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写给员工的危险书:员工危机-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农夫有丰厚的收成,小伙子非常羡慕。他问农夫:“为什么同样的土地和种子,我一无所获,你却硕果累累呢?”
农夫笑了笑,问道:“小伙子,你在播下种子后,给它们施肥了吗?”
小伙子摇了摇头。
农夫又问他:“当庄稼苗长出来后,你给它们锄草了吗?”
小伙子又摇了摇头。
农夫叹了口气后说:“要想庄稼有好的收成,光埋下种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播种的春天后面并不是收获的秋天,在春天和秋天之间,你还必须经历夏天。在夏天里,你需要去耕作,去施肥,去用心呵护播种下的那些种子。只有这样,种子才能成长,才能开花结果。”
人生也一样。在人生的春天,你需要播种下梦想的种子,当梦想变成现实的时候,就是收获的秋季。那么,在春与秋之间的季节呢?这个阶段,你必须要为你的梦想种子施肥除草,或者说,你要让你的希望升值,为梦想镀金。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不懈地努力,不懈地耕耘,你才能迎来硕果累累的秋季。
结果才是硬道理(1)
最近几年,所有的企业家和管理者都注意到了“执行力”这个问题,并且把“执行力”的重要性提升到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那么,执行力到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对于员工,执行力就是把想做的事情做成功的能力;对于企业,执行力就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如何高效、快速地运转,成为了能否生存壮大的关键,这就要求了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企业最有效的竞争力。企业所有工作的最后执行都是由普通员工来完成的,因此,执行力也就成为了企业最为看重的员工素质。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不看重人们的言语,我只看他们的行动。”
老鹰和鸭子从外形上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本质上却截然不同。老鹰能在高空盘旋,能捕捉到地面上的猎物;而鸭子却只能在水面上生活,整天只会嘎嘎叫,什么都不会做。拥有一只老鹰远胜过拥有100只鸭子。任何企业都愿意拥有老鹰式的员工,不喜欢张扬却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而不愿意拥有鸭子式的员工,鸭子只会“坐而论道”却不知付诸行动。
企业执行力的实现,其实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和义务,无论企业的制度是否合理、管理是否完善,其他员工执行与否,从自己做起是所有优秀员工必备的品质。执行,说到底,还要落实到每个员工,落实到每件事情。
汉夫特是加拿大渥太华一家宾馆的主人,他以“懒惰”著称,凡是能吩咐给手下干的事,他绝不亲自去做。宾馆业务虽然繁忙,他却整天悠闲自在。有一年圣诞节,他让宾馆全体员工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汉夫特叫人把10名“懒惰”的员工叫到他的办公室。这些员工心里七上八下,心想老板大概要炒我们的鱿鱼吧,因此满脸沮丧。可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进门,汉夫特就说:“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这10名员工感到莫名其妙。看着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的表情,汉夫特招呼他们坐下,微笑着解释道:“根据我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于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讨厌多走半步路,讨厌做第二次。因而在别人眼里你们整天闲着,在偷懒。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无一例外都是‘懒汉’,因为他们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懒得去做。而勤快员工的‘勤’,大多表现在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这样能有效率吗?”
也许你会觉得汉夫特的行为有点不可思议,这并不奇怪,这是因为你没有弄懂我们工作追求的是什么。我曾经问过许多公司的管理者:什么是他们评价员工的标准?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业绩。考核员工能力的,是你的业绩;也唯有你的业绩才能体现你的价值,让你“物有所值”,得到你应得的报酬。考核领导能力的,是领导的业绩;企业只会看重领导取得的业绩,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考核的准则。考核企业综合实力的,还是企业所取得的业绩;股东、公众、国家都是通过察看企业年终收益来判断企业成功与否。有谁会始终盯着你的发展过程呢?没有!
