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一只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铣倒是没有坐在战象上。他骑在马上,身边是二百多护卫,是郑铣仅有的骑兵。这些马已经习惯了大象的样子和气味。所以,马匹对大象倒不慌张,只是枪炮火铳一响,这些马也乱了套。
郑铣本来是率领着步兵向前厮杀的,因为马跑的快,冲的猛,所以也被李十二拦到了前面的战场上。
李过早就看到了这支马队。所以,他一面命令其余的将士负责扫荡狂奔乱舞的战象。自己率领后队中几百骑兵,向郑铣追了过去。
郑铣现在是落荒而逃,他视之为攻无不克的战象,仅仅一阵的功夫。就已经被打败了,郑铣现在心里的震惊可想而知。郑铣现在的目的就是跑,跑回城里去。
于是,李过在后面追,郑铣在前面跑。
李十二和罗虎带着七千骑兵正对大象围追堵截,看到李过的举动,李十二便命令罗虎“小虎子,快带几百人堵住后里的那些个骑兵,虎爷在后面赶他们呢!”
李十二没敢亲自领兵去追。上次撇下队伍去杀了郑钰,李过当面表扬了他勇敢,背后狠狠的训斥了他一顿。意思是你身为领军大将,怎么能抛下队伍呢!所以,李十二命令罗虎前去支援。
郑铣纵马狂奔,他已经看到了后面追赶的李过,也发觉了罗虎从侧方堵截的人马,郑铣狠狠的抽打身下的骏马。那马如飞般的跑着。
说句实话,南方、热带是没什么好马的。世界上最好的马还是蒙古马。蒙古马刚刚奔跑的速度并不快,但是耐力持久,越跑精神越足。但郑铣骑着的是阿拉伯马,这种马虽然后劲不足,但是刚开始跑的很快。
所以,李过和罗虎两个带着人砰砰的放了一阵枪,打死了郑铣的很多护卫,但郑铣却跑回了南太原城。
罗虎一心在李过面前逞勇,一直带人追到了南太原城的城门口,但城上弓箭响,李过当心罗虎有失,赶快将罗虎叫了回来。
回过头去,李过一万多的步兵队赶了过来,李过命令他们在原地防守,以防南太原城内出兵救援战象。
而此时,那些个战象已经被围了起来,四下里又是放枪放炮,又是点火敲锣,把那些个大象吓得转着圈的跑。
有的战象离李过士兵们很近的,火器队的士兵会将大象打死,李过很喜欢大象,却也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士兵受伤。
整个战斗倒没打多长时间,可围捕大象倒是费了好大的力气。一直看着大象跑了大半天,累的已经不行了。李过派部队里的通事四下里大声的高喊,当然是对着大象身上的士兵们高喊。
“赶快投降,降者不杀,有领着大象来投降的,赏银二百两!”
大象身上的士兵早就被吓得魂不守舍,不单单是因为大象快疯了,也是被李过的枪炮吓坏了。火器在他们这里是稀罕物,那见过李过队伍里这样的火力!一听说开始招降了,这些象兵赶快安抚大象的情绪,慢慢的一头头大象按照指定的地点投降了,一共有五十多头。
包围圈里活着的战象还有三十来头,战象上的士兵不是不想投降,而是战象还是疯癫的四处乱跑,他们也控制不住了。
李过等的不耐烦了,一挥手,枪炮火铳对着包围圈里的大象一阵射击,只听长长的哀鸣声响起,三十多头大象被打得浑身是血,成了筛子。侥幸逃生的象兵想要投降,李过哪管得那些,也都被打死。
城头上,看着李过围捕大象,郑铣也曾命人前去救援,可是挡住城门的李过的一万士兵极其凶悍,先是五千火器队的鸟铳一顿齐射,然后是杀手队五千士兵的一阵砍杀,郑铣的手下别说冲过去,差点被杀手队的士兵杀进城来。
郑铣赶紧命人关上城门,不敢出战!郑铣这下明白了,怪不得郑钰的七万人全军覆灭,这明军实在是太厉害了。
郑铣只好站在城头上,眼睁睁的看着大象或是被杀或是被俘,心里这个难受。
手下的一个将领不合时宜的劝道“郑大将军,不行咱们撤兵吧!”
