嫌南京不安全,准备继续南逃。李纲因反对南逃,被宋高宗撤了职。 
    宗泽十分焦急,亲自渡过黄河,约河北各路义军将领共同抗击金兵。 
他在开封周围,修筑二十四座堡垒,沿着黄河设立营寨,互相连接,密集得 
像鱼鳞一样,叫做“连珠寨”,加上河东、河北各地义军民兵互相呼应,宋 
军的防御力量,越来越强了。 
    宗泽一再上奏章,要求高宗回到开封,主持抗金。但是奏章到了黄潜 
善等手里,这批奸人竟取笑宗泽是个狂人,把他的奏章扣了下来。过了不久, 
宋高宗就从南京逃到扬州去了。 
    没有多久,金兵果然又分路大举进攻。金太宗派大将兀术(音wùzh 
ú,又叫宗弼)进攻开封,宗泽事先派部将分别驻守洛阳和郑州。兀术带兵 
接近开封的时候,宗泽派出几千精兵,绕到敌人后方,截断敌人退路,然后 
又和伏兵前后夹击,把兀术打得狼狈逃走。 
    又有一次,金将宗翰率领金兵攻占洛阳,宗泽派部将郭振民、李景良 
带兵袭击宗翰,打了败仗。郭振民向金军投降,李景良畏罪逃走。 

    宗泽派兵捉拿到李景良,责备他说:“打仗失败,本来可以原谅;现在 
你私自逃走,就是目中没有主将了。”说完,下令把李景良推出斩首。 
    郭振民向金军投降之后,宗翰派了一名金将跟郭振民一起到开封,劝 
宗泽投降。宗泽在开封府大堂接见他们,对郭振民说:“你如果在阵上战死, 
算得上一个忠义的鬼。现在你投降做了叛徒,居然还有什么脸来见我!”说 
着,喝令兵士把郭振民也斩了。 
    宗泽又回过头对劝降的金将冷笑一声,说:“我守住这座城,早准备跟 
你们拼命。你是金朝将领,没能耐在战场上打仗,却想用花言巧语来诱骗我!” 
金将吓得面无人色,只听得宗泽吆喝一声,几个兵士上来,把金将也拉下去 
杀了。 
    宗泽一连杀了三人,表示了抗金的坚定决心,大大激励了宋军士气。 
他号令严明,指挥灵活,接连多次打败金兵,威名越来越大。金军将士对宗 
泽又害怕,又钦佩,提到宗泽,都把他称做宗爷爷。 
    宗泽依靠河北义军,聚兵积粮,认为完全有力量收复中原,接连写了 
二十几道奏章,请高宗回到开封。不用说,那些奏章都被黄潜善他们搁了起 
来。 
    这时候,宗泽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人了,他受不了这个气,背上发毒 
疮病倒了。部下一些将领去问候他,宗泽病已经很重。他张开眼睛激动地说: 
“我因为国仇不能报,心里忧愤,才得了这个病。只要你们努力杀敌,我死 
了也没有遗憾了。”将领们听了,个个感动得掉下热泪。大伙离开的时候, 
只听得宗泽念着唐朝诗人杜甫的两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