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沉思片刻,说道:“看来高昌国越来越离了。
一个属官尚且如此,何况祂文泰呢?”
常何跃跃欲试:“臣见高昌居于西域的紧要之处,其对我朝无理,正该讨之。
若陛下兴兵,臣愿意出征。”
李世民摇摇头,说道:“兴兵之事,岂能动辄为之?朕刚刚兴兵征讨吐谷浑与吐蕃,若再兴兵,天下人会说朕不思安静——年成刚刚好了一些,就接连对外兴兵。
高昌国现在对我朝确实有离心,然未彻底撕破脸皮,朕不能因此小事而妄动刀兵。
txt小说上传分享
禄东赞入京请婚 莽敬德夜宴迎宾(3)
常何,朕让你护卫宫室,将宫室之安托付给你,你应当知道肩头所担之重。”
二人在这里随意聊天,就见唐俭在通事舍人的带领下趋步而来,通事舍人见李世民不在殿内,就领着唐俭向这边走过来。
李世民知道唐俭有事,向他招招手示意不用通事舍人禀报,并免其跪拜之礼。
唐俭躬身说道:“陛下,吐蕃小论禄东赞来京,要求面见皇上。”
李世民在尉迟敬德转述何吉罗的际遇时,已经注意到禄东赞这个人,遂说道:“小论?即是我朝的相国了。
他来意如何?”
“臣听他转述其赞普之言,此来一是吊皇后之丧,二是通修好之意,请求陛下与其和亲。”
“嗯,吐蕃赞普派其相国来京向皇后志哀,看来其还是懂得礼仪的。”
李世民心爱长孙皇后,时至今日仍然追怀不已,外番能专门来吊丧,大合其心意。
“臣请陛下示意,何时接见禄东赞?”
李世民沉吟道:“这弃宗弄赞为了与我国通婚,第一次通使就提出此事,此后不久莫名其妙发兵来攻,既而又主动撤兵。
他这次派禄东赞为使,看来志在必得。
嗯,朕不忙着见他。
唐卿,你回去告诉他,此事要从长计议。
哼,你想要公主,耍些小孩子的把戏,朕难道就怕了不成?”
看得出来,以李世民的刚强性格,以攻势来逼迫,那是万难有结果的。
李世民想了想又道:“不过,禄东赞来吊唁皇后,颇知礼仪,朕的礼数也不能缺少。
唐卿,你要把禄东赞及其随从安置在官驿里,这些日子要好好招待他们。”
“臣遵旨。
只不过禄东赞未见臣之时,何吉罗已经将他们迎入‘波斯居’歇住。”
“何吉罗见到老友,倒是殷勤备至。
好吧,随他们住在何处吧。
唐卿,鸿胪寺要出面多宴请他们几回。”
“臣明白。”
“还有,你可传旨太子,让他代朕接见禄东赞。
这样,我们的礼数并不缺少。”
唐俭连声答应,然后躬身退走。
常何盯着唐俭的背影,笑对李世民道:“陛下,这名吐蕃的头儿挺有意思,为了与我朝通婚,他不屈不挠,死缠烂打,看样子志在必得啊。”
李世民沉吟道:“朕听敬德转述何吉罗之语,这名吐蕃王确实有特别之处。
其先祖二十六代皆籍籍无名,到了他的手里,其以弱冠之龄嗣位,先是一统部落,既而征服邻国羊同及诸羌,成为高原霸主,这份才能凡人难及。
他还不是一名蛮干之人,善会谋略,像求婚之事,他的国中还少了好看的女人吗?非也。
他殷勤请婚,无非想与我朝结成盟邦,这样无疑提升了吐蕃的地位。”
“皇上这样认为,想这位吐蕃王确实英武,干脆答应他算了。”
李世民摇摇头,说道:“常何,与诸蕃交往非你所长,你就不要再瞎插言了。
好了,你带着他们继续习箭,朕要入殿了。”
常何躬身相送,看着李世民慢慢走入两仪殿内,方才吐了吐舌头,暗道:“瞧我的这张破嘴,都胡说些什么?”
