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领导-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摧残和挫折了,况且各部门的长官又多在宫内,署员终年难得一见。因此当署员的,只有在递文件给长官签名时匆匆见一面,向长官汇报时说个几句话,那即使署员才德兼备,也不会被长官发现,又怎能被提拔、任用呢?
“因此,请皇上考虑,各部门的长官中,也要有不在宫内任职的,让长官能常和各署员接触,务使长官深入了解每位署员的性情、心术。而且,皇上要不时询问谁有才、谁正直、谁仅有小智、谁堪当大任,这样一来,不仅是署员的优劣会被发掘,就连长官的能力高低也可以通过比较发现。”
曾国藩强调:“通过这种办法,所有人才就都掌握在皇上手中了。然后再依照旧例,依次实行举荐法和鉴别法,再加上偶有的破格提拔,那就能善用所有人才,这对国家将是一大助益。”
曾国藩提出这种人才培养、选拔法的背景虽是在清朝,但是其中提倡的观念即便到今日还相当实用。
在这个办法中,曾国藩最重视的是长官必须常和每位署员接触、必须熟悉每个人的优缺点和性情,唯有如此,才能知人善任。
同理,在现今企业中,领导者必须常和每位下属接触,必须熟悉每个人的优缺点和性情,唯有如此,才能识别人才、提拔人才。
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才有多大的影响。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想发现和获得更多人才,就应该排除各种妨碍人才发挥的障碍,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然懂得领导统御的管理谋略,既能知人善用,也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下属尽情发挥自己的特殊才华,完成自己心中的计划。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流,一方面可深化全社会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也为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良好环境。只要是人才,只要有才识,在各行各业中就应受到重视与尊重。
如此长久下来,有道德、有见识的人就能担任领导工作,有才能、有经验的人就能管理各行各业。
人才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后,社会就能发展、进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会丰富,更能创造出幸福、祥和的生活环境。
人才要脱颖而出得靠机遇、靠条件、靠环境,就像清朝诗人魏源所说:“龙和虎逞威之时,能教天昏地暗,但若没有云和风的帮助,也是一筹莫展。”
这个比喻说明人才要能成长和有所作为,就要有必要的条件和环境,所以唐朝陈子昂曾感叹历代社会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难得机遇。
《红楼梦》中的探春也是如此。她在大观园中是具备管理能力的女性之一,也是行将没落的豪门中的一个改革者。然而在腐朽的封建家庭里,在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桎梏下,她无法一展才华和抱负,最后还是摆脱不了封建婚姻的悲剧下场。
还有,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一个偏僻的中学里做研究,由于没有资料,他一生中的创造大多重复了前人的发明,但如果他有机会进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凭他的才干是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
相反,著名化学家罗曼诺索夫出生在俄国的一个小岛上,那里没有学校,书也只有《圣经》,所以罗曼诺索夫到十岁时,还只能学到很少的知识。他正是后来有机会到莫斯科求学,才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才有多大的影响。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想发现和获得更多人才,就应该排除各种妨碍人才发挥的障碍,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以下就是几个塑造良好环境的好办法。
一、为人才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一文中指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常言也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当某人能力低且不出名时,大家便易与他相安无事;但若某人能力强而锋芒毕露时,马上就会有人出来攻击他。这已经是古今中外见怪不怪的现象。
以中国历史而言,就不断发生屈原遭贬、西汉贾谊抑郁而亡之类的悲剧。
由于这种原因,古代不少英雄豪杰便不得不行“韬晦”之计,本来颇具雄才大略,却不敢发挥。
西方社会也不例外,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曾写过一篇名为《竞选州长》的讽刺小说。书中主角一提出要出马竞选州长后,便立即遭到政敌们明枪暗箭的攻击,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弄得他有口难辩,只好声明退出竞选。
