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明-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原放慢速度,“小红姑娘请说。”

“你这人……真是没意思得紧。”小红一顿脚,突然道:“高原,你现在也做了将军,我想问下,你们做男人的,特别是地位很高的男人,是不是都喜欢三妻四妾,女人越多越好?”

高原被小红问得有些诧异,很老实的回答:“夫妻夫妻,一夫一妻,多了就乱了。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三妻四妾对女人不公平。”作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革命军人,高原觉得一夫一妻制很正常。他从来没想象过一个男人有一大群妻子时的情形。太腐朽,太反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红愣愣地看着高原,良久才道:“果然是受夫人看重的人,见识比那些大将军们强上许多。”

“夫人,夫人怎么了?”

“是姑姑。”小红纠正,“你也知道,闯王有很多女人的,刚才……刚才他就去其他女人的帐中……夫人长得不好看,自然……自然……夫人这一年很不开心。”

高原沉默下来,闯王虽然是起义军领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但……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明朝人进步到现代革命军人的地步。

小红突然开心起来,大声说,“高原高将军,你要答应我,以后不许乱来,不许拿女人不当人看。”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高原点头,“都是阶级姐妹,受苦百姓,我高原做不来那种龌龊事。”

不日,小红带着高夫人的赏赐过来了,一共三千两银子,还有一些衣服和珠宝。三千两银子中还包括骑兵队每人一两银子的奖励,落到高原手还剩两千二百两,加上珠宝,这可是一大笔财富。不知不觉中,高原居然成了一个大财主。

小红笑嘻嘻地盯着高原:“高原,夫人的赏赐可都是我挑的,全是上品。你看这衣服,还是我依照你身材改的。说说,怎么感谢我?”这话刚一说出口,她“啊!”一声掩住嘴,脸红红的。

高原忙从那堆珠宝中挑出一对碧玉镯子递过去,“这个是女人的,我用不着,给你了。”

“谁要你的东西,说笑而已。”小红一撇嘴,突然翻脸,“高原你当我什么人,也图你的财物。”提起镯子扔到地上,摔了个粉碎,然后怒气冲冲地走了。

这个小女孩子的刁钻和善变让高原大为头疼,他不明白自己又在什么地方得罪她了。

就这样,高原成为这支有着八百人的骑兵队伍的军官。说起来,他顶着的这个亲军率标后威武将军的头衔还是挺吓人的。与李双喜这样闯军名将同级。而像李双喜这样的威武将军,按规定可是能够带上万人队伍的。

实际上,在二打开封前,闯军的每个将军都带两万多人,全军上下总共三十来万,编制庞大到超乎高原这个来自热兵器时代的军人的想象。

只是为了朱仙镇大战的胜利,李自成这才去芜存精,将队伍缩编成六万左右。一个果毅将军也不过带两千多精兵。

高原一下子成为八百骑兵的统领,地位炙手可热。就任那天,许多军中将领都来祝贺,也让高原认识了不少传说中的闯军名将。

不过,说起来也奇怪,作为他的顶头上司刘宗敏却没有来。这让高原很是纳闷,后来才听说,这支骑兵本来属于刘宗敏,现在给了高原,他有些不高兴。

高原本就是一个很粗疏的人,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军人嘛,只要带好并,打胜仗就够了,乱七八糟的事情想都不应该去想。

闯军伙食还算不错,一人一天一斤小米二两白面,十天吃一次肉,当然,若有缴获,另当别论。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军饷,所有收入全靠缴获,伙食由军队全包。对于这点,高原也不觉得怎么样,若抱着发财的目的,他也不会来军队了。再说了,军队士兵大多流动作战,拿了钱也没什么用处。

因为没有根据地,又有三年不征税的政策,起义军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打土豪分浮财。政策很对,可高原还是有点不明白,地主老财终究有限,打掉了,粮食和军饷又从什么地方去弄。再说,就算是红军在江西建立根据地时也没有免税一说。闯王这么弄,固然能够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戴,但经济形势却将日益恶化。

这些都不是高原所能考虑的,目前最重要的是将这支队伍带出来,以便在将来的朱仙镇再建功勋。

目前这八百人都是闯军精锐,却因伤亡太大,编制已经彻底混乱了。要想将他们拧成一股绳,就得重新编制。

高原对古代军队的编成方式一窍不通,也不打算在这上面多花时间。当然,后世的三三制也不适用,与时俱进才是王道。

何不弄一个新鲜的。

高原回想起古时游牧民族的编制,那一套就很简洁使用。队伍按照十进制编成,十人队上是百人队,百人队上是千人队。千夫人长下面领导百夫长,百夫长下面是十个十夫长。是一个标准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简单使用。若弄些太复杂的东西出来,这群农民出身的战士也搞不明白。