禄东赞听罢唐俭宣讲了李世民的旨意,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自己此行的目的是向大唐皇帝请婚,现在却连皇帝之面都见不到,这又从何说起呢?待他听到皇太子能接见自己,心里又找回了一些安慰。
由此看来,大唐皇帝让皇太子出面,显示了其对吐蕃国的重视。
李承乾在东宫显德殿接见禄东赞,他事先压根就不知道吐蕃在何方,对此次会见也不十分上心,想敷衍几句就此了结。
禄东赞却对面见皇太子十分重视,他令随从携带一百斤赤金,以及从天竺等国购来的珍玩捧入殿内。
李承乾见到赤金并不十分上眼,待看到那堆奇异的珍玩,顿时眼睛一亮,身子也随之离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禄东赞入京请婚 莽敬德夜宴迎宾(4)
何吉罗随同禄东赞作为通译随其身后,禄东赞将右手抚在左胸,躬身说了一番,何吉罗译道:“吐蕃特使禄东赞蒙大唐皇太子召见,不胜荣幸,特赠送贱物少许,以为进见之礼。”
李承乾答道:“免礼。
喂,你带来的是些什么宝贝?花花绿绿的甚是好看。”
他说完移步转过案角,一瘸一拐地到了宝物面前。
禄东赞带来的宝物中,有象牙、犀角、琥珀、珍珠、石绿等物,远远望去,其中红绿相映,熠熠生辉。
诸宝中,以两棵高三尺余的玛瑙灯树最为抢眼。
李承乾一径走到此树前,凝神观看,只见该树枝干为绿色,果实为红色,是用一整块玛瑙雕饰而成。
此物的最妙处在于其颜色的搭配上,该红则红,该绿则绿,未见一丝杂色,高手匠人将其雕饰得浑然天成。
李承乾还是识货的,知道此物最名贵,遂问道:“真是一件好宝贝,吐蕃能出此物吗?”
何吉罗代答道:“赞普极为重视此次出使大唐,所以在出使之前,特遣人至泥婆罗、天竺、吐火罗、大食等国购买宝物。
这两尊玛瑙树,即是从吐火罗国购来。”
禄东赞接口道:“赞普知道中华为泱泱大国,万物不缺,遂送来一些小巧之物,让大唐皇帝及皇太子瞧个新鲜。”
李承乾点头道:“稀罕,实在为稀罕之物。
嗯,来人,把这些宝物都收下。”
他又转向禄东赞道:“只不过尊使献来的这两棵玛瑙树,太珍贵一些,我不敢享用,须奏明父皇。”
禄东赞急忙道:“鄙人携来之物是专门献给殿下的,皇上那里,鄙人还有备用。
像玛瑙树,鄙人在驿中还有数棵。”
李承乾摇摇头,对唐俭道:“我这样说非是矫情,缘于魏征的‘十渐疏’中,谏父皇不可‘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
我现在若贸然收下,定为父皇不喜。
唐卿,你知道这个缘由,可向他们解释一番。”
李世民将魏征的“十思疏”和“十渐疏”明发天下,晓谕天下人知闻,并命李承乾将此二疏作为圣哲之训来读,要求其倒背如流。
不想今日还真是用上了,不枉了李世民的一片苦心。
唐俭通过何吉罗,将这番意思告诉禄东赞。
禄东赞凝神听完,喟然叹道:“外人皆言大唐强盛,靠的是兵精马壮,其实未必。
处繁华之间不事奢靡,居盛世而不骄傲自大,此为核心。”
李承乾对禄东赞的感叹没有兴趣,问道:“我见尊使所献宝物中有犀牛角,难道吐蕃国遍地都是犀牛吗?”
“非也,我国不产犀牛,此物是从林邑国购来。
殿下,鄙国百姓所乘,多是个头较小的牦牛。”
“牦牛?它也生有犀牛一样的长角吗?”
“没有,牦牛生有两只角,比犀牛角要小。
此物全身生有长毛,四肢较短,其在高原上驮物或者载人,最有耐力。”
“如此说,用牦牛作为坐骑,征战之时可以长途奔袭?”
