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民党将领葛先才抗战回忆录-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这是干什么?”
“我睡着了,就像死人一般,你又不能大声叫我,你若有事需要我帮助时,摇这铃铛,我大概会醒来,我在野战医院看见不能动的伤兵,每人都有这个小铃儿,我就向看护兵要了一个来,为你准备着。”
“很好!很好!你愈来愈灵光了。”
他舌头一伸做了个鬼脸,一头钻进被窝里睡了。
这小铃铛真管用,我一觉醒来,不能翻身,内心烦躁极不舒适。试探着叫韩在友,哪里叫得醒他,小铃摇了四五下,他醒了,扶我坐起靠墙睡两小时,又摇铃叫醒他,扶我平卧,这一觉睡到天亮。这天仍乘原滑竿继续向长沙行。所经之地,皆洞庭湖畔边境,鱼米之乡,人民富裕豪爽,惟受战争影响,民有忧色。今天所宿镇市,较昨天为大,旅馆房间定下后,至一私家医院换药,打针过程中,人民围观者愈集愈多,人人面现愁容。
其中一人,满面忧色问我:“将军,请问你,此次常德之战,究竟会演变至何种程度?国军是否有制胜把握?若是败下阵来,百姓就惨了,势必家破人亡。本地人民,废寝忘食,昼夜不宁。”
暂离战场就医疗伤(3)
我安慰他们道:“敌人一开始来势凶猛,经我第十军以不惜牺牲之精神奋战,四日来与敌舍生忘死拼斗,我固然伤亡过半,而敌之伤亡也不逊于我。目前我大量国军已陆续投入战场,自昨天起,战局已稳定下来。只要国军人人有以死与敌相拼之决心,敌人非撤退不可。否则,敌现所处地位为背水战(敌之背后是沅江),国军如能将敌在桃源县境之渡河点切断,南渡沅江之敌,有被我歼灭之可能。因此,敌人必须迅速由原路线撤至沅江北岸。我的推测,敌人现正北撤中,诸位放心吧。”
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立刻一个个脸露笑容,气氛为之一变。
我问大家:“本地有没有乡公所?”
有人答有。
“请哪一位先生帮忙,即去乡公所,请乡长电话县长,转向长沙联络。前线负伤官兵数千之,已运集益阳县城近郊地区,即等后送。因公路已予破坏,汽车不能行驶,伤者无法由陆路后送。又因战争,轮船帆船都不敢航驶益阳,亦无水上交通工具,运送伤兵。请县长向长沙联络,尽快多派火轮至益阳抢运伤兵,尤以重伤者即待急救,如拖延时日,则必增加死亡。”
军属野战医院,须随部队行动,故无动大手术及输血住院等设备。它的任务,只是包扎后,转送后方医院。
其中一位年长者,向一中年人道:“你去乡公所,将葛将军所云转告乡长,请他马上转报县长,处理伤兵后送事宜。”
话至此药已换好,医生说:“二位伤势,除陈将军尚有点发炎外,葛将军情况良好,明天可抵长沙进医院治疗,这一天期间,绝对不会恶化。”
同昨天一样,不肯收医药费,不仅如此,医生说机缘难逢,定要请我们吃晚饭。一时哄闹起来,不少人同声说:“医生已经为两位将军服务了,请吃饭应由我来做东,聊表敬意。”
“我来做东”之声不绝于耳,彼此相持不下,我与陈团长经过一段很长时间之舌战,始谢绝突围而出。回到旅馆感慨万千。战争!带给人民灾难,轻者受精神威胁,重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其损害无从衡量。
傍晚,我们四人外出晚餐,饭毕付餐费,饭店老板说:“已经有人替各位付过钱了。”
“谁?”