至于这样编制的好出,高原自己都不明白,不过,既然历史上这东西存在多年,自然有他的道理。

高原自任千夫长,王滔、黄镇等人也做了百夫长。倒不是他特意照顾这些老兄弟,这几人最能领会自己的战术意图,让他们带兵,能少废许多口舌。

任命一下来,高原将新名单报了上去,闯王看到这不伦不类的要求,一笑点头,答应了。不过,高夫人心细,在这些百夫长的职位前还是冠上了都尉之类的官职。

整个部队的架子搭建起来,高原自然是最高领导,下面是王滔、黄镇、黄大牛、应宝等八个百夫长。

几个家伙当了高级将领,心中欢喜,跑过来感谢高原。

黄镇道:“蛮子叔,还是自己家人够意思,俺黄镇以前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天,如果能再赏下些金银就好了。”

高原正色:“我们参加起义军可不是为升官发财的,至于高夫人奖励下来的金银可不属于我高原一个人,日后还要派上大用场。”

“夫人都赏赐给你了,怎么还不是你的?”

高原:“这钱属于全骑兵部队。”

黄镇嘟囔,“就没见过你这样当官的。”

高原:“官兵平等,我军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的区别。”

众人都傻了眼睛,黄镇没好气道:“你是长辈,又是官长,你说了算。”

整个骑兵部队一共八百一十三人,共分为八个百人队,剩余十三人做了高原亲兵。

新官上任的第一步就是清点人数,任命军官。

清理完人员和装备,高原让所有人带着马匹穿好军装到操场列队,搞一个就职仪式。命令下去老半天,队伍才乱糟糟地跑过来,人仰马翻,好不热闹,马不太听话,在操场上乱叫乱跳,死活不听骑兵的指挥。各百夫长、十夫长又叫又骂,弄了半天,才勉强让大家排成一个方阵。

但所有人尤自说个不停。

却见,操场上已经留了一地马粪,还有几个士兵被马踢了,捂着肚子蹲在地上不住叫唤。

高原看得心中恼火,这样的队伍打顺风仗还可以,真遇到恶战,只怕不能就要出大问题。

关键是大家的骑术太差,与马匹没建立起默契。一个骑兵若不能如臂使指地驾御马匹,马匹不但不能成为一件威力巨大的武器,反成为一种束缚。

不过,士兵们的装备十分精良,全身铁甲,手持两把雁翎刀。自从上次通许大战之后,众人都体会到使用长枪的不便,全换上了腰刀。身下的马匹也是强壮的蒙古马,是明军精锐骑兵的坐骑。

至于士兵们,更是高大健壮,脸上有种与同时代人不一样的红光。说起来,这八百人在起义军中也算是百战之士,身体条件和战斗力都是全军之冠。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手上不知道沾了多少敌人的鲜血,目光中都带着凶狠的光芒,同攻打李子寨时的后军士兵简直是天壤之别。

高原点点头,心道:马好,装备好,士卒精锐。是块好铁,好好锻打,必成好钢。

对此,他有着无比的信心。

站在高台上,高原清了清嗓子,“请大家安静。”

还是闹。

高原又喊了几声,下面的人还是在说话,让他烦恼地抓了抓脑袋,不知该怎么办。

黄镇大怒,扯着嗓子大骂,“都他妈安静,将军要训话,再闹都砍了。”

众人这才闭上嘴。

高原这才提气道:“各位,我先宣布一个决定,从即日起,所有将士都必须整天坐在马背上。在马背上吃饭,在马背上睡觉。直到将马术练好为止。”既然众人和马没有默契,何不让他们同马一起同吃同睡。要想学好骑术,人和马建立感情是第一步。

哄一声,所有的人又闹起来,还真没听说过这么练兵的。

“安静,都安静,各百夫长、十夫长约束好队伍。”黄镇又开始大喊。

王滔也不多说,冲上去对着自己手下的一个十夫长就是一鞭,“你怎么带兵的?”

在各级军官的约束下,队伍又安静下来。一个士兵小声说:“将军,如果撒尿呢?”

