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大领导课-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光,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未来的发展。
  俗话说:“要放眼整个森林,不要盯在一棵小树上。”只有思维开阔,立足长远,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这样做出的决策也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尤其是当企业陷入困境,前途未卜时,更要拿出壮士断臂的勇气,做出有远见的决策。
  领导者在做大事或者下决策时,不仅要看行为本身,更关键的是要分析行为的利弊;不仅要看行为的当前效果,也要考虑行为的未来影响。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只顾眼前利益,不从长远出发,急功近利,轻率行事,仅靠主观意志做出决策,这种杀鸡取卵的决策方式犹如封喉之剑,最终会断送企业的未来,将自己的事业推向万丈深渊。
  远见的决策,会使企业顺利地朝着自己所愿的方向发展。因此,领导需要有远见的能力。当面对不确定性高的决策时,当信息有限时,当可选方案众多时,尤其考验决策者的远见能力。
  两年前,迈克尔公司想要发展新的领域,便开始向政府申请发展许可,但是政府的审批却没有下来。如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前公司可以通过提升价格来平衡成本,但是目前的处境公司无法那样做。于是公司对一项新建的工厂项目进行了评估,准备投资这项计划可以提高服务可靠性。偏偏在这个时候,政府颁发了允许公司进入新领域的条例。这无疑是对公司的又一次打击,因为电信行业正处于衰退期,市场恢复缓慢,公司又要面临裁员,更坏的是,政府还对公司的投资行为设定了期限。
  公司经理迈克尔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市场是否能够复苏尚不明确,而且可供分析的信息有限。这时,他面对两个选择:一是马上投资,二是请求政府延长投资期限。但这两个选择都不乐观,对迈克尔来说,马上投资是不可能的,因为公司正面临裁员的问题;延期投资,服务可靠性的问题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下,作为领导者就要评估利弊,采用排除法来选择方案。
  在选择方案时,领导者要保持头脑冷静,以便理清头绪,明确方案利弊。然后找出方案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接着,预测方案实施后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事情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并评估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然后找出导致方案失败的因素,对方案进行调整。
  事实上,做出远见决策、洞悉未来的能力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决策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渐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第一,要掌握充分的信息。任何事情都不会无缘无故发生,要想预知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必须对当前的现象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比如:中东战争势必会使油价上涨,银行的利率降低可能会使股票与房产上涨。所以,企业管理者平时要多从报纸、杂志、网络上搜索信息,尤其是与自己行业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领导者进行思考、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二,当领导者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后,还要做到深谋远虑,分析这些信背后隐藏的意义是什么,要清楚这些信息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从信息的表面往深层次进行分析,凭借自己的能力逐步地往深远思考。
  第三,要发挥自己的逻辑推断能力。宇宙万物都是聚合而成,相互关联,相互映照,存在一定的逻辑性,就好像是春天去了夏天来到,太阳落山黑夜降临一样,就像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一样,任何现象都有一定的规律,从现在可以推论出过去,同样,从现在也可以推论出未来。
  第四,领导者应有过人的勇气,这样才能使自己下定决心去改变现状,因为为将来所做出的改变,很难得到众人的理解。很多“未雨绸缪”的事情常常会被人认为是庸人自扰。试想,在繁华之时让人们准备过苦日子,谁能听得进去呢?同样,在公司处于鼎盛时期,让员工准备面临危机,谁能理解?决断力是一种性格,领导者要敢于做出改变。只有改革成功的人才会被记住,然而改革者总是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改变,敢于打出第一枪的人才是伟大的领导者。
  5。明确目标,做出科学的判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学院教授马浩总结自己对管理、决策的思考时表示,“决策就是拍脑袋”。决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点子是人想出来的,决策是人经过思考得出的。所有的决策都是从人的脑子里“拍”出来的,关键是看怎么“拍”,“拍”出来什么。下面是一个关于决策的经典的故事,应该能够引发领导者对决策的思考。
  有四个孩子在山顶上做游戏,忽然从山下的密林中闯出一头黑熊。第一个孩子看到后反应很快,转身就跑,等他知道黑熊没有追上来,已经安全的时候,才回头往山顶上望去,因为人一般都是在保证自身安全后,才会关心到他人的安危。他看到其他三个人仍然在山顶上没有下来,着急地向着山顶喊道:“你们快下来啊,黑熊上去就会吃掉你们的!”
  第二个小孩听到回答说:“我的首要任务不是跑,而是穿好跑鞋,系紧鞋带,我不用跑得比黑熊快,我只要跑得比你们三个快就行了!”第二个孩子说完后转身看着第三个孩子说:“你还待在这儿做什么?”
