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一只虎-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留在房子外面的刘体纯、赵幼斌、孙登科听着屋子里的动静,心里砰砰的跳。
他们只能干着急,只是不住的在院子里绕圈,几个人的心里都火烧火燎的,他们只是不住的祈祷黄秀母子平安!
他们在替李过着急,他们在为黄秀和肚子里的孩子着急。
“快!夫人在哪?”稳婆急急地跑进院子。随之而来的诸如赵幼斌、全之焕等人的家眷都气喘吁吁的跑来。
这时,只听屋子里,突然哇~!的一声,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哭,听到里面江映蓉高兴的叫道“哎呀,太好了,生了!是男孩!”
刘体纯等人忍不住流下泪来,这是李过的孩子,这是未来帝国的延续。
孙登科掐掐手指,望望天,今天是二月初二,不是龙抬头么!
第六十四章 抢谁?
钱多多以前妻儿老小没来的时候一直想着回家,但现在回去是有顾虑的。
其一,就是他本人长时间没了消息,需要有个很好的解释才好。但这件事容易的很,只要是河曲的全之焕他们给钱多多提供一份具保,就没多大关系了,所受损失也不必自赔。
那些曾经跟着钱多多赶羊的健步,或是是吃不上饭的穷苦人,现在有饭吃,死心塌地的跟着李过。或是一心想跑的,李过早就将他们杀了。所以,钱多多投奔李过的消息并没泄露。现在有了具保,这更不是问题了。
可是其二,钱多多的羊群被劫,如今茫然的拿着十万两银子开店做生意,不免让人起疑。
李过想了想,说道“反正我也是要和你走一走商路的,不行我出面,当个东家,你还当大掌柜的,到时候我假作雇佣你不就成了?”
可是第三点似乎有些难办,钱多多有些吞吞吐吐的。
“哎呀,我说老钱,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出来,大家好想出解决的办法。”李过埋怨道。
钱多多挠挠脑袋“我是说,咱们刚开始可能挣不到钱?”
“你且说说,怎么挣不到钱了呢?”李过猛听说挣不到钱,恨不得一脚将钱多多踢飞。
“不是挣不到,是挣得很少。”
“哦?怎么说呢?”李过接着问
钱多多解释着,明末长城内外的交易,主要是在张家口。张家口的生意都是那些大商家把持着,也就是所谓的晋商、山西八大家。
山西八大家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商家,他们控制了绝大部分与满洲军队的贸易,也控制了绝大部分察哈尔、也就是张家口的对蒙贸易。
晋商“八大家”操纵了张家口的贸易活动。这“八大家”是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莹、黄云龙、范永栋。其中范永栋的实力最大。
他们的撅起并非偶然,是有些历史渊源的。
明朝末期,蒙古部落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以及生活用品,对明朝进行掠夺。明朝自隆庆年间,与塞外部落达成了和议,明朝与塞外部落开始进行贸易。当然,小规模的冲突自然是有的。
而山西八大家凭着精明的商业头脑,抢占商机,到了崇祯年间,竟然有了家资巨万。
因为有钱,所以他们一直对商业进行几乎大部垄断。
首先是货源上,南方商旅运来的各种物资,如布匹,粮食,生活用瓷等等,还有塞外的马匹,关外的木材、人参等等,大都是山西八大家接收了。实力差一些的商贩,只能在八大家的手里进货,挣些差价,利润便低了一些。零散的小商贩不但商路辛苦不说,所获更是微薄。
然后是商路上,八大家每家都有单独的商队,商队视财物的多少,所派护卫人数虽然不同,但并不特别多。因为他们在塞外有实力最大的后金、就是后来的满清支持,八大家的商队却是安全的。
但老钱呢?虽然说商道上还算太平,但护卫也不能少了。不比八大家有后金人撑腰,到时候碰上李过这样的猛人,或是存心抢夺的商业对手,可就糟了。
其余的诸如租店铺,发卖等等事情也很多,但是钱多多能搞定。所以说钱多多人脉广熟,但一开始自立门户,难处是可想而知的。
李过听完钱多多的介绍,明白过来生意并不是那样好做的。钱难挣屎难吃就是这个道理。
“哈哈,老钱,你是担心挣少了钱,我踢你吧?”李过笑笑。“我告诉你老钱,只要是你尽力了,别说少挣钱,就是都赔了又如何呢!大不了从头再来!”
