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问题"孩子调查-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向女儿说了难处,女儿显得比他还难,说:“爸!你不寄钱,我可就没生活费了,学习资料也买不回来,只好退学了!”怎能叫女儿饿肚子和退学!章建有明知女儿不成器在学校乱花钱,可女儿的钱既然已经花光,就要饿肚子了,他再难也要为女儿想办法呀。于是他想方设法又凑了1000元钱寄去,嘱咐女儿一定要节俭,家里再也想不出办法了。但这个学期,女儿还是从老爸那儿又逼去了500元。
寒假,章建有总算盼回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可没想到女儿回来就跟他吵,说他太抠,根本不关心女儿在大学的死活,要爸爸马上为她再凑5000元,开学后带走。5000元,对刚刚在女儿身上花了一万多元的章建有无疑是个庞大的数目,老章对女儿说实在凑不出这笔钱,女儿当然不满,不停地吵。开学了,老章还是为女儿凑了1300元钱,说这是路费和到学校后前两个月的生活费,往后每个月500元的生活费老章再定期为她寄。老章接受了第一学期的教训,不再一次给女儿那么多钱,再说他也真拿不出那么多钱了。他对女儿说:“萍萍,每个月给你500元生活费,也就是老爸全月的工资了,你要节省点花。家里我和你奶奶生活也还要钱,爸爸就这点收入,咱们都紧着点。”女儿一脸不悦。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份让人心寒的诉状(2)
这学期章萍每个月的花费在五、六百元之间,与阔气的同学比,她觉得自己寒酸得不能再寒酸了。她憋了一肚子气,准备假期回家和老爸大干一场。但回到家才知老爸已病了好几个月,虽仍坚持上班,但体力已明显不支,工作量完不成,收入更少了。面临女儿第二学年要交的6 000元学费,还有生活费,已举债好几千元的老章实在想不出办法了。开始,听到女儿暑假要回家,他就和女儿商量,让女儿假期两个多月在上海找份工打,帮家里分点忧,又能省几百块钱的路费。现在贫困大学生假期打工的比比皆是,对女儿提这个要求也不过分。谁知女儿根本不听,一放假就往家赶,回到家后听说老爸凑不出下一年的学费,窝了半年的火便一下子喷出来,不管爸爸身体好坏,和爸爸大干了一架。
这一架把老章的心给彻底伤透了。女儿怎么会变成这样?变得这么不通情理?老章决心要“治治”女儿,明确告诉女儿说,下一年的学费他凑不齐,要上学,就自己出去打工帮着凑,毕竟也是19岁的人了。女儿一听先是哭闹,后来不哭也不闹了,好长时间陌生人一样瞅着他。再后来,女儿出走,好几天都不知去向。老章急得要发疯,怕女儿有个三长两短,后悔不该这样逼女儿。终于,一个星期后从熟人那儿听到女儿的消息,说她在一个同学家。得知女儿安然无恙,老章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问清了女儿所在的人家,老章便匆匆赶去接女儿。谁知女儿见到他冰冷着脸说:“谁跟你回?你自个回去等法院的传票!”老章听得莫名其妙,自己吃了哪门子官司,法院会给我递传票?
没成想,回家的第三天他果然接到了成岗区法院送来的传票,说他没尽到抚养子女的义务,被女儿章萍给告了。接到传票,他感到透心的凉,他不明白自己那么疼爱的女儿,为啥一点儿也不体谅当爸的难处,竟然把他给告上了法庭。
和自己抚养近20年的爱女对簿公堂?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可无论接受不接受,他都得面对这一无情的现实。在法庭,面对法官的质询,他简单陈述了自己的困境,当法院宣判他继续承担女儿每年6 000元钱的学费和每个月200元的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时,他默默点了点头。从心底说,他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从来没想过要推脱掉对女儿的抚养责任。可是,这份宣判却割断了他和女儿那份最宝贵的亲情。而且他还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感谢法院的这份宣判,法院宣判200元以外的生活费和其他开支由女儿勤工俭学自筹,这使他有了一份法律保障,来杜绝女儿随意的狮子大张口。
听说章建有被女儿告上了法庭,知情的人无不惊讶万分,这么慈祥的父亲、这么忠厚的人却被自己的女儿告了。人们在惊异和不解中叹息不已。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这类案子和类似这样的事在全国还有多少呢?真希望越少越好!
