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卧薪尝胆-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勾践:“寡人不敢自以为明主,却知周公吐哺握发以纳天下贤士之义。更知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的君臣之道!所以寡人不会屈了你的匡国济世之才,更深知爱卿的报越忠君之心!”
  范蠡脸色微变,忙躬身而拜道:“范蠡谢大王知遇之恩。臣告退。”
  待范蠡退后,勾践将岩鹰召入。“你密去一趟楚国……”勾践道。
  灵姑浮府,夜。
  见诸稽郢与胥犴入,灵姑浮让往客座:“请!”
  诸稽郢却不入座:“大人,自闻知吴军打造水师后,将军们纷纷献策请战,认为应出一支精兵,去火烧了他们的船坞与正在打造的战船。我以为有理,已抽调善战的军卒千人,由我以及胥犴将军亲率,备足了磺硝火器,若昼伏夜行,三日后便可抵达椒山,一举发起突袭,可保功成!”
  灵姑浮:“好,我也正有此意!”
  诸稽郢:“既如此,我们今夜就出发。”
  灵姑浮稍一犹豫道:“此策虽好,可必须请得大王旨意!”
  诸稽郢:“大人,眼下士气正高,待请得大王之旨,恐士气已泄。”
  胥犴:“是啊,大人,公孙雄虽已知我们发现了他的水师与造办之地,可他不会想到我们如此之快就发起突袭,我们只能宜早不宜迟。”
  灵姑浮:“不行,必须得大王示下!我立即进宫请见大王,你们可在我府内等着,千万不可造次,务必等我回来!”
  勾践寝宫,夜。
  勾践:“将士们愿主动出击是好事。”
  灵姑浮:“大王已准?”
  勾践:“寡人先问你,吴军水师若已有备呢?”
  灵姑浮:“我们是突袭,不怕他有备。”
  勾践:“既如此,一千人太多了。”
  灵姑浮:“大王以为多少人合适?”
  勾践:“此行的目的是为放火,两百人足够了。”
  “那就精选两百人,今夜就去。臣告退。”灵姑浮已迫不及待。
  “慢着!”勾践喊道,“寡人未准!”见灵姑浮一愣,勾践又道,“寡人问你,此行不管有成无成都不许暴露身份,你们能做到吗?”
  灵姑浮:“不暴露身份?”
  勾践:“不错!也就是说,这不是我们干的。”
  灵姑浮:“推到楚国头上去?”
  勾践:“不是推,而是要着楚人的战袍,用他们的旗帜,就连行军,也应由楚国方向潜入,能办得到吗?”
  灵姑浮:“能!”
  勾践:“还有最后一件,不许让吴人拿去一个俘虏。”
  灵姑浮:“那就臣亲去。”
  勾践:“不行,凡将军皆不可去!”
  

第十三章 议和(6)
灵姑浮已不能确切回答了,只得道:“臣这就去请教军师。”
  勾践:“不行,这事越少人知道就越好。”
  灵姑浮:“臣有了。这两百人,务要挑选家中父母健在的,臣会宣称,若有人当了俘虏,父母家人尽皆获罪。”
  “灵姑浮,你退下!”勾践声调一高。
  灵姑浮:“大王准了?”
  勾践:“不准。退下!”
  灵姑浮只得悻悻而退。勾践开始沉思。苦成悄声取出一件大袍为勾践披上。“没你的事了,去吧。”勾践挥手赶走苦成。
  天亮时,苦成再入,见大王仍在外宫呆着,惊道:“大王一夜未睡?”
  勾践这才断然道:“你去告诉灵姑浮,他们的计策可行,但若有失,必须由他担起此责!”
  大校场,日。
  苦成入军帐。灵姑浮正与诸稽郢、胥犴等人密商着,一见苦成,灵姑浮正要开口,苦成却道:“司马大人,让其余人等皆退下。”
  诸稽郢等人退出帐后,灵姑浮迫不及待:“大王准了?”