许多人宣扬: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观点,怀着这种所谓的“超然”心态去做事,其结果只能是失败。这种人所看重的“内心的体验”也只不过是失败所带来的遗憾和伤感。这种遗憾和伤感或许是诗人们创作的源泉,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还要靠薪水生活的普通人来说,没有任何帮助。人们对于成功的定义见仁见智,而失败却往往只有一种解释:失败就是一个人没能达到他的人生目标,不论这些目标是什么。
在现代社会,这种以结果为导向和评价标准的思维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不论你在过程中做得多么出色,如果拿不出令人满意的结果,那么一切都是白费。的确,没有结果的付出只是在做无用功。竞争就是这么残酷无情,不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和上司就会觉得他付给你薪水是在浪费金钱。相反,只要你有出色的业绩,老板们就会看在眼里,但不会在乎你采用了什么手段,当然不触犯法律是你的底线。
结果才是硬道理(2)
在今天,你是因为成就而获得报酬,而不是行动的过程;你是因产出而获得报酬,而不是因投入获得报酬。你的报酬取决于你在自己的责任领域所取得的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最后,让我以比尔·盖茨的话结束这段并不高明却绝对正确的论述。这位世界首富曾经深有感慨地说:“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你只有先做出成绩,才会有人在乎你的感受。”我想,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眼前出现的是当初从哈佛退学之后的情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请用业绩说话(1)
一个团队,对结果的追求占据超越一切的重要地位。所有的团队领导者都喜欢听到“放心,交给我了”之类的话,但更喜欢听到“任务已经完成”。因为只有真正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解决问题就是执行有力,就是取得了业绩。
问题不是关键,“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解决问题,强调的是一种实干精神。无论做什么,到最后都只能拿成绩说话,其他的一切都没有说服力。邓小平曾经说:“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真正的人才大都主张实干,老老实实研究具体问题,拿出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斤斤计较各种空洞的东西,进行无意义的争论。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看重的同样是结果,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面对一堆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坚决地执行。
蚂蚁向来以勤奋工作而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根据科学研究发现,蚂蚁群里面存在许多“懒蚂蚁”。这些懒蚂蚁很少干活,总是东张西望、到处闲逛。令人不解的是,大多数都很勤奋的蚂蚁为什么要养活这些不干活的“懒虫”?生物学家通过实验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他们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了标记,并且断绝了蚂蚁的食物来源,观察蚂蚁会有什么反应。其结果让观察者大为惊奇: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不知所措,而那些被做了标记的懒蚂蚁则成为了它们的首领,带领伙伴向它们平时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接着,生物学家们再把这些懒蚂蚁全部从蚁群里抓走,马上发现,所有的蚂蚁都停止了工作,乱作一团。直到他们把那些懒蚂蚁放回去后,整个蚁群才又恢复到繁忙有序的工作中去。
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奋,忙忙碌碌,任劳任怨,但它们紧张有序的劳作往往离不开那些不干活的懒蚂蚁。懒蚂蚁在蚁群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能看到组织的薄弱之处,拥有让蚂蚁群在困难时刻仍然存活的本领,使自己在蚁群中不可替代。其实,在团队中,也同样有类似于“懒蚂蚁”那样的成员存在。他们在平时看起来非常悠闲,每周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也非常短,但老板却愿意为了他开很高的薪水,并且对他赞赏有加。仅有勤勤恳恳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个企业中,考核员工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业绩。唯有业绩才能体现一个员工的价值。对于一名领导者和一个企业来说,业绩同样是他们的生命,没有业绩,其他一切都没有说服力。
拿高薪,是职场中每个人的梦想,但究竟能拿多少钱,得由你的业绩决定。你要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完成自己的工作,去为公司创造价值。我不知道你现在的心里是否还在想:老板是你的剥削者。如果是,我就可以看到你的前景是如何的。每天每月都在为钱而算计,这样的你还有什么时间去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抛弃这种幼稚的想法吧!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一个不能给他人带来财富的人,自己也无法获得财富。你必须持续地为他人创造价值。”你不为老板创造价值,老板拿什么去给你作为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多失,永远是这个社会的真理。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兵就是为了用兵,用兵的目的就在于打胜仗。当年毛泽东苦苦思考了一个星期之后终于决定出兵朝鲜,与手下有一大批杰出的战将是有密切关系的。同样,公司付工资给你,让你得以生存,也是为了让你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让老板在紧要关头能有人去为他排忧解难。
作为员工的你也许还不太清楚那些高层领导心里在想些什么。下面这则调查也许会让你从中看到一些东西。全球CEO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对全球不同行业的450位CEO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全球CEO们最关心的三个主题是:收入增长、企业的影响性、企业内部能力的提高。88%的CEO关注的首要目标是“收入增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请用业绩说话(2)
你现在体会到了什么?“收入增长”是所有人的希望。老板们想收入增加,你也想增加收入。可一切都从何处而来?天上是不会掉下免费的馅饼,这一切都要靠工作来实现。
所以说,你的工作是你个人发展、公司发展、社会发展,乃至人类发展的基础。政治上说“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我们不谈这么高,但你总得为自己着想吧?你总得想拿到更多的工资和奖金吧?你总想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些吧?你总得让父母以后过得舒服吧?