“殿下,我国征战之时,往往用牦牛运送粮草,如用它来行军打仗,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哦,此物还有些意思,可惜不能眼见。”
“殿下,鄙人明日即派人回高原,让他们带些牦牛回京,让殿下瞧个新鲜。”
禄东赞入殿后与李承乾交谈一番,发现此人为大唐皇太子,对国事并不上心,却对牲畜这些不相干的东西倍感兴趣,心中就隐隐起了一些不屑之意。
是时,汉王李元昌立在一侧,李承乾听禄东赞要运来牦牛,心中大喜,对李元昌道:“好吧,若有牦牛在宅,我们在宫内骑着牦牛刺击为乐,更添许多趣味。”
李元昌点头称是。
禄东赞和李承乾话不投机,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
他们又说了一阵,禄东赞即辞别出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禄东赞入京请婚 莽敬德夜宴迎宾(5)
临别之前,禄东赞恳切说道:“鄙人奉赞普之命来京,最想目睹皇上威仪。
按说今日见了殿下,我心已足,然见不到皇上,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李承乾兴高采烈:“看来你是一个有趣的人物,甚合吾意。
待我见了父皇,一定将你的种种有趣之举说给皇上听。”
禄东赞走出殿外,长叹一声对何吉罗说道:“唉,你以前多向我谈及大唐皇帝英武之举,可今日见了皇太子,我的心里却生出疑惑。
大唐今后若奉此人为君主,天下焉能兴旺?其有子如此,足见其不能识人用人,仅此一点,何谈其他呢?”
何吉罗笑道:“你因被皇上拒绝接见,心里起了一些愤懑之意,亦属正常。
可你因此怀疑皇上的能力,有点以偏概全。
大唐如今国运蒸蒸日上,民众富足,四夷宾服,皆赖此人之力。
你从吐蕃来京的路上,应该能看到各地的兴旺的景象,那是没有一点虚假的。”
“嗯,你所言甚是。
对了,刚才皇太子说要向皇上转奏,以我所思,太子的言语恐怕难起作用。
我临行之时,赞普说请婚之事不成,就不允许我回国。
现在皇上不愿见我,我们还要好好筹划这件事。”
何吉罗沉吟道:“按说皇上让太子见你,已经完成了礼数。
下一步如何做,就有点犯难了,我一时无妙法。
这样吧,我找尉迟将军说说,约他见你一面。
此人跟随皇上多年,最知皇上心意,到时我们从他那里讨个主意,如何?”
禄东赞到了这般境地,一时无良策,只好叹了一声,说道:“也只好如此了。”
李世民于贞观十一年封拜功臣为代袭刺史,尉迟敬德被册拜为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程咬金被册拜为普州刺史,改封卢国公,段志玄被授金州刺史,改封褒国公。
秦叔宝自贞观初年即躺在病榻上一直未起,熬到是年病逝,昔日的亲密战友先走了一个。
功臣的世袭称号毕竟是一个虚职,和实际上的任职是两码事。
当何吉罗与禄东赞商量要来拜见尉迟敬德的时候,尉迟敬德的宅中热闹非凡。
原来尉迟敬德此时任夏州都督,这日带着小夫人回京,即在宅中设宴叫程咬金和段志玄过来。
程咬金早已从泸州任上返京,此时任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全面负责宫城守卫。
段志玄随李靖回京后,李世民对他温言有加,改授其为镇军大将军,使其品秩由正三品升为从二品。
这三人此时皆为中年人,按理他们到了这个年龄,性格都要比年轻时内敛一些,然他们的性格并没有多大改变:程咬金风趣滑稽,尉迟敬德性急暴烈,段志玄沉稳内敛。
程咬金最先进入府来,未到中堂,即大声吼道:“黑子,你这次回京带回来些什么稀罕之物,如此性急,巴巴地把我老程叫来?”
