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马周此时已改初入宫时的惶惶之状,与李世民对答时语句流畅,并且滔滔不绝,其中的有些意思,让常何听得一知半解。
李世民与马周一开始就二十余条目逐一问答,渐渐说开了话题,最后又谈到选才任贤的事儿。
李世民叹道:“选才任能,此话说着容易,其实是最难办的事儿。
朕即位以来,除了想抚民以静,劝课农桑以外,使各职位得人耗费了朕的许多精力。
朕没有三头六臂,惟想多得人力予以襄助。”
“陛下求贤若渴,像草民这样身处草莽之人,也能入金殿面圣,则天下贤才毕集,惟时而已。
天下之士不患贫富一时,最重朝廷以才取士,惟才是举。
昔周公吐哺,今陛下大有古风。
草民以为,天下归心之期已在今日。”
李世民心情更喜,目视马周道:“你很好嘛!今后你在朕面前,不要张口闭口称为草民。”
马周听了这话没有反应,常何却听出了李世民的弦外之音,遂轻声对马周道:“别发愣,还不赶快向皇上谢恩?”
李世民不让马周再自称“草民”,自是要为他授任朝中官职。
马周绝对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获得了李世民的信任,而且要对自己授以官职,遂跪伏道:“草民马周敬谢皇上大恩。”
李世民道:“你文翰不错,可先为门下省主事。
常何,你下去后先领他到吏部补叙出身,再领官诰即到门下省办事。”
门下省主事为从八品下,唐制职官品秩共分为三十等,从八品下列各二十六等。
马周因为代常何撰写一条陈,又与李世民面谈一番,竟然引起李世民龙心大悦,并且立刻超秩授任,实为罕见。
马周顿首道:“皇上惠泽如此大恩,臣定当肝脑涂地,竭尽所能。”
李世民让他起来,然后说道:“你因朕之一言而为官,在我朝尚无先例。
朕身边有魏征、王?、戴胄等人,他们每日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纠朕之错。
朕此次授任于你与规制不合,他们定来谏诤。
朕想好了,朕定当耐心说服他们。
然此事到底是对是错,关键还在于你自身。
你若果然如朕所望,成为一名良吏,就为朕挣了脸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唐皇慧眼识马周 李靖忠心领三军(8)
马周见李世民如今贵为皇帝,其每行一事说一言皆要瞻前顾后,以公理、律令为法度要求自身,又躬身道:“臣原为一介草民,不料能够一举成为官身。
盛世之时惟才是举,足见清明政治之风。
臣生此世,实为幸甚。”
李世民转向常何道:“你不通文墨,却能访得如马周此类人物,足见你还是很有眼光的,你说,想让朕赏你什么?”
常何没有想到竟然是这种结果,正在一边发愣,听李世民说要赏自己,急忙答道:“臣以军中小卒之身,被皇上擢拔至今重位,心中常常惴惴不安,如何敢再要赏赐?马周得皇上赏识,那是皇恩浩荡,有才者定能脱颖而出所致。
臣不敢要赏。”
李世民立起身来,为自己发现马周之才欢喜不已,他见常何不愿要赏,更加高兴,说道:“会武之人性格大多跋扈,常何,你能始终谦虚,深合吾意。
像尉迟敬德随朕征战之时,其披坚执锐能征善战,真是一员虎将。
不料他如今到了太平之世,整日念着往日的功劳,不思进取,竟然像整个换了一个人儿。
常何,你不可学他。
你不要赏,那是你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
然你访得此人,朕又不能不赏你。
这样吧,朕赐锦帛三百段与你。”
常何见李世民坚意要赏,只好谢恩。
后数日,马周被授为门下省主事的消息传了出去,百官闻之,神情各异。
以房玄龄、杜如晦为代表的大多数官员,以为皇上不拘一格选擢人才,实为美谈。
虞世南得知马周就是那位答题之人,向李世民贺道:“臣初见此人答题,即以为是非常之人,其被皇上慧眼识中,可见美玉散在草丛中虽掩一时,终究要发光的。”
魏征、王?、戴胄等人比较持重,以各种理由找马周谋面一回,细谈之下觉得此人并非虚名,遂赞成此举,未向李世民提异议。
百官中也有反对之人,像萧礒就以为马周无凭无据,以门客之身一下子跃登龙门,实为天方夜谭。
他试着找李世民说起此事,被李世民回道:“马周到底如何,且留待时日观察。
若其庸庸无为,再罢其亦不为迟。”
他只好闭口不提。
韦挺听说常何的门客竟然做了门下省的官员,心中登时大怒,遂上疏反对。
李世民在其疏上批之道:“朕求才若渴,仅试此一人就不成吗?”
