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华状元家长大讲堂:状元制造法则(节选)-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权在工作岗位上也表现得很出色,是单位的精英骨干。这些成就,与他较强的独立能力是分不开的。
谭金权出身农家。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受学校教育的条件来说,都不是太优越。在求学路上,他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就读的最好的学校不过是县级的重点中学,父母更没有给他请过家教老师。但父母却给他提供了最好的爱,他的父亲谭先生说: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感觉最关键的是没有给孩子多大压力。一切由着孩子自己去努力,从来没有给他定过分数的标准,无论考得好坏,我们都不会表现得过分的高兴或是伤心:考好了,我们会祝福他,让他继续努力;考得不好,我们不会批评挖苦他,而是让他自己寻找失败的原因,以免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在背后默默支持鼓励他,让他独立面对所有的欢笑与眼泪。
这就是清华高考状元父亲家教秘诀:放手让孩子独立去承担失败。在面临各种困难时,让孩子独立去面对,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谭金权的父亲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激发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经验,然后自己站起来迎接下次的胜利。
谭金权的母亲说:虽然我们家很穷,但是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特别是现代的高科技,比如玩电脑,新款手机啦等等,我们很赞成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当然这要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由于我们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即使我和他爸爸全力支持他,也尽量满足他,但是仍然不能达到他目前学习的要求,不具备满足他这些需求的经济条件。因此,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争取,这也正好锻炼了他的独立性。
张利的母亲说:我让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做他能胜任的相应事情,逐步使其能够生活自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期望孩子以前啥也不会,突然就把独立能力锻炼出来。尽可能地早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好的,这样孩子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较少的烦恼。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勤劳的习惯。
张群的父亲是一位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很注重为孩子提供发展的空间,他说:多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这不但能发挥他的独立性,更能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他学习的独立性。
张群的母亲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谈到家庭教育时,她说:我认为,“学习不能超前,更不能速成,否则,孩子无童年,青年无青春,中年无乐趣,老年无安闲。”现在的孩子4岁入幼儿园就开始竞争,母语还不怎么会说,就开始教英语,等上了中学,学习难度加大。孩子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学习,目的只有一个———高分,这样孩子、家长的心态都为高分焦虑着,哪里有快乐可言呢?他们远不及我的孩子快乐。我的孩子小时候没有早读,没有第八节课、没有晚自习、没有双休日补课、假期补课,给他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独立支配玩耍时间,这样,他有的是时间玩耍,有的是时间看书,有的是时间独立思考问题。当然,进入高中之后变了,但是,那时他已经长大,心理、思维都已经成熟,学习目标已经明确。现在虽然也在学习各种技能,但这是生存的需要,目的明确,虽苦但却快乐着。我认为成功的人生就是干自己想干的事,并且能有所成就,创造自己生活的同时,还能给他人带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
杨哲的母亲在谈到孩子独立时说:孩子小时候可能光顾学习比较多,家务什么的平时都不让他做,后来上中学住校,一个星期就回一天家,期间他的事情都是自己来解决。可能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在这方面提高比较多吧。我觉得独立能力还是从小就培养比较好一些,这样可以让他更快地长大。不过有时候到了一定的环境,孩子为了要适应环境,他必然会慢慢养成独立的习惯,关键是做父母的要舍得放手。我觉得新闻上报道的那些学生离开家长便不能在校园里独自生存的案例,都是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形,比较少见。大多数孩子离开父母在校园独自生活几年之后,都会明显地长大的。
以上这些话都是清华优秀学生家长的经验之谈,他们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的成功在于: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提供宽阔的空间来发挥他的独立性。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时,父母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独立天分得到更好的发展。
。 想看书来
独立需要空间(3)
有人说,只有独立性强的人,才能够坦然面对一切挑战。让孩子独立承担他的事情,你就会发现,这么做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孩子的个性和品质正是从独立做事的过程中获得的。
其实在清华校园内有很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的孩子,他们都很优秀,而且都具有很好的品性习惯。“梅花香自苦寒来”,清贫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正确的教育方法,让许多聪明的孩子从小就立下大志愿,养成大气度,为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打下了基础。
梅朝耀点评