“你不就是为我活着嘛!”
“你不就是为我活着嘛!不行,今天你一定要陪我去!”
韩女士听到女儿这话时,浑身不由一哆嗦。
这几天她正感冒发烧,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女儿不仅没关心问候她,每天还像往常一样等着她做饭、泡咖啡、冲牛奶,而且不管费事不费事,仍点着要做她平时爱吃的饭菜。她有些责怪女儿不懂事,但一想到女儿每天学习那么紧张,嘴边的话就没说出来。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星期天,女儿放假,突然来了兴致,要去郊游,还生拉硬扯着要母亲陪她一块去。韩女士此时头晕无力,对女儿说:“娟子,妈实在去不了,妈妈下地走几圈都没力气,要不你自个去吧。”谁知女儿一跺脚,任性地说:“妈!你平时不总说是为我活着嘛!我就要你去!叫我一个人去游东湖,想照张相还得求别人,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韩女士说:“娟子,妈真的去不了。”
“去不了也得去!”女儿蛮横地说。
母亲拗不过女儿,只得陪女儿一起去十几公里外的东湖,结果回来就住进了医院。
在武汉采访,朋友老谭向我们讲述这对母女的故事时,这个平淡而又让人难忘的细节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从朋友那得知,家住洪山区的韩女士,早年与丈夫离异,独自含辛茹苦拉扯着女儿韩娟慢慢长大。一个独身女子,既要面对紧张的工作压力,又要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日子当然很难过,有人便劝韩女士再婚。但已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的韩女士,对婚姻充满了恐惧和失望,同时她也害怕,如果再婚,丈夫对女儿不好,她该怎么办?女儿已是她生命的全部,她绝不会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给女儿以任何伤害。她不能确保再婚的丈夫像自己一样对女儿好,因此也就不能容忍这样一个人走进自己的生活圈子进入自己的家,于是她拒绝了婚姻。她把自己生命的全部希望和爱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13岁的韩娟,虽经历了父母离异的沉重打击,但在妈妈的保护下,慢慢走出了单亲孩子常有的那种抑郁阴影,因为妈妈给了她太多的关爱。平时,只要她提出任何要求,妈妈总会千方百计去满足她。别人没有的洋娃娃、高档玩具她先有了,别人没有的时髦新潮衣服她先有了,别人没有享受的一个星期吃一回麦当劳她享受了,别人没有的CD、漂亮手机她有了,可以说在妈妈的呵护下,她成了一个为所欲为的小公主。妈妈只有一个希望,要她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混出个人样。
面对妈妈的关爱,女儿并没太多的感受,她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妈妈就该为她付出一切。妈妈经常对她说:〃娟子,妈妈就是为你活着的,只要你快活,妈妈就高兴。〃可慢慢长大的娟子越来越感到,妈妈并不能总让她快乐。她经常看到一些同学由爸妈用小车接送上学,虽然她可以吃麦当劳,但她却从来也享受不到那种待遇。又如有不少同学,经常在学校向同学夸耀爸爸当什么官,家里有多漂亮的楼房,她则根本没法和这些同学比。于是她就觉得妈妈对她的那点爱实在算不了什么。因此,她觉得对妈妈提什么要求都是应该的,即使妈妈生病了,也应该要陪她去郊游。
这种现象,是父母太窝囊呢,还是孩子太自私?两者无疑都有。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应该的,但这种爱如果过了头,就会变味,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不但在孩子面前显得窝囊、无威信,而且很容易培养出不懂事、缺乏爱心的孩子。作为孩子,面对父母的细心呵护,如果不能够正确理解父母的爱,一味以自我为中心,就势必变得自私冷漠、不可理喻。这样的例子真的是很多。
如一对在外地打工的夫妇,知道孩子喜欢吃鱼,每次总是节约其他开支,为孩子买回他喜欢吃的鱼,做得香喷喷的端上桌,夫妇俩却很少品尝。每当看到孩子津津有味地吃鱼时,夫妻俩便会开心地对望一眼。一次,妈妈觉得自己的鱼做得特别好,就想挟一块让丈夫尝尝,不料她的筷子刚伸到鱼上,14岁的儿子竟一下拨开了妈妈的筷子,不满地瞪了妈妈一眼,然后将鱼盘一下挪到了自己面前。
夫妻俩惊讶地看着儿子,平时只要他们谁去沾一点鱼,儿子总会露出不悦,没想到今天竟公然把妈妈的筷子给拨开了。
14岁的儿子,开始让夫妻俩感到是那样的陌生。
还有位爸爸,家里不宽裕,女儿平时花钱却大手大脚,为制止女儿随意挥霍,就对女儿说:〃你这样浪费,将来上大学还要花大钱,钱从哪儿来?〃
谁知女儿听了,圆瞪了眼说:〃你们不会挣?不会挣可就太窝囊了!实在不行你和妈妈还可以去卖血!〃
父亲怎么也没想到女儿会这样回答。女儿咋就这样没心没肝,对他们没一点感情呢?女儿年轻轻的咋就没想到自己去卖血呢?