韦挺也不敢再做声,事情就这样被压了下去。
突利可汗被颉利可汗打败之后,惶惶然带领家人逃到长安,李世民封其为北平郡王,授为右卫大将军,另拨安邑坊之西南角以为居住。
李世民为了其不寂寞,常常派史大柰等人与其喝酒聊天。
到了八月十五这日,突利一早就接旨,让他晚间到曲江池之芙蓉园陪李世民赏月。
突利接旨后大为感动,要知突厥习俗中没有八月十五赏月一说,李世民今晚邀请自己陪其赏月,可见其恩遇殊重。
天刚擦黑,史大柰来约突利一同前往芙蓉园。
路上,突利问起了八月十五赏月的来历,史大柰向他细细解释:“秋天在酷暑与寒冬之中,八月在秋季之中。
而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正是寒暑最为适中的日子,秋高夜澄,是赏月的最好时光。
中土这里四季分明,不像塞北之地早入寒冬,因有中秋赏月之说。
此夜又是月儿最圆的时候,中土之人往往由月圆引申出团聚之意,家人一般都在此时聚在一起。”
“我们今夜与皇上一起赏月,他将我们视为家人了?” “皇上也许正有此意。
想你刚来京城不久,皇上怕你寂寞,就在一起聚聚。”
“唉,想我当初与皇上盟为兄弟,事儿到了最后果真还要来投奔。
我以败军之身,来到长安不仅未受歧视,反而被奉为上宾。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唐皇慧眼识马周 李靖忠心领三军(9)
史将军,我这些日子心里实在感激,今晚定当面向皇上致谢。”
“突利将军,看来你对皇上了解不深。
陛下他实为少有的心襟开阔之人,大柰跟随他多年,深知在其内心深处没有华夷之界限,视四方之士如同中土之人。
这一点,你可以慢慢体会。”
二人跨马慢慢行走,不觉就到了芙蓉园。
该园位于曲江池之南侧,近水处植满了荷花,经历了秋风的洗礼,荷花已经凋残,惟荷叶依旧葱绿一片。
园内遍植菊花,就见那各色菊花开得正浓,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飘来的阵阵花香。
有人戏称,每到秋末,这里应该改名为“菊花园”,方才名副其实。
一名太监引着他们二人向内行去,在花径中拐了几个弯就到园中的一个八角亭里。
就见几个人立起迎候他们,借着亭角所挂的气死风灯光芒,他们认清这几人是房玄龄、杜如晦和李靖。
突利虽来京城不久,也学会了中土的客套之语,拱手道:“突利姗姗来迟,望各位大人恕罪。”
房玄龄道:“你有何罪之恕?我们对道儿较熟,才早来几步。”
突利问道:“皇上还没来吗?”
众人齐齐将眼光射向东西的夹道出口,房玄龄道:“算着时辰,皇上也快到了。”
原来此园有夹道和北面的宫城相通,皇帝及宫中之人来曲江游玩,不用穿长安城而过,从此夹道过来即可。
过了片刻,就见夹道出口处现出了几只红灯笼,既而就见李世民乘坐肩舆出现。
亭内数人急忙出亭跪伏于道旁,迎候李世民。
李世民到了园中,即让抬舆之人停止,示意自己要下地行走。
他分花拂枝向亭子走来,看到众人跪伏道旁迎候,急声说道:“快起来,快起来,我们来此赏月,还闹这些虚礼干吗?突利兄弟,你大约是第一次来芙蓉园,这里的风景不错吧?”