高原一笑,“坐在马背上就不能撒尿吗?从今天开始,我也同大家一样在马背上吃住,等下我就示范一下怎么在马背上解决拉屎撒尿。”

众人都笑起来,感觉这个军官虽然打起仗来让人害怕,其实人停不错的,没有其他军官那样傲气。又听说他是陕西老乡,哎,还是自己人贴心啊!

“好了,我再宣布一项决定。”高原笑笑。

这下所有的人都同时安静下来。

高原:“各位,从现在起,我军实行军饷制,每人每月一两银子军饷。按月按人头足额发放。以后若有缴获,统一交工,作为预备金,用于大家福利。”

高原这项命令一下,又引起一阵轰动。起义军走一地吃一地,虽然吃喝由军队全包,但却没有饷银一说,要想发财全靠抢劫富户。问题是,像他们这种骑兵,根本就没有去打土豪的机会。主力部队日常所担任的作战和警戒任务繁重,根本没有分散下地方的机会。

因此,许多人在进了骑兵部队之后就没拿过一两银子,士气很是不高,有的人甚至托关系想调去做步兵。

高原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军队若穷到没钱的地步,还谈什么尊严。在这个时代,骑兵相当于后世的装甲集团军,是军中绝对的主力。主力就该有主力的样子,就该同步兵不一样。虽然对金钱高原很不放在心上,但若让骑兵也像步兵一样下地方去镇压土豪,搞钱,还谈什么尊严,谈什么骄傲。

骑兵就应该是一个骄傲的兵种。

一拍手,应宝带着人抬了两个大筐出来,“当!”一声,扔在地上,里面正是高夫人赏给高原的两千多两银子。

高原:“等下,各队百夫长过来领军饷。”

看到真金白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第二章 天下大势

朱仙镇原野。

“呼!”

红色大旗展开,上面是一个斗大的“高”字。正是标准的魏碑,端庄严谨,与柞绸旗面红黑相应,威风凛凛到不可一世。

“不许乱,放慢速度,排好队列。”掌旗的黄大牛扯开喉咙大吼。后面几百骑排着队不紧不慢地跟在高原之后。

队伍从容不迫,一排排次第前进,整齐得像一块豆腐。座下的马匹因为不满意这速度,恼怒地打着响鼻。各队队长骑着马在队伍中穿梭,遇到有人不听指挥或者马匹控制不好,就是一鞭子抽下去,口中大声喝骂。

高原在最前面,浑身铁甲,铁盔下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全是汗水。不但如此,身上也是火辣辣的,涂上黑漆的盔甲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能,里面的小气候热得让人如同浸在热水里面。

天气好象更热了,这才早春二月。义军兵士虽然大多同这个时代的人一样瘦弱矮小,但闯王的中权亲军却集中了军中精华,清一色剽健壮汉,吃穿用度比起一般人好上许多,黄米白面管饱。如此,这群纯粹的北方汉子更是热得难耐。

这样奇怪的天气就算在温室效应明显的后世也不多见,抬头一看,万里无云,亮得晃眼。

不管怎么说,崇祯十五年的天气从正月十五开始就越发地显得不正常。寒冷的冬天、炎热的春天,世界好象只有两个季节,一冷一热,反复循环。像此的天下局势一样冰火两重天。

先说张献忠。

老张本在四川一带活动,后来被明军赶到湖北与河南交界地带,势力也是大减,形势汲汲可危。不过,老张打仗很有一手,在大范围的运动战中还一度攻下襄阳,活活将的明朝名臣督师杨嗣昌气死。

杨嗣昌一死,等接任督师位置的丁启睿一到,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丁启睿来就任的时候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手下只有杨嗣昌留下的两万人,成分也是十分复杂,其中,左良玉军占大部,还有若干川军、土司兵。要靠这点兵力去同河南李自成硬碰硬几乎是个必死的结局。

丁启睿是个典型的明朝官僚,欺上瞒下的功夫一流。既然朝廷派他过来是为剿匪,却没有明文规定去剿哪支匪。李自成是匪,张献忠也是匪,打谁都一样。

而这个时候,张献忠确实势单力薄,他占领襄阳之后因为畏惧左良玉,便急度汉水向东,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发展的空间。

