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飞车梦 中国磁浮列车教父 朱维衡-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踢一定也会踢得很好。邻桌的陆阿娣看到了朱维衡的样子,就对他说,要不我的借给你玩,我自己再叫我姐姐做一个!朱维衡连忙推开陆阿娣递过来的毽子说,不用啦,你自己留着玩吧!我自己会买一个的。可是真要去买一个毽子要花两个铜板,朱维衡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买。有几次看到同学下课吃酱芒果核干,朱维衡看着真是嘴谗,可是忍一忍就还是没买来吃。

  有一天,下午的活动课结束后,朱维衡回到课室,准备收好书包回家。邻桌的女孩陆阿娣也在收拾课本放回书包里,突然间,陆阿娣惊叫了一声,课本扔在了地上。朱维衡不知是怎么回事,赶忙问陆阿娣怎么啦?陆阿娣指着课桌上的书包,只知道咽咽地哭,不说话。朱维衡赶紧帮陆阿娣拾起地上的课本,打开书包一看,原来书包里面放了两只蚂蚱,好大两只,还用棉线栓在了一起。朱维衡回头看了看同桌的阿强,从阿强幸灾乐祸的表情上,朱维衡就断定是他干的。于是问阿强,是不是你干的,阿强犟嘴说不是,朱维衡进一步说,就是你干的!你就会欺负女孩子,阿强红着脖子说,你凭什么说就是我干的,你有什么根据?朱维衡此时也扯大了嗓门说,我认定就是你,活动课以后,你最早跑回课室的。那又怎么样,又不是我一个人在课室!我还要说是你干的呢!说完阿强和几个同学朝朱维衡作怪相。朱维衡气愤不过,回头对陆阿娣说,走!找先生去,让先生评评理!陆阿娣感激地望了望朱维衡,又看了一眼阿强,小声说,算了吧,不理他就是啦。

  “走喽,回家喽!”阿强与几个男同学起哄着,走出课室,一边走还一边唱着,“两只蚂蚱一线穿,一个上山一个下山……”。

  这天放学,朱维衡回家很晚,急坏了堂姐一家人。他是将陆阿娣送回她家后,自己才回的家。

  第二天下午,朱维衡的书包里有人放进了一个新做好的漂亮毽子。朱维衡偷看见陆阿娣朝他会心地一笑。

  期末的一天,朱维衡得到一份奖状,还是用玻璃镜框装好了的,他十分高兴,这是对他学习优秀的最好证明。放学后拿着奖状乘上电车回堂姐家。一路上,朱维衡想象着回到家里,告诉家人时,家里人一定会高兴得不得了。想着想着车到站,下了车,这才发现奖状忘在车上了,此时车已开走了。朱维衡十二分的懊悔,这样大的事怎么就会忘记了呢?回家怎么跟堂姐说呢?一路走,一路想,最后朱维衡决定不讲这件事,免得被堂姐说我糊涂,手上拿着奖状会忘记在车上?弄不好还会说我瞎吹牛,明明没有得奖状,还要说自己得了奖状,奖状呢?在哪儿啊?于是就什么也不说,可朱维衡的心里好长时间都不舒服。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命不抵抗。朱维衡在一次作文中指责张学良为“不抵抗将军”,第一次懂得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野心的可恶,却不明白张学良将军为什么不抵抗。

  寒假是回杭州过的,原本买好了1月28日回上海的车票,不料又遇上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沪杭铁路不通了。朱维衡只好留在了杭州,跳了半级进入杭州安定中学读初中一年级。

(6)探险
(6)探险

  回到杭州读书,朱维衡如鱼得水,这是他最轻松的时刻。杭州当时初中才开始学英文,中文课只学白话文。对于自然课的植物和动物,朱维衡更是轻车熟路,无论是种花种地的经验,还是观察蚂蚁生活的知识都有益于他对自然课的学习,所以学来不费力,全班第一名。地理科也是第一名。

  英文课则是与同班同学马家骙分享第一第二名。马家骙英文特别好,可是后来患了肺病不能继续上学,但他仍然自强不息,自己潜心研究“世界语”,写出了整套手稿。几年后在他病逝前将手稿交给同学们代他出版。因为手稿还不完善,不够出版水平,几个同学只好跑到他的坟上向他道歉。

  朱维衡那时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成绩就不那么称道了。大概是不够用功吧。有空也得抓紧时间玩一玩。有一段时间迷上了踢小橡皮球,能玩出不少花样呢!