芙蓉园为皇家园林,没有皇帝的特旨,寻常人是不许入内的。
突利说道:“今晚月圆之时,陛下本应在皇宫欢庆,却与臣等同乐。
臣心存感激。
” 李世民招呼众人入亭坐下。
亭中的案上摆有葡萄、柑橘、绿李、荔枝等水果,其中的柑橘及荔枝需从南方辗转运来,除了宫廷拥有,外面极为罕见。
李世民让突利先食荔枝,说道:“突利兄弟,你以前绝难食到此等果品,与虎肉相较,当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李世民提起虎肉,突利和房玄龄、杜如晦皆想起第一次相见的情景。
那次他们因争虎相识,此后恩恩怨怨,波折甚多,不想今日却在长安相对赏月。
突利想起远在北方的故旧属下,心里又生出一分黯然。
他听李世民仍呼自己为兄弟,分辩道:“陛下,臣以前糊里糊涂不知高低与皇上盟为兄弟,如今已做了大唐之臣,‘兄弟’二字,那是不可再提了。
” 李世民正色道:“我们以前习惯的称呼,岂能因为我做了皇帝而变?突利兄弟,像眼前数人,你知道我至今怎么称呼他们吗?”
李世民见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依旧称呼其为“玄龄”、“如晦”,见了史大柰依旧呼其为“大柰”,他称呼李靖最为特别,呼其为“药师兄”。
突利在数人那里得到求证之后,不禁大为感动,叹道:“多少君主惟以权威压人,总怕臣子对自己失了恭敬。
像陛下这样待臣下诚恳,甚至称呼也不改当初,太少了。”
“父皇与我得了大唐天下,若凭己力,断不能为。
像他们四人随我多年,我视之非为臣下,乃为兄弟。
突利兄弟,若为君者在称呼上就斤斤计较,说明其心中定是战战兢兢,总怕别人蔑视自己——这样的人连自信之心都没有,遑论治理天下。”
突利心里赞同,遥望北方,感叹道:“是啊,想起先祖成就突厥汗国,那时何等强盛。
唐皇慧眼识马周 李靖忠心领三军(10)
到了颉利手里,其任性简单,猜疑重重,将汗国折腾得分崩离析。
陛下,看来国家兴旺惟靠人力,且以君主最为重要。”
“不错,国家兴旺惟靠人力,然需要君臣同心。
想你对汗国,向来倾心倾力,那颉利却不知好歹,使你流离至此,委实可叹。”
突利眼望李世民,殷切说道:“陛下,臣见今年大熟,国内兵强马壮,何不发兵去讨颉利?臣这样想,并非想报与颉利之间的私仇。
要知汗国子民现在内受颉利压榨,外受异族欺凌,日日处于苦难之中。
若陛下能擒颉利,使汗国境安,实为万幸之事。
陛下若果真起兵征讨,臣乞为先锋。
说起对当地的地理风土的熟悉程度,臣还有一己之长。”
李世民沉吟道:“此事要从长计议。
突利兄弟,那时我与颉利在渭水便桥盟约,你也在侧,我岂能毁约而战?”
“陛下,那盟约岂能当真?颉利多少次毁约来攻,他什么时候又想起信守盟约了?”
李靖向来沉默寡言,话语不多,往往关键之时才说话,他见突利言辞甚疾,遂插话道:“突利将军,今夜我们以赏月为主,至于军事之事,我们明日再谈如何?”
李靖现为兵部尚书,即为突利的上官,李靖此言一出,突利方缄口不言。
李世民道:“对呀,我们今晚来此赏月,不要再扯别的话题。
可惜,今晚未将那些学士召来,像玄龄、如晦也不善此道,否则赏月联诗,就别有一番滋味。”
众人抬头向天,就见朗朗圆月,斜挂于天之南侧,其清冷的月辉,洒向世间的各个角落。
房玄龄说道:“陛下,臣不善作诗,然近日读到一首赏月诗,堪称佳作。
臣想吟诵一回,以为鉴赏如何?”
李世民颔首同意。
房玄龄吟道:“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
纤方溪上断,疏柳影中秋。
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
关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李世民听完赞道:“不错。
‘夜月家家望’,可见赏月风气之盛。
只是句尾又起愁意,不免太滥。”
突利和史大柰不懂诗词,只好听他们在那里谈论。
月上中天时,一名太监捧上一盒“中秋玩月羹”供大家进食。
大家眼望明月,食此美羹,尽欢方罢。
第二日,李世民来到政事堂,看到众人正在那里议事,他对杜如晦道:“如晦,速派人传李靖过来,朕有事与你们相商。”
须臾,李靖匆匆赶来。
李世民眼望众人,说道:“朕昨晚与突利共同赏月,因触动颉利之事。
朕后来又想了许久,觉得该是解决颉利的时候了。
惟有一点,天下刚刚大熟,朕即兴兵,会不会惹来天下议论?”