所以要避免以上情况,领导者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让人才能够尽情发挥,别让心存妒忌的人妨碍了人才的成长。若能如此,人才就不必行“韬晦”之计,自能尽力贡献所长,努力为组织谋取利益。
二、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
历史上一些开明的君主都十分注意创造机会均等的环境,让更多人才能够发挥才华。例如,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克服科举上依靠门第、亲戚、私人关系和请人代笔的作弊现象,立志改革科举,并下令所有考生答完试题后,一律将试卷上的名字粘起来,以防徇私舞弊。
武则天创造的“糊名考试”,就是让有才华的人能有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人才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充分发挥学识和才华,不过要进行竞争,就要有一个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方能让人才在公平、平等的环境中,通过考试、选拔等各种方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没有适当的竞争,就没有人才优质化;没有公平的竞争,人才就难以脱颖而出。因此,领导者努力创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就是促进人才快速成长的关键。
有好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才能使人才脱颖而出,所以领导者如果想获得人才,就要为人才创造出能让他们尽情发挥才能的环境。若是无法做到此点,人才当然会被埋没,这对每个企业领导人而言都将会是一大损失。
没有私心,才有良心
率直的心胸可将人才的聪明才智导向正轨,让人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处理事物,认清事物的真貌,并以坚定的信心,采取正确的行动,拥有择善固执的良好品德。
一旦企业中人人都有率直的心胸,企业将变得更有活力,正常且理性。
率直的心胸是要没有私心、天真且不受主观、物欲所支配。有了率直的心胸,才能看清事物的面貌,并找出应对世事的方法;有了率直的心胸,就可以明辨是非,看清正确与谬误间的分界,找到自己应走的道路。
率直的心胸可将人才的聪明才智导向正轨,让人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处理事物,认清事物的真貌,并以坚定的信心,采取正确的行动,拥有择善固执的良好品德。这样的人不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依循心中的原则,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例如,二十二岁的李宁在护校毕业后,不到半年就被分配到一家军医院,那里的外科张主任看中了李宁,想留下她。
李宁聪敏能干,外科张主任十分欣赏她,但李宁有个“弱点”,就是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会坚持到底,直到对方让步为止。因此,外科部的人对她褒贬不一,有的说她固执得可爱,有的说她骄傲得可恶,不过张主任正好喜欢她这种该说“不”时勇于说“不”的良好品格,并常常说她是个人才。
这位张主任其实是个很难“伺候”的主任,平时大多沉默寡言,而且为人固执,不过他对事业相当认真执著。有一次,张主任亲自主刀抢救一位腹腔受伤的重伤病患,一旁的护士正好是李宁。
这场复杂又艰苦的手术从中午进行到黄昏,最后手术顺利成功。只是当张主任宣布缝合时,李宁突然出人意料地说:“等等,还少一块纱布。”
张主任问:“一共用了多少块纱布?”
李宁说:“应该用了十六块。”
“那现在有多少?”张主任问。
“十五块。”李宁回答。
“你记错了,”张主任肯定地说,“纱布我都已经取出来了。而且手术已经进行了那么久,要立即缝合。”
“不,不行!”李宁突然提高嗓门,坚定地说,“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共用了十六块纱布。”
听到李宁这么说,张主任这位资深的外科医师似乎生气了,果断地说:“听我的,立刻缝合,以后有事我负责!”
但李宁还是坚持:“您是主治医师,您不能这么做啊!主任,我们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千万不能草率啊!”她依旧坚决阻止缝合,要求重新检查。
没想到听完李宁的话,张主任的脸上竟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点点头,接着欣然地松开一只手,向所有人说:“这块纱布在我手里。李宁,你是一位合格的护士,够格当我的助手。”
原来张主任是刻意考验李宁,看她是否真能择善固执。
拥有率直心胸的人在做事时,不会考虑到太多人情世故,虽然这点会让人觉得有些难相处,但正因为其不在意别人的想法,不被成见和种种顾虑所囿,所以反而更能看清世事的真实面貌。
在人际关系中,若是有这样的朋友等于拥有了一面明镜,让你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的缺点,更能及时改善。在企业中,这样的员工会是企业的良心,更是领导者的好伙伴,因为,他们能直言不讳,能够择善固执,所以领导者才能随时修正计划,才能导正企业前进的方向。
这样的人不论身处何种组织中,都是值得被重用、被珍惜的人才。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用人唯才,才能吸引人才
