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且绣眉如墨 完结-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是不止二十天的治眼休息时辰,孰轻孰重,二姐自斟。”这几日绢儿也看在眼中,二姐是一个工作狂,每日除了睡觉吃饭便是刺绣,就连天黑后也要点灯绣上一二个时辰。偶尔丁妈妈前来看望二姐,却也只是说说注意身体,未强要二姐休息,身边的柔儿与银珠更是不敢规劝二姐。大娘曾道二姐眼睛不大好使,却是正常,如此女红不伤眼才怪。再来二姐为了刺绣时色泽清晰辨认,自是白天需坐在窗边,为了阳光能照入,任窗户大开,寒风呼呼吹进来,正好吹着二姐的头。那二姐也怪,一旦绣刺入了迷,这头顶着冷风吹能忍得下来。虽身后火盆倒是烧得正热,不过在绢儿看来,头上冷风吹身后热火烤,却很是影响身体健康,即便没有在暗处算计之人,二姐这般不注意身体旁边又无人提醒,不病才怪。
二姐冷着眼也不理绢儿,过了小会,才不情不愿道:“前日墙角的白梅开了。”
绢儿自知二姐是听进去了,眼下只差一阶台梯下去,便眨眼一派天真模样道:“我做个梅花样的香囊,只是手笨眼拙怎知那枝梅最是美丽。二姐眼光极好,且帮我选枝最美的梅,好让绢儿做绣样。”
二姐抬起头,傲然道:“如今我暂帮你一把。”
绢儿笑着给二姐披上披风,将一直捂在被褥里热火的手炉拿出,放在二姐怀中。
豆蔻梢头春色浅第二十四章红袖添香
楼下银珠与柔儿自是听着楼上的响动,颇为担忧,见绢儿下楼用口型说了“无事”二字,二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忙着前后伺候二姐出门走动一番。
绢儿自然是跟随二姐身后,心中却嘀咕道:平日自己是独身子女,今也学着带妹妹了。解决了傲娇妹妹久坐不动的问题,如今还得解决吹冷风的事。
二姐卧房里的窗皆是木制雕花式样,虽是漂亮,若关上窗后屋里光线不比在太阳下,即便点上灯,也是不如自然光线,且浪费灯油,二姐自是不愿如此,所以每日管他天寒几度,必是开窗绣花。绢儿只得暗自将绣床调头放在窗前,让二姐所坐位置在窗边墙壁旁风吹不着之处,最初二姐也不愿意改变,说是旁边少了光照不习惯,绢儿细说了几次,二姐终于别扭同意。
之后几日绢儿时常熬些如姜汤之类去寒的汤水,连平日二姐喜喝的糖水也被绢儿时不时换成了当归枸杞茶或是枸杞ju花茶汤,都有养颜补血、明目的功效,更禁止二姐食用影响视力的大蒜之类刺激性食物,过了些时日,二姐自都感觉身子轻松了许多。
面对着绢儿硬软兼使,虽二姐依然还是冷着脸,却对绢儿说的话多有顺意,看来是心知绢儿真心为她好。绢儿也感觉出二姐也不是太难相处,不过是个性别扭,很有点怪脾气的女孩罢了。习惯适应之后,难听话淡然一笑当没听见,难做事当日行一善便做之,倒也能容忍下来。
那日,二姐午后有些困意,但还有几日便需交绣品,也只得强打精神,喝上一口点汤,见香炉已不飘香,便让绢儿将香炉中的陈灰倒入火盆,换上甘松香。平日二姐并非是时时熏香,只在有客上门,或身体不适时熏香,前者是待客,而后者或因不喜药味才用香味掩盖住,或是用香调节身体。
绢儿最初也是细看了一番二姐如何添香,只见她挽袖握着香铲柄,将小块的炭放入兽形香炉中点燃,取炉灰将炭的间隙填盖起来,然后用着香箸(古时称筷为箸)稍加戳孔,上边放上一块瓷锅片,优雅地捻上一粒香料放在锅片上,隔着锅片香料被下面的炉火慢慢烘热,香味也就渐散出来了。一举手一投足间,古词“擢纤纤之玉手,雪皓腕而露形”自是鲜活地展现在绢儿面前,那一刻隔着淡淡香雾的二姐,嘴角含笑,目如秋水,亦然美好无比。
见这平日冷脸的二姐如此这般慵懒优雅,像是换了个人长了几岁,绢儿也有了一份迷惑,这燃香真能短时改变一个人的性子、增加人的年龄吗?
