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九次崛起-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录
前言   华人的势力
  上篇  前八次崛起,为何盛极而衰?
  第一章  第一次崛起:自己人和自己人玩
  ●  立鼎青铜
  ●  有鼎无兵的悲剧
  第二章  第二次崛起:大一统的开始
  ●  秦强,秦殇
  ●  汉武帝玩出了官本位
  ●  仁义礼智信成了一种规则
  第三章  第三次崛起:早衰的晋帝国
  ●  前秦倒像个男人,可惜志大才疏
  ●  一个家族都阳痿
  第四章  第四次崛起:好皇帝,好班子,造就盛唐时代
  ●  隋炀帝和秦始皇是难兄难弟
  ●  唐再盛也跳不出历史游戏圈
  第五章  第五次崛起:边读宋史边叹息
  ●  有钱有兵,但一打就败
  ●  鹬蚌相争,蒙古得利
  第六章  第六次崛起:开历史倒车的蒙元帝国
  ●  蒙元也有辉煌的一面
  ●  蒙古皇帝蔑视汉文化
  第七章  第七次崛起:本应称霸世界的明帝国
  ●  阉人都心理变态
  ●  大明本应称霸世界
  第八章  第八次崛起:清朝十二帝没有一个不是贤君
  ●  落幕前的光辉
  ●  不过是一个梳辫子的明朝
  ●  贪污与吸毒就像是嫖客与*
  下篇  第九次崛起,怎么崛起?
  第九章  再次崛起前的历史反思(一)
  ●  汉武帝之罪
  ●  皇帝需要的是忠诚和愚蠢
  ●  调戏历史,被历史调戏
  第十章  再次崛起前的历史反思(二)
  ●  明帝国时期的倭寇进化成后来的日寇
  ●  郑和到底在玩什么?
  ●  张居正死得很难看
  第十一章   再次崛起前的历史反思(三)
  ●  有两种大国,一种僵而不死,一种临死求变
  ●  我们现在是诸侯之一
  ●  滚雪球般的历史大循环
  ●  不能再靠生孩子扩张了
  第十二章   第九次崛起:不能再抄袭历史
  ●  我们的大目标
  ●  总要相信一个党
  ● “中国模式”好得很
  ●  输出我们的颜色革命
  第十三章   第九次崛起:该出手时就出手
  ●  靖国神社并不可怕
  ●  我们也要“持剑经商”
  ●  当心美国的新阴谋
  ●  我们的盟友
  

前言  华人的势力
如果没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非洲大陆恐怕至今还是老样子:长颈鹿、非洲象、羚羊和狮子之间继续玩着他们永远的游戏,非洲土著继续跳着他们节奏强烈的篝火舞蹈,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日出和日落;我们这个东方世界也可能继续在帝国的太阳下一如既往地过日子,当英国人的战舰出现在我们的海岸线上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
  凭着自己对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兴趣,了解中国,感受中国,以一个平民的角度和切实感受,品味着中国这30多年的变迁——这是一个过程,从迷茫、怀疑和财富崇拜到今天的成熟、冷静。改革虽然仍在继续,这种成熟、冷静、执著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积极因素,中国越来越善于运用她的智慧、力量和财富,很多人也从最初的迷茫和怀疑转而认为中国是可以信任的。
  在进入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中国现在处在一个转型时期,这不仅仅是指经济转型,也是指文明的大转型。
  *主义解读的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而不是中国传统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工业经济运行导致的阶级矛盾,而传统中国是统治治理导致的行业矛盾。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本来就是两种文明,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完全相对,因此,中国实际上存在两种矛盾:一种是传统统治中形成的固有矛盾,一种是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冲突带来的矛盾,我们这场改革必须要解决这两大矛盾才能实现跃升,成为一个引领世界的新文明。
  季羡林说,东方现代化过程就是逐渐克服封建思想的过程,一直到现在还不能说,东方的封建思想残余已经克服净光。我们在历史上形成了很多缺陷,这已经深深印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中,这有好处,也有坏处。
