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普通员工的致富之路-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我来告诉你一种有保障的回报率,即年回报率为。如果按投资年收益率来计算的话,即(1+)n=,这个n≈年;也就是说,他在36岁的时候身故买保险恰好等于不买保险,平均每早死一天可以捡到大约34元的便宜【(300000…97800)元÷5913天】,但如果活到40岁将一定损失93000元【97800×(20年复利系数)…300000=93156元】,如果活到50岁将一定损失48万元【97800×(30年复利系数)-300000=487290元】,如果活到60岁将一定损失128万元【97800×(40年复利系数)-300000=1278492元】。
普通百姓的致富之路在哪里(10)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想要12%的年回报率,我只要就满意了,哪里有这样的安全稳健的投资机会呢?我这里就有,你们绝大多数人身边也都有这样的投资机会。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到,想试试看吗?
我在十五年前开始研究保险,当时看了一个有关威尼斯商人开办保险公司的故事。据说他通过多年的调查了解发现,出海航行的商船每年出险沉船的概率约为5%,于是他开办了一家保险公司,保险费率为商船总价值的10%。他的保险业务很快红火起来。因为船主们虽然知道航海利润很高,但风险也很大,一旦沉船将倾家荡产。而如果买了那种保险,一旦沉了船就找保险公司赔偿,如果没有沉船,他也只少赚10%的利润。
5年以后,有一个拥有100艘商船的大老板发现他自己干了一件很愚蠢的事――5年来他每年都给自己所有的商船买了保险。他的愚蠢之处在于他一个人就拥有100艘商船,每年沉船的数量(出险沉船的概率约为5%)都在4-6艘之间,而现在买保险却每年花掉了10艘船的钱,买保险比不买保险还要多支出6…4艘船呢!其实这是因为那个老板的商船已经足够多了,他已经足以自己为自己的财产保险了。
而人寿保险与上面的故事完全类似。现在我们中国的一个“家庭经济共同体”一般不少于7人,即一对夫妇、两对父母加一个小孩。最少的“家庭经济共同体”也不少于3人。而出现英年早逝的可能性——1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可能性为1人,2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可能性也是1人,3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可能性还是1人,100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可能性仍然是1人。
可见,单个人买人寿保险得到好处的可能性极少极小,如果按的投资回报率计算,只有活不过36岁的人才能捡到一点点便宜,而绝大多数能活到60岁以上的人将至少损失128万元。而对于一个3人或3人以上的家庭而言,哪怕只要每年能得到5%的投资回报率,哪怕是这个3口之家真的有1个人在保险合同生效的第二天身故,只要其他两个人能按5%的投资回报率连续投资到60岁,这个家庭的每个人就不必要买这种保险。而现实中几乎每个家庭都在3人以上,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两个人能活到60岁以上,每个家庭都有机会连续获得5%以上的投资回报率(如果你没发现,我可以告诉你,在你和我的身边比比皆是),这样的保险你还买吗?
2、一定要学会“借鸡生蛋”。
我把世界上的人分为八种:最不会理财的人是连自己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人;第二不会理财的人是恰好能保障自己生活的人;第三不会理财的人是保障了自己生活之后还有结余,但只会把结余的钱存在银行的人;第四不会理财的人是只会把结余的钱存在银行或者用于买人寿保险的人。最会理财的人是自己根本就没有钱,纯粹是靠借钱用于投资,并且不给任何人带来损失的人;第二会理财的人是除了把自己结余的钱用于投资还不够,还会借更多的钱用于投资的人;第三会理财的人是自己有多少钱投多少资,但不会借钱用于投资的人;第四会理财的人是比较理性地买股票和基金的人。
“借鸡生蛋”是所有投资者不能不选择的发财方式。比方说,我在年初借人家一只母鸡,在一年中下了100个蛋,到了年底,我将鸡还给人家的时候,还拿50个蛋作利息给他,结果我也赚了50个蛋。但是,如果我不去借鸡,我能有这50个蛋吗?也许有人要问,人家一年能下100个蛋的鸡为什么愿意借给我来下蛋呢?你问得好,理由是那个鸡的主人根本就不会喂鸡,他如果自己亲自喂一年只能下20个蛋,现在借给我之后,不但不需要喂养,而且多得了30个蛋,此等美事,何乐不为呢?