  苦成:“大王旨意,你们的计策可行,但若有失,其责须由你承担。”
  灵姑浮:“请大人禀告大王,若有闪失,灵姑浮绝不推卸罪责!”
  到了当日夜间,两百名敢死的军卒皆已肃立!灵姑浮道:“你们此行干系重大!若火攻有成,人人进爵三级。若不成,就拼杀至最后一人。本司马将赏罚分明,以身殉国者,你们的父母妻儿,皆可得重恤!若被俘,那你们的家人重则处死,轻者流放或发配为军奴……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众军卒皆呼。
  寒风中,军卒们出发。灵姑浮凝望着,一直望到最后一个人影消失于夜幕之中……
  伍子胥府,日。
  公孙雄入府。伍子胥见了不快道:“你岂可擅离水师大营?”
  公孙雄:“相国,事情重大,公孙雄不得不亲禀相国。”
  伍子胥:“噢?”
  公孙雄:“我水师的造办处与大营皆已被越军探去。”
  伍子胥怒道:“你们是如何保密的?”
  公孙雄:“末将失职。”
  伍子胥缓和了语气道:“先不言失不失职,告诉老夫详情。”
  公孙雄:“此番来人竟是越国的司马灵姑浮,幸被末将帐下的武士黑翼发现,禀明末将,末将亲率人围堵截杀,还是被他逃了回国。”
  伍子胥:“能发现他们还算不错,若不然,我会仍蒙在鼓里。想不到越国的司马都可充当细人,如此看来,勾践对我军的动向早已高度关注。”
  公孙雄:“请相国示下,眼下我该如何办?”
  伍子胥:“若迁移造办之处,我损失太大了。依老夫看,造办处仍不迁移,但为防小股越军火攻或偷袭,须重兵把守。干脆,将水师大营与造办处合于一道,早晚警觉,严防越军!”
  公孙雄:“谨听相国之命。”
  “速回营去吧。”伍子胥说完见公孙雄还在犹豫,便已看出端倪:“大王那儿你不用再禀,以免他分神,老夫会善加处置。”
  公孙雄不敢再多言,默默而退。
  林中,夜。
  一群抱着磺硝油脂的军卒正要越出树林往不远处的船坞扑去时,忽然火光四起!军卒们已被团团围住。厮杀顿起。军卒们纷纷被杀!
  “大将军有令,拿活的!”一名将军喊后,吴军卒勃起一片“拿活的”呼喊。
  火攻的二百军卒只剩下十多人。他们见退无可退时,便将磺硝油脂堆在一道,打石点火,烈焰顿时冲上树梢……围在一起的军卒们纷纷被烧死!
  公孙雄率着黑翼至:“拿住活口了吗?”
  一名将军道:“皆死!”
  公孙雄:“究竟是何人?”
  将军:“他们打的是楚军的旗帜,军卒皆服楚人的袍甲!”
  见黑翼垂身在翻看尸体,公孙雄:“你还翻什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三章 议和(7)
黑翼:“他们不像是楚军。”
  公孙雄:“若不是楚军,那便是越军。快查!”
  黑翼以剑割开尸体的袍服,割了数具尸体后,终于发现一具尸体的背上有文身,便喊:“大将军,是越人!”
  伍子胥府,日。
  伍子胥一掌击于几案,厉问道:“能揭露他们吗?”
  公孙雄:“能!”
  伍子胥:“怎样揭露?”
  公孙雄一指身后垂着首的黑翼道:“正好有一具尸体是他所认得。”
  伍子胥:“好,王孙骆出使于越,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文种正逼着王孙骆签什么和约呢。你们以使节的身份立即入越,一定要揭穿勾践假惺惺的面目,把破坏和谈的责任全推在他身上。”
  国宾驿馆,日。
  文种与王孙骆正谈着,一名吴国的有司入,与王孙骆耳语着。王孙骆脸色立变对文种道:“大人,本使向贵国严正抗议!你们一面与我国议和,一面竟偷袭我军,你们竟不宣而战!”
  文种微笑道:“吴使无事生非,无故诬陷我国是何道理?文种代我大王也向你抗议!”