这些愿望只有在你认真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再说明白一点儿,就是你创造的业绩决定你的这些愿望能否实现。你的工作完成得好,你的业绩就上来了,没有任何老板会嫉妒员工为他创造价值的,除非他是发疯了。
明确地告诉你:业绩是老板衡量你的职场价值的最好工具。老板们看重的不是你干了多少事,而是你干了什么事,带来什么结果。如果说最有力量的业绩,那就是给你100万推广预算,你能干出1000万的业绩,为公司获得500万利润,这样你的价值也就很清晰,结果就是给你50万年薪,老板都觉得一点儿也不过分。
这时你的愿望还不能实现吗?其实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创造价值。你创造价值了,你自身的价值就提升了;你给老板带来了更多的利益,你在老板心中的地位也会逐渐提升。想想三国时期的刘备,文有诸葛亮出谋划策,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攻城略地,岂能不独霸一方?
同样的道理,你是公司的精英,你的工作推动了公司的发展,最后老板肯定也会为你“封侯拜将”的。可以坦白地说:能否明白工作的意义是决定你这辈子怎么过的前提。
你明白了工作的意义,你的生活也一定会美满而幸福的。你现在明白了工作的意义吗?我再提醒你一下:
工作的意义就是创造价值!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千万别找借口
两百多年来,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出了3位总统、5位五星上将、3700多名将军。不仅如此,二战之后,西点军校为世界500强企业培养出了1000多名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总经理与董事,世界上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西点军校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是因为它始终把“没有任何借口”作为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要求学员要没有任何借口地去完成任务,不要为没能完成任务找借口。
西点军校里有一个悠久传统,就是学员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一直被灌输“没有任何借口”的思想。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没有任何借口”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人要找借口是很容易的,比如上班迟到,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坏了等很多的借口。如果员工在工作中都喜欢找借口,那结果会是很恐怖的,不知道哪个员工会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所以企业家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对团队的成员贯彻“没有任何借口”的思想。让员工在工作中多花时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落实,而不是挖空心思寻找借口。
2002年,娃哈哈只有1300多名销售人员,相对于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等竞争对手不下于5万人的销售队伍,这个团队的力量实在太弱小了。但他们没找任何借口,不怕苦,不怕累,长期保持着旺盛的斗志,结果当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成为了中国饮料行业的霸主。
中国有个家喻户晓的古代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这个寓言蕴含了很深刻的内涵,就是只要有信心、有毅力,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商业竞争中,一次完不成任务固然不足以导致一个企业的倒闭,但是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来说,每次任务失败带来的损失和伤害都是巨大的。因此,做什么工作都能保证完成任务的员工队伍是最优秀的队伍。“订单就是命令单,必须保证完成任务。”海尔人就是用这种意识,使海尔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有一次,德国经销商史密斯先生打电话要求海尔必须两天之内发货,否则订单自动失效。两天内发货实际意味着当天下午所要货物就必须装船,而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两点,如果按海关等有关部门五点下班计算的话,时间就只有3个小时了,而按照一般程序,做到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
“保证完成任务,海尔人决不能对市场说不。”于是,几分钟后,船运、备货、报关等几项工作同时展开了,为的就是一定要确保货物在当天下午发出。时间在渐渐逝去,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空气仿佛变得凝固起来,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调货的、报关的、联系船期的……
当天下午五点半,当史密斯先生得到了来自海尔“货物发出”的消息后,改变了他十几年来的一种信念。他发来了一封感谢信说:“我做家电十几年了,还从没有给厂家写过感谢信,可对海尔,我不得不这样做!”