孩子变成这样,孩子应该反思和改变,家长也同样应该反思和改变。
家长教育孩子要多一些爱心,但爱心绝不等于对孩子无原则的迁就和纵容。家长在孩子面前无原则的迁就纵容,常常会造成两种恶果,一种是很容易养成孩子的霸王习气,什么都要按自己的意图来,稍不如意便会大吵大闹或使小性子,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二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感恩,更不知道关心他人,一些孩子甚至动不动就对家长吹胡子瞪眼,呼来唤去当“奴仆”使唤。这样的孩子连基本的爱心和孝心都没有,满脑子装的全是自我,不要说没学成材,就是学习非常优秀,将来能考上硕士、博士,学成后人格不健全,对社会又有多大的用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知付出为何物(1)
12岁的周昕,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每次考试都在全班数一数二,还是个篮球高手。但最近,这孩子的一些行为却让家长和老师都犯了愁,因为孩子的自私已发展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
在家里,周昕一直以“小皇帝”自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一切都得顺着自己,稍不如意还会使性子甚至和爸妈对着干。
周昕的爸爸妈妈都是工人,平时工作很辛苦,干一天活回来常常腰酸背痛,还得小心照顾自己那宝贝儿子。孩子只知道要家长关怀,却从不知道关心一下家长。有时爸爸回来,腰痛得坐都坐不住,妈妈让儿子为爸爸捶捶腰,儿子总推说有作业,明明坐那里看电视,也不去为爸爸捶几下。一次妈妈终于忍不住,责怪他太懒,儿子竟反驳说:“你们不总说学习是我的事,其他都是你们的事吗?我只把学习搞好就行了,老爸腰痛,你们自己解决好了!”
儿子的话让爸妈听得直抽冷气,同时也在反省自己,平时他们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却忽视了教孩子怎样做人,尽管他们给了孩子那么多爱,却导致孩子极端自私、冷漠,根本不知道关心别人。
在学校,周昕的自私和冷漠同样也让班主任季老师吃惊。季老师认为一般小孩只要老师多给以鼓励,都会乐于助人。季老师见周昕的学习好,总是先夸他品学兼优,同时也希望他能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可老师每次对他说的话,他全当“耳边风”。一次谈话中,周昕终于向老师吐露了心声:“我为什么要帮他们,帮了他们,他们的成绩上去了,就会成为我的对手,我才不会那么傻!”
周昕说话时的表情极其认真,显得十分“成熟”,但这种认真和成熟却让老师万分吃惊。他才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啊,所表现出来的世故成熟竟远远超过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应该有的善良和纯真。
周昕现象在青少年中并不是个别。在我们调查中,经常能听到家长和老师抱怨孩子的冷漠和懒惰。有一次,一位快50岁的母亲轻轻叹息着对我们说:“现在的孩子真是没意思透了!”
