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一只虎-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过还不知道自己儿子要改姓的事,他只是为了表示尊敬梁永栋,所以赶快出帐迎接。毕竟梁永栋是梁诗音的父亲,自己的老丈人。

    梁永栋对李过的发展程度当然是很佩服,但现在最重要的姓氏问题还得解决啊。自己的外孙子以后是姓李还是姓梁,这可是大事啊!这涉及到梁永栋姓氏的延续。

    所以。等到帐内坐下后,梁永栋掏出了黄秀的信递给了李过。

    李过接过信来,看了看,半天没言语。

    聂心不错眼珠的看着李过。心想,事情可能有些不妥,梁永栋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

    李过将信往桌子上一放,说道“诗音生的是我的儿子,改姓梁,其实我也舍不得!”

    梁永栋的心一沉,猛的砰砰的跳了起来。

    “但是岳父的心思我也能懂,尽管我舍不得,但是为了对岳父您尽孝。那就让诗音给我生的儿子姓梁吧!”李过把话又圆转了过来。

    梁永栋这才放下心,连声的奉承李过“贤婿真乃人中龙凤,果信人也!”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所以梁永栋接着说道“即是这样,谢字我是不消说的,不知贤婿可有用得着我梁某的地方,有便说出来。”

    李过点点头,直言不讳的说道“有!”

    “好,你说!”梁永栋现在大事已毕。其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了。只是李过说什么,他照做就是。

    “其实。一直以来,我的想法岳父您应该清楚的很,把我称作乱匪也好,流贼也罢,但我确实是像你想的那样,我是要自己成立一个崭新的王朝的。”李过说着,这一点大伙都明白。

    “而且,我相信我能做到,我现在离我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李过毋容置疑的说。

    梁永栋点着头,看李过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我现在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其中之一就是商业!”李过接着说道。

    梁永栋望着李过,心想,难道你肯放我出山?

    李过微笑着“不错,我想请岳父出山,我想请您坐镇南京,对全国的商业做一个统一的安排。”

    “好!”梁永栋一口答应,这当然不是他的一时冲动,梁永栋这个人精明的很,早就判断李过会有这样的想法。

    “而且,这只是暂时的,这也只是整个大明内部的生意。您和佛朗哥人做过生意没有?您和西班牙人做过生意没有?”李过问“我要做的不仅仅是大明的生意,而是全天下的生意!”

    梁永栋没听懂,但他能听的懂李过要做的生意很大。

    “您在张家口的生意本银,你自己可以做个帐,现在小婿没有钱,只能借用你的本钱来做,但日后我会回报的。不过,您坐守南京以后赚的钱,是要归我所用的。”李过向梁永栋解释。

    梁永栋想了想,他本是个政治赌徒,跟关外的女真满人做生意,除了是赚钱,也是一场政治赌博。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梁永栋的外孙变成了孙子,他已经把宝压在了李过这里,他也只能压在这里。

    所以梁永栋好不犹豫“好!我干!”

    李过很满意,商业上梁永栋是内行,有了梁永栋的助力,相信不久的将来,经济会大大的提升。

    。。。。。。

    梁永栋的事情讲完,李过转向了聂心,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和聂心说。

    “老聂,正好你来,我正准备派人叫你!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李过看着聂心。

    聂心是个极其顽固的封建分子,因为相信李过是真龙天子,所以巴不得自己变出三头六臂来帮李过做事。这样假如李过得了天下,他也能在文臣之中位列班首,名留史册。

    “虎爷,您吩咐!”聂心站起了身。

    “这事很重要,第一,是打败后里国后,我的想法是要把他们移民。我们要将后理国的居民移民到广西,以后甚至有可能迁移到其他的省份。第二,我们也要想办法将中原遭受兵乱的百姓移民到后里国内,填补这一地区因为移民造成的人口缺乏。你懂我的意思么?”李过问。

    聂心认真的想了想“懂了,是为了更好的掌控地盘!”

    李过一拍大腿,“老聂,还是你懂我!”

    李过的意思就是除了要征服,还要让他征服的各个民族的兄弟们混杂在一起生活。

    因为李过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华夏的文明实在是太伟大了。历史上,不管哪个民族入侵中原,慢慢的都会被同化。鲜卑入侵,同化。蒙gu入侵,同化。满人入侵,同化。

    全把他们同化,变成华夏的一份子!