  在东南亚各国中,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当地华人势力。尽管在东南亚各国中,华人的人口比例不高,但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这样的地区,华人控制的资本则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有的国家,华人资本甚至在其国家资本中占有高达70%的比例。一般来说,这对政治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力——如果说以色列能在中东生存,那是因为美国人的钱掌握在犹太人手里。因而外界很担心,中国是不是将要借助华人资本的影响力来左右东盟的政策趋向呢?可想而知,那时中国人拥有的力量该是多么的强大。这是历史传统给我们的好处,我们这个民族勤劳、朴实,因而更易成功。
  如果要确定我们的大政治,就必须先要了解美国这位“老大”在想些什么,这样才能对“老二”、“老三”、“老四”说说美国的坏话,这又是现实国际政治给我们的环境,我们不得不面对美国霸权主义,因此我们只能在博弈中崛起。但我们的文明中又有很多束缚我们的东西,比如儒家学说,这又是历史给我们的坏处。
  其实人就是要“斗”才能前进,才能变得更聪明,才能不断从低级文明进化到高级文明,这也就是人性,这条古老的法则仍然是今天的国际关系准则。
  研究历史,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改变现在、预测未来。
  在一本名为《我们的宇宙栖息地》的书中说到:“我们原来认为不因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的基本法则,事实上可能只是我们宇宙中的‘地方法’,而且这种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大。现在我们逐渐发现,宇宙比我们原来认为的还要奇异。”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时候历史就是在某个偶然的瞬间改变,甚至会大角度转向,但是有时候又会发现某一个民族或者国家似乎存在一条固有的轨道,它始终在沿着这条轨道运行,直到某一个外力介入才会发生改变。就如同宇宙同样需要精确的平衡一样:像太阳这个恒星上的核聚变释放能量的比率,只有在恰好有%的氢元素被转换成了恒星的光芒,并在地球这样的空间中,才会形成生命。“只要这一比率出现任何微小变化,碳和其他基本的生命元素就永远不会形成了。”历史有它的精妙之处,马丁?路德、俾斯麦、威廉一世和希特勒四个人奠定了现代欧洲大陆的基本格局,而欧洲又是世界舞台的中心,可以说,他们对这个世界影响深远。但欧洲的崛起又是必然的,因为15世纪的欧洲太贫困,欧洲人急需向外发展。
  有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也有人认为是英雄造时势。有人认为没有第一个拿破仑也会有第二个拿破仑,但别忘了必须要有一个拿破仑。所以我觉得是这两者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历史。我觉得,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召唤英雄的时代——崛起已成定势,只待俾斯麦、拿破仑那样的人物。
  这本书中我提到了“基地三部曲”的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他有一个获取灵感的手法,那就是随便打开一本书,然后看到什么就自由联想什么,当看到他是如此描述自己获取灵感的方式的时候,我竟然有点激动,因为我也是这样,几乎一模一样。以前,当别人问我怎么会有那么多灵感、想法的时候,我还不好意思告诉他,其实我就是由一个任意的点开始,天马行空地联想出来一大堆的想法的,因为我觉得这样很不严肃,尤其是在讨论一些历史问题、国家大事、民族大义之类很严肃的问题的时候,我不应该是这样胡思乱想出来的。就是这本书,其实也是这样胡思乱想出来的,不过就是想了很多年,再加上一些逻辑串联,就成了。不过,别指望我会道歉,以前不会,现在有了艾萨克?阿西莫夫垫底,我更不会道歉,因为我觉得我胡说八道得还是有点道理的。
  何谓真理?亚里士多德:“凡以不是为是,是为不是者就是假的;凡以是为是,不是为不是者就是真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第一次崛起:自己人和自己人玩(1)
翻开世界地图,看看东方,很容易就发现,原来中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北方是大漠和戈壁,南方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西南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西北是阿尔泰山脉、天山和昆仑山,东边则是浩瀚的大海,中间是两条大河——长江和黄河,这就是中国的地理局限。在这样的环境里,中国人大多数时候只能是自己人和自己人玩。