正在这个时候,老张的内部却出了问题。罗汝才部同他决裂,投到李自成麾下。老张经过这番折腾,再无力抵抗丁启睿,一路东逃,居然跑到了安徽。丁督师击败张献忠之后志得意满,自信心膨胀,加上各路兵马已至于,兵强马壮,便移兵朱仙镇准备同李自成来个大决战,一劳永逸地解决河南问题。可惜,丁大人大概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没考虑到自己手下五花八门,各地援兵、左良玉军,可都是骄横无礼之辈。连杨嗣昌都搞不定的复杂人事关系,他丁大人要想将他们拧成一股绳,却还没那个能力。

到安徽之后,张献忠痛感没有根据地的痛苦,决意在安徽发展,也出台了许多法令,搞了个小政府,设六部,任命了一大批官员帮他管理地方。

由此,老张开始腾飞了。

而东北那边却是另外一种模样。

明和后金的松山之战刚结束。此役,明军损失惨重,被斩杀的明朝官兵多达五万余人,被缴获战马七千匹,甲胄万副。吴三桂等人虽然逃出重围,却已成无兵无将的光杆司令。至于洪承酬大人则被牢牢围在松山,盼星星盼月亮,盼朝廷快点派援兵救命。

此战是明和后金交战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后金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而明朝已经回天无术了。

围困松山、锦州的后金也是困难重重,天气非常寒冷,后勤也跟不上,为麻痹明朝那个心智不健全的皇帝突然提出议和。

崇祯皇帝本来已经开始组织救援松、锦两地,接到黄太极的议和请求之后思维陷入,不知何去何从。

于是,朝廷官僚开始为和、战打起了旷日持久的口水战,一时间,两派相互攻衅,直接上升到人格高度。热闹归热闹,惟独没有人想起困守松山、锦州的士兵。

等朝廷终于决定议和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松山副将夏成德秘密派人往后金大营联络豪格、多铎,打开城门,放后金兵入城。洪承酬等文武官员全数落入敌手。

松山失陷,锦州也就不保。松、锦本为一体,已经坚守锦州大半年的祖大寿也坚持不住开城投降了。

至此,山海关以北的防线被迫退到宁远。

这次大败,并非明军无能,也非将士不勇,实在是朝廷的口水仗太可怕了,国家的元气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官僚们的舌头和私人意气中消耗殆尽。

国祚已休,明失其鹿。

接到这两个消息,高原不为人知的叹息一声,一个庞大的王朝终于要崩塌了,想当初朱重八、徐达等人是何等的英雄豪杰,想不到后代却如此不济。其兴也勃勃,其亡也忽焉。

如果没记错,今天秋天会有一场大蝗灾,所谓大旱之后有大蝗,以至河南一省饥民无数,这也是李自成最后放弃河南南下襄阳的原因之一。高原觉得是时候提醒闯王多准备些粮食,以免将来措手不及。更重要的是,闯王军一直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现在河南大部分都落入义军之手,正该好好经营。流动作战固然是一个克敌制胜的法宝,但真正要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都有自己的根据地。想当初,解放军的三大战役不也是靠老百姓的手推车一车一车地推出来的吗?

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有钱有粮有兵源,大事可成。

不过,这都是后话,高原还有更紧迫的任务训练这只刚经过通许血战的骑兵。

上次大战到现在已经快一个月,闯王很爽快地将这支骑兵交给高原带领,也提拔他做了中权亲军帅标后威武将军。

这大概得益于自己那一场漂亮的胜利,或者说救了闯王的命吧。

很奇怪,那些将军们大多不怎么待见高原。

这可以理解,高原是一个新人,要想取得大家的信任,还需要时间。

不过,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高原现在这支骑兵在经过通许血战之后已经被打残,回老营时只剩八百骑,急需补充兵员、马匹和器械。兵员没问题,老营有六万多士兵,够是敢战之士,器械也不缺。马匹是个问题,营中还有两千多匹军马,大多是劣马,不堪使用,但目前就这点家底子,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不能唯武器论,小米加步枪不一样打赢武装到牙齿的美敌?如果能将那两千多匹马弄到手,招一批士兵,一个崭新的骑兵部队就建立起来了。

可一提这件事情,刘宗敏就来了个置之不理。反说,你现在已经这么多兵了,还想做什么?闹得高原心中大为不快。¨wén rén shū wū¨

一怒之下,便亲自去找闯王,却不想根本就见不到李自成的面。每次去,牛金星都打着哈哈,说,高将军别急,不就是军马吗,闯王也在考虑给你补充。不过,你看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那两千多匹马也不行,当驮马可以,上战场冲锋就怂了。再说,全给了你,后勤运输还怎么保障,全靠骡子、驴子么?