  有一天,几个同学正在玩小橡皮球。突然一脚又把皮球踢到了学校隔壁的空宅里,球拿不回来了。朱维衡仔细看了看,发现从二楼教室的气窗下去,就是一大堆小橡皮球躺在那里。心里想怎样下去拣些回来呢?于是想到从小爬树爬竿的本事。下课回家自己用绳子结了一副绳梯,第二天约了几个同学帮忙,从二楼教室气窗爬下去,拣回了不少小橡皮球。同学们高兴死了。幸好没被老师发现。回来说给小姐姐听,着实把她吓了一跳。

  为了玩,朱维衡没少出许多“馊”主意。暑假的一天,晚饭过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里吃西瓜。小姐姐朱绮手中拿着一张当天的报纸,神秘地对大家说,玉皇山(杭州西湖南面)发现了紫来洞,里面洞中有洞,深邃幽奇,神秘莫测,听说里面还有一条飞龙,走起来像一股烟似的,有运气的人乘着它可以一直通到安徽呢!

  母亲放下手中的西瓜揩揩嘴说,那是传说吧,说不定有大蟒蛇呢。说完看了维衡一眼。

  维衡没作声,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第二天早晨,维衡说了声我去同学家玩去了,就骑车走了。他约了四五个同学,带上了绳子,手电筒,直奔玉皇山紫来洞。

  玉皇山位于西湖南面,海拔二百多米,史称“万山之祖”。因山耸立在西湖与钱塘江之间,雄姿峻拔,风起云涌时但见湖山空阔、江天浩瀚、境界壮伟高远。玉皇山唐代取名玉柱峰,五代改名育王山。相传五代吴越国王钱曾迎明(今宁波)阿育王寺的舍利置放此山故名。宋代后又名玉龙山、龙山、天真山等。明代创建福星观开始供奉玉皇大帝始名玉皇山。山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荟萃,有六十四景。山顶除福星观外,还有南宋的白玉蟾井、天一池、日月池;山腰有紫来洞、七星缸以及慈云洞、五代石刻等景点。

  紫来洞位于玉皇山腰,原为小石洞,是清代福星观道长紫东用人工依势开辟而成,又名飞龙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深邃幽奇,湿润凉爽,斜壁上写有“紫气东来”四个大字,故名紫来洞。

  紫来洞洞口不大,往下看去只觉一股湿凉的空气往外渗。朱维衡系好绳索,第一个下去,其他同学也一个一个往下去。下到大约二十几米处,有一块约二十来平方米的平地。四周的石壁陡峭湿滑,抬头看去,离地七八米高处,有一个约两米直径大小的洞,似乎可能通过去。可是没有梯子,也没有什么可以借助,无法上去继续前行,只能望“洞”兴叹。大家左顾右盼,十分扫兴,只得返回。

  下洞时比较容易,只要一个接一个顺着绳索往下就行。上去时可要有点技术,要双手抓住绳索,用力向上,下面一个人用手向上托起,踩住绳索上的结,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洞口。维衡帮助其它同学上去后,自己才最后上,这时的维衡已经相当疲惫,费尽了吃奶的力气,抓住绳子爬到洞口,他对洞口外的同学说,总算到了,让我休息一会儿。不料石头上有水很滑,稍一松懈,手未抓紧,脚下一滑,跌了下去。