  立鼎青铜
  我们的第一次崛起是在青铜时代的周朝。以往,人们总是把秦看成是中国的第一次崛起,其实这是个睁眼瞎的错误——秦是完成了大一统,但中国的文化奠基仪式却是在青铜时代,到周朝时周礼基本形成,而百家争鸣时期则达到一个文化盛世。如果以文化来断代,那么周礼无疑是第一个崛起的时代,而中国偏偏就是一个依靠文化才生存下来的国家。
  中国人的空间
  伽利略有一个很著名的试验设想:“设想把你和你的朋友关在一只大船的舱板下最大的房间里,里面招来一些蚊子、苍蝇以及诸如此类有翅膀的小昆虫;再拿一只盛满水的大桶,里面放一些鱼;再把一只瓶子挂起来,让它可以一滴一滴把水滴出来,滴入下面放着的另一只窄颈瓶子中……只要这运动是匀速的,不在任何方向发生摇摆,你不能辨别出上述这一切结果有丝毫变化,也不能靠其中的任何一个结果来推断船是在运动还是静止不动。这种等价关系产生的原因是,船的运动是船中一切事物也包括空气在内的所有的,我的意思是假定这些事物都被关在房间里……”
  人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所在的地方就是家园。国家也一样,首先得有一方土地,中国就有这么一个传统的地域。这个地域的范畴就是大海、高山、沙漠环绕的一个广大区域,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阿尔泰山和喜马拉雅山,北面是戈壁和草原,南面是云贵高原,就是这么一个范围。而有的家园是开放的,有的家园则是封闭的,就像伽利略设想的船一样,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在这个范围里,从文明出现一直到鸦片战争,始终就是中国人自己和自己在玩。这里有一个“中国本部”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所属土地,这是中国的发源地。其实很多国家也都有“本部”,如俄罗斯的本部就是莫斯科大公国,英国的本部是英格兰,美国的本部是十三州,德国的本部是普鲁士。在这个“本部”之外很多国家都会扩展,这和侵略不是一回事,这是一种历史的扩展——有的国家的扩展史中充满了血腥和侵略,比如美国和俄罗斯;有的国家的扩展则是历史自然的延伸,比如中国。
  古代的中国主要是指中原,但这已经是第二次扩展之后的中国,中国最初的本部只有黄河中下游的一块土地,面积也就大约三四万平方公里,经过夏商两代1000多年的缓慢扩展,到了周朝建立之时已经东到大海、西到青藏高原、北到后来的长城一带、南到广东广西,也就是大体相当于北宋时期的地域。
  首先从地理入手,是因为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根本生存环境,同时也就决定了中国有什么样的矛盾,而这又决定了中国会有些什么样的文明。也就是说,我是一个地理环境决定论者。
  孟德斯鸠、黑格尔、*也都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不过这三者还有分歧。孟德斯鸠用启蒙思想的原始办法分析说,地理环境先决定了人的性格气质,然后再通过性格气质决定了这群人的法律和政治制度;黑格尔是先按照地理类型分为三个地理环境,即高原草原、大平原、海岸地带,不同地带的人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总体来说,黑格尔比孟德斯鸠想得要多、要深;而*,就是把地理环境当做一个人类生活的要素了。我还是对黑格尔的说法比较赞同,中国有句话叫做“因地制宜”,首先就有一个地理条件的限制,这就形成了一个框架,你要发展,就必须在这个框架内,比如,长城以北是传统的游牧部落地域,你偏要在这地方发展农耕文明,那根本不可能;长城以南是传统的农耕地区,你偏要改造成牧场,那不就是在破坏农业基础吗? 。。

第一章 第一次崛起:自己人和自己人玩(2)
从地理上说,历史是有宿命论的。
  中国为什么形成了单一的农业经济?小农思想为什么一直流行?这些都有一个地理元素,其实这和一个世界性问题有着同一个答案,为什么非洲除了埃及以外其他的地区都长期处在石器时代?为什么西方殖民者抵达美洲的时候,美洲也是处在石器时代,只不过要比非洲的石器时代发达得多得多,但就是一个轮子也造不出来,为什么?因为地理让这些地区相互隔绝,它们在西方人到来之前都处在一个自己的世界里。非洲、美洲资源丰富,竞争程度很低,东方竞争程度和西方差不多,但比较而言,东方是封闭的,西方是开放的,这就意味着开放的竞争进化得更快,封闭的竞争进化得较慢。所以,西方虽然在16世纪时在经济规模、帝国规模、人口规模上还没有超过中国,但其竞争的内核早已超过了东方。以计算机作比喻,在16世纪,西方已经是386了,东方还是286;17世纪,西方已经是486了,东方可能还是286;结果18—19世纪西方科学大发展的时候,西方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果中国还是286,顶多就是清朝规模比明朝扩大了些,这个时候当英国舰队打上门来的时候,胜负岂不是早成定论了吗?