牛金星最近很得宠,有闯王麾下第一人的味道。

对这个家伙未来在北京的表现,高原无比鄙视。这家伙一进北京就迅速腐败,架子极大不说,还死命捞钱,坏事做绝。活脱脱一个混进革命队伍的野心家,小地主阶级,起义军最恶劣的败坏者。谈起人品来,简直是坏到极点。若真要纯洁队伍,这种人应该第一时间清理掉。

不过,人家现在是高官,军队最讲究服从,高原也很无奈。可总觉得牛金星眼睛里闪烁着狡黠的精光,看得久了心头有些发毛。

同他自然是能少说话就少说话。说起来这个时期的高原还算质朴,对于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是避之惟恐不及,也缺少一定的交际能力。

无兵无马,只能闷头练兵,好歹手中还有八百骑。若练好了,也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兵不在多,而在精。至于这八百人,虽然都是精锐,但以高原的目光看起来却都不合格,至少不是一个合格的骑兵。

兵者,首重服从。

这八百人若站在地上,让他们令行禁止没任何问题。但一上了马却是另外一种光景,马可听不懂高原的命令。

有了军饷,加上高原宣布,将来若有缴获,官兵平均分配,手下骑士的积极性很高。

为了让手下将士熟悉马性,所有的人都吃住在马上。刚开始,大家还觉得新鲜,不就是骑在马背上而已。可时间一久,就有些受不了,特别是瞌睡时,不断有人从马上掉下来。

好在马儿通人性,相处的时间久了,同主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人马配合得很好。后来,甚至有骑兵说,这马儿简直就神了,只要主人心念一动,还没下指令,马就自动做出主人想要的动作,简直就像是自己身上的一部分。

听到这里,高原很是高兴,人马配合的问题解决好了,接下来该培养战士们的组织纪律性。而最好练方法就是队列训练。不但是人,连马也要参加。

第三章 训练

实际上,大多数骑手都是仓促从各军选拔出来的精兵,战斗力和身体都是非常好的。最主要的是,这些家伙心理素质极棒,这一点从上次通许血战中就可以看出。当时骑兵的伤亡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队伍也刚从包围圈中跳出,可以说军无战心。本来,刚从生死线上逃脱,任何人都会大大地松一口大气。而后,闯王却命令他们调头杀回去。如果换成这个时代任何一只队伍,只怕早就崩溃了。

这里虽然有闯王的威信以及对高原高超战术的信任的因素,但也可以充分说明,这是一群无视自己生死的铁军。

高原在接手这次队伍的时候也学后世的军官找这些士兵谈过几次话,不知怎么的说到这上面,那些士兵回答说,当时也没想过其他,反正上头有命令下来,执行就是。这些年,杀人和被人杀都已经麻木了。

说完话,这些士兵都大笑起来,并得意地对高原说,这个骑兵队的每一个人手上起码都沾了十个人的鲜血。这么多年过去,生死都看得淡了。

无论如何,这八百人都是合格的士兵,至少在精神上如此。

但高原还是看出不好的苗头,这群士兵仅仅是因为杀戮太多而变得麻木,其实并没有什么主动进攻的欲望和胜利的决心。

而他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种对自己的信任和对胜利的渴望。

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训练来作为保障。

那天晚上的血战还是暴露出许多不足。首先,军队的纪律性就不行,特别是在组织拐子马冲阵时,还是有人畏缩了,队伍也有些混乱。还好,所有的人都被绳子串在一起,想逃也没办法脱离队伍,高原组织的攻击阵形分成三个梯次,一次强于一次,不断叠加。其次,明军也没想到闯军会杀个回马枪,一时没有组织好防御。诸多因素累计在一起,总算将敌人击溃。

现在回想起来,高原还是出了一身冷汗,若当时任何一个因素出一点问题,等待闯军的就是全军覆灭的下场。实际上,当初的闯军已经脱离险境,伤亡巨大,士气不振,正该脱离战场回老营休整。而自己仅仅为了建立个人功勋,就拿这么多条人命去冒险。出发点首先就有问题。