李世民动了进攻###厥的心思,今天叫来群臣议论一番,事先想到其中定有人反对。
像萧礒定会持有盟约在先不可撕破的陈腐理由,而魏征、王?则以不能扰民的理由反对。
没料想,他此言一出,群臣先是静默片刻,继而皆点头赞同,意见空前一致。
房玄龄说道:“###厥历来侵扰我境,其先后联络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刘黑闼、梁师都与我为敌,更领重兵深入内地,实为国之最大祸源所在。
其一日不除,即为心腹之患。
陛下现在欲出征###,臣以为正是时机。
凡出师分为义师与不义之师两种,像隋炀帝数征高丽,劳而无功,即为不义之师;###厥侵我在先,此去###,顺乎民意,即为义师。”
李世民转问萧礒道:“萧公,你以为呢?”
萧礒慨然说道:“###厥欺凌我朝多年,已经拿走了许多金珠宝贝,为太上皇之最大心病。
陛下欲行征讨之事,肯定符合太上皇心意,老臣由衷赞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唐皇慧眼识马周 李靖忠心领三军(11)
魏征接话道:“陛下想抚民以静,然面临###厥威胁,始终不能尽全力。
若拔掉这颗钉子,从此北境无事,即可奠定国泰民安之基石。”
李世民见群臣对征讨###厥如此一致赞成,心想这就是所谓的众望所归了。
见李靖在一旁默不作声,即问道:“药师兄,你默默不言,有什么想法吗?”
李靖道:“臣在想此次战事须速战速决方才有效。
不错,现在国力增强,人健马壮,然战事延长太久,终归要耗费太多钱粮。
如此,非天下之福。”
李世民哈哈一笑,说道:“药师兄已经开始具体筹划战事的细节了。
其实###厥貌似强大,其腹中已空,与我国势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前些日子,张公谨曾上一书言称###厥可取之状,甚是有理。
朕因见不是时机,嘱如晦暂压了下来。
如晦,你将公谨之言择要给大家讲一讲。”
张公谨现任代州都督,身负防御###厥之职。
杜如晦取出张公谨的上表,说道:“公谨以为现在取###厥有六条理由。
第一条,颉利现在纵欲逞暴,诛杀忠良之臣,昵近奸佞小人,已经失尽民心,指挥不灵;第二条,薛延陀、回纥等部落纷纷叛其自立;第三条,突利、郁射设、欲谷设等重要势力皆与颉利反目成仇,其势力大减;第四条,塞北近年迭遇旱灾,粮草本来就少,今年霜早,其糇粮基本全绝;第五条,颉利与本族相疏离,族人怨其亲异族,胡人性格善于反复,若大军一临,其必生内变;第六条,中土之人散居突厥各处,他们往往啸聚一处,占据山险,若听说我军出塞,他们定然起而响应。”
杜如晦讲完,李世民赞道:“想不到公谨武人出身,却能默察时势,汇成条理。
可见人若留心,则事事皆成文章。”
张公谨原随王世充,洛阳城破后随李世民入了长安,为天策府的幕僚,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
李世民夺得权位,将其派为外任。
李靖说道:“公谨所提六条,确实切中要害。
看来昨晚突利所言委实不错,若不是颉利在那里自作孽,毁其基业,想拿下他还要大费周折哩。
陛下,臣以为现在去讨颉利正是时机,臣愿提兵前去,一举荡平。”
看到李靖主动请战,李世民大为高兴。
其内心中,曾经晃过自己亲征的念头,然想自己即位不久,若离京出塞,终为不妥。
######厥的战事极为重要,放眼天下,提兵督师者除了自己之外,他最属意李靖。
李世民问道:“药师兄,朕若派你为帅,你将以何策攻之?”
李靖胸有成竹,朗利答道:“颉利虽自毁长城,毕竟###厥兴势已久,不可轻视。
臣若为帅去攻,须备好粮草,并在北境沿线驻扎重兵,防止颉利乘乱逸入我境。
第一步,稳固边防,保证国内不受其害为要。”
陈叔达赞道:“李尚书此举大有深意,要知突厥骑兵马快犀利,若其撕开边防冲入内地,百姓定要深受其害。”
李靖点点头,继续说道:“臣的第二步,就是以我朝之马对突厥之马。
陛下,臣六月间曾到陇右马场看了一回,人言突厥骑兵厉害,殊不知我朝的马儿经张万岁经营,已经不输突厥之马。
臣想这次要硬碰硬,定扬我军之马威。”
“嗯,张万岁这些年调教出了不少好马。
药师兄,你此次出战,张万岁能提供给你多少匹马?”