而用不着许久时间,绢儿也爱上这种“红袖添香”的雅事,当然要学习如何添香确实是个技术活,见二姐做的十分雅致从容,绢儿却是费了一番时辰,光将炭点燃后放炉灰再戳孔便很需技巧,因为若炭火太大香料很快就会烧完,香味的散发就会太浓太快,少了隽永之意,若火太小很容易盖上炉灰时就熄灭。所以每次添香后,都只得将手放到炉中,凭手感判断火势旺弱。
还好二姐虽为人说话不动听,但在教绢儿刺绣和添香上倒是细心,用了些时间,绢儿也就会了。
如今二姐让燃香,绢儿从放甘松香料的香荷中捻出一粒香料放入炉中,待甘松香味慢慢飘出,观香雾闻香味绢儿自是感觉有了几分仪静体闲的味道。
二姐见绢儿所为,嘴角微扬道:“大娘说你外拙内秀,这话倒也妥,才几日就将添香学会了。”
最初这甘松香味闻着让人有些不适,过于味苦而辛,但很快就觉有种清凉之感由鼻冲到头,自是精神一振。现在二姐有了些精神,细品了一口点茶后,便低头继续刺绣。
这会柔儿上楼正站在门外,绢儿听见声音抬头一看,道:“柔儿姐姐在门外。”二姐抬起头,点了点,许她进屋。
绢儿忙迎进柔儿姐,嘴里道:“姐姐来得正好,刚将陈香灰倒在火盆里,正好用这火盆熏被褥。”用着陈香灰熏的被褥既温暖还带着股香气,自是让大家喜欢。
柔儿道:“刚厨娘使唤人过来,说妈妈用一贯钱购了四尾黄鱼,其中一尾是给二姐食用,问二姐要这鱼是脍还是煮?”
绢儿在旁边听着,暗自感叹京里冬天鱼的物价不便宜,只是四尾鱼便当得自己一月的月钱。
二姐道:“这季节黄鱼也是稀罕,就做一道金齑玉脍,火盆你们且拿下去,屋里我嫌热了些。”
柔儿点了点头,自己提着火盆下楼,身后绢儿抱着被褥跟随而下。楼下比楼上自是冷了二分,绢儿打了几个喷嚏才止住,旁边银珠笑着端了一杯热茶递给绢儿。
“谢过姐姐了。”绢儿吃了热茶,这才感觉好了些。这会银珠半蹲下用火箸挑了几下火盆,待火燃均匀了。便央得绢儿与自己各抓被褥二角撑在火盆上用火熏着,柔儿回了厨房女使话后便进了阁,搓着手,先蹲在火盆旁,暧热身子与手,“如今是一年比一年冷了。”
“一直这样拿着,实有些累人。”绢儿苦着脸说道。
柔儿用手捂了捂脸颊,道:“原记得有件熏笼,记不得放在何处,待明日细寻一下。”边说边接过绢儿的活,吩咐道:“我床边搁着小火盆,你装些火炭,暂且让二姐用着,若再病了可不好。”
绢儿到柔儿床边拿出了个半旧不坏的火盆,装上些新炭,从熏被子的火盆中铲了一铲燃着的炭放入小火盆,不一会小火盆里的炭便有些微燃。
这会厨娘却掀帘而入,原是她不会做那道金齑玉脍的配料,柔儿听了话,淡然道:“玉脍自是将鱼脍成鱼片,且每片要极薄,金齑便是将蒜、姜、盐、桔皮、熟栗子肉和粳米饭、白梅七种配料捣成碎末,用好醋调成糊状就可。”
绢儿加了一句:“蒜味不可浓,要淡放些。”
厨娘笑着恭维道:“就二姐吃食最是精致,今日我且学会一道新菜。”说罢便离开。
银珠表情颇有怀念,叹道:“若是鲈鱼更有味道了。只那年吃过一次后,我再没吃过那股美味的脍鱼了。”
柔儿一笑道:“银珠贪了,鲈鱼非平常便宜的草鱼,能吃上一二次便应满足了。”
就在三人说笑时,楼边铜铃响起,铜铃是早已安好,线的上头在二姐的床边,另一头系着铜铃垂在楼口处,若是响起,须是二姐叫人上楼。绢儿忙将火盆放在木提架上,提了上楼。
二姐吩咐道:“有几色丝线已不足,快去丝线房取些回来。”也不明说是少了那几色,绢儿也是机灵,见丝线架上有几色丝线快要用完,便指着线锭,问道:“二姐,除了这三色,还有其他颜色吗?”