  王孙骆:“那好,请去一个地方,看你如何抵赖!”
  村庄,日。
  文种与王孙骆率多名随从进村。当行至村场时,公孙雄与黑翼已在。在场还有多名村民。
  公孙雄向黑翼示意,黑翼便问一对年老的村民:“你们的儿子呢?”
  村民:“从军啊。”
  黑翼:“想不想见儿子?”
  村民:“能见,再好不过。”
  黑翼便自一只木椟内取出一只包裹当着老夫妇打开。竟赫然是一颗首级!年老的夫妇一见,当场即晕。黑翼早有准备,竟取一桶水,泼向老夫妇。不一会儿,便听得一声凄厉无比的呼号:“儿啊——”
  村场顿时一片嘈杂。
  国宾驿馆,日。
  文种善辩,此时也已难辩。公孙雄与黑翼昂立而冷笑。王孙骆抖着一束书简道:“大人,此是你所列的数种条款,第一款便是互不相犯!想不到你们竟使无赖行径,无诚无信。是你们打破了议和局面,一切责任皆由你越国负。”
  文种:“吴使,这其中必有误会,请让我解释。”
  “用不着了。”王孙骆冷冷道着,将书简往地上一扔,“回国!”
  文种:“吴使且慢!”
  已没有人再听文种的,王孙骆等众脚踩着竹简,皆出驿门。
  范蠡府,日。
  范蠡一见文种,便大吃一惊:“你怎么啦?”
  文种脸色之可怕范蠡也从未见过。他死死地盯着范蠡,许久,忽勃然而喊:“你混账!”
  范蠡:“平白无故的,你骂我干什么?”
  文种:“骂你,我恨不得扇你!”
  文种真的挥手欲扇,被范蠡一把拿住,范蠡问:“究竟何故?”
  文种这才道:“你是怎么做军师的?读了些鬼书就敢出来胡混?”
  范蠡:“我是胡混,与你无关!”
  文种:“你误国,与我有关无关?”
  范蠡这才大怒:“你说什么,范蠡如何误国了?请你说清楚!”
  文种:“你为何要煽动大王去火攻吴军的水师大营?”
  范蠡一惊,冷声道:“我若说此事我毫不知情,你一定不信。”
  文种:“你是军师,如此大的事你会不知?你就是说破天去也没人会信。”
  范蠡脸更冷:“我不想说,更不想把天说破。你走吧!”
  文种:“你不想解释?!”
  范蠡:“用不着!”
  文种袍袖一甩,愤而出府。
  勾践书宫,日。
  文种入内便道:“大王,岂可如此行事啊!”
  勾践:“你指什么?”
  文种:“我军夜袭吴水师之事!”
  勾践:“文种,你气冲冲的是来责问寡人的吗?”
  文种这才收敛:“大王,王孙骆道我无诚无信,发出严正抗议后,撕毁了几乎已谈成的和约,扬长而去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三章 议和(8)
勾践:“什么无诚无信,他吴人有过诚信吗?”
  文种:“可此番毕竟是我失信在先。不知此事是如何发生的?臣问过范蠡,他推说不知。”
  勾践已怒:“文种,你想追查是吗?”
  文种:“总该有人承担责任,如此,我们也好给吴人有个交代。”
  勾践:“给吴人一个交代?文种,你可别忘了,吴亡我之心不死!”
  文种:“正因为此,我才更应有理有节。”
  苦成入,禀道:“司马大人已在宣室跪请大王降罪。”
  勾践:“宣他进来。”
  灵姑浮入,跪告道:“大王,末将自作主张,又谋策不力,导致突袭吴军水师失败,损失了两百名军卒,请大王降罪!”
  文种:“司马大人,你这是避重就轻!死了两百名军卒算什么,因你此举,破坏了越吴两国关系,此罪才大!”
  灵姑浮反驳:“大人,吴越两国有怎样的关系?不仍然是你死我活吗?”
  文种:“照你之言。两国之间,就一直要你死我活下去?”