  洞外的同学刚要与他说话,突然不见了人,大吃一惊,拼命朝洞下呼喊。

  幸亏运气好,维衡跌到下面三米的地方正好有块大石头突出在外,他一屁股骑坐在上面,没有再往下掉。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上来以后,除了屁股有点疼痛以外,安然无恙。

  夕阳西下的时候,维衡才回到家里。看见父亲从未有过的表情,维衡知道自己闯祸了。

  事后小姐姐告诉他,因为一天没见着维衡,一家人心急火燎,是小姐姐立功赎罪,去他同学家找,才知道和同学去了紫来洞,不然早去警局报警了。

  朱维衡却为这次“探险”大不以为然,甚至有点沾沾自喜。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7)玻璃摩天楼
(7)玻璃摩天楼

  初中时的一个学期期末,语文老师给同学布置了一篇作文,希望同学们在假期充分准备,努力写好,开学进行评奖。

  朱维衡平时作文历来是老师点评的对象,打分也最高。这次他一定要把这篇作文写好,他暗自下定决心。可是,一连几天,他都想不出写什么内容好。

  这天,朱维衡忽然想起在父亲书房的办公桌上,那个纽约帝国大厦小模型。那是父亲1922年出席纽约第二届世界丝绸博览会时,带回来的纪念品,一直放在家里他的办公桌上。小的时候看着它老觉得好奇,可大人们总怕会弄坏,小心翼翼的不让靠近。

  他蹑手蹑脚地走进父亲的书房,办公桌上那座帝国大厦模型仍旧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窗外照进来夕阳的一抹余辉,使它更加晶莹透亮,充满了骄傲和神秘的感觉。

  朱维衡抬头望了望窗外远处的宝叔塔,他顿时有了灵感,心头一热:“有啦!”

  他在他的作文中,畅想要建一座世界最高的大楼,比纽约帝国大厦还要高,全用玻璃做,就建在西湖边,与宝叔塔比一比高低,凭他那一知半解的课本知识,认为用混凝土建会开裂和经不住风化,不如玻璃可以永久不变,连地下部分的水泥桩都要改用玻璃的;觉得钢铁会生锈,露在空气中的部份必须油漆,隔几年就需要重新油漆,不如用铝合金,不用油漆又比较轻,用它做大厦的骨架;楼层地板与隔墙用防火轻质材料,减轻重量,这样就可以建得比纽约帝国大厦更高而重量比它轻。又幻想造一种压路机,尾部装上高倍聚光镜将太阳光聚集到地面,用这样的高温融化地面的砂石,变成人造石,筑成比水泥和沥清更光泽漂亮的路面……

  然而,没想到开学的第一堂作文课,老师不仅没有点评朱维衡的作文,甚至连分都不给打,课后把朱维衡叫到办公室,问究竟怎么回事,脑子出毛病啦?弄得朱维衡好一顿委屈。

  ……

  更没想到的是,七十年以后,清华大学孙恒虎教授发明了“凝石”,就是以经过高温过程的固体废弃物或火山灰类物质为主要原料,模仿大地成岩过程,根据岩石矿物学原理,通过材料设计等工序制备而成。换言之,“凝石”的生产和使用过程是大地成岩过程的仿真。这是后话。 。。

(8)真空管道高速车
(8)真空管道高速车

  随着初中课程数理化知识的学习,加上年龄的增长,朱维衡的兴趣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俗话说,十三四岁的年龄正是极富幻想的年龄。

  特别是老师在物理、化学课上绘声绘色的演讲,逻辑严密的推导,使朱维衡对世界上那些发明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时间,他感觉那些电动机、蒸汽机、空气压缩机在不断地推动着他,推动着他的想象。

  初中二年级时,有一天在完成作业以后,朱维衡在一本《科学画报》上看到一幅“真空管道高速车”设想图,他十分兴奋,看了又看。他仔细地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推想若要达到“真空高速”,整条管道要绝对密封,还要用非常大的抽空机,是否能达到?造价会不会太高?人坐在“高速车”里,速度太快能不能受得了?有没有别的办法来达到适当的高速呢?