尉迟敬德迎出门外,答道:“我没有什么稀罕之物,倒是许多日子未见你这名老怪物,心里有点着急了。”
“哈哈,你上次说夏州的小羊羔不错,这次带回来没有?你若忘了,老程会把你这张黑皮烤一烤,权充羊羔肉了。”
尉迟敬德的儿子尉迟宝琳向程咬金躬身道:“程老伯,父亲一回来就念叨着要见您,看您,门未入就先与父亲斗起嘴来。
请、请,请入堂坐定,再斗嘴不迟。”
尉迟宝琳此时已经长大成人,并入兵部任职。
其占了尉迟敬德的便宜,靠父荫被李世民授为武骑尉,已是一位从七品的武官了。
程咬金哈哈一笑道:“大侄子的话,我还爱听。
宝琳,知道为什么吗?咳,你总算未继承你老子的那身黑皮,让我瞧着顺眼。”
尉迟宝琳一边笑,一边上前扯过程咬金的手臂,将他牵入中堂内。
他知道,若论斗嘴,父亲无论如何不是程咬金的对手,父亲面对程咬金时多是无计可施,有时候只有张嘴结舌的份儿。
禄东赞入京请婚 莽敬德夜宴迎宾(6)
尉迟敬德威名之下,加上他一言不合竟然拳击李道宗,可谓名扬朝野。
朝野之人见了他问讯一声即落荒而逃,不敢与他说话许多,深恐一言不合再遭拳殴。
尉迟敬德只有见了程咬金方才无脾气,任他嬉笑怒骂,有时还能对上几句,到最后惟有嘿然无语。
程咬金入堂落座后,盯着尉迟宝琳问道:“宝琳,黑子常年在外任,将你撇在京中不管了。
我记得你已择定王家之女为妇,缘何还不迎娶?”
“劳老伯挂念侄儿婚事。
好叫老伯得知,父亲去年已向女家致以通婚书,女家亦复以答婚书,约定今年初冬即择定吉日成礼。”
当时的婚姻程序,按上古所规定的“六礼”演绎而成。
“六礼”规定,婚姻过程须有六个步骤,即纳采(采纳择之礼人)、问名(问女之名而卜)、纳吉(卜而得吉,复告女家)、纳征(纳聘币)、请期(择定成婚吉日,告于女家)、亲迎(婿往女家迎新妇)。
尉迟宝琳的婚事,此时已进行到第五个步骤,即男方向女方致以通婚书以后,女方复以答婚书,此二书在当时即具有法律作用,此后,尉迟敬德派人送去聘书,双方又约定成婚日期。
剩下的就是到了吉日之时,尉迟宝琳亲往女家迎出新妇,即完成婚礼。
尉迟敬德插话道:“你这家伙不安好心,我难道连宝琳儿的婚姻都不管了吗?”
“哼,我老程有些忧心,苏氏弟妹逝去后,宝琳就成了无娘的孩儿,我若不关心,还有宝琳的好呀。”
程咬金这样说话,明显想逗尉迟敬德。
当时人们皆知敬德所续娶的林氏,贤德无比,视宝琳为己出,由此博得了一片美名。
尉迟敬德见程咬金来逗自己,并不上当,微微一笑不吭一声。
程咬金见尉迟敬德不接腔,自我解嘲道:“大侄子呀,黑子一生没干多少好事,惟有为你聘来王家之女还算有些眼光。
京师官宦之家盛传,这王家之女与任城王之女齐名。
模样长得好,性子又贤惠,且知书达理。
黑子,敢是你得罪了任城王,不好找他开口求女,就使出百般手段,将王家之女聘来?”程咬金的话实有水分,当时盛传,任城王李道宗的二女儿李锦燕待字闺中,是为女中之首。
若讲她的颜色,比芙蓉还艳,讲她的肌肤,比霜雪还白,行动婉转,腰肢袅娜,实有倾国之容,她还有一般好处,即是爱读诗书,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其性子又融温婉和明达于一体。
许多人都说,老天爷不知何故,将诸种美妙集于李锦燕一身,委实令人艳羡。
许多门当户对的官家欲为儿子求聘李锦燕,然不知是李道宗的门槛太高,还是李锦燕眼光太奇,至今尚未有一人能得其首肯。
尉迟宝琳所聘的王家之女,在京师官宦之家也很有名。
但连尉迟父子内心也知道,此女与李锦燕相比,终究要错有距离。
程咬金如此说话,明显是往好处来说。
尉迟敬德上次拳殴李道宗后,遭到李世民的好一顿训斥,他当时只有低头服软认罪。
事情过后,他想自己多年随皇上征战四方,立有大功,又有玄武门之变之首功,你李道宗无非占了皇族的便宜,虽有一些军功,如何能与自己相比?他的心绪难以转过弯儿来,继续暗恨李道宗不已。