当然,“借鸡生蛋”也同样是有技巧的。要能够比较顺利地“借鸡生蛋”,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恪守信用,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是很难借到钱的。我最引以为荣的一件事是:有生以来任何人找不到我任何一次借钱不按时归还的纪录。所以我说,“一个人值得很多人信赖和有很多人值得自己信赖是两笔巨大的财富!”
普通百姓的致富之路在哪里(11)
2)、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把借钱投资当作一件很光荣的事,不要有任何“不好意思”的感觉。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不会借钱的人几乎就是不会投资理财的人,至少说不是投资理财的高手。再大的老板也要借钱,正如我上面说到的,李嘉诚也不例外。打个比方:李嘉诚有500亿元的资产,但他现在正准备投资一个600亿元的项目,所以他同样要去银行借100亿元,他不可能等到自己赚了100亿元之后再去上那个项目。如果等他赚了100亿元之后,那个好的项目早就被人家拿走了!正因如此,所以李嘉诚特别喜欢去银行借钱,因为他借了钱后可以赚更多的钱。而那些银行也非常喜欢将钱借给李嘉诚,因为借给他又安全又批量大。
3)、不管借谁的钱都要付利息,哪怕是借你兄弟或者是你岳母娘的钱。因为你借钱是用来去赚更多的钱,所以付利息是天经地义的。并且,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趋利的,再好的关系,如果他觉得借钱给你不合算,你下次就很难借到钱了。
4)、利息不能付得太高也不能付得太低,并随着你实力和信誉度的提高而递减。对于一个创业初期的人借钱以月利率10‰左右为宜,利率太高你负担不起,利率太低你很难借到钱。
5)、借钱一定要向你的债权人说明用途。因为你的亲戚朋友只想支持你去干值得支持的事业,比方说如果你是借钱去赌博,谁会借钱给你呢?
6)、学会“化整为零”。比方说,你想要借10万元去创业,你就不能向任何一个人开口说向他借10万元,如果这样,那你就永远也借不到10万元。所以你必须将10万元分解成2个5万,或者3个3万加1万,或者4个万,或者5个2万,甚至10个1万去借。
7)、要不断积累“信用记录”。因为一个从来没借过钱的人很难借到钱,一个借钱不及时归还的人更借不到钱,只有经常借又及时还的人才最容易借到钱。不妨在你暂时不需要钱的时候,去你周围的人哪里尝试一下你借钱的能力,你借的钱即使暂时用不上,但也可以帮你建立起你的“信用纪录”。你的“信用纪录”对你未来的投资一定是很有价值的。
8)、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只告诉人品很好又真正准备创业的人,在这里就不说了。谁想知道,请在你真正准备创业时打我终生不变的手机或发邮件给我,我的手机号码是::duanshaoyi@
下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有钱找不到投资机会怎么办?
