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牛熊的投资智慧:超越人性-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形之手来遏制蓝筹股的泡沫。包括停止新基金的发行、加快QDII的发行,甚至直接对基金的投资行为进行窗口指导,但效果起初并不是特别明显。
  在2008年,从恢复新基金发行到减少印花税到规范大小非减持,可以看到,政策的导向希望股市稳定,但是并没有奏效,也没有改变市场单边下跌的态势。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来解构下,股价是有上市公司的业绩和估值来决定的,一般的,股市的政策对于业绩的影响相对有限,而是通过改变流动性或者人们对流动性的预期,进而改变股市的估值,从而改变股价。所以说,政策是否奏效,还要看改变流动性的路径是否奏效。
  整个2008年,大霄先生之所以可以成功看空,正是因为他把握好了其中的关键。他认为,股改中大小非支付了对价之后,三年后他们开始享受股份可以变现的价值,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被打破了,而降低印花税和局部限制大小非减持,都难以逆转这一方向;同时上市公司的盈利也在下降趋势当中,所以股市走熊成为必然。
  而在2008年底,经济虽然还是极度恶化,很多机构投资者还在看空,但是大霄先生已经坚定唱多,也是因为再度成功把握了政策和流动性的关系。
  他有一句名言:“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发不出股票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国家需要的时候,投资的胜算一定很高,这也许是我和其他研究者考虑问题出发点不一样的地方。以我19年从业经验判断,跟着国家队走,从来没有错过。”所谓的国家队,正是社保基金,在大霄先生的言论中,也常常提到社保基金的动向。关注社保,不因为是国人的“养老钱”,更是因为它也是长期投资者,和他的投资理念相近。
  而当时,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确再度发生了变化,巴菲特、李嘉诚等长期投资者开始入场;大小非从减持逐步转为回购和增持;社保基金也开始再度入场。虽然筑底的过程有所起伏,但最终事实证明了大霄先生的远见。
  笔者的同学,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文招也是,也是善于从GDP、M1、M2等数据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研判走势,从而在牛熊和熊牛转折阶段,成功地把握了大趋势。
  经历了2009年,相信股民会更意识到流动性的威力。上市公司的盈利并没有真正改善,是政策和资金激发了这轮牛市行情。各种利好政策的累积效应构筑了行情的基础(政府通过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力度展示决心),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超预期的信贷规模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构成了行情的推动力。实体经济不好,民营企业家“休养生息”,而超低利率带来的低廉资金价格,导致资金涌向了资产类商品,从而推动了股市和楼市的复苏。而股市从2009年8月起的调整,一大因素也是因为中央政府对于信贷政策的微调。
  对于市场的未来走势,大霄先生还是坚定地看多。相比他的观点,笔者相对谨慎一些,但是大的方向没有变化,也非常认同他“底部购入的优质筹码要坚定持有的观点”。
  对于未来的展望,笔者的看法有三:第一,全球资金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的大方向不会逆转;第二,产能过剩导致的低通胀,低利率环境将长期维系;第三,经济转型期,结构化牛市的特点将更为明显。
  

李大霄:“本土”分析师眼中的2009年(1)
市场是有生命的,无论是何种的运动方式都是她生命力的表现,是对不合理现象的修正。我们应该尊重她而不是试图去操纵她,那样只能会造成她生命力的消失。
  我的追求是在一片浮躁中保持清醒,在悲观绝望中保持信心。
  ——李大霄
  李大霄2000年中期提出“摘荔枝”,2005年中期提出“播种”,2006年提出不拔青苗等硕果,2007年提出“摘熟苹果”,2008年提出“保护胜利果实”,2009年提出股票带来希望。当股市还在1664点左右徘徊,市场千点论火热的时候,李大霄又开始坚定地唱多。似乎每一次股市的转折点都被李大霄应验了。为何李大霄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趋势?为何他甘愿做一名“少数派”?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股市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理解,对作为一名证券分析师这份职业的深入领会。