    但潜移默化的时间要很长,移民,大量的移民是最好的法子!这样,五百六十个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成为真正的一家!(未完待续)
第一九四章 姓氏
    姓氏一直是华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华夏文明的一个体现。

    咱们的姓氏都是有来历的,不像某个小邦,起名字也没什么文化,从山底下出生的姓山下,桥洞子里生的姓桥本,甚至还有姓犬养的,估计跟狗娘养的差不多。

    华夏的姓氏源远流长,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姓什么都是有来历的、都是有讲究的。比如有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有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有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

    姓氏是一种文化,已经扎根于华夏的子民的心里,对姓氏极为看重。在华夏人眼里,姓氏就像是一种延续血脉的印章,子嗣不绝,姓氏不断。

    当时都是男权社会,女人说白了在当时就是附属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像到了现代,这种情形似乎要颠倒过来了。

    而在当时,没有子嗣的人,也叫绝户。意思这一户没有传人了,死了便绝灭了。

    当然,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姑且不论,只是说明了姓氏的重要性。

    延续姓氏的必须是男人。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招赘,就是不嫁女,而是招姑爷。生的孩子要随女家的姓。

    梁永栋想招李过当入赘女婿,这一点看上去似乎不大可能,别说李过,李过手下人也绝不会不认可的。这是咱们的虎爷,怎么可能倒插门!

    另外一种方法是过继,如果是同宗同姓,过继的男孩倒是不必改姓。都是一个姓。可要是其它的姓就要改了。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候并不是血缘关系,所以麻烦也是不少。

    身为八大家的梁永栋一直没有子嗣。虽然有个独生女儿梁诗音,但也只能算是绝户。这是梁永栋心里最大的遗憾。

    而这时,在酒桌上,黄秀猛然说出让李过和梁诗音的儿子改成梁永栋的姓。梁永栋吓了一跳。

    因为这个事似乎有些不靠谱!

    一个家里不管女人如何凶,但是夫为纲,这是几千年来千古不变的规矩,三纲五常么!家里的大事都是男人做主,男人说出来的话方能可信。

    所以,梁永栋试探着问黄秀“那个,黄夫人,啊不,李夫人。你刚刚不是说笑吧!这事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黄秀明白梁永栋的说法,笑道“怎么会?我和我们家虎爷一直对您和诗音深感愧疚,而且一直知道您一直因为没有子嗣而耿耿于怀。所以,我和我们虎爷一直都是有这样的想法的,想着让您的外孙子改成你的姓,替梁家传宗接代。今天诗音来了,你们父女相见,是个高兴的日子。所以我把这件事说了出来。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

    “愿意!愿意!”梁永栋哪有不愿意的,自己的身体自己明白的很。生儿育女早就是不可能的事了,现在听黄秀这样说,梁永栋连声同意。

    梁诗音在后面的隔间也呆住了,父亲梁永栋的遗憾她是知道的。刚刚听了黄秀的话,梁诗音也有些发懵,她也以为黄秀说的不真。现在听黄秀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忍不住跑了出来。

    “夫人,您说的可是真的?”梁诗音一边问,一边深深的福了一福,礼数称呼甚是周全。

    “真的。”黄秀笑眯眯的扶起梁诗音。“妹妹,你知书达理,出身富贵。其实最开始我也不想让你受委屈、做侧室,我甚至有意将我的位置让给你,可一想又不合规矩,后来,我和虎爷才想出了这个主意。”

    看来这是真的了,梁永栋和梁诗音父女两个不由的眼含热泪,心情激动。梁永栋做生意一向是靠嘴皮子说话,此刻也说不出来了。

    梁诗音则是连连的赔罪“姐姐为人忠厚,是我等不及,施礼之处还望多多原谅。”

    于是,前嫌尽释,这顿酒喝的人人喜笑颜开。

    当下,黄秀特意给李过写了一封信,详细的讲了这些事,准备派人送到安南。

    梁永栋不放心,沉吟了一下,对黄秀说道“李夫人,你看这样,不如我亲自把信送过去,一直以来多蒙照顾,我想对我那贤婿道一声谢,另外再看看,我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