“张万岁马场中的栏中有马十余万匹,合计已选入军中使用的马匹,已达三十万。
臣若去进击,有十五万匹已足矣。”
“好,药师兄,你不用再说了。
此次北征,由你主之。
朕授你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克日讨之。”
唐皇慧眼识马周 李靖忠心领三军(12)
君臣又在那里细细讨论了半天,为保万全,李世民又诏并州都督李世羙为通汉道行军总管,李大亮为副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他们合众十五万,皆受李靖节制,分道出击###厥。
至于后方调派粮草及增兵事宜,李世民指定杜如晦全盘负责。
李世民在政事堂内连下诏令,那架势不啻一个前方将帅,只是他不能披挂上阵,心中不免遗憾。
想起那时与李建成争功,他每每渴望出征打仗,捞不到手便不免失落。
如今大权在手,反而不能自由自在。
可见月有圆缺,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全凭心意。
眼见时辰近午时,众人散出门外。
李世民又想起一事,交代李靖道:“药师兄,那突利要求为出征先锋,让其去攻同族之人终为不妥。
然他深明突厥之地理人情,你将他带在身边,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臣明白。”
。 想看书来
报皇恩如晦劳心 出奇兵李靖发威(1)
李世民定下进攻###厥的方略,杜如晦和李靖即进入角色。
午时过后,二人约好共同商议此次战事细节。
李靖来到尚书省左偏堂,就见杜如晦已经伏在案上观看漠北山川图。
李靖过去一看,只见此图之纸已经发黄,上面标满###厥山川形势及各部落驻地。
其字迹颜色深浅不一,显非数日而就。
李靖纳闷道:“杜仆射,兵部亦绘有漠北山川图,然没有这张详细,请问从何而来?”
杜如晦抬头道:“我以前从皇上征战,负责搜集整理山川图。
自武德七年开始,我感觉与###厥一战势不能免,因制下此图。
其间部落驻地变动颇大,就在图上添添减减,成了这副模样。”
李靖点点头,并未出言称赞。
心想,房、杜二人成为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并非偶然,二人忠心耿耿且事事留心,有些事儿甚至想在李世民之前。
他们三人自拧成一团之后,经历了无数征战以及玄武门之变,十余年来,已成为谋略及决策的中心。
杜如晦示意李靖坐下,自己依旧站在图前,侧头说道:“李尚书,我刚才仔细琢磨了。
此次战役,事关重大,种种环节都要妥善为之。
今日晚间以前,皇上授任各总管的密诏皆要发出去,十日内,他们将提督各自将士到达指定位置。
你也要在十日内到达前线,节制他们。
我这里将源源不断为你转运粮草,并准备后续之兵供你调度。
总而言之,此是皇上即位之后的第一场大仗,你要取得完胜,以振国威。”
李靖与杜如晦并排站在图前,指点道:“皇上此次虽不亲征,实际已经为我们排好了阵势。
杜仆射,你看,皇上让薛万彻以灵州为基地,让柴绍以金河为基地,其一左一右既拱守后方,又增援前方,可谓用心良苦。
我与张公谨从马邑出击,李世羙与李大亮从云中出击,也形成一左一右两股劲兵,互相呼应杀入突厥纵深。
我有信心,定然不负皇上期望,争取早日拿下颉利。”
“李尚书既领悟了皇上的心思,前方之事,我们不用多说。
我将后方之事妥善安排,不让你在前方作难。
你马上要走,还有什么事儿需要我办?” 李靖摇摇头,说道:“有杜仆射在京城调度,我大可放心在前方专心打仗。
我临去前线之前,要到陇右马场走一趟。
听说张万岁在那里养了不少好马,然他仅将二三流马放入军中,要将好马留下配种,很是吝啬。
此次与颉利对阵,马之优势攸关战局,我要让张万岁拿出家底来。”
“好,我要专写一函给张万岁,让他以大局为重,听你吩咐。”
“那马贼大字不识一个,能看懂什么?不妨,只要我亲自前去,谅他不会为难于我。”
杜如晦拱手道:“如此,马匹之事由你与张万岁交涉,相信他能以大局为重,支持此次战事。
李尚书,你前去主持这场大仗,我有一字相送。”
“什么字?”