原来,这位母亲在单位面临竞争上岗,母亲文字功底差,好不容易写好了竞岗报告,总觉得不通顺,就想让上高三的儿子给改一改,谁知儿子竟冷冷地对她甩一句:“你竞争上岗,关我屁事!”母亲怎么也没想到儿子会说出这话,真是伤透了她的心。儿子长到十七八岁,在她的印象里,提什么要求,她和丈夫都会想尽办法满足。小学六年级时,儿子看到有同学买了手表,便回家闹着也要买。尽管当时家里非常困难,他们还是把别的开支压了又压,为儿子买回了手表。这么些年来,大事小事他们从没让儿子委屈过,从没让儿子失望过,没想到现在请儿子办这么一点小事,儿子都不买账。
还有一次,一位朋友给我们讲了广州一位老人的遭遇,这位善良的老人几十年来,不断用自己辛苦挣的钱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等到他老了,被病魔困在床上,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一些受他帮助过的学生竟然连一句问候的话都没有,更谈不上经济上资助和行动上帮助了。这些人缺少的不是帮助别人的能力,而是缺少做人的良心。
只要他人关怀,从不知道关心他人,是目前不少孩子冷漠心理的一种突出表现。这些孩子由于过多地享受到了父母的关爱、他人的关爱,形成了自私冷漠性格,缺少热情、个性强、不讲团结友爱,不少孩子讲吃、讲穿、讲玩,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喜欢跟别人接触,不关心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事情。用一个家长的话说,就是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付出为何物。这是一种可怕的心理,这种心理导致的后果是高度的自我中心,严重的自私,和因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而造成的无知和无能。这样的孩子多了,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还由谁来承负?这样的孩子不仅在家庭中是无用的人,在社会上、在我国正倡导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更将是无用的人,最终会被无情抛弃到时代的后边。这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来说都绝不是小事。
有报道说,东华大学2004年新学期一开学,校领导收到一封家长来信,来信反映:孩子住校,一星期回来两天,带回一星期换下来的脏衣服和鞋袜;每周回家就是看电视、玩电脑、听CD、打手机,每晚玩到半夜,甚至通宵;第二天睡到中午或下午起床,接下来又是电视、电脑……孩子称“一周下来辛苦了,应该放松放松”。和孩子谈起假期家务劳动,孩子竟说:锅碗是绝对不洗的!还说“同学们都如此”。
家长指出,已经是20多岁的大学生了,总应对家庭负些责任吧,不能只是索取。希望###门和学校对学生加强道德和责任心教育。
上大学的孩子如此,中小学的孩子又怎样呢?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为母亲洗脚”的公益广告,曾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一些中小学便想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的孝心和爱心。如北京房山区一中学就为学生们布置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脚。虽然学校曾多次督促,并采取了一系列考核措施,但最终能做到的学生只有四五个。学生拒做“为父母洗脚”的作业,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在父母。父母习惯于在家中包办一切家务,把子女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造成了孩子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拒做洗脚作业也就不足为怪了。
。。
不知付出为何物(2)
无论上大学的孩子不愿帮父母洗碗,还是上中学的孩子拒做“为父母洗脚”的作业,虽然都不是大事,但却值得我们的父母和子女从自身的角度好好反思。父母反思一下什么才是对孩子正确的爱?怎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子女则要反思一下我是怎样长大成人的?我对这个世界付出过什么?我该怎样去回报父母的爱、老师的爱、社会的爱?离开这些爱,我们还能够生活在这个世上、能够长大成人吗?
我们想告诉孩子的是:爱,需要换位思考!爱,需要行动和付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可怕的生命冷漠
谁会注意到在浪漫高雅的大学生宿舍楼,会发生下面这样一桩悲剧呢?
那是2002年初冬的一个午夜,某高校静静的女大学生楼内,突然传出一个女生尖锐的惊叫,整栋楼的女生几乎都被这叫声惊醒。发生了什么事?原来,一个上洗手间的女生无意间发现有一男生正爬上阳台,往女生宿舍偷看,那女生便吓得一声惊叫。
随着女生的尖叫,刚爬上阳台的那名男生一失手,从四楼重重地摔了下去。
得知是偷窥者,并且已摔下了楼,大家又兴奋,又害怕,整个晚上都在小声议论。有的说:“流氓,真该抓起来枪毙。”有的说:“最好现在就把他摔死。”还有的则义愤填膺:“现在这社会风气,人们怎么一个个这么变态、无人性!”大伙儿几乎众口一词:应该把这偷窥者押上道德法庭审判,抽筋剥皮。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这偷窥者摔到地上是死是活。据后来一些同学说:好长一段时间都还听到这名男生的呻吟。但却没人及时救援,甚至连个救援电话都没人打。
第二天天快亮时,摔下楼的男生才被清洁工发现,喊人把他送到医院,但因抢救太迟,没能挽回他那年轻的生命。事后人们得知,该男生是个大一新生,来自偏远农村,成绩很好,可没想到他会有心理问题。
事情过后有人在反思:仅仅是这名男生有心理问题吗?那些明知一条鲜活的生命,仅仅因一个偶尔的错误而在寒夜中慢慢死去的大学生们,她们就没有心理问题吗?