  灵姑浮还欲言。“别争了!”勾践已喊,“灵姑浮,寡人革去你的司马之职,你服不服?”
  灵姑浮:“臣服。”
  勾践:“那好,由诸稽郢暂任司马之职,你仍可为将,在他帐下好好效力吧。”
  文种对大王的处置显然不服,刚道:“大王……”
  “别再说了!”勾践断然道,“都退下!”
  夫差书宫,日。
  伍子胥:“大王,王孙骆已自越国返回。”
  夫差:“他返回干吗?”
  伍子胥:“谈无可谈!”
  夫差:“既是议和,就什么都可以谈,为何会谈无可谈?”
  伍子胥:“因为越人毫无信义可言。”
  夫差:“寡人所以命王孙骆去议和,图的就是他们的不讲信义!”
  伍子胥:“有何必要,我们干吗陪他们浪费精力。”
  夫差:“相国,国与国间的关系原本就很复杂,这岂能说是浪费精力?”
  伍子胥:“大王,臣正想向你禀报呢,勾践遣了一支精悍的小队,带足了磺硝油脂……”
  夫差惊道:“他们要火烧我水师大营?”
  伍子胥:“大王勿惊,区区两百人的小队,已被公孙雄将军杀得一个不剩。”
  夫差:“好!”
  伍子胥:“可令人更愤慨的是,勾践竟命此小队扮成楚军,幸被公孙雄察觉。老臣命他入越,揭露了真相,提出严正抗议后,王孙骆才撤回国来。”
  夫差:“既揭露了真相,本可好好利用,羞辱得他勾践抬不起头来,让他产生悔意,王孙骆为何匆忙而撤?”
  伍子胥:“是老臣命他撤回的。勾践不会有任何信义可言,大王再不能对他心存幻想了。我们与越国不可能太平相处!”
  夫差:“寡人说过要与勾践太平相处了吗?”
  伍子胥:“那大王何意?”
  夫差:“臣服了他,让勾践拜在寡人的脚下!”
  “绝不可能!”伍子胥突然严厉地道,“大王岂可忘了先王之仇?若是如此,所有的吴人都不会答应!”
  夫差:“相国无需动怒,臣服可文服,也可武服,寡人一定会将勾践拿住,那时再来争杀是不杀,如何?”
  伍子胥:“勾践毕竟是一国之主,越国的力量也不弱,拿他并不容易,我举国上下均需发奋,大王更应如此。至于杀是不杀,那就等大王拿住他再说!”
  范蠡府,日。
  范蠡正极其认真地在刻着竹简。灯火摇曳。范蠡心语:“臣闻,夫圣人行兵,上与天合德,下与地合明,中与人合心,义合乃动,见可乃取。臣又闻,夫战之道,知为之始,不知,未可战。知为之要,知即审也……”
  文种府,日。
  文种对立于面前的管胜道:“去将范蠡请来。”
  管胜:“大人,小的已请过了,他不肯来。”
  

第十三章 议和(9)
文种:“那就再去请!”
  管胜:“大人为何不去他府上呢?”
  文种:“你啰嗦什么,快去!”
  勾践书宫,日。
  曳庸大跪于地。“曳庸,平身吧。”勾践道。曳庸仍沉浸在大王终于召见他的激动中,他双肩耸动,几乎不能起。勾践又道,“这些时日委屈你了。”
  曳庸哽咽出声:“大王,大王啊……”
  “坐吧,坐着说话。”苦成为曳庸铺了锦垫,去扶曳庸。曳庸坐下后,勾践又道,“越吴为敌,此番你又是被伍子胥拿住,寡人不得不慎重对待。”
  曳庸:“应该的。大王这是为罪臣好啊。”
  勾践:“自明日起你继续上朝,你的府人已遣人去召回。你可知,寡人为何要流放你的府人吗?”
  曳庸:“曳庸去吴声称是为避难,若不是大王果断流放了臣的府人,伍子胥岂能善罢甘休?臣恐怕早已被折磨死于异乡,又岂能回国面见大王?”