  满脑子的问题,满脑子的设想,加之满腔兴奋,朱维衡一头扎进了“高速车”里,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状态。有时候连走路都感觉是在 “飞”。有一次差点踩在刚裁下的花苗上,着实把花匠阿标吓了一大跳。

  月初的一个星期天,父亲的学生施先生和周先生来拜访,说是准备给父亲过生日的事,他们也都是杭州丝绸界的头面人物了。那年父亲朱光焘过50岁生日,也是施先生他们操办的,在花园洋房大草坪上搭起临时戏台,从大楼到戏台,大约二、三十米水泥路上,搭了“明瓦”(就是用竹片夹着半透明的蚌壳片)盖在顶上。入夜时分,挂起几盏汽灯,大棚下亮如白昼。特意请来杭州大戏院的名角钱麟童先生等来唱京戏和杭州地方的“滩簧”。宾客盈门,排场大极啦!

  在客厅喝茶时,朱光焘说:“眼下时局不好,我看今年就不办了吧。”

  “不行,还是办吧!”施先生说。“先生您是杭州丝绸业的领袖。目前遇上世界经济萧条,日本同行拼命压价,成丝价格一落千丈,现在出口运输也成了大问题,愈是如此,就愈是要您出来提振大家的士气啊!”施先生道出了此时的想法。

  朱光焘没有再说什么,看来是默许了。在一旁低头看书的朱维衡心想,父亲在日本学习了纺织,回来创办了工业学校,致力于中国的民族工业和培养现代丝绸技术人才,又办起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丝绸工厂,同时还要应付外界各式各样的社会活动,应该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自此,朱维衡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先进科学知识,科学报国的决心。

  这以后,他就像小姐姐朱绮说的,好似一块太湖石,拼命吸着知识海洋里的水。他对《科学画报》里所有新奇的设想都发生了兴趣,特别是有关“高速车”的设想。

  在朱维衡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会饶有兴致滔滔不绝地谈起,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Penydarren”号是英国人特里维欣科在1804年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机车是1881年中国工程师金达利用废锅炉、卷扬机铁轮制造的,但清朝廷明令禁用,没有正式运行;还有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台机车,是由南京中央大学教援,路政司技正兼铁路技术标准委员会工程师应尚才先生设计的,叫KFI型机车,在上海到南京间试运行,性能良好,当时轰动了国内外,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如此等等。

  难怪家人打趣说:“朱维衡你不做农学家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9)躁动
(9)躁动

  1934年秋天,朱维衡进了上海光华大学附中,读高中,住校。次年,全家人从杭州搬到上海,住在兆丰别墅。

  “九一八”事变之后,声名远扬的纬成公司生意一落千丈,无法维持,最终倒闭。父亲朱光焘二十年之心血全部付诸东流。本来常年的胃病,一下子突然发作,生命垂危,医生要做胃切除手术,由于母亲关氏的坚决反对,没有进行。后来经人介绍到道德学社练静坐气功,坚持锻炼,胃病居然好了。

  此时,父亲交由堂兄朱维谷经营的上海大昌绸缎炼染厂尚能维持,堂兄为报父亲的养育之恩,毅然将父亲一家接到上海,住进兆丰别墅,并承担孩子们的全部学费、生活等费用。

  上海光华附中高一班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升上来的,新生很少。班长还是初中时的那个班长叫沈昌瑞,他一直是全班每门功课最好的一个。

  开学不久,有一次发下作文卷子来,第一份不是他的,而是朱维衡的卷子,全班一阵惊奇。后来英文课朱维衡又比沈昌瑞好;当时数学、物理、化学和西洋史全部是原版书,朱的英文底子好,又占了便宜。语文学《左传》,这是朱维衡早就学过了的,一点不费劲。很快,班长沈昌瑞就主动接近朱维衡,跟他的一群同学也都全成了朱维衡的朋友,大家相安无事。