什么叫独立?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事情,这就是独立。通过这种独立,可以使性格独立,培养出独立性,从而更好地独立学习。因此,大人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不要怕孩子出危险,不要怕孩子做错,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才能够学会独立,才能够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生活,使生活成为自己的事情。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然发展,这样更有助于发挥他的独立性。法国启蒙运动之际,著名的启蒙学者兼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中详尽阐述了他的教育观点。在书中他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号召“回归自然”,在他看来,自然人首先是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从而与“人所形成的人”是有区别的。自然人作为社会的新人,是大自然培养出来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利所指引,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卢梭的教育观点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培养,她认为,孩子自身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主张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父母要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她认为,教育者应成为孩子发展的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蒙台梭利这一观点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做父母的可以包办孩子的一切,甚至于替孩子写作业,但是不能代替孩子长大,更不能代替孩子去参加工作和面对社会的各种竞争。所以,孩子最终要离开父母的怀抱,靠他自我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去努力去奋斗……可见独立性对个体的终生发展是多么重要啊。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社会,这种竞争是残酷的,充满惊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竞争原则。既然是适者生存,那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就成了一个人行为的导向。这是社会衡量人成败的准则,同时决定了人们的发展方向。
让孩子自然成长,自己解决生活中突然出现的各种困难,可以让他的独立性得以发挥。其实,早在古时候,人们就很重视自然教育。高考状元谭金权在对母亲的评价中提到的《种树郭橐驼传》,就说明了这一点。作者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写道:
郭橐驼是个驼背,专门种树,技术高明,富豪人家都争相雇佣他,其他种树的人都偷偷地仿效他的技术,但没一个比得上他。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只是顺着树木的自然规律,让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罢了,树木的本性是:它的根需要舒展,培土需要均匀、腐熟,土为它筑的土围要结实。这样做完之后,不要再去动它,也不要挂记在心上。栽培的时候,要像抚育孩子那样细心,栽好了就要让其自然生长。所以,我只是不妨碍树木自然生长的本性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树木长得高大而茂盛;只是不损伤它的果实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使它的果实结的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就不是这样,栽树的时候,树根卷曲不伸展,培土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即使有人栽树不是马马虎虎,但对树又爱得太过分,担心得太多,早上看过后晚上又去摸,已经离开后又回过身去看了又看,甚或去抓破了它的皮,看看是活了还是死了,摇动它的树干看看栽得是松还是紧,使树一天天背离了它的自然生长习性。虽然说是爱护它,实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长不好,实是仇视它……”
不要刻意地塑造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大人有什么理由强制孩子非得服从你的意志呢?古人云:“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它告诫我们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不要像那些依附攀缘的寄生植物,经不起风雨的侵袭,而要像独立向上的小树,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成长为傲立挺拔的参天大树。而我们需要的也正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的孩子。华服美食不是爱,包揽替代也不是爱。让我们放开孩子的手脚,收拢起庇护幼儿的羽翼,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面对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吧,相信他们一定会在冲破困难中变得坚强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更好的去生存。
。 想看书来
状元档案
姓名:周楠
年龄:21
专业:工程物理
特长爱好:读书、演讲、唱歌
籍贯:浙江
高考成绩:698分
座右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状元母亲基本资料
姓名:赵晶虹
年龄:46
教育程度:大学
职业:医生
特长爱好:读书
记者: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您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母亲:独立能力。特别是在现代这个发展快的社会,要想让孩子毕业后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让他过早地独立。我们的家庭条件应该说是很好的。但是我和她爸爸总是给她创造各种条件来锻炼她。上初中时,我们故意为她选择了远郊的住校中学,这个中学每个月才回家一次,平时生活和学习完全靠她自己。
txt小说上传分享
状元父亲基本资料
姓名:周森
年龄:49
教育程度:硕士学位
职业:公司经理
特长爱好:旅游
记者:在生活中,您最注重在哪方面教育孩子?