“还有豆青、乌金二色。”见绢儿毫不忙乱,自有股胸有成竹的模样,二姐微有诧异,“你且都记住了吗?”
绢儿细记了二遍,点了点头道:“共五色,黛黑、褐黄、豆青、乌金、赤金。”听绢儿说得一字不差,二姐扬了扬嘴角,却不语。
绢儿换上件厚袄子下了楼,问何处可取丝线,银珠自是带着绢儿走一趟丝线房。
丝线房离莲花阁并不远,过一处牡丹园便到了,一路银珠向绢儿细道了这丁庄上下之事。
丁庄分外院以及内宅,外院是各下人居所以及待客之所,而内宅除二姐住的莲花阁外,还有丁妈妈正住的内院,其他刺绣娘子居所牡丹园,专管丝线的丝线房。
丝线房是负责丝线的制作以及保存。通常是将买回的生丝一绞绞整理好之后,先漂洗一次,让阳光晒干,再在内设的染房里染上各样的颜色,待各丝线的颜色染得甚好,便将染上色的丝线晒干再用木绽子绕起来,但可用做刺绣的丝线了。
绢儿听得仔细,那银珠也是个多话的小娘子,“你可被小看这染和晒,但凡一些平常色的丝线还能在外边可买,但若稍有特殊的线色便只能自家染晒用,且不说绣房的小娘子们要求更是多,光是红色,由深至浅便有不下二十种种,就连黑色,也分了五六种,每次二姐要我取线,自家都是很头痛,还好有丝线房的姐妹相助,才不至于次次被二姐责骂。”只走了一处曲径小路后,银珠便带着绢儿到了一处用蓠栏围着的院子,院门口写着丝线房三字。
---------------
PK中,请各位读者投粉红票支持。
豆蔻梢头春色浅第二十五章取线
今日虽有些寒冷,但阳光却是正好,隔着蓠栏绢儿便可见院子里无任何花草树木,单放了几十件半人高的木架子,架上搭着各色的丝线,在冬日阳光照耀下五彩缤纷很是绚目,木架中三位女使边走动着边细细翻滚着丝线,以保每绒丝线能被太阳晒透。
银珠细道:“这里便是丁庄专供丝线的院子,但凡有刺绣须用的色都在这院子里找到。你看姐妹们这般忙碌将晒架上的丝线翻动,便是担心若只晒到丝线的一部分,会造成丝线上的色不匀,或是深浅变化不自然,一旦色不对这一绞丝线便废了。而丝线房的几位晒丝姐姐,每日太阳出来便将晒丝架放上丝线摆放出来,太阳下山又要搬入,细照顾着不可让它们风吹雨淋了,真正是日晒没的休息。”
说罢便进了院子,这丝线房右边后边各有一排房子,银珠指着院子右边一处小门道:“那处小门后边便是染线的要紧之地,非染房的人自是不能进去。”银珠这时才见院里有位女使跪着,忙一把拉过一位晒线女使问道:“芸姐,茹姐为何跪着?”