  勾践:“你明白就好。”
  文种府,日。
  文种:“他还是不肯来?”
  管胜:“范大人说,反正上朝时皆可见面,他让大人别再烦他。”
  文种:“他怕烦,就别出仕。”
  范蠡府,日。
  大门紧闭。文种亲至,命管胜敲门。管胜敲了许久,没人应门。
  文种喊:“范蠡,为何不敢见我文种?”
  灵姑浮府,日。
  石买问灵姑浮:“姑浮啊,你知道老夫为何急着见你吗?”
  灵姑浮:“外父有何要事?”
  石买:“天大的事!老夫刚闻侍人来报,大王已召见曳庸,宽恕了他。”
  灵姑浮:“这是好事,却不是天大的事。”
  石买:“你看你,还是不上心哪,怪不得大王会免了你的司马之职。”
  灵姑浮:“偷袭遭败,死了两百军卒,灵姑浮应该获罪。”
  石买:“你啊,你还是不明白,死两百军卒大王就能免去你的司马之职?大王之所以免你,是文种和范蠡等欲议和,大王是免给他们看的。其实,大王心里一定是不情愿,你知道为什么吗?”
  灵姑浮:“不知。”
  石买:“大王欲战!可担心文种、范蠡等的极力反对,所以,先按下心思不露。这会儿,你复职的时机已到。”
  灵姑浮:“请外父细言。”
  石买:“再用曳庸,足可表明大王已暗暗下了与吴再战的决心,其目的是为增强文臣们主战的呼声。眼下,大王最想听到的是武将们的请战之声。大王本想从范蠡那儿先听到,可范蠡也主张议和,这让大王很失望。姑浮,你应率先去向大王请战!去吧,进宫去求见大王。”
  勾践书宫,日。
  灵姑浮正候宣。苦成道:“将军,大王让你有话放到明日朝会上去说。”
  “大人,请再禀告大王,灵姑浮是为请战而来。”见苦成犹豫着,灵姑浮又道,“大人,事关国家大计,请再禀一次。”
  苦成只得又入内,再出时对灵姑浮道:“大王已同意见将军,请吧。”
  书宫内,勾践望着跪下的灵姑浮道:“你是为请战而来?说说必战的理由。”
  灵姑浮:“大王,末将的理由很简单,吴军水师就是为侵伐我国而打造,待其建成,想再灭它就难了。我无论如何得趁其尚未成军,将其一举摧毁!”
  勾践:“你的理由是很简单,却很明了。此是你个人之见吗?”
  灵姑浮:“所有的将军们都与末将持相同之见。”
  勾践:“将军们虽有此见,可把握如何,将军们考虑过吗?”
  灵姑浮:“吴军的水师人数大约三万,我若主力尽出,虽也是三万人,可吴军水师因大船未造成,还不能水战。我若攻他,他只能与我进行陆战。而吴水师是由部分陆师以及招募的新兵组成,公孙雄未行陆战操练,我若突然伐他,必惊慌失措,战力不强,所以我会有必胜的把握。”
  

第十三章 议和(10)
勾践:“你与将军们关注的全是水师,可寡人知道,伍子胥手里还握有两万陆师,就驻扎在他们的王城附近,这你们考虑到了吗?”
  灵姑浮:“我们想到过,却未能如大王思之周全。”
  勾践:“那好,无论战与不战,你都可与诸稽郢、胥犴等将军好好商讨,拟定出一个详细的战之谋划来奏与寡人一阅,如何?”
  “遵旨。”灵姑浮道。
  

第十四章 范蠡出走(1)
范蠡府,日。
  范蠡已刻完那束名为《审战》的竹简,包扎好。当范蠡出府门时,文种却自墙角转出堵住了范蠡。文种道:“你竟不肯见我?”
  范蠡:“大人有事吗?”
  文种:“想不到你竟如此气狭?”
  范蠡淡笑道:“这种时候非要见我,你以为合适吗?”
  文种:“何谓合适?进府去说!”