钱多多也笑了“虎爷,你太看不起我的本事了,虽说可能生意上现在不会挣很多钱,但我琢磨着一年挣个两三万两银子也是可以的。”
“每年能挣两三万?那就不少了吗?”李过还是很高兴。
“但这和您相比,我还是差远了?”钱多多低着头,谦媚的说。
“跟我比?”李过摸不着头脑。
“是啊!这些日子以来,您每次去抢不是收获颇丰么?”钱多多偷偷瞅着李过。
这狗日的,那我寻开心呢,李过正要气吗,突然想到了一些事。
李过瞪了瞪钱多多“先别扯淡,刚刚你说了山西八大家,他们到底怎么样呢?你不是说他们与后金的满人互相勾搭吗?”
“不错!八大家是与后金相互勾结,特别是梁永栋。”老钱向李过说起来“其实说句良心话,我在梁永栋那里俸禄不低,要不是知道了梁永栋给后金满人透露军情,我一直会给他干下去。”钱多多讲了几件事,都是梁永栋向后金透露重要军情的事。
李过点了点头,怪不得呢,后世人评价梁永栋他们八大家,大多都带有贬义,原来他们真的是这样。
细想一下,后金清兵几次入关抢劫,怎么不去抢富裕的张家口呢?离得又不远。另外,后来清朝顺治皇帝,凭什么封这几个人为皇商,特别是封赏范永斗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这并不是无来由的。
所以,尽管商人重利,但与敌国做生意是不妥的。假如米国轰炸一拉克,米国的商人却和一拉克做生意,卖一拉克几百具防空系统,那还得了?而八大家卖给后金造出兵器的生铁也罢,或是卖他们其他的军需也罢,贷给后金的军饷也罢,本来就是错的,但商人逐利,尚有一丝道理。可你要是出卖国家的情报,那可是不可饶恕的大罪过了。
“原来是这样。”李过心不在焉的说着。
刚刚听说钱多多每年能有两万的进项,李过暂时就能维持现有的局面。现在李过的精兵是三钱银子一个月,单算兵饷开支的话,一年养兵能养六千左右。其余的没什么花销,粮食现在很足,士兵们管够吃,这算是很好了。以后生意走上正轨,想必挣得更多。
但李过还要发展,光这些钱是不够的,还是慢!以后没了抢劫的机会,大宗的银子不会再有,难道就这样慢慢的熬么?
虽说,现在是崇祯四年,离历史上的清军入关还有十来年的功夫,可是不能跳跃式的发展,到时候,凭河曲府谷这两个县就能打败满清?就能逐鹿中原?这话说破大天,李过自己也不相信。
所以,李过问钱多多“梁永栋钱多么”
“怎么不多?那可是八大家的领头人物呢!”老钱撇了撇嘴。
李过不以为然“好吧,我们今年抢了土匪,府谷与河曲已经没有土匪了,再要越界占地盘?不行,太冒险了。但是我们抢完土匪可以抢他!”
“抢谁?”
“梁永栋!”
“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梁永栋的实力,虎爷您知道吗?这里离张家口这么远,我们的人马鞭长莫及啊!再说······。”
李过摆摆手,示意情绪激动的钱多多别在说话,然后呲开嘴,笑眯眯的说“对这样大的猎物,我们不着急,我们要慢慢的抢!”
咧开的嘴里露出白白的虎牙,就像是吃人的老虎!
第六十三章 钱粮
李过所控制的区域已经有两个县;实力增加了,地盘依然很小,不过府谷也如河曲一样,都在黄河两岸。负责宣传的孙登科信誓旦旦的说道,明年的雨水未必多,但是黄河上游的水大,或许能成为水患呢。
李过心中好笑,你个孙登科,把你能的,还算得出明年的事情?不过自己却真心希望黄河大水。虽说水火无情,可是要看你怎么运用它。善于开发,兴修水利,那水患就成了利,否则就是害!
今年河曲出产的粮食很多,足足可以供应河曲与府谷两个县城,这与兴修水利是分不开的。而且,还有太多的土地、太多的水利没有开发完毕,效果就彰显出来了。
那么府谷呢?还没有介入呢!李过对这两个地方贫瘠的小县充满了希望。这里是李过的根基,这是李过的地盘。李过将要在这里画上一个大大圈,这个圈将会很大,很大!