  看天下王晨
  导语:在市场最悲观的时候,他在2005年晚春报章的角落里写到,“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在人人都是巴菲特的2007年,他在11月公开表示“A股长期估值顶部已经形成”;在“价值投资”声名狼藉的2008年深冬,他号召“长期投资区域开始了”;在巴菲特身家缩水近一半面临“晚节不保”的质疑时,他宣称自己最崇拜的人是巴菲特……前几次,这个市场给足了李大霄面子,“说不定下一次就错了。” 这个市场让人分不清哪句是真话,哪句是玩笑。
  “顶底皆断,惟此一人,确见功力。”一位在投资界颇有影响力的证券媒体主笔私下赞道。
  但这样的称赞在乍暖还寒的2009年早春,仍只是“少数派”报告。
  2008年11月底,当李大霄在“千点论”重现的恐慌里,抛出“6124点卖出需要淡泊,1664点买入需要勇气”、“A股市场稳定的基础已经形成”等观点时,等待他的是并不陌生的怀疑、不屑甚至谩骂,到了2009年还有被轧空者不服的反讽。
  但较之一年前的因唱空而丢掉工作、三年多前的唱多无人问津,李大霄已默默地夯出自己的话语权。
  “证券市场中没有人会永远正确,可能有的人正确的时间会稍微久一点儿”。如今,已换新东家、现任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的李大霄,带着一丝避“神”惟恐不及的小心翼翼,截断了别人追捧他的话头。
  本土分析师
  谈到李大霄,一位中等规模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掩盖不住语气中的不屑,表示“对他印象并不深”,他们心目中的分析师第一阵营,是“更具背景和资历”的媒体经济学家或明星分析师。
  一位曾做过几年私募经理的人士跟记者更具体地谈了他的感受。与他的偶像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相比,李大霄观点形成的太过“感性”,而且他的“券商”身份也让人对他研究的独立性表示怀疑。但同时,他追捧同样券商身份的高善文。
  “我们更喜欢谢国忠,他发表的文章都是在《财经》这种杂志上,高瞻远瞩。”
  “那么对于行情的预测,谢国忠和李大霄谁准?”
  “当然是李大霄。”
  这是记者与上述基金经理的对话。
  没有“海龟”背景等光环加身的李大霄,惟一的资本就是“对A股市场的判断力”。然而,即便这种判断的准确率远高于一些来头不小的主流分析师,但在由精英阶层的基金经理主导的“最佳分析师”评选的榜单上,依然没有他的名字。
  李大霄有些落寞和难过,尤其在孤独而坚定唱空的2008年,他也没能赢得属于自己的一份荣誉,但转念中,他也有自己的满足。他因工作原因,从东莞转到深圳的时候,就得到很多热心人数不清的帮助,如住房、学校等等;在他的博客上,许多以前骂过他的股民转而开始支持他;而主流证券媒体也开始为他的言论留出版面。李大霄说很满足,想想前几年,文章总是遭遇闭门羹,最后不过沦为一堆无用的印着字的纸。 。。

李大霄:“本土”分析师眼中的2009年(2)
这些经历或多或少会影响他的心态和处事。交谈中的李大霄,低调,言语极有分寸,在记者听来甚至有些过于小心翼翼。偶尔对别人的用词有些敏感。例如,他不喜欢记者用“草根分析师”来称呼他。在他的理解中,“草根”一词包含了“知识贫乏”、“不专业”等不良含义。
  相比之下,他认为“本土分析师”一词更为贴切。
  作为中国第一批“股民”,深圳股东账号为“1”的李大霄认为自己最不缺的是“实战经验”,尤其对中国本土市场,他见证了它每一步的发展过程。
  李大霄1980年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曾在国企工作五年。后来跳槽到外资公司,工作了七年。正是在外企工作期间,他接触到了证券行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作为中国股市的初涉水者,现在的投资者听都没有听过的STAQ、NEF市场,南方证券中心都曾是李大霄的关注对象。
  虽然身在外企,李大霄的心已飞到了股市上。那时,涉及到证券的七八份报纸,每一期,每篇文章,他都一一读过。甚至,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也会就某个问题咨询他。在同样较早接触证券业的外企同事眼里,李大霄就是“专家”级人物。
  1997年,32岁的李大霄做了一个当时家人强烈反对的事情:他从外企转行到了证券公司,拿的薪水只有外企的十分之一。
  “那时觉得只要给我一张桌子就够了”。刚去证券公司的李大霄要求不多,初进公司,他的职位是咨询员,负责打字的同事是他的上司。