其实,只要有了本钱就很好办了。你没有找到满意的投资机会之前,将钱借给善于投资的朋友就是你的投资机会,当然我身边也有很多的投资机会供你选择。也许你会问,钱借出去之后人家不还怎么办?这句话问得好,我现在就是想告诉大家怎么解决这一难题。
五年来,我办企业多余的钱就是借给朋友们去办企业,我一般收取12%-24%的年息,我和我的学生借出去的钱这几年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风险。因为借我的钱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对方必须在我面前没有不良信用记录,我也没听说过他在其他人那里有不良信用记录。其次,他必须是有经营才华的人,我预计他借我的钱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因为我借钱给他不仅仅是为了我赚利息,同时也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致富。只有他借我的钱赚了更多的钱才是最有价值的。第三,钱只借给有实力的人,我借给他的钱只占他自有资产的小部分。在借贷方面只能讲锦上添花,不能讲雪中送炭。第四点很关键,就是他借钱要做什么项目,必须通过我的认可,因为我相信我的眼光。如果我认为这个项目不可做,那我就不借。第五、我一般每人只借给10万元以下,超过这个额度必须实行担保或双倍财产的抵押。第六、逾期归还必须支付双倍利息的违约金。最后一点,我的钱有“几不借”:打牌赌博的不借,炒股买基金的不借,做其他风险投资的不借,有犯罪前科和人品不好的人不借。如果满足了这些条件,你们还觉得借钱给人家去投资办企业不安全吗?
普通百姓的致富之路在哪里(12)
几年来,很多朋友因为借我的钱去投资而发了财,经常说感谢我愿意要他们的利息,否则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马克思的《资本论》很多方面是错误的,其中不考虑投资利息就是一大错。
你们不要小看18%/年(月息15‰)的利息,这是很吓人的。假设你今天投资10万元,10年之后就是52万,20年之后就是274万,30年之后就是1434万。也就是说,你如果有10万元能一直按15‰的月息安全的借出去,28年后通通都是千万富翁。当然这样的利率不是经常有人要的,我只假设按12%年的回报率计算,投资10万元10年之后就变成了31万,20年之后就是97万,30年之后也就成了拥有300万资产的富翁。
如果你上面的投资机会也没有,那就理性地选购一些股票和基金吧,但最好不要参与疯狂炒作!(关于选购股票和基金请阅读其他专门书籍和参考本书的《全民“博傻”吹气球》和《对兼职股民的几点建议》)
说来说去,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一个把等量资源从边际效用低的地方配置到边际效用高的地方的过程。比方说:一杯水在井里的时候,它的价格几乎等于零,因为很难看到有人到井里打水而被另外一个人收取一分钱的事。但这杯水到了家里烧开了后,就可能值一毛钱了。另外,在市场上的一瓶矿泉水要两块钱,在茶馆一杯茶可能卖到十块钱,但这都仍然不能说明这部分水已经配置得很好了。假如说在当年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很多伤员的死不是因为没有粮食,也不是因为没有药品,还主要是因为没有水。这时候一杯水的价值就几乎等于一个伤员生命的价值了。因为他喝了水就能活下来,不喝水就会死去。假设某个伤员的生命值十万元(生命是无价的,但在经济学里对任何无价的东西都要假设有价,否则,象人寿保险等业务就完全无法开展),那么,伤员喝第一杯水的时候,这杯水就值5万元以上,喝第二杯水的时候,这杯水就可能只值500元了,第三杯水只值5毛钱,边际效用依次递减,以至于第四杯水只值5分钱,第五杯水一文不值。如果继续喝,伤员就可能被水喝死,后面的水对于伤员来说产生的是负效用。以上例子足以说明,等量的资源配置得好就可以救人,配置得不好就可以致人死亡。相差竟然如此悬殊。其实,每个人(法人)对资源配置的回报也无不类似。如果有人能把“井里的水”配置到“伤员的口里”(第一杯或第二杯),他就很快发大财;如果有人能把“井里的水”配置到“茶馆里”,他就发小财;如果他把“伤员”喝死了,他就破产。也许有人会问,谁有能力找到廉价的“井水”的同时又发现了这么需要喝水的“伤员”呢?我告诉你们比尔?盖茨就每天都找到了“井水”,而且每天都有那么多人想喝他的“水”。另外,我们也大可不必都找到“伤员”,我们完全可以多找些“茶馆”或多生产一些“矿泉水”嘛!只要不把“伤员喝死”,都是大有可为的。
然而,在现实中不少人因为对经济学知识的一无所知,确实使很多资源都被浪费掉了。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恐怕要数“愚公”,当他看到“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他家出行的大路时,他不知道轻轻松松地把自己的家搬到山前面去,竟然发动子子孙孙累死累活去把山移掉。这样的“蠢货”竟然有很多人为他唱颂歌,难怪中国五十多年来修了这么多没用的铁路,建了这么多不产生效益的工厂,搞了这么多的形式主义。还美其名曰这是学“精神”,我看这是典型的“神经”!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当你们没有找到好的投资项目的时候可以找我,我虽然不知道每个人能够去干什么,但我却知道谁不能去干什么?我虽然不知道每个人去干什么事好,但我却能告诉你把什么事干得更好!