  第三个孩子说:“你们都赶紧跑开吧,一定不要吸引住黑熊的视线,我要让黑熊离我最近,如果黑熊跟着我跑,我就会把他带到我爸爸开的野生动物园,给我爸爸增加一笔‘固定资产’。”第三个孩子又问第四个小孩:“你为什么不跑,你在等死吗?”
  第四个孩子说:“我们几个人来到这里都是为了痛快地玩一场,不能轻易地改变我们的目的。你们怎么就知道黑熊是要跑来吃我们的?或许黑熊根本就不是奔着我们来的!”大家定睛向山下望去,果然看到山腰上有一头野猪,原来黑熊是奔着野猪去的。于是,他们4人接着玩耍起来。
  其实,决策分析是一种有系统的程序,人们在分析思考、做出决定时所选择的方式就是决策的思考模式。决策的思考模式一般分为4种:保守型、竞争型、投机型、理想型。第一个孩子就是保守型,他几乎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本能地朝着安全的方向跑去,也不管是否有效;第二个孩子是竞争型,他先从弱处考虑,知道很难跑得过黑熊,于是便将自己的伙伴当成对手,做好竞争的准备;第三个孩子是投机型,他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在危机中挖掘商机;第四个孩子是理想型,他做一切都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并且不轻易放弃。
  实际上,每一个决策都含有保守 、竞争、投机、理想四个元素,只不过在做决策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再确定自己的决策应该更倾向于四个元素中的哪一个。多数决策的失败都是因为领导者思维单一,又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者是没有将众人的智慧集中起来灵活运用。
  在工作的决策中,正确地掌握与应用这4种决策很重要。领导者应该反思自己的日常管理决策,判断出自己属于哪类决策类型,或者是哪种类型占主导地位。这样就能约束自己并在以后面对问题时能够权衡利弊,做出更好的决策。如果领导者能够将4种决策类型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不同的观点与意见融合,综合考虑,就能使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决策者。领导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应该经常告诉自己:最大的智慧不是最聪明,而是能够运用所有人的智慧。总之,学会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做出正确的决策,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是一个领导者进行管理的最科学的决策方法。
  人们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运用自己的思考模式。每个领导者都知道优秀的决策能力对于个人与企业的重要性,每一个领导都了解自己现在的每一个决策都将会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但是,决策正确与否需要时间的证明。大部分的决策都需要很多详细的信息,有些信息很重要,有些则无关紧要。有时,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并不能影响我们做出决策;有时,我们没有掌握充分的信息;有时,信息过于多。每一个决策总是笼罩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想做好每一个选择,需要大量的经验与判断。
  经验与判断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决策,人们能否做出良好的决策,主要有三个步骤:决策的目标、对选择方案的评估以及对选择方案所产生的可能后果的了解。这些听起来虽然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人们通常没有对目标、自身处境进行充分分析,就简单、冲动地做出了决定。良好的决策必须充分地考虑决策的目标,任何决策方案如果不能实现最后的目标,都是无用处的。
  决策是一个需要经过周密分析的过程,有时需要人们具有创新、冒险精神。著名决策学家卡尔·波兹曼曾经说过:“所有人都能做出决策,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凡是真正具有决策能力的人,都对决策分析有着浓厚的兴趣,将决策的过程作为挑战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一个在决策面前优柔寡断,只是一味顺从别人意见的人,其行为都将被他人所支配。决策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智力、具有风险的游戏,所有人都没有必要对之心生畏惧。”
  6。领导者如何提高决策的精准度
  北大总裁班特聘教授、“中国领导力教母”谭小芳有这样一则培训题:荷叶上共有三只青蛙,其中有一只青蛙决定要跳到水里。请问过了一会儿后,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
  这道看似简单的题,却能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在课上,学员们纷纷发言,从各种角度对问题做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有人说,荷叶上有两只青蛙,小孩子都会算,最简单的算术题:3…1=2;有人说,荷叶上有一只青蛙,原因是青蛙也像人一样有从众心理,会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如果荷叶上有一只青蛙跳下水,那么荷叶上的两只青蛙跳下水的几率各为50%,因此,荷叶上就会只剩下一只青蛙。这两种答案比较符合一般人的思维模式,但事实上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
  谭小芳给出了两种逆向思维的答案。第一个答案是,荷叶上有三只青蛙。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答案呢?其实,再认真读一下题目就明白了。荷叶上有三只青蛙,其中有一只青蛙决定要跳到水里。请问过了一会儿后,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原来决定跳下水的那只青蛙只是做了一个决策而已,实际上并没有行动,它还是蹲在荷叶上。有人或许会问:“什么是决策?”决策就是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出最佳的方案的过程。那只青蛙只有决策而已,而并没有行动。