“不认识,那人要我传话,机会难得,微表一点敬军心意。”
一时将我们僵在当场,不知应如何处理。要老板将钱退回,人已走了,就这么吃了喝了把嘴一抹,谢都没有谢人家一声,多不好意思。
老板笑着说:“其人诚意请客,四位领了这份情吧。不但仅他一人要来做东,他走后,先后又有二人来付诸位餐资,因已被人捷足先登,向隅而去。各位请回休息吧。”
无可奈何,向老板道:“若是以后遇着其人时,请代为致谢。”
人民是尊敬军人的,所遗憾者,以往曾有少数不肖官兵,违背其保国卫民天职,败坏军纪,骚扰人民,以致军民之间发生一点隔阂,不胜浩叹!
第三天继续向长沙进行,中午抵达湘江畔一镇市午餐,据店东云:“一小时内,有去长沙火轮过境,停靠本镇上下旅客,二位可乘该轮前往长沙。”
我欣喜非凡,当即辞退轿夫,并给予加倍工资,轿夫一再致谢而去。
我等坐在码头上饮茶,等候轮船到来。不久,轮船准时到达,上了船,心情轻松愉快。船行三小时余,遥望长沙在水天相接边缘之处,内心极为兴奋。固然是到了疗伤地点,定下心来,亦因第三次长沙会战,我与长沙曾有一段共存亡之缘。现在回到故战场,不胜感慨。再则我进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之前,曾在长沙念书三载,长沙虽大,每一角落皆了若指掌。现在船上遥见长沙,有似游子归来,对故乡有极端亲切怀念之感。
船抵长沙靠岸,已近黄昏。按理,上岸即进医院,我与陈团长二人却不约而同都赞成住一夜旅馆,欣赏久别重临的长沙夜景,借慰思念之情。明天上午进医院。我不能坐车,陈团长陪我缓缓步行。长沙道路极为熟悉,拐弯抹角毫无阻碍到了闹区,住进熟识之一家大旅社中,略事梳洗,带着二卫士至一大餐馆进食。
暂离战场就医疗伤(4)
陈团长闻酒香而动饮兴问我:“你敢不敢喝酒?”
“你伤口发炎化脓,尚敢喝酒,我伤口未发炎,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怕的,喝呀!”
二人喝了六两高粱酒。饭毕离开餐馆,他的花样又来了,去看平剧好吗?这一意见我没接受。长沙认识我们的人不少,我们这两个伤兵,穿着士兵棉大衣,若是遇上老友,多不好意思。负伤固然不算丢人,但马上会传扬开去,这个去医院带点礼物,那个来医院也不会空着手,这笔人情债,将来我们如何还法!宁可牺牲平剧不看,不要去招惹朋友的麻烦。我们衣物全丢光了,去逛逛街,看看长沙夜市,顺便买点应用物品,明天进医院,俟伤痊愈后去看平剧。陈团长当无异议。
翌晨,陈团长进了陆军医院,我自费住进湘雅医院。医生当即检查伤口照X光片。
下午医生拿着照片,来我病房,笑向我说:“葛先生你好危险!预祝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他将照片指给我看,子弹由心脏左边而过,若是向右偏一公分,就将心脏击破了。而且,子弹进口与出口之上下四根肋骨,一点擦伤都没有。
我也笑笑说:“那倒要谢谢皇军这一枪手下留情了。”
在医院中一切都很顺利。第七天前面伤口完全收口好了,后面出口较大,还须每天换药。
子弹穿过人体,一般都是进口小出口大。弹头进入身体后,遇着阻碍,多少有点偏向,变为略横而出,故出口大。若是碰上硬骨时,可能会横着出来,出口就更大了。我有一位军校同期同学潘质将军,任本军一九○师副师长,北伐期间,子弹由前胸而入,停留在肺内未出来。这是远距离射来子弹,入身体后无力钻出来,又不能开刀取出,日子久了,子弹周围长了一层肌肉,将子弹包着,多少年来也如常人毫无感觉,朋友们开玩笑,叫他“多一点”,因他肺内多了一粒子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返乡省亲告慰老父
背后伤口虽未痊愈,但已无妨碍,彼时七十高龄老父及兄妹等皆定居湘南郴县,我负伤后不敢函报噩耗,其实他们也会知道,我惟恐家人惦记,决计出院回家省亲。有了这个念头,则归心似箭,离开湘雅医院,住进旅馆,拟翌晨南行。无巧不巧,卫士韩在友遇着胞妹先训由郴县赶来,到处找我。兄妹见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胜悲伤相望而泣,当晚训妹即以电报告慰家人,第二天兄妹二人带着卫士韩在友,乘轮船至湘潭县,转乘火车往郴县。(李注:当时我年五岁,与父母(母亲葛先静是葛先才的大妹)、外公一起住在郴县,外祖母早在二十年前就已过世。我的记忆力很好,五岁后经历过的事物,至今不忘。)
粤汉铁路长沙湘潭段,因战争铁轨拆除、路基破坏。抵家时,父子兄妹叔嫂之间,难免一番悲喜慰藉真情流露,尤以老父泪水汪汪,激动得全身发抖。据兄妹等告知,他老人家,自得悉我身负重伤之后,眼泪不干,不食不眠,不言不语,吓得兄妹等手足失措;至接到训妹由长沙来的电报后,情绪始平静下来。人们皆云母子连心,父子又何尝不连心呢!