郑铣本来正在难过,听到那个将领的话,顿时大怒,抽出刀来将那个人砍了,郑铣气愤愤的说“要我逃跑,想都不要去想!老子不信,这南太原城墙坚固,他们难道能飞进城来!来人,把南太原城内的所有青壮都集中起来,编入部队,轮番守城!”
另一个将领壮着胆子问郑铣“郑大将军,要是他们围城怎么办?”
郑铣心有成竹的说道“不怕,我已经派人向郑主求援了。另外,这些明军的后勤补给一定不够,只要我们能坚持一阵子,他们自然会退兵的!”
郑铣的想法很好,可是,李过的后勤补给并不是问题。
莫朝的莫正宽已经下定决心,要用整个莫朝的实力,来协助李过打胜仗!莫正宽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他还想着自己做整个安南地区的王呢!(未完待续)
第一九八章 战象
郑铣并不认为一条求江能挡住李过的部队,但是李过的部队能够这么快的过江,倒是出乎郑铣的意料之外。
听说李过在上游造浮桥过河的消息,郑铣准备派人去袭击,可是还没等派兵,消息传来。李过所有的部队都已经过河了,包括马匹和大炮!
郑铣不敢轻视对手,他一面严守城池,一面准备迎战即将前来的李过。
而李过过江之后,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因为这段时间的情报工作准备的足,李过对郑铣这个人以及他的部队很是了解,对南太原的情况也都很清楚。
李过知道郑铣有一支奇兵,也是郑铣手里的王牌,这也是李过为什么一定要把大炮拉过江的原因。大炮不仅是为了对付南太原的城墙,更是对付郑铣的那支奇兵。
郑铣视之为王牌的军队一向所向披靡,在南部与阮朝的战斗中屡屡获胜,因为这支奇兵的主角并不是人,而是大象!
其实,在冷兵器时代,大象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势如破竹,确实威力非凡。而在战场上战斗的大象叫做战象,象兵就是骑在大象上作战的士兵。
通常所说的战象都是亚洲象,常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中国云南的南部也有少量的存在。
大象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因为大象身形巨大。皮糙肉厚,所以,当时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会把大象训练成战象。
尽管大象的皮肤很厚。但是依然抵挡不住标枪和弩箭的射击,所以,后来大象的身上也披上了重甲,使得战象受到了很完善的保护。
战象背上固定有、人可以坐卧的地方,有护栏,防止象兵从大象身上掉下来。一般每头战象的上面有七个人,一个人负责操控战象。两个人拿着头上有铁枪头的木杆,用来刺中大象周围的敌人。其余的四个人是标枪手。对稍远距离的敌人投掷标枪。
即使不必投掷标枪,战象在冲锋时的气势也是很难抵挡的。战象尤其是重装甲战象在战争中表现出强大的防御力、机动性和巨大的杀伤力。尤其是当象阵发起集团冲击时,迎面吼叫而来庞然大物给会给对手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撼。群象冲来,黑压压的一片。刀枪不入,势不可挡;它那长长的鼻子轻轻地一点就将人卷起,然后将人摔得粉身碎骨:那巨大的象蹄踩到人身上,人便成为肉饼。敌军就会惊慌失措,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而且,大多数的马匹不熟悉大象的气味,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战马一旦遭遇战象肯定会受惊逃跑,加上身上有防护的重甲。使得战象算是当时南亚和东南亚战场上应用最早的恐怖武器了。
但是这一切李过却并不怎么在乎,原因就是、李过知道大象天生怕火。另外,强大的火药武器的威力是巨大的。战象在南亚和东南亚所向披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地方比较落后,没有火器!!