  直到他成为公司里第一个考到全国首批咨询资格证的分析师时,这种状况还未改变。
  这期间,他在电视台做股评节目,做了10年,换了26个主持人。
  也是在这十年里,“中国的股市从青涩的初级阶段发展到实战阶段;政府的政策影响力从不成熟到趋于成熟;符号意义变成实际价值,从不流通往全流通转变;市场参与者也从早期身份比较敏感的人扩展为广大市民阶级;地点也从深圳上海发展到全国”,谈起中国股市的变化,李大霄语调缓慢下来,每一个音节都咬得很重。
  李大霄现在的影响力主要限于股民阶层。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他们追捧分析师的道理更为简单直接:说得准,让自己赚的时候多、赔的时候少。
  这个朴素的诉求,也是李大霄价值观的一部分。
  从1664点出现后的一个月内,他开始鼓励人们进场。
  “做这个判断的所有的理由只是让读者在这个时候不要抛,不要把自己手中珍贵的筹码,换成李嘉诚、巴菲特们的入场券。”
  坚持唱空之后的坚持唱多
  6100点上的唱空者,在整整一年后的1600多点成了坚定的唱多者。李大霄认为市场的“融冰之旅”从1664点业已启航。
  李大霄唱多与唱空的逻辑是一样的:在6124点时唱空,是因为那时的一元钱的股票,要花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钱买,买的是“棉花”;而1664点时,一元钱的股票花几角钱去买,买的是“压缩饼干”。
  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最根本在于政策面上的“V型反转”。
  “政策面对A股市场很重要。” 在李大霄看来最为敏感的信号是,社保资金11月100亿元悄然入市,以及以中石油集团、汇金公司为代表的央企“护盘资金”增持。
  “观察股市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汇金公司这种级别的资金买股票,你想国家都掏腰包买股票,可见已经很着急了。”
  在他的技术性判断之外,还有一个价值观上的逻辑。李大霄认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体的,“这个时候,国家也需要你入场,五毛钱能买一块钱的东西,此时不入,更待何时呢?”
  即便上周股市出现剧烈震荡,尤其是2月18日上证综指暴跌10958点,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惶恐声中,李大霄建议大家,“别慌”。他认为这是市场大幅反弹后的正常回调。
  对于这轮上涨的性质,市场主流舆论认为:并非源于实体经济的好转,而是资金流动性推动所致。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甚至认为:现在唱多的人不排除别有用心借机出货的可能。
  李大霄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从1664点做出判断开始,我的观点就没有改变过”。面对“冷经济,热股市”的质疑,李大霄咽下了自己的反问:“经济周期和股市周期并不一定保持一致,我想这个说法也许更为贴切。”
  现在的股市仍是希望的田野
  电话访谈的间隙,偶尔有问询声从电话那端传来,隐约听到李大霄的答案:“买封闭式基金。”
  封闭基金、B股和QDII,是李大霄在各种场合都推荐的三个板块。
  “对媒体、顾客、家人以及朋友,我的答案都一样。否则,太累了。”
  “在A股票市场,说像煤炭、银行、证券,这种都是强周期的品种,这些就适合激进型投资者周期性拥有。如果是稳健型投资人,我推荐他们考虑封闭式基金和B股。”
  在6000多点时,主流券商唱多银行股,他曾提出“银行股的风险不容忽视”。
  现在,“这只老虎在这个阶段变成美女了。”李大霄开起了玩笑。
  同样,“1664点的股市对股民而言,已转变为带有希望的资产,那时入场的勇士,在2000多点已经得到了嘉奖,现在入场的人,则已要付出一定的‘入场费’。”
  尽管谨慎,他的判断却从不打擦边球。对于这点,李大霄有些骄傲:“这么多年,我写的每篇文章,都有观点。”
  2007年底,他跳槽新东家英大证券时,唯一的要求是:要能说真话。这让人想起,在访谈中他对记者说过的一句话:“生命是有价值的,我不想在模糊中浪费。”
   txt小说上传分享

熊市初期卖方分析师才是真英雄
迈克·吴
  为什么近一年来,在中国A股这个大熊市中,99%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因为我们缺少的是具备真正职业道德和从业素质、敢于放弃自己切身利益的“立场正确的卖方分析师”。