该安排安排府谷的事情了,李过想着。
这时,聂心等人前来汇报这几天的事情、以及府谷的下一步计划。
众人都是喜气洋洋的,因为地盘扩大了。
“虎爷,现在府谷是不是也要跟河曲一样,进行土地整顿呢?”李强一直主管土地的相关事宜,见到府谷也被收入囊下,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大干一番。
“你说呢?”李过想看看李强的说法。
“我觉得可以进行,每个农民都先给他们分到地。”李强诚实的说。
李过望了望其余的人“大伙的意见呢?”
其余的人也纷纷赞同,李过的土地政策很好,很得民心,这样的事早一点实行方好。
甚至赵幼斌说道“李强说的对,不但要给他们分了地,还要分给他们些粮食,让他们感恩待得。”
“有理!”
“有理!”
“不!”李过摆了摆手“地不能分,将所有的土地全都收回,粮食么,一点都不给!”
大伙都奇怪,赢得民心不是为上么?
李过看出众人的疑惑,说道“当初咱们在府谷扮成土匪的时候,为了不让府谷县境出现混乱,命令百姓帮咱们收粮。咱们也分给了他们粮食,对吧?”
众人不住点头,是啊,怎么了?不然府谷县令都被杀了,各个城镇却依然太平呢!
“这就是事情的关键!”李过顿了顿“因为百姓的手里有粮!”
众人似乎有些明白了。
李过叹了一口气“唉!说句良心话,百姓活在这样的动乱年代,真的是很不幸!但得能吃上饱饭,也就心满意足了。所以,我们要等,等百姓把自己手里的粮食吃光!”
“我明白了!”李强猛然醒悟过来,大伙也都反应过来。
“百姓的粮食不是吃不到年关么?那我们就要将近年关的时候再赈济,不把他们饿的哭爹喊娘,绝不放粮!”李过的手用力一挥。
“所以,现在首要要做的,就是把府谷的所有保长、甲长的,都给我撤了!换上我们的士兵。这样,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情况,我们是要饿他们,但并不是把他们饿死,明白吗?当发现有人快活不下去的时候,发现有人要逃荒的时候,咱们再放粮!大家说如何啊?”李过为自己的想法很得意。
大伙心中不住的暗自佩服,好办法,果然够损!损是损了些,办法却是好的。
比如,一个人马上要饿死了,你给他个野菜团子,他吃了后,待得有些气力,定会跪在你的身边,重重的给你磕上三个头,心中许愿,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你的活命之恩。
但是,另一个人每天生猛海鲜、大鱼大肉的,你送他一盘肉饺子,我想那人定会头也不抬,不吃!理也不会理你。
所以,帮人是分时候的。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有几人。这句话讲的很透彻,是说明大多数人做事时候不对,眼光短浅。人家都大富大贵了,你掏出五元钱来,热烈的说,打车,打车!人家只能苦笑,我开私家车来的。
就像李过要解救府谷的百姓于水火之中,就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帮助合适的人了。等府谷的百姓饿的不成样子了,李过派人给他们送吃的,百姓们定会感激不尽。而感激之情尚在热烈之中,你这时再给他们分地,让他们有活路,那就不单单是感激了。百姓会视你为再生父母,谁若是惹了你,他们不替你拼命才怪呢!
等李过将这一切讲的周全之后,大伙更加的赞叹,真神人也!
府谷土地的事情安排妥当,再看看财政。
李过望向了钱多多。
钱多多现在对李过也忠心耿耿,也很受李过的重用。当然,钱粮事大,所以,负责中军营务的赵幼斌也兼着财政。李强和十几个精干的士兵,还有二十多个忠心耿耿的孩儿兵也一直跟着学。士兵和孩儿兵们以后会分成两组,一组会跟着李强,协助土地的事情。另一组则会跟着钱多多做生意去。
“老钱,你主管财政,感觉怎么样啊?”李过问钱多多。
“很好,很好,虎爷以霹雳手段,剿灭土匪,迅速收集财富,却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钱多多夸奖着。
李过却皱了皱眉,感觉有点不是味,自己这些日子的钱可不是抢的么!