所以,李过并不害怕郑铣的大象,而是在考虑怎么能想办法把大象给夺过来。
因为大象的好处太多了,单说一点,大象力气大。至少在运输方面是个好手。包括安南在内的整个东南亚地区,道路并不是很好走。而大象却是能够很容易的穿行其中。
所以,李过想了一个办法,他要按照自己的计划打败战象,要么就收服一些,要么就都打死。
郑铣一直关注着李过的动作,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听说李过集结了七千骑兵,已经快到到南太原城了,郑铣立刻集结人马,摆开阵势,要与李过决战。
除了留守南太原城的两万士兵,其余的四万多人都跟着郑铣出了城,都是步兵。不过,郑铣到底小看了李过的人。
郑铣的士兵整队还未完毕,李过的七千骑兵就冲了过来,一下子将郑铣的步兵冲的乱成一片。尽管李过严令,骑兵此次进攻不能使用火器。但这些骑兵大多是跟着李过最早的老兵,战斗力极强,他们拿着腰刀砍杀的骑兵面对后里朝的步兵,简直如遇无人之境。
领队的将领李十二、罗虎等人大吼大叫,刀光过去,就是一片血迹。后里兵被冲的七零八落。
郑铣见势不妙,立刻命人吹动号角!随着呜呜的螺号声,一排排的战象从太原城冲了出来。战象一共有二百头,这是郑铣视之为杀器的一支奇兵,在以往对付阮朝的战斗中,这支奇兵无往不胜!
李过已经命令李十二,见到敌人的大象赶快后撤。所以,李十二立刻撤兵。倒也不是完全因为遵守李过的命令,而是马匹见了大象之后,掉头就跑,拦都拦不住。
郑铣大喜,命令催动战象,追击!他要一举打败李过的部队!
战象跑的不慢,眼见的将李过的骑兵冲散到了两边,郑铣发现前面出现了大批的步兵。不怕!向前杀!郑铣大吼着。
只见李过阵前拿着藤牌和长枪的步兵突然整齐的退后,对着郑铣的战象的都变成了一排排拿着火铳的士兵,那是李过的火器队。除了火器队,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也对着冲过来的战象!
郑铣大惊,连忙命令收兵,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先是爆豆一般轰鸣,火铳手开始射击了,尽管战象身上有重甲的保护,但是冲的很近的战象依然被打的浑身是血,随着一阵阵呜呜的哀鸣,十几头大象轰然倒地,大象身上的士兵被摔得七零八落。
整个战象队伍突然停了下来,大象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都被吓呆了。
但是,一声声惊天的巨响传来,一颗颗炮弹凑个佛郎机炮口中喷射而出!
一个个巨大的铁弹呼啸而出,向战象群打去。
只听咔嚓一声,一头战象的脑袋被打的粉碎,那头战象甚至没发出一声哀鸣,便倒地而死了。
另一头战象的下场更惨,一个炮弹打穿了他的肚子,那大象一时未死,癫狂起来,掉头就跑!肚子里的肠子、心肝肺,顺着大洞流出来脱落在地,被自己宽大的象足踩个稀巴烂。于是跑了十几步后,这头战象慢慢的倒地死去。
“撤!快撤!”郑钰大喊着。(未完待续)
第一九七章 大炮过江
(南)太原在求江的南岸,这里是通往后里朝首府升龙的咽喉要道,这个地方最开始原本是莫朝的地盘,近年来因为莫朝孱弱,(南)太原被后里朝的部队夺取,功劳应该算在死去的郑钰的身上。
因为这个地方的位置重要,既是后里朝北方的门户,又是后里朝进攻莫朝的战略依托。所以,后里朝花大力气修建了这里的城池。
现在,郑钰死了,郑铣被郑主派到了这个地方。
后里朝中,身为长子的郑铣是郑氏家族的继承人,手握重兵,精兵有三万人,加上在(南)太原原有驻扎的部队,以及新招募的士兵,整个(南)太原一共大约有六万多人,兵力虽然比李过的人少,但也没有太大悬殊。
李过在广西出兵安南的时候,人马共有六万多人。留守在广西的有一万人,打败郑钰后,五千人押着三万多俘虏回了广西,所以,李过现在真正的精兵有四万五千人。如果算上新招收的两万莫朝支队和五千人的工程支队,李过的所有人马是七万。
七万对六万,倘若在平原上厮杀,李过所部一定是大胜,但如果郑铣的六万人龟缩在坚固的(南)太原城里,可就不大好办了。
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李过带着人马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南太原。
听到李过发兵南进的消息,后里朝的郑主真正的有些发了慌。郑主不再考虑面子不面子。立刻派使者来见李过,目的只有一个,和谈。就是说。不要打仗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先坐下来谈谈。
谈?好!李过一边答应,一边将队伍开到了求江的边上。
那后里朝的使者着了急,对着李过直央求,“别啊,将军。您这样咋行呢?您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吗?什么事不是谈出来的么?”