    “好,那我安排人保护你去。”黄秀说。

    一边的聂心说道“夫人,不如我陪着梁东家去,这些日子安南那边没什么消息,我正好看看情况。”

    于是,聂心陪着梁永栋两个人,带了五百骑兵赶往安南了。

    安南的战斗还没开始,因为李过刚刚整训完兵马。受训的除了李过自己的部队,也有新招上来的莫朝士兵。

    李过不想为他人做嫁衣,这些莫朝的士兵他也要攥在自己手里。他只是想,只要是自己训练过的队伍,就应该是自己的。

    李过只招了两万莫朝人,他们被李过命名为莫朝支队。挑选的莫朝士兵都是矬子里拔大个,都是些能吃苦耐劳的,没什么文化的,非常听话的人。

    什长以上的官都是李过带去的老兵,所以两千多老兵被安置到了安南支队。刘体纯被任命为莫朝支队的将军,李过也给刘体纯单独配备了一千精兵,以保护刘体纯的安全。

    这支队伍只是实验性质的,到底好用不好用,还很难说。所以莫朝支队的士兵武器很是简陋,别说是刀枪,弓箭都没有。更别提火器,火器是李过的杀手锏,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让别人使用。

    莫朝支队的武器都是一水的、长长的红缨枪。红缨枪这东西好做,做个枪头后面插个长木杆就完事。

    莫朝支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不管谁来,长枪向前一摆,至少敌人想杀破莫朝支队的长枪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在李过精兵的火力下,这些人也可以进攻,一排排的长枪走着整齐的方阵,也能有些战斗力,而且样子也还威猛。

    不过训练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却是语言上的交流。

    李过花大力气鼓励莫朝支队的士兵学华文,李过告诉这些人,学会华文才有可能当官。好在华夏文化源远流长,那些莫朝支队的士兵都懂的一些华文。当然,李过为了他们快速的学习华文,特意派到莫朝支队五百人的通事。

    这些通事都已经盼望李过大胜仗,他们也想当官,所以他们很用力气。

    但是这次派他们到莫朝支队,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唱歌!(未完待续)
第一九三章 随你的姓
    看着南京的来信,黄秀又来找聂心,“聂先生,这梁大小姐停在南京不来广西,明显有置气的成分,我看不如你去一趟,将她们娘俩接过来,也免得让咱们虎爷悬心。/顶/点/。3x。co”

    聂心赞道“夫人心怀大量,好,我这就去一趟南京!对了,是不是也该让梁诗音见见她的父亲梁永栋了?现在虽说各处都有人手,但是商路一直没有开通,因为不管从银钱还是经验上,还真没有人能掌控全局的,若是通过梁诗音将梁永栋争取过来,倒是好事!”

    黄秀点点头“我也有这个意思,所以,你去之前,咱们还要让梁永栋给梁诗音写封信,我想梁诗音知道梁永栋还活着的消息,一定会快速赶来的。”

    “好!”聂心同意。

    于是,黄秀和聂心来找梁永栋。

    梁永栋现在的精神状态很好,从最开始的恐惧、怨恨、到现在的漠然,却也实在是没法子的事。梁永栋被照顾的很妥帖,随身保护梁永栋的有一百人,二十四小时的保护,使得梁永栋彻底没了逃跑的念头。

    而且到了千里之外的广西,就算是让梁永栋只身逃回张家口,梁永栋也不敢。这年头世道不靖,孤身一人别在半道上叫人给杀了!

    而且梁永栋也没时间多想,因为一天的操练他是得跟着士兵一起做的。晨操、午操、晚操,一个不拉!到了晚上,吃了饭。都快累散架了,哪还想着逃跑呢。不过渐渐的习惯,梁永栋的身体现在倒是不错。

    看着黄秀和聂心前来。梁永栋立刻站起了身,对着两个人点头哈腰的,全没了当初山西八大家之首的气派。

    “梁东家,这些日子你受苦了!”黄秀说道。

    “哪里,哪里,你们照顾的很好。”梁永栋态度恭谨。

    “现在还想回张家口么?”黄秀问。

    梁永栋的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似的“不想,一点都不想。”

    黄秀笑道“难道你不想见见梁诗音?”