先父是一位了不起的小人物。他童年时代,连“人之初”一书在内,只正式念了一年半私塾,因家境贫寒辍读,在家中自修。稍长当学徒,白天整日忙碌,夜晚俟店中人熟睡后,偷偷起床看书练字。无钱买书,东借一本西借一本。不懂之处,一有机会,就去向一位老学究请教。光绪末年考进邮政局,民国初年曾任湖北省黄陂县县邮政局长及武昌县县邮政局长多年,他老人家的成功,全赖毅力苦读、发愤图强。
郴县有一所设备尚称完善教会医院,离家不远,每日父亲或兄妹轮流陪我前往换药,八天后伤口痊愈在家中,吃最富有营养食物,与家人团聚心情愉快,身体康复甚快,且有超越以往之势,将身体养壮,准备接受下一次战斗。这一观念,不久就实现了。四个月之后,衡阳会战爆发,我又率师踏上征途。
本来想多偷几天懒,在家中多享受一点温暖。天不从人愿,军长来电,我接任预十师师长职务,盼我速即归队整理部队。职责至上,只好依依拜别家人,到另一环境中去生活。
我军早已撤回衡山县城之南,原驻地整补。
人生变化感慨万千
胡扯了一大堆,常德会战究竟如何结束,据悉,只用数语交代,我负伤的第三天,敌人由原路线北渡沅江撤走了,只留下遍地鲜血痕迹!
我躺在医院中,研究敌人进攻常德之战略目的何在。那时我有一点不能肯定的看法如后:常德会战,敌人来得快去得速,我对其战略目的之推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敌人打通大陆南进之构想,系依循洞庭湖之东湘江东岸之粤汉铁路进军,至衡阳转向湘桂铁路西行,以迄南宁。而常德位于洞庭湖之西,距其南进基线西出数百里之遥,敌为何舍本求末多此一举,对常德发动攻势?而且来去匆匆。我认为其战略目的,不在攻占常德,而是以攻常德为饵,在常德附近,及沅江之南桃花江以北广阔丘陵地区,我无险可守,以野战方式,击溃我第六、第九两战区数军,为彼大军南进铺路。果然六个月后,敌陷长沙血战衡阳城,证明了我的想法。
常德之役敌人虽未占到便宜,而且得不偿失。惜乎我谋略策划者,未能警觉预谋对策,以致衡阳之役仓促应战,不但被敌各个击破,却坐失以逸待劳歼敌良机。
如今回忆起在湘雅医院时,医生所说的两句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记忆犹新,触发我的感慨:想当年,驰骋战场,斗志如虹,豪气凌云,视强敌如草芥,置生死于度外,争民族之生存不惜牺牲,对自己之将来却无打算。而如今,早届垂暮之龄,孤老一人,终日为生活困扰,潦倒于半养老院中,借住不供食,坐待死亡之降临,与草木同朽,实不胜今昔之感!惟我这倔强性格,不屈服于贫困之下,也不怨天尤人,更不自扰,每日自炊、自洗、自操、自做,自得其乐。所遗憾者,援常之役,那穿胸而过之敌弹,若能微向右偏,将心脏击破,当时阵亡,忠烈祠有我葛先才一块烈士牌位,永垂青史,并将我这臭皮囊埋葬在桃花江上,美人窝里,桃林丛中,昼夜与桃树为伍,永远有美人作伴,生无愧赧,死后恬然,该有多好!免掉眼见今日国家之伤心悲剧,亦逃避了这三十余年来之辛酸生活。不是牢骚,乃有感而发,确属实情。大丈夫应轰轰烈烈而死,这样默默悄悄而亡,愧对此生。