  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名叫朱家俊,长相清秀,皮肤白白的,显然一个有钱人家的宝贝儿。虽然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每次回家总要带很多零食来吃。

  平常的学习是紧张有序的,住校的同学有时也在晚上安排一些活动。朱维衡住到兆丰别墅以后,就骑自行车上学,不再住校了。也不参加住校生晚上的活动。

  高中二年级这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集中军训,地点在苏州,全上海的高中学生都分批参加,一期共三个月。

  训练营的基本功课是整理内务,每天早上要把自己的被褥折成方块,牙刷、牙缸、毛巾要摆放得整齐划一,经常检查评比,一切按军事化要求。

  教官是一个东北人,家乡沦陷,仇恨日本人溢于言表。他教同学们唱《满江红》,调子激昂慷慨,有战斗性;连长像个知识分子,文绉绉的样子,妻子死了,哭得两眼通红。

  三个月的军训,天天大会上讲的,全是日本侵略的危险和应该如何准备奋起抗战这方面的动员。特别是最后一次总指导员的训话,最具煽动性,讲得头头是道,不能不信。

  军训结束后,暑假补课,那位总指导员突然来到学校,召集了朱维衡、沈昌瑞等五六个同学,说他选中了你们这些优秀青年,要为国家担当大事,因为现在共产党搞捣乱,干扰国家抗战计划。要同学们注意校内共产党的活动,及时报告,这是秘密的,不要向外公开。看着总指导员那真诚的面容,在场的同学似懂非懂,不置可否。

  下学期开学不久,一个星期天,同宿舍的朱家俊约他们几个同学一起出去,到了南市上海公安局。班长沈昌瑞和朱维衡都觉得奇怪,来公安局干什么?回头问朱家俊,却找不到他了。

  进到里面,已有二百来人坐在那里,不少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迟疑的神色,但都不敢说话。周围站着许多警察。不一会,一个人走上讲台,朱维衡一看,原来是那个总指导员。他说:“诸位都是从上海市挑选出来的最优秀青年,挑选你们为国家做一件大事,就是监视共产党的活动,以后还有更多的任务。”然后,上海市公安局局长蔡劲军上台,他首先祝贺大家,说欢迎大家今天参加“复兴社”,从此,大家就是同志了。“复兴社”是蒋委员长亲自组建和领导的,目的就是为了复兴*,现在准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但是,“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共产党猖狂作乱,必须压制下去。

  接下来是填表,签字。警察拿着印色盒走到面前逐个盖手印。这样朱维衡他们几个成了复兴社的成员。后来才知道朱家俊早就参加了复兴社,朱维衡他们是他发展的下一批。

  这个平时不大说话的朱家俊,真没想到他对政治还很有兴趣。

  这以后,同学之间似乎真的有了“两派”。在班级的壁报上唇枪舌箭。一边骂蒋介石只杀共产党不抗日,另一边说共产党破坏抗日大计,如此这般。更有甚者,班际足球赛,打得好好的,突然不知为什么,两帮同学打起架来。原因是“亲共”的一位同学踢到了一位“亲蒋”的同学,两边同学就边踢球边骂对方,最后打成了一团。

  高三上学期快结束时,芦沟桥事变爆发。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光华附中的校舍也被日本飞机炸掉了。朱维衡一家从兆丰别墅搬到了静安寺路的房子里。过了几个星期学校在租界租到房子重新开学。全班同学差不多全到了。军训也好,“复兴社”也好,壁报也好,全没有了。同学们一心想好好上课,快快毕业。