领导者要能拋弃个人成见,客观地对他人做出评价,即使情感上不喜欢,也决不以私害公、以私误公,而应看中对方的能力加以重用。
用人唯才与用人唯亲是两种不同的企业用人方针。用人唯才,是指不论亲疏恩仇,只要是有能力的人就加以重用;用人唯亲,是对自己的亲友或亲近自己的人才予以信任并重用。用人唯亲虽然确保彼此的关系会较亲密,但却会产生许多大问题,历史上不少英雄好汉就是因为这样而败亡的。
用人唯亲的问题在于一个人的亲友毕竟有限,要在有限的人数中选拔出人才,必然数量少、品质不高,所以多庸才。况且,用人唯亲必然不信任外人,所以外人就会被排挤,即便是人才也不得重用,而不被重用的人才,就会另寻出路、投奔他处,这等于是为敌对势力提供人才,结果是削弱了自己、增强了敌人的力量。
用人唯亲无非是因为亲人可信任,情感上较亲密,但事实上,是否可信任是看那人的品德如何,而非关系是否密切、情感是否亲密。我们不难见到,历史上识错人的领导者每当势衰或败亡时,出卖或杀害他们的恰恰是他们的亲密的人。
只是前车之鉴虽然那么多,但用人唯亲的领导者仍不乏其人,这既有感情问题,也有了解和认识的问题。要做到用人唯才,得要有宽阔的容人胸怀,有超人的胆识与才能,只可惜这种杰出的人物不多。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用人唯亲的情况很常见。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家族化”的经营风气更是盛行,往往是总经理、厂长的妻子管财务,弟妹管供销,舅子管人事,一派“家天下”的阵势。即使是在国有企业中,有些领导者也会设法把子女弄进企业中,以求一官半职。
但是,综观家族式经营的失败教训,这种做法的后果必然是可悲的。
一、家族化经营用人唯亲,因此有人明明无德无才但薪水却很高;而有一技之长的人得不到重用,甚至受“众亲”的嫉妒、排挤,只好跳槽另谋高就。
二、容易形成派系,拉帮结伙。在企业中形成“家族派”与“非家族派”,在“家族派”内部,又因近亲、远亲,地位和待遇不同,形成各种小派别,彼此明争暗斗、针锋相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发展自然不稳定。
三、亲人间会凭借关系互相串通,以权谋私,所以企业当然会被搞垮。
既然知道用人唯亲的坏处,那要如何才能做到用人唯才呢?身为领导者,必须要把握住两个基本点:
一是选才,要出于“公心”。
这点的关键在于无私,无私是选贤任才的前提。对于这点,孔子了解得十分清楚,他说:“君子对天下之人,不分亲疏,无论厚薄,只亲近仁义之人。”也就是说,在人才问题上,应该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而只考虑国家的利益、民众的利益。
二是选才不避仇。
这就需要领导者公而忘私、虚怀若谷,有很宽广的心胸,能够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和得失,要能拋弃个人成见,客观地对他人做出评价,即使情感上不喜欢,也决不以私害公、以私误公,而应看中对方的能力加以重用。
。。
垃圾只是放错位的宝贝
领导者切勿从外在条件判断人……只要运用得当,每个人都能是人才,每个短处也都会是长处,关键只在于领导者是否有用人的眼光与脑袋。
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过既然人都有缺点,那么必定有善用缺点的方法。这方法的关键就在于将缺点用到适当的地方,如此一来缺点也能变成优点,这就是所谓的“短中见长之术”。
《贞观政要》中曾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的短中见长之术。李世民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种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
有位厂长既善于用人之长,也善于用人之短。比如爱钻牛角尖的人就安排他去当质检,处理问题头脑太呆板的人就安排他去考勤,脾气太强、争胜好强的人就安排他去执行特别任务,能言善辩且喜欢聊天的人就安排他去当公关。因此,在他的安排下,没有不能用的员工,且每位员工都能在适当的位置上发挥所“短”。
一般人看来,短就是短,但在有见识的人看来,短也有长。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
中国智慧充满了辩证法,就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头脑与眼光。如果能把握这种用人办法,那不论是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歪才都会是人才。
在识人用人之时,要谨防“以短掩长”。有些人之所以被视为“无长”与“无用”,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没有看到他们真正的本事,因此,要善用人才就要懂得“挖掘”。
就像后来闪闪发亮的水晶石刚从土里挖出来时,只是一块脏兮兮的东西,要是只看表面,一定会把它当废物扔掉。“挖掘”人才也是这样,若是只会从外在条件判断一个人的才能,那必定会糟蹋真正的人才。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篇文章叫《梓人传》,故事是说有个木匠家中什么工具都没有,连自己的床坏了也没办法修理,因此,邻人都说他是一个无才之人,徒有木匠的虚名。后来,这位木匠负责去盖一座大型建筑,只见所有的木匠都听他指挥,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效率高、品质好。
等到一座巍峨的宫殿呈现在大家眼前时,邻人看着以往毫不起眼的木匠,个个目瞪口呆,怀疑他就是那个连自家床铺也修不好的木匠吗?