芸姐小声道:“茹姐刚又打翻了丝架,废了三绞丝线,二娘正恼,你且不要触了霉头。”
这时绢儿见一位三十岁的妇人从院中的房子走了进来,站在房门前,目光很是锐利扫过院中众女使,慢条斯理道:“今我这话,不是只说给茹姐听,还有院里的其他人听着。”做事的女使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直盯着那位大娘,“不管之前你们是哪家的千金贵体,哪府的娇娇娘子。今你们进了丁家入了我这房,且须记得从此便是伺候丝线的命,你们眼里看得着的这一绞绞丝线虽非活生生的物事,但你们必得毕恭毕敬、认认真真地伺候,这活不比伺候人轻松。若有像她这样顽石不灵,做事糊涂,早些收拾行装,我这房里养不起闲人。”
见聂二娘训完话进了屋,银珠拉着绢儿跟着进去。
聂二娘一身打扮很是朴素,挽着叠鬟鬓,上只插了一只绿石簪子,身穿银灰袄子,下穿草绿色六幅裙,长相虽一般,却胜在目光明亮,一见便是精明人。“银珠今来是何事?”聂二娘坐在屋里椅上,将女使送来已晒好绕好的线绽子细看着,嘴里问道。
银珠叉手道万福,:“且打扰聂二娘了。二姐须要些丝线,叫绢儿妹妹与我一起来拿。”
聂二娘瞧了一眼绢儿,便低下头笑道:“二姐既是要线,只管问丝线房里管线的小豆拿便是,无须与我说。”
银珠扭捏了小会道:“其实是想为茹姐求个情,二娘且饶恕茹姐这一回。”
聂二娘抬头,直言道:“我知你与茹姐关系极好,只是茹姐这月累犯错误,今我必要小罚她以示惩戒。”
银珠为二娘倒上水,笑道:“有错必罚且是规矩,银珠自是知道。只是这冬日天寒,茹姐又有脚疾,我怕这一跪伤了身子,因银珠知二娘心善,平日多是宽待姐妹们,所以今才敢冒昧为茹姐求个情。”
聂二娘抿了口水,过了小会道:“银珠也是个重情的人,只是这罚却不能免,我且看在你的面上,今日少罚些时辰,不过你告诉她没有下次。”
银珠喜笑着谢过二娘,这会管丝钱的小豆进了房,手中拿着一绽丝线,一脸严肃道:“二娘,俺看这丝色有些偏差。”
“这锭石榴红色不正,分明是晒过败了色。”聂二娘微有不满道,“你且要仔细地把关,若有二次将线晒废了,直接告诉妈妈,叫人领走了。”
小豆女使点了点头便出去,二娘叫住小豆道:“这位小娘子是莲花阁新来的姐妹,要取些丝线。”
小豆女使问道:“取甚底线?姐姐跟我来。”绢儿跟着小豆去了,待小豆看过线账,发现只乌金色的丝线已无存货。小豆只得回了聂二娘。
聂二娘对银珠道:“还巧了,这乌金色的丝线正是茹姐才废掉的那三绞丝线,暂时丝线房中没这色线了。”银珠立刻脸发白,惶恐道:“这可如何是好,这色丝线最是重要。”
小豆道:“染房里已没有生丝,暂染不出这色线,若要这色线须等些时日。若姐姐急用,不如去问蚕房的绮萝姐姐,看家里的秋蚕吐的丝还有余下吗?若有就好用来染线了。”
银珠只得慌忙与聂二娘告退,拉着绢儿直奔蚕房。虽说家中的染线所用都是外购生丝,但丁妈妈却还是在庄中辟出几间房间用来养蚕吐丝,也不知是妈妈的兴趣,还是别的原因。
蚕房的位置比较偏僻,很走了一段时间才在树林中看见一排坯土房子。房子旁的木桩上栓着一只黑狗,见有人便咆哮起来,还未等银珠敲后,便有位女使前来开门,绢儿见那女使第一面,根本未注意对方的衣着打扮,只被对方的容貌所惊艳,脑海中只闪过貌美如花四字。
那位女使唤得黑狗停声后,便对着绢儿二人,盈盈一笑,极为动人,“姐姐有何事?”
“绮萝妹妹,你且有生丝吗?”银珠脸色颇急。
绮萝微一愣,过了小会才遗憾地皱起眉头,道:“秋蚕吐的生丝,我早送到了丝线房中。若是姐姐着急要生丝,倒是前几日月娘求走了最后几绞生丝。”绮萝玉齿咬着手指,斜头一扫而过银珠与绢儿,眼如秋水,眉如春山,明是极为纯真的模样却偏很撩人。
银珠有些失望,勉强一笑,“既是如此,打搅了。”
离了蚕房,绢儿时不时回头望了一眼站在门口的那位女使,这时她才发现除了对方的容貌,她竟然未记住那女使穿着什么衣服,梳得什么头。
“真是美人。”绢儿扁了扁嘴,对于算是看遍东西方美色的自己却为古代不过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所迷魂,很是唾弃。银珠见绢儿的表情,了解道:“她便是绮萝,生得极美,却时犯糊涂,丁妈妈担心她惹祸,只敢将她养在这最偏的蚕房,好在绮萝妹妹倒是乖,平日少有出她屋的日子。”
绢儿倒有些惊讶,“时犯糊涂?我见这位姐姐明是一副聪慧模样。”
银珠笑道:“以后若与她相处,你便知道了。”
绢儿点了点头,“那乌金线如何办?”