  第二个答案更令人感到神奇,就是荷叶上一个青蛙也没有。这个答案有两种解释:一是,决定跳水的青蛙,不仅决策了,还行动了,而且它还是其它两只青蛙的领导,它的行动必然会使其它两只跟着跳下水,所以荷叶上就不存在青蛙了。二是,三只青蛙蹲在荷叶上,荷叶才保持平衡的状态,如果一只青蛙突然跳水,肯定会引起荷叶的倾斜,于是其他两只青蛙也被带入水中,最后荷叶上就没有青蛙了。
  除了以上答案,这则趣味题可以引发领导者关于决策的更多思考。首先,人们知道决策时,要考虑后果。企业的决策会使社会、经济产生变化;领导的决策会对团队成员、下属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企业或者组织的存亡问题;其次,处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或组织受到“关联方”的影响。比如:合作公司之间存在着无法摆脱的裙带关系,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关联方发生变化,也会无意地对自身造成影响。事实上,每个人在决策时都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有人这样比喻:同样是苹果,种类却不尽相同,有酸有甜,有脆有面,有红有青。如果一个人原本喜欢吃又脆又甜的“红富士”,却拿到了又酸又面的“黄香蕉”,而且一吃就是一辈子。这就是决策的后果,它会影响未来的人生。
  古人说:“凡事谋定而后动。”谋就是要做到科学,优秀的决策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管理者在工作中经常要对事情做出分析、判断与决策,不少管理者注重效率,雷厉风行,希望尽早做出计划与方案。但是,有不少企业由于计划不周而受到损失;也有不少是因为过于谨慎而失去很多机遇。决策者要养成善于思考、选择的习惯,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企业领导如何提高决策精准度呢?
  第一,决策者要进行实际考察。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常常走到市场去了解第一手资料,了解人们为什么不能积极执行,是人的问题还是决策本身的问题,或者是市场上发生了自己还没不知道的变化。
  第二,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通道。仅仅通过考察市场并不能全面地了解真实的情况,决策者还应建立更多的信息通道:最简单的形式是市场日报表,中级的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最高级的形式是建立专业的信息岗位设置。
  第三,精密的决策过程。决策要通过多方信息的反馈,再加上管理者、专业人士的分析、判断,最好是要配合专业的数据分析模型,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方案。
  第四,科学的决策校准。对决策进行校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权限控制:超过权限就无权决策,具体的决策要交给相关部门商定,即使是董事长的决策,关于财务的方案也最好交由财务部门审核,以此评估企业目前的状况是否可以支持自己的决定。(2)议会控制:领导者做出的决策是要让下属去执行的,比如:由业务、生产、储备等部门执行,请他们一起参加讨论,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帮自己评估决策方案。(3)实践验证:决策开始阶段,最好先进行小范围测试,然后改掉实际不能执行的部分,找出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再大面积推广,这样可以避免产生大的损失。
  另外,要想更进一步提高决策精准度,也要了解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的个人因素。通常情况下,领导决策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凭直觉进行决策。有些企业或者个人进行决策,没有经过周密的分析研究,没有掌握充分的资料,对实际情况一知半解,也没有多方征求意见,更没有进行商讨,只是凭着感觉贸然下策。结果导致决策方案与现实相差甚远,难以执行,不得不“偃旗息鼓”。
  第二,跟风决策。很多企业领导,在工作中没有好的思路,便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以至于将别人的特色做成了自己的样板,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知行不通,还要照搬照抄,结果只能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第三,“见利忘义”决策。有些企业领导在决策时,没有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只顾眼前个人利益,不顾企业长远发展,将其他人的利益置于不顾,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不计后果,断然下策。
  第四,“独断专横”决策。正确的决策应该是集众人智慧的,有些领导固执己见,不听取任何人的意见,也不咨询专家,独断专横,后果只能是“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如果领导者能够减少自己的失误,相对而言决策的精准度也会得到提高,所以管理者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决策过程,还要提高自己的决策素养,避免产生没有必要的失误。而就自身素质而言,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克服从众心理,不人云亦云,大胆探索,这样才能发现常人不能发现的问题,捕捉到成功的机遇。
  另外,自信心也是优秀决策者的主要心理特征,没有自信就没有决策,只有积极面对,不逃避任何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任何一个决策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决策方案不可避免要有挫折或失误,只有把握大局,当机立断才能尽快达到决策的目标。提高决策的精准度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努力,才能逐渐地得到提高。
  第二章
  战略是前提:
  领导谋全局,员工才会谋一域