胜以气为先
战场上分秒必争,这一天战局稳定下来,而我外围反包围友军,则多逼近了长沙七八十华里。我并非只凭匹夫之勇盲目出击,亦曾精密推究,约有七成胜算才决定的,敌人绝想不到我会出击。此乃“攻其无备”,迫使其措手不及而遁。敌我兵力火力悬殊至巨不可力敌时,必须运用攻心战术取胜。全团官兵一鼓作气以威势克敌,“战以胜为主,胜以气为先”。前面曾说过,此次出击之成功,不是力取而是气胜。江西西凉山之役,也可作为例证。前线友军溃退无踪,我以一团兵力请缨采取攻势,将敌人击退二十华里,进而迫使其改取守势,稳定战局。
战斗之胜负,视战场指挥官及各级战斗部队长的胆识机智与兵力运用之才能优劣而定,这是在表面上看不见的一面,较之看得见的武器装备尤为重要。前面所述,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说明而已,还有更重要者,战略之目的以歼灭敌野战军为主旨,其要领应以锐猛之攻势为先,才能获得战果。守势作战乃攻势中必要时,于某一点偶尔施为之手段耳,不可赖以克敌制胜,学军事者人所皆知之定律。国民革命军北伐,全属攻势,守势绝无。战斗部遇敌则攻,愈攻愈猛,不胜不止。愈胜官兵斗志则愈高昂,故将兵力装备优势之敌,次第击溃。敌人斗志丧失,望风披靡。昔田单之火牛阵、金兵之拐子马、国民革命军北伐之猛烈攻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之闪击战、日军之强攻,甚至###之人海战术等,皆以锐利攻势取胜,击溃对方战斗意志,都是攻心战术成功者。守势作战能克敌制胜者,史无前例。
抗战军兴,我高级司令官及其幕僚之战术思想,不知因何故,违背战斗原理,弃攻为守。能守也还罢了,结果,却守一地失一地,守一城丢一城,一败再败。在敌人陆空火力绝对优势下采取守势作战,等于挨打。敌我火力悬殊之情形下,应采取飘忽机动攻势,攻其无备或以强攻为有利。除特殊情况外,对一城一地之争,宜尽量避免,以免敌人集中炮火轰击,造成我重大损失和伤亡,因而打击我斗志。我战略全盘策划,皆以守势迎战,则形成挨打局面,以致国军精锐之师在敌优越火力下,逐渐损耗。武器装备大量丢弃,还属次要,其致命伤,我官兵战斗意志被击溃,一落千丈,造成怯敌心理,虽曾有数度较为出色局部性胜利之战,无奈日积月累,遇敌不能力战之恶习已养成,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未能扭转战局,振奋士气,以致一蹶不振。
守势作战,故然也有其优异之处,有充分作战准备,以逸待劳,以不变应万变,确有歼敌之功能,但须有金城汤池之固,始能达成守势歼敌目的。如被敌一击而溃,岂不适得其反?如衡阳之战,虽杀敌如麻,而未能普及外围各战场,不能获得全面杀敌之效果,亦属枉然,反而处处受制于人,以致斗志日渐消沉,抗战之始,我以守势应战,就注定了失败之因。