银珠露出愁容,轻声叹道:“最是恼人这事,若是二姐知道没了线,又要责备下来。细一想家里染不成,只得去外购丝线,只是这外购的乌金色丝线,若是与二姐原用的丝线颜色有偏差,岂不糟糕。”
“且就算能买到相同丝线,也不知甚底时辰能购回。”绢儿加了一句,又道:“刚才绮萝说,月娘求走了生丝,可去问一下月娘有无用完,借上些再说。”
银珠停住脚步,看着绢儿正色道:“不可去求,不然必是重责。须知这丁庄上下除了二姐外,还有二位娘子绣功也是了得,一位是叶大姐,一位是月娘。只是她们没二姐这般受妈妈爱,既无专有莲花阁做住所,更不会有专人服侍着。叶大姐倒还平和,月娘却多有不甘,实有挑衅之语,分明不容二姐之意。若今去央她,须吃她的笑话。”
“只二姐有这待遇。”绢儿暗吐了舌头,知丁妈妈宠爱二姐,若没有比较自是看不出来,但今日听银珠道,这丁庄除了二姐,还有二位应与二姐是同样工种的女使,不过比较一下待遇,若前者是经理配有秘书,后者就只能算是技术工人。
“待遇?”银珠微诧异:“这是甚底方言?”
绢儿干笑,一时还不知如何解释这二字,只得含糊道:“有另眼相看的意思。”见银珠了然的点头,绢儿转移话题问道:“以前这般状况出现过没有吗?”
银珠回想了一下,道:“只前年出现过一次,后丁妈妈便要求常用的丝线绽子每色库中不得少于十绽,不常用的每色须存有三绽,乌金色是不常用色,但也应该有三绽在库中,今倒也奇怪了”
绢儿细一想,笑道:“必是乌金色的丝线就在这几日被全部被要走了,才赶着这几日再染线。不如去问得是谁要走的丝绽,直接求得少许的乌金线,把眼前的难关过了才好。”
银珠知这办法好,忙去问道。从小豆口中知道除有二位牡丹园中刺绣女使各要走了一绽乌金线外,叶大姐一人便拿了二绽乌金线,自是松了一口气,忙拉着绢儿去了牡丹园中。
豆蔻梢头春色浅第二十六章大姐与月娘
说是牡丹园,却并非园子,只绕着绣阁一圈种上了上百株牡丹,因未到牡丹开放时,倒也看不出什么好风景。银珠指着眼前的阁楼道:“其他姐妹都在这处阁里刺绣,阁楼后边有几间房子便是她们的平日休息的地方。”
银珠掀了帘子进绣阁,只见绣阁与莲花阁到是一样大小,不过这阁中却整齐放了八张绣床,每张绣床前端正地坐着位小娘子,或是在劈线,或是在配色,皆很专注,房间的四角放着火盆,盆中火已熄灭,因阁中人多,倒也不见得寒冷。
银珠也不打扰她们,带着绢儿轻手轻脚上了楼,站在二楼的梯口,凭着护栏,一眼看去的便是栏外的风景,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绢儿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银珠在旁边小声道:“这二楼只二间房子,是叶大姐与月娘各自的绣房,门牌挂着牡丹花样绣牌的是叶大姐绣房,挂着一只香袋的是月娘的绣房,不可乱走。”走到其中之一的房间,银珠在外轻声叫道:“大姐在屋吗?”不一会便有人掀开门帘,轻声道:“妹妹进来吧。”却是大姐亲自相迎。
房间里很是温暧,里放着一张绣床,一张椅子,以及床、桌之类的家具,特别醒目的却是房间正中挂的一件缎面大袖(宋代服饰之一,样式是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多为贵族妇女的礼服。),黑色的缎面上绣了一枝盛开的橙红色牡丹极其华丽,再配上袖边细绣着的几朵大气的蓝色牡丹以及布及整个衣身错落有致很有点缀之用的淡绿枝叶,整件大袖在绢儿眼中便是一件美伦无比的艺术品。