  自从有了战争,就逐渐出现了战略。战略的原意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一般意义上的战略是“指导全局工作、决定全局命运的方针、方式与计划”。在企业管理中,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战略评估。企业战略主要是一个公司在竞争中定位选择的问题,包括企业的业务范围、业务能力、管理体系等。
  企业战略包括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能力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确定出企业的三个基本战略选择: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功能战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学表示,战略的实施是平衡的艺术。一个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明确战略,企业若没有选择出一种战略,就会处于两难的境地,在不同的战略之间来回摇摆,这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做法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1。没有战略管理,企业必将成为流星
  在非洲无边的草原上,羚羊每天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必须要跑得更快,否则将被狮子吃掉;而狮子睁开眼,首先闪现在脑海中的是自己必须要比羚羊跑得快,否则会饿死。就这样,羚羊与狮子每天都在与生命进行着竞跑。竞跑给羚羊与狮子带来压力,迫使它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淘汰弱者,最终羚羊与狮子都能够得到进化。
  市场经济社会,虽然不像动物界那般弱肉强食,但是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国家还是团队,甚至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竞争。竞争是每个时代都不可缺少的主题,国家之间有竞争,团队之间有竞争,人与人之间也有竞争,竞争几乎无处不在,是市场经济与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竞争不是坏事,竞争促使不同主体之间你追我赶、相互促进,从而促使个人进步、社会进步、国家进步。企业无法回避与竞争对手对决的问题,因此,企业领导者每天醒来所考虑的就是,应该如何应对竞争对手,使企业获得长期的发展。与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对决成了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就是所谓的战略管理。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裁,北大首届工商管理硕士王璞在其著作中表示,一个企业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事情应该是做正确的事,即战略。战略管理,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规划,战略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只有加强战略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目标。
  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纵观国际大公司无一不折射出战略管理的得与失。中国石油集团深入分析全球环境与自身条件,统筹全局,树立战略制胜思想,坚持国际化战略,推进国际能源公司建设,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石油集团的发展证明,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加强战略管理,才能破解发展难题,激发新的活力。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瞬息万变,市场越来越开放的同时,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事实上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企业都无法回避与竞争对手对决。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要在竞争中谋取生存发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战略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成为强者,才能赢得发展的机会。因此,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拥有战略思维。在一个企业中,为了共同的事业,员工会期待领导引领大家,制定战略,分配任务。企业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作为领导者,要能够做出战略计划,为自己的团队指明前进的方向,引领自己的团队走向最终的目的地;同时还需要使团队保持一定的凝聚力,并尽可能地满足整个团队的需求,这样才能带着自己的团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中国历史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掌控了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至阴山,北达贝加尔湖的大片地域。他的子孙后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国,这样大的基业当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成吉思汗从出生起,就比普通的孩子命苦,他从小丧父,被族人抛弃,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妹妹们艰难度日,甚至差点在草原上冻死。更惨的是还被仇家追杀,为了逃命跑遍了整个蒙古草原,吃尽了苦头。多年的流浪生活并没有磨损掉成吉思汗的心智,反而将他的性格塑造得更加坚强勇敢,也让他更具有野心。生活的艰难告诉他,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只有将自己变得强大才能不受欺辱,才能保护自己的亲人。他下定决心,必须要报仇雪恨,将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来。他还要统一蒙古草原,消除分割的局势,建立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吉思汗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当时,蒙古大大小小的部落散乱分布,互相吞并残杀,最后形成了几个较大的部落:塔塔儿部、蔑儿乞部、克烈部、乃蛮部、札答阑部等。各部落之间互相争斗,战事不休。羽翼未丰的成吉思汗无法同时与众势力抗衡,便采用合纵连横战术,借助克烈部的支持,打击了仇家蔑儿乞部,之后又借助克烈部的力量击垮了劲敌札答阑部。