  也就是说,由于地理因素,在中国范围内就存在两种基本的文明: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由此也就种下了两种发展模式的矛盾,确切点说,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矛盾。
  游牧民族有地盘概念,但没有领土概念;相反,农耕民族有着强烈的领土概念,因为耕种需要相对稳定的土地资源,而游牧需要的则是水草,不是固定土地。农耕文明为此死守每一寸土地,游牧文明则经常数百公里、数千公里地游动;农耕文明是守地获利,游牧文明则是逐利而行,两者演化的结果就是:一个要造长城保护家园,一个就要跃马扬鞭进行劫掠。这就是地理给我们定下的基调,决定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基本矛盾。
  从周朝起,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就存在一条天然边界,看看中国北方传统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就会明白,它们大体是沿着等降水线分界的。
  第一次崛起是起源于周朝
  我说中国的真正崛起或者说第一次崛起是起源于周朝,而不是秦朝统一中国后,也是与中华民族的形成紧密相关的。通常认为,中国是崛起于秦帝国,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其实这是个根本性的错误,中国的第一次崛起应该是是在周朝,因为四点:一、周朝奠定了中国的基本文化;二、周朝奠定了中国基本版图;三、周朝奠定了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四、周朝奠定了中国的基本国家形态。有这四点,谁还能说中国第一次崛起是在秦帝国?
  中国在青铜时代有三个王朝:夏、商、周。很早以前,西方人就否认夏、商的存在,理由就是这两朝的历史过于含糊不清,掺杂了太多的传说和神话,不值得一信。直到1958年,在河南偃师,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二里头文化遗址,这才证实了夏朝的存在。接下来,中国在青铜时代已经成为世界领先大国,标志就是司母戊大方鼎——那是青铜时代的铁证,重达875公斤的大铜鼎在当时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制造,冶金技术的成熟也就表示当时工业水平程度之高,这点无可非议;另外,在殷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甲骨文,十多万片甲骨文足以证明,商朝中国已经进入成熟的文字时代。这表明,中国人此时已经有了成熟的社会制度——没有成熟的社会制度就不会有冶金工业,而成熟社会的另一个标志就是文字的大规模使用且稳定的传承,但这时候,还缺少一个重要的社会轴心,那就是统一的社会文化,那还说什么呢?

第一章 第一次崛起:自己人和自己人玩(3)
到了西周的时候,一切都齐全了。
  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这其实奠定了中国基本的权利分配结构,自此以后,中国历代的权利分配基本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的。西周的分封分为两级:诸侯和大夫,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在天子和诸侯的直属领地内,城区划分为几个乡,农村地区划分为多少遂。农村大一些的邑称为“县”,由大夫或者宰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还另外设道,但与县同级。
  汉朝继承了秦帝国的地方分封管理制度,秦帝国执行的也就是郡县两级制,只不过情况要复杂些——不过就是地方被分割得很小,各地方官的权力也相应的变小了很多。但在汉武帝时又设立了十三州,级别在郡之上,这主要是监察区,这种州的长官设刺史一人,后来这个官位名称几经变换,如西汉时改称为“牧”,东汉初期又称“刺史”,后来又改称“牧”,刘备就曾被封为“益州牧”,但这种十三州的格局基本未变。魏晋南北朝时,地方行政也分为州、郡、县三级,三国之后“道”和“邑”改称为“县”;隋朝时将东汉以后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只不过这时州和郡同时使用,并且是平级;唐朝时把全国分为十道,唐玄宗的时候又分为十五道,其实和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州是一回事,道也是监察区,每道派一个皇帝的代表,称“观察使”,也称“按察使”、“采访使”。