  范蠡:“可范蠡正要去见大王呢。”
  文种:“大王召你了吗?”
  范蠡:“未召,是求见。”
  文种:“大王正忙着见其他大臣,你急什么?”
  范蠡一愣,这才挥手,请文种进府。
  刚在府内坐定,文种便道:“你知道大王忙着见大臣为的是什么吗?”
  范蠡:“猜测大王的意图,你不怕犯了臣戒吗?”
  文种:“关乎到国家安危,还怕犯臣戒?你知不知道,大王恐已下了一战的决心?”
  范蠡:“大王要战,自有大王战的道理。”
  文种:“你还在与我赌气?”
  范蠡:“我何苦要与你赌气。”
  文种:“那你告诉文种,你是不支持一战的。”
  范蠡:“越吴必定要再战!既如此,迟战不如早战,早战还有机会破敌,迟战恐就没有任何获胜的希望了。”
  文种:“你真这么想?”
  范蠡:“不是范蠡,而是大王这么想。”
  文种摇颅叹息道:“真是可悲可叹啊,眼下朝廷的文武大臣几乎人人都持此见。文种本以为你能清醒一些,没想到你竟也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范蠡:“你不知我的还有更多。”
  文种:“还有什么?”
  范蠡:“范蠡怕事,而且还怕死!”
  文种:“本想着你也能力劝大王,可你……既如此,文种也没什么再可说的。告辞!”
  范蠡不言,也不送。待文种去后,范蠡思之良久,他竟又摊开卷好装袋的简策,以手抚而苦笑。范蠡的心语:“所谓审战,一审赏,二审罚,三审物,四审备,五审声,六审思,七审天地之象,八审中正人和……”
  侍人入,打断了范蠡问:“大人,宫内还去吗?”
  “先不去了,你退下吧。”范蠡仍深思着。
  越王殿,日。
  石买出班奏道:“大王,微臣闻,夫差矢志报其祖之仇,正日夜备战,若待其有成,我便悔之晚矣。臣请大王先发制人,挥师攻入吴国,灭其尚无战力的新编水师。”
  文种:“石买,休得蛊惑大王!且不说吴人实力强大,单论我远道去伐,不仅易兵疲力衰,还会激起其国人的同仇敌忾,吴若奋力一战,我军必败!如此,将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勾践:“是何后果?”
  文种:“吴人必会趁我军败时挥师反攻,侵入我国。到那时,我将以何兵拒之?”
  勾践:“军师,你怎样看?”
  范蠡:“正如文种所言,夫差失其祖,有愤。而吴丧国君,更有耻。雪耻之国,其志坚,其力齐。万民同心,其势必不可挡!”
  文种闻范蠡的这一番话,惊讶地望他。范蠡却视而不见!
  灵姑浮却已按捺不住:“军师,难道你怕了吴国?”
  范蠡:“将军,你以为范蠡会怕吗?”
  灵姑浮:“军师的话里我听出了个怕字!”
  范蠡:“范蠡果真有怕的话,那也是怕你。”
  灵姑浮:“怕我什么?”
  范蠡:“浮躁轻敌!”
  “你……”灵姑浮瞪圆了双眼,须发贲张。
  “灵姑浮,退下。”灵姑浮退后,勾践又道,“军师,即使我不先发制人,夫差也会很快率师来伐!依你之见,如何拒敌?”
  范蠡:“真到那时,我可避其锋芒,保存主力,坚守要冲,乘虚击之!还有,自现在起,我就应与楚国打好交道,吴若伐我时,请他们借兵与我,到时,可合两国之力而败吴。”
  

第十四章 范蠡出走(2)
灵姑浮在一旁道:“楚国自顾不暇,他们肯借兵吗?”
  范蠡冷笑,不愿理灵姑浮的茬儿。文种:“臣有本要奏。”
  勾践:“你说。”
  文种:“大王,以臣之见,不仅不可先发制人,我还该向吴国主动示好,再次言和!”