(10)专心试验
(10)专心试验

  这学期的物理课学到“螺线管”。朱维衡想做个电动门插销。自己动手绕了一个小线圈,找来铁钉作冲针,一通电,门就能开。有一次刚通电,偶然意外切断了,那冲针一下子飞出很远。朱维衡十分惊讶,他发现螺线管的磁力有发射的功能,联想到那不正是他日思夜想的“飞车”动力吗!他感到手心直发痒。

  第二天,朱维衡找来一根小铁管代替铁钉,绕一个直径略大于小铁管的“螺线管”,中间拉一根铁丝做“导轨”,螺线管一头固定在导轨一端,小铁管能在导轨上自由滑动,将小铁管放在适当位置,有意识地通电并立刻切断,小铁管从铁丝的一端“飞”向另一端。成功啦!朱维衡无比兴奋。

  接下来的日子,朱维衡白天放学回家,就四处翻箱倒柜,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什么铁管子啦、铜线啦、铁丝啦、罐头盒子啦等等,统统装在一个木箱里。到了晚上,就把它们摆出来,一会儿乒乒乓乓地敲;一会儿吱吱嘎嘎地锯,弄得满客厅一地都是。他却一副极认真的样子。

  一天晚上,小姐姐朱绮正在看书。突然“啪”的一声电灯灭了,房子里一片漆黑。朱绮大声喊着:“爸,你看维衡又把电线搞断啦!还要不要人家看书啦?”

  维衡这时正在搞“试验”烧断了保险丝。他急忙答道:“别急,别急,马上就好啦!”接上保险丝,灯很快就亮了。

  朱绮手上拿着一本翻开的《红楼梦》,翘起小嘴巴,满脸通红:“爸,你看他搞什么?家里搞得一塌糊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地下兵工厂呢!”

  弟弟在一旁插嘴:“那就让阿哥给我做把枪吧!”

  “去!”维衡继续搞他的事。

  父亲说:“让他去搞吧。”

  后来实验越做越大,客厅不够大就干脆搬到外面露天做。这时的实验已经是直径七寸长一尺的铁管作“车身”,装上两个滑轮;螺线管用很粗的漆包线绕成;拉一根30米长的粗铁丝做“导轨”,进行了“空车”,5公斤载重、10公斤载重等等试验,效果不错。

  这时的朱维衡,越做越有劲,越做越有希望,遇到了困难就看书学习,结果这学期的物理考试还得了第一名。 。。

(11)暗恋N小姐
(11)暗恋N小姐

  朱维衡1938年2月高中毕业,这时的上海局势极不稳定。父亲想让他跟堂哥朱维谷同去越南就业。于是朱维衡开始学习法文。同时去织绸厂学习。过了半年,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赴越南未能成行。

  9月朱维衡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因为对“飞车”的兴趣,自然就报读电机系。

  上海大同大学创办於1912年。1911年6月北京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教师胡敦复、平海澜等十一人,因不满清华学堂外国主事者的办学方式,相继赴沪筹办学校。

  1912年3月,胡敦复、平海澜等人在上海南市肇周路,创办大同学院,旨在“研究学术、明体达用”。1922年改称大同大学。

  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高昌庙江边码头一带,又炸南火车站,大同大学部分校舍被炸毁。

  1938年9月,大同大学改租公共租界光夏中学校舍,一年后,新校舍在新闸路建成。

  朱维衡刚进校时,就是在租用的校舍里上课。电机系的学生特别多,一年级二百多人,分三个班,每班有七、八十人。上课用长条桌,长条凳。课程设置和课本都与上海交通大学一致,教授也基本上是交大的原班人马。

  与朱维衡一同考入大同大学的共有六个都是杭州人,同坐一条长桌,自己戏称“六君子”。

  刚入学不久,要选班长,七八十个学生互不认识,选票很分散。可是六个杭州学生有五个都写了朱维衡的名字,朱维衡就以五票当选班长。

  “六君子”中的蔡明芝是朱维衡最要好的朋友,初中在杭州时就常在一起玩。不知是从哪天开始,蔡明芝发明了一个课上“小动作”。就是在上课时间用演算纸摺成一小纸条,封面上写上“BH”(By  Heart心里话)两个字母,六个人在桌下相互传送,传到谁的手里,谁就写上几个字。大家十分开心,一来二去积累了一大堆的“BH”,最后都由蔡明芝保管。有空的时候,蔡明芝就会邀大家去他家聚会,拿出过去的“BH”来看。大家回顾以前写自己的东西,觉得很快活。