  中国古代政府官职演变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是夏商时期;第二个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第三个是从战国到清末时期。夏商时期的国家领地很小,而且那时所谓的国家更像是部落联盟,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所谓的天子、君主更像是部落联盟的酋长,如同*联合酋长国最初的形态一样。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兵*商纣王,他所联合的诸侯多达800个——中国古代的数字往往不那么可信,很多时候都有夸张的成分,说周武王联合了800多个诸侯显然是想表明商纣王多么不得人心,如果再算上支持商纣王的诸侯,那怎么说也有1000多诸侯,可见那时诸侯之多。实际上,此诸侯非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准确地说是部落。所谓的政府机构也很简单、原始,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分工,国家的君主这时还被称为“后”、“王”,而“后”这个称谓就是沿用氏族部落时期的称号。当时,在王的下面,最主要的官吏就是“史”,也就是甲骨文所称的“卿史”、“大史”,而在古代典籍里,这个“史”官常被称为“巫”。很明显,夏商时期是中国的僧侣政体时期——世界历史中,各文明都曾存在这样一个阶段。这时候的“巫”主要职责就是沟通人世与上天,然后把上天的旨意传达给王,再由王下令实行。甲骨文中的“卜辞”就是商朝巫史们向上天卜问的历史记录。夏朝的主要官职有“羲和”、“大理”、“遒人”、“官师”等:“羲和”是负责历法的。“大理”是掌管诉讼的,“遒人”是王的传令官,“官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这些官都是由巫史们来担任的。当时,巫史们如同古埃及的祭祀,已经形成一个阶层,《尚书?甘誓》篇中的“三正”就是那些掌管政权之人的集体称号。这些“巫史”和“王”自然沾亲带故,这时候的王早已习惯搞裙带关系,用来加强自己的力量,所以当时很多巫史其实也都是王的亲戚,例如那位有名的“冤臣”比干就是王的亲戚。

第一章 第一次崛起:自己人和自己人玩(4)
夏商时期的王国还不能算是国家,但西周时期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时候的君主已经正式被称为“天子”、“天王”,显然,已经高出了夏商时期的王,已经直接与天挂钩了。也就是说,这时候君主已经修炼得差不多了,不再需要巫史们与上天沟通,他自己就是上天之子,巫史们也该谢幕下岗了。
  由于天子位置已经是一个核心,因此就需要稳定的继承制度,以便一个天子死后有另一个天子可以合法继位,因此,西周时期已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也是国家形成的标志之一。王位的继承人被称为“太子”或者“东宫”,王的正妻也被正式称为“后”,这时也就有了“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概念,也就是说,王是最高的,天下所有的土地和人民都是他一个人的私有财产。
  当王成为高高在上的唯一主宰之后,他就把从巫史们手中没收来的权力分给六部大臣,西周也由此奠定了中国政治机构的基本结构。西周政府机构的部门划分为六个主要政类,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和“宗伯”六大官职,掌管六大部门。司徒、司马、司空被称为“三有事”或者“三事大夫”,司徒主要负责土地和役徒;司马主要负责掌管军赋和军用设备;司空主要负责工程;司寇主要负责管理庶人和农奴,也就是司法官;大行人主要负责招待宾客、外交;宗伯主要负责祭祀。在六部之上还有最高一级的行政官员,那就是卿士,他们一般只有两三人,主要负责军事、外交、行政的大事方针的政策确定,相当于政治局常委。另外,周朝还有主管历法、起草文书的太史,主管任命事务的内史,掌管档案的御史,主管占卜的太卜,主管音乐和教育的乐师,辅导君主礼仪的相,等等。也就是说,周朝已经建立了完整、系统的政府组织机构。甚至,皇家内务也都完整地建立了起来——谁该管理马匹,谁管理君主的饮食起居,谁负责宫廷的警卫,谁负责跑腿。而且,西周已经开始用“寺人”、“巷伯”,就是阉人。《诗经?小雅》中就有一篇《巷伯》的诗,那愤恨之心就已经彰显,“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后来阉人作乱其实也是西周人种下的种子。
  秦汉时形成“九卿”,虽然政府部门做了较大调整,但也仅仅是调整,后来各朝各代也都有所变动,但基本的政府结构却是始终在这个框架内,一直到清朝直至清末才仿照西方的政府组织结构,设立责任内阁,分设十部。
  周朝实行分封制,这首先就有一点应该成为常识:有大量的土地,才能分封,否则,像夏、商那么大点个地方,他还分封个什么?