    梁永栋不吭声了。虽说梁诗音和李过的事让梁永栋生气,可毕竟是骨肉连心,怎么可能不想呢。

    “现在诗音姑娘已经到了南京。她准备帮着咱们在那里做生意。你活着的事她还不知道呢。”黄秀说。

    聂心接过话茬“我正好要到南京去,你若是想见她,便写封信,若是不想。等下我就走了。”

    梁永栋当然想见梁诗音。立刻说道“好,好,我这就写信!”

    笔墨纸砚聂心早就预备好了,见梁永栋愿意给梁诗音写信,当下拿了出来,梁永栋修书一封,给了聂心,聂心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了南京。

    梁诗音也在等。其实她也听说了李过还在安南打仗,不可能来接她。可是她心里实在是生气,就是不走了!反正梁家有钱,就在这里住着!

    这一天,突然郝千斤来报,说是聂心来了。

    梁诗音微微冷笑,心想,聂心一定是被派来接我的。李过不来,我就不走,看你怎么样?

    哪知一见面,聂心拍着手说道“梁小姐,大喜啊!”

    梁诗音冷着脸,说道“喜从何来?”

    “您的父亲,梁永栋梁东家找到了!”

    “啊?!”梁诗音吓了一跳,这事说句实话。梁诗音一点也没有心里准备,这么长时间没有梁永栋的消息,早就以为他凶多吉少了呢。

    “你说的可是真的?”梁诗音的语气有些发颤。

    “怎么不真?你瞧,这是他给你写的信!”聂心将梁永栋的信递了上来。

    梁永栋的字梁诗音如何不认得?果然是,一看落款,也是前几日的。信的内容就是梁永栋说自己的身体不便,请她来广西相聚。

    梁诗音一头的雾水,自己的父亲到了广西的事一定有蹊跷,李过和聂心这些个人脱不了干系。但是梁诗音心情急切,也懒得问聂心,立刻命令郝千斤,收拾收拾赶快上路。

    郝千斤还问“小姐,去哪?”

    梁诗音气道“广西!”

    到了南宁府,梁诗音顺着换乘的马车车厢望去,一眼就看见了梁永栋,还没等马车停稳,梁诗音就蹦了下去。

    父女相见,相拥而泣,感慨万分,恍如隔世。

    这时,梁诗音的奶娘抱着李过和梁诗音的孩子下了马车。梁诗音抱过孩子,递到梁永栋的手里,说道“爹,你不看看你的外孙么?”

    在张家口的时候,梁永栋并不喜欢这个未曾谋面的孩子,可是经历了生死波折,梁永栋的想法完全的不同了。

    梁永栋接过梁诗音手里的孩子,拿眼睛一看,粉嘟嘟的一个小人正咧着嘴朝他笑呢!本就连着血脉,梁永栋心中的欢喜由衷的迸发了,喜的眼泪又流出来了。

    一旁的黄秀笑意盈盈的走了过来,对梁诗音说道“诗音,早就听咱们爷说你的名字,咱们爷糊涂莽撞,让你受委屈了,我黄秀在这里替他给你赔不是了。”

    旁边的聂心便向梁诗音介绍“这是虎爷的夫人黄秀。”

    梁诗音神色淡然,只是微微的向黄秀福了一福,不再施礼,也不称呼,这很不合规矩。

    按照当时的礼仪,黄秀是正室,而梁诗音现在还没过门,顶多算是个外室,就算是李过正八经的娶了梁诗音,梁诗音也是个妾,称呼也不过是三太太,或是叫三姨娘。这地位就差很多了,甚至比不上没有孩子的江映蓉地位高。

    因为当时的婚姻制度也不能叫‘一夫多妻制’,而应该叫‘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室是唯一的正妻,正妻是可以当家做主的。倘若正妻死了,丈夫想让妾当正室,必须要举办个仪式,叫‘扶正’。倘若丈夫不想把妾扶正,而是新娶个妻,那新娶的妻的地位仍然比妾高。