李过嘿嘿的笑道“行,每年给我进贡一百万两银子。我立刻退兵!”
使者使劲挠挠头,对李过说道“将军,你看这样好不好,因为这件事情太大。我做不了主,我这就回升龙去,向我们郑主汇报这件事,来来回回大约二十天,您等我的准信,是战是和您再定!”
李过点点头,那后里的使者飞奔着去了。
路过南太原的时候,那后里的使者见了见郑铣。
郑铣一听要一百万两银子,气坏了。当即抽出刀来要砍了那个使者,幸好让左右的人拉住了。
郑铣大骂,先是骂使者。说是使者丧权辱邦,然后骂李过太过狂妄。一面吩咐下去准备积极备战。
郑铣骂人是有道理的,当时整个安南区域当时也就不过是六百多万人,这和明初的时候明成祖占领安南时人数差不多,甚至因为战乱人还略微少了些。
明初明成祖占领安南的时候,曾经对安南区域做过统计。整个安南有府州四十八个、县一百六十八、户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五百、象一百一十二、马四百二十、牛三万五千七百五十、船八千八百六十五。
安南当时也就是这点人,明初时候的马匹仅有四百二十。虽然不准确,可也查不到哪去。而被李过杀死的郑钰有三千骑兵,说白了就是整个后里朝的全部骑兵部队了。
当时整个安南乱糟糟的一片,分成三个小国,莫朝、后里朝和阮朝,后里朝现在实力大了点,也不过就是三百万人不到。
现在仗还没打,李过张口就要一百万两银子,倒不是拿不起,只不过相对来说也太多了。
再说,明军是强悍,可打败郑钰难道没有郑钰轻敌的原因?好,就算我们打不过你们,可是我们守住城池总行了吧!这高高坚固的城墙,是你说打就打的?所以,现在郑铣决心死战!
使者看到郑铣的样子,赶快走掉,向首府升龙飞奔!
到了升龙,使者给郑主跪下,将李过的要求说了出来。
郑主还没等说话,底下的大臣们有争论了起来。
一些人认可掏银子,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因为有消息说,莫朝的国王莫正宽也掏了银子,虽然每年掏了五十万两,数量也不少,可是莫朝毕竟太平了。所以,这些人的意见是,再让那使者跟李过商量商量,看看后里朝也掏五十万两银子行不行。
另一派人则是坚决反对,明军就几万人,怕他们怎的?
于是,在郑主的正确领导下,众大臣争论不止、辩论不休,还是什么事也没干成!
而李过却根本没耽误,他早就渡过求江了。
既然被称作江,水势也不小,当然比咱们华夏的长江、黄河可差远了。
所以,要想进攻南太原,过江用的浮桥便开始搭建起来。求江上,原有一座浮桥,但闻听李过前来进攻,郑铣早就把那座浮桥给拆了。
李过是在求江上游搭建的浮桥,这是为了防止郑铣派兵来捣乱。
浮桥的搭建令李过开了眼界,这是李过第一次看到浮桥是怎么搭成的,其余的人也都大多第一次见。
搭建浮桥之前,李过先命人坐船过去了一些人,在对岸防守,然后自己坐到岸边,看着宋应星搭建浮桥。
在宋应星的指挥下,两条连接的长长的缆绳被系到了岸边的两个巨大的木桩上,然后用船将缆绳拉过对岸,也同样系到了木桩上。
接着,宋应星按照李过的说法,将所有东西规格化的提示,将整齐划一的板材,拼成一个个浮箱,浮箱固定到缆绳上。然后,一个个长长的木板被拼接起来,固定到浮箱上。连接木板的是用长长的铁板条和打成角铁形状的铁件,将木板互相连接,并牢牢的固定在浮箱上。
随着工程的进展,手忙脚乱的工程支队的士兵开始熟练起来,浮桥一点一点的向前延伸,两天不到,一座浮桥搭建好了。
宋应星有些不满意,“要是多搭几次,估计用不了一天就能把桥搭好。”
但李过已经很满意了,只是他有些怀疑的问“应星,你估计咱们的大炮车能过的去么?”