以淞沪之战而言,“上海吴淞之战”敌不过数师团之众,而我以数十精锐之师,守、守、守,到处皆守。那时师的编制有五步兵团,师直属特、炮、工、通、辎五个独立营,械足气壮。数月之间,在敌海、陆、空炽烈火力,昼夜猛烈轰击之下,我军逐次消耗,伤亡殆尽而撤退。倘若我战略有旺盛企图,有毅力有魄力,做孤注一掷之战,用二至三师兵力,对付敌一个师团,以数线重叠式配备,有进无退,一鼓作气,分区猛攻,相信数日之内,能将敌人全部歼灭。不但敌人悉数被歼,我之伤亡还要较之数月之守势艰苦奋战为少。
我这一己之见,全非盲目之言放马后炮,我等不要忽略了淞沪战场地形,敌乃无援军没退路之背水战,歼敌之大好场所,这种近战混战方式,没有技巧,凭威气克敌,以众击寡,而且敌之海军炮、陆军炮、空军,皆无用武之地,何况抗战初期,我民族意志之坚强,士气之高昂达于巅峰,必有可为。只是这股浩然之气,未能运用于战场之上,被敌炮火所消灭,不胜惋惜。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知敌不知己
我谋略策划者,不但少算,而且漏算错算,又缺乏优异雄才大略之将,以致不能抗御强敌,扭转战局。以敌国而论,其战斗部队确属坚强,勇敢善战,但也缺乏绝伦之将才。中日之战,敌国如有像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之古德林、隆美尔之类的闪击将才,挥师尾随我军方后追击不舍,先将我中央核心原动力击散,再分区将我战斗部队各个击破,我八年抗战史势必重写。淞沪之战,乃我胜负关键所在之一战,惜乎战术观点及兵力运用错误,导致一败再败,不可收拾。若此战获胜,则更提升我斗志,加强我信心,鹿死谁手尚难逆料呢?就算败,也不致如此之惨。
一般军人看法,“攻难守易”,战斗不是难易问题,而是“战以胜为主”的至上原则。又以衡阳攻防战为例,敌攻城之战虽伤亡数万之众,彼仍不放弃攻势,而且愈攻愈烈,否则就不能达到其战略目的。我各级军事指挥部之作战规划,以及战斗部队之战斗实施,皆未能尽到其本身职责,而且离谱甚远,也为战败主因之一。
各高级司令部对作战策划之草率,无精确计算,无周密配合,兵力运用呆板,不能适应战场变化与需求机动作战,灵活运用,加之权责不分明,更不注重真伪是非功过,力战者无功,不战者无过,不知敌,不知己。不知敌犹有可说,自己部队现况亦一无所知,我高级司令部指导作战全属图上作业,纸上谈兵,说不上运用、配合、计算、知己知彼,更忽略了部队战力之重要性,既未能保持战斗部队经常应有之战力,对官兵气与力又不加以培养,作战计划只是打部队之番号而已。部队在战斗中,兵力之损耗、火力之衰减、伤亡情形、粮弹补给状况、官兵疲劳及生活情形等,从不过问,这些项目都是战斗的原动力、关键我之成败,岂能忽视之?