  这样的“BH”传递,很长时间居然没被老师发现。当然这还归功于“BH”的诡谲。六个杭州同学传递的“BH”小纸条上,经常是这样写的“4483不错!”,“还是1026好!”,“六仓汗”等等。

  这些是写的什么?会让朱维衡他们乐此不疲呢?是数学答案还是什么密码?难怪蔡明芝说,就是被发现了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原来,这些数字确实是一些代号。蔡明芝首先暴露了他内心羡慕的一个女孩是4483。她究竟是谁,原来是他高中时的女同学叫葛一飞。4483就是从《四角号码字典》中可查到的“葛一飞”姓氏号码。可是蔡明芝从来没有与她有任何接触,也从不敢向她表露,只是自己默默地在单相思。以此类推,同学邓伟才在“BH”中表示出对1026的好感,是说他在10月26日这天觉得化学系一位女同学外表看着很舒服,也只不过单方面发表议论,让大家讨论讨论,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同学马家驯大概是说了一句觉得同班一个叫陆昌涵的女同学不错,大家就吵着说他喜欢上她了,戏称她为“六仓汗”。这样似乎是开玩笑的活动,慢慢地也蔓延到了朱维衡的头上。可谁也不知道朱维衡还真的在爱幕一个女孩子,但只能是暗暗地思念,不能公开,也不能在“BH”上谈论,因为她正是最早表达单相思的蔡明芝的妹妹N小姐。这不能讲出来,她此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呢。

  那还是在杭州读初中的时候。一天,风和日丽,放学后,蔡明芝邀几个同学一起去他家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蔡明芝把几个同学带到了他妹妹的房间,当时朱维衡根本不知道是谁的房间。他坐在了一张书桌旁,大家正说着话,突然蔡明芝的妹妹N小姐冲了进来,到书桌上拿起一件东西就往外面跑,嘴里说了声:“讨厌!”。

  朱维衡脸上一热,问蔡明芝怎么回事,蔡明芝说她拿的是她的日记本。不过一秒钟的镜头,一阵风似的旋进来又旋了出去,却好长时间没有旋出朱维衡的脑袋。那时朱维衡只有十五六岁,而N小姐才不过十二三岁。

  转到了上海读书后,朱维衡也常去蔡明芝家,谈论中常提起N小姐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朱维衡没有单独与N小姐说过话,只是不知不觉地在心里多了一些牵挂。

  大学一年以后,同学邓伟才考取了上海交大土木工程系,再从一年级读起;同学吴退学了,蔡明芝全家迁往昆明,蔡明芝进了西南联大电机系,也是再从一年级读起。N小姐考入了西南联大经济系,留下的只有高爽秋、马家驯和朱维衡。自然也就不再有“BH”的事了。`

  由于蔡明芝的关系,蔡明芝的父亲,这个精通西洋经济学的原清华大学教授蔡伯父平日里也很关注朱维衡。蔡家临行前,蔡伯父嘱托朱维衡照顾一下蔡伯父的姐姐,就是蔡明芝的大姑妈,朱维衡欣然答应。

  蔡伯父和他的姐夫姚先生原来都是清华大学教授。姚家只有一个儿子叫姚威廉,清华大学学生,去了延安。姚先生去世后,大姑妈只有一个老保姆陪她住在上海女青年会。

  朱维衡非常感激蔡伯父对自己的信任,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保持与远在昆明的蔡家的联系,特别是……

  临行这天,朱维衡精心挑选了一件衬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