“好吧,那你就念道念道,看看这些日子我们的银子花了多少,还剩多少!”李过吩咐。
“虎爷,洪承畴此次前来,总共花了两万四千八百二十两。除了给洪承畴和卢久明每人一万两之外,其余的给了赵又廷一千两,以及打点各处关节。”钱多多恭恭敬敬的念着,先以这几天的账目开始。
“又花了不少。”李过很心疼,但也没办法。
“不怕,咱现在有银子了。”钱多多有钱精神爽。
“呵呵,有银子?那我们现在有多少银子了?做生意的钱还够不够啊?”李过对银子感兴趣,没有银子是万万不能的。
“够!够!”钱多多连声说道“从河曲剿匪开始,一直剿匪到府谷,咱们存下的银子有二十万多两,减掉这次洪承畴和卢久明来的花费,这样,还有二十二万多两的结余,如果做生意拿上十万两的话,老营还余十二万多两。”
“老钱,十万两够用么?”李过对做生意没有概念。
“虎爷,十万两目前看是够的。倘若是两眼一抹黑的生手,却是不行。不管是关里还是关外,我路子广,人头熟,这钱便花不了许多。”钱多多信心满满的。
李过点点头。钱多多要做大生意,俗话说,本钱多大,利益就多大。
“不过······”钱多多犹豫了一下。
“怎么了?老钱,你说下去!”李过看着钱多多有些犹豫,着起急来,等着他挣钱呢!
第六十二章 目的达到
谁人也没去理会街上多出来的人,洪承畴一边走,一边停住脚,观望着四周的行人、和街道两边的店铺。
一个鞭炮店的门口聚集了很多人,不时的有人买上一挂鞭,也有买上些二响爆竹的人。
洪承畴觉得好奇,便走到了临街的鞭炮店“店家,我看其余的商铺生意虽然不错,可是远远不及贵店。怎么?是什么节日到了么?我却怎么不知呢?”
那店家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似乎一愣,反问道“这事你都不知道?明天是府谷的节日!”
“哦?”
店家扯着嗓子说道“这不是么,府谷匪乱闹的太不像话了,老百姓们遭了秧。多亏了河曲全县令和李千总他们,扫平匪乱。明日要将城门口的土匪脑袋都烧了,让他们下辈子也不能祸害百姓!你说,这算不算是大好事,算不算是府谷的节日?”
“算,算,”洪承畴微笑道。
“这不,听说三边总督衙门来人了,也不知来的是不是洪承畴。想必要封赏有功人员,现在朝廷,像这样军纪严明的军队太少了。”店家接着说道。
身后的护卫见店家直呼出洪承畴的名讳,刚要发怒,洪承畴摇了摇头,对店家笑着说“即是河曲的官员像你说的这样好,想必那洪承畴一定会奖赏他们的。”
走出鞭炮店,洪承畴笑容满面的对赵又廷说道“看来,全之焕他们搞的不错。”
赵又廷收了银子,自也是替河曲的官员说话“民心所向啊。”
不知不觉,走到了城门口,城门口已经聚了很多人看热闹,洪承畴等人也仰头望着悬挂在空中的人头。那些人头已经被撒上生石灰,所以还未腐烂。
一个人头下悬挂着一个条幅,上写道“匪首张二麻子。”
洪承畴望去,那人头的脸上果然有不少的麻子。
这时,一个老者疑惑的说“这个张二麻子的麻子好像少了些,不像进府谷城时的模样。”
身边的一个中年汉子一惊,立刻反驳道“一样的,一样的,那天我就在街上看。”
那中年汉子身边的半大小子接道“模样是没有变的,你看,这个人的嘴唇边有一大块黑痣,我记得清清的。”
那老者挠挠头,笑道“也是,当时我也没敢多瞅,想必老眼昏花了。”洪承畴望过去,只见悬挂条幅的头颅有些脱水,不够那脸上的麻子还是能看得到,而嘴边的黑痣也看得清。
哦,洪承畴心中暗道,他就是匪首了,果然有些恶相,看那睁着的眼睛,似乎死不瞑目的样子。
张二麻子恶行甚多,死有余辜,但说他是杀害官员的罪魁祸首,倒是冤枉了。
洪承畴回到寓所,心情很高兴,河曲的这些官员还是肯办些事的,府谷的民情很好。
洪承畴却不知,包括买鞭炮的店家在内,很多人都是李过的人。这些人都是负责宣传的孙登科的手下,是什么人呢?唱戏的那些人。这些人以后会受到重用,将会被派出去。这些人戏台上演的过瘾,听说到大街上演戏,个顶个精神十足,演的逼真,倒是把洪承畴给骗了。
洪承畴对赵又廷说道“刚刚咱们出去,种种耳闻,说的都是河曲官员的好处,看来这些人可用。”
“大人所言甚是。”
“可用?”