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翻开中国民营企业的历史,据说能存活10年的不到5%。原因何在?当然有生存环境的问题,比方说有些民营企业被政府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搞垮了。但也应该承认,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很大的原因,甚至这些原因还是很主要的。
企业的成功是偶然和必然的统一。在企业开办时,有些创业者确实是通过了对市场的调查了解,并按照自己的优势脚踏实地办起来的。但更多的企业是因为创业者遇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或是因为模仿亲戚朋友办起来的。前者的成功“必然性”占主导地位,“偶然性”占次要地位;而后者可能正好相反。比方说,现在山西很多实力雄厚的煤矿企业的成功就是因为那些老板当年偶然进入了煤炭行业,或者因为他的邻居开了个小煤矿,于是他也去开一个,没想到这个行业利润这么丰厚,一不小心就成了“暴发户”。
在给全国很多的中小企业作咨询时,我发现一个很典型的问题:那就是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以“家长制”管理为主,很多老板都是没有“二把手”的“一把手”。当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要么是老板整天事必亲躬,累得要死;要么是企业管理混乱,面临垮台。
我们通常把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老板称作“企业家”,而真正的企业家是使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三大要素有机结合而创造巨大财富的人,是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在当今中国,真正的企业家是非常稀缺的,所以中国的优秀企业也同样稀缺。所有的社会资源,只有与企业家结合起来,才能配置得更好。所以世界上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有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而且这些企业家是非常优秀的。
在此我权且把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老板当作“企业家”来探讨。所谓企业家的“高度”:指的是企业家的专业水平、驾驭企业的综合能力和道德修养等。从长期来说,企业家的高度决定着一个企业的高度。当然,企业家的高度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都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道德修养更是可以不断提高和升华的。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个运气好的“门外汉”通过在实践中勤奋学习可以很快成为行家里手。“远大空调”总裁张跃在大学就是学美术的,但因为在实践中勤奋学习,现在成了“非电空调”的资深专家。众所周知,最初只有初中学历的李嘉诚更是因为几十年的不断学习成了华商领袖。反之,一个专家如果不继续学习,也可能被新的技术无情淘汰。
很多企业的起步都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好机会,但因为有些企业的老板不讲诚信,欠钱不还,不遵守合同而官司缠身,最后销声匿迹。有些企业因为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投资,资金调度过于紧张而中途夭折。有些企业家只图追求个人一时名利,不扎扎实实把企业做大、做强而最终徒有虚名。有的企业是因为只想占便宜,从来不为对方着想而造成各方面的关系紧张。不但和相关联的企业关系紧张,而且对自己的员工也不培养、不尊重,因只顾自己利益而使企业江河日下。
现在流行讲企业的社会责任,这和过去的企业经营的目标仅仅是利润极大化完全不同。它要照顾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中包括股东、员工、供应方、中间商、债权人、消费者、政府和社会。照顾各方利益并不是不追求利润,而是要能够换位思考追求共赢,至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其他各方的利益。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要依法经营,但是光有法律是不够的,还要有道德。法律只是利益界限的粗线条划分,具体的情况千变万化,所以还要讲道德。一个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如果能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发挥本企业的优势而不是惟利是图,企业就会有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口碑也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我就因为看了《蒙牛内幕》这本书并听过牛根生先生的几次演讲后,被牛根生先生的人品所感动,并为他写下了“股权亿万皆捐尽,爱撒蓝天碧野间”的诗句。从此我和我的全家买牛奶时总是首选“蒙牛”,很多身边的朋友知道我首选“蒙牛”的原因后,他们选购牛奶时也就首选“蒙牛”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2)