见绢儿呆望着大姐的绣品,银珠扯了扯她的袖子,向大姐道出所来的缘由。绢儿回过神这才注意到这位叶大姐,与她屋里这件华丽的大袖相比,本人却非常素雅,双十华的模样,不施粉黛的面容虽很普通却看着可亲,百合发鬓上只插了只蝶恋花珠钗,袄子与八幅裙是一色的水兰色,腰间是红色绣黄牡丹的腰围。
叶大姐听了银珠话,淡淡一笑,便从绣床边的线篮子里找出一绽乌金色的丝线,放在银珠手里道:“妹妹难得来我这,我却没甚底款待,自是做姐姐的不是。今妹妹既然找到我,断不能让你失望。”
银珠大喜,笑道:“大姐大善,我且放心了。”
叶大姐抿嘴一笑,好奇看了一眼绢儿,问道:“这位妹妹不曾见过面。”
银珠将绢儿拉到叶大姐前,笑容满面道:“这便是刚进了莲花阁的绢儿。”
绢儿叉手揖礼,脆声道:“大姐万福。”
叶大姐回礼后,细打量了绢儿一番,柔声道:“我听丁妈妈说过二姐家送来了位小娘子,原来就是妹妹你,长得真是秀气。我越发羡慕起你们来了,阁楼里既已住了二姐这枝莲花,偏生还长了二朵解语花,如今绢儿一来,这阁中又多了枝娇艳的梅花骨朵儿,真是还未初春到,却是花满楼。”说罢取下手上戴着一只缕空雕花绕三圈银跳脱放在绢儿手中,“今见妹妹很是投缘,姐姐没什么好送的,这只跳脱便做见面礼了。”
叶大姐说话和善,待人又这般热情,却让绢儿有些羞涩,忙推托不敢收下,旁边银珠偷笑不语,很是喜乐可爱。
叶大姐笑道:“不过是只不值钱的饰物,妹妹收下即可。”边说还边给她戴上了。绢儿见盛情推脱不了,只得收下向叶大姐道了声谢,心里念道:来而不往非礼,且回去找件物事回礼便是了。
拿到了乌金线,银珠自是忙着回阁,与大娘告别后出了门,却正见一位娘子上楼来,只见这位娘子,也是双十华年岁,梳着盘恒鬓,插着一只大红绢花,身着白底小碎花短襦,下身大红罗织六幅裙,身形婀娜多姿,容貌俊俏,顾目而盼间少了几分婉约,多了几分英气。
那娘子像是未看见银珠与绢儿般径直进了另一屋。
银珠小声对绢儿道:“这便是月娘。”绢儿却有微惊,听银珠前面的话,只道这月娘是个尖酸之人,如今见她从面相来看却是个爽快的娘子,由此看古人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却有几分道理。
下了绣阁二楼,绢儿发现银珠暗自对针绣女使们露出羡慕之色,便问道:“姐姐是喜欢刺绣吧。”
银珠笑容有些暗淡,道:“在这庄里谁不愿做针绣女使。二姐且不说,若是像大姐、月娘那般也是顶好的,就是绣阁的绣花女使每日也只专心于自己身边不过一尺宽几尺长的绣床,自是单纯快乐。”
晚上金齑玉脍端上桌,二姐吃了几口便让绢儿三人拿去吃了。银珠倒是十分高兴,绢儿却不喜吃生鱼,尽让给了银珠与柔儿,待到夜上,绢儿从带来的稀少饰物中选了一只红碎石子镶的圆簪子送给了大姐,算是回礼。
十二月初八,各院阁里的女使大多有些兴奋,嚷着要到寺庙中旁看浴佛会,再见厨房端来用各类果子煮成的粥,绢儿这才恍然明白,已是腊八时节。
虽绢儿很想与众人一处过节,却因二姐忙着完成绣品不外出,只得留在阁楼服侍二姐。
丁庄难得一派安宁,莲花阁里也是一片安静。二姐一脸严肃,自是在细斟酌着快完工绣品需弥补的细小瑕疵,绢儿却已是神游远方,心中思绪万千:“如今自己离开原来的世界也是过一年多了,却感觉到待在这里越久,越发找不到回家之路。”
绢儿细回想来到这个世界后的一举一动,突然产生起一种浓浓的陌生感,反复自问,这个小心翼翼惟恐闪失的小娘子是自己吗?原来的碧泉是什么样的性子如何的脾气?