宋应星一撇嘴“保准能行!”
于是,一辆装载着佛朗哥大炮的炮车率先从桥上走了过去,为了防止马匹受惊,马的眼睛已经被蒙上了。
只见浮桥虽然有些晃动,但是拉着重达一千多斤大炮的炮车还是稳稳的走了过去!
“成了!”李过高兴的一挥手,大声的命令“过江!”
一匹匹的战马,一辆辆的炮车浩浩荡荡的走过了浮桥,到达了求江的对面。
李过走过去后,哈哈的大笑。
看来倒是并不一定需要高科技,光是古人的智慧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未完待续)
第一九六章 造桥是为了进攻
聂心和梁永栋接受任务走了,看着两个人信心十足的背影,李过相信这两个人能够做好李过交代他们的事。
而下一步,李过发兵攻打后理国的战斗也即将开始了,战斗准备的时间不短。
李过一直没进攻后里国,第一是因为对后理国的情形并不是真正的了解,虽然能知道大概,但很多事情还是要知道的越详细越好,所以,李过派出了不少的探子。第二个原因是,李过最开始的时候,包括兵员,包括后勤的补给还没有准备好,李过的目的不仅仅是杀戮,他是要占领,要征服。
李过所说的后勤,除了粮草器械,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已经运来了,这东西很重要,李过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当时是造不出来的。他只是派人将他的想法和图纸以及需要的数量,给留守广西的宋应星送了去。
宋应星则是直接带了一批工匠来到了这里。而宋应星对李过说的话,则是让李过感觉他对这个时代了解的匮乏。
“虎爷,看来您想造浮桥,我看了您的图样,倒是有些高明之处!比如连接木板和木板中间的铁件,还有关于浮桥各个部件都要造成一样的,这些想法都很好。那些连接的铁件我已经做了不少,这次我带来的是一些木匠,莫朝这里木材很多,我一边造浮桥的桥板,一边跟您探讨一些问题。”宋应星说道。
“好!很好!”李过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面对河川纵横的后里朝以及未来面对的阮朝。李过需要浮桥。但是这个时代就有浮桥,倒是令李过大为吃惊。其实,李过不知道。浮桥早在周文王的时代就有了,造浮桥对宋应星来说简直是小儿科。因为前人甚至在长江甚至黄河上造过浮桥。
于是,工匠们忙着伐木,李过抓紧时间又招了五千莫朝士兵,而且因为造浮桥,李过将这五千人命名为工程支队。
工程支队的作用就是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在这个河流水系众多的地方。如果后里国摧毁了河流上的桥梁,那李过的那些炮车。就真的没有了用武之地。
李过要做的是浮桥!能通炮车的浮桥!
而现在这一切根本不是难题,事情让宋应星已经全解决了,所以,李过现在准备进攻。
不过令李过奇怪的是。后里国一直也没有进攻李过。这事实在是奇怪的很。似乎后里王朝已经忘记了后理国郑主的小儿子郑钰被李过杀了的事情!
其实李过倒是希望后理国来进攻,那样他可以以逸待劳,狠狠的将敌人打败。
后里朝的郑主当然没哟忘记丧子之痛,听到郑钰被杀以及后里士兵近七万人全军覆没的消息,郑主惊呆了。
郑主悲痛欲绝,立刻集结人马,并调回防守南部阮朝的长子郑铣,一共集结了十五万人,准备扫荡北方的莫朝。
郑主决心将莫朝的莫正宽一家老小杀绝。为郑钰报仇。要是李过没参战,或许郑主的想法是正确的。
提出反对意见的是郑主的长子郑铣,郑铣作战英勇。也素有谋略,他制止了郑主的冲动。
“父亲,这件事透着邪气,有些不对头。”郑铣说道。
“有什么可不对的?难道你不想为你弟弟报仇?”郑主怒道。
郑铣摇了摇头“我并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奇怪,莫朝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实力!”
郑主听了。也暗自沉思,低头不语。
“以往我们并没有进攻莫朝。并不是因为莫朝军队强悍,只是因为不想明朝的军队卷入战争!如果郑钰面对的是莫朝的军队,那他的七万士兵全军覆没,很是不对头,我担心明朝的军队加入了战斗!”郑铣分析。
郑主想了想,说道“郑钰在出战的几个月之前,曾经特意派人到大明境内进行了打探,明朝广西的明军人数并不多,而且战斗力似乎也不强,明军怎么可能敢来帮莫正宽跟咱们打仗呢?”