企业家需要有开阔的心胸。有些很成功的企业赚了很多钱,正在鹏程万里的时候,却因为领导人的气量狭小,与股东之间因小事而意见不合,最后闹得各奔东西,企业也就垮了。企业在开始创办时,大家能志同道合,可以同甘共苦。但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问题就来了。这些财富是几个创业者共同创造的,但是在具体怎么分配时却有了不同的看法。虽然道理很简单,可以按贡献大小来分配。但是这个贡献大小如何来衡量呢?不论如何聪明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也没有办法去精确计算一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所以只能靠估计。而估计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总是把自己的贡献看得比别人要大一些,因为自己做的事自己很清楚,而别人做的事自己并不清楚,所以争论就产生了。很多很有前途的企业就是因为利益之争而最终分崩离析的。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归根结底是领导人的素质造成的。能做成大事的人,必须要有相当的修养。另外,一个企业能做多大还取决于企业家的抱负、追求与境界。企业家的抱负与追求的高度决定这个企业的高度,企业家的境界决定这个企业成长的边界。
虽然一个一心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人不一定能达到目的,但一个胸无大志,小富即安的企业家是一定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的。除非真的碰上了特别好的运气,稀里糊涂发了大财。但运气不会总是光顾同一个人的。
企业家的人生价值定位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 有人问柳传志为什么能一直坚守干企业,他应该有很多的机会去做官或干别的,他的回答是:“我为企业而生,我这一辈子就是干企业的。”有了这样的终极目标,他当然就会把企业越做越好。“联想”为什么能够持续成功呢?“联想”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是柳传志的成功,而柳传志的成功也是其人生价值观的成功。
总之,排除“运气”、行业的特殊性及地域对企业的特殊影响外,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的高度就慢慢由企业家的高度来决定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企业家应当具备的素质(1)
俗话说:“无商不富”,也就是说发财致富的人绝大部分是经商办企业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经商办企业,也不是所有因为办企业而发财致富了的人都是企业家。企业家是使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三大要素有机结合而创造巨大财富的人,是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所以企业家一定是经商办企业的人,而且是经商办企业的高手,而经商办企业的人却不一定是企业家。在当今中国,企业家是非常稀缺的,所以中国的优秀企业也同样稀缺。所有的社会资源,只有与企业家结合起来,才能配置得更好。所以世界上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有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而且这些企业家是非常优秀的。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一、不断学习的能力
企业每天都面临着千变万化的市场挑战。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众所周知,很多的企业家他们学历不高,但能力很强。他们的知识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而来的。最典型的案例肯怕要算李嘉诚,他虽然最早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却白手起家,凭自己的努力成了华商领袖,并且成了很多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
有句话说得好:“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所以对于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人而言,不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恪守诚信
商品经济越发达,商业信誉就越重要。在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交易时看到的都是实物,即时结算,不需要过分考究对方的信誉。而今天,科技正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在发展,很多交易都是远期、远距离的,甚至很多交易的“标的物”就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信息”。这就需要交易双方都有良好的信誉。每一行都有“道”,信誉就是商人最基本的“道”。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口碑是一个立足长远的企业家所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保证投资有长期稳定的回报,这就需要看你是诚实守信、一言九鼎还是唯利是图、奸诈狡猾!当然,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口碑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慢慢积累的。