然后绢儿惶恐地发现,她已经渐渐模糊二者的区别。
绢儿忍不住苦笑着:区别?也许人生便是如此,没有永远不变的人,无论有再多的无助、惶恐、颓废,人总是想要活下去,每活下去一分钟,人就改变了一丝,慢慢地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越发不能重合在一起,环境变化越大,这种无法重合的差距也就越大,更不要说生活在现代的碧泉与生活在古代的绢儿,无法比,也比不了。
也许我失去的不止是在现代那种丰富自由且方便的生活,更失去了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是融合在这个世界,还是被这个世界排斥?
我就是一株桔树,一株只长了一枝嫁接而来梨树枝干的桔树,也许这唯一的枝头能开花结果,也许这长在桔树上的梨枝会是枯萎死亡。
在灵魂深处,绢儿知道自己是孤独的,而那种孤独无人可以倾述,只能一点点习惯,或是一点点排解,或是一点点积累。绢儿深知终有一天,自己或因寂寞而死亡,或因寂寞而麻木。只是绢儿希望这些都来得迟些慢点。
“你在害怕甚底?”
回过神,绢儿才发现是二姐问她话。看着对方一派冷漠表情望着自己,绢儿过了小会,字才从喉咙里挤出来:“我怕未来。”
二姐却淡然道:“未来是甚底意思?”
绢儿悲哀道:“未来就是不可预想的以后。”
“我也怕。”
那刻绢儿感觉与二姐近了一点,仿佛能稍稍触摸到她清冷孤傲的心。
豆蔻梢头春色浅第二十七章雨中事
绢儿与二姐才产生了一秒钟的某种默契,便被楼下传来笑声打破了。银珠与柔儿说笑着回了阁,二姐这时却站了起来,想到院里子走走。腊月时节,天正寒,银珠与柔儿担心二姐的身子,忙找出件蓝色暗银竹绸面披风给二姐披上,再将黑白竹影瓷四方手炉中放上新炭烧起,让二姐抱着暧手。
一番收拾之后,二姐带着绢儿出了阁。
太阳已快下山,天际一片霞光,众女使纷纷结伴从寺中回来,说笑一处很是热闹。绢儿跟在二姐身后,二人皆是不喜说话之人,只是静走着,却也心情平和,自是悠闲。
院里有处腊梅开得极好,香味清淡扑鼻,二姐见了心喜,让绢儿折了一枝腊梅带回阁插到瓶中,却见天开始下起小雨夹着雪,很快这雪雨便下大了,瞬间天空的光亮暗了许多,气温也冷了几分,绢儿打了个冷颤,对二姐道:“这雨一时半会不得停,我回去拿雨具,二姐且小心湿了衣服。”二姐点了点头,便在旁边一处可挡雨的地方等着绢儿回来。
绢儿忙回了阁楼,叫银珠拿了雨具便要出去。柔儿见绢儿穿着的绣鞋早湿透了,怕雨地里滑摔,忙找了双雨天穿的木屐让绢儿换上,绢儿还是第一次穿木屐,最初倒不知如何平衡身子,走上几步后便能习惯,带着给二姐穿的木屐,撑开伞冲进雨里。
见着绢儿去接二姐,柔儿也忙收拾起阁楼,准备好干净衣服、烧旺火盆,而银珠去厨房让粗使女使烧上大锅的热水,再来些姜块,熬了姜汤,以备需要。
庭院里有一处山石斜坡,绢儿正准备由石梯上面而下,却感觉脚上打滑,身子顿时稳不住,便扑向前方。当下绢儿被吓得尖叫一声,自是手舞足蹈却无济与事,只得眼睁睁看自己要倒在地上摔得头破血流。却不想这时石梯下冲出一个人,一把抱住了摔下来的绢儿,后退了几步,便坐在地上,手里还护着绢儿。
绢儿死里逃生自是喘着粗气,待稳了心绪,才意识到自己被人救了,对方已站了起来,拉着自己的手,道:“这位小娘子,能否站起。”
绢儿借力站了起来,这才感觉火辣辣地痛楚由手心直窜脑门,痛得她呲牙裂嘴。借着还未完全落下的傍晚阳光,绢儿这时才看清救命之人,却是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满脸书卷气,很是斯文,穿着件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