用文化来管理企业,这是张瑞敏的最成功之作。海尔文化里面有“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样一条,要求员工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研究表明,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50%靠执行力,其余的20%包含了机遇、环境等客观因素。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执行力,才能使企业创造出成就和财富。联想集团有句著名的口号就是——“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公司制定的目标一旦确立,他们就要轮番拼打,不完成任务决不罢休。
蒙牛在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奇迹:十几个人、集资1000万元,用了不到5年时间,到2003年已经成为一个产值50亿、企业价值超过百亿的企业。董事长牛根生先生对创造这一奇迹的解释是:“为了完成蒙牛人‘强乳兴农’的这个光荣任务,管理团队、全体员工都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自动自发地工作,不找借口地执行,克服了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所以事业才能得到超速的发展壮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服从是第一生产力(1)
服从是战士的天职。世界上所有的军队都强调绝对的服从。在新兵入伍的第一天,军官们就会告诉战士们:“命令就是命令,作为战士,你只需要服从命令,绝对不找借口地去执行。”可以说,军队没有绝对的服从和执行,就不叫军队,不知道服从的战士就不配叫战士。
美国西点军校的优秀毕业生艾森豪威尔将军曾对他的部下说:“当需要你发表意见的时候,你要坦而言之,尽量陈述你的理由。而一旦上司决定了什么,你就要坚决服从,努力执行,这时候需要的是激情和行动,而不是冷静和聪明。因为,军队是一个上下贯通的命令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违抗命令和执行命令的迟疑,都可能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在战争中,指挥员的指挥就是命令,在千钧一发之际,容不得去讨论、沟通,所谓“军令如山倒”。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士兵都能理解指挥官乃至国家决策机关的旨意,但百分之百的士兵都能执行军事命令。
比如说诺曼底登陆,是因为佯攻才成功的。假设有一支军队去佯攻,这支军队担负的任务危险性很大,要么死半个军,要么全被歼灭。这个军长想,我要死半个军甚至是一个军的,我怎么能做无谓的牺牲,我坚决不执行,这样一来,这个佯攻就没办法打。而在诺曼底战役中,盟军坚决执行了佯攻计划,才使得敌人不知道盟军从哪儿攻,正是这种战略上的“耍花枪”,才为诺曼底战役赢得了最后胜利。
在欧美职场,所有的管理者和所有的员工都熟知一条定理——老板定理:
第一条,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当老板不对的时候,请参照第一条。
为什么老板永远是对的?为什么即使老板不对,你也要服从他?为什么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些问题,很多人理解不了。
我们先来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最近几个月,财务报表显示公司一直在亏损,这时候谁最着急?肯定是你呀,因为你是老板,你是在拿自己的钱做生意,再这么干下去,企业可能就会破产,你个人也会身败名裂。在这种情况下谁反应最快?谁痛定思痛?谁行动最果决?当然是你这个老板了,因为第一个掌握情况的是你,能调动全公司资源解决问题的人还是你。
为什么老板永远是对的?你以为老板有多聪明?你以为老板比别人多长几个头吗?这是由于上级与下级、老板与下属所处地位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这种差异体现在几个不对等上,正是这几个不对等,决定了老板永远是对的,老板的命令下属必须去执行。
第一个是信息不对等。高度决定眼界,员工是站在本职工作的角度思考问题,老板是站在全公司的角度思考问题。你在井底,你把井里的东西都看得明明白白的,与公司大局相比也是井底之蛙,你就看那么大的一个天。老板想要了解井底下的情况并不难,大多数老板都是从行业底层一步步走过来的,所有的事情他都很清楚,并且做得很出色;另外,基层员工的状态,自然有中层干部向其及时汇报。但是你在下面想看见上面却很难。眼界不同,决定了思维方式的不同,所谓“从大局着眼”,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第二个是资源不对等。下属掌握的资源,对于老板和公司而言只是一小部分,而老板既然是你的上司,他掌握的资源肯定要比你多,而你如果和公司的执行方向相反,这是分散资源,这种反作用力会对公司造成一些干扰甚至负作用。
第三个是目标不对等。基层员工的任务就是执行,公司的大目标你没必要全明白,当然,明白了更好。公司制订一项战略,如果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那可就麻烦大了。也许你很聪明,你发现这样做要赔钱,你以为是领导不了解具体情况,决策失误,为了公司的利益,你就不去执行。但你不了解的是,公司可能今年就是投几千万,就是建设终端,就是战略性的亏损。这种想法,公司领导会直接告诉你吗?假设领导是这么想的,你那种相反的声音,那种不执行的声音恰恰会导致整个战略的失败。我们很多人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没有全局观念,这种后果是很严重的。