程咬金现在提起李道宗,让他又回忆起往事,愤愤说道:“哼,这个无能耐的李道宗,偏有会生好女儿的本事。
唉,我事先也想为宝琳儿礼聘此女,奈何见了李道宗定然会碰硬钉子,只好便宜他人了。”
“哈哈,黑子,你能赞李道宗之女,看来还不算太偏激。
唉,可惜呀,若不是皇上亲口将清河公主下嫁我那儿子,我定找李道宗求恳一番。”
程咬金洋洋得意,说起自己的得意之事。
txt小说上传分享
禄东赞入京请婚 莽敬德夜宴迎宾(7)
李世民将其女清河公主嫁给程咬金的儿子程处亮,并授程处亮为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程咬金觉得非常荣耀。
尉迟敬德骂道:“你这个老匹夫,最爱夸口。
这样一件破事,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茧子。”
程咬金正待接口,忽见段志玄走了进来,遂停口不说。
段志玄的左手上提有一只坛子,程咬金一看形状,就知道这正是他们爱喝的“土窖春”酒,嚷道:“好志玄,知道我们最爱这一口,雪中送炭来了。”
尉迟敬德责怪道:“志玄,你到了我的府上,难道还怕没有‘土窖春’?我既然邀你们,自然将我们所爱之物统统备齐。”
段志玄摇头道:“我这坛酒有些特别,还是虎牢之战后从荥阳带回来的,已在地下埋藏二十年,一直保存至今。
敬德兄,你府中有此酒吗?”
尉迟敬德愕然道:“好家伙,想不到你还有如此耐性。
我府中若藏有此酒,早喝干他娘的。”
说罢,他对尉迟宝琳道:“既有此好酒,让他们早点开席。”
三位老友围坐一案,尉迟宝琳坐在下首,为三人斟酒。
三人喝酒的法子很特别,每人面前各放一盏,酒斟满后,他们举盏一照,即仰头饮尽。
三盏酒后,尉迟敬德让尉迟宝琳去取出“酒胡子”,他作为主家伸手一拨,只见旋转不停,其手最后慢慢地指向程咬金。
尉迟敬德哈哈大笑道:“哈哈,老天爷有眼,毕竟饶不过这惫懒的青面贼。”
程咬金道:“感谢老天,但愿让我饮尽此坛美酒。”
说罢,他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他喝罢酒,呼道:“宝琳,快快替我斟上。”
自己又伸手去拨“酒胡子”。
程咬金手将伸到“酒胡子”的时候,心中又回忆起往事,将手又缩回来,感伤道:“唉,看见‘酒胡子’,让我又想起当初在‘寻醉轩’喝烧春酒的情景。”
段志玄接口道:“对呀,我们那时一起喝酒,恰巧遇到何吉罗。”
程咬金摇头道:“我现在想的却不是何吉罗,而是叔宝兄!我们那时一起喝酒吃肉,叔宝兄随许敬宗读书习文。
我们今日又喝酒吃肉,可叔宝兄呢?他已离我们而去,我的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座中之人顿时默然。
尉迟敬德摇头道:“人不能同生,看来也不能同死。
叔宝兄早逝,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不过他总算帮助皇上取得天下,又在榻上度过十余年的清净日子,亦可告慰平生。
我们今后只要心中能时刻不忘记他,不枉我们结识一场。”
段志玄道:“秦将军宽厚待人,有长者之风,我心中早已经将他视为主心骨。
他刚刚病逝的那一段日子里,我整日感到心中空落落的,非常不是滋味。”
“嗯,我离京以前,要到叔宝兄墓前祭奠一番。
你们明日有事情吗?若无事,就随我到昭陵走一遭。”
秦叔宝死后,李世民准其陪葬昭陵。
这样,秦叔宝生前追随李世民,死后早早地护卫着长孙皇后,待李世民百年之后,依旧做他的阴间之臣。
程咬金和段志玄点头答应。
决定了这件事,场面上的气氛稍微活泛一些。
程咬金端起酒盏,脸色依然严肃,说道:“我们在这里喝酒,却不告诉叔宝兄,他定然生气。
这样吧,此盏就让我代叔宝兄喝下去,向他赔罪。”
段志玄和尉迟宝琳笑了起来,尉迟敬德骂道:“你这狗头,连死人的便宜都要占。
叔宝兄地下有知,还不扇歪了你的嘴巴?”