  记得几年前,在我母亲以前的同事和时任上海东方国际集团的老总汪洋先生(原上海市外经委主任)家中,和他一次聊“327国债事件”说起证券从业者的道德和责任是什么?汪总想了一下说:“证券从业唯一正确的职业道德精神是我们这个国家所需要的,真正坚持正确之路的人没有多少,而坚持正确的判断又敢勇于公开的坚持者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最终成功之门只为能够坚持所有正确道路的人敞开。”
  在国内牛市看多并不难,但是真正业界的英雄,却是在熊市初期敢于公开站出来表示应该卖出的分析师,因为他要冒着丢职的危险。
  这不由想起去年9月底的熊市即将开始之初,我发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只有当时任“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的李大霄先生(现为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对公开市场很明确地说出了“卖出”的信号。
  而当时大多数券商和机构的报告都在推荐继续全仓买进整个市场,媒体看上证指数会到8000~10000点的哗众取宠的“重量级金融专家”大有人在。而李大霄却成功地把握住了空头,现在来看他在国内分析师业界中是个胜利者。在牛市初期坚持看多,在熊市之初开始逐步看空,恰恰是一名合格分析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因为在大牛市要填平的是上轮熊市的跌幅空间,而在牛转熊却要有足够的勇气和真才实学去恐惧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大跃进热情”。
  最近A股市场一片风雨飘摇,一年一度的最佳分析师评选已拉开帷幕。但今年业界也许要为谁是最佳分析师而面对18年来最尴尬的一次评选,因为到底是把导致在熊市中继续高呼现在是“牛市下半场”和“大跌正是买入机会”这样的假、大、空们在这一年来所做的研究报告做个梳理,作为评选的基础,还是为保护我们国家资本血脉而勇敢说出“熊市卖出”的专业正确率为评选底线。去年获奖的大腕今年全军覆没,而今年参选的分析师中,能自始至终看对的也万里挑一。
  如果我们中国A股资本市场在今天缴纳了大量的学费,能在这个大股灾后明白和懂得市场只尊重“正确和勇敢”,那么我相信高昂的学费没有白交。我们可以失去暂时的地位和金钱,但是中国最终会赢得世界的尊重,因为从业人员的良知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真正最佳分析师”所必须具备的荣誉,我也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过去二十年很多世界级大型金融机构,都从大变小,在一次次不能面对正确的熊市中“由巴菲特变成了洪七公”,就是他们不能面对“卖出”和不具备真正具有“专业技能”的卖出分析师。因为真正有能力在熊市初期成为“正确的卖方分析师”肯定是具备在熊市结束转入新牛市的“正确买方分析师”技能的。而在牛市只懂买入的分析师却大多数不具备牛转熊卖出分析师的专业技能。中国资本市场一样,任何金融机构如果没有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熊市来临应该卖出的分析师”,那这样的机构早晚也会被市场的洪流所淘汰。
  一些坚持“正确”的人,恐怕与今年的任何奖项评选无缘。因为与其他众多在熊市一路下跌中一路唱多买进“造成巨大资金损失”的分析师比较,他们是“一路独自坚持熊市持现的事实”。据说这已经破坏了国内业界的潜规则。
  如果中国金融业界的分析师评选只能从“买进分析师中选出”,而没有“最佳市场判断正确分析师入选”,那么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在草莽初期,所谓的最佳分析师标准就依然是停留在“假、大、空”的本质怪圈中。
  (作者为美国投资策略有限公司投资部/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2008…11…01)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后记 大浪淘沙始见金(贾肖明/文)
一位中国股市的老行尊曾经说过:“证券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精神是我们这个国家所需要的,真正坚持正确之路的人没有多少,而坚持正确的判断又敢勇于公开的业内人士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最终成功之门只为能够坚持正确道路的人敞开。”
  作为一名从事证券报道的财经记者,从业近6年来,见证并记录着市场的变迁和各路英雄的沉浮,深切体悟着老行尊的话。在众多顶着“大师”、“股神”光环的人物中,真正有料的人不多,而有良心有勇气坚持自己观点的人更是罕见。但让笔者庆幸的是,在从业之初就能遇到这样一位人物,并能成为他的朋友,用手中的笔记录他智慧的结晶,用微薄的力量让这光芒尽可能照得更远,让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尽可能的在正确的方向上行走,而不是相反。