“可用!而且大人,刚刚全之焕和李十二派人来了。”赵又廷说道了关键之处。
“有什么事么?”洪承畴问。
“有事!”赵又廷伸出了两只巴掌。
洪承畴心中明白“一万两?这钱本是不应该收的,你也知道我,并不是很在意这些东西。”
“大人,即是他们孝敬你,你就收下,要知道您总管三边,花费太大,哪里有那个闲钱往里贴补呢。”
“唉,总之是朝廷屡屡拖欠军饷造成的,也罢,那就收下,倒是难得这两个人的心意。”
赵又廷借坡,洪承畴下驴。
但洪承畴话音一转“不过,他们莫非做些过格的事?怎么能有这么多银子呢?”
赵又廷一阵冷笑“大人,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再说,现在各军欠饷太多,只要他们做的不是太过分,出点格也是难免的。像他们这样很少追饷,却能自给自足的,我倒真有些佩服呢!”
“他们也是不易。”洪承畴摸了摸胡须“那么他们想升什么官呢?”
“除了留在府谷江畅和牛得草的升迁,全之焕和李十二别无所求。”赵又廷摇了摇头。
“你是说全之焕和李十二不想升官?”洪承畴有些纳闷。
“大人,他们说了,要好好的镇守河曲府谷等地,定让此地太太平平的。他们还说了,倘若我大明的官员人人尽责,便不会闹匪乱了。其实,说白了,他们也是故土难离。”赵又廷关说着。
“嗯,这样的官员不多了。”洪承畴点点头“这事我也思量过,即是这样,那个江畅和牛得草就保举他们当个县令和千总。李十二就提他当个参将,下辖制河曲、府谷两县。全之焕既不愿意远离,那就给他个优叙,方便日后的提升。”
“大人思虑甚详,但这事是否要听听卢久明那边怎么说。”赵又廷言道。
“不必,我们再等等看。”洪承畴心有成竹的微笑。
像全之焕和李十二这么懂事的人,怎么会落下卢久明呢。这就好比拜三圣庙,两个菩萨都拜了,怎么差最后一炷香呢。所以洪承畴在等。
洪承畴那里是赵又廷关说的,到卢久明寓所的是赵幼斌。
卢久明亲切的拍着赵幼斌的肩膀“说说吧,他们想要什么官?”
“我家全大人和李千总倒不敢奢望,只是江畅和牛得草跟随我家大人多年,请公公抬举。”赵幼斌毕恭毕敬的说。
“只是你们也太破费了些,容我再想想,怎么好歹让全之焕和李十二也别白忙活啊。”卢久明倒是个办事的人。
“小的先行告退,不叨扰公公休息了。”
“好,你先回去吧。”卢久明挥了挥手。
卢久明想了想,命人“笔墨伺候。”
下人拿来笔墨,卢久明写了一封手札。手札的内容是,河曲官员甚是忠勇,俱是可用之才,一切以总督大人便宜行事。
卢久明哑着嗓子吩咐“去,给洪承畴送去。”
于是第二天,洪承畴在县衙的大堂上夸赞了全之焕李十二为首的官员,并说道,“我即日便上奏朝廷,奖赏你们,你们可不要辜负了我和卢公公的心意。”
众人齐齐拜倒,“多谢大人!”而他们的升职将在不久之后被正式任用了。
于是,主持完烧毁土匪脑袋的仪式后,在阵阵的鞭炮声中,洪承畴等人便开拔了。
洪承畴本来就想巡边,于是,又到其它地方视察了。只不过别处没有土匪,对洪承畴与卢久明的孝敬大大的不如,全然不比河曲的官员懂事。
在洪承畴和卢久明的眼里,全之焕、李十二等人愈发的顺眼,好感也多了起来。
这样,府谷也成了李过的地盘。
第六十一章 洪承畴的到来
卢久明干什么来了?洪承畴和赵又廷觉得奇怪。
“这群乱匪,真的是疯了,连咱家的人都敢杀!”大太监卢久明还没进门就开始嚷嚷。
洪承畴和赵又廷互相望望,心里好笑,明白了。