父亲:从小到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放在培养她的独立能力上。我觉得,只有让孩子独立,她才能独立学习,这比天天督促她学习要实用得多。
记者: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您的家庭条件那么好,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
父亲:一句话,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创造一种条件:她上中学时,每到假期,我们会把她送到农村的亲戚家,让她和亲戚家的孩子一起下地劳动;上高中后,一放暑假,她就要到我公司打工,先是负责打扫各个部门的办公室,后来她自学电脑,五笔打得很快,我让她做办公室文员。她上高中的零花钱,家里一分没给过,都是她打工挣的。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她锻炼,是对她独立能力的最大提升,这样也好让她懂得只有通过自己劳动得来的果实,才是最有价值的。同时也让她悟出,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独立需要条件(1)
———创造一种条件,让孩子独立去锻炼
别人大多是不足以依赖的,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拿破仑
随着各行各业的人才的增多,就业竞争显得异常激烈,每一个行业,都充满挑战,要想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与时代合拍,需要的将不再是单一的、仅限于学识丰富的才子们,时代竞争的机制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成功地生存于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在各方面都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首先具备的就是较强的独力能力的素质。
然而,生长在生活水平渐渐提高的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由于他们是家中的独子,来自四位老人和父母的宠爱,让他们养成了处处以自己为中心的依赖心理。优越的家庭条件,让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出生到长大,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都不用愁,什么都不用自己动手劳动的习惯。在父母看来,成绩高于一切。但今天大量的事实证明,高分低能的孩子别说立足于竞争残酷的社会,就是在大学校园里,也是一个不能独立、让人看不起的人。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则新闻:省城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学习成绩很优秀,然而在生活上却经常遇到麻烦。班里搞卫生突击检查,班主任点他的名字,原因是被褥太脏,衣物凌乱。在人际关系方面,他更是四处碰壁,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幸好他的父母每星期都会从家里开车来看他,帮他带来换洗的衣物,同时嘱咐他寝室的同学帮忙照顾他。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学习能力突出,但是将来真正踏入社会恐怕会遇到麻烦,因为他独立生活能力太差。
在大学校园里,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如大学生雇保姆,甚至让家长亲自上阵,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顾这些“天之骄子”的事例在高校中随处可见。
“独立性教育的缺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山东师范大学张小永副教授说道:“对孩子的独立性教育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成功立足极为重要,但许多家长却没有意识到独立性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到孩子长大后又埋怨孩子永远长不大,总让做父母的操心。”
我们知道,如果小鸡在母鸡的翅膀下成长,永远也不可能自己去觅食;如果小鹰只是在老鹰的呵护下长大,是永远也不能翱翔天空。同样的道理,孩子只是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没有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无法做到自理、自立,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对以后的发展将非常不利。
给孩子创造一个锻炼的条件,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开始。清华高考状元周楠的父母培养女儿独立的秘诀,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来锻炼。有人会问,周楠时间都安排在打工劳动中,那她什么时候学习啊。下面让周楠回答这个问题:
妈妈第一次送我到农村的亲戚家参加劳动时,是我参加完中考后,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因为我喜欢古诗词,对诗人描写的田园生活充满向往。但是,我的新鲜劲很快被枯燥乏味又脏又累的农活淹没了,每当我在烈日下和亲戚家大学放假回家的表姐到地里锄草时,汗水就顺着额头流下来。为此我郁闷了好几天,但是,我在劳动中得到不少乐趣,那就是,随时都能看到蔚蓝色的天空,还能享受到以前看也不看的农家饭原来这么美味可口。在亲戚家住的那段日子,我真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涵义。
就是这段田园劳动的日子,让我深深地懂得生存的诸多不易,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求学时光。每到晚上,我都要把表姐高中的书拿出来预习。我感到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其实就是学习。上高中后,我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学习之余,我还阅读不少书,最喜欢看米兰·昆德拉、安东尼奥尼、福克纳的文章,对李白的诗情有独钟。有时也弹吉他、练练书法。高二时参加演讲时,还拿了个全区二等奖。
上学后我每次进考场,妈妈都对我说:“独立决定成败,楠楠,我相信你会考好的。”
长这么大,父母从来没有把我当小孩看过。我喜欢旅游,上中学后,只要我想去的地方,他们从来不阻拦,总是很放心地让我跟着旅行团或是同学朋友去旅游。这样的锻炼很重要,让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
非常感谢爸爸妈妈,为我创造了这么好的锻炼条件,让我的求学路变得绚丽多彩!