“父亲,或许事情发生了变化也说不定!”郑铣说道。
一旁的大臣也都同意郑铣的说法。
郑主想了想,决定派探子前去打探。消息很快传了回来,果真像郑铣的分析那样,真的有大批的明军来了,竟然有几万人之多。
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摆到了郑主的面前,下一步怎么办?对明军是战是和!
郑铣的想法是赶快派人联系明军,现在应该赶快向明军求和。能够保持与明军的和平状态,是后里朝此时最有利的状态。因为后里朝本身就在莫朝和阮朝的中间位置。另外,郑铣的说法很中肯,能够一下子打败郑钰七万人的明军,一定是一支强悍的军队,跟他们对抗,百害而无一利。
郑主倒是也认同郑铣的说法,可是自己的儿子郑钰被杀,不报仇不说,还要去卑下的去求和,这面子上怎么都说不过去。且不说自己统治下的后里朝,就算是南方的阮朝一定也是会嘲笑自己的。
郑铣和郑主的意见都有大臣们拥护,两派人争来争去的,什么正事也没干成。
郑铣心里这个气。于是,郑铣一面派人监视着李过队伍的动向,一面命令自己的队伍加强战备。
随着消息的一个一个的传来,郑铣越来越紧张。郑铣发现,那支神秘的明朝军队正有条不紊的准备着,从明军的准备情况上看,明军是不会只是要简单的将他们打败,即将发生的战斗很可能是有可能关乎后里国的生死存亡!郑铣想,这可能将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强敌!
郑铣预料的不错,尽管李过还没有扫平天下的能力,但天下间,不管是哪个方面的队伍,遭遇到李过都是一件很不幸,所以,郑铣也很不幸!
郑铣现在正在固守后里朝的(南)太原,这个(南)太原并不是山西的那个,太原是越南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是太原省的首府。位于求江边上,是扼守北方通往后里朝都城升龙的必经之路。想要夺取升龙,必先夺取(南)太原。
李过信心很足,他现在只感到安南这片区域的地名很怪,都是仿着华夏城市的名字。但李过也很骄傲,这也说明了华夏文化影响的深远。
不过李过没时间感慨,他已经命令全军开拔,杀向了那个后里朝的(南)太原!(未完待续)
第一九五章 两项任务
关于唱歌,李过不怎么会,因为他老是跑调,但是李过很愿意听歌。李过记得原时空有一首歌的调子不错,而且歌词也不错。于是,李过将那首歌的歌词略加修改了一下。
现在,李过要求整个部队所有人都要传唱的,除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外,就是这首歌了。
这首歌的歌名现在叫《五百六十个民族是一家》!
李过不知道整个华夏周边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可是一看面孔,大多都延续着龙的血脉,索性,就是五百六十个民族了。
歌词的意思和原歌词大致不差,就是五百六十个民族相亲相爱的意思,都是大团结的意思。因为李过觉得,要想自己在这个时空里独霸世界,光靠战争一手硬也是不行,还要团结能够团结的人。
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拿着大棒,是对李过心思最好的诠释。
这一切,现在应用到了莫朝的军队里。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莫朝支队的士兵们现在充分的认识到,遵守纪律、学习华文和唱歌的重要性。因为守纪律、华文好的、唱歌好的很多人都当上了伍长,因为水平突出而时不时的还能吃上两块肉和细粮。
莫朝士兵为啥参军,其实都一样,也都是活不下去了,为了吃口饭,因为当时莫朝、后里朝、阮朝三足鼎立,战乱纷纷,人们活着也都不易。要说他们有多高的理想。存是扯淡。
李过的意思就是先给你吃的,然后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让你成为我的人!这种思想是正确的。这种思想能够突破疆域的局限。原时空不是总提倡地球村么!李过甚至在这个时空也有这样的想法。
。。。。。。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准备不久去扫荡后里国。这时,聂心带着梁永栋来了。
李过还不知道自己儿子要改姓的事,他只是为了表示尊敬梁永栋,所以赶快出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