  对于最强势的敌人塔塔儿部与乃蛮部,成吉思汗不着急下手,而是经常对其实行“骚扰”战略。这样可以对他们的实力有所了解,也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厉害。另外,成吉思汗还利用“挑拨离间”战术,故意制造塔塔儿部与金王朝的矛盾,从而借助金王朝的力量来打击塔塔儿部。成吉思汗之所以这样做,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自己的势力还不能与之抗衡。他还在积蓄,还在谋划,准备找到合适的机会再进攻。
  在争斗的过程中,成吉思汗也没有忽略自己队伍的建设。他逐步制定纪律、法令,让生性自由的游牧民族学习农耕民族的长处,来维护队伍的稳定。内部民众安定、队伍纪律严明,这都是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基础。成吉思汗还明白内部领导稳定的重要性,于是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和自己十几位生死之交在班朱尼河立誓:“我铁木真如大功告成,必定与诸位同甘共苦,倘若违背誓言,将变成这河中的浑水!”最后,十几位壮士全成了蒙古国的开国元勋,无一背叛。
  终于,成吉思汗大战的时机成熟了,他一举击败宿敌塔塔儿部。此时,跟他联手合作的克烈部忽然与之反目成仇,成吉思汗从全局考虑,果断消灭了它。之后,克烈部的残余势力加入了成吉思汗的队伍中,于是他又成功消除了强大的乃蛮部。最后,整个草原都被成吉思汗所掌控,他成为当之无愧的草原霸主。然而这还不够,他还有更远大的计划,他要向外扩张,建立更大的“事业”。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他兵分两路,一路攻打西夏,收服江古惕部、维吾尔部,另一路正面攻击金王朝,然后两路会合,将金王朝拿下。金王朝一直对蒙古部采取压迫政策,是蒙古人的世仇。为了防止蒙古部落扩大,金王朝多次派兵袭击蒙古人,而且,成吉思汗的祖先都是被塔塔儿人押送到金王朝用酷刑处死的。为了打击金王朝,成吉思汗忍耐了很多年,准备了很多年,到时机成熟时,他便率领大军对其猛攻毒打,最后金王朝土崩瓦解。可以说,成吉思汗如果没有这样天才般的战略计划,是不可能成就这伟业的。成吉思汗最终能够成为霸主,每一步都在他的计划之中。他建立草原帝国的战略决策与部署,值得所有企业、组织的领导人学习。
  战略管理可以充分体现领导人远见的卓识与决策的能力。无论武器多么精锐,人员多么充足,如果没有正确的战略部署,团队只会坐吃山空,束手自缚。成吉思汗凭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为蒙古族争取了一条光明大道。虽然他没有读过书,但是成吉思汗从老人讲的故事中懂得了战争的艺术,他了解到做大事必须要有计谋,在力量不强的时候找强手做靠山,当自己羽翼渐丰的时候找机会先对弱小的敌人下手,在自己力量壮大的过程中,他始终盯紧每一个目标。虽然他力量小,但却始终掌控着战争的主动权。他或许不懂得战略这个词,但却凭借着优秀的战略能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同样,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该具有像成吉思汗一样的战略智慧,制造一切机会壮大企业的实力。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只有不断地积蓄力量,制定战略决策,才能避免被其他企业击垮。企业也只有在不断的发展中才能生存下去,而战略部署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具有战略性的思维,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领导者如何有效地实施企业战略部署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何志毅在讲到战略管理时说:“如果你拥有战略头脑,但不具备战略细化、战略实施的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战略家,充其量只是一个参谋人员而已。”拥有了好的战略,还要进行有效的战略部署、执行,这样才能达到战略的最终目标。
  马云曾经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说过:“三流的执行加上一流的创意,远不如一流的执行加上三流的创意。”战略也是如此,战略计划得再好,如果实施部署不到位,那么也无法完成最终的战略目标。所以,如果说制定战略是一门艺术,那么战略部署也是一门学问。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何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下属,并让他们能够完美地执行出来,是需要花费精力解决的问题。
  俗话说:“战略制定得好,不如命令下得好。”部署战略任务,有一个通行的“5W+1H”的方法。“5W+1H”是指:Why(目的、缘由)、Who(人物、主体)、When(时间、状况)、Where(场所)、What(对象、内容)、How(方法、手段)。通常情况,这个模式概括了战略部署的全部内容,领导套用这个形式,就可以明确地将战略部署传达给下属了。但是这个形式的不足之处是,从西方人那里借鉴的方法,太过机械教条,很多中国人一时不能意会,所以经过斟酌取舍,按照中国人的办事习惯,将这种“5W+1H”的方法本土化之后,变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领导要向下属传达此次战略部署意欲达成的目标,并让他们明白完成任务好坏的标准,而且好坏的标准一定要明确、具体、量化。比如说:这批产品一定要达到国标A级标准,这样就让人很明白。因为A级标准有具体的量化数据,只参照数据标准,就能清楚地做出判断,从而知道是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