原来,三边运送军资的正是卢久明的人。卢久明派自己的人前去,自是大有用意,打打秋风。可是秋风没打到,人反而失去了,这不能不叫卢久明冒火。
“九老,你可要为我做主。”卢久明气呼呼的走进来。因为洪承畴字亨九,故称他为九老。
“别急,坐。”洪承畴并没起身“又廷,快去给监军大人倒杯茶。”
赵又廷在一旁忙着沏茶。
洪承畴将府谷的公文递给卢久明,卢久明看了看,说道“这些我有所耳闻,所以咱家才来的。咱家没别的毛病,只爱护个短。那些护送军资的兵们原本都是我的孩子,可是没想到!唉,也不必多说,九老,那些死了的都有些妻儿老小,你说说,他们的抚恤费该怎么办呢?”
“公公,因战而亡者朝廷自有定例,你何必着急呢?”洪承畴回答。
卢久明皱了皱眉“九老,咱不是外人,那几个钱能干什么呢!不行,要府谷当地出!”
“可是府谷现在的政事由河曲兼着,虽说我也有意将河曲的官员留驻府谷,可还没正式委任官职啊。”洪承畴摇了摇头。
卢久明拿起那封公文,看了看“那几个人若能精忠报国,倒也不是不能当官。”卢久明顿了顿,大有深意的说道“而且还得懂事啊!”
“那我们不妨就到府谷去看一看,公公意下如何?”洪承畴问。
“也好,我就随九老去一遭。要是真如信上所说,他们是有才干的,咱们两联名致函兵部和吏部,抬举他们一星半点的还不容易?”卢久明心里才不管别的,只要李过那些人懂事就够了。
洪承畴笑笑“虽说有人把我当成东林党,与公公这边本不是一派的,但公公和我莫逆之交,实属可贺。”
“哎呀,大人,高抬我这个废人了。不过一直能与九老成为朋友倒是幸事。什么东林党阉党的,我不忌讳,我只是敬佩大人的为人。”卢久明一副恭敬的模样,这是因为洪承畴确实文武双才,而且深得当今皇帝崇祯的信任。
“那我们安排安排就去府谷,我要巡边!想必河曲的官员也会在那里等候。”洪承畴也想亲自去看一看。
“公公,喝茶。”赵又廷将茶端了上来。
洪承畴和卢久明准备来府谷的消息,李过早就知道了,当然是赵又廷先行通知的。
李过在府谷的县衙不住的大骂“奶奶的,这些狗日的,又想打老子的秋风!”
一旁的聂心不住的好笑“这也是虎爷您自己把人招来的,倘若您不到府谷来折腾,他们能来?”
“我那个远房的表弟说了,看洪承畴和卢久明的意思,江畅和牛得草在府谷能当上官呢,当然,银子自然是少不了的。”赵幼斌说道。
一听花银子,李过就生气,跺着脚骂起了洪承畴和卢久明。
“事情总是要从权的。”聂心劝道。
李过何尝不知道,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呢?不过既要发展,光讲气节是不够的,要想办成大事,是需要弯腰的,不是韩信且有胯下之辱么。但是以后绝不给这般龟孙子好果子吃。
“好吧,那就准备迎接洪承畴和卢久明吧。李十二和全之焕出头,江畅和牛得草帮衬着,幼斌,你人头熟,负责联络各个方面。其余的刘体纯和聂心这些当头的,都跟着我率领大队人马潜伏到城外,要是洪承畴他们知道是我们在府谷闹匪剿匪,说不定要和他们干一仗呢。”李过安排着。
且说,洪承畴和卢久明带领两千人马,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府谷。李十二和全之焕赶紧出城迎接。
“大人一路车马劳顿,实在是辛苦。”全之焕和李十二赶紧上前请安。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