  周朝的版图
  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那就是周朝就已经有了中国的第一部“西游记”,即小说体的《穆天子传》,说的是周穆王有着后世秦始皇一样的雄心壮志,他的一生中很多时候都是在马背上东征西讨的,为此周穆王时期的周朝版图大大扩展。《穆天子传》中就有说他前往瑶池会见王母娘娘。瑶池在哪里?在西藏。尽管周穆王曾亲自到过西藏这不大可信,但至少表明周穆王时期周朝已经对西藏有很深的了解——既然能对瑶池详细了解,那么就不会对西藏陌生。
  从周朝的分封制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周朝能够统治的疆域东边抵达了海岸线,北边抵达了后世的长城一带,西边抵达了四川、陕西一带,南边则一直到了云南、广西。这个版图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周朝已经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

第一章 第一次崛起:自己人和自己人玩(5)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能说明西周就是中国崛起的起点,那就是西周的农业已经广泛采用了熟荒耕作制与休闲制,也就是说,农耕经济已经成熟,而这才是中国崛起的最有价值的证据。
  儒家的真正创始人是周公旦,不是孔子
  说周朝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基础,这也是历史事实。《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其地位远比《圣经》重要,但很可惜,今天中国人了解《圣经》要超过《易经》。《易经》是中国的万经之首,周文王曾经被纣王投进监狱,他没事干的时候就研究出了《易经》。文学上,《诗经》的地位也完全堪比《荷马史诗》,《诗经》是中国文化的奠基之作。
  文化的成熟也就表明社会的成熟,西周甚至已经为后世中国建好了金字塔模型:社会被划分为几个阶层: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经济上也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制度: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还有各种思想,也为后世准备齐全了。
  孔子的确是儒家的大师,当之无愧,但他并不是儒家鼻祖这件事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儒家真正的创始人是周公旦。周朝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礼仪制度甚至经济制度,主要是周公旦制定的,后世所尊崇的“周礼”也是他一手缔造的。周礼在军事、国家制度、组织体系、民间基层管理、农耕制度、官吏体系、官员考核、国家精神建设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因此,周礼实际上是一部“国家建设指南”,后世齐国管仲的改革建立了一整套制度,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实际上管仲所制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很多都在周礼中能找到,也就是说,管仲的改革实际上更像是把齐国重新归位到周公旦时期。
  此外,孔子的言论并非是他一个人独自思考出来的,实际上他只是一个集大成者——夏商周三朝文化,这些文化都保存于《周易》之中,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是集合了先人的种种思考,涓涓细流最后汇聚成百家思想。孔子应该可以说是周礼的最大继承者和发挥者,因此,中国文化的真正奠基不是孔子,也不是诸子百家,而是《周易》,忘了《周易》而独谈孔子、诸子百家其实是数典忘祖。
  纷繁的周礼为后世中国定下了等级基调,“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各种典章制度实际上就是确定了分级文化,进而变成权力金字塔,就如同巫师拥有了“绝地通天”的能力,也就有了话语权,也就有了实权,西方的宗教就是这么来的,结果弄出个黑暗中世纪。中国没有宗教,但有宗法,周礼、儒家只比西方宗教厉害而绝不差,它们绝非宽松的道德,而是一种浸透人心的法律。周礼是中国的文化崛起,礼乐、宗法制、诸侯分封制,这些缔造了后世的中国,直到清朝,这个庞大帝国的核心还是周礼、宗法、诸侯这些东西。
  有鼎无兵的悲剧
  夏周时期奠定了中国朝政文化的雏形,但也给后代中国留下了最深的一个教训,那是中央与诸侯王国处在对弈之中,中央的稳定决定于中央是否有足够的兵压制各地诸侯,这个矛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