周楠在父母刻意创造的条件下,独立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其实,孩子都喜欢自己来支配时间,喜欢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更喜欢独立学习,可是孩子的时间经常被大人占满,所有的事被大人代替做了,这就失去了表现独立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从周楠的例子中,我们发现,孩子都渴望独立,呼唤独立,他们希望父母给自己创造条件,让自己在独立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自己。现在,独生子女的很多问题,大部分出在父母那方面。是父母不健康的教育,强化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中心主义。所以,有人称独立教育是千古不变的教育课题。
周楠的母亲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懂得教育孩子的母亲。在采访中,提到对女儿的家庭教育时说道:
任何人都应该有独立性,但独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的,有不断确立与增强的过程。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要做适当的保护,但不要用自己过度的爱、过分的保护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因为在过分的保护背后,会使孩子丧失表达自己要求的能力,丧失许多锻炼成长的时机,孩子要成长,需要的是帮助,同样需要一些自主权和自由度。我归纳为两条原则:该放手时要放手,该出手时才出手。
独立需要条件(2)
我们家的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她爸爸开着一家效益不错的公司,因为工作需要,我家有一部私车。但是这车他爸爸除了在工作时用外,平时带孩子出门,一家人都是做公交车。生活中的伙食,也很简单,因为我是医生,比较注重营养搭配,饭桌上的蔬菜多于肉类。而且家里还有个规定,除非家里来贵客,否则绝不到饭店吃饭。
我们做家长的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出于节省,也不是吝啬,而是为女儿创造一个条件,为了培养孩子的独力能力,我让她整理她自己的小天地。让她自己安排双休日。自己的零花钱该怎么花等等都由她自行设计、自己规划。我从不干涉孩子零用钱的花法,这里还有一个培养孩子学会理财的问题,让她把钱积攒起来买东西。有的拿钱资助给困难同学……这对孩子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所以在零用钱的使用上,大人应该给孩子自由,这样不但增强了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养成他们的独立判断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当然,孩子拿了零用钱去作不正当的事情,那就另当别论了。另外,家中进行重大决策时,我们也经常征求她的意见,这样可以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千万别小看生活上的事。如果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将会渐渐丧失自主、自立的能力。
孩子上初一住校时,包括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内的许多亲戚,都反对我们把十二岁的孩子送到住宿的学校。理由是孩子太小。我把这事说给她听,并用坚定的口气说:“楠楠,我相信你能行!”她听了,笑着说:“妈妈你就放心吧。”
女儿刚住校那阵子,我们隔三差五地去女儿学校。每次都是在校门口站着,也不让女儿知道,只是隔着校门往里看看。
女儿果然不负我们的期望,第一个月后她回家,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胜利了。”接着她说起班上有一半多的同学,在不到一周时给父母打电话诉苦,父母就去学校看他们;有的孩子没熬到一个月,就被父母接回家了;这次回家,她说很多同学把没洗的衣服打包带回家让父母去洗。
“妈妈,我的脏衣服都是自己洗的。这次回家也是坐公交车回来的。”女儿自豪地说。
女儿再次回校,我执意送她到校门口,看到很多孩子都是父母开车来送。看到父母们依依不舍的样子,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再看看笑着和我说再见的女儿。我欣慰地笑了。
周楠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创业人。但是,生活中的他,却极其节俭,对独生女儿的教育,他采取的是尽可能为女儿创造锻炼独立的条件。他说:
孩子在人生中要战胜自己的自卑、要学会勇敢面对挫折,自由高飞,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打开他们心中那一扇独立的大门。
女儿第一次给我打工是她上高一时的假期,第一份工作是打扫公司的办公楼,月工资300元。她上班那天,起得很早,吃过早饭后就坐公交车上班去了。我曾抽空出来看她,望着女儿那瘦小而忙碌的背影,我的心酸酸的。
当天晚上,她妈妈问她累不累,女儿说:“累,特别是和王阿姨(公司保洁)抬垃圾筐时,我的胳膊都累酸了,现在还疼呢。半路上我想休息,但看到王阿姨不怕累,我也就坚持下来了。”
听了女儿的话,我鼓励她说:“楠楠,你是爸爸最棒的女儿。”
现在女儿已经就读于清华大学,前一段时间她打电话时,对我说:“爸爸,我是我们宿舍的舍长,室友们全票选举。”
高考状元周琳的父亲说:我认为,孩子只有学会了独立,才能独立学习。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抓紧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首先要充分相信孩子,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