1、 信誉是“试金石”:市场经济已进入诚信时代。作
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诚信日益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与发展之源,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值得合作的“试金石”。诚信原则在民法上被奉为“帝王条款”,有“君临法域”的效力。它蕴含着民法调控社会生活所欲实现的目标及所欲达到的理想,是市场伦理道德准则在民法上的反映。该原则对当事人的民事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确立了交易各方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规则,即在进行民事活动时遵循基本的交易道德以平衡各方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以及交易各方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2、信誉是资本:风起云涌的风险投资界有句名言:“风险投资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人,第二要素是人,第三要素还是人。”由此可见风险投资家对创业者个人素质、品性的关注程度。另一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就是说商业计划、管理方法、企业模式等都可调整改善,而只有创业者的品性是难以改变的。因此,良好的信誉在赢得资本方面甚至可以成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如果你有信誉口碑,即使你很贫穷,但还是有许多人愿意仅仅凭你的信誉借给你作为起步的资本。很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的第一笔资金多数都来自于“信用”,当然我自己也不例外。
3、信誉是竞争力:在商海竞争,良好的信誉已经成为一种最有竞争力的无形资产。特别是对于民间融资而言,一个人(法人)取得资金的利率与其信誉度成反比。也就是说信誉度越好的人(法人)融资的利率越低,现在的行情低至6‰/月;而信誉度越差的人(法人)融资的利率就越高,高至30‰/月甚至更高。特别是现在的国有商业银行,因为它的实力和信誉度都是一流的,所以它只支付的年息就天天有人排队去存钱。
企业家应当具备的素质(2)
另外,我现在只选购“蒙牛牛奶”,就是因为我最相信牛根生的人品,进而我最相信“蒙牛牛奶”的品质。并且因为我的这种选择,造成我身边的很多消费者也越来越偏爱“蒙牛”了。这无形中增加了蒙牛牛奶的竞争力。当然,“蒙牛”能不能一直做得这么好还要看时间的检验。
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其信誉就可以作为出资,可以折合为有形资产计价。如今信息技术这么发达,通过法律的程序,合理的手段,对方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你的商业信誉,光靠你自己说是没有用的。所以是否恪守诚信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发展前景。只“赢一时之利”,必然“失长久之利”。反之,则能以良好口碑带来滚滚财富,创造一番辉煌的事业。
而所有信誉的建立,是跟一个企业家个人的品质及其价值追求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企业的董事长不重信誉,那个企业就肯定是不重信誉的。跟我打过交道的国有企业中,绝大部分的企业和企业的董事长从来对“不守信用”不以为耻。虽然大量国有企业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守信用”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善于把握机会
有人说,“机会就象小偷一样,来的时候悄无声息,你抓住了就抓住了,你没抓住就没抓住,但去的时候让你后悔莫及”。李嘉诚的巨大成功就跟他每次抓住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有关。
我们身边有很多的案例:有许多并没有多少本事的人日进斗金,而很多非常勤奋也比较有水平的老板却只能得到微薄的利润。世界上拥有非凡天赋却没有致富的人随处可见,主要就是因为有的人善于抓住机会,而另外的人对机会视而不见。
很有意思的是:我一位朋友开了一家珍珠岩厂,因为与相邻的一家珍珠岩厂打价格战而造成两派俱伤。不久,因另外的那家厂是属于集体企业而面临改制拍卖,我朋友志在必得终于竞购成功。他买了那家企业后就把那些有用的原材料及办公用品搬到自己原来的厂里,把那个厂大门一锁就发财了。为什么发财那么简单呢?就是因为他现在是独家经营,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将销售价格翻了一番。
有很多的小企业主因为在偶然中抓住了好的机会而很快成功,又因为没有继续抓住更多的市场机会而失败。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善于抓住市场机会比善于经营管理更重要。当然,越有实力和能力的企业家越能抓到好的机会,因为好的机会总是优先给有准备的人。而没有实力和能力的人抓到一个好的机会纯粹属于偶然。
有人说:“犹豫者失去机会,观望者丧失机会,等待者永无机会”。一个真正的商人对机会的把握就象猎人对猎物一般敏锐,该出手时就出手,是商人最真实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