还好终于取得胜利,一好百好。

这事也给了高原一个教训:第一,个人英雄主意要不得,个人利益永远要服从集体利益;二,在没有彻底训练好队伍之前,不能同敌决战。

首先,骑兵的编制需要改变。以前,闯王的军制比较混乱,沿用明军的编制,但很多地方却有些不同,今天加一点,明天改一点,加入了不少起义军自己的东西。这一套军制复杂混乱,指挥起来也有些让人头疼。封建时代的军队传达军令主要靠旗语、金鼓。对这一套指挥系统高原还有些摸不清楚头脑。他在军中也没什么朋友,去问别人也只有遭白眼的份。

后来还是请教了荀宗文来弄明白,荀宗文虽然是个文人,但脑瓜子很灵,什么东西一看就明白,加上在地方上又颇有地位,对明朝军政上那一套门清。感念高原的救命之恩,荀先生也知无不言。

弄明白了这一套战场通讯系统之后,高原才算对冷兵器战争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

但这一套通讯系统是大兵团作战时才使用的,用到这个八百人的小队伍上却不太使用。说起来也是,这八百人骑马堆在一起也不过占地三十亩的样子,只要嗓门够大,上令下达应该没问题。

关键是要让他们形成战斗力。

作为一个从后代穿越而来的军人,高原深刻的明白一点,千军万马的战场上,个人的勇武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取得一场战役胜利的关键是纪律,而纪律这东西实施的关键是下级军官。

回来之后,高原对骑兵队伍的军制做了点改变,对外,以前那套军制还存在,但实施时却弄得非常简单。每十人为一组,设一个十夫长,十小队上设一个百夫长,再上面就是千夫长。哪个士兵出了问题,直接追究十夫长的责任,小队出问题,追究百夫长的责任,如此类推。

为了让下级军官更好地掌握部队,高原还想出了一个好法子。将所有的马按颜色区分,尽量做到每一个百人队的马匹颜色统一。这法子也简单,就算在混乱的战场上,士兵也能在第一时间找到部队,军官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下属。

高原手里现在也算有点钱,可以给大家发军饷。而且,将来的战斗中还会有缴获,对金钱他没什么概念,手中有钱恨不得全花出去。发了军饷之后,还剩一点,干脆拿这笔钱练兵,到时候做为奖励发下去。训练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光靠军队配发的那点高粱、小米是提供不了足够热量的。高原也不小气,直接找主管后勤的军需官要肉。那军需官却是一副不理不睬模样,弄得高原很是恼火。回营之后高原很是生气,同众军官说起这事,黄镇一笑,说,蛮子叔这事很简单,只要给他一点好处就成。要不这样,你分点珠宝给我,我自去帮你将这件事办好。

高原无奈道,你去吧,便递给黄镇递上一包珠宝玉器。这些东西反正也变不成现金,不如当人情送出去。

军需官在这事上还算大方,收了黄镇的好处,大笔一挥,卖给高原一千头山羊。反正这些肉食也要发下去,给谁都是给。闯王很重视这批骑兵,给他们好的待遇也算正常。

高原心中非常不爽,好好一件事要靠贿赂才能办好,这还是义军吗,那个军需官怎么看都像是封建王朝的官吏。

有了肉,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问题一解决,就开始实际的战术训练。

直接训练劈砍和马术显然不现实,对习惯了散兵游勇式的战斗模式的起义军战士,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服从性。

而培养服从性的最好办法是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虽然看起来简单,可目的性极强:就是反复机械地重复一个动作,直到士兵形成条件反射。一旦军官的命令下达,不用经过大脑,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去完成这个命令。

不但人,连马也如此。

因此,一开始,高原就让所有的骑兵骑着马整天在外面排队,让马在骑手的控制下慢慢前进,大有奥运会马术比赛中盛装舞步的味道。

上马就是一阵狂奔很简单,可眼前这只队伍跑上几十里没问题,时间一长,只怕队伍就要散了。还是先慢后快吧,骑手和马匹也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如此排队、转圈、折返折腾了十天,队伍总算有些模样。

然后是劈砍练习,总共只有三个动作:前四十五度直劈,借助马力平削,回身十五度斜砍。

这几个动作也要配合着队列反复练习。

刀光闪亮,很是悦目。

一开初,所有的人都不理解,觉得这事太乏味,没意思。甚至有人说,这东西不实用,简直就是杂耍。在他们看来,骑兵就是骑马冲上去对着敌人一阵乱砍,如此而已。

实不实用他们自然也不知道,也不需要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