高考状元刘梅的父亲说:孩子独立能力差,归根结底是父母错误的观点导致的。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余的都不重要。我常对小梅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要寄希望于任何人。有句古话叫:靠墙靠倒了,靠人靠跑了。在生活中,最可靠的人是自己。我们家境不好,这样正好给女儿提供了锻炼的条件。
高考状元魏小青的父亲说: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只有一个位置———接受关怀、接受保护、接受给予。他们的位置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他们不可能跳出这个位置去看周围的人和自己,主动想着关怀和给予别人,更别说让他们独立去做事情了。所以,对独生子女进行独立教育,光凭口头上说,不亚于纸上谈兵。现代社会给各个行业的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竞争机会,一个不能独立的人,学习成绩再好,走上社会后,最终会被淘汰的。
孩子高考那几天,班上有的同学是父母全程陪着;有的是车接车送。她还像以前上学那样,骑着自行车参加高考。高考回来后,我们也尽量不问她考试情况如何,而是由她自己向我们汇报,我们做的工作就是鼓励她。那几天,有亲戚来我家,看到女儿和我们一起吃家常便饭,然后像上学一样骑着自行车参加高考,奇怪地问:“你们这做父母的,孩子高考也不请几天假陪陪。”她妈妈说:“从小就这样,她自己的事自己干。”
现在上大学的女儿仍然保持着她上中学时的习惯,每天早早起床,看书,读外语。日子过得很充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独立需要条件(3)
陈三鉴的母亲说: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方面,我是这样做的,上小学我送了三次,首先是保证安全上没问题。第一次是报名,第二次是找教室,第三次是送到校门前自己进去找。心里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这么做了,我有些同事和朋友不认可,但我觉得,应该这么做,特别是独生子女,更应该这么做。
我认为孩子的自理能力从他有动作能力时就开始,包括孩子吃东西,学做任何事,处理自己的一切事情,我从不包办他自己要做的事情。
我的秘诀是以鼓励为主。你可以对他讲应该向谁学,不能说他就是没有别人行,同样一件事,说的口气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别人的小孩取得了什么成绩我总是第一个让他知道,我也看出来他也在向别人学,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认为作为母亲最成功的地方是在他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候我都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育他成人的问题上,我用了不少心思。如何教他看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都有对应他的一套办法。另外是学习上,参加各项比赛,小学升中学,再高中,上什么学校等等,重大决策很适合他,可以说他现在是一个自理能力较强,综合能力非同一般的小孩,我很满足。
状元的家长对他们的孩子要求就这么“苛刻”,但是,正是这“苛刻”的爱,才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不仅在生活上独立,而且学习上也独立了,还摸索出很多学习窍门。这些“逃”出父母视线的孩子们,在父母人为制造的锻炼条件中,打造出一把金钥匙,用它打开了学习知识的大门。有了这把金钥匙,他们就能轻轻松松地走入令国人瞩目的清华园,大学毕业后,再轻轻松松地独立于社会,靠自己的努力收获事业的成功。
创造条件,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这不但有助于孩子独立的学习,更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生存之路。所以,做家长的要做孩子人生路上设置障碍的“上帝”,而不是做一位凡事代做的“保姆”。孩子有了较强的独立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快地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梅朝耀点评
给孩子创造条件,“逼”他吃苦受累,使他们在磨砺煎熬中成长以至成材。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家教的重心。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与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民族相比,犹太民族是个弱小的民族,但是其聪明以及如小草般坚韧的、奇迹般的生存能力,当属世界之最。据统计,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7%是犹太人,而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犹太人占的比例高达33%,世界十大哲学家中有8人是犹太人;美国百万富翁中,20%是犹太人。犹太政治家、艺术家同样不胜枚举。爱因斯坦、毕加索、马克思、弗洛伊德、门德尔松、霍夫曼、基辛格等都是犹太人。犹太民族的优秀与犹太人世代相传的独特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犹太人最重视对孩子的独立教育。长期恶劣的生活环境使犹太人认知到一个真理,要生存只能靠自己!孩子懂事后,犹太父母就让孩子从桌子上跳到自己的怀里,然后紧紧地抱住他,1次,2次……突然有一次他们没有伸出那双给孩子安全的手,“无情”地让孩子摔在地上,对孩子说:“孩子,一定要记住,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依靠任何人,只有自己是你的最大的救星,一切只能靠你自己!”犹太人经常会用这种方法对孩子进行独立性格教育。由于这种教育是由最值得信赖的父母亲自传授的,并且是用痛苦去感受的,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都不能依赖,还有什么人可以依赖”的心理。这种只相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