所以,身为领导者切勿从外在条件判断人,切勿轻易得出结论,说某某无用、某某是废物。事实上,垃圾有时只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贝。只要运用得当,每个人都能是人才,每个短处也都会是长处,关键只在于领导者是否有用人的眼光与脑袋。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现今企业能否发展、茁壮的关键……但要吸引人才,领导者除了要为人才创造出可供其发挥的环境外,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得要有礼贤下士的风度。
如果你想成为卓越的领导人,有一番超越别人的成就,首先就必须建立起让别人肯定的良好形象。这样才可能为自己招来优秀的人才为下属,进而站在有利的地位,让这些人才心甘情愿为自己实现抱负。
战国时期,齐兵攻燕,燕国百姓不甘心接受亡国的命运,联合将齐兵打败,找回太子立为国王,即为燕昭王。
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燕昭王立志不惜代价,要广招人才重建家园,于是向年高德劭的郭隗请教招贤的办法。
郭隗沉思良久后,对燕昭王说了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古时有一个国君最爱千里马,派人四处寻求,但过了三年仍无所得。这时,有个侍臣听说远地有千里马,遂告知国君这个消息。国君给了千两黄金,让侍臣前去买马。没料到当侍臣到达时,千里马已经病死了,于是侍臣取出五百两黄金买下马首,献给国君。
国君看到后勃然大怒,但侍臣解释说:“大家只要知道您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人把活马送上来吗?”
果如其言,五百两黄金买马首的消息传出后,世人都知道这名国君真的非常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便从四面八方送来几匹千里马了。
郭隗告诉燕昭王,只有放下身段、屈尊敬贤才能吸引能人贤士来归附。燕昭王听从他的建言,重用郭隗,并设“黄金台”广揽贤士。于是,燕国逐渐强大了起来,最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这则小故事给企业领导人的启示是:
第一,选拔英才要有诚意。
不要认为礼贤下士只是古代开明君主或政治家个人的一种优良品德,其实它正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办法。
第二,要想获得人才,得要先树立自己重才和爱才的形象。
借着重才、爱才形象,才能吸引更多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
第三,领导者要亲自致力于人才选拔。
在日本,争夺高级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导致许多大企业在招募员工时,都只能保量不能保质。川崎化工原本只是家小企业,却没有人才短缺之忧,原因在于领导者亲自参与了人才的选拔。
第四,选拔人才需投入大量金钱。
只要领导者有选人、用人的意愿和苦心,那即使花上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也会觉得是合理的。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没有钱是不能成功的,金钱、时间、热情样样都必不可少。
第五,选拔人才要广为宣传。
“黄金台”又叫“招贤台”,现在也有不少企业运用各种方式筑起“招贤台”广招人才。在企业创业初期,由于名声不大,不易吸引人才,所以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筑“黄金台”的方式是很有价值的,会比较容易吸引到人才。
人才是现今企业能否发展、茁壮的关键,所以每位企业领导人都求才若渴。但要吸引人才,领导者除了要为人才创造出可供其发挥的环境外,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得要有礼贤下士的风度。唯有如此,才能吸引人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要吸引人才,就要有保护人才的魄力
领导者不但要有容才之德,还要有护才之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力排众议,无畏地保护人才,方能培育出更多人才。
成功的领导者与失败的领导者之间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差别,原因就在于前者是积极的,懂得主动出击,积极招募人才,至于后者则是消极的,只会被动等待,却老是抱怨欠缺人才。
想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选才用才之时必须清楚,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瑕的人,即便是被人们公认的人才,也很难是个全才。
例如,诸葛亮是刘备的得力军师,可是要他提刀杀敌必定比不过张飞;李逵在水里打不过张顺,但上了岸,张顺又不是李逵的对手。由此可见,人才虽有所长,也必有其短,而且常常是优点越突出,缺点也越明显。
既然是人才,往往忙于求知而无暇无力去搞人事关系,也往往天真而不懂人情世故,因此可能会不顾领导者的颜面,不分场合地秉公直言。
所以,想成为卓越的领导者一定要有宽阔的胸怀,也要有容才的雅量,要能容忍人才的特点和缺点。“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不忍则乱大谋”都是现代企业领导者应该谨记在心的格言。
许多卓越的领导者能在群雄中称霸,容人的雅量正是其成功的关键。
相反,聪明睿智的诸葛亮在辅助后主刘禅之时,却因过于“明察”而适得其反。当时,魏延勇猛过人,屡建战功,只因“性矜高”,所以不得诸葛亮重用;廖立的才智与庞统齐名,却只因发了点牢骚,即被放逐。
当然,这两人的确有缺点,但只因一点小缺点就舍弃不用,也代表领导者没有容人与用才的度量,也无怪乎在诸葛亮死后,蜀国第一个灭亡,这当然与诸葛亮在用人上的失误有关。