  勾践:“再次言和?文种,寡人没有听错吧。”
  文种:“微臣之所以力主言和,是鉴于越吴两国国力的综合考虑。且不说吴国兵多将广,单就民殷国富而言,越国也不及吴国的一半!两国若再开战,不说首战谁输谁赢,拖上个一年半载的,首先拖不起的是我们……”
  灵姑浮不耐烦地打断文种道:“之前也是吴强我弱,为何有檇李之胜?”
  文种哼了一声道:“檇李之胜是侥幸之胜!”
  勾践已明显不快:“文种,何出此言?”
  文种:“之所以有檇李之胜,原因无非两个,一是三百死士刎颈,二是阖闾的浮躁轻敌。若与吴军再战,死士之计已不可用,用也无效。请问,我有何计何策,能再战而胜敌。”
  皓进也道:“话不能这么说。我当然不会再用死士之计,夫差也确不是庸常之辈。所谓水无常势,兵无常形。用兵之道,在于出奇制胜。你又如何料定军师再无计可施?”
  文种冷冷道:“若要有计可施,恐怕得请孙武仙临了。”
  曳庸也站了出来:“可大人别忘了,范蠡也极善用兵!”
  文种便盯着范蠡道:“范蠡的确有将帅之才,可是……”
  范蠡连忙道:“范某自知不才,即使略有雕虫小技,又岂能与用兵如神的孙武大师相提并论。可以这么说,孙武大师如苍穹孤悬之月,而范蠡只是暗夜的萤萤一虫。”
  勾践便转向众人:“众卿家,文种大夫之议可行吗?”
  曳庸:“且不说夫差,就伍子胥此人的霸道而言,他会容忍我再与他们议和吗?”
  皓进:“千万别再提什么议和,我们若再提,只会遭他吴国取笑,何必再自取其辱?”
  文种:“吴人取笑也好,不理不睬也行。文种不信吴国就没有识大体、顾大局的臣子!”
  勾践:“文种啊,你的再次言和,无人苟同,此议搁置了。”
  文种:“大王请三思。”
  勾践道:“还要怎样三思呢。吴国正全力打造水师,如果迟早一战,我只有趁其尚未成军,毫无战力之际,一举而击溃它!”
  范蠡:“挥师伐吴,我军几乎没有胜算!”
  文种:“何止是没有胜算,越国危矣!”
  勾践已明显露出不快之色。
  “大王,灵姑浮已忍无可忍了!”灵姑浮的手指几乎触及文种的鼻子,“想不到你竟如此贪生怕死,枉大王重用你!”
  “放肆!文种区区一命算得了什么?”文种终于大怒,他转身对勾践道,“大王,朝会议政,若容人身攻击,越国更将无宁日!”
  勾践冷冷道:“灵姑浮,你退下吧。”
  “我灵姑浮眼里容不下沙子,更见不得妇人!”灵姑浮退后时又说了一句。
  文种厉目望着勾践,见勾践装作没听到便长叹一声:“文种虽愚,岂容他人如此诋毁!”说完,竟拂袖而去。
  勾践:“灵姑浮,文种虽耿,可他并没有恶意,你不该当朝羞辱他。”
  灵姑浮:“末将谨记大王教诲!”
  勾践:“散朝后,你去他府上赔个不是。”
  “这……”灵姑浮极不情愿。听勾践“哦”了一声,灵姑浮才道,“末将遵命。”
  文种府,日。
  灵姑浮下了车,正要叩门时门却开了。自门内走出管胜,他有意般问:“将军,何事?”
  灵姑浮:“请告知你家大人,就说灵姑浮来访。”
  “来访?”管胜假装不懂。
  灵姑浮:“那就……求见吧。”
  管胜:“究竟是来访还是求见?”
  灵姑浮欲怒,却克制了道:“那就……道歉!”
   。 想看书来

第十四章 范蠡出走(3)
管胜:“将军,你如何得罪我家大人了,要对他道歉?”
  “你究竟通不通禀?”灵姑浮怒道。
  管胜这才一笑道:“将军,在下多有得罪。我家大人料定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