    不只是因为梁诗音初来乍到,更因为黄秀在李过的手下中威望极高,也更因为黄秀是正室,所以,梁诗音对黄秀的不礼貌令大家反感,甚至气愤。

    聂心这个封建思想极其顽固的人脸色更是不愉。

    黄秀看在眼里,心中暗笑,她有对付梁诗音的法子。现在还是要先给梁诗音接风,连带着祝贺梁永栋父女相聚。

    因为内外有别,梁诗音在江映蓉以及几个将领的内眷陪同下,坐到了用隔板拦着的后室用饭。

    黄秀跟着李过一路鞍马走来,当然和聂心等几个人在前面陪着梁永栋吃酒。黄秀的身份很独特,她虽然是个漂亮的女人,本不该抛头露面。但李过手底下的人都觉得她抛头露面没有一点的不妥,反而相当的尊敬,其它的女人可不行。

    陪着心情激动的梁永栋吃了几杯酒,黄秀说了话。“梁东家,我知道你一向心疼诗音,因为您只有诗音一个孩子。您也一直以没有儿子给您传宗接代感到遗憾,是不是呢?”

    梁永栋苦笑道“有子没子乃是上天注定,强求是求不来的。”

    “我见您刚刚对您的外孙子喜爱至极,那何不让他随你的姓,也姓梁呢?”黄秀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啊~?!”(未完待续。。)
第一九二章 家事
    柳如是一路艰辛,终于到达了广西。虽然路途遥远颠簸,却并没有什么危险。他不知道,护送他的是对李过佩服不止的漕帮帮主曹正。

    曹正借着护送柳如是的机会,也来到了广西。他受到了黄秀和聂心等人的热情接待。

    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创建水军并不是太重视的。但是对李过命令盲从的黄秀和聂心,深知李过发展水军的强烈愿望,是以对曹正迎接的规格很高。

    这令曹正很是感动,因为当时的漕帮并不能算是一个大的帮派,实力也并不是太大,所以看着李过将军的夫人亲自迎接自己,曹正更是赌誓发愿的想为李过效劳。

    送走了曹正以后,黄秀犯了难。因为柳如是。当然,和曹正一起,柳如是也被热情的招待。

    黄秀并不是一个好妒忌的人,而且当时的那个年代女子讲究三从四德,男人讲究三妻四妾。所以,对李过千依百顺的黄秀这次也是如此。见到柳如是这样这样娇滴滴、吹拉弹唱、吟诗作画、样样精通、能够吸引男人的女人,自己心里倒也惊叹。

    黄秀犯难的原因就是送不送柳如是去安南,因为李过严令,这次讨伐安南事关重大,是以,包括黄秀在内的女人家眷一概不准去安南。

    柳如是初见黄秀,佩服的不得了。

    尽管黄秀只是认得几个字,作诗吟对基本不会。但是黄秀一身俏丽的戎装。显得说不出的英武。也只有这样巾帼一般的女子方能配上李过那样的须眉,柳如是想,我若能这样该有多好!不知不觉中气势上便输了几分。

    所以。柳如是对黄秀安排自己住下,而并未送自己去安南并没提出异议。

    但是江映蓉的心思却不大,她在房里正带着李太平玩耍,看见黄秀回来,对黄秀说道“姐姐,我看见了那个女人,一脸的狐媚气。不像个正经人,还千里迢迢的找到咱们这来了。姐姐。我看不用理她,或者赶她走也行。”

    黄秀笑道“傻丫头,来的都是客,怎么可以轻慢呢?”

    “那怎么办?难道还要护送她去安南跟咱们爷相见?”江映蓉的心眼小。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再想想吧。”

    黄秀想了想。第二天便去找聂心。“聂先生,你看那柳如是千里迢迢的来找咱们虎爷,咱们是将她送到安南还是怎么样呢?”

    聂心是不敢参与李过家事的,不过自己是李太平的一个老师,他和李过手下的将领都一样,将李太平当成了未来的继承人,所以,聂心是站在黄秀这一边的。

    “派兵送一个女子去安南,大大的不妥。就算是虎爷不生气,但是对士兵们的士气也有影响,不如就将这个柳如是先留在这里。咱们给虎爷去个信,等候他的命令。”聂心考虑周全。

    黄秀便去找柳如是。

    柳如是正坐在屋子里发呆,其实她对自己的作法也感觉莽撞了。人家李过既没对你表示爱恋,又没邀请你来,自己倒是送上门来了!柳如是虽然也有些个豪迈的气概,毕竟还是江南女子。冲动之劲一过,便不知如何是好了。

    随身携带的小丫头陈圆圆埋怨道“姑娘也是。好好的非要来见李过,你瞧瞧,还是没见到人,难道你想嫁他不成。”