他们又拨动“酒胡子”,依令喝酒,不大一会儿,就将段志玄携来的一坛酒喝了个底朝天。
尉迟敬德唤人再添酒。
程咬金摇头道:“罢了,我知道你府中没有二十年的藏酒。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禄东赞入京请婚 莽敬德夜宴迎宾(8)
不管你拿出什么酒,只会丢人现眼,喝到口中淡然无味,就不要再现世了吧。”
爱喝酒之人都知道,若好酒入口,再喝其他劣酒,口中滋味实在难受。
尉迟敬德明白这个道理,遂摆手作罢。
他又埋怨段志玄道:“志玄,你知道我们的酒量,然仅仅携来一坛,让大家喝了个半饱半饥,岂不愁煞我等?”
段志玄摊开双手,道:“我仅存有一坛,又有何法?”
恰在此时,管家轻步走到尉迟敬德面前,轻声禀报道:“何吉罗带领一名吐蕃人,说此人是吐蕃相国,现候在堂外,请求入见。”
尉迟敬德连忙道:“快请,快请。
我们刚才说到何吉罗,他马上就来了。
嗯,怎么又带来一个什么吐蕃相国?对了,定是何吉罗多次说过的禄东赞吧?他来这里,想干什么?” 他一边说,一边起身相迎。
程咬金、段志玄、尉迟宝琳也紧随其身后,一同迎出堂外。
尉迟敬德凝神观看,只见灯影下,何吉罗与那名吐蕃人并排站立。
此人身穿一袭绯色缺鈚袍,其式样与中土略有不同。
中土的缺鈚袍衩口直达胯部,而此人的缺鈚袍开衩较低,仅及大腿部,是吐谷浑、高昌等地的式样。
这人穿此长袍有些滑稽,缘于他的身材太瘦,其直立那里如竹竿似的,本来做得极窄的袍子依然显得很宽大,风儿过来,将其衣衫吹起,其身子骨似乎难支其势,弄不好要被风吹走。
尉迟敬德再向上看,又见其人脖项上套着一只金灿灿的项圈,发型呈虬结状,显得有些怪异。
其脸庞清瘦,三绺胡须与其浓重的八字眉相映,配上其黝黑的脸膛,显得更加精瘦。
他的脸上最有特征之处,就是那一双小眼精光闪闪,犀利非常,如同电的光芒。
那人团袖一揖,嘴里咕噜咕噜说了数句难懂之话,何吉罗待其话毕,说道:“敬德兄弟,此人是吐蕃小论禄东赞,其职位与中土的相国一样。
他刚才说道,早闻尉迟将军的勇名,今日特来拜见。”
尉迟敬德不敢怠慢,也拱手道:“禄相为吐蕃国特使,光临鄙宅,本人深感荣幸。
我现在早已经不是什么将军了,再谈勇名,实在有愧。
禄相,我听吉罗多次说过,他在吐蕃之时蒙你多方照顾,我代他多谢了。
请。”
尉迟敬德说完,侧身将手一引,示意禄东赞入堂。
何吉罗将尉迟敬德的话译给禄东赞听,禄东赞边听边连连点头,也是躬身一谢,然后随其入堂。
何吉罗边走边想,尉迟敬德不明白吐蕃的姓氏风俗,还以为其名为“禄东赞”即是姓“禄”,觉得很有趣。
众人入堂后分宾主坐下。
尉迟敬德此时显得非常心细,先唤人为客人奉上香茶,再让人捧出葡萄、绿李待客,然后说道:“我从吉罗口中,得知禄相为高原上英雄,心中常常仰慕。
就想有个机遇能与禄相会上一面,不想今日得偿心愿。
禄相,你是吉罗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
你来到京城,能入我宅中相会,就是看得起我。
你今后在中土有什么事,让吉罗告诉我一声,敬德自然会替你办妥。”
此时,尉迟敬德露出了其性格中豪爽的一面。
禄东赞拱手道:“鄙人再谢尉迟将军的好客之道。
吉罗,看来这几名大人与你都很熟悉,能替我介绍一番吗?”