人们对生命为何如此冷漠呢?!
对生命的漠视,又何止上面那些“高雅、脆弱”的女大学生们,打开报纸、杂志、电视、网站,一组组青少年对生命残忍、冷漠又血腥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
据报载:一名15岁少年,因向一幼童要钱幼童没有,他就威逼幼童回家去拿,幼童不从,并转身要跑,这恶少便恼羞成怒,竟追上去将幼童推入一深坑,幼童摔成重伤昏迷过去。恶少见状,扬长而去,致使幼童因流血过多而死亡。该少年被抓获后,公安人员问其为什么不救幼童,恶少满不在乎地说:“为什么要救他?救他了,他会喊人来抓我。”
据报载,某小学3名同学放学后约好一块到河里去洗澡。到河边后,由于几个人都不会游泳,便在河边浅水里玩,不料同伙高栓一不小心滑到河里的深水区,先是拼命挣扎,随后便沉入了水底。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同去的2名同学非但没有呼救,反而拿走了高栓放在岸上的衣物中的钱匆匆跑开,随后找了一家影院看电影去了。
每当在报刊电视上看到这类消息,心里总有种挥之不去的悲伤和沉重,我们的民族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不愿相信这些都是真的,我们不愿相信这些事情还会再发生,可是我们善良的愿望却总是一次次地落空。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对生命如此冷漠呢?我们的生命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的道德教育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无法回避,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又不能不思索。
对生命的冷漠,是一种最可怕的冷漠,这种冷漠导致的人际关系让人无法接受。它使满腹经纶的大学生,能从容地在诅咒和漫骂中,让一条鲜活的生命于暗夜中慢慢逝去;它使鲜花般的小伙伴,面对同伴的死竟像是死了只虫子那样轻松;它使一些花季少男少女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惜用残忍手段无情地剥夺他人的生命。这种冷漠甚至会导致亲情的彻底丧失,毁灭自己、伤害亲人。如湖南一对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因不满家庭干涉俩人早恋,竟喝下剧毒农药自杀。自杀前,他们留下一封简短而又绝情的遗书:“不怪爸爸妈妈,就当没生过我们。”本来他们会有幸福美满的未来,但由于对生命的冷漠,竟以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并将悲伤和谴责永远留在了疼爱他们的父母心中。
孩子对生命的冷漠,可以说是我们教育缺失的一种恶性体现。正是因为一些学校和家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和身体,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以致一些青少年心理出现问题,发生扭曲时得不到及时纠正,而走向犯罪的深渊。面对孩子的生命冷漠,我们除了教育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对法律的正确认知外,还要让孩子知道在生与死二者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存在。我们还应告诉孩子,在解决一些不顺心的问题时,除了最愚蠢的暴力和极端手段外,还有其他许许多多方法,而且用其他方###使问题解决得更好。
唤醒孩子对自身生命价值和他人生命价值的认知,要从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细微教育入手。如全国优秀小学教师斯霞,她为唤醒孩子对生命的珍爱,在班里饲养了小白兔,用纯真的童心和善良的母爱教育孩子,让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拥有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斯霞老师这种形象的生命与爱的教育,是一种珍贵的尝试,可以给我们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以生动的启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可思议的凶残施虐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故事。某中专几名在校女生因一莫须有的罪名,将一弱女子关到一偏僻阴暗的毛胚房内,进行长时间的羞辱和施暴,且施暴方式极为残忍。
事件女主角,该校17岁的女生兰成燕,因近段时间与男友闹别扭,男友开始疏远和冷淡她,便怀疑是某商场上班的孙某勾引了男友,使男友变了心。兰成燕的怀疑,仅仅因发现男友在商场买东西时与孙某有过亲热言谈,便认定孙某在“横刀夺爱”,发誓要“教训教训孙某!”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校女生陈恬恬,陈恬恬便又约了女生小雨、夏明明等人,用诱骗的方式将孙某骗至一偏僻的建筑工地,在一间黑暗的毛胚房里开始对孙某进行长时间的轮番羞辱和施暴。
她们先是由兰成燕当“主审官”,“审问”孙某是怎样勾引自己男友的。莫名其妙的孙某并不知道谁是她的男友,矢口否认,几个女生便对她一阵拳打脚踢,并且用极下流的话羞辱她。孙某不服,连声喊冤。兰成燕让同伴们停住手脚,冷笑着说:“我不会冤枉你这小荡妇,你说前天下午三点多钟,你和一穿红夹克的高个男生在一起说笑什么?看你那甜言蜜语下贱样,就像他二奶!说,你到底跟他是什么关系?”