服从是第一生产力(2)
在执行与服从上,不要怀疑你的上级和老板,即使他有错,但也有一个概率问题。他可能80%是对的,20%是错的;但如果让基层员工来决策,他的正确率可能20%都到不了。不能说你的上司有时候也会犯错,你就可以不执行,你不执行的风险是100%,你执行的风险只有20%,两害取其轻,两益取其重,没有绝对的正确,不要用这些没有绝对的东西来给自己的不执行、不服从找借口。在决策前征求意见时,可以畅所欲言,但不能搞马后炮,会前不说会后乱说,不能在打仗的过程当中不执行。真让你发言的时候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但是如果上级否定了你的建议再让你执行的时候,你必须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敬业精神。
如今,很多企业都会对新员工进行军事化的培训,这一方面是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面对困难的信心,但最重要的是要塑造新员工的服从精神。其实,这些员工参加的就是稍息、立正和一些简单的列队。千万不要轻视这些简单的动作,它们都是服从精神最本质的体现。列队让人明白,自己处在一个团队里,自己只是团队的一部分。
个人必须服从团队,没有服从,就没有团队的胜利,当然也就没有个人的胜利。所有团队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服从。没有服从就没有一切,所谓的宏伟蓝图、长远规划等都是在服从的前提下才成立,否则一切的计划都等于零。
服从命令就是执行的保障,假如员工不能执行好公司策略,又如何能创造卓越的业绩呢?如何让公司的目标实现呢?杰克·韦尔奇就说:“战略不过是一张纸而已。如果没有出色的执行,战略是没有用的。”
东北一家国有企业破产,被外资收购后,外方却什么都没有变,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外方只是坚决地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虽然“人还是昨天的人,枪还是昨天的枪”,但企业居然就扭亏为盈了。这个案例证明了一个研究成果: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50%要靠执行。执行比战略更重要!
联想每年都要举办全国性的市场活动,每次都是几百个城市同时举行,足见其巨大的运作和控制能力。但就是以强大的执行力著称的联想,同样面对过执行不力的困惑。联想在1999年进行ERP改造时,业务部门不积极执行,使流程设计的优化根本无法深入。因此,在联想ERP的“遵义会议”上,面对联想所有的高层职员、各子公司的总经理,柳传志雷霆震怒道:“(ERP)必须做好!做不成,我会受很大影响,但我会把李勤(副总裁)给干掉!”李勤当即站起来表态说:“做不好,我下台,不过下台前我先要把杨元庆和郭为干掉!”
这次会议之后,杨元庆、郭为责无旁贷地在子公司推进ERP,各个子公司都成立了ERP领导小组。ERP由此进入了快速通道,项目实施的五阶段——范围评估、目标确认、流程重设计、系统配置、测试交付,一关接一关地突破,项目管理、技术结构、BPR、流程和系统整体性、变革管理、培训和文档等要素与线索开始活脱脱跃动起来,并开始在联想人的智慧指引下,在联想ERP长龙中各归其位。1999年12月,是联想有史以来业务的最高峰,仅北京的营业额就达19亿。2000年初,王晓岩完成了联想ERP改革。
从联想的ERP改革可以看出,服从是不折不扣的执行的起点。在企业里让员工树立起服从的观念,也是在企业里建设起执行文化的起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行动,并且全力以赴(1)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拖延而没有计划性是职场一大忌。现在很多工作都是多名员工相互协作开展的,由于你一人的迟缓而影响了整体工作的进度,会损害到大家的利益,最终还会导致工作的失败。
有些时候,某些工作你可能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完成,这时你应该立即通知你的上级,与他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将工作搁置,去等待上级的询问。要积极主动,不要放弃,更不能气馁。这样上级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会帮助你一起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工作。
当一个人业绩消退的时候,他忘了积极行动是一种习惯。需要独自处理的事情,常常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影响工作效率。办事拖沓不守时,让你定时完成的工作总是找借口拖后,不能按时保质完成。这样的人在公司是被人瞧不起的,所有的人都会排斥他。上级不喜欢,同事不喜欢,又没有突出的工作业绩,最终只能卷起铺盖走人。即使走也是这样走进——走出——走进地永无休止的循环。
狐疑犹豫,终必有悔,顾小忘大,终必有害!为了最后的胜利,你要时时刻刻全力以赴,决不放弃。即使条件有限,也要奋斗无限!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在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墨尔斯教授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