我高级司令部,一纸作战命令颁发后,紧跟着就是一通又一通,限期达成任务严令催逼的电令,逼得部队长手足无措,惶惶不安,各级司令部之职责如此而已。对部属应有之支援义务,则置之脑后。部队长在长官严令逼迫、敌人又不让其达成任务之内外压力夹缝中,为逃避责任计,养成了谎报军情避战之恶习。
部队打了败仗反而无事,指定至某地区整补;若是打了胜仗,部队就惨了。高级司令部绝不考虑官兵伤亡及弹药情形、官兵体力及生活状况,第二任务命令又到勒令执行,非将部队“能与力”拖垮至战败为止。绝不为部队着想,加以支援整补休息。部队战力减弱时,宁可下一仗延期。如为了达成战略目的,对敌连续施以打击计,可另派生力军接替。我并非只站在部队这一面说话,战者力也,必须做到不偏不倚,既不可太过,又不可不及,恰到好处为宜。如官兵在极端疲惫之情形下,还要他去另一战斗执行任务,官兵不但怨声载道,且会有对上不满而气愤心情,无形中减低了斗志。这种情况之下的战斗,是最可怕的。
高级司令部的幕僚必须与战斗部队长经常保持联系,相互坦诚密切合作,俟排除战斗上一切难题后,再以命令执行之,切不可在战斗部队有困难之中一意孤行,影响战局。在一切为前线,一切为胜利之原则下,上上下下的意见,务须沟通无阻,才能发挥整体力量而收实效。
兹举例为证:第十军援常德之役,敌人已南渡“沅江”两个师团以上兵力,我各级司令部竟不知情,乃不知敌之明证。预十师归长官司令部直接指挥(越级指挥),在常德县城以南,约三十余华里处与敌遭遇,与兵力优势数倍之敌,孤师奋战两昼夜,友军杳如黄鹤,其他地区皆不闻枪炮声,岂非战场无配合?弹药之消耗也无补充,预十师已处于自顾不暇之险境,而长官部仍勒令其解常德之危。因此,我评以盲目指挥盲从战。
未能掌握用兵之道
军属炮兵营之火炮,系老式日造三八式野炮,自衡山县至常德县境,其中有数县之隔,公路不畅通,野炮不能行动,故留置衡山未随军参战。现代战斗岂能无火炮?高级司令部应该明了第十军炮兵状况,另予配属能驮战载之山炮营给第十军使用,以增强部队火力,何况第九战区及广西第四战区控制有几个中央直辖炮兵团。宁可放在保险地区生锈,而不配给战斗部队使用,造成敌我火力悬殊不利之境,居心何在?无他,没有算计,有力不会使。
其次,衡阳会战,我第十军固守衡阳,我军援常之役伤亡过半,仅存一万七千余人。统帅部知道我军未曾补充,乃配属新十九师,充实战力。该师在衡阳战前突然调往广西,临时改派第五十四师归我军指挥,并无不当,惟五十四师只有师部及一步兵团在衡阳,其他二步兵团始终未来衡阳报到,该二团是未奉到命令,还是不肯来衡阳或因其他缘故不能来?高级司令部既不查询又不追究,更无补救之策。不来报到就算了,而五十四师守飞机场之一团,未能力战擅自向南撤走,只剩下一个光杆师部在城内,还要第十军保护他。总算是第十军承蒙高级司令关怀,得到了一纸空头支票式的兵力支援命令,第十军还是原来的第十军,这是与强敌斗力应有的法则吗?还是用兵之道呢?高级司令部认为这些小问题,不在其战略策划范围之内,满不在乎。那些大小幕僚们却忘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古训!既然不是以实力来应战,那就算是打战斗部队的番号吧。倘若第十军能获得一肯拼善战之师,协守衡阳,依据当时外围友军未能力战之情况判断,衡阳会战失败成为定局,衡阳也会不保,但衡阳之战斗则可多歼灭敌人二至三万人,而达到战略歼敌野战军最高之目的,仍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战果。惜乎未能把握着用兵之道,而一败涂地。
我军衡阳之战没有炮兵,军属炮营携火炮赴云南昆明换美式山炮未归。适巧某军炮兵营之火炮与我军同型,彼亦奉命去某地更换火炮道经衡阳者。高级司令部临时拉夫,将该炮营配属第十军使用。该营火炮不足,弹药更为缺乏,有炮营之名无炮营之实。上级不查,又以打番号方式配属,未能顾及实际效用,敷衍塞责,欺人自欺。所奇怪者,在第四、九两战区驻有我数炮兵团,为何不配属第十军一至二营作战,而要配属已淘汰缺弹之炮火?军事学所讲求的是步炮协同,有强大炮火而不使用,是何居心?还是那一句话“有力不会使”。再来看看敌人之顾虑配合周到处,攻衡阳之二师团,除师属炮兵大队外,另配属一个炮兵联队。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整补增援,战力之源(1)