“快。”
李靖明白了杜如晦的意思,其中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颉利正在困窘之时,采取快速的战法,使其迅雷不及掩耳,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层是国内生机刚刚恢复,若被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拖入泥潭,显非李世民之愿。
李靖重重地点点头,说道:“新朝气象也是我最珍惜的,请杜仆射放心,我努力打好此仗。
我此次去找张万岁求马,也正有此意。”
杜如晦将李靖送出门外,又拱手道:“祝李尚书马到成功,擒虏而归,如晦在京,日日翘盼佳音。”
李靖拱手相谢。
杜如晦折回堂中,派人招户部尚书及兵部侍郎来此议事。
他对李靖到阵前主持军事一点都不操心,惟一放心不下的,即是为前方筹措粮草。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报皇恩如晦劳心 出奇兵李靖发威(2)
要知一场战事能持续多久,非人力所能左右,为前方提供足够的粮草,实为胜利的基础。
然贞观元年之后,迭遭荒年,李世民一再下令开仓赈济灾民,像京师之太仓以及洛、相、幽、徐、齐、并等州的常平仓内,存粮已经不多,以此来支应前方粮草,实有捉襟见肘之感。
另转运粮草至前方亦为一难事,李世民不准滥征民力,战事所需劳役不能摊派到百姓头上。
刘政会现在任户部尚书,侯君集以左右将军兼任兵部侍郎,二人一前一后来见杜如晦。
刘政会作为李渊太原起兵的勋臣,平时勤勉办事,谨守本分,没有裴寂那样跋扈。
他听说要为前方筹措粮草,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说道:“杜仆射,你最知道现在的家底。
各个仓库空空如也,让我如何筹措呢?”
杜如晦道:“我知道。
若仓内粮草充足,我也不会专程请你来商议。
这几年为赈济灾民,粮食出仓不少。
不过今年的收成不错,各州按例收取的租赋都解运来没有?”
刘政会叹了一口气,摇头道:“杜仆射有所不知,自从皇上下令让各州县设置义仓,那些地方官吏如获至宝,铆足了劲儿填满各地义仓,对朝廷征收的租赋并不上心,反而放在第二位。”
原来李世民到邓州视察以后,看到陈君宾设置义仓的法儿不错,即诏令在全国推行。
义仓由各州县主办,按当地年实际种植田亩征收土地税,标准为每亩征收二升谷子。
该储粮由当地官府管理,丰年时收取,灾年时放赈,以救助百姓。
该税与租庸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税由地方官府管理,而租庸调要统一上缴至朝廷后再逐级拨付。
各州县官吏觉得该税由自己掌管,积极性很高,竭力全额征收后储藏起来,而对租庸调的收取并不上心。
杜如晦明白其中的弊端,说道:“刘公,我们今日就是要好好商量这件事儿。
皇上让各州县设置义仓,是想让各州县开辟自救的路子,不能一味指望朝廷赈济。
然他们先收义仓之粮,再征收租庸调,其先后秩序不对,可以说是本末倒置。
皇上即位后不想滥征民力,则朝廷开支、出征打仗等惟靠租庸调一途。
他们这样做,长此以往,朝廷即会成为空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说服他们明白这个道理。”
“说服?谈何容易啊。
这些家伙明着不敢硬顶,往往会搞些阳奉阴违之事。
若他们软抗不办,误了军机,不还是我的责任吗?”
“不妨,我们正要借此次军机大事,让他们在期限以内解送粮草到指定位置。
刘公,我即刻找皇上请旨,让朝廷颁布诏令督促各州完成今年征收任务。
你再以户部名义,召关中诸州、并州及河北诸州刺史来京议事,让他们克日解送军粮。
若一时收不上,可用义仓之粮挪用充数。
你先与他们谈吧,若仍然有人顶着不办,你告诉我,我亲自去解决。”
刘政会为难地说:“若让他们来京中议事,关中的也还罢了,像并州和河北诸州,路途太远,会不会误事儿?”
“不妨,这场战事不是很快就结束的,依我估计,至少要用半年时间。
像我的仓中之粮,应该能支用二月有余,他们能接续起来就成。”
侯君集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看到粮草的事儿已经定了下来,遂问道:“杜仆射,你唤我来,莫非让我带领兵士前往各州催粮吗?”
杜如晦摇头道:“皇上如今力求实现清明政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