  这就是李大霄先生,一位从草根中走来、顶底皆判的股神智者;一位不惧压力坚持自我的平凡勇士。
  只能做多的A股市场,牛市看多并不难,但是真正业界的英雄,却是在熊市初期敢于公开站出来表示应该卖出的分析师,因为他要冒着巨大的危险。
  2007年底,牛市的泡沫沸腾着每个人的心, “站在8848看奥运”、“万点不是梦”大行其道,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升值、大国崛起等理由满满,即使谨慎者也只是提“快牛变慢牛”、“震荡消化”,没有人相信噩梦将至。
  但彼时,大霄先生凭借经验和智慧却敏锐地发现,疯狂已经无法持续。秉着职业的道德和良心,他开始利用博客、报纸专栏、论坛、电台等阵地发出了《A股长期估值顶部可能已经形成》、《牛市已经结束》、《冬天已经来临了》等观点。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片热诚之心,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不仅同行们不认可,所在公司的领导批评,股民们也不买账,说他是“空军司令”。甚至有多年未联系的同学来电劝他收敛锋芒,保护自己。
  2007年10月下旬,在给笔者所任职的《南方日报》发来的特约稿件中,大霄先生无奈地说:“盼望得到别人的喜欢就变得异常艰难,但希望在漫长的岁月后会有人能够理解其用心良苦。而永远的蜜糖灌输者虽然麻醉大众一时,但却不能永远。我相信,世界上总有良知,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注定是充满艰辛和荆棘……”虽然内心苦涩,但是大霄先生没有放弃良知,而是怀着巨大的勇气继续从各种途径向股民们发出劝诫。
  2008年,A股一路下挫,期间“迷你熊”等噱头昙花一现,而高手们也一批一批倒在抄底路上。大霄先生却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直到真正底部出现之时。1600多点之际,市场已经陷入巨大恐慌,看空到1200点甚至900点者不乏其人,而大霄先生却从估值优势、产业资本大举进入股市、政策利好接踵而来等信息判断,希望已经来临,旗帜鲜明地发出了唱多的声音。如今,又是一年,股指已经从底部翻番,再次验证了大霄先生的睿智和远见。
  2008年底,大霄先生的心情也曾黯然过。一年前,被证券业视为最权威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出炉。与其他众多在熊市下跌中一路唱多买进的分析师比较,坚持“正确”的人,却与奖项无缘,据说这是已经破坏了国内业界的潜规则。如今,一年一度的评选又将出炉,不过相信大霄先生将会淡然很多。
  公道自在人心。从2005年到2009年,大霄先生一路以来的先验判断和高贵的品格,赢得了越来越多媒体和投资者的尊重和响应。作为他的朋友,笔者一直以来都好奇,是什么让大霄先生在每一次牛熊转换的关口都能成功把握?
  带着这种好奇,笔者翻阅了大霄先生2006年以来的博客文章,试图去触摸他思想的脉络,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所获良多。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博客的特点,不少智慧的精华散落在各处,通过结集出版的方式,整理并升华这些思想的精髓,更能帮助中小投资者在投资的道路上获益。作为朋友,也非常幸运和感谢得到大霄先生的认可,帮助他一起来做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给投资者朋友更多在操作方面的建议,征得大霄先生认可,笔者发挥作为财经记者可以博采众家之长的优势,并结合自己近几年来对市场操作的感悟书就了本书的最后一章,希望可以对读者活学活用大霄先生的思想精髓有更多助益。
  这本书从酝酿到最终面世已有一年之久。感谢肖小琴编辑对本书写作前后的宝贵意见,以及负责细心的整理和编辑,她的很多建议使得本书在结构和逻辑上都更加流畅,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感谢一起参与书稿整理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研究生杜鹏飞,他的参与大大加快了出版的进度。也感谢我的领导、同事和关心我的朋友对我的长期帮助和鼓励,最后尤其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永远是我最强大的后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