对于人才,领导者不但要有容才之德,还要有护才之魄。这是因为,人才大多有非同一般的真知灼见,甚至某些新颖的观念可能会被视为“异端邪说”,或是某些行为会被周遭视为“胡作非为”,所以,这些人才可能会遭到一般人排挤,或是与其他人存在某种程度的“对立”。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无畏地保护人才。无数的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只有“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方能培育出更多人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与其要求“完人”,不如善用“偏才”
正确的用人之道,在于善用对方的长处,而非要他成为“完人”。你用他的长处,他就是“能人”,相反,你用他的“短处”,那他就是“笨人”了。
古代卓越的领导者的用人哲学是:“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人难以十全十美,即便是最优秀的人才也会有缺点。不过身为领导者,就要懂得如何应用每位下属的长处,别让他们的缺点掩盖了自身的能力。
战国时代的卫国是一个经常受周围大国侵扰的小国。有一天,子思对卫侯说:“苟便是一个能攻善战的人才,可以任命他统帅大军。”
谁知,卫侯却回答说:“我早就知道苟便有统帅军队的才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军。可是,你不知道,他操守有问题,曾经在当官时,从老百姓那里搜刮了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
子思虽觉好笑,但仍委婉地对卫侯说:“古往今来的贤明君主在选用人才时,就好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像几抱粗的木材是相当好的木料吧,只是中间可能有几尺已经腐坏了,但高明的木匠并不会把整根木材扔掉,而是选用其中完好的部分,选用人也是这样。现今情势不稳、战乱频生,非常需要有才干的人才,所以各国都在招贤纳士,但卫侯您却因两个鸡蛋的问题而把一个能率领千军万马、能攻善守的将军丢弃不用,这实在太可惜了!”
卫侯听了这番话后,终于醒悟过来,笑着对子思说:“我明白了。”
又例如,某公司的经理决定任用一个坐过牢的工人当分厂的厂长,这件事在公司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来,经理在调查这个分厂时发现,这家工厂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组装十到十六只电镀表,但那个坐过牢的工人所在的小组,平均每天每人组装四十到五十只电镀表,这全归功于那名工人是这小组的组长,在他的领导下,组内每人的效率都相当高。
经理顶住舆论的压力,升任这名曾有劣迹的人。果然在那名工人担任厂长后,整个分厂的工人每人每天都能组装四十只电镀表。有人仍不服气:“连坐过牢的人也能当厂长,那人人都可以当厂长了。”
听到这样的反对声音后,公司经理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你能把组装效率从十只提高到四十只吗?如果不能,就要诚实地承认对方有能力,比你强。”
世上只有偏才,没有全才,有所长必有所短,所以正确的用人之道,在于善用对方的长处,而非要他成为“完人”。你用他的长处,他就是“能人”,相反,你用他的“短处”,那他就是“笨人”了。
所以,领导者要想获得人才,要想得到人才的帮助,就要先懂得发掘每位下属的优点,善用每位下属的长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你敢用别人不敢用的“人才”吗
即使你引进的人才无法帮助自己拓展事业“版图”,也并不能说明你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更不能停止自己今后引进人才的步伐。
在选聘人才为自己办事时,慎重是应该的,但是,过于优柔寡断只会使自己丧失真正的人才。
事实上,人才的优劣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而且,任何人都不可能保证自己所聘用的每一个人,都能产生绝对的经济效益。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挥笔写下千古流传的名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说,要验证宝玉是真是假,就得用火烧三天;要分辨一个人是不是货真价实的人才,必须等上七年。这无疑说明了识别事物的真伪、鉴定人才的优劣,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
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在选用人才时,要有敢冒风险的精神和开阔的心胸,因为,有关人才的决策与其他决策一样,不可能有绝对成功的把握。
有位知名的科技公司老板曾经讲过:“引进三个人才,有一个能发挥作用,就算是成功了。”
但是,有人免不了担心,花上这么大笔的人事费用是否值得?假如招进来的是一个庸才或是根本做不出成果的蠢材,岂不是白白浪费金钱?
这时,你必须牢记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只要有七成把握,就可以试着去做。”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缺乏的就是冒风险、压“赌注”的勇气与胆识,在不该犹豫的时候思虑万千,担心上当受骗。
例如,遇到一个人才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时,招聘企业就怀疑,既然这个人条件这么好,原公司为什么还要放人呢?若人才从环境好的公司到环境差的公司,招聘企业就更怀疑这其中有见不得人的“名堂”。总之,对所聘请的人才的真实能力不敢轻易相信。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没有人才时就到处嚷着缺人才,当人才送到面前时却又不敢用。
不要苛求自己引进的人才非得百分之百成功。如果你不敢大胆尝试,就会把许多具有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