何吉罗依次向他介绍了程咬金和段志玄。
禄东赞听言,觉得此行收获不小,又拱手道:“鄙人在高原之上,也多次闻言尉迟将军、程将军和段将军的大名。
霍邑之战,段将军显露头角,被皇上任为先锋;长春宫里,程将军投奔明主,从此成就一代伟业;虎牢之战,尉迟将军从容在万军丛里夺马而回。
外人皆言秦王所以每战必捷,盖因帐下有你们这些猛将所致。
。 想看书来
禄东赞入京请婚 莽敬德夜宴迎宾(9)
鄙人来京路上,见家家户户门上贴有门神画儿,其中一幅即是尉迟将军的威武形象。
人们口口相传,将你们描绘成神人一般。
鄙人有福,终于能结识诸位将军。”
禄东赞的这一番话,将几名武人捧得飘飘欲仙,他们心里非常舒坦。
程咬金道:“我原在泸州的时候,就听说西北高原之上近来兴起一个吐蕃国,当时以为那里还处于蛮荒时代,就没有太上心。
今日见了禄相,发现你聪明有趣,看来那里的人都不错。”
段志玄道:“对呀,我听说当今的吐蕃国王,年龄甚轻,以英武睿智和谋略一统高原。
禄相,你刚才夸赞我们,你也不差呀。
看来吐蕃所以能兴旺,有你很大的功劳。
你们君臣一体,可谓相得益彰了。”
何吉罗见他们双方在这里互相吹捧,心里有些好笑,就想利用眼前融洽的气氛,将禄东赞此行目的说出来,以求得他们的支持。
他趁着众人谈话的间隙,对尉迟敬德等人说道:“诸位将军,如今###厥已灭,西突厥四分五裂,天下国势最强者,惟大唐而已。
吐蕃这些年雄起高原,势头堪旺,其渴慕唐风,殷勤来致通好之意。
上次因生误会,遂有交兵之事。”
尉迟敬德接口道:“不妨。
有句话叫做‘不打不相识’,禄相此次来京,说明两国已经冰释前嫌,大家还是好朋友。”
何吉罗接着道:“尉迟兄弟说得好。
事情很明显,大唐若与吐蕃结怨,对双方都不利。
禄东赞小论此来,即是消弭前嫌,使两国结成友好邻邦。”
“这是好事嘛,何劳你忧心忡忡?”
程咬金见何吉罗神色凝重,甚为不解。
“不错。
然两国通好不能仅凭嘴说,须有真实内容。
譬如说吧,吐蕃赞普一直要求与大唐通婚,然皇上至今不答应。
大唐这些年来,先后与###厥、吐谷浑等国通婚,缘何单单将吐蕃国抛在一旁?小人作为外人,观此情状,心内十分不解。”
何吉罗一下子直接切入正题,让尉迟敬德等人张口结舌,不好回答。
要知道与异国通婚之事,非同小可。
他们作为臣子,实在不敢妄言。
过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