    柳如是脸一红,骂道“汗邪的小丫头,少胡说。”

    正说着,黄秀进了门。柳如是赶紧上前施礼。

    黄秀便把暂时不能将柳如是送往安南的理由讲了出来。

    柳如是一听,在理。人家李过将军正率领兵马打仗,你一个大姑娘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被送到李过的军营,这事确实不妥。可是怎么办?就在这里干巴巴的等李过的回信?柳如是突然升起了一阵羞意。

    这时,黄秀说道“久闻柳姑娘文采超群,如果姑娘不怕劳累,我倒是有一事相求呢。”

    柳如是想,黄秀会有什么事求得上自己的呢?便连忙回道“夫人,请别如此说,但凡我能帮得上,你一定会做的。”

    黄秀笑道“我们虎爷曾想过让女人也同男人一样,读书识字,柳姑娘来,正好教教我们忠贞营的那些姑娘和老营的家眷读书识字,做诗吟对,可好?如果你同意,我便写个聘书,让你当女子教习,除了教她们识字,听说江南的刺绣天下无双,也教教她们女红,这样,一边自己有事情可做,一边能心安理得的等我们虎爷的回信!”

    柳如是一听,大喜过望,不由的对黄秀感激万分。这哪里是求自己,这就是全自己的脸面。自己干巴巴的送上门来是一回事,自己被聘请来做教习是另外一回事。

    柳如是当时就俯下身去,向黄秀深深的拜了拜,诚心诚意的说道“夫人为人如此厚道,心胸令如是仰望不及,若是夫人不弃,以后如是称夫人姐姐可好?”

    两个女人热络起来,那黄秀只只言片语便征服了柳如是。

    所以说,家有贤内助,便是福气。李过有了黄秀,便是李过的福气。

    可是过了一阵子,李过的消息没来,南京的消息来了。

    送来消息的是郝千斤。尽管李过的南北畅通的商路并没形成,但是一些主要的城市已经有李过的人被派去了,南京一带的人手自然不少,现在只是负责情报的收集和消息的传送。

    郝千斤将梁诗音母子安置好后,便来到南京的东门处,从东门向北走了大约一千步,停住了脚,在城墙上画了一个圆圈,圆圈上面画了一个箭头。这是联络暗号,圆圈代表有人来,上面画了一个箭头代表是从北方来的人。取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意思。

    第二天正晌午,郝千斤又去了那个地方,发现圆圈里面画了个对号。郝千斤笑笑,正在四下里张望,一个人在后面一把抱住了他“郝大哥,咱们两多长没见了。”

    郝千斤回过头去,骂道“小戴,你他娘的吓了我一跳!咋,你现在在南京驻守?”

    那人哈哈大笑,正是李过原来在河曲的王庄、打败张da麻子的戴作新。

    “听说你保护着梁大小姐一起来的?”小戴便问。

    “可不是,我原想,护着梁大小姐去广西跟咱们虎爷团聚,可是梁大小姐突然不走了,说是就要在这里,你说咋办?”郝千斤直发愁。

    小戴笑道“咋办?凉拌,我们还是赶快给广西那边写封信,这事是咱们虎爷的家事,咱们有什么办法?”

    “对,听你的!”(未完待续)
第一九一章 捷报再传海内
    说句实在话,涂绍煃现在对李过是佩服又佩服。

    去年李过还没来广西的时候,涂绍煃早就听说李过打败后金的事,并且对朝廷忌惮李过而不平。那时,涂绍煃正为境内的匪乱而闹心。

    等李过到了广西后,短短的几个月,几万兵都练成了。先是扫荡境内的匪乱,现在到了安南一下子歼灭七万敌人。

    李过真了不得啊!涂绍煃心里暗赞,也就是宋朝的岳武穆能比。所以,便有些人对他说,李过等等嚣张跋扈和违制的事,涂绍煃听也不听,直接呵斥告状的人。在涂绍煃看来,便有些小节有损,也不能抹杀李过的功绩和能力,功莫大焉!

    于是,一封热情洋溢的奏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到了京城,涂绍煃写的。奏报的内容是,在广西安抚使涂绍煃的指挥下,李过全歼安南后里国七万人。

    涂绍煃的奏报将李过夸的天花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