我高级司令部用兵呆板,欠缺机动性,不能适应战场敌情演变应战。如衡阳会战,我战略仍以第三次长沙会战战略为蓝本,以衡阳为核心,将敌主力吸引至衡阳附近地区,我周边部队,适时反包围歼灭之。
惟此战役,敌之兵力较第三次长沙会战强大,其战略也已改变,以两个师团攻衡阳,主力进出于衡阳以东地区,攻击我外围各点友军,对攻城之二师团只整补无增援。在这种敌情变化下,我战略原案失效,应迅即改变作战方针,有第二案之对策。我却墨守原案,毫无反应,呆板执行,一再严令守者固守,催迫攻者急攻。至于守者如何守,攻者如何攻,各级司令部一概不详,至全面崩溃为止。
对衡阳会战我个人的看法,来放一响马后炮,姑妄言之:
如果我统帅部搜集之敌情正确,而有扩大歼灭战之决心与魄力,调集三、四、六各战区主力至第九战区,与敌总决战。此役,敌人逐次使用了十七个师团,六个旅团,一个战车师团兵力,乃其在华派遣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强。我仅以第九战区十余军之兵力,不足以应敌,难以控制战局,更难以制胜。
我的兵力调配构想如下:
一、第三战区主力,调集于湖南边境待机而动。
二、第四战区之广东部队,用火车运至湖南郴县以北地区等命。第四战区广西之兵倾巢而出,至湖南第九战区,衡阳以南地区集结待命。
三、湖南湘江下游西岸国军,皆调集衡阳西北山区,攻击湘江西岸之敌。
四、湖北第六战区主力,调至第九战区边境,以一部坚守沅江北岸,监视湘江下游西岸之敌。主力攻打湖南岳阳,切断敌人归路及补给线,动摇其军心斗志。
五、第三、四、六、九各战区,统帅部直辖所有之炮兵团,能在山区运动之火炮,皆配属战斗部队全部参战,一五点五公分重炮,斟酌地形交通状况使用。
六、我空军各型机群,悉数调集“广西桂林”、“湘西芷江”二飞机场,支援陆军作战。
全国其他各战区及敌后游击队配合衡阳会战,皆发动猛烈攻势,使敌高级司令部,手足无措。一方面与敌做消耗战,一方面迫使敌人兵力,冻结于各该地区,不让其自如灵活调用,亦即敌我存亡总决战也。
第一步兵力部署集结后,第二步再做周密攻击实施计划,我以两个军攻击敌人一个师团为原则。
为监督战斗部作战计,以军为单位,派一武装督战小组,自携无线电台,该军之动态及作战状况,随时据实直报统帅部备查,作战不力之各级部队长“杀”,因奋战而遭受重大伤亡及损失者,不但有功,其装备兵员优先补充。
统帅蒋公以檄文鼓励全国民心士气,其主词“国家存亡在此一战”。人的本性,是有良心血性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尤以我军人为然。国家到了存亡紧要关头,在战场上,只要是非、功、过、各级责任分明,军人定能卖命奋战。为善作歹只在一念之间,因之,我相信这一仗成功性甚大,最低限度能与敌拼一个同归于尽,一举而歼敌在华派遣军三分之二兵力,其剩余之三分之一的兵力则不足轻重矣。
以上战略构想,有人会评之为涉险战法,我三、六两战区兵力,皆将其主力调集第九战区湖南境,三战区之皖、赣、浙等省,及六战区鄂省防务,势必大为空虚,防守堪虞?是的,不必防守,放弃该四省大部防区,只在各该地区用小部队游击战牵制敌人,集中兵力于第九战区,采取死拼攻势与敌决战。这四省土地敌人搬不走,何惧之有?尤以鄂西崇山峻岭,送给敌人都不会要,我们不要自入迷途。敌人战略目的,旨在打通大陆走廊,走廊线以外地区,他那时不会争取。吾人不要忘了,战略以歼灭敌野战军为首要,不可为一地一城之顾虑,妨碍了歼灭战之实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