孙某想了想,很冤枉地说:“红夹克的男生,好像是到过我们商场,可是你真是弄错了,我跟他什么关系也没有,他只是我的一个顾客,要买一件休闲服,我就给他介绍,对顾客我能不笑脸相迎?”
“少花言巧语!”兰成燕一声吼,“是顾客他能三天两头往你那里跑?你能对他笑得像婊子一样甜?我监视你们不止一次了!你再不说实话,今天就给你破了相!”说着兰成燕忽地从身上抽出一把锋利的小刀,在孙某面前来回晃动。孙某吓得紧贴着潮湿的水泥墙站立,浑身直哆嗦。
孙某带着哭腔说:“你真的冤枉我了,我根本就不认得他。”
“看来你是不想说实话了!”兰成燕凶狠地吼着,随后在孙某白皙的脸上划了一刀,血珠立即冒了出来。
孙某发出一声凄惨的惊叫。
“不许喊!”几个女生立即围上来,有的揪她的头发,有的拧她的耳朵,有的甚至捡起屋角一团沾满泥沙污垢的乱绳头去塞她的嘴。忽然一个长相较差的女生提议:“嗨,这骚娘们长得蛮漂亮,难怪会勾引男人。不如把她的衣服扒掉,在她的奶头上做个记号,看她还敢不敢乱抢人家的男人!”
几个稚气未脱的女生立即响应,将孙某紧紧抓住,脱下了她的上衣。面对赤身裸体的孙某,她们边羞辱边打骂,接着又点燃了一支香烟,在孙某白嫩的肌肤上烧灼。孙某发出了一声声凄厉的呼叫和求饶声,可这几个女生却无动于衷,没表示出一点点同情和怜悯,还一边施暴一边讥讽狂笑,直至附近有人听到喊叫声走来,她们才仓皇逃掉。
这件事情披露出来之后,在当地引起了极大反响,人们不明白这些花一样的少女为什么竟会如此残忍凶狠和无情。
小刀割脸、烟蒂烧胸、裸体羞辱,这些在地摊文学和影视中所见的性格变态的歹徒行为,竟会发生在几个尚未成人的花季少女的施暴中,这给人们带来的震惊和冲击实在太大了。
这种让人震惊和羞辱的冲击仅仅是个别的吗?
真希望是个别的!
可现实却是那么无情。我们的媒体上此类报道接二连三,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和听到的此类事情也绝非独一无二。是我们的媒体在无中生有吗?还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看错、听错了?
没有!媒体没有无中生有,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也没有看错和听错。这种让人不愿相信、让人感到焦虑和羞愧的事情,就像脓疮一样伴随着我们部分青少年的成长。
2004年3月20日中午,某校15岁的初二学生小童,放学后与几个伙伴在中南街拦住了另一中学的学生高某。他们将高某劫持到一酒吧,点来酒菜。酒足饭饱后,几个中学生便开始对仍饿着肚子的高某凶残施暴,拳打、脚踢、抽耳光、灌污水、刀砍、威逼……极尽凶残与狠毒。
高某遭受毒打摧残的原因,只是他和小童的一个“仇家”是好友。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这群不满15岁的孩子对中国的这句古训的理解可是胜过“先贤”啊!
只是这种理解和行为让人心里感到揪痛。
又如,2003年7月6日,某市几名少年疯狂地殴打一不听话的同伴,认为同伴背叛了他们,用极为残酷的手段把同伴殴打致死,又抛尸于河里,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
够了够了,不能再列举了。
在素质教育喊了多年的今天,仍不断出现这种视别人尊严和生命为儿戏的青少年犯罪,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不足,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基础道德教育亟须加强和改进,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马加爵:当代青年永远的痛(1)
在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过去两年多后的今天,2006年5月下旬,一部名为《马加爵》的DV短剧陆续在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等青岛各大高校上映,并引起极大反响。据报道《马加爵》公映首日,有人沉思也有人落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